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 Deep State 之謎 | 盧斯達 | 立場新聞】
《路透社》消息指,北京當局「於閉門會議要求香港地產大亨守規矩,應運用資源和影響力維護國家利益,協助解決香港房屋短缺問題」。此一重量消息,旋即引發地產公司股價急挫,從恆地、新世界、新地到長實都錄得整體股價一成左右跌幅。《香港 01》也在今天(21 日)表示,該社獲悉香港一個「首富級家族」早前邀請國安公署要員到家中舉辦宴會,並邀請家中所有重要成員出席。消息指,宴方在席間表示「家族於反修例暴動期間的一些言論,並非同情黑暴,希望不要持續有所誤會。」消息甚至提到,「香港商界影響中央治港政策的日子已一去不復返」的說法早於 2018 年經已出現。
林鄭被問到有關消息之後,也只好用官腔打發過去:她「無法證實相關傳聞,但感覺地產商今日較願意配合政府政策以解決房屋問題」。反正對高於自己層級的資訊,不承認不否認還是較好的做法。林鄭在中秋節早上在記者會的原話為:
//……事實上呢幾年呢,你問我自己嘅親身體會,因為我都當過發展局局長,都同所謂地產商打過交道,我覺得今日呢其實佢地係好願意係配合我地特區政府嘅政策……//
所以她也在回答中間接表達了:話題圍繞「地產商」而不是一般商界,而地產商今日比較主動支持政府,你就會聯想到以前地產商可能「不太主動」支持政府。
上述兩個非官方消息令人想到 2018 年的香港,似乎是「毫不重要的一年」,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當年表面上風平浪靜。2014 年佔領運動、2016 年旺角事件之後,社會「恢復平靜」,民主派大黨搞活動,也基於工作關係而宴請特首林鄭,後者也基於禮節而出席,還捐了 3 萬元。暴動青年被判入獄仍有「判刑合適」之說;「罪犯」逃亡也會被社會賢達公開勸告回港面對……一切似乎都很正常。然而從歷史時序的維度去看,19 年的事情必然部份肇發於看似安定的那一年。
2019 年一些人已經在討論「香港問題」的成因。對很多人來說,最初和現在的解釋一脈相承:暴亂是由外國勢力煽動資助的,激化了長期樸素追求民主自由的香港人,由守法的順民慢慢變為不守法的刁民。19 年的一切也是一個「青年問題」,是青年無法上流和置業而引發的社會騷亂。對愛好研究問題的人,這些解釋似乎說服力不足。因為很多參與者都不是青年人,早在更之前的事件,已經有中老年人在前線被捕。很多人也是有資產的,而不是手停口停的貧困人士。
然而人數較少的決策層要鉅細無遺理解中國境內的所有事情,本身就不可能,只好依靠「事件定性」,為之後的研究和跟進提供輪廓。事件定性之後,地方和前線的研究和跟進就會圍繞外國勢力資金流、地產問題、青年出路等等,至少表面上得如此。「社會事件」發生後,商界巨賈經過一輪醞釀,也紛紛在報章上表態反對暴亂。我們一直以為這些表態,是為了應對 19 年突如其來的種種事件。但「香港商界影響中央治港政策」的現象或觀察,應該不是香港特區近期的新聞,而是要追溯到英治前朝,那可能是一個起源傳承自 1840 年的「香港 Deep State」俱樂部。因而有「香港真正的統治階層不在政府而在馬會」的講法。
所以據說香港的地產問題是歷史問題,不是一兩屆政府可以解決。在有關消息流傳之前,我們由自己角度觀察一切,會覺得 19 年帶來了清算香港「利益固化」現狀的空隙。然而有關戰略卻可能是長期的。據《路透》和《01》的北京消息,這一切在 18 年已經正式提出,並不是 19 年。而且你再推遠一點,2014《一國兩制白皮書》已經提出了很多類似思路。
所以回到最切身的問題,很多經歷過 19 年之後洗禮的香港人,都會覺得/知覺自己好慘。表面上展露歡顏的人,也是有苦自己知,但其實最終人們會發現,所有人都要面對「改變」的。現在股民都會受影響。反對派就不用說了,這是香港人逃避了一兩個世紀最終還要首次面對的事情。在這個重置程序中,每一個政治光譜、社會階層、年齡層都鑲嵌了新的義務和守則。守則理論上是一樣的,但下降到現實時都有不同的則重點。創作人面對的是資金和創作的線,學者面對的是要不研究某些問題,地產商面對的是賺錢之外的「社會責任」,建制派要面對全新的選舉和競爭……甚至「藍絲民眾」內心都有莫名其妙的怨氣。
我甚至會認真聽一些藍絲頻道,他們描述的世界仍然充滿危機,雖然表面上的暴徒已經被鎮壓,但很多人的意識已經被污染,例如移民就被形容為扔下父母沒有孝心,因而很多黃絲移民,因而黃絲都沒有孝心,因而黃絲根本沒有道德,被黃絲佔據的香港也沒有希望。當然藍絲網絡只是在重演早期反對派動員政治中的「激語主義」,盡量聳動地描述出一個即將毀滅的世界,而「正義」一方永遠是弱勢,令人很焦慮。
所以有些藍絲也會覺得自己弱勢,他們覺得黃絲影響力無處不在。始終人如果沒有敵人的話會相當寂寞。由於每個階層或取向要面對的新世界也不一樣(移民的香港人也要面對適應 literally 的新世界),使得後重置的社會也進入了原子化的前夜。也許在一段長時間的各散東西之中,廣義的光譜不同的香港人,也只能以 2019 年來作歷史的相認。即使是一方支持一方反對,起碼是在說同一件事,我懷疑這樣的共同點將越來越珍希。
這當然是在一個大破大立時代下人人皆要承擔的轉變,經那一兩年的濃縮蒸製,我們之間的其他連繫變得薄弱和平面。要證明外國聯繫也是在否證「存在民間自發」那一點,但不代表不防範民間一旦自發時會動用的網絡和資源。先不說「商界」在 19 年對《逃犯條例》的態度,也不說地產問題形成的民怨是否香港政治問題的動力之一……「民企」和「人民」走得太近,如何?
雖然兩次重大歷史分水嶺的背景其實相距極遠,但「六七暴動」之後,英政府快速推出了大量公屋,很多人和家庭受惠至今。據房屋署網站一篇名為〈公屋發展歷程〉的文件,香港公屋政策從 1967 至 1977 這十年間的重大內容是:
//1971 華富邨落成,是首個規劃成自足社區的公共屋邨,設有商場、學校、巴士總站,以及其他社區配套設施。
1972 政府宣布「十年建屋計劃」,在 1973 至 1982 年間,為 180 萬人提供有獨立設施的居所。
1973 重組原來負責公共房屋的多個機構,成立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以推展政府的公共房屋計劃。 政府又將徙置事務處和市政事務署轄下的屋宇建設處合併成為房屋署,作為房委會的執行機關。「第一型」和「第二型」徙置大廈的重建工作率先在石硤尾邨展開。
1976 政府決定推行「居者有其屋計劃」(居屋計劃),協助中低收入家庭和公共租住房屋(公屋)租戶成為業主。//
甚至有說之後興建的籃球場、遊樂場,都有著「讓殖民地青年發泄多餘精力」的用心。用這個角度來說,當年很多人沒參與暴動,但在之後都獲得了好處:一個較有「住屋正義」意識的社會。現在就是一個「搵地方起籃球場」的過程。當年港英成功將反殖政治鬥爭吸納進房屋政策之中,成果有目共睹,培養了一整個靠攏英國的世代。現在中國人能不能呢?這是中西之間廣義隔空比拼的一個中層項目。至於高層項目是「核心文明對周邊地帶持續郡縣化」此一歷史傳統,更是一個出於潛意識的不必回答題,20 世紀之後的傳統認為,「做不做」的問題已經由前人答了,現在的問題僅是「如何做」的問題。當然,他們也知道自己必須首先通過「起籃球場」的考驗。
原子序83 在 精準模型玩具店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超精緻 評價大好的原子小金剛 全數到貨!
剩下極少量 歡迎把握!
Blitzway X 5PRO studio:原子小金剛 阿童木 Atom 2.0 DX版 塗裝完成品
門市現貨販售中 網購賣場參考▼
https://syhobby.com/index.php/product_detailed/index/31838
-------------------------------------------------------------------------
大家好,網站目前為初始階段,人事方面與系統運作都還在學習與升級
目前取貨方式只有來精準門市店取這一個選項,暫時沒有開放寄送
待未來運作皆成熟穩定,會再評估進行開放宅配寄送或者超商店到店等等的更多服務,謝謝大家
如真有必須得使用宅配寄送,請完成網站訂單程序後,臉書私訊與我們聯絡
我們會盡力處理,謝謝大家
營業時間
每周二-每周四 9:30 ~ 19:00
每周五-每周六 9:30 ~ 21:00
每周日 9:30 ~ 12:00
每周一固定公休
原子序83 在 漂流女巫露辛達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發心菩提
這是一篇《善迴》感謝文。
2020年我發了一個願,願盡我所學協助華山基金會孤老老人募集所需資源。於是開始有了《善迴》。
每月善迴期間,無法喝酒並且要比平時更注重自身能量狀態,另外也不可隨心所欲的作息糜爛。
為期21天的活動,更是挑戰懶癌末期的劣根性。
如果要說我對善迴有什麼抵觸的話,以上這些都是我一想到善迴就不自覺腦闊疼的原因。
但,既已發願。
所承諾的一切無形之中都被宇宙以及大靈關愛著。身為大靈原子筆的我,其實在善迴活動中所佔的位置以及擔負的責任是最小的。
包括我其實從不擔心善迴活動的人數,因為那是宇宙與大靈自己會去找願意共修的靈魂,從沒有無緣無故來到善迴的人,每一組靈魂都或多或少有相似之處、也或多或少有些許機緣。
在做善迴前,每當我看到華山基金會的文章,都會心酸很長一段時間。這和我過去在醫院陪病時看到許多老人自己散步、進食一樣心酸。
善迴,協助我不再沈浸在無力心酸的無用情緒內,圓了我長久以來的一個夢。
而我,衷心感謝。
——
🌟惠我良多
我始終無法解釋怎麼寫出那些祝福指引、建議實作功課,無法解釋看到的能量畫面,也無法證明是否能真正協助到參與的人員。
但我可以確定的是,每一位進入能量場的同學們,只要願意「誠實面對自己」,都一定會有所得。
善迴是使、是臣。
真正做主可以救你離苦得樂的人,是你自己,你才是自己的「君」。
重複課題出現時,會看見很有趣的事。因為共修原則,每組的靈魂們共同意向為相互扶持,這是一場團體合作,我們不知道的期間,其實靈魂們已經開始另一場作業程序。
#你從不是單打獨鬥的
#你需要做的只是誠實面對自己而已
善迴活動還讓我認識了很多有趣的人,有劇友可以跟我一起討論戲劇、共同diss男女主角的造型演技,還能討論鏡頭運作、剪接技巧。
有身心靈的同伴,與我交流大宇宙神奇電波,還有各種課程的心得。
有愛好遊戲的朋友,與我討論那款遊戲耐玩度、畫面流暢度、需不需要課金。
我其實收穫很多很多。
我從來不是善迴的指引者,而是受惠者,這點我永懷在心。
—
❤️真正的感動
我有位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有次認真問我善迴到底是什麼、我對善迴的期待以及定位又是如何。
在他眼中每日善迴的祝福指引很像農場勸世文,依照他對我的了解,我忒是煩這些瑣事。
但也由於他的提問,我認真地思考了許久。
我對自己在善迴的定位是—引路人
就算有天沒有善迴活動、沒有我,這些人都願意在行有餘力之下,發善心去協助他人、給予世界溫暖的火種。
有天就算我不再寫善迴,他也能從上千句的祝福指引裡記得一句話拿出來面對那時的人生課題,克制住衝動、無明、妄念。
這樣其實就已是功德圓滿。
不是我的功德,是他自己的功德。
我早已圓滿了我的夢。
這幾天,我收到讓我很感動的訊息。
停止善迴的這段日子,仍然有人願意每月捐贈善款協助華山基金會的孤老老人。也有人找了寒士吃飽的活動,貢獻一己之力。
還有人每到超商就會隨手捐贈零錢、時時記得友善包容。
如果我曾經對善迴有過期望的話,那麼這個期望已經完成了。
偉大的不是宇宙、大靈、我。
真正偉大的從來都是願意實踐勸世農場文的你們。
#真正的修行是實踐
#而不是沈浸在虛無縹緲的理論內
謝謝您們~
您們永遠不會知道在螢幕那頭收到訊息的我,哭得像個傻子。
謝謝您們~
願發菩提心、實踐菩薩道,為世間種下明心菩提。
衷心感謝
2月的善迴活動要開始了,我會好好養足精神、奮力一戰的。
祝福你們
#願大靈與我們同在
#沒有引路人_路仍然在繼續
Artwork by autumnskye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