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返鄉的故事,後七夕的情歌
客家老祖先的風格,抽象如畫
不說白,是我的溫柔
完整版《何年何月》MV請看這裡
👉👉👉 https://reurl.cc/Ld0x67
------
關於何年何月
以前有人會問我,唱客語,就是客家歌嗎?很多原住民唱的歌曲,他們就算用其他語言,聽起來也有他們族群的味道?屬於客家音樂的味道是什麼?什麼是這個族群能夠跨越語言的音樂元素?
好幾年前,有一陣子為了這個提問,我開始聽客家傳統山歌,練習用自己的方法唱客家傳統小調,最喜歡的客家傳統小調是月有情,雖然到現在其實還是沒有唱得很好,反倒是想起幾位前輩說的,客家傳統小調也是早期的流行歌曲,那些都是以前人創作出來的。
開始有一個念頭,想要寫一首歌,是有我們樂團風格的歌曲,但希望又能聽到傳統的味道在裡面。
我自己最喜歡的山歌技法是牽聲,並且在歌曲的尾韻做變化,聽到多好厲害的傳統歌者,把歌聲唱的像是上下山,唱的像一條龍在雲霧間穿梭,也像是海豚在浪裡遨遊。
以前山歌的修辭也很美-借代,譬喻,誇飾。有些傳統小調,聽起來還真的令人臉紅心跳,有時反覆咀嚼這些山歌裡用到的詞,又是充滿的想像力,佩服作詞者的天地觀之大。
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
也曾透過這樣的思辨,去質疑我自己與家鄉以及傳統文化的關係
對於客家音樂,聽了從以前到現代前輩們留下來珍貴的結晶
多年沈浸下來,我才理解到
我想要的不是把傳統放入現代音樂
也不是想要將傳統的音樂變成現代的編曲
而是想要在這兩者之間找到一個橋接
不見山,還是不是山?
我想要把那樣唱歌的方法、技巧、印象
和我自己平常寫歌唱歌的方式融在一起
那些藏在我們血液裡,蘊藏著千年對萬物之美的基因
即使到了現代,也不曾改變過
即使我們用著西方的樂器,唱著情歌
聽起來也還是我們自己文化的東西
何年何月,我將愛情寄託於天地
如今,我們的創作與客家傳統一起呼吸。
《#上鄉》專輯各大通路販售中:
https://reurl.cc/Nakx8x
複習一下其他歌曲:
《#Hotel》feat拍謝少年- https://reurl.cc/4gZ60V
《#去哪Where_to_go?》- https://reurl.cc/j7rjQ2
🔔 訂閱黃子軒與山平快youtube頻道:https://ppt.cc/fmLLfx
#黃子軒與山平快 ZiXuan&SlowTrain
FB:https://www.facebook.com/zixuanslowtrain
IG: https://www.instagram.com/zixuanslowtrain
---------------------------
#何年何月
(華語翻譯)
我看過 最清的星星
在你臉上
我攀過 最軟的山
在你身上
我走過 最浪漫的路
我下山慢慢趖
何年何月 再遇一次
何年何月 再見一面
我摸過 最暖的草
你給我的
我喝過 最甜的水
你給我的
我游過 最溫柔的浪
你給我的
何年何月 再遇一次
何年何月 再見一面
颱風過後最高的潮
我給你的
-----------------------------
動畫導演:#陳奕綺 YI CHI CHEN
歌曲製作團隊:
詞曲|黃子軒
演唱|黃子軒
木吉他、斑鳩|黃子軒
電吉他|邱群
Bass|駱冠名(小Q)
堂鼓、爵士鼓|胡士國(小頭)
製作人|楊鈞堯、黃子軒
錄音師|潘堯泓
企劃|陳曉萱
活動宣傳|邱憶慈
內山小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製作produced by Nuisan Studio
東門REC&LiVE 宣傳協力
本影片獲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補助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