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大家說國語嗎?你講什麼語言誰決定?】
今天原本是台灣語言史上重要的日子,這是史上第一天立法院引進通譯,讓「所有國語」均能在國會殿堂上溝通無礙。然而,立委3Qi.tw 陳柏惟 特別以其母語台灣台語質詢國防部長邱國正,但部長竟拒絕使用通譯,並且自行提出一番「國會應該講國語才好溝通」的論點,但這其實已與《#國家語言發展法》通過,以及國會設置通譯的精神背道而馳。
■國語已經不等於華語,自然語言一律平等
還在國語=華語嗎? 這除了是語言歧視與延續殖民暴力外,更已經違法了!根據2019年的《國家語言發展法》第三條:「本法所稱國家語言,指臺灣各固有族群使用之自然語言及臺灣手語。」第四條則規定:「國家語言一律平等,國民使用國家語言應不受歧視或限制。」也就是說呢,華語、台灣台語、台灣客語、台灣各原住民族語*,均平等被列為「國語」。未來當然個語種通行程度不一,但各語言均需被尊重、傳承、教育,就如同瑞士將僅佔0.5%的羅曼什語列為官方語言之一一樣。
■若無外力干涉,原本台灣約3/4人講台灣台語
在1992年,台灣的人口比率為:閩南系台灣人73.3%,客家系台灣人12%,中國移民13%,台灣原住民1.7%(黃宣範,1993)。而在1940年,台灣的人口比率為:閩南系台灣人76.0%,客家系台灣人14.1%,中(華民)國人0.8%,原住民4.3%,日本移民5.3%。若照各族群比率,原本台灣優勢的語言為台灣台語(亦即閩南語,但已和福建閩南語有字彙腔調的不同)。若再以瑞士為例,瑞士64%人口母語是德語,20%法語,6.5%義大利語,雖各語種受平等保障,但德語也在瑞士媒體、文化等領域佔最大優勢,照自然市場法則,要不是外力干涉,這也是原本台灣台語會有的地位。
■日本與中國人強行讓台灣接受外來語言,但中國人手段更殘暴全面
1945中(華民)國軍事佔領台灣,於1946年4月2日設立「臺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直接把官方語言從日語改成華語,並推行「說國語活動」,但初期並未嚴格排除台灣各語言使用,但佔領台灣短短5、6年後,1950年代後從教育界開始嚴格禁止「方言」,強性規定使用華語,並查禁原住民文字印刷,爾後講台灣語言者,會在學校、職場受到罰款、懲戒、羞辱、迫害歧視。日本時期也推動日文,但允許雙語教育,也就是學校可以用官方資源教授漢文。直到日本佔領台灣42年後,開始強力推行日語教育,設立「國語講習所」取消漢文課,但對語言的控制,仍未如中國殖民政府徹底。
■台灣語言不死,但正在凋零
儘管日本、中國兩殖民政權前後推行「國語政策」,但台灣母語經過百年迫害,仍保留下來,當然人口越少的原住民語、客語受創越嚴重,台語雖然不死,但卻也逐漸消逝。根據洪惟仁教授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執行的《99年人口及住宅普查》(2010)的調查結果,都會區家庭中華語對本土語言已經有明顯優勢,例如明顯在台灣台語區的高雄,在家講台語的比率遠低於母語背景比率,更有些區已經是以華語為主。然而,反過來說,即便在70年華語殖民之後,雲、嘉、南、高鄉村區域,仍有許多行政區過半人口在家完全不講華語。
家庭是母語的最後防線,洪惟仁教授就曾寫道:「家庭是語言最後的堡壘,華語是外來語言,居然能夠向下擴張到家庭語言的地盤,不論華語使用率多少,都意味著族語在家庭領域中『失守』了」
有一種最常見論點是說,語言是工具,只要能溝通就好,根本不用保留少數語言。然而,這一來是將外來政權殘酷消滅優勢語言的錯誤正當化,二來破壞了多元文化保存的可能性。更大的謬誤,則是將多語言國家中的溝通,扁平化成「強迫大家只學一種語言,遺忘母語」,而不是建立「不同語言使用者之間也能溝通」的制度(包含大家學會第二、第三語言;即時通譯輔助等制度)。
在「國語平等」後,不代表台灣台語就能取得壓迫其他語言的地位,反而是以各語言為母語者,都能在台灣國內各場合等到尊重。在發展神經學的實證證據中,不少證據指出,雙語(或多語)成年人大腦皮層區域、皮層下灰質和連接之白質束結構比單語者更完整。更早學習多語,對刺激大腦發育,讓兒童養成對多元文化認識與尊重都更有利,這也是瑞士、加拿大等多族群國家朝向的方向。
*註:台語過去稱閩南語,但已和福建閩南語有字彙腔調的不同;同樣的,華語雖以北京話爲基礎,但腔調和字彙亦和實際北京人說話有很大差異。
同時也有3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檢討原住民族長照2.0政策》 ~高金素梅2021.05.13 今天,我提出四點檢討方向,請原民會及衛福部一個月內提供檢討方案及推動規劃: 一、原住民族長照政策,應規劃出因地制宜的需求:分為部落地區及都會地區。 二、部落及都會的文化健康站應分流辦理:部落文化健康站由鄉區公所當窗口;都會文化健康...
原住民 長 照 政策 在 林靜儀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聊一下語言這件事。
1. 忘記首次受邀到 公視台語台 台灣新眼界 是什麼時候了。
錄影要講台語?有什麼難的?是我母語啊。
結果大概到節目後半段,發現這個母語我運用得並不熟練,講話前還要先在腦袋裡順過,簡直跟開會用英語發表一樣的不自然。
說是母語,結果正式運用時,好像變成第二外語。
後來只要時間允許,我會盡量配合台語台的通告,讓自己可以用母語受訪、用母語表達意見、用母語說明政策、用母語解釋疫情,我認為是我這個沒有機會接受母語教育的所謂六年級生,必須補起來的功課。
2. 在台派社團活動時,台語是慣用語言,很多前輩發現我能夠用台語與大家交流,常常會給我很多鼓勵和肯定。但是其實我相當慚愧,在這個多元民族的國家,我連最基本的客語都不會講、新住民姐妹的招呼語不會講,更遑論許多種的原住民語。
常常很多「國際交流大使」的大學生會「表演」原住民舞蹈來凸顯「台灣」的獨特,或是我們在國家的宣傳影片、重要活動上總不忘呈現原住民文化,但是我心裡總是覺得抱歉,我們連區別不同族的服裝、語言,都無法。(至少我們這一代從小沒有學過)
所謂「母語」,台灣才剛剛開始沒有多久,談霸權還遠著呢。 #只有華語獨霸
3.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除非全台語的戲劇,否則許多戲劇中,多數台語腔調的演員,或是設定為講台語的角色,常常在劇情設定上屬於中下階層,或是比較粗暴、不體貼、缺乏知識。
這是很久很久以來的刻板印象,甚至可能來自獨尊「國語」、講台語會被罰的年代。
所以之前斯卡羅一劇讓我特別感動的,是不同族群文化之間顯少主與副、正與邪、優與劣的刻板劃分; #不同語言使用者沒有優劣之別。
拜託🙏以後戲劇不要再設定「講台語的粗俗、沒知識」了,尤其每次看到演壞人、演黑道、演出身地方喬事情政治人物的,都設定為講台語,演好人、演知識份子、演高層或好的政治人物都設定為華語,我覺得心很痛。
台語很美,原住民語很美,客語很美;語言本身不應該被刻板標籤。
也拜託不要再刻意用自以為的「台灣國語」來演出,真的要顯示出台語、客語出身的角色,請仔細去講究他們所來自的地區; #宜蘭腔南投腔海口腔通通不一樣 ,不是你們自以為的那種「台灣國語」。😔
4. 其實一開始知道 3Qi.tw 陳柏惟 今天質詢要 #使用立院首次建置的通譯,我是很開心的。可惜大概未事先與部長溝通,產生誤會。
我一直記得某一年去瑞士,參訪瑞士聯邦國會,導覽的國會官員告訴我們,瑞士是聯邦政府,26個邦有四種不同的主要語言,即使其中有一、二個語言使用者比例非常少,在國會開會時,依然同時使用四種語言,來自不同邦的國會議員,會使用自己邦的主要語言,其他人必須尊重,如果聽不懂,會有翻譯。
而瑞士的學童,幼稚園和國小時,是學習自己當地的地方語言和地理、歷史,待中學之後,才開始學習整個國家的地理、歷史及該邦主要通用語言。
語言是用來溝通的,應該使用大家方便溝通的語言,沒錯;但是使用母語應該是自然的,我們到此時依然需要爭論母語的使用時機、使用權限、使用範圍,甚至需要特別練習才能夠流暢使用母語(不同族群的母語均包括在內),我覺得是一件很悲傷的事情。
這些依然是殖民統治的傷痕。
我們一起繼續努力修復它。
(照片來自台灣新眼界截圖)
原住民 長 照 政策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法院認證原住民諮商同意權
#行政院儘速提出礦業法修法版本
今天第四會期正式開議,我提出的《礦業法》修正草案通過一讀,交付經濟委員會審查,希望行政院要趕快提出《礦業法》修法版本加速審查。
日前,長跑多年的原民與亞泥的行政訴訟案,最高行政法院確認居民勝訴,亞泥礦業權展限二十年失效,必須踐行原住民族基本法規定的諮商同意權。上一屆《礦業法》修法主要卡在原住民諮商同意權,怎麼做都沒有共識,現在法院認證要做,行政部門就趕快提案,不要再拖了。
蔡英文總統,曾經承諾2019年礦業法修法,依照立法院決議,目前所有礦業權展限案通通凍結,就等行政院送版本來和立法院的版本一起審查。
關於原住民諮商同意權,政府、亞泥、居民的「#三方會談」已在進行中,去年我也參加其中一場說明會,當地原住民很積極的提出他們對地方發展的看法,我也到台泥、亞泥等礦場考察,並舉辦三場小型座談,與社區民眾溝通。
民眾黨版《礦業法》全盤大修的特色:
一、#2050碳中和入法。既然國內龍頭廠商,台泥和亞泥都已加入全球水泥及混凝土協會GCCA之「2050氣候願景」,宣示2050碳中和,入法應該沒有大問題。(第六條)
二、礦場關閉計畫,應包含生態與環境復育與安全、產業文化資產保存與再利用、社區經濟發展,並協助廠內員工安置及上下游契約供應商員工轉型輔導。(第47條)
三、廠商回饋金法制化,加上公共利益、資訊公開、民眾參與之精神。(第61條第3項第4款)
四、第九屆委員會修法版本的協商成果。包括取消霸王條款、強制所有礦場補辦環評及原住民諮商同意等。
新會期新氣象,我會持續監督執政黨一拖再拖的「遲交作業」,包括拖了4年的礦業法、拖了5年的耗水費開徵,持續監督疫苗政策、紓困振興、氣候變遷法、營養三法,讓台灣邁向環境永續、健康永續的正常國家。
原住民 長 照 政策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檢討原住民族長照2.0政策》
~高金素梅2021.05.13
今天,我提出四點檢討方向,請原民會及衛福部一個月內提供檢討方案及推動規劃:
一、原住民族長照政策,應規劃出因地制宜的需求:分為部落地區及都會地區。
二、部落及都會的文化健康站應分流辦理:部落文化健康站由鄉區公所當窗口;都會文化健康站則由縣市政府加強推動。
三、都會區的文化健康站:不應以巷弄站的評鑑指標為依據,而是必須落實文化延續及文化照顧的精神。
四、整合衛福部的「A級據點」及原民會的「原住民族家庭服務中心」:以保障部落失能者權益,並實質解決原鄉地區無長照機構照顧之困境。
[祖靈之邦 為人民服務]
https://www.facebook.com/giwashom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ZK9CPG9rtM/hqdefault.jpg)
原住民 長 照 政策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向人民報告:原住民族長照政策篇》
~高金素梅 2021.02. 05
……有一天,我們也會變老,所以建立完善的長照機制是大家的責任,我們讓我們的長者以及未來的自己,能夠在這塊土地上有尊嚴地老去……
2016年,修了《護理人員法施行細則》第七條,位於原鄉部落之護理機構,得以結構安全鑑定證明,取代建築使用執照。
2017年,衛福部的長照2.0政策終於有了原住民族部落照顧的主體性。
2018年,爭取預算到位,從原民會的「公益彩券回饋金」改由衛福部「長照基金」編列。
2019年,部落文化健康站,得以結構安全鑑定證明,取代建築使用執照;同時,解決部落文化健康站照服員薪資短差問題。
2020年,全面檢討原住民族長照政策與實施計畫,實踐部落照顧的主體性;並規劃原住民族長照政策暨人才培育。
2021年,我會繼續努力,努力建構完善的部落照顧體系。
延伸閱讀:
《檢討「原住民族長照政策」計畫修正》高金素梅2020.11.16
https://reurl.cc/v5drD1
《原住民族長者照顧超前部署會議》高金素梅 2020.08.19
https://reurl.cc/NXA31x
《快訊!解決文健站的薪資短差…等五項問題》高金素梅2019.10.29
https://reurl.cc/Gdx7kA
《跨部會整合:DRTS~就學.就醫.長照.生活》高金素梅總質詢(二)2019.09.27
https://reurl.cc/YWvZZX
《原鄉長照踢皮球!?》高金素梅2019.09.25
https://reurl.cc/OXAdqg
《雅布書卡嫩居家護理所開業感恩》高金素梅 2017.07.29
https://reurl.cc/6yZpGy
《預算到位!原住民族長照由衛福部長照基金挹注!》高金素梅2017.03.20
https://reurl.cc/pm1qDa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g3VYPPfzSM/hqdefault.jpg)
原住民 長 照 政策 在 草地狀元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甜柿部落 樂活推手】
達觀部落打造未來台灣樂活長照村💪💪
部落裡面有甜柿做為基本經濟,泰雅族民-吳二妹因為愛護這塊土地,堅持草生栽種,辛勤背著除草機在斜坡上除草,讓種出來的甜柿顆顆飽滿。
長期投入社工服務的張政穎和太太林依瑩,在部落裡開始了長照合作社,把資源帶進部落,裡面有老師帶長輩養雞,生出來的蛋賣出可分擔長輩生活開銷,他們推動健全的長照政策,讓在深山的長輩也能得到照顧,帶動青年返鄉。
社區裡面也持續舉辦音樂課、竹編課來延續原住民的傳統文化,活到老學到老,其實富有可以很簡單,他們靠著大家互相幫助,讓長輩的生活可以很樂活、快樂~~
#甜柿 #摩天嶺 #長照 #達觀部落
免費訂閱草地狀元,讓黃西田帶你看見台灣職人的精神↓↓
https://www.youtube.com/user/set29itake
更多店家資訊與活動資訊,請前往草地狀元FB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set.careermaster
更多台灣奇特風景,請前往草地狀元IG↓↓
https://www.instagram.com/i.career131/?hl=af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7sTIm6Dk4s/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