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發中心辦理博物館專業人力職能課程
#與台灣友邦客座講師進行文化交流
為了培育原住民博物館專業人力,原住民文化發展中心辦理「博物館專業人力職能課程」,學員來自原文發中心、地方館的文化導覽解說人員、文化體驗人員及解說志工等共40名,中心除了邀請來自紐西蘭的外籍講師,更安排台灣友邦"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聯邦"大使,擔任一日客座講師,進行文化交流。
Youtube:免費訂閱→https://www.youtube.com/ptnews2012
FB:按讚分享→https://www.facebook.com/ksptnews
IG :踴躍追蹤→https://instagram.com/ksptnews
同時也有3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報導者 The Report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們儀式&我們走過: 台灣不同的族群,自然各有其對生活的態度;年復一年自然重複的季節更替、24節氣,是老祖宗的智慧,不同宗教文化也隨著時間舉行不同的儀式。 人們藉由儀式來肯定生命存在的意義。不論是伐木造船,還是婚喪喜慶,迎神廟會和建醮,時代的巨輪一直往前邁進。城鄉差距雖然帶來生活樣貌的改變,我們在...
「原住民文化發展中心」的推薦目錄:
- 關於原住民文化發展中心 在 屏東新聞 PT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原住民文化發展中心 在 屏東新聞 PT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原住民文化發展中心 在 鍾佳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原住民文化發展中心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原住民文化發展中心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原住民文化發展中心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原住民文化發展中心 在 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原住民文化發展中心 在 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 防疫宣導洗手舞影片 - YouTube 的評價
原住民文化發展中心 在 屏東新聞 PT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原民會策畫的「還原正名:台灣原住民族正名25周年主題特展」,從台北移展至屏東,即日起在原住民文化發展中心展出,歡迎民眾一起來認識原住民運動奮鬥歷史,也期盼透過展覽讓民眾,體認族群間的理解和尊重。
原住民文化發展中心 在 鍾佳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上民視,聊屏東大小事。
很高興和胡忠信先生以及原住民文化發展中心曾智勇主任及農水處謝勝信一起談「屏東的未來」。從人口危機、高鐵南延、原民議題、國土發展一起探討。
而且兩位都是在屏東打拼的夥伴,非常開心;晚上「九點」記得收看民視新聞大解讀喔。
#土產是屏東萬丹紅豆湯
原住民文化發展中心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我們儀式&我們走過:
台灣不同的族群,自然各有其對生活的態度;年復一年自然重複的季節更替、24節氣,是老祖宗的智慧,不同宗教文化也隨著時間舉行不同的儀式。
人們藉由儀式來肯定生命存在的意義。不論是伐木造船,還是婚喪喜慶,迎神廟會和建醮,時代的巨輪一直往前邁進。城鄉差距雖然帶來生活樣貌的改變,我們在不同族群,且又重複發生的儀式裡面,看到文化傳承的過程;既有不變的理念堅持,也有順變時代的妥協。
百年來,我們走過日據時代、太平洋戰爭,也經歷白色恐怖的威權時代、解嚴後街頭狂飆的民主歷程,並因追求經濟發展而傷害了自然環境,遭受時常來襲的颱風、水患和地震,還有瘟疫或病毒的傷害。
我們遭遇,我們應變,我們曾經失敗,我們也學著反省。
展覽介紹:
「臺灣文化」目前還是一個尚待被清楚定義的模糊概念
可以使用「臺灣的鏡像」來協助定義什麼是「臺灣文化」嗎?
「臺灣的模樣」嘗試整理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及國立臺灣美術館的攝影典藏中,不同世代的本土攝影家們眼中所看到的「臺灣」。希望藉由這些不同時空樣貌下的影像切面,堆疊出臺灣的文化紋理,協助思考一直都在但卻是抽象混沌的「臺灣文化」。其實也就是在反思:什麼是「臺灣的吾土」?誰是「臺灣的吾民」?等土地與人民的真實內涵。
初探「影像臺灣」為「臺灣攝影史」奠基
為了要整理呈現這一個「公共的臺灣」(孕育我們的母地),策展人要向展覽中每一位攝影家致歉。在此展中,個人創作意圖的脈絡先暫時被放在第二順位,優先凸顯臺灣這塊土地上共通的元素,作為整體性的思考。藉由影像編輯的組合,橫向交織出一個更龐大綿密的,所謂臺灣攝影創作的共同脈絡。長年來因為臺灣攝影史研究的缺席,我們有必要透過這樣統整的過程,先將臺灣攝影做一個整體性的梳理思考,來為尚待完成的臺灣攝影史鋪路。
關於臺灣文化脈絡的思考
策劃此展還有一個目的,梳理出臺灣文化脈動的基調:臺灣的文化脈動,是由在地的原住民族,面對外來的過客與移民,歷經抗拒、衝突、互動、交流、妥協的歷程。原本在地的本土族群與外來的殖民霸權必須學會「共生」,而不同時期的共生造就了不同世代的「在地本土文化」。
南島文化原住民族的根源,荷蘭西班牙文化的刺激,深層中華文化的延續,日本文化擁抱現代化的刻痕,還有歐美當代文化的移植,新住民文化的加成,這些多元觀點的交融並列,形成今日臺灣文化繼續往前推動的重要動能。
嘗試以影像揉捏出「臺灣氣口」、「臺灣味」
呼應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幕首檔「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臺灣攝影史的理論研究為架構,本展以視覺影像為梳理的脈絡,嘗試由截然不同的方式切入這臺灣主體論的核心課題。因展出空間有限,整個展覽以靜態的「攝影原作」與動態的「數位呈現」平行展示相互呼應,也是一種在攝影展覽形式上的嘗試與挑戰。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余志偉
文字提供/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the-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and-images-exhibition-2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
原住民文化發展中心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女性團結:接受.轉向.擴張》
~彼勇.依斯瑪哈單 策展
牽你的手,
我們一棒接一棒。
牽你的手,
我支持,你往前探索。
牽你的手,
接受.轉向.擴張。
~高金素梅2021/02/20
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 八角樓
原住民文化發展中心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實驗教育#親子實驗小學#信賢種籽#唐鳳#侯友宜
位在新北市烏來區的「信賢種籽-親子實驗小學」,是行政院政委唐鳳的母親李雅卿在26年前創辦,為台灣實驗教育的先驅。不過校地租約即將到期,當地部落居民希望市府收回校地,改作為原住民文化園區。市長侯友宜表示,仍然希望學校永續發展,教育局將持續協助溝通。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16242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原住民文化發展中心 在 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隨著時代的變遷,台灣原住民族逐漸認知族群文化保存的重要性,遂在族群領袖及各界有識之士 ... 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文化發展中心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娜麓灣樂舞劇團.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