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頭姊 #去年ARK飆很兇阿
凱薩琳.伍德(Cathie Wood)去年靠著大膽投資破壞性創新科技公司
不僅旗下公司的基金績效大勝 #標普500,自己也搏得 #女股神 的稱號 👏
📍為應對 #新冠肺炎 疫情,各國央行實施 #寬鬆貨幣政策(無限QE、降息)
並擴大實施財政政策提振經濟,促使 #原物料價格飆升,通膨預期水漲船高
但女股神的看法卻與多數人相反,她認為接下來經濟恐將面臨 #通貨緊縮
市場上不是資金一大堆嗎?怎麼會面臨通貨緊縮呢?🤔
萬一發生通貨緊縮,全世界的金融市場會面臨什麼樣的情況呢?😮
來聽聽 #女股神 與眾不同的見解吧 👇👇👇
#大家覺得未來幾年金融市場會大地震嗎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
原物料價格飆升 在 MacroMicro 財經M平方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獨家報告】
新興市場落後補漲?金磚四國基本面一覽!
閱讀全文🔗 https://pse.is/3h93pj
今年自從巴西及俄羅斯升息為新興市場開下第一槍,新興市場的表現皆落後成熟市場。不過,從 5 月起,新興市場終於拉出落後補漲行情,後市將如何看待?
幾個國家觀察重點:
📍中國:製造業復甦,傳產及電子同步支撐 4 月企業利潤,優於過去表現
📍印度:Q1 GDP 優於預期,顯見疫情衝擊有限,若疫情控制下來,還能發揮人口紅利優勢
📍巴西 / 俄羅斯:受惠於原物料價格飆升,出口年增接近歷史相對高點
本篇文章還會帶你一起詳盡剖析:
1️⃣ 一覽金磚四國基本面,製造業循環是否延續?
2️⃣ 新興市場落後補漲的兩大因素-製造業庫存過低、美元低檔
3️⃣ 金磚四國 誰是體質最佳的經濟體?
點我看詳細分析 🔗 https://pse.is/3h93pj
延伸閱讀:新興市場強勁反彈,股匯雙漲的行情能延續至何時?
🔗 https://pse.is/3h4sl7
------------------------
【操盤人必看】科技巨頭專區
👉 https://pse.is/3jjadf
【最新 6 月投資月報】
👉 https://pse.is/3hqm55
原物料價格飆升 在 MoneyDJ理財資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伍德反駁通膨論:原物料恐回跌,通縮風險有利成長股】
全球央行大舉印鈔、實施財政刺激政策提振備受疫情打擊的經濟,促使原物料價格飆升,通膨預期水漲船高。然而,方舟投資明星總裁凱薩琳伍德的看法與他人相反,認定經濟接下來恐面臨通縮疑慮而非通膨,有利成長股。
#原物料再漲有限
原物料價格飆升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國際糧食價格大漲,這對目前糧食多數仰賴進口、自給率偏低的台灣來說、感受到的壓力特別大。政府除了已經調降原物料關稅、希望穩定物價,今天農委會也呼籲民眾、每天多吃一口飯、取代麵粉製品,就可以提升台灣的糧食自給率。
俄羅斯的乾旱引發森林大火,造成小麥歉收、無法出口,牽動國際小麥供應短缺、價格飆升,糧食自給率只有31%左右的台灣、因為依賴進口,也深受波及,這讓政府趕緊推出「在地消費」的策略,上午行政院會中,農委會呼籲,國人應該多吃國內自己生產的糧食,如果每個人每天多吃一口飯,糧食自給率就能提升。
不過台灣農村陣線批評,要大家多吃在地生產的米,政府卻自己先急著去降低進口糧食的關稅,這根本是在繼續支持大型進口糧商,而不是鼓勵在地消費。
面對這波糧食飆漲衝擊,農經學者肯定政府的因應方向,像是鼓勵民眾多吃米,甚至以米穀粉、取代部分麵粉等種種措施,,但光靠這些要提高台灣的糧食自給率,真的很拚,關鍵做法、更應該要從結構面來調整,改變現在鼓勵休耕、不鼓勵耕作的農業政策。
農委會不斷強調,國內糧食自給率這麼低,全都是因為國人太不愛吃米,飲食習慣西化,短短三十年間,每個人一年吃米從98公斤降到48公斤。但是台灣農村陣線和學者都認為,糧食自給率背後牽涉整個農業政策的規劃與走向,這絕對不是光勸民眾多吃點飯,就能解決的結構問題。
記者林靜梅應磊奇陳昌維台北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