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麗莎的直播公告!!!!!!!!
欠了一年多的直播!!!!(🙏🙏🙏 求原諒)
實在是因為課業繁重(要當老師還要當學生)加上疫情關係,為了線上課程也投注了非常多心力~~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伊麗莎是電腦白痴.....但這一陣子,伊麗莎很常和許多老師朋友學妹分享交流線上課程的心得......
或許對某些人來說是很簡單的事情,對伊麗莎來說卻是要付出很ˋ多時間與心力的事情
然後,為何會突然想起我欠了大家的直播呢🍂🍂
因為,伊麗莎即將在這學期到 #文化大學 韓文系 #兼課了!!!🍀🍀🍀
我想到,之前有粉絲朋友問我為何選擇文大韓研所?????
現在都要成為韓文系老師了,卻還沒回答這個問題.....所以覺得應該趕快回覆大家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伊麗莎也一直放在心中.....)
從文大韓文系的學生,到韓研所畢業,到博士班就讀,再回到本系成為老師~~~這一路,或許也是很多朋友很感興趣的吧~~~
(其實比較急的朋友們已經有私訊問題了,關於韓研所的一些問題,因為牽扯到人生,而且有時效性,所以伊麗莎已先私下先回復了✌️)
那麼,以下是之前朋友們提出的問題喔~伊麗莎先條列如下,
也歡迎大家在留言處提出新的問題,並選擇大家比較希望的時間(尤其是當初提出這些問題的朋友,希望你們還想聽這些回覆....🙏🙏)
1.為何選擇文化韓研所(真的很多人問......)
2.韓研所在念什麼? 念了有幫助嗎?
3.什麼樣的人適合念韓研所?
4.韓文的學習方法?
5.為何當初想去釜山? 為何不選首爾?
6.如何開始翻譯工作?
7.伊麗莎的時間分配?
除了這些題目,歡迎大家留下你想問伊麗莎的問題喔!!
至於直播時間,因為本周五班上同學有打疫苗的,有旅遊的,所以我們就停課一周.....剛好多出時間可以來直播~~
不然可能就要選擇平日中午時間,因為伊麗莎每天晚上都有課><"
然後如果關心韓國,喜歡韓國,同時也是文化大學的學生的朋友們~~
歡迎來選修伊麗莎的課啦~~~
關於課程,下周發文告訴大家唷~~~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數學老師張旭,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摘要】 今年 11 月我會啟動我的師資培訓計畫,這是為了日後的需求做準備。我的師資培訓計畫內容包含兩個等級,初階和中階,初階將涵蓋表達能力、講義編輯和板書書寫;中階將涵蓋教學心理、控班技巧和新手老師注意事項。以上內容適合上台教書經驗半年以內的新手老師,或未來想當老師的大學生,任何科目都可以參加這個...
博士 當老師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們需要的是「財務自由」還是「自由」?
吳軍 2021-3-15
「財務自由」是怎麼流行起來的?
財務自由這個詞流行起來似乎是近幾年的事情,以前這個概念也有,就是「錢多得一輩子也花不完」。但那時,好像沒有太多人會追求「錢一輩子也花不完」這個目標,因為大家知道做不到。而當「財務自由」這個詞在國內流行起來之後,這件事一下子就成了很多人的目標,彷彿這個目標並非遙不可及,甚至有些人希望30多歲就能退休。一個名詞就可以讓社會上那麼多人的目標從此改變,可見「概念」的力量。
財務自由這個詞,其實在美國的歷史也不長,它是2000年前後互聯網熱潮的產物之一。當時在互聯網熱潮中,很多人一不小心進入到一家後來上市的小公司,而那家並不盈利的小公司偏偏股票被炒到天上去了。很多人一算,從股票上掙的錢足抵得上一輩子的工資了。於是他們就覺得不用再去上班了,想怎麼花錢就怎麼花錢,財務自由了。
這樣的事情當時在留學生中產生了不小的震動。我身邊就有兩個這樣的人。他們原本和普通留學生一樣,租民房,開二手車,但畢業後因為碰上一家好公司,一下子賬面上的財富就增長到了兩三百萬美元到上千萬美元不等。這兩個人一個是碩士畢業,一個是博士畢業,畢業後的基本工資分別只有年薪5萬和8萬美元,而股票的收益一下就超過了他們一輩子的工資。
和他們一同畢業的人,因為去了其他的公司,雖然每天做的事情都一樣,收入卻差得遠了。大家就在想,怎麼這兩個人運氣這麼好呢?當時學校里很多讀書的人就紛紛退學去工作了,我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前後三屆的博士生校友,80%以上的人都退學了。當然,學是退了,錢卻未必掙到。
「財務自由」究竟能改變什麼?
從世界上的總財富和總人口的分布來看,絕大多數人是不可能只工作十年就獲得財務自由的。但是為什麼很多人都在追求這樣一個不太切實際的想法呢?這並不能責怪大家,因為人們生活並不容易,會自然地渴望一種安全感。
我下面引用美國社會學家們做的分析來說明,和你描述幾個場景,你可以思考一下,這些場景中人們想要的究竟是什麼。我把裡面的描述換成了中國的情況,這樣你更容易體會。
很多人在工作或者生活中會遇到一些窘境,比如:
第一個場景,比如你今天肚子疼,想請假,又怕老闆說工作態度不好;或者晚上答應女朋友去看電影,但是老闆讓加班。請假吧,得罪老闆,不請假吧,得罪女朋友。於是這時很多人就會想,之所以生活這麼不方便,就是因為沒有錢,有了錢我就不用上班了,想做什麼做什麼。
第二個場景,最近你的車壞了,需要花一萬元大修,雖然你也拿得出這筆錢,但是原本打算給女兒換一個手機,就要等到下個月了。這時你可能就會想,如果我有花不完的錢,就不擔心一個月有兩筆大支出了,甚至可以乾脆把車賣了買輛新的。再比如,如果不幸家裡有人得了大病,有些家庭可能很快就會陷入經濟困難。很多中產階級和赤貧之間其實只差一場大病。想到這些,人們就會覺得,有了錢,就能獲得安全感。
第三個場景,孩子要上學了,可是要進一個好學校實在是太難了。這時很多人就會想,如果我有了錢,就可以送孩子去上私立學校,甚至可以送他出國上更好的學校。
最後一個場景,有些來自中小城鎮或者農村的青年人,父母家裡還是有些經濟負擔;結婚後,如果自己給父母比較多的錢,配偶有時會不高興。這時人也會想,如果我有劉強東那麼多的錢,不僅想給父母多少就給多少,還可以回老家給鄉親們發錢。
上面列舉的這些窘境,似乎都是有了錢就能解決的,因此很多人都會希望,能夠財務自由就好了。
但問題是,如果真的實現了財務自由,人的生活到底會有什麼樣的變化呢?實際情況和人們的想象其實差別很大。在美國,對於工薪階層的調查顯示,大家想象中,財務自由能帶來的好處主要是這些:
選擇職業時不需要太考慮工資收入的因素。
去國外度假不用太考慮預算。
可以為自己的愛好花錢,比如滑雪、攝影、打高爾夫球等等,不會捨不得。
買汽車、甚至買雪橇摩托和快艇可以直接付現金,而不用分期付款。
可以還清房貸。
在親友面前可以更大方。
從這些願望你可以看出,美國人理解的財務自由其實還不在於有「花不完的錢」,更多的是生活中的安全感和自由。
那麼我們再來看那些確實獲得了財務自由的人,他們發現自己的生活在財務自由之前和之後,究竟發生了哪些改變呢?我總結了很多投資銀行的調查,主要也有這麼六點:
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一點和前面人們願望中的第一點是相似的。
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時間,這一點其實是我覺得最重要的。不過,這並不是說財務自由的人每天工作的時間會減少,這可能出乎一些人的意料。事實上,絕大部分財務自由的人幾乎不會完全退休,更多地是像巴菲特那樣,即使年紀已經很大了,仍然在參與一些工作。
雖然有很多投資,但是如果能用低息借到錢,還是要借錢,而不是一次性支付現金。事實上那些獲得財務自由的人賬算得都很精,如果自己的錢留在賬上的投資效益比房貸、車貸的利息更高,就不會為了痛快而一次付清全款。
對自己的財務做了很好的規劃,特別是做好了風險防範。
可以花更多的時間讀書學習,包括做冥想,回顧過去。
可以構建更好的社會關係。
你可以看出,當一個人真的獲得了財務自由後,他想要的、得到的東西其實並不是過去想要的那些。
為什麼說真正的目的是安全感和個人自由?
所以說,財務自由的核心究竟是什麼呢?我覺得有這樣兩點:安全感和人的自由。或者說,這才是財務自由的目的。當一個人真的擁有了安全感和人的自由,錢多錢少對生活質量和幸福水平的影響就不那麼大了。
先說說安全感。在現代社會,安全感很重要,我們不希望因為一場大病、或者因為得罪了老闆,人生就會走上另一條路。這就是安全感。
很多人覺得有了錢就有安全感,或者有了錢才能有安全感。這是對安全感的誤解。你想,有的人為了更多地獲得錢,違法經營,最後反而失去了安全。今天,大家獲得安全感不光是靠自己的努力,更多的是靠社會,善用社會的力量。
隨著中國社會總體財富的積累,社會福利增加,養老等社會保障逐步完善,大家在這方面的安全感就得到了提升。當我們和上司老闆產生矛盾時,如果能夠用法律的手段保護自己的利益,就不會缺乏安全感了。在美國遇到勞資糾紛時,大家通常是採用法律的手段來解決,而不會覺得走投無路。我相信,隨著中國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可以通過這種方式獲得工作中的安全感。
如果安全感不再是問題,那麼財務自由的真正意義就在於個人的自由。而獲得個人自由,又有兩個條件,一個是自身的條件,一個是社會的條件。
先說說自身的條件。
我在清華當老師的時候,其實就擁有個人的自由。雖然我當時掙錢不多,但是足夠花,而且有盈餘。這份工作不要求每天坐班,在工作中,科研做什麼項目、怎麼做,也由我自己決定;至於我獲得的科研經費,也是由我決定怎麼花。雖然我頭上還有各級領導,但是從理論上來講,大家都是教職工,各做各的事情,而且他們也會聽取我們這樣的年輕人的意見。
我唯一要求人的地方,就是要獲得科研經費。當然,國家和企業的經費在那裡,總會有人得到,只要你做的不比同行差,總是能拿到經費的。從這裡面也可以看出,如果真的把追求自由作為目標,不一定需要很多的錢。當然,我能獲得這些自由,也是因為在我研究的細分領域,當時國內沒有人比我做得更好。但當時讓我覺得自由,最重要的因素是,我很樂意做我每天的工作。
再說說社會的條件。
一個好的社會,是要給大家創造各種機會,讓大家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同時通過稅收調節,或者說二次分配,將一部分人的財富變相分給那些迫切需要的人。這種環境形成後,在社會中的人就普遍地獲得了一定的經濟自由。隨著社會的進步,大家工作的時間會逐漸減少,從而獲得在工作時間上的自由。而這樣一個環境需要社會中的所有人一同來營造。
因此,概括起來講,與其指望自己通過掙更多的錢獲得自由,不如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比同行做得好一些,而且一同打造出一個更好的社會。當然,這裡還有一個前提,就是要稍微約束一下自己的物質慾望,少一些攀比。
小結
2019年我和馮侖有過一場對話。當時在場的觀眾問我們,怎樣像你們一樣獲得財務自由呢?馮侖講,再多的錢其實都不夠花,因為人的慾望可以是無限的。世界上所有東西都有成本,只有慾望沒有成本。你可能覺得有一個億這輩子就夠花了,但是當你真有了幾十個億時,你會發現要花錢的地方很多,這些錢不夠花。
財務自由是通向自由這個目的的手段,我們最終的目的是個人的自由。如果能夠有其他辦法達到這個目的,就不要只想著掙錢,甚至因為掙錢而失去了自由。你可以回顧一下前面講的,那些真正獲得了財務自由的人在生活上的六點改變,就會發現,即使沒那麼多錢,那些改變我們也是有機會做到的。
當然,財富仍然是一個有效的改善自己生活的手段,每一個人還是會希望自己的錢多一點,自己儲蓄或者投資能夠更有效率一點。
划重點
1、財務自由的核心究竟是什麼呢?我覺得有這樣兩點:安全感和人的自由。或者說,這才是財務自由的目的。
2、很多人覺得有了錢就有安全感,或者有了錢才能有安全感。這是對安全感的誤解。今天,大家獲得安全感不光是靠自己的努力,更多的是靠社會,善用社會的力量。
3、概括起來講,與其指望自己通過掙更多的錢獲得自由,不如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比同行做得好一些,而且一同打造出一個更好的社會。
博士 當老師 在 獨立評論在天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回頭想想當年爆掉的大學聯考,我慶幸自己當年考差了】
高中三年後,我大學聯考爆掉了,哭了兩個月以後,決定要在大學四年補回來。
可能是因為我大學很用功,又是當助教、研究助理等等,然後就一路唸到美國去,拿了個美國博士文憑回台灣,又運氣好,#到了一個當年我考不上的系所當老師,人生真的很有趣!
那些聯考失利的人呢?多年後,我透過Facebook和一些國中同學重逢,有趣的是:現在常常在Facebook上快樂分享生活點滴的同學們,有很多都是高中聯考失利痛哭的人。如果說,人生最後不是拿學歷來衡量,而是拿快樂來衡量,他們都坐在成功寶座上:
https://bit.ly/3mKeGp4
博士 當老師 在 數學老師張旭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摘要】
今年 11 月我會啟動我的師資培訓計畫,這是為了日後的需求做準備。我的師資培訓計畫內容包含兩個等級,初階和中階,初階將涵蓋表達能力、講義編輯和板書書寫;中階將涵蓋教學心理、控班技巧和新手老師注意事項。以上內容適合上台教書經驗半年以內的新手老師,或未來想當老師的大學生,任何科目都可以參加這個課程,此為收費課程,若有興趣請關注我的臉書粉專 🔍 數學老師張旭;另外有任何問題也歡迎留言或私訊題提問
【加入會員】
歡迎加入張旭老師頻道會員
付費定閱支持張旭老師,讓張旭老師能夠拍更多的教學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xBv4eDVLoj5XlRKM4iWj9g/join
【會員等級說明】
博士等級:75 元 / 月
- 支持我們拍攝更多教學影片
- 可在 YT 影片留言處或聊天室使用專屬貼圖
- 你的 YT 名稱前面會有專屬會員徽章
- 可觀看會員專屬影片 (張旭老師真實人生挑戰、許願池影片)
- 可加入張旭老師 YT 會員專屬 DC 群
碩士等級:300 元 / 月
- 享有博士等級所有福利
- 每個月可問 6 題高中或大學的數學問題 (沒問完可累積)
學士等級:750 元 / 月
- 享有博士等級所有福利
- 每個月可問 15 題高中或大學的數學問題 (沒問完可累積)
- 可許願希望我們拍攝講解的主題 (高中、大學數學)
- 可免費參加張旭老師線上考衝班 (名額不可轉讓)
家長會等級:1600 元 / 月
- 享有博士等級所有福利
- 沒有解題服務,如需要,得另外購入點數換取服務
- 可許願希望我們拍攝講解的主題 (高中、大學數學)
- 可免費參加張旭老師線上考衝班 (名額可轉讓)
- 可參與頻道經營方案討論
- 可免費獲得張旭老師實體產品
- 可以優惠價報名參加張旭老師所舉辦之活動
股東會等級:3200 元 / 月
- 享有家長會等級所有福利
- 一樣沒有解題服務,如需要,得另外購入點數換取服務
- 本頻道要募資時擁有優先入股權
- 可加入張旭老師商業結盟
- 可參加商業結盟餐會
- 繳滿六個月成為終生會員,之後可解除自動匯款
- 終生會員只需要餐會費用即可持續參加餐會
【勘誤】
無,有任何錯誤歡迎留言告知
【習題】
無
【講義】
無
【附註】
無
【張旭的話】
這個系列我希望能和大家聊一些關於我自己的人生經驗
包含讀書方法、求學歷程、創業經驗等等
希望透過我自己人生經驗的分享
能夠讓更多學生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上有個參考
【學習地圖】
EP01:為何小考行,大考卻不行 (https://youtu.be/X8G6uCH0TZU)
EP02:一言不合就筆戰的 5 個數學問題 (https://youtu.be/UdBUnkelEEk)
EP03:高中微積分和大學微積分的 5 個差別 (https://youtu.be/FqxnQ90DpPk)
EP04:感謝個為支持,我們開會員制囉 (https://youtu.be/zGFE56E7TUk)
EP05:酒精微積分大賽規則說明與題目講解 (https://youtu.be/Cz7cmj-TtUQ)
EP06:我清大數博入學考只有4分? (https://youtu.be/b19kbL0pAFQ)
EP07:是時候公佈這個計劃了? (https://youtu.be/0lJ10W8K_z8)
EP08:你想當老師嗎?那你來看這個! 👈 目前在這裡
持續更新中...
【版權宣告】
本影片版權為張旭 (張舜為) 老師所有
嚴禁用於任何商業用途⛔
如果有學校老師在課堂使用我的影片的話
請透過以下聯絡方式通知我讓我知道,謝謝
【聯絡方式】
FB:https://www.facebook.com/changhsu.math
IG:https://www.instagram.com/changhsu.math
E-mail:[email protected]
【張旭老師其他頻道或社群平台】
Twitch:https://www.twitch.tv/changhsu_math
Bilibili:https://space.bilibili.com/521685904
【特別感謝】
特別感謝丈哥 (王重臻) 協助我討論課程內容和錄影
還有昆霖熱心幫助我剪輯影片和上傳整理
沒有他們的幫忙
這個頻道是無法由我獨自一人建立起來的
另外,丈哥是我主要的合作夥伴
他的大學數學也很厲害
如果對我們產出的內容有任何問題或建議
也都可以直接與他聯繫
【丈哥資訊】
FB:https://www.facebook.com/HeLoFriend.JangGe
IG:https://www.instagram.com/iamjangge
YT: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zhDwcxCj8Bf7XSFA0ynCQ
E-mail:fpn12099xd@gmail.com
【贊助我們】
歐付寶:https://payment.opay.tw/Broadcaster/Donate/E1FDE508D6051EA8425A8483ED27DB5F (台灣境內請用這個)
綠界:https://p.ecpay.com.tw/B3A1E (台灣境外用這個)
#師資培訓計畫 #適合新手老師 #任何科目都可參加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WhIydAN4nU/hqdefault.jpg)
博士 當老師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補救教學:關懷弱勢者教育」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王淑俐
內容簡介:
「補救教學」實施多年,但「知名度」或「CP值」都不夠引人注目。常與「偏鄉教育」成為一個「家族」,難以全面觀照。以台灣多高山的特殊地形,偏鄉學校不少;其學生數雖不多,但各方面問題難以「視而不見」。
補救教學與偏鄉教育有不少交集,但不能畫上等號。所有學校都有不同狀況的「弱勢學生」,補足他們的欠缺,使其獲得公平競爭的「立足點平等」或更多「發展潛能」的機會,才是補救教學的核心精神與基本態度。
「教育弱勢」與「經濟弱勢」、「文化不利」密切相關,但卻非「能力弱勢」或「態度不利」。所以可以從根本上「補救」,如芬蘭的作法,及早把每一個接受國民教育者的「學習落差」降到最低。補救教學即是「以人為的力量,促進教育機會均等」。
作者簡介:王淑俐
學歷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
現任
●文化大學、世新大學、台灣科技大學、台北教育大學、政治大學等兼任教授
●國家文官學院、台北市公務人員訓練中心、職訓局、各大醫院等講座
曾任
●文化大學教育學程中心教授及學生輔導中心主任、世新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教授兼主任
●2004年,辭去專職成為「自由的教育工作者」
●2018年,創「華人無國界教師學會」,以扶助教育弱勢為終身志業
授課範圍
情緒管理、溝通與口語表達訓練、情愛溝通、心理學、領導與溝通、補救教學、生涯輔導、綜合活動領域教材教法、親職教育、性別教育、班級經營、輔導原理、課程設計、溝通與激勵、教育心理學
著作
我可以教得更精彩、開始自豪,當老師、教師說話技巧、教育及學校行政溝通的理論與實踐、情緒與壓力管理、職場溝通的10堂講座、生涯發展與規劃-為職涯發展做準備、與時間賽跑、大學生的時間管理、好父母的12堂課等50本以上
作者簡介:詹永名
學歷
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
現任
●台東縣立池上國民中學輔導主任
●因偏鄉孩子一鍋壞掉的泡麵,致力於改善偏鄉教育環境至今20年
曾獲
●2014年被教育部評選為補教教學成功案例,獲各大媒體爭相報導並激起台灣一股熱血教師風潮
●第三屆菁師獎、第三屆星雲教育獎、台東縣特殊優良教師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5MEycnT4XYg/hqdefault.jpg)
博士 當老師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節目主持人: 李基銘
本集主題: 國際木雕大師 楊北辰專訪
這次帶著聽眾朋友,到三峽的格子共同工坊來專訪楊北辰老師。楊老師除了在木雕創造上,已經達到顛峰外,他現在格子共同工坊,花更多時間在教導一般社會人士雕塑。大家也許都曾經有過藝術夢,但出社會後。為五斗米折腰,而澆熄了這股熱情。
楊老師帶領著一批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所木雕組的畢業學生,請他們來工坊當老師教導對木雕完全陌生的社會人士,對這些畢業生來說,是非常好教學相長的機會,而且也能兼顧藝術創作,學生突然變成老師,所以他們馬上要學習的就是領導與熱情的分享。而楊老師更是這批學生老師的心靈導師,為人處事,都要做他們的標竿,時時還要排解學生老師的心裡問題,所以楊老師為人謙虛有禮,生活規律。因為他知道他的學生都在看著他,跟著他。
訪談最後,楊老師也談到他和他妻子相遇的過程,一位藝術大師,一位專業的畫廊公關經理,相處對談都有一套標準作業流程,但卻發生一個不可能會發生的專業疏忽,讓他們相遇、然後相識、最後相知在一起,當一位藝術家的妻子確實不容易,要把家裡打理好,小孩照顧好,當藝術家困頓、卡關時,還不能打擾,大家一起要來聽,他們夫妻的相處之道。
這集的專訪,有別於許多節目對楊老師的專訪,大多都是談技法、談刻工、談創作之路,這裡談了許多楊老師內心深處的更多東西,還有家庭和樂相處之道。
來賓介紹:
楊北辰,1970年出生於台灣台北,1999年畢業於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1999年至2003年留學並旅居西班牙,並於2014年獲得藝術博士學位。目前在台北居住、教學和創作。
楊北辰為台灣當代寫實雕刻的最具代表性藝術家。他擅長於利用整塊原木,以極端精細的雕刻手法配合高度擬真的著色表現來模擬紙類或皮件的表面肌理,創造出幾乎令人在視覺上無法辨別材質真偽的超級寫實木雕作品。其作品的創作題材大都取自於自身或他人所使用過的生活性物件,如:紙箱,手套,皮包,大衣,皮鞋...等,並透過對這些物件進行冷靜與緩慢的複刻來呈現深刻而抒情的側寫,並且敘述這些物件背後所蘊藏的故事和記憶。
學歷:
• 2014 西班牙瓦倫西亞大學 當代雕塑藝術研究所 博士
• 2001 西班牙薩拉曼卡大學 美術創作研究所 碩士
• 1999 台北藝術大學 美術學系 學士
如有活動需要報導採訪,任何問題洽詢,以下三個粉絲頁,均可連絡!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李基銘主持人mail: a0986650006@gmail.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KmwSBgwX2o/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CMzwcp59v6zXcHwKlu8nEguQ-y6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