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來寫】#鬼滅之刃的文化導覽(一):鬼的起源、鬼退治物語的敘事原型 // 鄭雋立 👹
.
由漫畫家吾峠呼世晴創作、ufotable公司製作的知名動畫作品《#鬼滅之刃》系列在2019年因為動畫版第一季的成功,在全球引起熱烈迴響。相信讀者目前已對主題曲朗朗上口、也多少知道主角炭治郎等人服裝造型藏有不少秘密,近日電影版『鬼滅之刃劇場版:#無限列車篇』在日本上映後佳評如潮,上映三日票房突破46億日幣,超越《天氣之子》。偽學術將藉此良機推出《鬼滅之刃》相關連載,帶領各位讀者回顧日本文史面面觀。
.
■ #鬼的起源:#平安時代對鬼的詮釋與流變
.
在已完結的漫畫原作中,作者曾清楚畫出本作大魔王「鬼舞辻無慘」鬼化前,身穿平安時代貴族服裝的形象,而本文考察出的「鬼」也確實誕生在平安時代。日本在發明假名前,文化傳遞上相當仰賴且沿用漢字,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人所歸為鬼」。原始漢字「鬼」在中文、英語最直接對應的解釋理當是亡魂/ghost,但亡靈在日本語則另以「幽靈」稱之(Zack Davisson,2015)。
.
據西元931年-938年編纂、史上最早的分類體漢和辭典《倭名類聚鈔》記述,日本語對鬼的詮釋有「おに」(鬼)、「もの/もののけ」(物/物之怪)兩種說法,前者肉眼看不見但能感受實體;後者則為沒有明確型態,僅能感受到氣息的 #靈異存在(多田克已,2009),可直接反映平安時代起始前或初期的普遍觀點,與現今日本大眾解讀為 #兇惡的活物 顯然不同。
.
■ #佛教系統的鬼
.
但文化是會變異的,由於遣唐使 帶回兵法、曆道、陰陽道等大量直接來自中國的文物,同時包含漢傳佛典,佛法普及後「佛教系統的鬼」(惡鬼、夜叉、阿修羅、羅剎…等)兇惡描述對大眾影響甚鉅。由於各類口語轉述、抄本將印度、中國等地與本地混同,直到收錄各國民間故事的《今昔物語》在平安晚期成書,大眾對鬼的印象更逐漸複雜化(多田克已,2009)。
.
另外,佛教雖然早在飛鳥、奈良時代已透過百濟納貢而形成早期日本佛教,卻也有著政教混同、流於抄寫與唸咒的 #形式主義 弊病(聖嚴法師,1993),故早期日本只將佛視為神道教的其中一種神祇,影響力不高。因此,兩位隨遣唐使渡海取經、開創本土密教的高僧 #最澄(天台宗)、 #空海(真言宗),除佛法成就斐然外,引進文獻對鬼的定義造成流變可說是功不可沒。
.
■ #陰陽道裡的鬼
.
另外,本土信仰陰陽道對漢代志怪文獻《神異經》的開創性誤讀也在日本境內產生了「鬼門位於東北方」的概念(川合章子,2002),該書星相紀載云:「東北方位有鬼星,其門題字為鬼門」與十二地支(丑、寅/牛、虎)的對應,加上對野蠻人的恐懼,導致民間普遍將鬼描繪為「#頭長牛角、#身披虎皮」的形象。民俗學者小松和彥在《カラー版 重ね地図で読み解く京都の「魔界」》指出:道教的「#牛頭馬面」也是影響鬼形象的因素(見圖二,歌川芳艷《大江山酒吞退治》)。
.
陰陽師與鬼的纏鬥也是民間故事的常見主題,平安京北邊的「#貴船神社」據信曾有女子因丈夫變心,透過駭人的「#丑刻參拜」化身為復仇厲鬼。這則傳說從平安晚期的《今昔物語集》到鐮倉初期的《平家物語》有多種變體可循。無論能樂謠曲《鐵輪》與小說家夢枕模的《陰陽師》中,鬼女最後都被陰陽師 #安倍晴明 制服。
.
歷經種種文化變異,現代日本出版品已普遍將鬼歸類為「妖怪」的其中一種,泛指「作惡的活物」。頭上有角、嘴有獠牙、身穿虎皮、力大無窮、生食人肉…可說是融合了先民恐懼野蠻人而產生的他者化 想像與各方宗教傳說,最後定型於平安時代的形象。文化語境的斷層造成美麗的誤會,卻也豐饒了庶民精神生活,鬼正是如此的存在、文化的混血兒。
.
■ #鬼退治物語的原型:#桃太郎、#物語文學
.
在西方神話學與文學等領域,普遍有沿用 分析心理學理論,將故事解讀為原型(archtype)的說法。存在於人類集體潛意識裡的原型像某種公式,與工程學原型/物理模組功能相仿,會在歷史上不斷重複相似的現象。日本特有的「#鬼退治物語」(おにたいじものがたり,onitaijimonogatari,即英雄討罰惡鬼的故事)敘事原型,諸如《桃太郎》、《大江山酒吞退治》…等,由於桃太郎是流傳最早、深植人心的口述傳說文本,二戰期間的愛國宣傳動畫也經常使用來作為青少年的學習典範(見圖三,《桃太郎──海の神兵》)。
.
根據陳太乙(2010)的說法,青少年冒險故事最明確的經典模式為:「人物A→啟蒙旅行(voyage initiatique)→人物A’」,坎伯採納了心理學個體化歷程的觀念,將其賦予了極為詩意化的名稱:「#英雄之旅」。
.
與敘事原型相仿的研究,尚可參照俄國文學與民俗研究家普羅普(Владимир Пропп)以俄羅斯民間故事為基礎寫出《故事形態學》、比較神話學家坎伯(Joseph Campbell)暢銷名作《千面英雄》都是實用的研究書目。電影研究者如戴錦華《電影批評》(2015)則援引結構主義語言學佐證,整理出編劇的「敘事學」,裡面包含沿用自普羅普《俄羅斯民間故事研究》的 #角色行動範疇:壞人、施惠者、幫手、公主或寶物等。上述各領域的研究,都證明了任何型態的故事都有類似公式的存在。
.
那麼我們不禁要問:相較於華人與西洋,大和民族的物語文學有何獨特之處?在台日兩地文化頻繁交流的現今,現代日本語的「物語」(ものがたり,monogatari)幾乎等同「故事」,已是默認的文化共識,然而在《源氏物語》等物語文學蓬勃發展的平安時代,物語尚具有 #神祕主義 的色彩。
.
我們在前半已提及平安早期對「もの,mono/もののけ,mononoke」(物/物之怪)虛幻性的定義,現代日本學界,民俗學家折口信夫認為:「もの代表的是靈。像神,但位階較低的各種精靈」、哲學家梅原猛則進一步提出:「『ものがたり』是『もの』所說的話,是『もの』談論『もの』的內容」。
.
心理學家 #河合隼雄(2016)在《活在故事裡──現在即過去、過去即現在》整合兩位學者的觀點,輔以語言學佐證,證實了物語不但是故事,更涉及了民族集體心理與靈魂的層次,因此物語的敘事,即為靈性的言說。換言之,物語的本質比起故事,是更接近靈魂與神祕世界的行為,即「#以靈魂為基礎的內在敘事」。
.
■ #鬼滅的國族情感動員
.
《鬼滅》的劇情以鬼退治物語為架構,呼應了存於大和文明先民拓荒建國的正邪對立觀念與神道信仰,喚醒了集體對遠古傳說的渴慕。既符合物語文學闡述傳奇與心靈的特性,更不偏不倚命中青少年對英雄之旅的浪漫想像。縱使動畫版明顯有成功的商業操作,也無可否認原作的敘事原型與物語性能產生強大的情感動員,這恐怕是吾峠呼世晴老師始料未及的。
.
英雄之旅勢必有魅力十足的惡徒撞擊出戲劇張力,由於現今「鬼」在大眾文化已是常態被歸類為反派的存在,而本作明確描寫:由人轉鬼、階級嚴明(十二鬼月,上下弦)且高度組織化的邪惡勢力已經幾乎是現代人的認知,每個鬼更如同希臘諸神般充滿人性,各自有著悲慘的過去與對永生的渴望,這些要素開創了鬼退治敘事的新格局,敵我雙方的各種苦難又恰好滿足了亞里斯多德以來對悲劇淨罪作用(Ktharsis)的渴求(陳中梅,2001)。
.
■ #日本最早鬼退治敘事
.
日本史上最早成形的鬼退治敘事,是流傳於岡山縣、岡山市周邊的吉備津彥命(孝靈天皇之子)討伐惡鬼「溫羅」的傳說,民間信仰普遍視為《桃太郎》的原型。但也因為史書對吉備津彥命著墨甚少,信史的匱乏導致史家對桃太郎=吉備津彥的推論仍有所保留。至於溫羅的真實身分,由於該地遺跡的朝鮮式建築 等諸多證據,人類學領域普遍推測是朝鮮半島渡海而來、擅鑄鐵的異邦人(孫嘉寧,2018)。
.
編劇家阿村禮子與插畫家夏目尚吾合著《吉備津彦と温羅 : おかやま桃太郎ものがたり》則融合了傳說、史料,重構了更完整、串起傳說與史實的桃太郎,除了帶入 #天皇征服部落的政治史觀,更寫出溫暖動人的新結局:桃太郎在夢中得知溫羅實為流亡至當地的百濟國王子,悔恨不已,於是建立神社祭祀溫羅,並請溫羅遺孀阿曾媛擔任巫女。同時將自己名字依地名改為吉備津彥命,誓言守護人民(見圖四)。
.
現在的岡山地區因為遍布 #古墳時代 的遺跡、供奉吉備津彥命與溫羅的 #神社,被視為重要文化遺產,地方政府推廣觀光與文化普及的資訊,到處可見桃太郎與鬼的文化符號,日本政府當局對文化產業的重視可見一斑,值得台灣方面借鑑。岡山市政府列為官方推行觀光刊物的《吉備津彦と温羅 : おかやま桃太郎ものがたり》,電子全書可至官網免費下載(有正體中文版!),網址:https://momotaro-ura.jp/story2/
|
#古墳時代 的某些遺跡也跟往後連載的內容有關,敬請期待!
.
#看完還準備上車
#上了無限列車還想活著離開
#放心杏壽郎絕對會救你
#筆者跪求網友提供杏壽郎帥照
|
▲ #參考文獻:
.
1.Zack Davisson.(2015).《Yurei: Japanese Ghost》,Chin Music Press Inc.,Seattle
2.多田克已著、歐凱寧譯(2009).《日本神妖博物誌》,台北市:商周出版(原典為1990年出版)
3.聖嚴法師(1993)〈日韓佛教史略〉《法鼓全集》,台北市: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數位線上電子版,2020.09.25瀏覽,網址:http://ddc.shengyen.org/)
4.川合章子著、簡美娟譯(2002)《漫畫陰陽道與陰陽師》,台北市:台灣先智出版(原典為2001年於日本出版)
5.小松和彥(2019)《カラー版 重ね地図で読み解く京都の「魔界」》,東京都:宝島社,P.45
6.河合隼雄著、河合俊雄編、洪逸慧譯(2019)在《活在故事裡──現在即過去、過去即現在》台北市:心靈工坊(原典為2016於日本初版)
7.戴錦華(2015)《電影批評》(第二版),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8.陳太乙(2010)〈解析普拉斯的創作世界──從『最後的巨人』到『歐赫貝奇幻地誌學』〉《追尋消失的秘境──普拉斯的世界解密手冊》,台北市:時報出版,頁10-11(普拉斯《最後的巨人》別冊贈品)
9.亞里斯多德著、陳中梅編譯(2001)《詩學》,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頁226-230(陳中梅撰寫附錄、名詞解釋部分,原典為古希臘文獻,約西元前335年成書)
10.孫嘉寧(2018)〈桃太郎昔話・温羅伝説と鳴釜神事から見る地域の「歴史の語り直し」〉,《日本文化人類学会第52回研究大会》,弘前市:弘前大学
11.阿村禮子著、夏目尚吾繪(2012)《吉備津彦と温羅 : おかやま桃太郎ものがたり : 吉備路ガイドブック》,岡山市:日本遺産『桃太郎伝説の生まれたまち おかやま』推進協議会(岡山市政府刊行物)
|
👉 #可以去看看李長潔的《竈門神社 | 鬼門封、劍術與刃 | 關於炭治郎》: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604343393086613&id=208541192666847
印光法師文鈔正編 在 銀色快手(Silverquick)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假如書有靈魂的話,我會想跟它們說說話。
那簡直不能叫做書店,建國菜市場的盡頭,紅磚道旁的階梯走上去,一階二階三階,鐵皮加蓋的三角形空間;本來是醬菜舖子旁邊閒置的一塊畸零地,裡頭擺放了幾個鐵製層架,被統一漆上灰藍色,如同傳統雜貨店的貨架長年積著灰塵,又像是戍守邊防的衛兵,一動也不動守護著書冊的靈魂。
假如書有靈魂的話,我會想跟它們說說話。
鐵製書架的邊緣有些鏽蝕的痕跡,不知為何我總喜歡用小手去觸摸那些褐紅色的鏽斑,它凹凸不平,卻有著奇妙的觸感和冰涼的溫度;
許多別人看過的二手書被送來這裡,參差不齊的排列在架上,這些書籍沒有特定的分類,放學後一有空,我會一個人來到這間書店,尋找有插圖的故事書。
像是水牛出版社的歐茲國系列叢書,字小小的,排版密密麻麻,但我知道裡面藏著秘密,好喜歡魔法師與女巫的故事。
我可以待在那裡二小時,每本書都翻開來看個幾頁,找到想讀的段落渾然忘我的把整本故事書一口氣讀完,我喜歡嗅聞舊書的氣味,每本書的氣味都不同,個性也不一樣。
逼仄的店面,像三角形狀的起司蛋糕,屬於尖角的部分,有個戴黑框眼鏡的先生坐在櫃台後方,每次去他總是在看報紙。
他坐在一張木椅上,座墊是有孔眼的竹編物,夏天時很透氣,習慣蹺起二郎腿的他,嘴裡叼著香菸,歪著頭沉浸在社會新聞版和地方新聞版之間,他閱讀的時候,有種知識分子特有的氣度和優雅。
穿著白色的襯衫,彷彿很仔細的用熨斗燙得十分平整,沒有絲毫皺折,他梳著烏亮的油頭,感覺也是個很有品味的人。
雖然那時的我,還不太懂品味這兩個字的意思,或許我會用優雅來形容,畢竟小學生懂的詞彙並不多。
有幾種人常出現在書店裡,我仔細為此觀察過。
比方像是退休老人,他們會戴著老花眼鏡,像是偵探一樣不放過架上任何一本書的細節,彷彿有著堅定的信仰,這裡頭一定藏著某本我命中註定要相遇的書,我得把它給找出來帶回家慢慢賞讀,泡一杯老人茶,或許坐在籐椅上,靜享閱讀時光。
也有附近上班的公務員趁著空檔溜出來,來到書店淘書,準是些什麼政治、歷史掌故、武俠小說、小道消息雜誌;還有主婦會提著菜籃走進來挑本傅培梅的食譜,穿著制服的學生來買國高中的參考書。
有收破爛的拉著三輪車載了一些不知哪兒回收的書冊,探頭進來問書店老闆要不要,看來熟門熟路的,稱斤掂兩的算好大概的數字,我看見老闆從長褲的口袋掏皮夾,抽出一張綠色的百元鈔上頭印有國父的畫像,就這樣遞給對方。
整車的書換得一張百元鈔,當時的錢一定很大,雖然我不知道該如何換算,總覺得好厲害,一整車的書耶,整理起來肯定要花不少時間。
我個子很小,有些層架很高,我的手搆不著,角落放著矮凳,站上去勉強可以拿到放在高處的書,那些通常不是給小朋友看的,也不是什麼限制級的書。
對任何書都感到新奇,那裡是我私密的遊園地,我甚至不會找同學陪我一起逛,我很享受這種獨自的樂趣,每一本書都是低調而華麗的冒險,我站在書本的入口,就像是通往異世界的知識通道;
我曉得有些未來在另一端等我,呼喚我,誘惑我,進入類似格列佛的小人國,某本故事書的封面還真的畫著一個躺在地上的人,身上穿著類似十八世紀英國上流社會的服飾,卻被一群迷你的小人們用繩索綁起來,釘在地上。
連頭髮也一束一束呈放射狀被釘在原地,我好喜歡這封面,故事也很精采,情節引人入勝,當然二話不說,馬上從口袋掏出零用錢拿去櫃台
——老闆,我想買這本(踮起腳尖)
——這本沒有注音喔,你確定要買?
——沒關係,我看得懂。請問多少錢?
——這本算你十五元,要常來喔。
書本的世界如此迷人,我幾乎忘了要回家,天黑時,老闆會走到門口晃一下,抽根菸看看街道和天空,不忘提醒我該回家了,我總是依依不捨的回望那些架上的書,好希望把它們全部都帶回家;
我會一次看個過癮,有空時再重複回味那些精采的冒險故事,主人公的奇幻經歷,跟著想像去旅行,小小年紀已經在腦海裡編織了遠方的風景:
有煙囪的房子,斜斜的屋頂,教堂的高塔和鐘聲,廣場上的白色鴿子,香氣四溢的麵包店,神秘的道具工坊,還有馱著貨物的馬匹,有馬伕舉起鞭子拉著繮繩,大聲喊著:架!架!從青石鋪的街道上疾駛而過,
我隨著那些畫面,也跟著奔跑了起來,快樂的吹著口哨,踢著路上的小石子,那年我七歲,就讀中正國小一年級,我愛上了閱讀,無法自拔。
到處都塞滿了書,二手書店真的是很奇妙的空間,不同年代的書雜亂的堆放在一起,好像坐在同一艘船上的難民,等待海上有人能夠拯救它們。
有時會有嗆鼻的氣味,據說是書本接觸了空氣中的水分,散發出特有的潮霉味,但有的人並不介意,反倒覺得浪漫,可以想像成古老貴族的後花園,當雨後乍晴時草地上的潮濕氣味跑進你的鼻子裡,就是那種感覺,
微風吹拂時,門前風鈴會左右搖晃,發出悅耳的聲響,我會聽見賣冰淇淋的小車叭噗叭噗在附近叫賣,夏天的氣息就在涼鞋和冰淇淋之間蕩漾開來,好想念那樣的日子,沒有什麼好煩惱的事,只想著時間該如何打發,看完書或許可以找鄰居小朋友打棒球,
我知道上禮拜小明他爸爸買了全新的棒球手套,皮革的味道很特別,聞過一次就很難忘記,好想戴上棒球手套實際體驗一次接殺好球的瞬間,那一定非常酷!
打完球差不多傍晚六點,可以回家等著看卡通無敵鐵金剛。
我不會說自己是鑰匙兒,打從很小的時候母親早已賦予我相當程度的自主權,放課後中正國小的鐘聲響起,總是獨自一人返家的途中,我想做什麼都行,
住在小康的幸福社區裡,我們這兒的生活機能便捷,鄰居會互相照應,孩子們的生活圈頂多就是學校附近的商店,還有同學們的家中,我們沒有安親班,街道就是我們樂園,只要不發生危險,可以盡情地探索玩耍,只是天黑要記得回家,
童年沿著熟悉的馬路散步,背著書包和水壺,進行各種巷弄間的冒險,採集別人家的桑葉和水果,去信箱搜刮廣告傳單,還不知外面世界的遊戲規則,
小屁孩懂得如何找樂子,創造新的遊戲,去結交陌生的朋友,懂得以物易物的法則,換許多自己想要的怪獸模型超人力霸王玩具和軍事武器集卡冊。
啟蒙讀物是一本插畫版的《格林童話》以及東方出版社的《居禮夫人傳》,那是小一的月考全科滿分,母親送給我的第一份禮物,
她會在睡前朗讀故事給我聽,我睡在自己的房間,有小小的書桌和簡單的書架,除了學校課本以外,我會把圖書館借來的書和從書店買來的書分開放,我喜歡整理書架的感覺,應該是從小學就養成的習慣,
母親是我人生最初的選書師,我有問她為何會挑選這兩本書給我,她說我的想像力很豐富,《格林童話》蒐集了許多不可思議的故事,幾乎沒有小朋友不喜歡格林童話吧,我很喜歡這份人生禮物。
我記得最後一個故事,是講一個在河邊擺渡的老人,有一位少年意外的來到河邊,老人划船載著他渡到對岸,跟他說如果你到了巨人的國度,可以小心翼翼的拔取他頭上的三根金毛,你就會變成一個超級富有的人;
少年經歷了挑戰和難關,總算完成任務,不過他並沒有離開河邊,他接手老人的職業,在河邊成為擺渡人。
這故事竟然預言了我現在的職業,運用思考工具為別人的人生擺渡,說不出的神奇;
一則童話故事,就是一顆小小的種子,什麼時候會在成長的階段發芽,你完全估算不出正確的時間
總之,我在意的這個故事,現在變成了我的職業,至於我是如何拔到巨人頭上的三根金毛,請容我暫且保守這個秘密,有機會的話,我會跟你私下慢慢說。
散文作家林文月編譯的《居禮夫人傳》東方出版社印行。
記得書中描寫到冬天瑪莉˙史克多絲卡(居禮夫人本名 Marie Sklodowsdka,波蘭人,1867年生。後來與夫婿法國人皮耶居禮結婚,才成了居禮夫人。)
為了節省金錢的開支,每日工作結束就泡在公共圖書館直到熄燈為止,省去電費和暖氣,窮到沒有錢買暖被,只好把衣物、甚至椅子拿出來壓在自己的身體上,企圖以重量換取溫度,
有個週末她身上的錢僅足夠買一塊長長的法國麵包或是一本文辭優美的詩集,她選擇餓著肚子買詩集回家慢慢讀,如此艱苦自學終於她考取夢寐以求的大學,拿到獎學金解決生活上的困境。
《居禮夫人傳》它影響了我對於知識無止盡的渴求以及在困境中仍不放棄自己,努力尋找邁向光明之路。
如今,我是個挑選書籍給讀者的專業選書師,回到最初的原點,我深知是因為生命中有個始終相信我的潛能和天賦,並默默推動著我前進的支持力量,
都要感謝我的母親,在寒冷的冬至迎接我來到這個溫暖的家,並持續供給我可以閱讀的環境,若沒有這位選書師,我的人生無從開啟,也許沒機會從書中領略這世界的新奇美好,
書本是我的奇異恩典,我希望有機會把這份禮物也送到讀者的心中,成為指引你通往奧茲國仙境的黃金大道。
我人生最初的選書師
文 / 銀色快手(Silverquick)
20190524 AM 03:36
初發表於 生鮮時書
原始網址 https://newsveg.tw/blog/12816
印光法師文鈔正編 在 大紀元時報 - 台灣(The Epoch Times - Taiwa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高僧為何病痛慘烈
http://www.epochtimes.com/b5/13/9/21/n3969073.htm
有一年,戒賢法師身患惡疾, 病痛慘烈,無法忍受,正想自殺以求解脫時......
唐朝時,西域天竺國,有位戒賢法師,德高望重,名揚天下。有一年,他身患惡疾, 病痛慘烈,無法忍受,正想自殺以求解脫時,忽見文殊、普賢、觀世音三位菩薩現身,開示他說:「你在久遠劫前,多次作國王,做了許多迫害忠良、惱亂百姓的惡行,本應墮落惡道,長期受苦。由於此世你弘揚佛法,得以免除將來的地獄苦報,轉為現世的人間病苦,你要忍受。再過三年,大唐僧人玄奘,會到此拜你為師。」
戒賢法師於是強忍病痛,信心更堅,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終於康復。
三年之後,玄奘法師,果然前來拜師求法。戒賢法師叫弟子述說他當年病苦的情形,那位弟子,邊說邊哭,可見他當年病痛的慘烈。
若非菩薩指明前因後果,或許有人會說:「得道高僧尚且病得這麼慘,佛法有什麼靈驗呢?」
蓮池大師《竹窗隨筆》中寫道:「余出家至今,大病垂死者三。辛丑孟春十月,我隨例入浴,失足沸湯中,從踵及股。既而調治,逾兩月而後愈。」
「信佛念佛的人,怎麼還會得病、燙傷?」如果真相信因果,就不會發出這樣的疑問了。@*
(事據《印光法師文鈔續編》)
----------------
台灣大紀元實體報
http://www.epochtimes.com.tw/realnews.htm
台灣大紀元電子日報
http://www.epochtimes.com.tw/index.html
線上訂紙本報紙:
http://order.epochtimes.com.tw/
大紀元電子報開放訂閱:
http://epaper.epoch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