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度第15屆原曙獎 受理期限延長至7月31日!】
為獎勵推動原住民族社會福利服務、健康醫療照顧及就業職訓輔導等之有功人士及團體👍,第15屆原曙獎推薦期限延至「110年7月31日」止,請把握機會🔥!
🔷推薦對象與資格:
終身貢獻獎:個人
🔺貢獻事蹟達「25年」以上者。
🔺從未獲頒本獎項者。
傑出成就獎:個人或團體
🔺優良事蹟達「5年」以上者。
🔺最近5年內(106年至110年)未曾獲頒本獎項者。
🔷申請程序:
🔺由各級政府機關(構)、法人、機構、團體或學校等相關單位推薦有功團體或有功人士,經所轄直轄市及縣(市)政府初審後函報本會複審。
🔺中央各機關及其所屬機關(構)推薦者,得逕函送本會審查。
ℹ相關表單下載請至本會網站:https://reurl.cc/0jQ9jA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原住民族教育體系是自治的基石 原住民族學校法是最後一塊拼圖 ~高金素梅2020.05.29 總質詢 我們來回顧30多年來,幾次重要的原住民族權利主張。 1987年,「原住民族權利促進會」(也就是原權會)發表了《台灣原住民族權利宣言》:『原住民個人教育機會均等,不應因其身分而在升學或就業上遭受不當...
原 住民族社會福利 在 原住民族委員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110年度第15屆原曙獎 推薦起跑囉🏃♀️🏃!】
為公開表揚積極參與原住民族社會福利服務、健康醫療照顧及就業職訓輔導等相關公共事務之有功團體及人士👍,開始受理第15屆原曙獎之推薦!
🔶推薦期限:至110年6月30日止
🔷推薦對象與資格:
終身貢獻獎:個人
🔺貢獻事蹟達「25年」以上者。
🔺從未獲頒本獎者。
傑出成就獎:個人或團體
🔺優良事蹟達「5年」以上者。
🔺最近5年內(106年至110年)未曾獲頒本獎者。
🔷申請程序:
🔺由各級政府機關(構)、法人、機構、團體或學校等相關單位推薦有功團體或有功人士,經所轄直轄市及縣(市)政府初審後函報本會複審。
🔺中央各機關及其所屬機關(構)推薦者,得逕函送本會審查。
ℹ相關表單下載請至本會網站:https://reurl.cc/7yAr21
原 住民族社會福利 在 蔡適應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原住民族社會福利豐年祭》
各位好朋友~
8月29日就是我們的
原住民族社會福利豐年祭
地點在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歡迎大家踴躍參與
感受基隆的原住民族文化!
#原住民社會福利豐年祭
#原住民族家庭服務中心
原 住民族社會福利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原住民族教育體系是自治的基石
原住民族學校法是最後一塊拼圖
~高金素梅2020.05.29 總質詢
我們來回顧30多年來,幾次重要的原住民族權利主張。
1987年,「原住民族權利促進會」(也就是原權會)發表了《台灣原住民族權利宣言》:『原住民個人教育機會均等,不應因其身分而在升學或就業上遭受不當對待,原住民有權用自己的母語受教育,成立自己的學校。』
現在的原民會主委夷將.拔路兒,就是1987年的原權會會長劉文雄。
1994年,「憲法增修條文」第10條:『國家應依原住民族意願,保障原住民族之地位及政治參與,並對其教育文化、交通水利、衛生醫療、經濟土地及社會福利事業,予以保障扶助並促其發展。』
2003年,第一次執政的民進黨,由行政院提出了《原住民族自治區法草案》。草䅁中的第六條:『自治區居民享有平等參與自治區政治、經濟、社會、教育及文化生活之權利,並受同等對待。』
而提案當時的行政院長就是我們現在的立法院游錫堃院長。
從這幾次重要的原住民族權利主張來看,尊重和依照原住民族意願來進行自治、給予保障、扶助、生存和發展的權利,就是確立了原住民族的主體性,這應該是大家的共識。
所以,依照這樣的原住民族主體性的原則,在研擬《原住民族學校法》的時候,就應該將原住民族委員會列為主管機關,並會同教育部,協助原民會發展原住民族教育。這樣才符合原住民族的主體性原則。
原住民族學校,原住民族的教育刻不容緩,我們有責任要盡快讓我們的孩子在歷史文化自主自決之中,鍛鍊民族自信,深化民族情感,維護民族利益,在學有所成之後,貢獻智慧和熱情,豐富全人類多樣化的知識體系。 本席期望政府部門、我的立委同事們及社會大眾能夠尊重、理解,並且支持「原住民族學校法」。
總質詢稿圖文連結:https://reurl.cc/0oQKk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e80Cz_Elsg/hqdefault.jpg)
原 住民族社會福利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無家者:從未想過我有這麼一天」介紹
訪問作者:李盈姿(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 秘書長)
內容簡介:
一個人,為什麼會變得無家可歸?
十位無家者的真實故事,五位資深社工的真情告白
他,曾經是西進中國的台商
他,曾經是野雞車大亨
他,曾經是工廠作業員
他,曾經是家暴受害者
每一個街頭的他,都有一段故事
在大城市裡,街友常常是一群不被看見的人
許多人路過他們身邊,卻很少人靠近他們的世界
他們在街頭暗角得不到肯認,很多時候更被當成過街老鼠
但他們絕對不是街頭鼠輩,而跟你我一樣,有著有血有淚的真實人生。
本書記錄了台灣街友的生命故事
他們來自各行各業,各有不同背景
他們曾是軍人、商人、工人、保全、更生人、幫派分子、身心障礙者
卻都在時代流轉、社會變遷與個人困境的交織下,成了流浪街頭的人
不試圖控訴、不博取同情、也不採取勵志的角度
作者以平實的口吻描述每個人從「有家」到「無家」的過程
呈現他們在街頭的掙扎、反省、自我懷疑,什至想自我了斷的心情
透過這些故事,讀者將看見台灣街頭社會中
既存在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也有著貧困者相互扶持的集體力量
本書另收錄五名資深街友工作者的故事。每位都不是一開始就決定踏入這個領域,也不是社工科班出身,他們曾經是記者、田野工作者、老師、焊接工人、志工,卻在因緣際會下投身街友服務,成為台灣第一批街友工作者。
他們竭盡所能協助街友,除了三餐溫飽之外,也開發各種工作,不僅展現了工作者的創意,更重要的是,他們一直在為開拓「正常」以外的生存方式,試圖證明在主流社會的框架之外,還有另類的生存模式,可以適用於被社會排除的人。
透過這些故事,或許可以思考:
城市的存在與發展,難道只為了善待特定人群?
是否可能包容所有在此生存的住民?
透過他們的生命,也可以讓我們重新思索:
他們或許就是曾經或未來的我們,他們與我們是否真的那麼不同。
作者簡介:李玟萱
作詞人、文字工作者、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得主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
九二一地震後投入災區重建,曾在台灣原住民族部落重建同盟、台灣基督長老教會921社區重建關懷體系、台灣原住民族學院促進會等機構工作,在中部地區待了八年。2012-2013擔任萬華社區大學與萬華社會福利中心合辦之街友繪畫課為期一年的隨堂助教,是與街友接觸的開端;後又參與台灣夢想城鄉協會弱勢族群導覽員培訓,擔任義工與導覽文本訪談撰寫。2018年以《無家者》一書,榮獲台北國際書展大獎非小說類首獎。
著有《失去你的三月四日》(寶瓶文化),中視改編為優質華劇,入圍第五十一屆金鐘獎四項獎項。現為主動音樂專屬詞人,歌詞作品散見多部華劇主題曲、片尾曲。曾獲2014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最廣泛演出金帆獎—國語流行作品」、2015 hito流行音樂獎-年度K歌、2015香港新城國語力歌曲獎。
策劃: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
芒草心是由一群服務街友的第一線人員組成,2011年成立,一開始以國際交流為主,和日本、香港、韓國等地的第一線服務人員交流經驗,互相學習。
從2014年開始擴展版圖,以更實務的角度協助無家者及貧困者。除了開始實際規畫執行無家者自立方案,如街友導覽(街遊)、起家工作室、自立支援中心;也著手舉辦流浪生活體驗營、「呷飽未」社區共食餐桌,期望透過更多體驗與交流,進一步幫助外界了解貧困者的生活樣態。期待透過這些方案的推動,培力服務對象,除了足以自立之外,更能進一步為自己發聲。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2jDFI5IQjI/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