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朵拉的抒情小調 1 ◎零雨
又在建造柵欄了
公園,學校,博物館——請進
從入口處請進
方向盤,權杖,導盲棍
這是手上必須掌握的東西
抖動,城市的兩股
塞滿各色人種,產下鎳幣
然後,黑暗蒞臨
肺病患者挺起胸膛
出來慢跑。
小孩被囚
於匣中
等公車的人群聚弔唁
跛足司機姍姍來到
且偽裝成一個多情人,蜂湧
而上。找到藉口登上博愛座
在昏聵的時刻拿出一本詩集
蓋住臉。讓他們以為我淌著
愛戀的口涎睡著了
--
◎ 作者簡介
零雨,台灣詩人,大學教師。1952年生於台灣台北新北市坪林區。 畢業於臺灣大學、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哈佛大學訪問學者。1992年開始於宜蘭大學任教。 2015年以《田園╱下午五點四十九分》中十首詩,獲得吳濁流文學獎詩類佳作獎。也曾獲年度詩獎。 曾任《國文天地》副總編輯、《現代詩》主編,並為《現在詩》創社發起人之一。著有詩集《膚色的時光》、《田園/下午五點四十九分》、《關於故鄉的一些計算》《特技家族》等。
--
◎ 小編 Y 賞析
本週的主題談論關於「人類如何看待進入都市化的社會」這件事,但社會其實是一個被定義、構建而成的群體。換言之,我們似乎可以更進一步詰問:「人類究竟如何在近代社會中,展現自身的生存狀態?」在〈潘朵拉的抒情小調1〉的首段中,零雨便召喚了整座城市登上詩的舞台作為破題,語言帶著幾許銳利:「又在建造柵欄了 公園,學校,博物館——請進」。
零雨的詩題材寬廣,題材以歷史、家族、空間為大宗,細膩冷冽地描寫人的生存狀態。零雨擅長組詩,如這首〈潘朵拉的抒情小調〉便是全文的其中一節。從入口處出發,詩人調度了物件,呈現各式階級的面孔與其「必須在手上掌握」。在李蘋芬研究零雨的碩士論文《零雨詩的身體書寫》中,就曾論證過這樣的行文風格:「在那些偏向批判意圖的詩作當中,零雨往往採用一種特殊的身體感,去鋪陳新詩的行文架構。」根據此一觀點,我們能更細微地看見每個間隙所產生的「動作」,以及動作彼此之間擦撞出的火花。譬如下段緊接著寫:「城市的兩股/塞滿各色人種,產下鎳幣」,除了對於資本主義走向極端的鮮明諷刺,也能看出詩人鍊造形象的精湛筆法。
在一片看似悶滯的情境中,節奏卻忽然變奏如小調般輕快。「然後,黑暗蒞臨/肺病患者挺起胸膛/出來慢跑。/小孩被囚/於匣中」毋寧說是在批判空間(無論是地理空間或是精神空間)為人們帶來的局限,也許可以這麼說——零雨其實是在書寫一種不斷無限循環的日常,以及這些日常的有限性。在這個旁觀的框架裡,某種程度上也是這首「抒情小調」何以精準點出都市性(與其孤寂)的原因。在詩中末兩段中,場景切換到更擁擠而無處逃的「公車」裡:
等公車的人群聚弔唁
跛足司機姍姍來到
且偽裝成一個多情人,蜂湧
而上。找到藉口登上博愛座
這個畫面幾乎只能讓我聯想到洛伊安德森的一部劇情長片《千日千夜》(About Endlessness),電影以一千零一夜為靈感,講述無窮盡的人間故事。同樣帶著冷冽氣息(也調度了類似的氛圍在公車拍攝)全片帶著顆粒的米白、灰藍,以及沉寂斷裂的話語。看似在都市中所拍攝的光景,實則瀰漫在憂傷的霧裡。對於這座龐大都市的一切抒情,或許僅可以停在結尾,就是最有力的註腳。
在昏聵的時刻拿出一本詩集
蓋住臉。讓他們以為我淌著
愛戀的口涎睡著了
-
【參考資料與延伸閱讀】
1. 李蘋芬,《零雨詩的身體書寫》,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8。
2. 楊瀅靜,《創化古典、鍛接當下:以夏宇、零雨的詩學為例》,東華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2018。
--
美術編輯、照片:https://www.instagram.com/ahhsien_/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11/20201120.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都市詩 #零雨 #潘朵拉的抒情小調1
博愛座小論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你是否也曾經覺得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
雖然很想抵抗
但卻又害怕被孤立所以只能繼續遵循著它的規律
也許在這本諾貝爾文學獎「異鄉人」中可以找到答案
就像作者卡繆說的:雖然這個世界如此的荒謬但還是值得一活的,前提是你要承認這個世界是如此的荒謬
La vie n'a pas de sens, mais vaut la peine d'être vécue, à condition de reconnaître qu'elle n'a pas de sens.
🎬Youtube [看名著學法文] 異鄉人
https://youtu.be/fFB1kYiy5rk
影片🎁抽獎
獎品:🗣「異鄉人」有聲書
由漫遊者文化和遍路文化聯合製作
袁光麟老師指導邀請專業配音員朗讀的『異鄉人』
https://ontheroad.today/audiobook/29
抽獎方式:
1.轉發這篇文章
2.按讚這篇文章
(一共會送出三本有聲書,facebook;instagram;Youtube各抽一位 )
_
異鄉人一直是我父親帶在身邊的一本書
小時候常拿起來看但從沒超過半頁因為他的開頭真的很不討喜(看完今天的youtube影片就會知道為什麼了)
但有一件事至今仍讓我印象深刻
大概在我七八歲時
那一次忘記我到底又在學校做了什麼🤣
但我印象深刻因為那是記憶中僅有的幾次
爸爸對我生氣
記得他當時斥責我說:「所以你覺得大家都是錯的 只有你是對的?
你覺得你可以完全不在乎他們的意見?」
我篤定回答到:我沒錯 雖然他們不同意但是我沒錯
沒想到之後爸爸只是轉身離開,甚至他轉身的時候我還彷彿瞬間看到了一抹笑容。
直到第一次算是看懂異鄉人的時候我才明白那抹笑容是為何
可惜我現在已經長大,
可能再也沒有辦法那麼篤定的講出那句
我沒錯
但異鄉人仍然算是我的燈塔
有什麼事想不通的時候就會翻翻它
也還是很慶幸我爸爸喜歡這本書
所以我從小到大的「任性」才都沒有被過度懲罰過
即便今日還是無比的做自己
想繼續談戀愛就先不結婚
不想露臉就不露臉
胖一點也喜歡自己瘦一點也是
世界這麼荒謬
人生哪有什麼規律什麼意義
好好享受當下就好
你存在在這個世界上的原因並不是為了讓這個世界驚豔
你的存在是為了過你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
尋找屬於自己的幸福 - Richard Bach
Tu n'existes pas pour impressionner le monde.
Tu existes pour vivre ta vie d'une façon qui fera ton bonheur -Richard Bach
ps:這次的法文配音是請男友幫忙錄製的
我嘗試了幾次,但我的聲音都沒有異鄉人的感覺
。。。😅加上經費有限
最後要感謝我的小天使們 Louise, Ronel, Alice幫我一起完成這部影片
/
/
_
請看完Youtube影片再看下面這段話:
🥰
https://youtu.be/fFB1kYiy5rk
_
前幾個月在捷運
有位年輕人坐在博愛座上
而一位大著肚子的孕婦站在他前面
可能是因為我閨蜜也懷著孕所以當下特別生氣
正想用氣憤的眼神看那位年輕人時突然想到
我不也是這世間枷鎖的一部分嗎。。。
小時候寫哲學論文都有個習慣,以一個問題結尾
我今天的問題是:
所以你呢?你的枷鎖裡,又住了多少人?
博愛座小論文 在 元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舊文重貼--讓座的簡單經濟分析(2016/08/27)】
經濟學著名的高斯定律說:在權利安排有清楚界定且交易費用夠低的前提下,市場交易下資源效益會自己達到最大化。
大眾運輸交通工具乘客所購買的「票」其實是購買了一組明示或暗示的權利義務。所謂暗示部分往往是由道德標準來補足。
博愛座的設置,往往暗示乘客的乘坐權利受到「被自願讓位」的約束,當然該約束是否具有絕對的執行力,要看侷限條件。
隨著運輸規模影響載客服務提供者的監管成本,這部份大家可以參考經濟學家張五常一篇關於香港電影院優等座票價偏低的經濟學論文(載於1980年芝加哥大學Law and Economics學報),邏輯論理精采絕倫,同時也是科學方法的牛刀小試。
言歸正傳,考慮進監管成本,我們可以簡單推展:
1. 票價夠高,監管由服務提供者承攬的種類,例如飛機、高鐵、火車、快捷船等服務。
這些票價夠高的服務,往往連帶會有事先指定座位與事後查票的安排。關於這種安排,博愛座由誰來使用,通常沒有太多爭議;至於因為突發狀況使得非博愛座使用者是否需自願讓出座位,也往往由服務提供方的車掌、列車長、機組人員等來溝通與處理。
法律上乘客坐在自身被劃定的位置上時,在多數狀況下並無讓位的義務;道德約束下則由監管人員予以溝通,因此就算發生糾紛(例如假裝殘障騙讓位),往往也是存在於監管人員與乘客之間,發生於乘客和乘客之間的機率相對較低。
2. 比較麻煩的是票價不夠高,監管由乘客自行相互監督的種類,例如常見的公車、捷運等。
這類服務因為監管費用過高,因此往往服務提供者放棄主動提供監管服務,也因此這類服務通常不會看到「事先劃位事後查票」的安排,而是由乘客自行決定如何使用服務。這麼一來,乘客要站要坐、乘客是否要用博愛座、乘客是否要讓出博愛座、乘客如利用一般座位而要不要讓座以及乘客是否符合要求其他人讓座之條件(這包含乘客是否用詐欺手段騙座) ... 等等情形,就是由乘客彼此監督。
這段話明白可看出的是:a. 後者權利安排的界線相較於第一種狀況是模糊的;b. 後者交易費用必然高於第一種狀況;c. 車上的座位權利安排沒有市場交易來達成。
而因為目前第二類載客服務市場上沒有一種「我花某個遠高於其他人的金額來保證有座位」的安排,因此根據經濟學原理,道德魔人就有生存與發威的空間 -- 市場難以企及的角落,人類往往會利用習慣、風俗、道德等手段來安排資源。
經濟學大師A. A. Alchian說過一句至理名言:「道德正義永遠只是個假議題,重點此時此刻是誰在定義。」
這就是為什麼台灣的捷運、公車上時不時有「讓座糾紛」這種雞毛蒜皮的新聞出現 -- 一堆道德魔人吃飽太閒站在自以為是的高點想要干涉他人權利內容的安排 -- 制度設計本身就給了這些人很高的誘因。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放棄監督的載客服務提供者,同時也避免掉捲入該類糾紛的風險,這部分解釋了博愛座為什麼會存在與設備上被特別標示。
關於讓座,經濟學上可以談的還很多,例如:越年長、越體弱或是越凶悍、雄壯威武的人主動坐博愛座的比率越高;年輕男性有空位(即便不是博愛座)也不願意落座的比例較高;給道德魔人錢買下他的大嘴巴,或是告死眾多道德魔人讓他們不敢開口是否是可行策略...等。
以上不過是高斯定律的簡單應用,是法律經濟分析的入門了。
題外話一句,這種鳥屁大的事情竟會被當新聞處理,是另外一個有趣的經濟學議題了。
關於「多花錢有保證」的權利安排,可以參見我2013年的文章:「有趣的插隊現象」,文中我討論美國迪士尼樂園有每人多付$170~270USD享受免排隊服務的設計,卻被租用殘障人士來達到免排隊的有心人的經濟分析。
新聞:「【讓座風波】北一女學生痛哭整夜母憂心 家長會緩提告」
文章連結:
https://tinyurl.com/y8bam26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