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事先、知情和同意——永續發展的前提】
「原住民族集體權利訴求觸及社會重大政經利益,在自治與土地議題上尤為如此。以後者為例,還我土地運動所涉及的原住民族土地,大致上是在日治時期被殖民政府以單方面的法律手段以及軍事鎮壓強佔而得,中華民國政府接收台灣時,並沒有改正此一歷史錯誤,而是將殖民政府所強佔土地納為國有,間或授與特定個人或財團從事開發。這些既成事實導致縱使《原基法》早已規定應就此事進行調查及回復原住民族原始權利資格,但實際執行起來極為棘手,畢竟就國家責任而言,改正歷史錯誤實現歷史正義固然重要,當下社會成員基於分配正義所應受保障的基本生存需求也同樣重要,如何取得衡平並不容易。」——〈原住民族人權議題現況〉,陳張培倫。
https://hre.pro.edu.tw/article/3838
「不容忽視的一點是,國有土地遁逃到私有土地相當容易,例如《國有財產法》之非公用財產就很容易被讓售給私人,該法第49條第1項明定只要有租賃關係的非公用財產就可以讓售給私人、第51條明定非公用財產類之不動產如為社會、文化、教育、慈善、救濟團體舉辦公共福利事業或慈善救濟事業所必需者,得予讓售等等。這都是將傳統領域排除私有土地的弊病。然而,就算傳統領域劃設辦法草案將公有土地納入傳統領域,真的就能落實原基法第21條諮商同意權嗎?從亞泥案的採礦權展限爭議就能窺知一二。」——〈從亞泥案反思原住民族基本法第21條諮商同意參與權的落實〉,謝孟羽。
https://www.laf.org.tw/index.php?action=LAFBaoBao-detail&tag=251&id=63
黃金海渡假村:
https://www.facebook.com/CitizenoftheEarth/posts/4182754648452416
封面來自布農語:maikusanak tu iniliskinan,「自己生長出來」的概念,延伸為自由之意。
Icons tree by kareemov and root by ohyeahicon and from the Noun Project.
#自由事先知情和同意
#永續發展的前提
【 減少碳排 世代攏來 】 青年抗暖大遊行
2021.09.25(六)
活動頁:https://fb.me/e/F93FCOFP
#減少碳排世代攏來
#0925青年抗暖大遊行
@rocktwycc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12.5.23) 雖然還是有些人迷信台灣未來發展的關鍵依舊是在經濟的成長率,但愈來愈多的跡象顯示:台灣接下來的問題是文化的問題,是社會與人的品質提升的問題。 就在這樣的文化政治脈絡下,做為極少數的台灣原住民族,便具備了扮演某種指標性意義的角色。她們不但可以測試台灣人權的高度,也可以...
原住民人權運動 在 賴清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誠摯歡迎澳洲駐台代表露珍怡(Jenny Bloomfield)來訪!
今年六月,露珍怡代表帶領澳洲駐台辦事處職員,錄製「#為醫護鼓掌」影片;澳洲衛生部長Greg Hunt也在今年的世界衛生大會上(WHA),明確支持台灣參加世界衛生組織。澳洲長期促進全球公共衛生福祉,以及力抗獨裁強權的勇氣,讓人深感敬佩。
此次東京奧運,不只台灣得牌數超過歷年奧運紀錄,澳洲選手拿下的金牌數也寫下了新紀錄,台、澳兩國的運動選手,皆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熱,令人感動。
除此之外,台、澳兩國皆有獨特的原住民族文化,更為捍衛原住民族權利、正義與尊嚴做了許多努力。希望在未來,台、澳兩國能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強化文化間的交流與學習。
台灣、澳洲共享民主、自由及人權等普世價值,更同為印太地區面對獨裁強權的第一線。有共同的價值,彼此友誼就能更堅強,相信在未來,台灣、澳洲一定能更緊密地站在一起!
原住民人權運動 在 林于凱 高雄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8/1是台灣 #原住民族正名紀念日,過去因為在玉山國家公園及漁業採訪工作關係,我跟布農族及阿美族朋友有比較多的互動,
我是很喜歡到部落的,在山林生活也時常受到他們的照顧,我也因此知道,很多布農族朋友的漢名,是被日治時期 - 國民政府時代強加在他們身上的;當時為了便於行政管理,原住民在登記戶口時,被強迫一定用用漢名登記,有時候,為什麼姓那個姓,他們自己根本不知道。
近年,一些職棒球員,例如:陳鏞基(MaYaw Ciru)、林智勝(Ngayaw.Ake)在球衣上,都用自己的族名,而其實張泰山(阿帝‧馬紹Adi Masiao)在2011年就希望可以用族名漢名註冊登錄,但是礙於身分證上只能有一個漢名,所以後來製作完成的阿帝‧馬紹球衣也成為隱藏版。
🔺這次東奧賽場上奮戰的運動員,有13位具有原住民身分,分別是:
舉重:郭婞淳/Tana(阿美族)、方莞靈 (鄒族)、 高展宏 /Bisazu Takiludun(布農族)、 江念欣 (布農族)
柔道:楊勇緯(排灣族)、林真豪 (阿美族)
田徑:陳傑(阿美族)、 楊俊瀚/Futing(阿美族)、 謝喜恩/Sawnah(阿美族)
跆拳道:蘇柏亞 (阿美族)
拳擊:陳念琴(阿美族/布農族)
射箭:林佳恩/Upah Yabu(泰雅族)
自由車:馮俊凱(泰雅族)
有些在都市長大的原住民,不曉得是否還有部落的名字,而我們對於原住民,長期用行政制度來介入傳統部落文化,甚至用開發計畫直接將原住民傳統領域切割碎裂化,都不見得有徵詢過 #傳統部落會議,而直接用行政審議的決定。
甚至有些地方首長,在傳統部落節慶時,硬要上台高歌一曲(沒錯就是那個花蓮王!),把個人權力的傲慢,硬加在部落文化上,要求部落得因應觀光需求發展符合遊客可觀賞的祭典活動,實在看了令人搖頭。
原住民選手在奧運場上代表台灣發光發熱,但在真實社會中,政府對部落的理解及其文化的尊重,又是另一件事了。
原住民人權運動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2.5.23)
雖然還是有些人迷信台灣未來發展的關鍵依舊是在經濟的成長率,但愈來愈多的跡象顯示:台灣接下來的問題是文化的問題,是社會與人的品質提升的問題。
就在這樣的文化政治脈絡下,做為極少數的台灣原住民族,便具備了扮演某種指標性意義的角色。她們不但可以測試台灣人權的高度,也可以做為衡量台灣文化多元性的標準,更可以視為本土化運動的最後堡壘。
本書討論的時間斷至二○○○年,這之後政黨輪替,民進黨政府對原住民符碼的運用更見靈活,基本法的通過和自治區的推動,即是顯例。不過,落到實際面來檢驗,八年的執政,成效並不如預期。關鍵還是在我們對台灣文化的大戰略缺乏定見與決心,經濟和兩岸的議題很快淹沒了我們對文化培育的耐心與信心。其實,除了更民主、更多元之外,台灣並沒有什麼更大的競爭力值得傲視他人。......不單拿它來檢驗我的工作,也拿它來檢驗我自己。
以上,是作為文學家的孫大川,寫下的文字,展現出一位原住民知識分子對自己族群文化的關懷和認識的高度。
原住民立委高金素梅,在國會殿堂上,一字一句地朗讀作家孫大川的這段文字,用來勉勵作為原民會主委的孫大川,不要當了政務官就換了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