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主動,
就會遇見天使與貴人》
在我唸藝專廣電科二年級時,我主動拜託助教,安排我於寒假期間,能到中國時報實習。
其實,沒有廣電科的學生,會要到報社實習的。
但因我的積極要求,助教也很熱心的幫我洽詢,就促成了讓我前往中國時報(當時是近百萬份銷售量的時代)實習。
在採訪組,我跟很多資深記者,一起到立法院、監察院、外交部、警察局……跑新聞。
同時,我也在資料室遇見一位世新畢業的「何其慧小姐」。
當我請教何小姐,是否有哪些前輩,我可以主動拜訪、請教?
何小姐說,中國時報副社長歐陽醇先生人很好、很提攜後進,可以去向他請益。
於是,我主動拜會了副社長歐陽醇先生。多年後,歐陽醇先生退休了,我也一直和他保持聯繫、請教。
歐陽醇老師後來創辦了「新聞鏡週刊」,我在美國唸博士班時,歐陽老師幾乎每週都刊登我的文章。甚至,我在拿到奧瑞岡大學博士時,歐陽醇老師還為我做了一篇特別報導,也把我的博士照放在週刊封面上。
也因此,我一獲得博士學位後,就被世新大學聘請,擔任「世新大學口語傳播系的創系主任」。
而返台任職系主任後幾個月,多年來我一直有保持聯繫的何其慧小姐,邀請我到埔里去,參加一個藝文界人士的聚會。
在那裡,我認識了「時報出版董事長孫思照先生」。孫董事長也是世新畢業的傑出校友。
兩年後,我寫了第一本書《你是說話高手嗎?》。孫思照董事長很爽朗地答應,讓時報出版公司為我出版。
當時,我是菜鳥作者,首刷只印三千本,後來,却逐漸成為暢銷書;多年後,這書竟銷售達35萬冊。
而孫思照董事長,也在我於時報出版三十多本書、銷售總數達300萬冊時,幫我舉辦了一場「慶祝酒會」,共同合倒香檳酒,一起慶賀。
如今,歐陽醇老師,以及孫思照董事長,都已經仙逝多年。
寫這一篇回憶文,我謹向這兩位幫助我、讓我生命大大改變的前輩,致敬、致謝!
同時,我更要感謝我年輕時,在時報認識的何其慧小姐,致最大的感謝之意;
因為她的熱心,介紹了兩位中國時報的大前輩,讓我認識,也改變了我一生的命運。
在此,我也要告訴年輕學子們~~「實習,即使無薪,也要積極、不斷爭取。」
因為,只要你的態度是積極、誠懇的,不斷主動開口、主動請教,就會遇見「天使」與「貴人」啊。
因為~~
「機會,就在行動裡。」
「只要勇敢開口,就有機會。」
「只要主動,就會有好運發生。」
「等待機會,不如把握機會;
把握機會,不如創造機會。」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職場冷暴力」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林煜軒 博士/醫師 內容簡介: 當老闆或同事刻意疏遠、排擠你, 或貶低、批評、羞辱,惡意操弄你…… 甚至剝削、掠奪你在工作上的展現。 這些都是令人不寒而慄,卻難以啟齒的職場冷暴力。 職場冷暴力的根源──6種人格缺陷,你遇到了哪...
「博士班兩年畢業」的推薦目錄:
- 關於博士班兩年畢業 在 戴晨志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博士班兩年畢業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博士班兩年畢業 在 胡川安的 Life Circu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博士班兩年畢業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博士班兩年畢業 在 接棒啟蒙計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博士班兩年畢業 在 [問題] 博士該讀幾年呢? - 看板PhD 的評價
- 關於博士班兩年畢業 在 想知道大家讀博士班大概都讀幾年? - 研究所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博士班兩年畢業 在 靠北博士班90 讀博士班這兩年我漸漸承認我是學渣了博士畢業 ... 的評價
- 關於博士班兩年畢業 在 台灣缺博士台清交成博士沒人念? 越來越少人念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博士班兩年畢業 在 [問題] 台大電機在職博班有可能兩年畢業嗎? - 看板PhD 的評價
- 關於博士班兩年畢業 在 [問題]報考博班留職停薪兩年? 口試如何準備?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博士班兩年畢業 在 [問題] 只想考博班不想念到畢業... - phd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博士班兩年畢業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談到亞斯特質,我想起過去當兵的往事。回想起來,當時大家真是包容我好多好多,感謝大家不棄嫌⋯⋯
我人生當中一個很重要的回憶是有關於當兵,那段時間大概是我這輩子體格最好的時候,這是唯一肚子可以看得出六塊肌肉的時候(現在都團結成一塊了😭),每天早睡早起,按表操課,就想著上下餐廳、運動操練。有趣的是,當你身體越疲累,腦袋反而會越清楚,那段時間,由於心靈開始變得澄澈起來,每天我都會寫信給身邊的朋友,而且真的是用那種紅色直條紋的信件紙,只差沒有拿毛筆在上面題字而已。
我記得那時候我還考了預備軍官,和我同梯的都是碩士班、博士班的學生,所以大家有一種相知相惜的感覺,因為我們過去都是靠大腦在工作,連丟個手榴彈(非實彈)我都會丟到自己的頭,但也因為這樣,有種革命的情感。有一次實彈演練,愚笨如我手榴彈又不小心丟得不夠遠,班長迅雷不及掩耳把手榴彈踢走,那時候我嚇到尿都快噴出來了,可是也感激涕零,如果不是那時候班長反應快速,大家後來可能都只能看到烤焦的海苔熊了。雖然後來班長告訴我們,那次實彈演練為了維護大家的安全,還是沒有用真正的手榴彈,但他仍然把手榴彈踢走,是因為想要跟大家說,有些時候危機發生,就是要有適當的危機處理能力,而不是愣在那裡,等待悲劇發生。
後來新訓、官訓結束之後,就到當時的國軍北投醫院(現為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服務,因為我不是心理師,所以也只能做一些打雜、整理雜物、接電話、安排個案等等行政的工作,可是大家對我非常好,每天中午我都去跑一圈陽明山(超健康,不知道有沒有人follow到那個時候的我?),除了早睡早起之外,也是第一次有機會進到身心科的病房,親眼看看那些因為創傷和病症而受苦的病人們,他們每一個跟課本上面說的都不一樣。
我記得有一個病友,每天都會跟我問早,臉上的笑容像是陽光一樣燦爛;還有一個病友很可愛,我都跟他說我不是心理師了,他還是經常會說:「心理師你今天要不要喝茶」,然後從他的保溫瓶裡面倒茶給我。有時候陽明山下著綿綿細雨,心情也跟著灰暗起來,但是常常因為他倒的那杯茶(雖然我從來沒有喝過),讓我在心裡面有一種溫暖。就算是過了10多年,我還記得他保溫瓶的顏色。
我的同事們有些是輔導長轉任、有些是一路軍校念上來,還考了研究所,由於學制的關係,他們在相對短的時間之內就畢業實習寫完論文,並且考取執照(沒有意外的話應該是兩年半,一般的學校碩士可能會念到三年到四年,當然,可能有一些是個人拖延症的關係XD)。
常常有人問我說,我想要考心理師,可是家裡面經濟狀況不允許,再加上心理師的養成需要很長的時間,有沒有什麼可以快速、然後又不用花太多錢的方法?老實說,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但是如果你願意犧牲一些自由,或許可以考慮這條路線,我發現透過從軍的體系,當初跟我一起實習的那些軍職碩士生同事們,現在一個一個都變成心理師了⋯⋯結果我剩下我論文還沒寫完😭。
講回來,其實我想要從「心理系」踏入「心理治療」這條路,真的多虧我在北投那些心理師朋友們的啟發。如果當初我沒有考上預官就會去當大頭兵,然後當了大頭兵,就不會有機會遇到這些這麼好的夥伴,這些夥伴現在很多我們都還有在聯絡、甚至有些也是我現在的同事,節錄幾句影響我很深遠的話語,分享給大家:
1.心理師叮噹貓:「痛苦與快樂經常是一體兩面。當事人之所以不改變,只是重複去回憶讓他覺得痛苦的事情,是因為他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同時也獲得一種熟悉的快樂。」
2.心理師土地公:「世界上本來就會有人你比較要好,然後有人跟你比較疏遠。一昧地要求每個人都一樣好,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期待,也會讓自己活在一種必然的失望裡。像你跟心理師毛毛兔就比較好,跟我就比較疏遠一些。」當時他講這句話的時候我很訝異,因為我就坐在他車子裡面,但也因為他的誠實跟勇氣,而很佩服!
3.心理師小D:「有些時候你會覺得你跟某個人的關係怎麼突然變了,但實際上,這個突然並不是一瞬間發生的。而是在日子當中你們一定累積了一些彼此沒有發現的事情。這一定是有原因的。」最後一句話是她的口頭禪,那時候我正跟一個「喜歡櫻花的女孩」曖昧中,可是這個曖昧卻沒有結果讓我很低潮,她的這句話,安慰了我那個失望的夏天。
在北投醫院當預官的那些時間,我發現課本上面的東西根本沒有辦法應用在現實工作當中,包含職場人際關係的經營、界線的維持、距離的拿捏等等,我很開心有一群很棒的心理科的夥伴可以陪我一起度過那些我很白目、摸索和探索的日子,老實說,在他們眼裡也沒看過這麼「亞斯特質」的同事,也增添了一些生活的趣味(吧?)。
後來,我問了同梯的其他同學們,有人在醫院當藥師、有人實際去當檢驗人員,就跟一般工作沒什麼兩樣,差別就在於他們任職的單位是國軍的單位而已。我曾經想過,自己到底是怎麼能夠「又白目又安然」地度過那段「人生中第一個職場」的日子,我想起官訓時,隊長在我們離營前跟我們講的一句話:「有些事情可以說,有些事情不能說。不能說的事情不代表不重要,可以說的事情也不一定真的重要,區分在什麼時候該說什麼,什麼東西得放在心裡不要忘記,就可以變成一個成熟的大人」。
我也想要把這句話分享給大家,願我們成為成熟穩重的大人的同事,心中也不要遺忘,那個天真無邪又有點白目的小孩。
#圖片出處:
總統府、青年日報
國防部、人次室廣告
——
這裡閱讀全文
https://link.medium.com/i9dhKpytfjb
博士班兩年畢業 在 胡川安的 Life Circu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自序]
大部分的博士論文都沒有出版成書的機會,
還有很多人讀了博士寫不出論文,
一直掛著博士候選人。
我很幸運,
能夠出版,
又是華文最具人文影響力的聯經出版社。
星期六晚上來讀長文,
讀書背後的故事。
---------------------------------------------
作為一個歷史學徒,大學的時候我深深受到民族主義史觀的影響。當時我熟讀了錢穆先生的《國史大綱》數十遍,並且沉浸於他對於中國歷史的論述。我始終記得他在《國史大綱》前面所說的:「對本國歷史的溫情與敬意。」懷抱著浪漫且孺慕之情,愛好中華文化。然而,隨著知識的開展,我漸漸認識到同一個時代的學者顧頡剛和傅斯年。大二那年在臺大對面的書店買了整套的《古史辨》,並且開始讀傅斯年對於古代歷史的看法,他認為擴充歷史研究的方式就是要增加材料,並且擴張研究的方法。
大三的時候,開始讀了杜正勝院士的著作。從《周代城邦》、《編戶齊民》和《古代社會與國家》,對於中國古代史進行了有機且整體的歷史解釋,而且杜正勝院士強調要有臺灣觀點的中國古代史解釋。進了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之後,開始古代史的研究。由於不滿足於歷史系所開的課,沒有辦法理解考古和人類學的方法,於是同時雙修了人類所。
碩士開始,我到了中國進行田野,從山東、河南、陝西,最後選定了四川作為我研究的基地。當時臺大人類學系的陳伯楨教授(1973-2015)帶領我到四川,我們從成都、郫縣、綿陽,到都江堰,前前後後去了好幾次。他讓我了解親臨當地的感受,還有田野調查工作的重要性。碩士畢業後,我感到自己在知識層面上的薄弱,特別是理論上的貧乏,缺乏比較的視野。於是,我開始精進日文、英文和法文,選擇出國讀博士,希冀增進自己在理論上的認識。
感謝我的博士論文指導教授葉山(Robin D.S. Yates)老師,還有亨利.魯斯(Henry Luce)基金會的幫忙,我有了全額的獎學金。除了學費全免外,還有固定的生活費。在加拿大蒙特婁的麥基爾大學攻讀博士,指導老師希望我增加學問的視野,於是開始修習羅馬考古、殖民主義考古和相關的考古學理論。羅馬征服歐洲大部分的地區,發展出一套「殖民主義」;歐洲海外擴張時期,對於大量異民族的統治,發展出多樣化的「殖民主義」。透過比較的視野,我對於中國和世界的歷史有了更加宏觀的認識。
在本書中我認為秦與漢帝國對於周邊文化、族群和國家的征服、擴張、統治和殖民,在世界史上有特殊也有普遍性的一面。特殊性就是秦漢帝國有本身的歷史傳承和文化,從戰國中期以來所發展的法家思想,運用在實際的政治改革上,讓國家機器的運作更加順遂。普遍性就是他們都造成了「沒有歷史的人」。秦漢帝國的「殖民主義」不亞於羅馬和歐洲大航海時代的嚴厲與殘酷,而且從本書的例子來看,秦漢帝國的統治技術更加細緻且深入。如果我們用更廣闊的視野加以思考,邱吉爾曾說過:「英國歷史由凱撒征服開始。」英國的歷史由羅馬征服者殖民後開始;艾瑞克.吳爾芙(Eric R. Wolf)在《歐洲與沒有歷史的人》當中給了我們重要的啟示,歐洲向外擴張和殖民的過程中,「沒有歷史的人」是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的原住民。因為歐洲人「發現」他們,讓他們進入歷史。秦漢帝國擴張與征服的過程中,伴隨著大量「沒有歷史的人」。並不是這些人本來沒有歷史,而是歷史書寫、詮釋和流傳的權利,被征服與殖民的族群所掌握。
麥基爾大學有很好的人類學系傳統,過世的特里格教授(Bruce Trigger)是當代考古學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我雖然沒有機會修習他的課,但麥基爾大學的人類學系深受其影響。在讀博士班的時候,除了自己導師的課,也大量修習考古理論的課,讓我知道理論對於理解中國古代史的重要性。修完了兩年的課,在麥基爾大學要考資格考,當時我的博士指導委員是自己的導師、哥倫比亞大學的李峰教授,還有專長在民間宗教的丁荷生(Kenneth Dean)教授。博士資格考要準備超過兩百本以上的書籍應考,現在想想雖然有點辛苦,但也是在那樣的過程中,確認本書的理論還有材料上的堅實。
成為博士候選人之後,我開始走訪田野,曾經在四川的不同地點待過。感謝田野過程當中,每個單位都熱情接待。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四川省考古文物研究所、成都市考古文物研究所的同仁們,北京大學、四川大學和四川師範大學的老師和同學們都讓我在四川的田野有了豐富的收穫。撰寫博士論文的過程中,還獲得蔣經國學術交流基金會的補助,讓我有更加充裕的資源完成最後的部分。
二○一四年一月,剛完成田野工作回到學校不久,我的母親謝秀琴打電話通知我說父親胡得鏘(1949-2014)罹癌的消息。放下手邊的論文,回到臺灣照顧父親,從一月到七月,父親最後以六十四歲的壯年離世。父母從小就讓我追求自己的興趣,任性的在知識中遨遊,但父親過世前,還是希望我能完成學業。帶著父親對我的期許,還有自己對於「沒有歷史的人」的責任,在二○一七年十月我完成了學業。期間我的兒子也出生,給予了我新生命的力量。
博士論文的審查由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的蒲慕州教授,還有我們學校歷史系的方麗特(Griet Vankeerberghen)教授,其他還包含中國文學專家方秀潔(Grace Fong)教授、東亞系主任巴克萊(Philip Buckley)教授。在口試的過程中,都給我很好的意見,成為此書的基礎。拿到博士後,雖然在國外有其他工作的可能性,但我在臺灣還有不少的工作與責任,毅然決然地回臺。感謝中央研究院讓我剛回臺之際,在學風質樸的歷史語言研究所中做博士後研究,當時的指導老師黃銘崇老師也給我很多學問和工作上的建議。二○一九年二月,我開始在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服務,穩定的工作環境,讓我將本書的初稿完成。
本書得以出版問世,得非常感謝聯經出版公司的林載爵發行人。聯經是我知識啟蒙的重要泉源,能得到林發行人的首肯,簽下此書,是我莫大的榮幸。本書的編輯黃淑真,仔細的梳理文稿,並且洽詢版權圖片,都讓本書增色不少。現任的聯經總編輯涂豐恩博士是我臺大歷史所的學弟,也是「故事StoryStudio」的創辦人,過去我曾在網站擔任主編,我們對於歷史有很多相同的理念,很開心能在他擔任總編輯期間完成此書。
《秦漢帝國與沒有歷史的人》說了一個過去與我們認知的歷史不同的故事,建立在最新的考古材料和歷史文獻之上。回顧我的學習過程,從臺灣、中國到北美,我有幸得到最好的歷史、人類學和漢學的資源。在不同的學習傳統還有文化脈絡中,我嘗試還原中國古代歷史,同時也讓中國史有了世界史的比較視野。
辛丑年於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
--------------------------
《#秦漢帝國與沒有歷史的人:#殖民統治下的古代四川》
聯經:https://linkingunitas.com/L161397
博客來:https://linkingunitas.com/B161397
誠品:https://linkingunitas.com/E161397
金石堂:https://linkingunitas.com/K161397
博士班兩年畢業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職場冷暴力」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林煜軒 博士/醫師
內容簡介:
當老闆或同事刻意疏遠、排擠你,
或貶低、批評、羞辱,惡意操弄你……
甚至剝削、掠奪你在工作上的展現。
這些都是令人不寒而慄,卻難以啟齒的職場冷暴力。
職場冷暴力的根源──6種人格缺陷,你遇到了哪幾種?
3種慣老闆:
‧反社會型人格老闆:「做業務的就是髒。你明年業績沒180%,不用來了!」
‧狂妄型自戀人格老闆:「員工就是聽命的奴才,還肖想跟我平起平坐!」
‧強迫型人格老闆:「哪個員工比我早下班,他就絕對大有問題。」
3種豬隊友同事:
‧戲劇型人格同事:你咬牙煎熬完成的工作,功勞全被收割、掠奪。
‧依賴型人格同事:「你才剛來公司,為什麼不做以前大家都在做的事?」
‧畏避型人格同事:遇事不斷推拖閃躲飄,你一問,他還說那是你的問題。
不是你「做得不夠好」,而是你正遭受職場冷暴力的茶毒
職場冷暴力對一個人最大的戕害,是傷人不見血。它如冰刃,日日侵蝕著你的尊嚴,再加上是在上對下的權力關係裡,因此你開始合理化對方的冷暴力,甚至自我懷疑,苛責自己做得不夠好。
慣老闆或許是職場冷暴力的始作俑者,但豬隊友同事卻常成為幫兇或共犯,如豬隊友同事揣摩上意,與慣老闆沆瀣一氣,而你淪為被孤立、霸凌的對象,日日彷若坐牢。
擁有醫療界、學術界及企業界資歷的林煜軒精神科醫師,他以豐沛的實務經驗及專業的學養,犀利又細膩地分析6種人格缺陷,從冷暴力如何巧妙地如同癌症擴散、蔓延,到身為小職員的我們,該如何調適、應對,甚至若最後選擇離職,林醫師也提供最實用的轉職處方箋。
作者簡介:林煜軒 博士/醫師
國家衛生研究院助研究員級主治醫師、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台大醫學系助理教授。
林煜軒博士為國內少數兼具臨床、企業界資歷的精神科醫師,畢業於長庚大學醫學系及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博士班。
林醫師在台大醫院擔任住院醫師時,在四年住院醫師任期內,在國際期刊發表了十九篇學術論文,不但創下科內空前紀錄,也遠超過助理教授的平均學術產值,之後僅花兩年時間,即取得陽明大學腦科學博士,創下最快拿到博士學位紀錄。
曾經擔任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輝瑞藥廠產品醫師(醫藥學術顧問)、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住院醫師及總醫師。
譯作《網路成癮──評估及治療指引手冊》獲國健署「優良健康讀物推介獎」,編製的「智慧型手機成癮量表」,目前已翻譯為德、法、西班牙、義大利、匈牙利、芬蘭、葡萄牙、土耳其、印度等多國語言。
研發三款雲端服務的手機程式(App),且取得多項國內外專利。編寫國際知名網路成癮教科書中「智慧型手機成癮」章節。目前已發表三十餘篇學術論文於國際期刊。
曾獲台灣生物精神醫學會「保羅楊森博士研究論文獎」(二○一八年、二○一六年、二○一三年)、第十一屆世界生物精神醫學會(World Congress of Biological Psychiatry):「最佳學術海報」、「青年學者旅行獎(Travel Award)」(日本京都,二○一三年)、財團法人台灣醫學發展基金會論文獎「優等獎」(二○○七年)、台灣睡眠醫學會大會論文獎「口頭論文優選獎」(二○○七年)。
平日熱愛古典音樂與棋藝,曾任長庚大學弦樂團小提琴首席,且為中華民國圍棋協會六段棋士。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ozZLw0wlfA/hqdefault.jpg)
博士班兩年畢業 在 接棒啟蒙計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http://thebatonproject.org/features/salon/
接棒啟蒙教育沙龍,是一個聚集「對教育有深度熱忱專業者」的活動,我們提供一個有效場域,進行由專家生命經驗出發,而導出關於教育,深度且有效的交流。參與者將在活動中,深入的認識一位「專業者」,其「生命經驗」,與「教育」間的關係。參與者也將進行交流,將所得與本身經驗結合,認知到教育更深層實際的意義,而得以開拓其視野,精進其對教育的認知。
時間: 2014.11.22
主談人: 翁如潔,臨床藥劑師。
台大藥學系、藥學所畢業,在中研院生醫所擔任研究助理兩年後,赴美賓州州大攻讀生物化學、微生物學暨分子生物學博士班學程四年,察覺畢業後工作及生活形態與自己預期落差過大,決定轉學程以碩士學歷畢業。 返國後,先在臺北榮民總醫院教研部人體實驗委員會任職11個月、隨後於藥學部任職調劑藥師7個月,目前擔任臨床藥師兩年多。 翁如潔曾長期從事基礎科學研究,目前從事醫藥臨床服務,在兩方皆經歷學生/學徒及老師/經驗傳承的角色,對台灣醫療體系的教育、運作、制度有親身觀察,並有許多感觸想法。
主持人:謝宇程,教育研究者
《做自己的教育部長》作者,接棒啟蒙教育研究小組組長
-----------------------------------------------
發現美好的天賦與熱情,為人所用 - 接棒啟蒙計畫
-----------------------------------------------
http://thebatonproject.org/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4dHagWn6FQ/hqdefault.jpg)
博士班兩年畢業 在 想知道大家讀博士班大概都讀幾年? - 研究所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目前已知蔡英文總統讀博士班僅兩年即畢業,也有聽過生醫所朋友讀七年後畢業,各系所應該差蠻多的吧?不過法律相關系所有這麼好畢業的嗎? ... <看更多>
博士班兩年畢業 在 靠北博士班90 讀博士班這兩年我漸漸承認我是學渣了博士畢業 ... 的推薦與評價
靠北博士班90 讀博士班這兩年我漸漸承認我是學渣了博士畢業後應該轉行寫程式了吧這裡的都是深信自己畢業後會繼續走研究的學霸們嗎? 想問問有沒有打算畢業轉行的同學? ... <看更多>
博士班兩年畢業 在 [問題] 博士該讀幾年呢? - 看板PhD 的推薦與評價
不好意思,請問一下,我知道大學4年,碩士2年,那博士最少幾年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204.11.17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hD/M.1513059310.A.E86.html
※ 編輯: cute18943 (180.204.11.176), 12/12/2017 14:15:2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