|一人市集|
我內建的「購買古餐具」按鈕被朋友啟動,最近大家可能要看我po很多古餐具的文章了,請見諒~
說到法國的傢俱、餐具這些工藝,當初我剛來法國唸書時,一心想做設計,卻被教了很多這些藝術史、工藝史的課程。因為法國的國立藝術學院除了巴黎之外,就是設立在有傳統工藝的文化重鎮。像我唸書的法東城市南錫,就是法國水晶工藝DAUM的重鎮,同時也是新藝術重鎮,我們學校更是當初新藝術發源的重要成員。而我一度差點被學校教授帶著跳槽去利摩日的國立藝術學院,是因為利摩日是法國的陶瓷重鎮,所以也是國家級的藝術學院。
法國的設計教育和台灣很不一樣,畢竟設計Design這個字是英文,英文又來自義大利文。在法國這些傢俬設計各是不同的產業,有不同的稱謂,不是簡單一個「設計」可以一概而論。所以我唸書時只想要「做設計」的想法在這裡是行不通的,來來來,先把藝術史、工藝史搞懂了再說。
大概就是這樣,我曾經在龐畢度藝術中心的圖書館狂K法國工藝的書籍,認識各地的水晶、陶瓷、銀器、珠寶、刺繡⋯⋯的歷史。當時年輕,其實心裡有一百個不願意(因為當時只想「做設計」),卻也讓我很快補足了在法國身為一個設計師必須具備的基本知識與素養。後來也養成了一個習慣,覺得再新的設計都來自於傳統的文化與工藝,要發展未來必須要先了解過去。
所以最近幫朋友買餐具,也可以說是發揮了我的所長。為了去一個收藏家的家中挖寶,在蒙馬特翻山越嶺(講得這麼誇張,明明每天早上運動的時候都在爬)。爬上了階梯之後,還有樓梯。不過令人開心的是,我到的時候有一大桌子的餐具任我一人獨選。
下圖:再次老餐具照片,最近大家真的會被我這些照片煩死,而且店家的照片就算了,還會有餐具的故事,順便講一下法國工藝史。😆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40的網紅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水墨#水墨畫家#藝術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想要跟分享關於我的一些創作的故事,跟一些想法的分享。 我是一個南部的小孩,從小也不算是品學兼優,直到國中才有機會接觸美術,然後從此一路到現在,那我學畫的過程,其實開始我也沒有立志要當畫家,或是一個藝術家,而是在偶然的機緣碰觸這樣的一個技能或行業,然後才...
南 藝 大 藝術史課程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人文社會科學教育的價值是什麼?在今天的大學之中,常聽到學生與家長們傾向去選擇或選修跟科技相關的學系與課程,反之輕忽了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的重要性。但其實青年與整體社會都應該注意當整體社會都缺少思辨的訓練,對於人生或是社會發展會帶來什麼負面的影響。缺少思辨的人生,可能讓一個人終生庸庸碌碌,卻找不到自己的理想與價值。缺少思辨能力的社會,民粹或是媒體操縱的惡果也將越來越明顯。
這篇來自【DQ地球圖輯隊】上摘錄《思考外包的陷阱:在「快答案」的世界,我們如何重建常識、擴充思維?》的文章,帶我們探究「思考外包」是如何發生,又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從中也讓我們進一步思考人類學所帶來的思辨訓練為何重要?
------------------------------------
在這個地球上,深度和廣度的爭論在教育領域是最激烈不過的了。多年來,許多政策制定者都感嘆技術導向的教育不夠,且時常看不起致力於人文教育的人。舉例來說,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為了重振美國製造業,曾在2014年探訪威斯康辛州宣傳技職訓練,他表示:「我向各位保證,比起那些有藝術史文憑的人,擁有製造技術的你們,賺得錢會比他們多。」
此外,前佛羅里達州州長瑞克.史考特(Rick Scott)也表達過對人類學的輕視。他公開表示教育預算會佔到其他公共資源時,這麼問:「擁有更多人類學家是本州重要的利益考量嗎?我可不這麼認為。」最後來看看前北卡羅來納州州長派翠克.麥克克羅里(Patrick McCrory)的說法。他表示,對性別研究有興趣的學子應該去念私校,因為他「不想補助那些讀了找不到工作的學科」。
這種例子不勝枚舉⋯⋯但重點都挺直截了當:2008年後的經濟環境強調實用的訓練和教育。事實上,「用處導向」變得極受歡迎,政治人物和名嘴不時就會褒揚技職教育、貶低人文教育。以這個邏輯來看,擁有某某專業執照才是最重要的事。
會如此爭論教育的實用性,或許是因為近年來的科技發展使令人嚮往的工作需具備的技術門檻都不斷提高?或者和21世紀全球化逼著各地專業人士必須與其他地方的佼佼者競爭有關?這些理由看似都能非常合理地解釋,為何美國的名嘴和政治人物評估教育是否成功時,都特別把實用性當作關鍵的評斷依據。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47447
南 藝 大 藝術史課程 在 樂活台南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原貌-劉群群個展~台南市立美術館一館~ 樂活玩家:https://bit.ly/2DRZZeY;樂玩IG:https://bit.ly/3ih697o
創作自述
我是一位三十多年資歷的廣告攝影師,在過往漫長的職場生涯中,無不致力於完成每個委託,將客戶的商品及代言人做出最完美的呈現,一直是我最大的目標。
然而,大約在2014年左右,我開始反覆面對一個問題:這麼多年來,我有沒有完全屬於自己所創作,並為此感到驕傲的作品?仔細想想,竟然一張也沒有!於是便從那刻開始,蒙生了「為自己創作」的念頭。
漸漸的,從參與一些藝術相關的課程開始,並累積對藝術史相關資料的閱讀,同時,也尋找著創作的題材。
在這過程中不斷的反思、自省自己的攝影歷程時,竟也驚覺,原來,一直以來我的工作,都僅像是不斷的在產出一個個完美的偽裝。於是,《原貌》系列的計劃,就這麼誕生了。
「所有的取景,都只是全貌中的一塊拼圖」,我的作品的表現方式,大致上是會有一張大圖搭配三張小圖,而這三張小圖分別是從大圖中,同比例截取出來的,想傳達一個想法,所有的取景,都是片面的資訊,它們可以有各自的故事,但都無法代表原貌。
作品當中,其中有一套空拍台南「花園夜市」,是非常特別的一套作品,我是用空拍機,在夜市上空拍攝,從兩百多張檔案中,亮暗部整合成一百多張,再將這100張拼接成最終的成品,作品尺寸180×300公分,以巨幅高解析的方式呈現,並且在德國以雷射輸出加水晶裱的媒材方式製作。逛夜市的人潮面孔,攤販招牌上的大字小字都清晰可辨!這是世界攝影史上,首次以這樣型態出現的作品。
我將從一個影像製造者的角度出發,演繹我的畢生所學及領悟。地景系列只是首部曲,未來《原貌》還會加入我所擅長的廣告拍攝手法、光繪攝影,甚至於水中攝影,來論述影像是如何左右我們的觀感,誘導我們的判斷。
劉群群
1965年出生於台東
1984年進入攝影職場,從早期拍低單價的外銷雜誌,到專門製作型錄的設計公司,最後才接觸到4A廣告。
1997年7月,創立綠⽥攝影有限公司,主要業務是以廣告公司為主,專營藝人代言的廣告及商品拍攝。
三⼗多年年的攝影資歷,其中執行過無數國內外知名廣告,得過許多國內外平面廣告大獎。
南 藝 大 藝術史課程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水墨#水墨畫家#藝術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想要跟分享關於我的一些創作的故事,跟一些想法的分享。
我是一個南部的小孩,從小也不算是品學兼優,直到國中才有機會接觸美術,然後從此一路到現在,那我學畫的過程,其實開始我也沒有立志要當畫家,或是一個藝術家,而是在偶然的機緣碰觸這樣的一個技能或行業,然後才一路走過來。
最重要的選擇在大學的時候,其實當時是考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那時稱為國立藝術學院,它是一個五年制的學校,也真正接觸所謂專業的一個術科的訓練,或是相關美術的一個薰陶,也有機會去接觸類似像戲劇音樂舞蹈這樣科系的同學。
北藝大那段時間,算是我比較受正統的一個美術教育非常重要的時期,在這個五年的時間,其實大一上學期也是玩瘋了,然後跑夜店或是交女朋友,到了大一下學期才覺得說要奮發向上,也選擇了以水墨為主修的課目,一路這樣子努力的專研。
然後大四的時候,讀一些關於美術史的課程,包括佛教包括器物玉器青銅器等等,充實自己相關一些知識,後來這個畢業之後就到復興商工任教,後來又報考研究所,也順利考取,念研究所的時候從事墨與黑的研究,所以先從自製的黑色顏料或是墨開始著手。
大概唸了三年的時間終於順利畢業,畢業之後也有機會成為一個專職的藝術家,但是當時的環境並不是那麼的友善,對於年輕的藝術家來說,還是以教職為主,然後這段時間也大概停頓了四年沒有所謂的創作,因為那時候其實內心在思考我真的適合當畫家嗎?畫家這個工作所要面對或是所要挑戰的我有辦法勝任嗎?所以在那四年中,雖然有教畫,個人創作是停頓的,也在這之中去研究了台灣龍柱,去認識台灣文化。
四年之後,整個環境在改變,然後藝術的市場也開始蓬勃發展,尤其是水墨,所以又回到了水墨的創作,想說應該還有一點東西可以畫,自己可以去發展吧!
可是這段時間其實是最挫折的,太久沒有創作,整個觀念或手感都已經有點生疏,前一年真的很辛苦,基本上假日都沒有在出去的,除了教學之外,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家裡畫畫,很辛苦了大概磨了很久才終於慢慢開竅,手感也才慢慢回來,到了第三年還是第四年才有點開花結果,也順利跟畫廊簽約,成為所謂的專職藝術家,所以真正成為專職藝術家應該是45歲左右,之前的一些過程,說起來也很漫長。
在台灣當藝術家其實不太容易,因為台灣的市場畢竟很小,要能成為一個以畫畫為生的一個行業,其實不太容易,那個競爭也非常的激烈,挑戰也非常的巨大。以前曾經去過黃山,看到造型奇特的山型,雲霧飄渺,非常的漂亮,心裡也想黃山非常適合入畫,可是回來也沒有太多的相關作品,後來想想畢竟自己身為台灣人,可能還是要以家鄉的風貌風土為主,如果畫黃山,我大概也贏不了黃山長年生活在那裡的畫家,我就一直以台灣的山水或是風景作為主要的創作主軸,一開始是畫陽明山或是九份一帶的芒草感覺,那種所謂的荒蕪感跟我從一個南部小孩到台北那種感覺,有點貼近,在一個陌生環境謀求生存,自己就像小草一樣,在那邊為了佔有一席之地,或是為了可以生存下去,而不斷的奮進不斷的努力。
後來開始創作所謂的抽象山水,也畫過一陣子,然後也畫過海景,因為當時覺得身在台灣,如果對海洋藍色世界不是那麼熟悉,感覺上好像對於台灣文化的特質,了解好像是一知半解,所以那時候就開始到處坐船,然後去澎湖,去目斗嶼,去七美,去沖繩,到處了解所謂的海洋文化到底是什麼,一個海島它會形成什麼樣的文化特質,那我想一個海島文化大概就是求新求變,畢竟市場很小所以彼此的競爭非常激烈,也願意接受很多新的文化,所以求新求變在這個島國裡面,可以想見是一個很常態的事情,所以當一個畫風出來之後,大概三五年就被消耗掉,以前一個畫家可以二三十年,畫一套東西而屹立不搖,在台灣這個環境其實非常的困難,它不太能讓你有這樣的空間,因為變化太快,然後新的知識,新的潮流,新的流行,不斷的輸入,你很難去抵抗,你也很難去改變。
另外島國文化也有一個特質,它容易受到其他大國文化的影響,譬如說台灣不可否認曾經受到中國日本美國文化的影響,在這麼多元的一個文化的影響之下,你的作品如果太單一偏向某種文化的特質,可能也很難引起共鳴,畢竟它是一個多元性的狀態,所以你的作品也可能必須要用更不同的面貌來處理。
水墨對我來說,可能就不是單一選擇的材料,因為水墨它可以發展的空間,已經被名家大家所開發殆盡,必須要重新透過新的材質,來找到一種可能是屬於自己的方向,或是使用的方法,這樣你才有辦法脫穎而出。
那另外呢?有一點叛逆是在台灣藝術圈要生存蠻重要的關鍵之一,其實很多藝術家用叛逆或是偏離所謂的正統,營造話題吸引更多觀眾的注意,有點叛逆才是一個畫家成長的最大關鍵,藝術家百依百順,順著古人的想法,順著老師的想法來創作,基本上你也很難跳脫前人或是老師的影子,所以有點叛逆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
我的作品基本上都沒有人的存在,因為可能在傳統水墨有山有水有人有樹,是一個慣性的表現方式,可是這樣的慣性表現方式,是否適合自己?或者是說這樣的畫面是否可以讓作品是完整的?我想這個可能可以商榷。我畫的是一個空無人煙,讓整個自然回歸到最原始的狀態,因為人為的破壞或是建設,到底是對自然是好是壞?有時候我去中橫我看到了中橫公路,這樣穿越所謂的太魯閣峽谷,如過這些道路都不存在於這裡的時候,當然也有可能我們看不到中橫太魯閣的奇山美景,但是這樣的建設到底是好是壞,有時真的很難去想像。後來我畫了太魯閣,就把它畫在雲霧飄渺之間,讓它回歸到最原始的狀態,也許這樣才是最貼近於我所想的一個世界。
藝術很好玩,有很多可能性或是可以調整的地方,也隨著畫家的心境或是想法的不同而有所改變,我不能說自己是非常的成功,但是我盡力的把它畫好每一件作品,也希望每一件作品都是嘔心瀝血,花費相當多的時間的醞釀,跟與它培養感情,然後讓自己的作品可以完成。
創作其實是孤獨的,很多時候都只能專心面對自己的作品,旁人或是都很難給你協助或是幫忙,只有當你真誠的面對自己的作品時候,你的作品也會告訴別人你在想什麼,或是你的作品才會具有生命力,太風花雪月或是太浮動的一個狀態,其實都很難把作品畫好,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家裡工作。
當然偶爾還是要去補充一點或是吸收一些靈感,或是一些養分,出去拍照是我比較習慣的動作,當場寫生對我來說,壓力太大,我也沒有辦法真正靜下好好的畫一件作品,所以我是不會帶畫筆畫紙出去外面寫生,通常還是在家裡處理我的作品。
很高興可以分享一些我的生活,或是我的一些藝術的想法,還有我學習藝術的過程,今天就聊到這裡囉,希望下次還有機會可以跟各位談談其他的部分。
The video I’m sharing today is to introduce my process of learning painting and provide some opinions and attitudes towards Taiwan’s marine culture and how to be a painter of ink . The background pictures and videos are all recorded by me. Friends are welcome to watch.
►►►歡迎訂閱梁震明頻道:https://bit.ly/33R0bmf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水墨創作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65
水墨材料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00158
藝術生活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38915
台灣龍柱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23
水墨藝術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23594
台灣露營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1
國內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133
國外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4
空拍經驗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208
#水墨 #水墨画 #水墨畫 #水墨画家 #水墨画の世界 #水墨創作 #台灣水墨 #台灣水墨畫家 #東方媒材 #美術 #艺術 #芸術
南 藝 大 藝術史課程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歷史上的今天 1928-MAY-30 安妮華達出生
有法國新浪潮祖母之稱的安妮華達,在1928年5月30日出生於比利時,在1950年代開始創作的電影,被視為法國新浪潮電影的先驅。她在日後的許多作品中,專注於現實主義與女性主義的議題,同時也創作了許多具有實驗風格的紀錄片,對全世界的電影圈有著相當重要的影響力。
▶ PODCAST收聽: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atma56ua26q087346bzfp9l
安妮華達出生於帶有希臘血統的法國移民家庭,二戰後的安妮華達進入索邦神學院攻讀文學和心理學學士,但也因為對於神學課程毫無興趣的關係,轉至法國沃吉哈攝影學校研讀攝影,並在法國美術學院學習藝術史及攝影,讓她開始在攝影以及影像創作上展露頭角。
她首先透過攝影展開自己的藝術創作事業,在家庭、婚禮或是一般商業攝影上取得了不錯成績,並在友人的推薦下進入了新聞攝影圈;而她在從事新聞攝影工作期間,啟發了他不少對於這個現實世界的創作想法,並開始著手她的第一部電影導演作品《短角情事》的創作。
《短角情事》的故事描述了在法國南部城市賽特,一對夫妻面臨婚姻危機,並針對婚姻與愛情等議題做了相當深刻的探討;縱使是安妮華達的導演處女作品,卻展現了驚人的敘事與攝影技巧,被許多電影評論家視為是法國新浪潮的先驅之作。就在1955年推出《短角情事》之後,安妮華達到2019年去世之間,不間斷的創作也足以看得出這位對電影充滿熱情的藝術家,其人生和藝術的態度。
若對於安妮華達的電影有興趣,但對黑白電影較難入門的朋友,不妨參考2017年安妮華達與影像創作家JR的共同作品《最酷的旅伴》,是一部相當平易近人、溫馨可愛、且輕鬆幽默的紀錄片;電影記錄了安妮華達與JR兩人遊歷法國各地,並透過一輛具有大型輸出功能的卡車,在鄉間各地透過影像創作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片中除了看到人們對於藝術作品的互動,同時也能夠看到兩位忘年之交對於藝術創作的態度,以及對於藝術本質的探討;這或許正式我們每一個藝術創作者在追求精進、不斷追求更炫、更吸睛的創作形式同時,可能會迷失或是缺少的靈魂。
《最酷的旅伴》在2018年的奧斯卡金像獎上,入圍了最佳紀錄長片的獎項;雖然最終沒有得獎,但安妮華達以高齡89歲的年紀,成為該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最年長的入圍者。
2019年3月29日,安妮華達因為乳癌在家中過世,享年90歲;坎城影展更以她在拍攝《短角情事》的照片,作為影展主視覺,以紀念她為這個世界的貢獻。她精彩的一生,對於藝術創作的執著,對藝術創作的核心價值,都是值得我們這些電影愛好者學習和反思的地方。
看完這則「歷史上的今天」你有什麼想法呢?
歡迎留言分享與我討論唷!
**************
歡迎加入【有梗電影俱樂部】,不錯過任何電影實體聚會與活動喔!
臉書社團(需回答問題審核):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viewpointmovieclub/
Telegram群組:https://t.me/viewpointmovieclub2
PODCAST - Firstory APP
📣 XXY:https://open.firstory.me/user/xxymovie
📣 What A MAXX!:https://open.firstory.me/user/whatamaxx
別忘了按讚追蹤XXY視覺動物
📣 XXY視覺動物 YouTube頻道 http://pcse.pw/9ZNYT
📣 XXY @Yahoo頁面 https://tw.tv.yahoo.com/xxy/
📣 IG:xxy_djfishmb
📣 XXY @方格子 https://vocus.cc/user/@XXY2018
#電影 #歷史 #點評 #影評 #知識 #解析 #movie #history #歷史上的今天 #法國 #新浪潮 #安妮華達 #短角情事 #最酷的旅伴 #visagesvillages #agnesvarda
南 藝 大 藝術史課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This is 安迪.沃荷」介紹
訪問編輯:莊琬華
內容簡介:
「若你想全盤了解安迪.沃荷,只需瞧瞧我的畫作、我的影片和我本人即可。那就是我,如你表面所見,再無其他。」──安迪.沃荷
安迪.沃荷,二十世紀普普藝術大師!他說,在未來,每個人都可以成名十五分鐘,而他自己卻成名一世紀!
他留下了瑪麗蓮.夢露的性感紅唇、他遭受槍擊卻死而復生、他將毛澤東普普化……他把自己打造成虛無、迷人、極具獨特魅力的公眾人物。
他的風格與眾不同,非比尋常……從一開始就獨創一格。
然而,沃荷就像一面鏡子,鉅細靡遺映照出現代社會的空虛;而且,冷酷無情,迫使人面對人性真實醜陋的一面。
《This is 安迪.沃荷》讓讀者認識真正的安迪.沃荷,並深入其概念看似簡單,卻意涵深厚的豐沛創作世界!輔以鮮明生動的插畫,展現他精彩非凡的生平,以及他的傳奇工作室「銀色工廠」。
作者介紹:凱薩琳.英葛蘭(Catherine Ingram)
凱薩琳是自由藝術史學家,畢業於格拉斯哥大學,取得一級榮譽學位,就學期間也是哈尼曼(Honeyman)獎學金得主。她專研十九世紀藝術,取得科陶德藝術學院(Courtauld Institute of Art)藝術碩士學位後,進入牛津大學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攻讀博士學位,畢業後在牛津大學莫德林學院(Magdalen College)擔任特聘研究員。凱薩琳曾在佳士得美術學院(Christie’s)教授碩士課程,並曾於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開課,教大學生藝術史。她也曾在泰德現代美術館開課,並在南倫敦藝廊(South London Gallery)擔任過私人助理一職。她現和家人同住倫敦。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