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莉莎莎的「徵原住民事件」,讓我想到,每次有類似「標籤」與「成見」的事件發生時,都會有一方感到歧視、另一方感到莫名其妙。
事實上,事情的脈絡糾葛萬千,旁觀者沒有評斷的資格,但我想從「天性」這個角度談談這個現象。
科學告訴我們,人的大腦有「節能」的天性,所以會透過「貼標籤」去認識別人與認識別的社群與文化,這本來就是我們的天性。
然而,這種天性的確「去脈絡化」,也自然會產生偏見與成見;所以要真正完整、脈絡地認識一件事情(比如原住民文化),才會需要花許多的時間去熟悉、去理解,透過吸收大量的資訊來扭轉「貼標籤」的節能天性。
我們自己可以投入時間、對抗天性來去認識一件事情;但是,當別人要認識一件事情時,要求別人得跟我們一樣投入時間、對抗天性,是否有失公允?
特別是,若認為對方「理所當然」應該這麼做,卻忽略這過程中牽涉到「時間成本」、「對抗天性」等難題,反而謾罵與攻擊對方,這樣真的對事情比較好嗎?
如果我們很在意一個議題,最好的方式是自己努力宣傳與推廣,讓他人聽到這個議題時,可以在用最低時間成本就順著「天性」來貼上符合現實而無歧見的標籤。
當然,這很難,就連我自己學習印度哲學這麼久,如果你突然問我一句:「你覺得印度哲學家的特點是什麼?」並要我給你一個很好理解的標籤時⋯⋯
我唯一能立馬想到的,只有「他們都愛吃咖哩」了😂
-
追蹤我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mars.kuma/
#熊仁謙 #picoftheday #youtuber #love #peace #愛莉莎莎 #原住民 #社會議題
同時也有5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音樂新鮮人Jeff,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融合流行樂與原住民古調 ⭐️深入探討當代時事議題 ⭐️首張全創作排灣語迷你專輯 📍喜歡影片請按讚👍🏻訂閱✅開啟小鈴鐺🔔 📍節目主持人:新鮮DJ Jeff 主持人IG ▶︎https://reurl.cc/7yz1a9 🌐關注音樂新鮮人節目IG,獲得最新資訊! https://reurl.c...
原住民社會議題 在 島內散步Walk in Taiwa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https://www.facebook.com/littlecitydetective/posts/1656959481280866
【小步伐,從明天開始走向台北的過去與現在】
有位媽媽曾和甜不辣這樣講,社會課本對小朋友的距離,就如同待在城市生活的孩子,沒有辦法想像農村的愜意。當社會課本上面談論社區、宗教、原住民、社會議題的時候,對孩子而言都是那麼遙不可及。若從小不讓孩子多方面的嘗試,一點一滴的孩子會對這些他未嘗試過的失去興趣,而孩子就只能從那些限縮過後的學科,找尋他未來的夢想。
或許就是如此,我們才想要牽起孩子的手,走進這他們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對國語實小的孩子而言,他從未知道隔壁植物園裡的房子是以前清朝留下來的,對日新國小的孩子而言,可能他從未知道火車站曾經在太原路底。當孩子對自己的城市不甚瞭解,而未來生活在這城市時,又要如何有根,對這塊土地的認同,又要如何在此安心立命的生活呢?
小步伐・走進台北的時光隧道:
我們伴隨著孩子走在台北的過去與現在,穿越時空的界線,尋找先人們留下來的記憶與現在的連結。
http://www.taipei-walkingtour.tw/children201604
=====
2016年下半年度活動:
和古蹟玩遊戲-在街上解謎冒險:
http://www.taipei-walkingtour.tw/playwithhersitage
城市故事書-動小手作立體繪本:
http://www.taipei-walkingtour.tw/citystorybook
原住民社會議題 在 音樂新鮮人Jeff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融合流行樂與原住民古調
⭐️深入探討當代時事議題
⭐️首張全創作排灣語迷你專輯
📍喜歡影片請按讚👍🏻訂閱✅開啟小鈴鐺🔔
📍節目主持人:新鮮DJ Jeff
主持人IG ▶︎https://reurl.cc/7yz1a9
🌐關注音樂新鮮人節目IG,獲得最新資訊!
https://reurl.cc/a5KWWQ
___
《Apaz根》舞炯恩加以法利得 首張全創作排灣語迷你專輯,從詞曲編曲到編導大膽的嘗試不同的原住民流行音樂風格,大量的加入排灣族的音樂元素讓當代流行更貼近原住民音樂,從節奏藍調、嘻哈、雷鬼動再到失傳的古謠的曲風給聽眾更多音樂層次的感受。
植物是排灣族最貼近生活用語的媒介,老人家常常使用動植物來形容人事物的狀態;根的核心是回歸包括回歸母體文化本身,心靈自身的回歸也尤其重要,當代原住民青年經歷的事情已經不是30年前父母輩所面臨單純的社會問題了,台灣走向民主後原住民自主意識崛起,有更多元的討論恢復與修復傳統。除了文化層面,當代普世價值也成為青年首要探討的地方;同志議題,毒品氾濫,家庭問題也是在劇中會呈現的議題。回歸母體也回歸自己,我們如何面對長老們同時面對我們現在面臨的課題是當代原住民青年創作者的課題之一。
#電台專訪 #排灣族 #舞炯恩 #根 #母語專輯 #原住民 #同志議題 #意識崛起 #傳統文化 #部落

原住民社會議題 在 59N舞炯恩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台灣在2019年通過了「同婚法」但有許多同志因家庭因素而選擇與異性結合,不讓家人擔心或造成家人面對不必要的歧視:排灣族早期婚姻的社會風氣是「許配制度」,因排灣族社會是階級制度,必須同一個階級的人才能結婚不然會招惹雙方家族的不諒解與不祝福,也有一方面是為了家庭狀況必須嫁給有錢人的家庭:兩個議題探討的其實是一樣的核心「不能與心愛的人廝守到老」所以共同創作出這首歌,也為正在困擾這個問題的一群人發聲。
使用Urban Reggaeton/HipHop/RnB/Rap,非常多元的方式結合一首歌,一方面是隱喻感情並不是只有一種元素組成,它有不同的方式結合,呼應婚姻中的不同形式的結合,另一方面是讓音樂性的多元化加入排灣語中,在古老的排灣音樂使用的打擊鼓點與當代的reggaeton相似用來唱排灣語更有韻味,讓音樂性更豐富,Aiyanga其實用中文很難解釋,它是嘆息和感到婉惜的發語詞,意境為不能與心愛的人再一起,誰能了解我的心,搭配歌詞意境翻譯過來會比較通順,歌詞中有提到排灣族結婚禮俗:三隻羽毛象徵最高權力,滿山的聘禮象徵地位,我都不願意,也暗示著排灣族人為了權力鬥爭不惜斷送子女的幸福,也希望每個人都有性自主權,追尋幸福最微小的權利。在歌詞創作用最深的用字也希望老人家能聽到年輕人的心聲,哪怕是被趕出家門,我也要跟老人家講出我的心聲,捍衛自己的幸福。
導演/武卡日 Ukadr Kaljavas/舞炯恩 Utjung
攝影師/武卡日 Ukadr Kaljavas/高浩文 Tjivuluan Tjaluigi
剪接/武卡日 Ukadr Kaljavas
攝影助理/陳志毅 Tivuluan Tjalimalav
詞 Lyricist/舞炯恩 Utjung/黃麗貞 Umadra/吳美婷 Kivi Pasulivai/安東 Fer Sánchez
曲 Composer/舞炯恩 Utjung
編曲 Arrangement/舞炯恩 Utjung
人聲錄音 Vocal Recording/舞炯恩 Utjung
錄音室 Recording Studio/史瓦力錄音室 Swali
混音工程師 Mixing Engineer/林子煜 Lin Tz Yu
母帶後期處理工程師 Mastering Engineer/林子煜 Lin Tz Yu
本專輯獲109年度原文會原住民族文化語言藝術及傳播補助
本專輯獲109年度屏東縣來義鄉公所補助
特別感謝紅磚地窖Brickyard

原住民社會議題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天氣乾旱,今年各種果樹花朵盛開,尤其是原住民部落的龍眼花開得更是茂密,台東縣卑南鄉利嘉部落,在台東林管處輔導成立的林下經濟養蜂班,12戶班員今年龍眼花蜜大豐收,採收量比往年超過三成。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21975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