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能源轉型進行式ing..... 【綠能科技聯合研發計畫】再生能源點亮創能、儲能應用大未來(05/18/2021 天下雜誌)
文: 台灣經濟研究院
創能技術開發著重提升綠色能源能量與降低成本
創能領域前瞻綠能技術開發配合發揮臺灣太陽光電與離岸風力等再生能源特色,透過提升電池模組效率趨動太陽光電成本下降,以及利用智慧平台系統助於離岸風場海事工程量測與運維,降低風場運維成本,以提升產業競爭力。
開發高效率、低成本、超輕量之太陽能電池技術
提升太陽能電池效率已刻不容緩,成功大學陳引幹教授團隊運用原子層沉積技術,沉積不同氧化物材料膜層於堆疊型太陽能電池中,以優化各膜層厚度、品質與材料純度等,進一步提升太陽能電池品質。中央大學許晉瑋教授與劉正毓教授團隊以軟性三五族太陽能電池收集室外光源,提供智慧模組(溫度感測器與藍芽)足夠電能回送電子訊號,朝向智慧模組「自我維持」前進。
在降低成本方面,大葉大學黃俊杰教授團隊利用非真空設備取代電漿輔助化學氣相沉積(PECVD)、用原子層沉積設備(ALD)以及銅漿料取代銀漿料達成低成本射極鈍化及背電極(PERC)太陽能電池開發。成功大學張桂豪副研究員與李文熙教授團隊創新製程置換太陽能鋁電極,以低成本空氣燒結銅電極應用於高效率雙面太陽能電池,將有效降低太陽能電池成本支出,增加產業獲利能力。
隨著太陽光電產能市場逐漸飽和,相關企業轉型尋求高效率與超輕量太陽能模組,以無人機應用為例,臺灣大學藍崇文教授團隊替無人機縫製出可以吸收太陽光轉成電力的衣裝,賦予偵查、通訊等任務。臺灣大學林清富教授團隊開發適合於固定翼無人機之輕量太陽能模組的大面積(30x150 cm2)太陽光模擬器,於宜蘭大學城南校區建置可供太陽能無人機測試起降與飛行場域。
兼具發電及產氫之仿生創能技術
氫能源為一種乾淨、能量密度高、環保零汙染、應用廣泛與取得容易的新能源,仿生電池即是透過模仿植物光合作用,為既能製氫又能發電的多功能太陽能系統。清華大學嚴大任教授團隊開發氫氣光電催化的催化劑由鉑金轉換為更具有普及性且兼具效能的材料,透過電漿子結構來強化二硫化鉬與日光光場交互作用,增加光能轉化為氫能的效率。中央大學王冠文教授團隊則建置高效穩定低成本之雙效產氫產電系統,利用其太陽能轉換再生電力進行光電催化分解水產氫並儲存,達到能源永續發展之概念。
智慧平台系統助於離岸風場海事工程量測與運維
面對臺灣附近海域高溫、高濕、多颱風與地震頻繁的特有地理環境,以及海上嚴苛條件,成功大學林大惠教授團隊開發離岸觀測塔風向定向系統,可降低量測成本、提高觀測準確性與量測效率,有助於離岸風場開發之海事工程量測。臺灣大學蔡進發教授團隊著重開發離岸風場運維大數據智慧平台,提供數據及開發各種量測技術,達到風機早期診治、早期預防功效,以期降低運維成本。
儲能技術開發著重高效能、高安全、具經濟性以支持各種儲能應用
隨著電力系統快速發展,電力儲存設備的布建應隨之增加其靈活度,以確保間歇性再生能源的儲存整合,促進電力供應端和儲存之間高效率的轉換。而儲能領域當中,又以先進二次電池與先進氫能為基礎核心發展項目。
開發高能量與高安全之固態電池技術
為進一步提升儲能電池安全與效率,全固態鋰電池已經成為研發主流。研究方向多針對電池正極、負極、以及電解質創新材料與設計,進一步提升能量密度需求與提高電池系統的總體能量。
正極材料方面,大同大學林正裕教授團隊開發具可量產層狀富鋰錳基正極材料合成技術,同時透過離子摻雜技術穩定其正極材料之晶體結構、改善材料的離子導電度,進而提升其電池穩定性及電容量。
負極材料方面,清華大學杜正恭教授團隊採用太陽能板製成切削的廢料矽,將此進行高值化做成鋰電池的負極材料,並用交聯反應開發矽負極黏結劑,以共沉澱法、自身氧化還原法進行正極材料開發參雜改質,提升鋰離子電池的循環壽命和快速充放電的能力。交通大學陳智教授團隊利用電鍍雙晶銅箔作為矽基負極材料的基板,配合富鎳層狀氧化物正極構成鋰電池,提升鋰電池的整體能量密度,提供各項裝置或載具更好的續航力。
電解質材料方面,明志科技大學楊純誠教授團隊主要開發鋰鑭鋯氧氧化物固態電解質,並將其應用在NCM811陰極材料上,最終組裝成鈕釦型及軟包型電池。成功大學方冠榮教授團隊開發高緻密性鈣鈦礦、橄欖石、石榴子石結構氧化物及硫化物電解質,以及具獨特性金屬、非金屬中介層,有效降低固態電解質/電極介面阻抗。臺灣科技大學王復民教授團隊研發固態電解質具環保水溶性,有低成本與綠色製程之特性,且能有效改善固體接觸的介面問題,可製備成高容量、輕量化與高性能二次電池。臺灣大學鄭如忠教授團隊深入探討高分子固態電解質,藉由合成改質方式可提供具彈性的高分子,進一步利用後調整加入鋰鹽的種類及添加劑,使研發的高分子固態電解質更符合商用規格。
兼具發電及產氫之仿生創能技術
氫能可作為重要儲能技術研發之原因,乃因其最終可實踐潔淨能源,提供眾多行業(如化工、鋼鐵重工及長途運輸等行業)有效脫碳方法,降低碳排放量,改善空氣品質並加強能源安全。且相對其他儲能系統,氫能另一大優勢為其電轉氣儲能系統有儲存量大以及放電時間長的特性。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長久以來專注於氫能領域。張鈞量博士團隊開發大氣電漿噴塗製備金屬支撐型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之可量產技術驗證,可進行大面積(10╳10 cm2)金屬支撐型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片之生產;余慶聰副研究員團隊利用新型產氫技術結合二氧化碳捕獲技術,使用低成本觸媒生產95%以上的氫氣,省去複雜的純化處理,大幅降低氫氣製造門檻;李瑞益研究員團隊則是著重於開發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發電系統,可直接將燃料如氫氣、瓦斯或天然氣轉換為電力,並將餘熱回收再利用,具有高能源轉換效率。
燃料電池方面,中央大學李勝偉教授團隊開發中低溫操作的陶瓷電化學儲能電池,所使用的關鍵電解質材料可使操作溫度降到400-700℃區間,且開發關鍵電解質、氫氣電極與空氣電極材料性能與微結構設計,利用靜電紡絲技術製作空氣電極材料奈米纖維,並成功與電解質相互整合,可提升單電池性能14.1%。
儲存氫氣方面,清華大學陳燦耀副教授與曾繁根教授團隊選擇碳材料進行儲氫研究,以零模板水熱碳化法合成出奈米碳球,最後輔以奈米金屬修飾產生之氫溢流效應(Spillover Effect),提升氫氣吸附效能。
製造氫氣方面,臺北科技大學鄭智成教授團隊致力研發低成本、高穩定度、高效率之中溫固態氧化物電解電池電極材料,另外開發新型氨氣裂解觸媒技術,大幅改善現有氨裂解觸媒反應速率過慢之缺點。中興大學楊錫杭教授團隊則開發非貴金屬觸媒應用於水電解觸媒,以降低裝置成本,並且研發陰離子交換膜和膜電極組,使效率能有效提升。臺灣大學謝宗霖教授團隊發展具突破性之太陽能電解水產氫技術,以低成本、易量產、高效率的鈣鈦礦─矽晶疊層太陽能電池進行電解水產氫,並達到具競爭力之太陽能轉氫能效率水準(10-15%)。而臺灣科技大學胡蒨傑教授研發適於氫氣分離的複合薄膜,藉由熱力學與動力學的基礎理論調控薄膜成膜機制,開發高孔隙度且結構穩定的基材膜,結合優異特性的基材膜及選擇層。
綠色能量持續擴散,協助臺灣繼續邁進成為「亞洲綠能發展中心」
科技部「綠能科技聯合研發計畫」藉由學研界前瞻創新研發能量,推動新能源及再生能源之科技創新,進一步擴大產學研界連結之效益,積極延續科研成果落實產業應用,以期為我國綠能產業布建機會,並協助政府達成能源轉型,且透過綠能科技發展躍身國際舞台。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4845
♡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的推薦目錄:
- 關於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在 桃園在地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在 方儉-六十耳不順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在 機關名稱: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 標案瀏覽 的評價
- 關於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在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在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 Facebook 的評價
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在 桃園在地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直播 2021全國NGOs環境會議
311福島10週年前夕看 ☢️ 核一廠燃料池危機 論壇 ☢️
核一廠目前已於2018年12月5日除役,不再發電,但未停止運轉,因為2座反應爐和燃料池仍有3千多束廢核燃料無法移出,最長存放有四十多年,而且燃料池已漏水長達多年,這是全世界絕無僅有的「事故等級」事件,而核二廠的2部機組,也有相同情況。
由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承包的核一廠乾式儲存場已經於2009年完工,尚未完成冷測試、熱測試,水土保計畫也未通過新北市核發執照,且經民間檢視,不符合美國核管會的審查作業標準,存在諸多風險,如使用設備、材料未達標準。這造成短期(3-5年)之內皆不可能執行,而迄今仍無解決跡象。
現況根據國際標準,燃料池燃料只能供10年移出2個反應爐的燃料,而至今40年,共有8爐廢核燃料,造成燃料池超過原設計、超載運轉,風險極大。延宕了40年沒有移出燃料池進行乾式或濕式儲存。除了造成燃料池核災無法承受的風險外,沒有移出就要持續編制人力與相關設備繼續運轉核電廠,理論上,一座核電廠發的電1/10要用於自身使用。
台灣核電廠年發電量為400億度電,不發電的核電廠一年光是用電就要40億度,即使1度電為2.5元成本,也要100億元的電費,還有人事、營運、維修等成本,亦不低於百億,每年合計至少200億。而後端營運基金(核電廠的棺材本)僅3200億元,只夠16年,如果核電廠除役無限期延宕,除了成本開支黑洞外,更大的危機是核電廠結構、系統、組件的老化,再加上興建核電廠時未考慮的山腳斷層、恆春斷層的巨大地震、海嘯風險,再加上台灣缺乏除役方面的人才、技術、資源,政府與民間更無除役期間核災的危機意識,最壞情境將使台灣亡國滅島。
台灣位於太平洋、歐亞、菲律賓板塊擠壓的斷層活火山帶上,再加上人口稠密,與週邊國家毗鄰,無論本島、外島,有人、無人,都沒有可讓廢核燃料存放超過百年之地,如發生事故,不僅台灣,週邊國家亦無法倖免於難。未來勢必運送到國外適合存放之地,今天必須未雨酬綢繆,不能因沒有最終處置場所,而無限保持現狀,必須有完善的短(3-5年)、中(5-10年)、長期(10-30年)的規劃和專案管理,責任有司,負責完成。
目前核一廠廢核燃料束之護套(95噸)、護箱(228噸)設施設計過於重大,不符合美國核管會的審查規範,且週邊道路、橋樑無法承重,也無超過50噸承載力的直升機,根本不可能移出。如此問題之原因根源於長期原能會非核能管制機構,下屬核研所承包台電乾貯計畫設計、規劃、執行工程,完全違反國際核安標準規定。
國際上處理使用過燃料棒方式有三種:1. 立即拆除移出、2. 封存、3. 石棺。第一種就現況而言,已不可行;應考慮2. 、3. 選項。
壹、主辦單位:
立法委員陳椒樺國會辦公室
立法委員洪申翰國會辦公室
立法委員蔡壁如國會辦公室
台灣公民參與協會
綠色消費者基金會
貳、論壇日期:2021年3月10日上午09:30(記者會)10:00開始
參、論題地點:立法院群賢樓802
肆、論壇主持:立法委員、何宗勳
伍、引 言 人:一、地震、海嘯對核電廠的衝擊
陳文山(台灣大學地質系教授)。
二、預警下個核災形成的假設
賀立維(核工專家)
三、核一、二廠的經驗談
李桂林(前核一、二廠儀器課技術員,輻射職災受害者)
四、國際輻射安全標準
方儉(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
陸、討論題綱
一、從311福島看台灣核一廠燃料池問題:肇因、風險與成本
二、從311福島看台灣核安的法規與政府組織再造和民間教育與溝通
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在 方儉-六十耳不順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不論核四、藻礁公投如何,有些事是不用公投,也不會改變的。
歡迎報名參加,限定前50名,當天現場直播。
出席者請全程配戴口罩,或疫情指揮中心當天規定指示。
報名表如下:
https://forms.gle/wtT8er4nTkRxowuY9
======
2021全國NGOs環境會議
311福島10週年前夕看 核一廠燃料池危機 論壇
核一廠燃料棒目前已於2018年12月15日除役,不再發電,但未停止運轉,因為2座反應爐和燃料池仍有3千多束廢核燃料無法移出,最長存放有四十多年,而且燃料池已漏水長達多年,這是全世界絕無僅有的「事故等級」事件,而核二廠的2部機組,也有相同情況。
由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承包的核一廠乾式儲存場已經於2009年完工,尚未完成冷測試、熱測試,水土保計畫也未通過新北市核發執照,且經民間檢視,不符合美國核管會的審查作業標準,存在諸多風險,如使用設備、材料未達標準。這造成短期(3-5年)之內皆不可能執行,而迄今仍無解決跡象。
現況根據國際標準,燃料池燃料只能供10年移出2個反應爐的燃料,而至今40年,共有8爐廢核燃料,造成燃料池超過原設計、超載運轉,風險極大。延宕了40年沒有移出燃料池進行乾式或濕式儲存。除了造成燃料池核災無法承受的風險外,沒有移出就要持續編制人力與相關設備繼續運轉核電廠,理論上,一座核電廠發的電1/10要用於自身使用。
台灣核電廠年發電量為400億度電,不發電的核電廠一年光是用電就要40億度,即使1度電為2.5元成本,也要100億元的電費,還有人事、營運、維修等成本,亦不低於百億,每年合計至少200億。而後端營運基金(核電廠的棺材本)僅3200億元,只夠16年,如果核電廠除役無限期延宕,除了成本開支黑洞外,更大的危機是核電廠結構、系統、組件的老化,再加上興建核電廠時未考慮的山腳斷層、恆春斷層的巨大地震、海嘯風險,再加上台灣缺乏除役方面的人才、技術、資源,政府與民間更無除役期間核災的危機意識,最壞情境將使台灣亡國滅島。
台灣位於太平洋、歐亞、菲律賓板塊擠壓的斷層活火山帶上,再加上人口稠密,與週邊國家毗鄰,無論本島、外島,有人、無人,都沒有可讓廢核燃料存放超過百年之地,如發生事故,不僅台灣,週邊國家亦無法倖免於難。未來勢必運送到國外適合存放之地,今天必須未雨酬綢繆,不能因沒有最終處置場所,而無限保持現狀,必須有完善的短(3-5年)、中(5-10年)、長期(10-30年)的規劃和專案管理,責任有司,負責完成。
目前核一廠廢核燃料束之護套(95噸)、護箱(228噸)設施設計過於重大,不符合美國核管會的審查規範,且週邊道路、橋樑無法承重,也無超過50噸承載力的直升機,根本不可能移出。如此問題之原因根源於長期原能會非核能管制機構,下屬核研所承包台電乾貯計畫設計、規劃、執行工程,完全違反國際核安標準規定。
國際上處理使用過燃料棒方式有三種:1. 立即拆除移出、2. 封存、3. 石棺。第一種就現況而言,已不可行;應考慮2. 、3. 選項。
壹、主辦單位:
立法委員陳椒樺國會辦公室
立法委員洪申翰國會辦公室
台灣公民參與協會
綠色消費者基金會
(邀請中)
貳、論壇日期:2021年3月10日上午09:30(記者會)10:00開始
參、論題地點:立法院群賢樓802
肆、論壇主持:立法委員、何宗勳
伍、引 言 人:
一、地震、海嘯對核電廠的衝擊,陳文山(台灣大學地質系教授)
二、預警下個核災形成的假設,賀立維(核工專家)
三、核一、二廠的經驗談,李桂林(前核一、二廠儀器課技術員,輻射職災受害者)
四、國際輻射安全標準,方儉(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
陸、討論題綱
一、從311福島看台灣核一廠燃料池問題:肇因、風險與成本
二、從311福島看台灣核安的法規與政府組織再造和民間教育與溝通
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立法委員林佳龍今天於教育文化委員會質詢原子能委員會主委蔡春鴻,林佳龍表示,明年1月1日開始,原能會將併入科技部,由二級單位變成三級機關「核能安全署」,未負起責任監督台電的原能會,將更為失能,日本福島核災後,各國均提升國內核能管制單位的位階及獨立性,但台灣卻反其道而行,把原能會降階;林佳龍質疑,國家看待核能的態度有誤,政府把原來隸屬於原能會的「核能研究所」,併入「經濟及能源部」,並改名為「能源研究所」,這代表的,是一種價值觀的錯亂,原來原能會下的「核能研究所」,至少是一個監督的力量,對國內核能電廠安全維護,及研究放射醫療設施與醫藥使用,如今併入「經濟及能源部」,不再進行核能的安全控制,將核能視為「潔淨能源」,以經濟為唯一導向,令人覺得台灣離「非核家園」越來越遠;林佳龍說,明年1月1日可以幫原能會辦一個告別式,正式敲下台灣核能管制的喪鐘。
林佳龍另外質疑,核四廠需試行運轉共126個系統,其中53個由原子能委員會審查,但原能會卻沒有審過核一、二、三廠的經驗(2012年5月4四在核四廠蔡主委親口說),該如何讓人相信原能會有能力審核核四廠?
林佳龍強調,最讓他震怒的,是在核四廠防海嘯研究中,有三大問題:
一、2012年8月原能會完成的「國內核能電廠現有安全防護體制全面體檢方案總檢討報告」,要求台電依據NTTF建議事項重新評估海嘯危害,同時用「Historical Tsunami Records」及「Paleo tsunami Evidence」等兩個方式評估海嘯,然而,台電一直沒有進行Paleo tsunami Evidence,對古前時代的海嘯進行地層分析,原能會失職且縱容台電,萬一海嘯真的發生了,人民到底如何是好?
二、原能會最大的問題,是無視核電廠海嘯調查的前後矛盾,核四廠的廠址設計高度為12公尺,民國72年台電委託成功大學所做的「台灣電力公司核四廠海嘯研究報告」顯示,海嘯溯上高度可能高達24.81公尺,而後為了讓核四廠可以通過評估,刻意忽略該報告,另於民國74年做一份報告,向外宣稱72年所做的報告不準確,然而,核一核二廠,均是使用72年所做的報告來評估海嘯。
三、原能會所印製的「核電總體檢 安全再升級」,當中所寫的,核一、二、三及四廠的歷史上最高可能海嘯高度分別為10.08、10.3、11及8.1公尺,然而國科會的評估結果,卻是2.8、2.5、10及3.4公尺,這樣的差異,令人無法接受。
林佳龍表示,台電在30年前,以不當方式,將放射性廢料放置於蘭嶼,並設置廢料儲存場,直到十多年前才開始向達悟族人租借廢料儲存場址,但去年12月租約已到期,迄今逾期未續租借,明顯是違法佔用,15年前綠色和平組織到蘭嶼監測,發現廢料儲存場嚴重輻射外洩,13年前達悟族人邀請陽明大學張武修教授協助環島測量輻射,發現環境土攘、農作物有高放射線含量,約6年前,台電委請中研院針對台電指定的地點檢測,2008年至今,廢料儲存場外的鈷60及銫137含量上升數倍,將近法規的容許限度,廢料儲存場輻射外釋的情形更為嚴重。
甚至,今年8月底,達悟族人邀請日本大學教授協助蘭嶼島全面測量,有十多個環境熱點放射強度超過背景輻射,甚至在朗島國小附近發現一小時高達67微西弗的放射熱點 ,原能會負責放射防護管制安全,卻放任台電長期污染管制不當, 近期雖有邀民間分專業人士前往平行監測,卻未邀國內外具公信力的輻射專業人員,也未公開詳細說明,有失職責;日前馬英九總統前往蘭嶼勘查天秤颱風災情,也未勘查核廢料貯存場,令人覺得馬總統「作秀」,林佳龍表示,本月將與教委會立委及原能會官員,至蘭嶼視察核廢料的儲存狀況。
原能會於昨日寄發新聞稿,表示有媒體引述報導蘭嶼有輻射污染,發現蘭嶼有部分區域的輻射值超過背景值500倍,原能會重申,蘭嶼地區環境輻射並無異常情形,並譴責台灣輻射安全促進會理事長張武修,林佳龍對此表示,原能會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媒體及學者引用日本共同通訊社的報導,不知原能會有什麼權力譴責專家學者,令人感到莫名其妙。
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立法委員林佳龍今(14)日在教育文化委員會五問原子能委員會蔡春鴻主任委員。
林佳龍委員拿著3月12日 聯合報A10版由中華民國核能學會購買的媒體行銷的「福島事故一年後我們做了什麼?」第一問蔡主委「這是不是置入性行銷?跟原能會有沒有關係?」原能會身為核能學會的會員,蔡春鴻主委更是前任會長,竟然購買媒體置入行銷大暢台灣的核電廠的安全性的「廣告」,林佳龍委員要求原能會進行內部檢討。
林佳龍委員第二問蔡主委,原能會是否知道民意對核電廠的信心有多高?林佳龍指出去年趨勢民調公司數據顯示有高達六成五以上的受訪者對台灣的核能安全沒有信心,在上個禮拜最新的民調數字顯示仍有過半數以上的民眾贊成停建核四,原能會應具體回應民意。
林佳龍委員第三問蔡主委,「組織改造後,台灣的核安是更安全還是更不安全?」明年開始原能會有關核安研究所將併入經濟及能源部成為能源研究所成(三級機構),原能會則併入科技部變成核能安全署,目前二級單位的原能會組改後變成三級單位,而且核能安全管制人才兵分二路,組改後原能會不但降級,而且核安人才分散,這對台灣核安有更安全嗎? 參考美國的Nuclear Regulatory Commission 是個獨立機關,有充足的技術決策,日本福島核災暴露其原子粒安全研究所隸屬在通產省,造成決策的首長沒有核安專業無法迅速做決策,林佳龍質問科技部長、經濟部長是否具備核安專業可以對嚴重的核子事故下決策?
林佳龍四問蔡主委: 「核四運轉執照何時發?如何審查?何時商轉?」當初核一、核二、核三運轉審查有美國團隊的參與,如今核四猶如拼裝車竟然由原能會來審查,林佳龍質問蔡主委,有沒有能力審查?有沒有把握?對於所發生的重大違規要如何解決?原能會並未給予正面答覆。
林佳龍五問蔡主委: 「合理的緊急應變計畫區是幾公里?」日本311後採20公里的疏散範圍,美國甚至訂出80公里的汙染控制區,台灣以核一和核二為中心,5公里的翡翠水庫若受損整個大台北都遭殃,20公里包括基隆和部份的新北市,50公里的人口有735萬之多,包括台北、新北市和宜蘭,這些都是一級災害區。去年的民調指出,一旦台灣核電廠發生爆炸,有78.5%的受訪者不知道應該如何因應與疏散,林佳龍要求原能會研議目前的八公里是否合理以及演習應該要以半徑多少為安全範圍。
http://www.citylove.org.tw/
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在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核能研究所 (以下簡稱本所) 成立於民國57年,位於桃園市龍潭區,為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所屬單位,是我國核能與輻射應用的專責研究機構。核能安全、輻射防護、緊急應變、 ... ... <看更多>
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在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Taoyüan, Taoyuan City, Taiwan. 28 likes · 1 talking about this · 262 were here.... ... <看更多>
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在 機關名稱: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 標案瀏覽 的推薦與評價
日期 類型 代碼
20220527 公開徵求廠商提供參考資料 1110526
20220527 公開徵求廠商提供參考資料 111xxxxx
20220527 公開招標公告 NL1110508 ... <看更多>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