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的問題不會在員工加班或是加裝產線,而是在原料的供給。不過這說來就是產業面的細節,說起來很傷人,聽起來也不聳動,不如就用喊的,反正後面是他人要去解決。
就跟之前那個喊20億要出來買花生的「官」一樣。
台灣紡織產業在二十多年前有一次大出走,若以上中下游來區分,上游和中游幾乎整串遷廠到中國和東南亞,下游的織品廠大概剩一半。至今,台灣的紗線和布料都是從外國進口,台灣本土的廠商是將半成品做成訂製的商品。也因此,不論是什麼東西,產線加開都沒有問題,原物料的生產和運輸才是後面的關鍵。
話說台灣還保留有一部分原物料生產的實力,例如台塑和南六(6504),有興趣的可以自行追蹤相關的訊息。我這裡不是叫你追高,只是忽然有個感嘆,以前我們第一黨校的紡織工程系裡,成績差的才去做民生用的不織布,成績好的全部去擠奈米纖維、防彈衣和防火布,今天,就算是不起眼的民生小物,也會有股價衝天的時候。
原料物料區分 在 一級嘴砲技術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口罩的問題不會在員工加班或是加裝產線,而是在原料的供給。不過這說來就是產業面的細節,說起來很傷人,聽起來也不聳動,不如就用喊的,反正後面是他人要去解決。
就跟之前那個喊20億要出來買花生的「官」一樣。
台灣紡織產業在二十多年前有一次大出走,若以上中下游來區分,上游和中游幾乎整串遷廠到中國和東南亞,下游的織品廠大概剩一半。至今,台灣的紗線和布料都是從外國進口,台灣本土的廠商是將半成品做成訂製的商品。也因此,不論是什麼東西,產線加開都沒有問題,原物料的生產和運輸才是後面的關鍵。
話說台灣還保留有一部分原物料生產的實力,例如台塑和南六(6504),有興趣的可以自行追蹤相關的訊息。我這裡不是叫你追高,只是忽然有個感嘆,以前我們第一黨校的紡織工程系裡,成績差的才去做民生用的不織布,成績好的全部去擠奈米纖維、防彈衣和防火布,今天,就算是不起眼的民生小物,也會有股價衝天的時候。
原料物料區分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當醬油成為台灣重要的飲食文化基底,我們對於醬油的科學、原物料有足夠的理解嗎?
這篇來自【從產地到餐桌~徐仲的飲食文化研究】的文章,徐仲老師分享了他對於「醬油」原物料與製作工藝的研究,也帶我們看到台灣醬油文化的深度。
也請您別忘了參加明天九月份的【百工裡的人類學家@高雄SOGO誠品】,一起來深究探討台灣飲食文化當中的「醬」。
-----------------------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高雄SOGO誠品】九月活動
活動主題:醬,不只是調味而已x《日本媽媽的臺菜物語》
分享人:陳建源(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主持/對談:宋世祥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創辦人/匹茲堡大學文化人類學博士)
時間:9/24/2018 (二) 1900~2030
主辦:【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協辦:誠品南台灣
調味是回憶也是文化,本次分享將由日本媽媽的台灣料理談起,觸及飲食記憶與混血飲食兩個有意思的主題,並結合分享人近年的醬文化研究,台灣飲食裡有著蔭油與豆麥醬油的兩個傳統,在這個有趣的競爭過程中,台灣如何再發現自己的飲食傳統。講座中也分享導讀《日本媽媽的臺菜物語》
-------------------------
除了產地外,台灣常見的黑豆品種可分為「青仁黑豆」及「黃仁黑豆」。九成以上的醬油多使用「黃仁黑豆」,這是一輩又一輩傳下來的習慣,至於「青仁黑豆」多出現在中藥鋪中。然而高雄的民生壺底油精,就是強調以「青仁黑豆」釀製,在高雄成長的我,每回一嘗到這款味道,便有種舒適安逸的情懷。另外一家在台中以釀製有機醬油聞名的喜樂之泉,老闆高志孟先生曾經懷疑,「青仁黑豆」釀製出的醬油是否含有較多的花青素,因此動手釀了一批,只不過我和他都沒時間做實驗研究,這個問題只能擱下。
清代「調鼎集」中收錄幾則「造醬油論」,其中提到:「做醬油,豆多味鮮,麵多味甜。北豆有力,湘豆無力」。不論台灣黑豆或中國黑豆,青仁黑豆或黃仁黑豆,釀成醬油後在風味上多少會有差異,然而醬油是款釀製品,後續的釀製手法,對於風味也有莫大影響。
在眾多黑豆幫眾中,醬油的釀法可分為濕式發酵法和乾式發酵法。這兩者的差異在於將豆子和鹽倒入缸甕後,濕式發酵法會在封缸前,倒入調配好的鹽水。乾式發酵法則純粹以鹽和豆子入缸,不添鹽水。曾經看過一篇文章(註一),指出乾式發酵法容易釀出較多的揮發性成分,也就是豆香味較濃,但濕式發酵法的蛋白質水解率較高,也就是味道較重。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