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完文茜姐的文章,總是熱淚盈眶,雖然人們常說人在情在,但齊大哥身邊的良師益友總是默默關心著我們,也持續用自己的方式關心台灣、守護台灣。
齊柏林基金會出版2019年年曆,已在博客來書店預售。
他生前的好友萬冠麗董事長問我需要捐贈多少給兒童骨肉瘤癌症基金會?多少給麥當勞叔叔罕見疾病患者之家?
然後我偶然看到了去年他墜機事件後,我寫的一篇文章,部分登於天下雜誌:其中一段,再次閲讀,我即使身為作者也感慨萬千,摘錄一小段,及其後全文,才一年又四個月,您,是否已經遺忘?
*他開始著手拍攝「看見台灣二」;他反省為什麼之前電影引起那麼大迴響,可是某些污染依然延續?政府依然沒有作為?
他的答案不只是簡單的批判。經過一些個人獨特的經歷,他開始深思一個從小不熟悉的事情:「仇恨」。
齊柏林發現由於各種政治符號對立的仇恨,台灣在各方面皆躊躇不前。
「仇恨」的情緒成為所有議題的前提,也消耗社會多數的能量。
當他參與反核時,某些老同事認定他變了!
當他飛行空拍霧霾,差一點撞上台中火力發電廠煙囪時,他發現那些反核的環保同志,許多不見了,他形影孤單。
齊柏林自認學識淺薄,專業不足。他擅長的工作是空拍,不顧命,不要錢,空拍了現象,引起共鳴後,交由專家、政府就可以解決問題。
可是「看見台灣」放映後,是一連串的政治抗爭,選舉……一一登台,政黨忙著選舉、奪權,專家也忙著參予政治光環的爭奪。
於是他給自己下一個使命,「看見台灣二」,拍一個島嶼移民的過程;從印尼、馬來西亞、婆羅洲到台灣、到日本、到紐西蘭……從唐山過台灣……從戰亂遷徙台灣……然後在大海大洋中彼此對峙。
可是「我們」呼吸相同的霧霾,並且「我們」一起砍伐地球的樹林。
不需翻譯的「唐吉軻德」,省了出征的朗誦詩曲,齊柏林又開始他背負龐大債務的使命之旅。
為了拍攝原住民先祖獨木舟跨洋移民的畫面,他需要更高階的陀螺儀。原本「看見台灣一」的陀螺儀可以拍山、海浪,可是拍不出渡船划槳細膩的粒子,也拍不清楚「霧霾」。
國際上市面的高空攝影機已經走向8K,他買不起。齊柏林咬牙,再投資兩千多萬,買了四K陀螺儀。
他告訴我這個決定時,充滿了信心,也認為在下一部影片中,他可幫台灣「把愛找回來」,那怕一點點,然後關注我們持續惡化的環境議題。
齊柏林認為這是他在前部電影中,未完成的使命。你相信嗎?就在他做這個決定之後沒有多久,陪同他航拍最久的飛行官陳秀明剛剛因飛機墜落死亡。他很哀痛,但完全沒有任何停止腳步的念頭。⋯⋯
那台斥資數千萬讓他又背負龐大債務的陀螺儀,這一回跟著他飛機失事,一起墜毀。一同墜毀的還有他未完成的夢,以及我們這個社會未恨完的恨,未吸完的霧霾,未停止的政治撕裂。⋯⋯
《天使的獨白》寫於2017/7/15
他不只是大地的守護者,他是天使。用搏命只為了告訴土地上的人,家園之美,家園之殘破。他知道,「死神」站在他後面,緊盯著他,從未真正離開;但「使命感」,三個簡易的中文字,始終支撐著他。長達二十五年,近八千多個日子,幾位陪同他航拍的飛行員,一一墜落;包括和他一起拍攝「看見台灣」的飛行員陳秀明,已在二○一五年十一月廿二日身亡。然而土地守護者的使命催促著他,使他克服恐懼,忘却死亡,持續飛翔。
直到某一個炙熱的中午,當天萬里晴空,雲朵那麼輕柔,大地上沒有人意識之後躲藏的危險;齊柏林先在池上鄉廟裡燒了一炷香,祈福一切平安,然後飛上天空,紀錄熟悉的土地,近在咫尺的「死亡之神」這次擄獲了他,天使,終於墜落了。
熊熊烈火燒起,在他死亡前後,飛機失去動力、摔落、爆炸,燃燒一切使命、遺憾、恐懼、對家人的眷戀……都結束了。
齊柏林的「鄉愁」不是一首歌頌土地的詩或者歌曲,朗唱完了,了事。他離世之後,我走入了他的家門,見著了他的父母,才真正意識他謙沖而害羞的表情,急促而堅定的理想,在這個仇恨、扭曲、慾望無止盡的時代,多麼崇高,多麼偉大,多麼孤獨,又多麼純淨。
齊柏林的家在木柵某一個滿是綠意包圍的老公寓裡;這裡住著幾位他的人生摯愛,爸爸、媽媽、妹妹、兒子、女兒、妻子……。
家門口還貼著紅色的春聯:「積善為德」,代表這個小人物家庭的教養。大門推入,不到三坪小院,齊柏林為爸媽築了一個簡易人工小池子,幾隻錦鯉,水池上方兩個玻璃箱子,齊伯伯說:「這都是小柏林動手弄的。」
享受,不一定得榮華,齊家安貧、樂道、積善、自足。我站池邊想起齊柏林曾傳給我的照片,魚兒對著我張大口,可能餓了一段日子,也可能已經習慣和人親密相處。魚池旁一小塊砂地,不到半個塌塌米,據說曾是齊柏林從河邊帶回來養育、也孵育烏龜的地方。這個烏龜事件一年前在齊柏林「成名」後,曾上了某報頭版頭條,標題痛批齊柏林「賴老父」、「假環保」。齊媽媽已經七十八歲了,即使齊柏林走了,她仍委屈地對我說:「烏龜」真的是齊伯伯夫妻約三十年前木柵爬山時撿回來,不是刻意的;後來在家堆沙丘,自然孵育更多小烏龜。報紙罵完柏林,又有人告發,某日家裡來了幾名壯漢把烏龜帶走,柏林年邁的父親,還被檢察官傳喚偵訊兩次。一生沒看過這種陣仗,齊老心想兒子到底惹了什麼禍?後來齊柏林回家知道此事,傷心好久,他真的不知道這些品種是保育類,才會大意貼臉書上;但讓他真正傷心的不是挨罵,而是他知道自己家孵育的烏龜,沒有野生能力,一但放生,鐵定活不了;他心疼那些烏龜的下場,自語:「我好像得罪了很多人。」
我試圖告訴齊媽媽,媒體環境的扭曲,一切已經過去;然後拍拍齊媽媽的肩膀,她放聲大哭,抱著我,不停地問:「為什麼?為什麼?我那麼乖的孩子為什麼走得這樣可憐?」
齊伯伯是河南安陽人,今年八十六歲。十七歲時國破山河碎,家裡鬧飢荒被迫從軍,來了台灣,之後就是你我最孰悉的老兵。退伍之後,由於他積極努力的工作態度,使他謀得榮工處司機的工作,直到退休。齊伯伯一生從未哀怨自己的人生,他慶幸自己還討得到老婆,有個安家處,有孝順乖巧的兒女。他的同袍,那些孤苦的老兵,沒處去時,就來齊家住上一段時間。齊維新沒讀什麼經典大書,却懂得把人生的逆境擱下來,慶幸自己沒在戰亂中死於戰壕,更慶幸自己退伍後還有個司機的工作。
他,像一個修行許久的高僧。「小柏林」長大開始賺錢養家之後,齊伯伯惟一的嗜好就是泡茶和登山;其他無欲也無求。
齊媽媽本姓江,彰化員林人,嫁給齊伯伯以後,為了貼補家用,一個人勤奮地做三份工作。清晨到菜市場賣滷菜,接著到工廠廚房幫傭做飯,晚上趕著夜市擺地攤賣成衣。
在這片熙來攘往的土地上,他們的世界沒有怨、沒有恨,甚至沒有「壞人」;齊媽媽從未期盼榮華富貴,只盼一家平安。即使齊柏林成名之後,她從未想向兒子要什麼,只擔心怎麼兒子還是穿著一身破洞的內衣。
齊媽媽哭著說:「我沒有看過這麼乖的孩子,從小貼心父母辛勞,自己做飯照顧妹妹……」,接著指了家裡幾乎每一樣擺設,漂流木茶几、椅子、色澤溫潤的泡茶盤、牆上的字畫,……點點滴滴,都是齊柏林為父母張羅的,到處都是「孝順小柏林」的影子。
我和齊伯伯談話時,齊伯母恍神地走到窗前,望著窗外搖動的樹影,駝著背,我知道她還在盼,盼一切只是夢一場,那個永遠滿面笑容的兒子,會再踏入家門……。
人生頭一次,她質疑,命運為什麼這麼不公平?
她站了許久,沒有人捨得叫醒她,讓她墜入盼望吧!這比殘忍的現實好多了。
齊伯伯和我開始談起一些往事,齊伯林常回家告訴父母,他遇見我之後的點滴之事,包括我主持的電視廣播節目如何幫助他一路圓夢等……,齊伯伯說的愈感激,我愈慚愧。我曾經以為自己二十多歲在戒嚴時代,為民主「犧牲」;曾經以為在一片污穢的政壇中自己「不收任何政治獻金」很清高……
如今在這一家人面前,我自形慚穢。這個老公寓,如此狹小,如此近乎家徒四壁;而它裝了滿滿的愛、崇高無比的理想。
我無能說什麼,只好慢慢地告訴齊伯伯:「死有輕如鴻毛,重於泰山;柏林遺憾地沒有完成他下一個理想,但是謝謝他們教養也奉獻了柏林,讓這個社會因齊柏林而有所不同。」
齊伯伯沉默了一會兒,自言自語重複這句話:「死有重於泰山,輕如鴻毛」。近八十六歲的他,當下停住淚水,若有所思。
我告訴齊家二老,齊柏林教導了我們當代的人,什麼叫「犧牲」;什麼叫真正的「理想」;什麼叫「神聖的行動」。
真正的理想,是謙卑地不感覺自己犧牲,不在乎任何外界的嘲諷,也不迷失於一時的掌聲。
此時齊媽媽突然轉過身來,對我說:「我本來什麼都想給他,所以當他談著莫拉克風災,接著要抵押房子時,我就把地契給了他,我也聽不懂他到底想做什麼,本來還求他不要做這麼危險的工作,老聽他說那個夥伴又摔死了……但他說只有空拍影片,大家才會有感覺。他那麼堅持,我就什麼都依他!」說完放聲大哭……。
齊媽媽已經七十八歲了,有心臟病、有糖尿病、有高血壓……,這些事她已毫不在意。柏林走當天,她昏倒一回;迎靈那天,又昏倒一次。她小聲地怕女兒聽見,對我說:「我本來想和他爸爸也一起走了……。」
自齊柏林走後,她已長期失眠,夜裡未曾退却的兒子形影使她無法成眠,有時候怕吵到老伴,自己跑到廁所放聲大哭;白天看到孫子孫女,又告訴自己要堅強……她日日體悟生命之死,不是自己,是疼愛兒子的墜落。她不敢看兒子的遺體,對齊家那不是送行。死亡不是儀式,不是影子,她心愛的兒子躺在殯儀館,包裹著層層紗布,屍體面目已無法辨認,如古老的木乃伊,皮膚透露著焦黑……。
這個小屋孕育了齊柏林理想的搖籃,母親給他永遠溫暖的懷抱,父親教他愛大自然,教他惜福,教他感恩。他也相信那首歌曲「美麗島」,「他們一再重複地叮嚀,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婆娑無邊的太平洋……照耀著高山和田園……我們這裡有無窮的生命……」對他而言,這不是一首民歌,一首抗爭的歌曲,是人們應該以生相許,相信而保護的山林田園。
「看見台灣」票房大成功後,齊柏林沒有被隨之而來的名聲、金錢、金馬獎沖昏了頭。有一段時間我不太和他聯繫,因為我從過去的負面經驗感受到人性的變化,如果一個朋友成功了,你頂好離地遠一點。一方面我的工作角色已經完成,一個優秀的人終於被看到;一方面我相信沒有幾個人逃得出名聲與掌聲的迷醉,我與他必要的距離,對彼此都好。
結果齊柏林的反應是「傷心」。他不知道為何昔日尊敬的「姐姐」般人物,突然消失。我缺席了「看見台灣」的首映會、慶功宴、座談會……除了有一次請「世界周報」的團隊到南投山上,幫忙包車包電影場,把片尾那群爬上玉山的原聲童聲合唱團的孩子們從南投山上帶到台中看電影,觀賞「看見台灣」並且在電影中看見自己。我告訴齊柏林,他可能忙昏了,那些孩子差一點沒有機會在電影院看到自己演出的影片。
直到二○一五年十一月梁皆得導演花了二十年拍攝的「老鷹想飛」準備上映,我在試片間又碰到齊柏林,已經一年沒有連絡了,他頓時好高興和我互相擊掌。我想幫梁導演的忙,讓更多人看見他為了訴說「環境」、「農藥傷害」的紀錄片散盡家財的感人過程。此時我向齊柏林開口,「你願意和梁導一起上中天的青年論壇嗎?」齊柏林連一秒鐘猶豫都沒有,立即回答:「我太高興了!以前我做什麼事都要靠別人幫忙,現在我終於可以幫助別人了!」
過去這一年多,他開始著手拍攝「看見台灣二」;他反省為什麼之前電影引起那麼大迴響,可是某些污染依然延續?政府依然沒有作為?
他的答案不只是簡單的批判。經過一些個人獨特的經歷,他開始深思一個從小不熟悉的事情:「仇恨」。齊柏林發現由於各種政治符號對立的仇恨,台灣在各方面皆躊躇不前。「仇恨」的情緒成為所有議題的前提,也消耗社會多數的能量。當他參與反核時,某些老同事認定他變了;當他飛行空拍霧霾,差一點撞上台中火力發電廠煙囪時,他發現那些反核的環保同志,許多不見了,他形影孤單。齊柏林自認學識淺薄,專業不足。他擅長的工作是空拍,不顧命,不要錢,空拍了現象,引起共鳴後,交由專家、政府就可以解決問題。可是「看見台灣」放映後,是一連串的政治抗爭,選舉……一一登台,政黨忙著選舉、奪權,專家也忙著參予政治光環的爭奪。
於是他給自己下一個使命,「看見台灣二」,拍一個島嶼移民的過程;從印尼、馬來西亞、婆羅洲到台灣、到日本、到紐西蘭……從唐山過台灣……從戰亂遷徙台灣……然後在大海大洋彼此的對峙中,「我們」呼吸相同的霧霾,「我們」砍伐地球的樹林。
不需翻譯的「唐吉軻德」,省了出征的朗誦詩曲,齊柏林又開始他背負龐大債務的使命之旅。為了拍攝原住民先祖獨木舟跨洋移民的畫面,他需要更高階的陀螺儀。原本「看見台灣一」的陀螺儀可以拍山、海浪,可是拍不出渡船划槳細膩的粒子,也拍不清楚霧霾。國際上市面的高空攝影機已經走向8K,他買不起。齊柏林咬牙,再投資兩千多萬,買了四K陀螺儀。他告訴我這個決定時,充滿了信心,也認為在下一部影片中,他可幫台灣「把愛找回來」,那怕一點點,然後關注我們持續惡化的環境議題。
齊柏林認為這是他在前部電影中,未完成的使命。你相信嗎?就在他做這個決定之後沒有多久,陪同他航拍最久的陳秀明剛剛因飛機墜落死亡。他很哀痛,但完全沒有任何停止腳步的念頭。
那台斥資數千萬讓他又背負龐大債務的陀螺儀,這一回跟著他飛機失事,一起墜毀。一同墜毀的還有他未完成的夢,以及我們這個社會未恨完的恨,未吸完的霧霾,未停止的政治撕裂。
天使走了,遺留老父老母;天使走了,遺留持續破壞土地的我們;天使走了,我們再也沒有「第二個齊柏林」。
齊柏林走的當天晚上,我鼓起勇氣重看「看見台灣」。循他的眼,經過城市經過殘破經過聖壇般的美麗山河;循他的路,鏡頭穿過開發和墜落的寓言;循他的手,所有的大樓如同腐地拔起的虛假宮殿。他的鏡頭那麼哀愁,又那麼美;他的心那麼善良又那麼珍貴;他的離去對我是那麼痛楚,如砸碎了所有眼前的風景。
他以死亡,讓我醒悟,那些震撼的影片、照片,從來不只是傷山污河,是他與死神交換送給我們的禮物。
他以死亡,告訴我們那些畫面,一點也不「便宜」;那是他以溫暖的聲語,置生死於度外,搏命留給我們的警告。
離開齊家前,齊媽媽又對,咕:「他一直都知道危險,……我的小柏林,也一直很害怕……」。--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Smart Trav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娛樂八卦 #SmartTravel #UA戲院 #全線結業 #蕭若元遊學修 #蕭若元 #遊學修 #影視新勢力 #Netflix #CoolStyle #林建岳 #古天樂 #馮德倫 #Angelababy #KimChou #uacinema #林建岳接收UA 【空姐爆料】系列, 專業人士、家庭...
原 菜乃 華 電影 與 電視 節目 在 李瀅瀅 Ying Ying LE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摘自內文)
他不只是大地的守護者,他是天使。用搏命只為了告訴土地上的人,家園之美,家園之殘破。
他反省為什麼之前電影引起那麼大迴響,可是某些污染依然延續?政府依然沒有作為?
齊柏林發現由於各種政治符號對立的仇恨,台灣在各方面皆躊躇不前。「仇恨」的情緒成為所有議題的前提,也消耗社會多數的能量。
天使走了,遺留持續破壞土地的我們;天使走了,我們再也沒有「第二個齊柏林」。
他以死亡,讓我醒悟,那些震撼的影片、照片,從來不只是傷山污河,是他與死神交換送給我們的禮物。
他以死亡,告訴我們那些畫面,一點也不「便宜」;那是他以溫暖的聲語,置生死於度外,搏命留給我們的警告。
#瀅瀅看世界 #讓愛流動
齊柏林基金會出版2019年年曆,已在博客來書店預售。
他生前的好友萬冠麗董事長問我需要捐贈多少給兒童骨肉瘤癌症基金會?多少給麥當勞叔叔罕見疾病患者之家?
然後我偶然看到了去年他墜機事件後,我寫的一篇文章,部分登於天下雜誌:其中一段,再次閲讀,我即使身為作者也感慨萬千,摘錄一小段,及其後全文,才一年又四個月,您,是否已經遺忘?
*他開始著手拍攝「看見台灣二」;他反省為什麼之前電影引起那麼大迴響,可是某些污染依然延續?政府依然沒有作為?
他的答案不只是簡單的批判。經過一些個人獨特的經歷,他開始深思一個從小不熟悉的事情:「仇恨」。
齊柏林發現由於各種政治符號對立的仇恨,台灣在各方面皆躊躇不前。
「仇恨」的情緒成為所有議題的前提,也消耗社會多數的能量。
當他參與反核時,某些老同事認定他變了!
當他飛行空拍霧霾,差一點撞上台中火力發電廠煙囪時,他發現那些反核的環保同志,許多不見了,他形影孤單。
齊柏林自認學識淺薄,專業不足。他擅長的工作是空拍,不顧命,不要錢,空拍了現象,引起共鳴後,交由專家、政府就可以解決問題。
可是「看見台灣」放映後,是一連串的政治抗爭,選舉……一一登台,政黨忙著選舉、奪權,專家也忙著參予政治光環的爭奪。
於是他給自己下一個使命,「看見台灣二」,拍一個島嶼移民的過程;從印尼、馬來西亞、婆羅洲到台灣、到日本、到紐西蘭……從唐山過台灣……從戰亂遷徙台灣……然後在大海大洋中彼此對峙。
可是「我們」呼吸相同的霧霾,並且「我們」一起砍伐地球的樹林。
不需翻譯的「唐吉軻德」,省了出征的朗誦詩曲,齊柏林又開始他背負龐大債務的使命之旅。
為了拍攝原住民先祖獨木舟跨洋移民的畫面,他需要更高階的陀螺儀。原本「看見台灣一」的陀螺儀可以拍山、海浪,可是拍不出渡船划槳細膩的粒子,也拍不清楚「霧霾」。
國際上市面的高空攝影機已經走向8K,他買不起。齊柏林咬牙,再投資兩千多萬,買了四K陀螺儀。
他告訴我這個決定時,充滿了信心,也認為在下一部影片中,他可幫台灣「把愛找回來」,那怕一點點,然後關注我們持續惡化的環境議題。
齊柏林認為這是他在前部電影中,未完成的使命。你相信嗎?就在他做這個決定之後沒有多久,陪同他航拍最久的飛行官陳秀明剛剛因飛機墜落死亡。他很哀痛,但完全沒有任何停止腳步的念頭。⋯⋯
那台斥資數千萬讓他又背負龐大債務的陀螺儀,這一回跟著他飛機失事,一起墜毀。一同墜毀的還有他未完成的夢,以及我們這個社會未恨完的恨,未吸完的霧霾,未停止的政治撕裂。⋯⋯
《天使的獨白》寫於2017/7/15
他不只是大地的守護者,他是天使。用搏命只為了告訴土地上的人,家園之美,家園之殘破。他知道,「死神」站在他後面,緊盯著他,從未真正離開;但「使命感」,三個簡易的中文字,始終支撐著他。長達二十五年,近八千多個日子,幾位陪同他航拍的飛行員,一一墜落;包括和他一起拍攝「看見台灣」的飛行員陳秀明,已在二○一五年十一月廿二日身亡。然而土地守護者的使命催促著他,使他克服恐懼,忘却死亡,持續飛翔。
直到某一個炙熱的中午,當天萬里晴空,雲朵那麼輕柔,大地上沒有人意識之後躲藏的危險;齊柏林先在池上鄉廟裡燒了一炷香,祈福一切平安,然後飛上天空,紀錄熟悉的土地,近在咫尺的「死亡之神」這次擄獲了他,天使,終於墜落了。
熊熊烈火燒起,在他死亡前後,飛機失去動力、摔落、爆炸,燃燒一切使命、遺憾、恐懼、對家人的眷戀……都結束了。
齊柏林的「鄉愁」不是一首歌頌土地的詩或者歌曲,朗唱完了,了事。他離世之後,我走入了他的家門,見著了他的父母,才真正意識他謙沖而害羞的表情,急促而堅定的理想,在這個仇恨、扭曲、慾望無止盡的時代,多麼崇高,多麼偉大,多麼孤獨,又多麼純淨。
齊柏林的家在木柵某一個滿是綠意包圍的老公寓裡;這裡住著幾位他的人生摯愛,爸爸、媽媽、妹妹、兒子、女兒、妻子……。
家門口還貼著紅色的春聯:「積善為德」,代表這個小人物家庭的教養。大門推入,不到三坪小院,齊柏林為爸媽築了一個簡易人工小池子,幾隻錦鯉,水池上方兩個玻璃箱子,齊伯伯說:「這都是小柏林動手弄的。」
享受,不一定得榮華,齊家安貧、樂道、積善、自足。我站池邊想起齊柏林曾傳給我的照片,魚兒對著我張大口,可能餓了一段日子,也可能已經習慣和人親密相處。魚池旁一小塊砂地,不到半個塌塌米,據說曾是齊柏林從河邊帶回來養育、也孵育烏龜的地方。這個烏龜事件一年前在齊柏林「成名」後,曾上了某報頭版頭條,標題痛批齊柏林「賴老父」、「假環保」。齊媽媽已經七十八歲了,即使齊柏林走了,她仍委屈地對我說:「烏龜」真的是齊伯伯夫妻約三十年前木柵爬山時撿回來,不是刻意的;後來在家堆沙丘,自然孵育更多小烏龜。報紙罵完柏林,又有人告發,某日家裡來了幾名壯漢把烏龜帶走,柏林年邁的父親,還被檢察官傳喚偵訊兩次。一生沒看過這種陣仗,齊老心想兒子到底惹了什麼禍?後來齊柏林回家知道此事,傷心好久,他真的不知道這些品種是保育類,才會大意貼臉書上;但讓他真正傷心的不是挨罵,而是他知道自己家孵育的烏龜,沒有野生能力,一但放生,鐵定活不了;他心疼那些烏龜的下場,自語:「我好像得罪了很多人。」
我試圖告訴齊媽媽,媒體環境的扭曲,一切已經過去;然後拍拍齊媽媽的肩膀,她放聲大哭,抱著我,不停地問:「為什麼?為什麼?我那麼乖的孩子為什麼走得這樣可憐?」
齊伯伯是河南安陽人,今年八十六歲。十七歲時國破山河碎,家裡鬧飢荒被迫從軍,來了台灣,之後就是你我最孰悉的老兵。退伍之後,由於他積極努力的工作態度,使他謀得榮工處司機的工作,直到退休。齊伯伯一生從未哀怨自己的人生,他慶幸自己還討得到老婆,有個安家處,有孝順乖巧的兒女。他的同袍,那些孤苦的老兵,沒處去時,就來齊家住上一段時間。齊維新沒讀什麼經典大書,却懂得把人生的逆境擱下來,慶幸自己沒在戰亂中死於戰壕,更慶幸自己退伍後還有個司機的工作。
他,像一個修行許久的高僧。「小柏林」長大開始賺錢養家之後,齊伯伯惟一的嗜好就是泡茶和登山;其他無欲也無求。
齊媽媽本姓江,彰化員林人,嫁給齊伯伯以後,為了貼補家用,一個人勤奮地做三份工作。清晨到菜市場賣滷菜,接著到工廠廚房幫傭做飯,晚上趕著夜市擺地攤賣成衣。
在這片熙來攘往的土地上,他們的世界沒有怨、沒有恨,甚至沒有「壞人」;齊媽媽從未期盼榮華富貴,只盼一家平安。即使齊柏林成名之後,她從未想向兒子要什麼,只擔心怎麼兒子還是穿著一身破洞的內衣。
齊媽媽哭著說:「我沒有看過這麼乖的孩子,從小貼心父母辛勞,自己做飯照顧妹妹……」,接著指了家裡幾乎每一樣擺設,漂流木茶几、椅子、色澤溫潤的泡茶盤、牆上的字畫,……點點滴滴,都是齊柏林為父母張羅的,到處都是「孝順小柏林」的影子。
我和齊伯伯談話時,齊伯母恍神地走到窗前,望著窗外搖動的樹影,駝著背,我知道她還在盼,盼一切只是夢一場,那個永遠滿面笑容的兒子,會再踏入家門……。
人生頭一次,她質疑,命運為什麼這麼不公平?
她站了許久,沒有人捨得叫醒她,讓她墜入盼望吧!這比殘忍的現實好多了。
齊伯伯和我開始談起一些往事,齊伯林常回家告訴父母,他遇見我之後的點滴之事,包括我主持的電視廣播節目如何幫助他一路圓夢等……,齊伯伯說的愈感激,我愈慚愧。我曾經以為自己二十多歲在戒嚴時代,為民主「犧牲」;曾經以為在一片污穢的政壇中自己「不收任何政治獻金」很清高……
如今在這一家人面前,我自形慚穢。這個老公寓,如此狹小,如此近乎家徒四壁;而它裝了滿滿的愛、崇高無比的理想。
我無能說什麼,只好慢慢地告訴齊伯伯:「死有輕如鴻毛,重於泰山;柏林遺憾地沒有完成他下一個理想,但是謝謝他們教養也奉獻了柏林,讓這個社會因齊柏林而有所不同。」
齊伯伯沉默了一會兒,自言自語重複這句話:「死有重於泰山,輕如鴻毛」。近八十六歲的他,當下停住淚水,若有所思。
我告訴齊家二老,齊柏林教導了我們當代的人,什麼叫「犧牲」;什麼叫真正的「理想」;什麼叫「神聖的行動」。
真正的理想,是謙卑地不感覺自己犧牲,不在乎任何外界的嘲諷,也不迷失於一時的掌聲。
此時齊媽媽突然轉過身來,對我說:「我本來什麼都想給他,所以當他談著莫拉克風災,接著要抵押房子時,我就把地契給了他,我也聽不懂他到底想做什麼,本來還求他不要做這麼危險的工作,老聽他說那個夥伴又摔死了……但他說只有空拍影片,大家才會有感覺。他那麼堅持,我就什麼都依他!」說完放聲大哭……。
齊媽媽已經七十八歲了,有心臟病、有糖尿病、有高血壓……,這些事她已毫不在意。柏林走當天,她昏倒一回;迎靈那天,又昏倒一次。她小聲地怕女兒聽見,對我說:「我本來想和他爸爸也一起走了……。」
自齊柏林走後,她已長期失眠,夜裡未曾退却的兒子形影使她無法成眠,有時候怕吵到老伴,自己跑到廁所放聲大哭;白天看到孫子孫女,又告訴自己要堅強……她日日體悟生命之死,不是自己,是疼愛兒子的墜落。她不敢看兒子的遺體,對齊家那不是送行。死亡不是儀式,不是影子,她心愛的兒子躺在殯儀館,包裹著層層紗布,屍體面目已無法辨認,如古老的木乃伊,皮膚透露著焦黑……。
這個小屋孕育了齊柏林理想的搖籃,母親給他永遠溫暖的懷抱,父親教他愛大自然,教他惜福,教他感恩。他也相信那首歌曲「美麗島」,「他們一再重複地叮嚀,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婆娑無邊的太平洋……照耀著高山和田園……我們這裡有無窮的生命……」對他而言,這不是一首民歌,一首抗爭的歌曲,是人們應該以生相許,相信而保護的山林田園。
「看見台灣」票房大成功後,齊柏林沒有被隨之而來的名聲、金錢、金馬獎沖昏了頭。有一段時間我不太和他聯繫,因為我從過去的負面經驗感受到人性的變化,如果一個朋友成功了,你頂好離地遠一點。一方面我的工作角色已經完成,一個優秀的人終於被看到;一方面我相信沒有幾個人逃得出名聲與掌聲的迷醉,我與他必要的距離,對彼此都好。
結果齊柏林的反應是「傷心」。他不知道為何昔日尊敬的「姐姐」般人物,突然消失。我缺席了「看見台灣」的首映會、慶功宴、座談會……除了有一次請「世界周報」的團隊到南投山上,幫忙包車包電影場,把片尾那群爬上玉山的原聲童聲合唱團的孩子們從南投山上帶到台中看電影,觀賞「看見台灣」並且在電影中看見自己。我告訴齊柏林,他可能忙昏了,那些孩子差一點沒有機會在電影院看到自己演出的影片。
直到二○一五年十一月梁皆得導演花了二十年拍攝的「老鷹想飛」準備上映,我在試片間又碰到齊柏林,已經一年沒有連絡了,他頓時好高興和我互相擊掌。我想幫梁導演的忙,讓更多人看見他為了訴說「環境」、「農藥傷害」的紀錄片散盡家財的感人過程。此時我向齊柏林開口,「你願意和梁導一起上中天的青年論壇嗎?」齊柏林連一秒鐘猶豫都沒有,立即回答:「我太高興了!以前我做什麼事都要靠別人幫忙,現在我終於可以幫助別人了!」
過去這一年多,他開始著手拍攝「看見台灣二」;他反省為什麼之前電影引起那麼大迴響,可是某些污染依然延續?政府依然沒有作為?
他的答案不只是簡單的批判。經過一些個人獨特的經歷,他開始深思一個從小不熟悉的事情:「仇恨」。齊柏林發現由於各種政治符號對立的仇恨,台灣在各方面皆躊躇不前。「仇恨」的情緒成為所有議題的前提,也消耗社會多數的能量。當他參與反核時,某些老同事認定他變了;當他飛行空拍霧霾,差一點撞上台中火力發電廠煙囪時,他發現那些反核的環保同志,許多不見了,他形影孤單。齊柏林自認學識淺薄,專業不足。他擅長的工作是空拍,不顧命,不要錢,空拍了現象,引起共鳴後,交由專家、政府就可以解決問題。可是「看見台灣」放映後,是一連串的政治抗爭,選舉……一一登台,政黨忙著選舉、奪權,專家也忙著參予政治光環的爭奪。
於是他給自己下一個使命,「看見台灣二」,拍一個島嶼移民的過程;從印尼、馬來西亞、婆羅洲到台灣、到日本、到紐西蘭……從唐山過台灣……從戰亂遷徙台灣……然後在大海大洋彼此的對峙中,「我們」呼吸相同的霧霾,「我們」砍伐地球的樹林。
不需翻譯的「唐吉軻德」,省了出征的朗誦詩曲,齊柏林又開始他背負龐大債務的使命之旅。為了拍攝原住民先祖獨木舟跨洋移民的畫面,他需要更高階的陀螺儀。原本「看見台灣一」的陀螺儀可以拍山、海浪,可是拍不出渡船划槳細膩的粒子,也拍不清楚霧霾。國際上市面的高空攝影機已經走向8K,他買不起。齊柏林咬牙,再投資兩千多萬,買了四K陀螺儀。他告訴我這個決定時,充滿了信心,也認為在下一部影片中,他可幫台灣「把愛找回來」,那怕一點點,然後關注我們持續惡化的環境議題。
齊柏林認為這是他在前部電影中,未完成的使命。你相信嗎?就在他做這個決定之後沒有多久,陪同他航拍最久的陳秀明剛剛因飛機墜落死亡。他很哀痛,但完全沒有任何停止腳步的念頭。
那台斥資數千萬讓他又背負龐大債務的陀螺儀,這一回跟著他飛機失事,一起墜毀。一同墜毀的還有他未完成的夢,以及我們這個社會未恨完的恨,未吸完的霧霾,未停止的政治撕裂。
天使走了,遺留老父老母;天使走了,遺留持續破壞土地的我們;天使走了,我們再也沒有「第二個齊柏林」。
齊柏林走的當天晚上,我鼓起勇氣重看「看見台灣」。循他的眼,經過城市經過殘破經過聖壇般的美麗山河;循他的路,鏡頭穿過開發和墜落的寓言;循他的手,所有的大樓如同腐地拔起的虛假宮殿。他的鏡頭那麼哀愁,又那麼美;他的心那麼善良又那麼珍貴;他的離去對我是那麼痛楚,如砸碎了所有眼前的風景。
他以死亡,讓我醒悟,那些震撼的影片、照片,從來不只是傷山污河,是他與死神交換送給我們的禮物。
他以死亡,告訴我們那些畫面,一點也不「便宜」;那是他以溫暖的聲語,置生死於度外,搏命留給我們的警告。
離開齊家前,齊媽媽又對,咕:「他一直都知道危險,……我的小柏林,也一直很害怕……」。--
原 菜乃 華 電影 與 電視 節目 在 光良 Michael Wo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光良 2017全新專輯《九種使用孤獨的正確方式》全麵發行!
iTunes/Apple Music/XYmusic 數位下載
星娛音樂/佳佳唱片/博客來 實體購買
一碗泡麵
可以是孤獨的滋味
也可以是幸福的美味
光良全新專輯〔九種使用孤獨的正確方式〕
2017.11.11 XYmusic.com星娛音樂 正式發行
關燈 用一張棉被把蒼白的世界蓋住
夢裡 我還是一個人看著無聊電視節目
孤獨 逃到哪裡都是孤獨
孤獨 需要與它和睦共處
可以是童話裡 你愛的那個王子
也可以是生活裡 坦然面對自己若有所失的男子
摯愛離世 心情歸零重新開始
用〔九種使用孤獨的正確方式〕
唱那些 你沒看過光良的樣子
睽違兩年半時間,光良全新專輯〔九種使用孤獨的正確方式〕終於在11月11號正式推出。
發片日選在光棍節,一方面符合光良現在仍是單身的身份,
1111更是與新專輯「孤獨」的概念不謀而合。新專輯預購更特別提前於8月30號,
他的生日當天起跑。預購期超過兩個月,光良與歌迷們做更多更密切的互動,
甚至以一步步提供新專輯線索,透過慢直播的方式,要大家猜猜看他的專輯名稱。
這兩年半沒推出新專輯的期間,光良也從沒停下來過。上一張專輯「那些未完成的」裡,
包括「那些愛過的事」、「未完成的愛情」等歌曲,再度在華語樂壇掀起一股光良情歌熱潮,
他在全亞洲各地飛來飛去,參與大大小小的演出;他挾著高人氣重回「歌手」節目的舞台;
他受韓紅之邀二度參與「韓紅愛心百人援甘、援寧公益活動」;
也推出「回憶裡的瘋狂」巡迴演唱會Live 2DVD+2CD;甚至他近年來發展出極具前瞻性,
具簽名功能的App專輯,還獲得專利證書。這些風光的成績填滿了光良這兩年半沒推出新專輯日子。
只是,如果一切都能稱心如意,一帆風順,又怎會算是人生?去年底,如親人一樣親,
在台灣陪伴光良15年的愛狗小High離世,讓光良悲痛萬分。
生活中的每一個不同階段都是如此突如其來,小High的離開,讓光良的人生和心境轉换了,
因而有了這張有別於以往概念與內容的新專輯誕生。不僅揭開非常寫實生活的狀態,
有些更直達最內心深處,也許平常連朋友都很難訴說的細微心情,光良不僅唱得是自己,
也是現代大多數人平時迴避和忽視的自己。
光良新專輯有別以往過去童話式男女純愛主題,
這次以挖掘現代人更深刻內在的「孤獨感」概念出發。
在一切都快速、緊蹦的城市中,每個人都為了生存,
生活被「應該做的事」填滿,出了家門,開始和許多不同的人互動,
我們工作上風風火火,或與朋友談笑風生,我們好像衣食無虞,
一切看起來都很ok,但不知為何,卻總是某一個瞬間,或某一個時刻,
也許是傍晚下班擠在地鐵時,也許在一個人想著該選擇什麼晚餐時,
也許是在拎著無味便當要回家時,突然感受到的那股孤獨感。
孤獨也並不只是單身者的專利,有時在餐廳裡,看著一對夫妻或情侶,
面對面坐著,各吃各的,從頭到尾頭也不抬一下,相對無言,各自懷著心思,
各自滑著手機,也許隔壁單身者想,我的孤獨還比較自由?
孤獨是我們每個人一輩子無論在何種狀態下,都隨時可能面對的狀態與心情,
光良的新專輯唱出他與孤獨和平共處的方式,那或許也是絕大多數與孤獨相處的模式。
亦或者,你也有自己獨一無二,面對孤獨的絕計?
當光良掀起這股孤獨浪潮後,答案即將揭曉。
李欣芸/陳建騏/何宗霖/小安 四大金字招牌製作人
HUSH/Fran法蘭/黃建為/張簡君偉
葛大為/陳信延/光良/楊楊 堅強創作陣容
聯手完美變身全新光良音樂面向
光良全新專輯〔九種使用孤獨的正確方式〕不僅在概念與主題上有別於以往,
音樂製作名單一字排開,更有許多首次合作的新鮮名單,並且「金」光閃閃。
包括今年剛獲得金曲獎最佳作曲人的黃建為;今年也獲得金曲獎、過去更得到過金馬獎,
近年做了多部經典電影配樂,極少為主流歌手製作的製作人李欣芸;金曲得主,
也是近年入圍常客製作人陳建騏;曾為孫燕姿創作「克卜勒」的新銳創作歌手HUSH;
過去替林宥嘉、SHE等人寫過許多高質感歌詞的陳信延;
也曾兩度獲得金曲獎的知名製作人小安;內地作詞人楊楊等等,
都是光良首次合作的對象,加上合作多年,
對光良十分了解的知名作詞人葛大為、製作人何宗霖;
光良也在專輯中交出兩首創作,
格外令人期待這精采名單炒出一盤什麼樣的孤獨名菜。
光良全新專輯〔九種使用孤獨的正確方式〕專輯曲序
1、 九種使用孤獨的正確方式 Nine Ways to Enjoy Loneliness
2、 不缺 Nothing is Missing
3、 是不是還少了什麼 Is There Anything Missing
4、 睡在時針上的人 The Man Who Sleeps on The Clock Hand
5、 She
6、 造天氣的人 Weather Maker
〔全孤獨主打推薦〕
* 和平共處的孤獨<九種使用孤獨的正確方式>
曲:黃建為 詞:陳信延 製作人:何宗霖
享受孤獨
或
被孤獨困住
重要的是
你有沒有幾種 屬於自己和孤獨共處的方式
金曲獎最佳作曲人<黃建為>+知名作詞人<陳信延>聯手打造
全新光良寫實敍事風格同名主打〔九種使用孤獨的正確方式〕
這首專輯同名主打歌歌名長達11個字,當作詞人陳信延交出這首作品時,
包括光良在內的所有工作團隊,都覺得題目夠特別,感覺也全對了,
歌詞所傳達的內容完全符合專輯概念,又是過去光良幾乎沒有嘗試過的寫實生活敍事風格,
所以也全數通過讓此歌名成為專輯名稱。
作詞人陳信延分享他當初接到光良新專輯邀歌方向後,寫出這首歌詞的想法。
他表示,無論日常生活多熱鬧,交際圈多活躍的人,總有剩下自己一個人的孤獨時刻。
小時候我們害怕孤獨,所以成群結隊,不想要被落單。那時,我們試著去對抗孤獨,試著去抹煞寂寞。
後來漸漸長大,有天終於發現我們是無法解決孤獨的。
誰叫我們從出生那天就已經是孤獨的。不想被孤獨困住,
就只能找尋適當的方式去使用孤獨。既然說“使用”,換句話說,
就是不讓孤獨時刻白白被浪費掉。
一個人的時候可以做什麽而感覺心靈是有收穫的呢?
一個人的時候是否還是可以有生産價值?
這首歌不只是光良唱的這九種使用孤獨的正確方式,
也是絕大多數人平時會用到的方式,
或者你也有屬於自己和孤獨和平共處的獨特模式。
雖說主題唱的是孤獨,但黃建為的曲,和緩平實又具有溫度,
像在自己家裡自我對話,自我療癒,讓光良的孤獨感呈現一股特有的溫暖,
人處在孤獨的狀態中還是堅定實在的活著。
* 似是而非的孤獨<不缺>
曲:光良 詞:HUSH 製作人:小安
不缺
是別人眼光裡
自己的鏡子裡
永遠看不見獨缺的那一點點
HUSH+光良 二位創作才子首度詞曲完美合作
光良拆穿「不缺」假議題
生活有缺少有追求有困難有過程 才成就每一個人生精采故事
光良的譜曲創作,歌詞找來近兩年華語樂壇最夯的創作才子之一HUSH填寫。
歌名叫「不缺」,其實唱的是每個人內心深處那怎麼填也填不滿,或甚至似是而非,似有若無的缺。
寫詞人HUSH說:「收到光良的邀約,以看似平滑的表面,藏著內心坑疤” 這樣的方向,
寫下了男子說不出,也鮮少說出的、自我的煩惱。就像是尋找心裡面的一個亮點,
只要有了那個亮點,城市燈火再輝煌,都只像是節日的裝飾燈。生活啊,時常是苦的。
”生命“如果有生命,會是樂於分享的、或者擅長警告的。不打自招,
娓娓道來,默默地在一旁,質問著自己,
缺少什麼,又尋找什麼?然後光良詮釋得太好了!疏離又核心的獨白口吻,
主歌還沒聽完就陷入了。好喜歡!」
最近也在為新電影籌劃劇本的光良觀察到關於人心中的缺少與故事的關聯。
光良覺得,每一個人的故事,都是從一個人缺少了一個想要追求的事物或人開始的,
然而這個追求的過程產生了種種難題和種種高低起伏的情緒,
而成就了每一段精采的故事。如果一個人覺得自己已經什麼都不缺,
安於現狀,那這所有的故事將不會發生。
光良坦承這幾年也常常會有接下來想做什麼,應該做什麼,
又同時會出現好像也不需要的這種拔河念頭。但他非常清楚,
人必須在心裡對那件事非常有感覺而去做,才有衝勁,務實的他始終相信,
未來的前方,一定還有什麼事情等著他去嘗試,一定還有很多陌生的人等著他去認識。
一路上,他或許都會不停調整自己去獲得這些追求,獲得後或許又將覺得少了什麼,
但他十分清楚自己是個很難只安於現狀的人,尤其在音樂上,
於是才會有這張非常有別於他以往的新專輯誕生。
其實,每個人的生命遭遇、所處生活、工作環境,遇見的人都是如此不同,
可是卻總有一刻的心情是很類似的,那就是某一瞬間心裡的那股突然襲來的孤獨感,
感覺自己其實什麼都不缺,又像缺了一大塊什麼的孤獨感,
當這情緒油然而生,所有人就都在同溫層裡了。
* 若有所失的孤獨<是不是還少了什麼>
曲詞:Fran法蘭 製作人:李欣芸
在忙碌工作偷閒喘口氣的茶水間
在晚餐滿桌酒肉大聲喧鬧的朋友間
在深夜拖著疲憊一個人回家的巷弄間
心裡突然一震:是不是還少了什麼?
法蘭黛樂團主唱Fran法蘭 詞曲量身打造
金馬/金曲才女李欣芸傾心製作
光良暖身驚豔之作〔是不是還少了什麼〕
唱出復古浪漫情懷裡的自由與寂寥
光良新專輯第一首曝光的歌「是不是還少了什麼」,
詞曲由台灣近年在獨立樂團界佔有重要一席之地的法蘭黛樂團主唱Fran法蘭為光良量身創作,
更找來金馬/金曲雙料得主李欣芸老師擔綱製作。光良首次和兩位跨世代才女合作,
此夢幻名單,已讓人驚喜萬分,光良說:「這次在熟悉的情歌光良以外,
會給大家一個更深沉的自己,這次新歌內容都像是沒有包裝過的事件,實實在在,
幾近赤裸的傳達我自己和甚至很多和我一樣的人,真實的生活狀態與心情。」
法蘭就表示,當初接到光良邀歌的訊息,看到這張專輯想傳達的概念,
就覺得也完全符合她當下的心情狀態,
所以她快速的交出這首讓所有人一聽就覺得「對了」的創作。歌詞精準不在話下,
而充滿復古浪漫情調的旋律,倒是過去光良從來沒有嘗試過的曲風,法蘭表示,
自己想像光良聲音裡的那股特有的溫暖與高亢會適合這樣的曲風,
而光良也說,「過去沒有做過,不代表不能做或不喜歡,
這個階段唱這樣的歌其實一切都如水到渠成般自然,希望也能讓大家聽見不一樣面向的我。」
「是不是還少了什麼」歌詞,法蘭用一種十分「中性」的手法撰寫。
這個「中性」不只是無論男生或女生都可以套用進去的角色,
更是生活心情狀態的「中性」,不特別悲傷、不特別快樂、不特別自由、
也不特別寂寥,偶爾偏向那裡,偶爾又擺盪回這裡。
平常以磨功和龜毛著稱的光良僅僅以四小時就配唱完這首歌,他說,
歌詞幫了他很大的忙,這個歌詞一唱就掉進那個狀態裡,完全不需要再靠想像。
製作人李欣芸更形容在她眼中,光良是個「聰明的青少年」。
平常遇到像他這樣有一點資歷的音樂人,難免覺得世故,
可她卻在跟光良短短配唱的半天裡,從他的談話和眼神裡,
強烈感覺到那股對音樂的熱誠和衝勁。
欣芸老師表示,光良一開始配唱還有點「矜持」,沒有完全投入在這首歌有點灰暗和頹廢的情緒中,
可是他卻能迅速找到那個最正確,製作人要的口氣與氣氛,後來幾乎算是沒有磨合期的順利。
新專輯以「是不是還少了什麼」這首絕對讓人驚豔的作品開門,
光良說:「這次我不只是想當個唱歌的人,而是同時也想做一個可以傳遞訊息的人。」
而希望這些訊息,大多數的人都能感受得到。
* 沉迷幻境的孤獨<睡在時針上的人>
曲詞:張簡君偉 製作人:陳建騏
在愛裡
我們多數時候都過於任性與好強
再傷痕累累
都始終帶著幻想與期待
睡在時針上 繼續做夢 不願醒來
現實總是殘忍,所以人在很多時候寧願活在自己建構出的虛幻中呼吸著、快樂著,尤其在愛情裡。
「睡在時針上的人」詞曲由曾為田馥甄、艾怡良、曾沛慈等人打造出多首暢銷主打歌的張簡君偉全創作,
描述一個在愛情中被傷害過的人,始終活在自己對愛的期望與幻想中,
不管世界、時間怎麼繼續規律往前運行,他還是選擇睡在時針上,做自己的夢,不願醒來。
* 愛與被愛的孤獨<She>
曲:黃建為 詞:葛大為 製作人:陳建騏
有一個人 住在我心上 那就是永遠的地方
楊乃文「離心力」經典詞曲組合葛大為、黃建為再度合作。
純粹的鋼琴與弦樂襯底,簡易深刻的歌詞與層次漸濃,直搗人心的旋律,
光良聲線對情歌細膩的演繹,在這首歌當中,再度表露無遺。
* 曾經幸福的孤獨<造天氣的人>
曲:光良 詞:楊楊 製作人:陳建騏
如果夏天下雪 你會不會再愛上我?
如果世界依舊尋常的走 如果兩個人交會後 還有各自的夢
至少我陪你走過一段 也已足夠
光良在新專輯中的另一首創作。
首次合作的內地作詞人楊楊用天氣的變化來描述人的各種情緒變化狀態,
充滿奇幻奇異感。
整首歌電影感十足,歌曲最後運用大量的弦樂,
更是將情緒堆疊到最高潮的地步,在澎湃的聽覺中剎然停止,
讓整張專輯聽來意猶未盡。
將使用孤獨的方式搬進純白攝影棚
光良新專輯視覺讓日常生活時尚化
泡麵包裝大玩創意 從音樂到設計全面滲透孤獨感
光良新專輯視覺與包裝設計大玩創意。
專輯視覺由最熟悉光良的攝影師黃義文掌鏡,
將曬衣服、電視、吃泡麵、等冰塊凝固、在公園椅上看書、
在床上打電玩到睡著等日常生活裡使用孤獨的方式,
全都搬進全白大型攝影棚裡拍攝。將原本寫實的生活時尚化,
為原本日常的孤獨狀態注入一股全新的時尚態度。
專輯包裝設計由田修銓、胡祐銘、陳柏軒三位新銳設計師激盪創意,
聯手完成。包裝與文字皆以泡麵為概念出發,裡面附有使用說明書、
歌詞本、寫真冊和如泡麵實體般樣子的CD片,歌迷從拿到實體專輯到聆聽音樂,
從外到內,可以完整的感受到全面滲透的孤獨感。
原 菜乃 華 電影 與 電視 節目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娛樂八卦 #SmartTravel #UA戲院 #全線結業 #蕭若元遊學修 #蕭若元 #遊學修 #影視新勢力 #Netflix #CoolStyle #林建岳 #古天樂 #馮德倫 #Angelababy #KimChou #uacinema #林建岳接收UA
【空姐爆料】系列, 專業人士、家庭主婦、OL、行政人員、男士、傳媒亦喜歡報導我的呢個 #SmartTravel, 可以滿足你 #娛樂、輕鬆、#剝花生 #旅遊資訊 #平吃買玩 #各地文化, 要睇梗係睇原汁原味, 你係咩人就會支持返咩嘅youtuber, 國際華人傳媒, 最喜歡報道Smart Travel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hKZNoNE4iEf-Rsl1fa8Um8aY2Yl86Q95
大家可以透過Payme, 支持下我同貓貓阿Cash, 打賞打賞鼓勵鼓勵:
https://payme.hsbc/smarttravel
?合作邀約請洽
gold7778@gmail.com
https://www.instagram.com/gold7778t/
成為這個頻道的會員並獲得獎勵: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uNPxqDGG08p3EqCwY0XIg/join
請用片右下角調4K睇片。
呢條影片係會講下隨著UA Cinemas全線結業, 田啟文擔心影響外國投資者嚟香港,那邊廂 ,又有人靜靜起革命,喺度創造出「影視新霸權」,正所謂一雞死一雞鳴,有危就有機,香港人從來都懂得英雄造時勢。
UA Cinemas(娛藝院線)今日宣佈全線結業,啟動清盤程序,遣散逾百員工,昨晚起開始停售戲票。UA陪伴港人36年,為香港影業創不少先河,包括首間引入「口述影像」上映的《逆流大叔》,可讓視障人士使用專用接收器,聽口述影像欣賞電影,打破電影界限,早年UA亦是首間於2007年引進IMAX巨幕技術,再次吸引戲迷進場支持。
受疫情影響收入,電影業界擔心UA Cinemas結業會引起「骨牌效應」,田啟文今早接受電台訪問表示:「好震驚,UA係龍頭院線,提升港人選戲嘅選擇,佢喺暑假排片都係第一手外語片,此消彼長,排得咁好,變咗華語片比較失色,但對觀眾係好事,因為同外國同步,有時嗰邊都未做,反而香港上映先。」
田啟文稱疫情下排戲院座位只可排一半,經營百上加斤,聽聞之前UA想賣盤,不過因為UA旗下七間戲院均位於黃金地段,惟市況欠佳,未有「白武士」出手,最終只賣出一間,「佢哋一直想賣盤等有心人去經營,但係而家都頂唔順,電影一直難做,市場萎縮,租金人工上漲」。田啟文指身為業界人士,最擔心驚影響投資者來香港,「咁大間龍頭院線都頂唔順,咁即係冇得做啦,咁就唔喺香港投資拍電影」。
如果要話外國人唔嚟香港投資拍電影,不如思考下全球電影生態嘅轉變,以致日後香港電影嘅生存之道,如今娛樂事業嘅大趨勢就係科技!串流媒体!同埋原创!
网上播放電影、電視將會係未来的趋势,自從第75屆威尼斯影展上,Netflix出產兼發行的《羅馬》不但首度進入國際影展,還贏得最高榮譽的金獅獎。當年,Netflix的參展作品多達六部,也引起關注乃至爭議。
因為獎項的背後還帶出另一個信息:隨着Netflix效應雪球愈滾愈大,「擁有龐大資源」的串流平台的推廣, 令傳統電影業陷入困境,早喺幾年前,外國已經開始借助互聯網,稱霸歐美電影市場,而這「稱霸」的背後又給世界帶來什麼影響?
.........................
由於近年網上短片興起,網絡平台亦成為藝人宣傳的主要渠道之一,Cool Style將與各地多個網絡及多個渠道進行線上視頻平台合作,積極打入短視頻及電商行業,將傳統娛樂模式與新經濟互相融合,助香港藝人進入短視頻新興行業發展。
Angelababy成為策略性股東,她表示期待更多的新人和新作品,而剛才提到嗰位經理人Kim Chou就係喺行內被稱為 「煉金術師」入行二十多年,「造星」無數,一手發掘兼捧紅Angelababy(楊穎)、熊黛林、水原希子等當紅明星。本身係台灣模特兒 ,加咗嚟香港嘅Kim, ○七年自立門戶,開設模特兒公司。
她揚言,做模特兒不能只有一個靚字。佢對啲發掘新人甚有心得,佢話「做Model,外表同內在一樣咁重要!所謂相由心生,一定要有內涵,最怕啲人得個靚字,我寧願你個樣麻麻,但識得音樂玩運動,味道都唔同啲。如果性格差,又無內涵,屢勸不改嘅話,再靚都無用,咁咪bye bye囉!」就喺angelababy 14歲未沽牙嘅時候,Kim覺得angelababy當時眼神同表情好有自信,好吸引我,見到佢真人後同張相根本無分別,已經好想同佢合作,但我第一句同佢講嘅係:『你要箍牙喎!』」呢啲先至真正叫做大師 , 難怪咁多個超級巨星都係畀佢一手發掘嘅 。
所以行內除咗英皇嘅many發掘容祖兒出嚟之後 ,大家應該日後會聽多啲呀Kim名㗎喇
馮德倫喺2019年都拍咗netflix嘅《五行刺客》, 亦都好開心與兩間公司合作,並希望日後能幫忙提升短片的質素,打造出有國際視野的本土作品。
我睇到Coolstyle呢一間公司 , 有林建岳強大嘅資金 ,有財力,古天樂香港幕前幕後嘅人員 ,有魅力,Angelababy內地有呀名氣 ,Kim一手發掘巨聲嘅有能力,馮德倫有拍荷里活電影嘅有經驗,外國嘅月光唔係一定係圓嘅 ,但係取長補短 ,馮德倫可以將外國點樣尊重創作同埋劇本呢一樣嘢就已經係 香港影視界要學習嘅地方呀 。我覺得呢一間公司, 有野心去創造全球華人嘅中文版netflix,
......................
「香港電影有本身特色,.....................工業,你見到每個國家都有本身電影,例如馬來西亞、新加坡,即使以前好少有電影出品,但依家都會有,變相令外地觀眾更挑剔,唔係因為我哋拍得唔好,而係佢哋選擇多咗。..........................,你見到有台灣、日本同韓國電影,甚至伊朗同印度電影都有。唔單止係我,其他發行人只要覺得係好電影,就會買返嚟上映。
佢更加講當然唔係每套電影都賺錢,但最緊要係賺多蝕少,就已經無問題,唔可以每套電影都蝕錢。我諗係有個熱誠,如果真係當一盤生意去做,就可能會睇錯,真係要愛嗰件事,鍾意呢套電影,諗法要更純粹,本身真係鍾意,覺得應該帶呢套電影俾觀眾,咁樣就比較容易,
.......................!我哋識目以待 。
要數UA旗下最受歡迎的戲院,相信是旺角朗豪坊及尖沙咀iSQUARE,前者於2004年開業,當年斥資4,000萬大手筆裝修,該址人流極旺,加上座位又較舒適,人氣超越位於西洋菜街的旺角百老匯戲院。至於後者為香港第二間IMAX戲院,首家IMAX戲院亦屬於UA旗下,為九龍灣的UA MegaBox。由當年《阿凡達》(Avatar)、《蝙蝠俠—黑夜之神》(The Dark Knight)到近兩年的《復仇者聯盟3:無限之戰》(Avengers: Infinity War)及《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Avengers: Endgame),臨上映前都會出現影迷到IMAX戲院撲飛的畫面。
某些UA戲院對於市民來說是地標一樣的存在,例如UA時代廣場是很多情侶的拍拖勝地,該址曾於2012年1月結業,最後一日營業時每場戲的票價只需18元,大批影迷前去捧場懷念一番,甚至有人在時代廣場外舉行燭光集會「悼念」。翌年UA在時代廣場重開戲院,並改以全新院線品牌「CINE TIMES」。
踏入2010年代中期,多間UA戲院陸續轉手或關閉,連人氣最高的UA朗豪坊亦轉手給天馬娛樂旗下的Cinema City戲院,往後皇室戲院、UA東薈城、UA太古城中心、UA沙田,到近兩年UA iSQUARE與機場UA都陸續易手或結業,連開業不到兩年、位於尖沙咀K11 Musea的K11 Art House戲院亦於今年1月被收購。這樣看來,UA院線的終結早在幾年前已有迹可尋,捱得過盜版猖獗的年代,但敵不過天價租金,而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政府兩度要求關閉戲院就成為致命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