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和樹木希林女士在一起,我就想變成一個厲害的導演。」——是枝裕和。
3 年前的今天,日本演員樹木希林辭世,3 年後的 9 月,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寫下的書籍《#與希林攜手同行》,在台灣出版發行。
是枝裕和這麼形容這本書:「《與希林攜手同行》對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書,一本無法寄出的『情書』。」看過此書之後,能夠輕易發現是枝裕和將樹木希林視為第二位母親,透過電影創作,將對母親的思念、愧疚、遺憾等情緒,投射至樹木希林,尤其是以母親為原型的《橫山家之味》,是枝裕和不諱言淡淡地說:「和希林女士一起拍電影、吃飯聊天,才慢慢地走過母親離世的悲傷。」
對了,9 月 15 日這天,同樣是是枝裕和原生母親的忌日。
對於是枝裕和的影像作品,我總能在其中看見誠實、謙卑、良善和寬容,不免想像他本人就是如此;也或許是因為他對死亡的探索——或憂傷、或謙卑、或淡然、或莊嚴、或輕盈,無意間承接住還活著的人,有力量能拾起日子,坦然的繼續朝下個必然的死亡前進。《與希林攜手同行》或許正是他以親筆取代鏡頭,勇敢面對樹木希林死亡的療癒旅程,然後這份勇敢的文字,也與影像一樣,能緩緩竄進觀眾/讀者心頭。
《與希林攜手同行》內容記載是枝裕和與樹木希林的私密對談,談兩人合作的十餘年間,6 部電影的故事。從《橫山家之味》到《小偷家族》,沒有樹木希林,是枝裕和的家庭作品不會餘味盎然;同樣的,沒有是枝裕和,樹木希林的平凡形象不會刻骨銘心,這點幾乎無人能反駁,如同蔡明亮和李康生、王家衛和梁朝偉、侯孝賢和舒淇等「導」「演」組合那般恰到好處。
樹木希林的外貌或許平凡,但在大銀幕中,恰恰是正份平凡緊揪著眾人目光。是枝裕和也將這份談論「平凡」的對話寫於書中,那是樹木希林拒絕演出《比海還深》的陳年往事,以下節錄書中對白。
------
是枝裕和:拿《比海還深》第一稿給希林女士,是您邀我到一間名為小川軒的餐廳吃午餐時的事。當下我同時提出了《海街日記》的邀約,您馬上答應:「這種角色的話我演。」但是,《比海還深》您則是拿回去考慮了一陣子後回答:「這個我有點沒辦法。」拒絕了我一次。
樹木希林:雖然劇本裡完整地呈現了只有是枝先生才能描繪出來的影像世界,但是我腦中瞬間浮現「這個角色的話就算不是我,大概同年紀的人都能演」、「如果因為我接了,害其他人沒辦法演的話就不太好意思」等各式各樣的想法,再加上拍攝時間與其他電影重疊,因此就將劇本拿去還你了。
是枝裕和:然後我說:「不行不行,這樣我很困擾,」於是第一稿在我們之間來回推託了大約一個小時(笑)。
樹木希林:實在看不到盡頭,最後我認輸了,因為我是個急性子。
是枝裕和:因為我心裡抱著非希林女士不拍的想法,雖然我也理解希林女士在擔心什麼。
樹木希林:你覺得我在擔心什麼?
是枝裕和:您擔心:「觀眾會想看這個嗎?」、「我知道這個角色很適合我,也知道導演想要拍這個的心情,但觀眾會想看嗎?」還有您也擔心:「不知道我能不能為這部作品添加新意。」
樹木希林:沒錯。接拍《橫山家之味》時雖然一方面是抱著助人之心,不過劇中的角色設定是自己的兒子過世,心裡背負著那種無可奈何的悲傷。但是這次的角色出乎意料地沒有背負任何包袱。
是枝裕和:當時您說了「對演員來說毫無頭緒」、「沒有成就感」。不過,正因為這樣我才希望希林女士來演。
樹木希林:這種事很常見。在選角的時候說「這個角色由平凡無奇的人來演最好」。但實際上把人找來了,真的只要「平凡無奇」嗎?明明還需要具備「平凡無奇的人的魅力」才行。此外,比如說放蕩不羈的男性角色。有個對這個女人搖擺不定,對那個女人也猶疑再三的人,於是說:「這個人很適合,對吧?他是個散漫又優柔寡斷的人喔!」這樣的演員看起來只要做自己就好,但在電影中能不能讓那個角色變得有魅力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正因為如此所以選角才常常會失敗啊。把「平凡無奇的角色」演得有魅力是一件很難的事。
最後,是枝裕和在書中某一處這樣寫道:「我喜歡希林女士的演出是不用多說的,此外只要和您(樹木希林)在一起,我就會有個念頭:『我想變成一個厲害的導演。』」
📚《與希林攜手同行》與圖片來源:【臉譜出版】
📝全文請點此👉https://bit.ly/398AO4r
同時也有1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橘子留聲機OrangePhonograph,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是誰騙Saya啦踹共 ◼Vocal:Saya ◼編曲/混音/錄音/吉他:BK ◼攝影:姚翰、侑恩 ◼後製剪輯:盧 #動力火車 #我很好騙 #失戀 - 關注我們👇 🔍Instagram: ☞粉專:https://www.instagram.com/orange_phonograph/ ☞小橘:mkkk...
又來了死不認輸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推薦閲讀:如果丘吉爾領導當下的美國,美國能避免衰落嗎?》
Niall Furgeson /英國歷史學家,哈佛大學歷史系教授. 原文刊載於英國《經濟學人雜誌》8/21
當美國於一片混亂中撤離阿富汗時,它的衰落令人回想起一個世紀前大英帝國的殞落。
一位歷史學家警告:阿富汗只是開始,未來可能會因此導致更大的衝突。
「許多人仍沈浸在無知之中……而他們的領導人為了獲取選票,不敢點醒他們。」
在《集結風暴》(即丘吉爾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的第一卷)一書中,丘吉爾如此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勝利者:英國。
他痛苦地回憶:「拒絕面對令人不愉快的問題,渴求人民的擁護和選舉勝利,不顧國家的重大利益。」
美國讀者看著他們的政府「丟臉的」離開阿富汗,聽著拜登總統緊張而努力地為他造成的不光彩撤離辯護,可能會發現:丘吉爾戰前針對英國的批評,有一些會令他們心裡不舒服、但卻似曾相識。
借用耶魯大學的歷史學家Paul Kennedy 的一句話,當時英國的精神狀態是整個國家的疲憊和「帝國過度擴張」的產物。
自1914年以來,英國經歷了一次世界大戰和1929年大蕭條,並且在1918至1919年經歷可怕的大流行病——西班牙流感。
財政被堆積如山的債務,壓得喘不過氣來。
儘管英國仍然是全球主要貨幣發行國,但在貨幣方面,它已經不再是當年無可匹敵的角色。高度不平等的英國社會,促使左派政治家要求即使不實行徹底的社會主義,也要進行社會財富和權力的重新分配。
一部分知識分子在這方面走得更遠,他們選擇擁護共產主義甚或法西斯主義。
與此同時,凝固而無法變通的統治階層,傾向於忽略不斷惡化的國際形勢。英國的全球主導地位在歐洲、亞洲和中東都受到威脅。集體安全體系——當時建立在國際聯盟的基礎上,它是1920年戰後和平解決方案成立的國際組織,也正在崩潰,只留下了一個鬆散的聯盟,勉強補足業已離散的帝國影響力。
但結果卻是另一場更大的災難式的失敗:英國人既沒有認識到極權主義威脅規模之大,也沒有積累出阻嚇獨裁者的手段。
英國的教訓,是否有助於我們理解當下美國權力的未來?
美國人更喜歡從美國自己的歷史中吸取教訓,他們很少從他國歷史,看待世界。但將美國與上一任大英帝國的全球霸主對比,或許會為我們帶來更多啓發。因為今天的美國與戰時的英國,在許多方面都很相似。
與任何歷史類比一樣,這樣的類比當然也有缺陷。英國在20世紀30年代統治了廣闊的殖民地和其他附屬國,今天的美國卻沒有相同的統治區域。
這一點使得美國人在自我認知上認為美國並非一個帝國,即使他們的士兵和公民在阿富汗駐紮了20年才撤退:他們依舊如此認為。
儘管美國的新冠病毒死亡率很高,但也並沒有嚴重到英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所經歷的那種受創傷的程度。當時英國有大量的年輕人被流感屠殺(近90萬人死亡,15至49歲的男性中,佔了大約6%,至少170萬感染者)。美國如今面臨的威脅也不像納粹德國對英國造成的威脅那樣明顯而迫切。
不過,某些相似之處還是很驚人,而且這兩個國家在阿富汗強行建立自己相信的價值秩序,都相繼失敗了。
早在1930年2月,在「過早的」現代化改革引發了一場叛亂之後,《經濟學人》雜誌已指出:「很明顯,阿富汗不會採用西方的東西。」
近幾十年來,預測美國衰落的書和文章已經太多了,以至於「衰落主義」已經成為一種陳腔濫調。
但英國在20世紀30年代和50年代之間的經歷提醒我們,還有比溫和的、漸進式的衰退更糟糕的命運。
《以金錢為導向的價值觀》
我們從堆積如山的債務開始談起。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的公共債務從1918年佔GDP的109%,上升到1934年略低於200%。而美國的聯邦債務與英國雖有所不同,但在規模上是可以比較的。如今她的債務達到國內生產總值GDP近110%,甚至高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不久前一個高峰。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估計,到2051年,它可能超過200%。
當今的美國與大約一個世紀前的英國有一個重要區別,美國聯邦債務的平均期限相當短(65個月),而英國超過40%的公共債務採取的是永久債券或年金的形式。這意味著,今天的美國債務對利率的變化,要比當初的英國危險且敏感得多。
另一個關鍵差異是財政和貨幣理論的巨大轉變,這很大程度上正是凱恩斯對英國戰時政策的建議。
1925年,英國決定以戰前過高的價格將英鎊回歸金本位,這使英國陷入了長達八年的通貨緊縮。工會權力的增加意味著大蕭條期間,工資的削減落後於物價的削減,這導致了就業機會減少。
在1932年的低谷期,英國失業率為15%。然而,英國的大蕭條主要還是因為英國在1931年放棄了金本位制,這使得貨幣政策得以放寬。實際利率的下降意味著償債負擔的減輕,為英國財政創造了新的迴旋餘地。
在未來幾年,美國似乎不太可能出現這種償債成本的下降。以美國前任財政部長勞倫斯·薩默斯Lawrence Summmers為首的經濟學家預測,當前美國的財政和貨政策,將導致通貨膨脹的危險。
英國的實際利率在20世紀30年代普遍下降,而美國的實際利率預計將從2027年開始轉為正數,並穩步上升,到本世紀中期達到2.5%。當然對利率上升的預測,往往是錯誤的,而且美國聯準不急於收緊貨幣政策。但是,如果利率真的上升,美國的債務將需要更多的成本來償還,擠壓聯邦預算的其他支出,特別是國防等可容易調整的支出。
這將問題的關鍵,擺在我們面前了。
丘吉爾在20世紀30年代最關心的問題是:政府在拖延時間——這是英國綏靖政策的基本原理——而不是積極地重新武裝英國軍隊,以應對希特勒、墨索里尼和日本帝國主義政府越來越多的侵略行為。丘吉爾反對英國綏靖主義者另一個關鍵論點是,財政和經濟方面的限制——特別是管理一個覆蓋斐濟、岡比亞、圭亞那、溫哥華的帝國,其高額成本使得快速重新武裝英國,變得不再可能。
稱美國今天面臨著類似的威脅——不僅是來自中國,還有來自俄羅斯、伊朗和朝鮮的威脅——這可能顯得異想天開。
然而,僅僅是這一事實,就說明問題所在。
大多數美國人,就像二戰之前的大多數英國人一樣,根本不想考慮在國家已有大量債務下,如何面對希特勒正在發動一場重大戰爭。
如今的美國也正在走向相同的道路。預計美國國防開支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將從2020年的3.4%下降到2031年的2.5%。
這會引起丘吉爾主義者的驚愕。他們也將會經歷相同的敵意和指責——如同當年譴責丘吉爾在煽動戰爭一樣。
《力量是相對的》
美國與其他國家相比的相對衰退,和當初的英國另一個相似點:經濟史學家安格斯·麥迪遜估計,到20世紀30年代,英國經濟產值不僅被美國(早在1872年)超越,而且還被德國(第一次在1898年,在經歷了災難性的戰爭、惡性通貨膨脹和不景氣的年代後,於1935年再次被超越)和蘇聯(1930年)超越。
大英帝國作為一個整體,其經濟規模比英國大,特別是如果把各殖民地包括在內的話,也許是其兩倍大。但美國的經濟規模更大,儘管大蕭條對美國的影響更嚴重,美國的經濟體量,仍然是英國的兩倍多。
今天的美國也面臨著類似的經濟產值相對下降的問題。按照購買力平價法,考慮許多中國國內商品的價格更低,中國GDP在2014年已趕上了美國。按當前美元計算,美國經濟體量仍然更大,但預計兩國的差距將會縮小。今年,中國的美元GDP會是美國的75%左右,到了2026年,則將達到89%。
中國給美國帶來的經濟挑戰比蘇聯曾經帶來的更大。這不是什麼秘密,因為蘇聯的經濟規模在冷戰期間從未超過美國的44%。
在許多運用於國家安全應用的技術領域,從人工智能到量子計算,中國正在努力追趕美國,這也不是什麼機密消息了。中國領導人的雄心壯志也是眾所周知的。
這五年來,美國對中國政府的好感明顯轉變為負面。即便如此,公眾對於應對來自中國的軍事威脅也沒有多大的熱情。如果中國攻打台灣,大多數美國人可能會與英國首相張伯倫的觀點一致,他曾臭名昭地將德國在1938年分割捷克斯洛伐克的行動描述為「遙遠國家的爭吵,而我們對爭吵的雙方都一無所知」。
在兩次大戰之間,英國態度軟弱的一個關鍵原因是知識分子對帝國的反抗,以及更普遍的對英國傳統價值觀的反抗。
丘吉爾厭惡地回憶起1933年牛津大學辯論社在辯論中提出的動議:「我們拒絕為國王和國家而戰」。他指出:「在英國,人們一般會對這樣一個插曲一笑置之,但在德國、俄羅斯、義大利和日本,他們會有英國已經變得腐朽墮落了的根深蒂固的想法,這種想法也動搖了許多人的盤算。」
當然,這也正是如今中國新一代「戰狼」外交官和民族主義知識分子對美國的看法。
納粹、法西斯和共產主義者都認為英國人對自己充滿了憎惡。「我甚至不知道大英帝國正在消亡,」喬治·奧威爾在他的文章《獵象記》中記錄了他作為殖民地警察的時光。沒有多少知識分子能有奧威爾這樣的洞見,認為英國仍然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許多人——不像奧威爾——他們選擇了信仰蘇聯共產主義,他們為西方國家的情報部門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與此同時,令人震驚的是,大量上流社會的貴族精英還被希特勒吸引。甚至《每日快報》的讀者,也樂於取笑而非讚頌大英帝國。
《帝國的終結》
美利堅帝國不像曾經的大英帝國一樣有英聯邦自治領地、殖民地和受保護國,但它現在所處的國際主導地位,以及過度擴張帶來的代價,完全與大英帝國相似。
現在美國的左翼和右翼都習慣性地嘲笑或謾罵美國帝國主義的計劃。《國家》雜誌的記者湯姆·恩格爾哈特(Tom Engelhardt)幸災樂禍地說:「美利堅帝國正在崩潰。」
對於右翼來說,經濟學家泰勒·考恩(Tyler Cowen)譏諷地想像著「美利堅帝國的衰落會是什麼樣子」。:
與此同時,進步的非裔美國哲學家康奈爾·韋斯特(Cornel West)認為「‘黑人的命也是命’與反對美利堅帝國的抗爭殊途同歸」,還有兩位支持川普的共和黨人瑞安·詹姆斯·吉爾·杜斯基(Ryan James Gir dusky)和哈倫·希爾(Harlan Hill)認為最近的新冠疫情揭露了「美國其實穿著皇帝的新裝」。
右翼仍然捍衛著美利堅共和國建國的傳統:與此相反,「覺醒」的左翼則試圖將美國歷史改寫為充斥著奴隸制和種族隔離的血淚史。但政治光譜中的任何一方都沒有多少人渴望回到上世紀40年代開始,美國扮演全球霸權時代。
簡而言之,就像20世紀30年代的英國人一樣,21世紀20年代的美國人已不熱衷於帝國主義——中國的觀察人士注意到了這一現象,並對此津津樂道。
然而,帝國仍然存在。
美國幾乎沒有多少真正意義上的的殖民地:只有加勒比海的波多黎各和美屬維爾京群島、北太平洋的關島和北馬里亞納群島,以及南太平洋的美屬薩摩亞。按照英國人的標準,這些殖民地根本不值一提。然而,美國與曾經的大英帝國一樣,軍隊遍布全球,無處不在。美國的武裝部隊人員在150多個國家都有部署,駐外軍隊總人數約為20萬人。
承擔如此廣泛的全球責任並非易事。但是,要想擺脫他們同樣不容易。
英國人為此吃過苦頭,美國人則要吸取英國人的教訓。
拜登決定從阿富汗進行「最後的撤軍」被認為是不明智的,這說明了美國想要減少其在海外所承擔的責任,並不容易。
歐巴馬曾經也做出了類似的從伊拉克撤退的決定,並於2013年宣佈「美國不是世界警察」。
川普的「美國優先」(American First)原則只是同一種衝動的民粹主義的版本:他太渴望離開阿富汗,並以關稅取代「反恐支出」。
在阿富汗發生的撤軍災難完美的說明,想要放棄對全球的主導權,這個過程是不太可能和平度過的。不管用何種措辭,宣佈放棄這場歷時最長的戰爭,就是承認失敗。
這不僅僅對塔利班,是他們的勝利。
中國也在密切關注,畢竟中國與阿富汗也有一段狹小的接壤土地。俄羅斯也在幸災樂禍的作壁上觀。
就在歐巴馬宣佈放棄做世界警察的幾個月後,俄羅斯立刻就對烏克蘭和敘利亞進行了軍事干預。
這並非巧合。
拜登相信美國可以像之前從越南撤軍、擺脫越南這個泥淖一樣從阿富汗撤軍。
越戰是段不光彩的歷史,美國在越南受到的屈辱確實產生了後果。它為蘇聯及其盟國以可趁之機,在其他地方製造了麻煩——包括非洲南部和東部、中美洲以及蘇聯於1979年入侵了阿富汗。
於是我們可以推論在喀布爾重演西貢當年的淪陷,未來也將產生類似的不良影響。
即便新保守主義在2003年入侵伊拉克後抬頭,狂妄自大到了頂峰的時候,美利堅帝國的終結也不難預見。
我在《巨人:美利堅帝國的興衰》一書中首次提出,當時美國的全球地位至少存在四個根本性的弱點:一是人力赤字(很少有美國人願意在像阿富汗和伊拉克這樣的地方長時間工作);二是財政赤字(見上文);三是關注度不夠(選民在大約四年後就對任何大規模干預失去了興趣);四是歷史視角的缺失(決策者不願從前任那裡汲取經驗教訓,更不願意從其他國家吸取經驗教訓)。
但是曾經的大英帝國從來沒有這些事件。
另一個不同之處在於——這比財政赤字要深刻得多——是美國的負國際投資(NIIP),它佔GDP的比例是-70 %。
負的國際投資本質上意味著外國人對美國資產的所有權,超過了美國人對外國資產的所有權。相比之下,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儘管有大量的海外資產被清算以資助一次世界大戰,但它仍然有著龐大的正國際投資。從1922年到1936年,它一直保持在GDP的100%以上:到1947年才下降到3%。
拋售剩餘的帝國白銀(準確的說,是迫使英國投資者拋售海外資產,交出美元)是英國為二戰買單的一種方式。
但是美國作為一個債務大國,並沒有與之對等的儲備金。只有通過更多的公債出售給外國人,美國才能負擔得起維持其世界霸主地位的成本。
這對於維持其超級大國的地位而言,實在太不穩定了。
《丘吉爾:「我當首相不是為了主持大英帝國的葬禮」》
丘吉爾在《集結風暴》中的論點並不是在借德國、義大利和日本的崛起這一不可阻擋的進程來譴責英國的衰落。相反,他堅持認為,如果西方民主國家在1930年代早些時候採取更果斷的行動,戰爭本來可以避免。
當小羅斯福總統問丘吉爾這場戰爭應該叫什麼時,丘吉爾立刻回答說:「不必要的戰爭。」
同樣的道理,中國的崛起也並非不可阻擋,更不用說俄羅斯了。從朝鮮到委內瑞拉,所有與他們結盟的小國都是經濟上的弱國。中國人口老齡化的速度比預期的還要快,勞動力正在萎縮。
居高不下的公營及私營部門債務正在拖累經濟增長。它也可能在氣候危機中,首當其衝,因為它無法輕易改掉依賴煤炭,作為工業能源的現象。
然而,一系列事件的發展又很容易導致另一場不必要的戰爭。
最有可能是在台灣問題上爆發。
中國要統一台灣,而美國模糊地承諾要防禦中國——隨著東亞地區軍事力量平衡的轉變,這種承諾越來越缺乏可信度。
美國航母越來越難招架中國的東風-21D等反艦彈道導彈,而這還只是美國國防部無法解決的問題之一。
如果美國的威懾失敗,習近平發動突然襲擊,美國將面臨更嚴峻的選擇,要不然打一場漫長而艱苦的戰爭——就像英國在1914年和1939年所做的那樣——要不然就像1956年蘇伊士運河事件那樣,直接認輸。
丘吉爾說他寫《集結風暴》是為了表明:
邪惡者的惡意如何因善良者的軟弱而愈發猖狂;民主國家的結構和習慣為何——除非與更大的有機體結合在一起——會缺乏為卑微大眾提供安全感的毅力和信念;甚至在自我保護的問題上……謹慎和克制的忠告反而會帶來致命的危險……以及因為渴望安全和平靜的生活,而採取的中庸之道,可能會直接導向災難的中心。
他用一句精辟的格言作為這卷書的結束語:「事實勝於幻想。」
近年來,美國領導人過度熱衷於幻想了,譬如小布希領導下新保守主義者「全面統治」的幻想,還有川普想像出的美國「大屠殺」的黑暗噩夢。
隨著另一場集結風暴的到來,也許是時候面對現實了。
丘吉爾看透了這一點:帝國的終結很難不伴隨著陣痛。
——圖片:美國運輸機撤離阿富汗難民、美國最後離開的軍事領袖、拜登在白宮發表演說
又來了死不認輸 在 孭起背包·遊歷不預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LYD 開課後感】
八月份的 Living Your Design #人類圖初階課程 終於順利完成。很感恩各位參加者對我如此信任,在我第一次開課時,在很多事情還未盡善盡美時,就願意來支持我。
雖然在這當下仍然有點百感交雜,但還是想趁這機會,跟大家分享我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
其實打從最一開始,對於開辦人類圖的知識型課程,我的內心一直充滿掙扎。
認識我的朋友大概都知道我很強調實驗精神。相比起把官方知識完整無缺地教授予對方,我更享受透過簡單而直白的方法,分享自己獨到的眼光與看法,啟發他人看見之前沒有想過的可能性,引導對方找出屬於他自己的視野。
相比起跟隨官方的框架去教授知識,我更渴望走出自己的路,自創出屬於自己的產品/服務,呈現出我的眼光、我眼中的人類圖、從中參透出的實用生命哲學。這正正是為甚麼當初我會先設計出 #職場引導服務 和 #薦骨健身房。
我相信,人類圖是死的,但我們的理解與眼光卻是活的。我們真正要學會的,並非知識本身,而是內化這門知識的一套思維模式。
我相信,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重新理解和演繹人類圖,可以透過自己的故事與生命賦予這知識生命力。唯有如此,這知識系統才能夠讓更多人獲益。
也正因如此,我曾經一直認定,人類圖初階課程無法達到我所渴望的效果。至少當時的我是這樣認為的。
直到幾個月前,我忽然有了新的覺悟:誰說人類圖初階課程一定要把所有知識內容完整無缺地教授?誰說不可以達到目的卻同時擺脫既有框架?誰說教學只有一種可能?
就是以上這些「誰說不可以」,讓我決心作出一次嘗試、一個實驗。我決定要反叛和任性一次,我決定要設計出一個屬於我、適合我、能夠代表我的 Living Your Design人類圖初階課程。
坦白說,當時的我根本無法預期這實驗結果會如何,我最終是否會享受其中,參加者們又是否會接受並喜歡我的教學方式。我內心充滿恐懼和自我懷疑,但我更不甘心在沒有作出任何嘗試下,就此放棄嘗試,就此投降認輸。
我很清楚自己,相比起協助不認識人類圖的人從零學起,我更渴望服務對人類圖已經有基礎認識的人。他們不需要填鴨式教育,不需要人把官方知識灌輸給他們聽,因為這些資訊在書本、Podcast和線上都能夠隨便找尋得到。他們真正渴望得到的,是透過聆聽引導師的親身體驗與反芻思考,從而理解這些知識背後的脈絡與架構,並找出可以應用在生活中的方法。
為了達到這目的,我決定採用小班教學的方法,因為我相信,唯有如此,才能夠有效深化知識,讓每位參加者都能夠透過針對性的討論與對答,讓自己腦海中的疑問得到解答。
傳統20-30人的上課形式,往往容易給少數幾個性格主動的參加者壟斷發言(就像喉嚨中心開放、自少就踴躍發言的我)。而站在台上分享的講者,自然也樂於專注在這些「支持度高」的參加者身上,但卻因此讓那些比較安靜的參加者喪失了參與的機會。最終結果,是一群主動進取的參加者滿載而歸,感覺獲益良多,而另一群被動內斂的參加者卻感到被受冷落,對學習喪失興趣。
有趣的是,這次八月份開的兩班的所有參加者皆是喉嚨中心有定義的,也就是較不會「為發言而發言」的一群。他們課後就有跟我分享說,他們平常上課都不會想在大班的課堂上高談闊論、搶著發言發問,所以枉枉因此錯過了問問題的機會,唯有下課後自己回家翻教材算了。
相比之下,講求互動的小班教學,能夠確保每位參加者都能夠開心參與。他說,這也是他在這課程中感到特別開心和滿足的其中一大原因。
然而,這樣的課程安排其實是挺具挑戰性的。越講求互動,就越無處可逃。為了讓每個人都能夠投入,並享受其中,作為引導師,我必須要在過程中因應對象,不斷調整修正表達方式。
有些人天生喜歡邏輯架構性的表達,有些人更喜歡生動的例子,有些人則喜歡聆聽我的看法跟親身體驗,有些人卻喜歡體驗性學習。如何可以平衡大家的特質與要求,讓大家都可以透過這課程對人類圖產生興趣,對走進自己的實驗產生興趣,這的確不是容易的事。
不過還好擁有3-60通道的我,天生就是個喜歡挑戰的人。比起難關,我更怕悶,更怕照板煮碗。如果要我用想同的方法教授相同的內容,只是換成不同的參加者,我大概做過一兩次就不會再想繼續做下去了。而小班教學正好滿足了我設計中的渴望,一方面能夠讓我教學相長,另一方面又能夠讓我找到屬於自己的樂趣和滿足感。
除了小班教學之外,這次的包班設定也同樣讓我感受良多。
這次八月份開的兩班,一班是包班,參加者彼此是朋友,而另一班卻是互不認識的陌生人,剛好可以讓我親身感受兩者之間的差異。
包班的確如我所料,比較熱鬧一點。因為大家彼此認識,所以很多分享都很直接,有些時候,A說自己沒有這方面的覺察,B卻說他一直有看見這點,然後大家就一起大笑起來。能夠讓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學習、一起成長,這正正是當初我設定包班的原因。
然而,讓我真正感到驚喜與感動的,卻反而是互不認識的那班。大概因為大家互不認識,所以在頭一兩堂課大家都顯得比較安靜,較少發言,也讓我分享起來感到有點吃力。但隨著一課一課的過去,他們越聊越熱絡,開始打成一片,有說有笑。看著一群陌生人,在成長的過程中建立起互信,建立起友誼,這的確很美麗,也的確很讓人感動。
Living Your Design 人類圖初階課程就像一個迎新會,讓有興趣走進Human Design人類圖世界的人,可以初步體驗這世界的美麗。就我而言,其實這課程中所學的知識並不重要,甚至就連內在權威與策略也並非最重要,唯一重要的,是透過認知彼此設計中的不同,發現原來世界還存在著很多可能性,因此不要停止相信,不要停止在生命中繼續探索。
因為我相信,只有我們願意繼續向前走,我們每個人都一定能夠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如果你也有興趣踏上旅程,歡迎報名參加10月份的線上課(或聯絡預約包班也可):https://www.kevincareercoaching.com/livingyourdesign
▂▂▂▂▂▂▂▂▂▂▂▂▂▂▂▂▂▂▂▂▂▂▂▂
✨✨ 若在職場上遇上任何疑難,或想探索自己在職場上的可能性,歡迎按以下連結,了解【 職場引導服務 】詳情。👇👇
https://www.KevinCareerCoaching.com/service
.
🔍🔍 若對走進Human Design人類圖的世界,對學習基礎知識很感興趣,歡迎按以下連結,了解【Living Your Design 人類圖初階課程 】詳情。👇👇
https://www.kevincareercoaching.com/livingyourdesign
.
💪💪 若渴望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好好運用自己的薦骨權威,或想認識薦骨的運作,歡迎按以下連結,了解【薦骨健身房 】詳情。👇👇
https://www.KevinCareerCoaching.com/sacral-gym
.
👁️👁️ 若對靈魂、意念和催眠感到興趣,歡迎追蹤 靈魂事務所 專頁,獲得最新的課程和服務資訊。
又來了死不認輸 在 橘子留聲機OrangePhonograph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是誰騙Saya啦踹共
◼Vocal:Saya
◼編曲/混音/錄音/吉他:BK
◼攝影:姚翰、侑恩
◼後製剪輯:盧
#動力火車 #我很好騙 #失戀
-
關注我們👇
🔍Instagram:
☞粉專:https://www.instagram.com/orange_phonograph/
☞小橘:mkkk.429
☞Johnson:1magic_johnson
☞Saya:saya_su0214
☞BK:hbk__1121
☞侑恩:yo_n_0815
☞姚翰:_singledoggg
☞盧:j917__
🔍FB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orangemusicisus
📧合作邀約:orangephonograph@gmail.com
-
更多企劃👇
大學新生生死鬥!Saya初次挑戰惹到表藝系周興哲?!|尋找民間高手系列 KTV挑戰Ep.4|
https://youtu.be/gpOC9qWE9FU
KTV再次挑戰!Johnson遭OG級對手完敗危機?!|尋找民間高手系列 KTV挑戰Ep.2|
https://youtu.be/4BiPawWeHXY
KTV挑戰竟然遇到樂團主唱?對手實力太強甚至讓Johnson直接想認輸?|尋找民間高手系列 KTV挑戰Ep.3|
https://youtu.be/cXJHyLZQ-Uw
-
更多Cover👇
【失戀必聽!讓你痛徹心扉的秒哭神曲串燒】
https://youtu.be/7QpP-IAFBZc
【告五人 Accusefive-在這座城市遺失了你 Where I Lost Us】
https://youtu.be/JNN8rScCuTs
【經典不敗!你絕對聽過的周杰倫金曲串燒】
https://youtu.be/UFwAl0TTuQI
-
聽聽原創👇
《從前的聖誕節The Day We Met》橘子留聲機Orange phonograph Official MV
https://youtu.be/RWqXaV5EVbs
《活著Alive》Original by 橘子留聲機OrangePhonograph
https://youtu.be/GuWy0jnvBdE
《杜甫Jimmy》(Acoustic version)Original by 橘子留聲機OrangePhonograph
https://youtu.be/-Lf649iliJk
-
◼動力火車 Power Station-我很好騙 Love Me True
曲:阿沁(FIR)、盧家宏
詞:施人誠
難以置信 我沒被放棄 還有個妳 等在結局
無法言喻 此刻的心情 已經絕望 愛才降臨
請別介意 我的笨拙遲疑 畢竟我也不常擁有感情
我很好騙 只需要動用幾滴眼淚
就會深陷 才剛掙脫的那場夢魘
笨到極點 再爛的謊言都視而不見
我 根本活該被騙
我很好騙 對愛太渴望變成死穴
所有防備 全都防不了孤單侵略
隨便個誰 就迫不及待又掏心掏肺
我 難道已寂寞到 渴望被騙
能遇見妳 當然很珍惜 但越奇蹟 就越懷疑
我憑什麼 能夠擁有妳 還夠運氣 不會失去
青春不再 勇氣所剩無幾 我真懷疑還能再傷次心
我很好騙 只需要動用幾滴眼淚
就會深陷 才剛掙脫的那場夢魘
笨到極點 再爛的謊言都視而不見
誰 都捨不得不騙
我很好騙 對愛太渴望變成死穴
所有防備 全都防不了孤單侵略
隨便個誰 就迫不及待又掏心掏肺
我 是否一直都在 自我欺騙
我很好騙 就像沒來過這個世界
不會分辨 哪幾種吻千萬別留戀
天真以為 人再無情也至少有底線
我 可憐還是可悲
我很好騙 妳是否也有這種感覺
妳的出現 會為我帶來哪種句點
別說抱歉 如果我這次也難以倖免
就 只求下手盡量 能輕一些

又來了死不認輸 在 橘子留聲機OrangePhonograph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拍攝日期為三級警戒前)
◼Vocal:Saya
◼編曲/混音/錄音:BK
◼攝影/剪輯:盧
#煎熬 #李佳薇 #KTV
-
關注我們啦
🔍Instagram:
☞粉專:https://www.instagram.com/orange_phonograph/
☞小橘:mkkk.429
☞Johnson:1magic_johnson
☞Saya:saya_su0214
☞BK:hbk__1121
☞凱文:kevin00_____
☞姚翰:_singledoggg
☞盧:j917__
🔍FB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orangemusicisus
📧合作邀約:orangephonograph@gmail.com
-
◼更多企劃
大學新生生死鬥!Saya初次挑戰惹到表藝系周興哲?!|尋找民間高手系列 KTV挑戰Ep.4|
https://youtu.be/gpOC9qWE9FU
KTV再次挑戰!Johnson遭OG級對手完敗危機?!|尋找民間高手系列 KTV挑戰Ep.2|
https://youtu.be/4BiPawWeHXY
KTV挑戰竟然遇到樂團主唱?對手實力太強甚至讓Johnson直接想認輸?|尋找民間高手系列 KTV挑戰Ep.3|
https://youtu.be/cXJHyLZQ-Uw
-
◼更多Cover
【失戀必聽!讓你痛徹心扉的秒哭神曲串燒】
https://youtu.be/7QpP-IAFBZc
【回憶爆棚!亞洲天后蔡依林必聽金曲串燒】
https://youtu.be/cIG11VbwNzY?list=RDcIG11VbwNzY
【經典不敗!你絕對聽過的周杰倫金曲串燒】
https://youtu.be/UFwAl0TTuQI
-
◼更多原創
《從前的聖誕節The Day We Met》橘子留聲機Orange phonograph Official MV
https://youtu.be/RWqXaV5EVbs
《活著Alive》Original by 橘子留聲機OrangePhonograph
https://youtu.be/GuWy0jnvBdE
《杜甫Jimmy》(Acoustic version)Original by 橘子留聲機OrangePhonograph
https://youtu.be/-Lf649iliJk
-
◼ 李佳薇Jess Lee-煎熬
詞:徐世珍/ 司魚
曲:饒善強
早知道 你只是飛鳥
擁抱後 手中只剩下 羽毛
當初你又何必浪費
那麼多咖啡和玫瑰 來打擾
我想要 安靜的思考
天平上 讓愛恨不再 動搖
一想你就平衡不了
我關燈還是關不掉 這風暴
心一跳 愛就開始煎熬
每一分 每一秒
火在燒 燒成灰有多好
叫思念 不要吵
我相信我已經快要 快要把你忘掉
跟寂寞 再和好
得不到 也不要乞討
怎麼做 不需要別人 轉告
在陷得太深的海底
我也只剩下我自己 能依靠
我相信我已經快要 是真的我快要
快要可以微笑
去面對 下一個 擁抱

又來了死不認輸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1月08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fc8i20xpqWg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2021年1月6日,成為了美國歷史黑暗的一天,總統特朗普的一批支持者,為了阻止確認拜登當選的程序,攻入國會山莊,三位前總統奧巴馬、小布殊、克林頓異口同聲譴責暴力,共和黨參議員羅姆尼更指這是一場由特朗普挑起的暴動。特朗普恃權任性,無憑無據揚言「選舉舞弊」,煽動支持者抗爭,企圖顛覆民主選舉結果,最終激起「國會山之亂」,令美國蒙羞,特朗普已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其精神狀態尤其令人擔心,讓這樣的人繼續多做白宮主人十多天,對美國以至全球都是一個威脅,應該即時下台。特朗普滿嘴謊言,同樣無恥的,還有一批過往不斷附和特朗普謊言的右翼媒體,以及一眾趨炎附勢的政客,諸如共和黨參議員克魯兹等「民主鬥士」,對國會山之亂均有無可推卸的責任。
蘋果頭條
警方昨晨首次引用港版國安法中的第22條(3),即阻撓政府履行職能的條文,在全港各區上門大舉搜捕53名民主派人士,指控他們組織、策劃及參與去年7月的立法會民主派初選,涉嫌顛覆國家政權。被捕者包括法律學者戴耀廷、負責協調初選的民主動力召集人趙家賢、副召集人鍾錦麟和司庫、美籍律師關尚義,以及初選協調人區諾軒等六人;其餘47人被指為參與者,分別為多名民主派立法會前議員及現任區議員等,消息指正被還柙的快必譚得志及服刑的黃之鋒亦在獄中受查。戴耀廷於晚上11時45分離開馬鞍山警署,當時氣溫低於10度,他未有透露其保釋條件,只表示:「香港進入寒冬,吹緊嘅風又猛又凍,但我相信有好多香港人會用自己嘅方法繼續逆風而行」。
東方正論
美國時間周三爆發自總統大選結束以來最大型暴亂,大批特朗普支持者響應號召,闖入國會大樓欲推翻認證選舉人團投票結果,警民衝突導致最少4死,其中一名女示威者更遭警方槍殺,數十人被捕,震驚全球。暴亂期間,參眾議員一度嚇得落荒而逃,認證程序被迫中斷,直到翌日凌晨3時半才完成點算,拜登取得306票當選美國總統。特朗普大勢已去,只能承諾有序過渡,暴亂暫告平息,然而美國社會撕裂不止,亂局才是剛剛開始。特朗普現身白宮附近的集會發表演說,再次強調選舉遭盜竊和絕不認輸後,其支持者的瘋狂情緒隨即遭點燃,國會山莊全面淪陷。
星島社論
美國國會參眾兩院周三舉行聯席會議認證總統選舉結果,在總統特朗普呼籲支持者向國會進發之後,國會大廈爆發史無前例的暴力混亂場面。大批特朗普支持者衝入國會大廈,佔領參眾兩院大廳並闖入議員辦公室,並與警察混戰。警察在國會大廈施放胡椒噴霧及催淚彈驅散,現場傳出槍聲。事件中有四人死亡,一名曾在空軍服役十四年的女特粉遭警察槍擊胸部身亡。有國會議員怒斥特朗普「煽動政變」。從周二起,上萬名美國右翼選民在特朗普號召下,從各州趕赴華盛頓。周三,這些人在白宮外舉行「拯救美國」集會,特朗普中午在集會上講話,重申不會承認敗選,宣稱選舉「被偷竊」,被「操縱」。他說:「我們永不放棄,我們永不讓步……我會們停止偷竊。」
經濟社評
美國國會確認拜登當選,卻遇到總統特朗普支持者暴力挑戰,衝突已造成4人死亡。盡管候任總統拜登及民主黨已確定可全面掌控府會,但特朗普仍在退任前十多天內,繼續搞亂,並將遺下一大堆爛攤子,千頭萬緒,料拜登上台之初會專注內政,尤其是控疫和繼續放水救經濟,市場估計美元繼續走弱,資金流入亞洲,投資者宜緊盯資金流向,順勢投資新興產業。特朗普為了翻盤,不惜打官司,並號召支持者周三包圍國會大樓,挑戰確認選舉結果。當一向聽命於特朗普的副總統彭斯,亦拒絕推翻選舉結果,特朗普支持者衝入國會搗亂,迫使會議中斷,特工開槍,並動員國民警衞軍平亂,事件中已造成4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