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優」,這個單詞在日本演藝圈不只代表一種職業分野,也代表一種地位。因為是女優,所以邊走邊吃很不得體;因為是女優,所以出門倒垃圾也得妝容滿分;因為是女優,所以沒有諧星朋友是很正常的。
所以木村佳乃大聲地說,她愛黃金檔綜藝節目《阿Q冒險中》(世界の果てまでイッテQ!),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她甚至願意跟著節目女丑們喝尿、跳海、打臉,來證明自己的愛。
一向氣質高雅的木村,證明熱愛的方式有點過激,當然,她出場的那幾集節目,收視率都很不錯。有人好奇這是不是女優在蹭熱度,刻意降尊迂貴來博取好感度。不過我們還有個例子,可以說明有些女優與諧星的友情是真的讓人感動。
打開竹內結子的Instagram,你會發現她對演出《阿Q冒險中》的女諧星Imoto(イモトアヤコ)是情深意重。竹內年長她6歲,這個大姊姊就像個妹控一般,在Instagram貼著跟妹妹一起用餐的合照;慶祝自己第一百篇貼文的照片,是自己與妹妹的畫像合照——這張畫還是竹內自己畫的。
時不時就用hashtag標註妹妹;跟妹妹玩萬聖節app變臉自拍;還要跟妹妹一起拍粗眉姊妹照——Imoto打從13年前在《阿Q冒險中》出道,就刻意畫著極粗的眉毛,藉此搞笑。而竹內結子呢?24年前出道時,眉毛就天生驕傲地濃密。
跟諧星成為好朋友不以為意,眉毛濃密也不以為意,看來竹內結子跟15歲時一樣不以為意——在嚴格遵守輩分分寸的日本演藝圈,「不以為意」是會讓許多人生氣的。而竹內結子一出道,就像野生的太陽一樣,不以為意地驕傲生長。
【全文請參見下方留言連結】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認真聽】純愛不純|#台灣青春愛情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 李長潔 . 自2008年台灣電影再次興起以來,通俗的青春愛情故事,不但成為話題與票房的解方,也時常在各影展獲獎。以《#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為例,金馬獎就入圍5項,也榮獲「最佳攝影」、「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盤點台灣青春愛情電影的興起,除了7...
「友情的例子」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友情的例子 在 龍貓大王通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友情的例子 在 小鸭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友情的例子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友情的例子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友情的例子 在 Miss玥沐-緬因貓女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友情的例子 在 Miss玥沐-緬因貓女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友情的例子 在 Re: [心情] 有復合成功的例子嗎? - 看板lesbian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友情的例子 在 Sherry's Notes 雪力的心理學筆記#朋友#友情#交友-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友情的例子 在 友情破裂的例子不少。... - 創業小聚Meet Startup 的評價
- 關於友情的例子 在 見證友情的刺青,27個姐妹情誼的象徵22 的評價
- 關於友情的例子 在 友情的例子的問題包括PTT、Dcard,我們都能找到地圖、推薦 的評價
- 關於友情的例子 在 友情的例子的問題包括PTT、Dcard,我們都能找到地圖、推薦 的評價
友情的例子 在 小鸭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遭遇背叛以后,你的伤痛来自于哪? 这期节目过于严谨,大家拒绝笑场,严肃起来。 这里面更多的是会讲到一些干货内容,也会教大家怎么去摆脱的? 就是你会发现有些人遭遇背叛以后,真正让你感到受伤的不是对方的行为,而是你自己的自我否定等等。 那么到底你在这段感情里的痛苦,甚至有些人走不出来,直到抑郁等等,那为什么呢? 原因在哪? 我们今天会给大家总结四个痛苦的来源,了解这个之后也会告诉大家,我们怎么去摆脱?
第一个叫低自尊。 什么叫低自尊呢? 就是你会发现,很多人遭遇背叛以后,可能跟老师说,或者跟身边的朋友亲戚说,都是说这个男人人品不行,这个男人就是个渣男,他没有良心抛弃我等等,都是把原因归结给对方。
第二个叫不再相信爱情。 就是有的人遭遇了背叛以后,就会一下把你对爱情的憧憬美好,全部打破了,甚至于说,很多人都不再相信男人。 很多粉丝,可能在看才子老师的课程,才子可能是一个不错的男人,但是有些人,遭遇背叛以后就会觉得,你看他表面上讲的冠冕堂皇的,背后还不知道是啥人呢。 这种不敢去相信爱情,也是对你的一种否定,也是伤害你的来源之一。
这个不仅仅会在爱情中,比如说有的人,在爱情中遭遇了背叛,她在亲情友情中也会特别敏感。 这就好比说你小的时候,父母亲如果经常吵架,跟你将来的爱情是没有关系的,但是你会发现,你在爱情中也缺乏安全感,是互通的。
举个例子比如说,朋友就随口说了一句什么话,就会让你想很多,就会想着,他是不是看不起我? 他是不是不想跟我交朋友? 等等。 这就是敏感对你造成的伤害。 还有最后一个叫自降身价。 什么叫自降身价呢? 你会发现,如果我们没有遭遇过背叛,我们如果想选一个伴侣,会有什么标准? 至少长得高帅一点有钱一点,或者等等条件。
但是我们会发现,一个人遭遇背叛以后,再找这个伴侣,她们有一种情况就是自降身价类的。 就是说,我不需要你什么东西,我只需要你对我好,然后不要骗我,真诚就好了。 就是真诚被她当成了第一大要素,就是我希望他不要背叛,这就是自降身价,为什么? 因为我不会骗你这个事,我今天可以说明天可以说,后天不一定,他不是一个固定的东西,或许还会继续受到伤害,因为根源是你的不自信。
那么了解了这些之后,我们该怎么去摆脱呢? 很简单,我们不要让这个问题拖下去,也就是比如说,你刚遭遇背叛,你要了解你的伤痛来源之后,然后你去找到你的伤痛,找到你的问题,去处理掉这些问题,让你将来变得更好,就是对你最大的疗愈。
比如说之前是因为,你不太懂得经营感情,那我们学习经营感情的方法,了解男女的这种思维,那么在将来的生活中,我过得比以前更好了,这就是你强大的信心。 解决一段感情里的伤痛,最好的方法就是,过得比以前还好。 你现在痛苦的来源就是你分开了,你发现人家背叛过你,他过得还挺好,你遭遇背叛那一方,受害者,但是你过得还不如以前,明白了吗?
友情的例子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好書推薦《#人慈》部落格文末抽書兩本
想像一下,如果有兩個星球,你認為自己住在哪一個?星球A:飛機墜機後,生存者禮讓最需要救援的人。星球B:事故發生後,生存者爭先恐後地往出口擠,不惜將他人踩在腳下。這個問題被用來問過許多學生,幾乎所有人都選了星球B。但事實是,我們住在星球A。這個世界真正面臨的威脅在於我們對人性太過悲觀。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humankind/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人慈》這本書的作者是歐洲最著名的年輕思想家之一羅格.布雷格曼(Rutger Bregman),他是同時也是一位歷史學家、作家、記者。有鑑於報章媒體、政治宣傳、普羅大眾對於「人性」的偏誤解讀,他想透過這本書傳達一個核心訊息:「大部分的人在內心深處,其實是相當正派的」。
作者在書中旁徵博引,以詳盡的事實和深入的查證,說明了人類無論是出於天性、身為孩童時、在無人島上、當戰爭爆發、當危機來襲,對於自己「好」的一面,有著強烈偏好。如果你至今仍然認為,人類就是天生自私、貪得無厭、陰險狡詐,那麼這本書絕對會讓你大為改觀。
這本書讓我感到大為驚喜的,是作者既大膽、又謹慎的考證態度,他勇於對歷史上知名的眾多案例(例如《蒼蠅王》、《史丹佛監獄實驗》、《米倫格爾電擊器實驗》)提出反面看法,而且其證據令人信服。在媒體慣用人性「惡」的一面吸引眼球的世界裡,這是一本思想激進的書,只不過是偏向人性「善」的那面光譜。這種書很罕見,卻彌足珍貴。
.
#人性本惡?三個精彩翻案
.
人類有考據的數萬年歷史以來,充滿了大大小小的衝突和鬥爭,我們也從故事裡看到領導人無論為了私利、國家的經濟、民族的情節而發動戰爭。難道,人類不就是天性好鬥嗎?只要有誘因存在,人們就會甘願殺得你死我活嗎?從歷史的考據裡面,我們會發現人性跟我們想得很不一樣:絕大部分的人不願意傷害另一個人。讓我們先從書中三個精彩的翻案來找到線索。
.
1.#蒼蠅王小說的翻案
.
《蒼蠅王》是一本膾炙人口的小說,在我國中的時候,老師也放過翻拍的影片當作社會科學的教材。內容大意是在說,因為飛機墜機,六個英國男孩漂流到一座無人島上,在沒有大人的情況得自立求生。過程發生了許多權力爭執、失去理智、弱肉強食的情節,最後只剩下兩個孩童倖存的故事。這個虛構故事在感嘆「人心的黑暗」,也被列為標準的社會教材讀物。
作者把持著一個懷疑的態度,他深入瞭解了虛構的《蒼蠅王》小說作者威廉.高汀(William Golding)的生平。作者發現高汀是一名有憂鬱傾向的酗酒者,他還會打小孩,他也曾說過:「我瞭解納粹,因為本質上來說我也是那一類」,這才讓作者明白,原來寫出《蒼蠅王》的作家是一個多麼不快樂的人。
因此,作者根據事實為主,追尋了一條實際發生過的類似案例,六名少年在太平洋落難,漂流到阿塔島(`Ata)的真實故事。這則故事跟小說大相逕庭,六名少年在荒島上發揮團結的本領,協調出遇到衝突的處理方式,還彼此在受傷時互相照顧。受困15個月後,六人獲救時仍氣色飽滿,而且士氣高漲地不可置信。真實版的《蒼蠅王》,其實是一個友情和忠誠的故事。
發現阿塔島生存的船長彼得.華納(Peter Warner):「人生教了我許多事,其中包括了一個經驗,就是你永遠要尋找人的善良光明面。」
.
2.#史丹佛監獄實驗的翻案
.
我讀過許多談到心理學的書籍,都喜歡引用一個知名的案例,那就是《史丹佛監獄實驗》。實驗主持人飛利浦.金巴多(Philip Zimbardo)教授把24名參加的學生隨機分成兩組,12人當囚犯,12人當獄卒,觀察人類當囚犯的反應,以及擔任獄卒的人施加權力的表現。整個實驗因為囚犯精神狀態快速崩潰、獄卒施加的處罰越來越過火,結果實驗到第六天就被迫中止。
這個實驗的結論彷彿要告訴我們:「當你給予人們權力,他們就會開始為惡,發展出一些不人道的規則」。作者深入考察之後發現,這簡直是一場天大的騙局。實驗並不是任憑12名獄卒自己決定如何處以,而是金巴多本人直接給獄卒灌輸思想:「你們要創造一種挫折感,製造恐懼,要剝奪他們的個體性…」,最後獄卒定的17條規則裡,有11條根本是實驗團隊給予的意見。這簡直是引導式的邪惡。
你或許也會好奇,那如果是實驗團隊「完全不介入」的狀況會怎樣?兩個英國心理學家2002年在電視節目上複製了一次同樣的實驗,但這次沒有告訴獄卒該怎麼管理、該怎麼懲罰。結果呢?節目無聊到不行。第二天,獄卒把食物分給囚犯。第五天,一名囚犯提議設立民主制度。第六天,獄卒跟囚犯一起抽菸。最後一集,大部分人一起坐在沙發上消磨時間。這麼無聊的故事,難怪我們都沒聽過。
.
3.#電擊器實驗的翻案
.
還有一個更出名的《米倫格爾電擊器實驗》,目的是為了測試受測者,在面對權威者下達違背良心的命令時,人性所能發揮的拒絕力量到底有多少。受測者身為「老師」,當隔壁房間的「學生」答錯題目時,就要按下電擊器,懲罰坐在電椅上面的學生。「學生」是由實驗人員假冒的,受電擊所發出的哭喊也是演出來的,但受測的「老師」並不知道,他們會「以為」這些電擊都是真的。
每一次學生答錯,懲罰的電壓伏特數就要提高,實驗主持人史丹利.米倫格爾(Stanley Milgram)教授會要求老師繼續施罰。120伏特時學生會開始喊痛,150伏特時尖叫並喊著退出實驗,200伏特時大叫大叫血管裡的血都凍住了!超過320伏特時開始撞牆並失去聲音。結果,有65%的受測者一路聽從指揮,開到了450伏特,幾乎是把學生電死的程度。實驗的結論幾乎告訴我們,只要有權威要求,連普通人都願意電死一個路人甲?
作者考核過後的翻案顯示了另一種事實。幾乎所有受測者都曾抗命,想要停手,但實驗方會加強壓力逼迫就範,從錄音檔聽起來更像是霸凌和脅迫。事後調查,只有一半的受測者認為隔壁的學生是真的在受苦,其他人覺得只是實驗效果。許多受試者也表示,因為他們真心「信任」米倫格爾教授的實驗對人類一定有幫助,所以即使當下不忍心,也願意咬著牙繼續做下去。
綜合以上三個翻案結果,大部分的人在內心深處,其實是相當正派的,但引用作者所說的:「如果你催促地夠用力,給予足夠刺激、又拐又騙,許多人確實是有能力做惡。但是邪惡通常不是在表面之下,它是需要費盡功夫才能扯出來的。」邪惡得要披上善良的外衣才行。
.
#人怎麼會互相傷害?
.
所以,人真的是天性好鬥、殺得你死我活的物種嗎?綜觀歷史大小戰爭,這個說法似乎成立,但是當我們把尺度放到人與人面對面的相處,就是另一種樣貌。舉戰爭為例,兩軍人馬大動干戈的時候,所有人一定都是拔刀互砍、舉槍互射吧?在那種生死存亡的關頭,不是敵死,就是我亡了,不是嗎?
真實的戰爭傷亡統計很有意思,例如二戰英國陣亡的軍人死因中,10%是子彈和反坦克地雷;15%是詭雷、爆破和其他;75%是手榴彈、迫擊砲和空投炸彈。大部分的士兵都是隔個一定「距離」被殲滅的。真正喊著敵人是「害蟲」,一旦碰面就格殺毋論的,通常是離戰場最「遙遠」的政客和領導人。
根據研究,二戰的生存老兵超過一半從未殺過人,只有20%的軍人曾經擊發過武器。美國南北戰爭最激烈的蓋茨堡戰役中,回收的27,000把火槍,還裝有彈藥的比例達到90%。12,000把裝有兩顆彈藥,其中6000把超過三顆。但火槍設計成那樣,就是一次只能射出一顆子彈,那幹嘛裝那麼多顆子彈?因為大部分的士兵都『沒有』在試圖殺敵。人,打從心底不喜歡傷害另一個人。
.
#如何改善?三種範例
.
在這本書的下半部,作者有一則引述徹底震撼了我的思想。這句引言來自英國哲學家暨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伯蘭特.羅素(Bertrand Russell),他給未來世代這個建議:「當你學習任何東西或者思考任何哲學問題時,只該問自己事實有哪些,那些事實證明什麼是真實。永遠別被自己希望相信的事、或者自以為如果別人信了就對社會有益的事所分心,只要專心一意去看事實是什麼。」
這個非常理性的觀念,一開始相當很吸引我,但作者及時把我拉了回來。他提到除了探究事實之外,你本身「相信」什麼,才是以改善世界的動力來源。
第一種相信的力量,叫做「畢馬龍效應」。科學家做過一種實驗,把兩群同樣普通的老鼠,分別標示聰明和愚笨。請不知情的學生照顧老鼠,然後進行迷宮遊戲,看哪一組比較快逃出迷宮。結果聰明的那組獲勝,事後發現學生「相信」這些老鼠比較聰明,給予比較好也溫柔的待遇。同樣的實驗在一群小學生上進行,不知情的老師對聰明組的學生更關注、更鼓勵,事後結算成績,聰明組的孩子其智力表現提高了最多。
第二種相信的力量,叫做「魔像效應」。曾經有科學家在美國做過一個不道德的實驗,他把二十個孤兒分成兩組,跟其中一組說他們是善於表達的人,跟另外一組說他們注定要變成口吃者。這個實驗結果害得許多口吃組的受測孩童,一輩子患有語言障礙。這種效應常導致貧窮學生更加落後、無家可歸者失去希望、已經被孤立的青年人更加極端。
一如正面的期待能夠引發好的結果,負面的期待也能夠讓惡夢成真。接下來介紹書中三個真實世界的例子,來看看如何運用「相信」的力量,來改善我們的工作、教育和民主運作。
.
1.#論工作的內在動機
.
研究發現,外在誘因例如紅利會減低員工的內在動機和道德標準。給予外在誘因會獲得相等的回報:按照工時給付,就會增加更多的工時(無論是否裝忙)。按照發表數目給予稿費,就會得到更多的發表文章(無論品質優劣)。按照手術量來給付,手術就會更多(無論是否必要)。
荷蘭的最大的鄰里照護平台「博祖克」(Buurtzorg)採取逆向而行的策略,這個組織沒有業績目標或分紅,沒有管理階層,沒有客服中心。運作的自主權下放給每一個十二人的團隊,團隊自己定行程表,自行雇用同事。省去的營運費用和會議時間都回歸到團隊本身。
執行長喬斯.德.柏洛克(Jos de Blok)是從最基層出身的人,他相信員工內心會選擇做「正確」的事。他說傳統的管理階層「喜歡憑空想像一些計畫給那群工蜂做」,還說「拿掉管理階層,工作還是照常進行」,他認為讓團隊自我導向、動手執行腦中想法,是最實際的做法。博祖克沒有人資部,被評為最佳雇主;沒有行銷部,卻獲得最佳行銷獎。
(延伸資源:在台灣有「台灣居護」引進了這套照護模式)
.
2.#論教育的玩耍本質
.
自古以來,愈是聰明的動物愈會玩耍,玩耍更深植於人類天性當中。創造力和學習力來自於自由地玩耍,孩子會自然地渴望探索這個世界。當社會工業化之後,學校的體制越來越制式化,學生的課表被排滿,家長連下課的時間也不放過。最近針對十個國家的民調顯示,監獄囚犯待在戶外的時間比孩子還要多。研究也發現一個趨勢,孩子愈來愈覺得「自己的生命被他人所決定」。這是一個快要忘記怎麼「玩耍」的世代。
荷蘭的「阿哥拉」(Agora,希臘語「市集」的意思)是一個沒有年級、班級、教室的學校,也沒有功課和成績,一組學生團隊就只有配一位「輔導員」,但自主權在學生身上,他們自己決定要學什麼。整個學校就像一個主題樂園,學生透過玩耍和探索,找到自己當下有興趣的題目攻讀,學校提供對應的資源給他們學習。相較於傳統教育把孩童當植物灌溉,這所學校將孩童當「人」看待。
在這裡,與眾不同是常態,一千個學生就有一千種學習路徑。這裡幾乎找不到霸凌的蹤影,因為不以年齡和能力區隔孩童,沒有誰的進度會落後,沒有誰的表現太過突出,每個人都在綻放當下最好的自己。作者引述道:「玩耍的相反不是工作,玩耍的相反是抑鬱。」問題不是孩子能不能掌控自由,而是大人有沒有勇氣給他們自由?我們是否問過自己,教育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延伸閱讀:Agora: Meet the school with no classes, no classrooms and no curriculum,英文文章)
.
3.#論民主政體的模樣
.
作者提到,世界上愈來愈多的民主政體正遭受七種瘟疫侵襲:政黨持續腐化、公民不再信任彼此、少數人遭排除、選民失去興趣、貪贓枉法的政客、有錢人逃稅、人們發現當代民主充滿貧富不均(怎麼跟我住的地方這麼像!?)。但世界上有地方嘗試了解法,簡單到令人難以置信,卻很少上新聞(你應該猜得到為什麼)。
委內瑞拉的托雷斯市(Torres)的民選首長胡立歐.查維茲(Julio Chávez)選擇一種嶄新的信念,他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位積極認真的公民」。他的競選政見只有一個,下放權力給所有托雷斯市民,而且他遵守了承諾。所有的政府集會邀請全體居民參加,不只是討論,還要決議城市所有預算的使用。
結果人們空前踴躍參與政治,在最需要的地方蓋起了住宅和學校,有效地鋪整馬路清掃街區。因為預算透明,大幅削減了貪污和權威的弊病。市民們還一起要求提高稅收,並且說道:「過去我們不瞭解市政稅要用來支付那麼多東西。」這個被稱為「參與式民主」的方式,深受民眾喜愛,卻鮮少在新聞上被提及。
(在台灣我還沒聽過類似的試營運模式,有人聽過嗎?)
.
後記:#相信善的一面
.
《人慈》是我今年讀過最意猶未盡的一本書,作者的大膽思想,配上嚴謹的查證,讓人讀來格外痛快。從這本書中,我也慢慢體認到,問題不是二元化的「人性本惡或本善」選擇題。反而,透過這些精采的正反論述,猶如偵探小說抽絲剝繭般的分析,我理解到的是人性真正的「複雜」。
如同現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這麼發達,如果只讓電腦演算法來判決,那麼歷久不衰的《蒼蠅王》人心黑暗論肯定佔據上風;《史丹佛監獄實驗》和《米倫格爾電擊器實驗》無以計數的論文和書籍引用,肯定讓演算法覺得這才是人性的真理。無數對人性帶有扭曲和偏誤的描寫佔據了媒體的版面。然而,事實呢?
這本書中段的畢馬龍和魔像效應教我們的就是,人們「相信」的事情往往會發展成「事實」,更是一個令人驚醒的提點。無論是書中獄卒和囚犯的故事、老師和學生的故事、老闆和員工的故事、父母和子女的故事,一再說明了:「當你把一個人當人看,他就會表現得像一個人。」反之。讀完這本書後,你可以踏實地選擇自己相信的那一面。
瞭解事實,讓我們得以明辨是非。擁有信念,才能以行動改變世界。原來,關於人性,我讀過的許多論點幾乎都是錯的。永遠別被自己希望相信的事所分心。只管去看,事實是什麼。然後在事實背後,找出值得相信的事情,讓它成為新的事實。這絕對是一本必讀之書。
.
Kobo電子書7折代碼:WAKIKIND
Kobo 購書連結:https://bit.ly/3z7sRHr
使用期限:9/12~9/18
.
感謝 時報出版|商業人文線 提供抽獎贈書
友情的例子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認真聽】純愛不純|#台灣青春愛情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 李長潔
.
自2008年台灣電影再次興起以來,通俗的青春愛情故事,不但成為話題與票房的解方,也時常在各影展獲獎。以《#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為例,金馬獎就入圍5項,也榮獲「最佳攝影」、「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盤點台灣青春愛情電影的興起,除了70年代瓊瑤式愛情的健康寫實延續,90年代台灣新電影借用愛情重建台灣性。但進入2000年後,一切開始慢慢不一樣了。
.
2000年開始,《藍色大門》(2002)、《盛夏光年》(2006)、《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2011)、《女朋友男朋友》(2012)、《等一個人咖啡》(2014)、《我的少女時代》(2015)、《六弄咖啡館》(2016)、《刻在你心底的名字》(2020),大量的青春愛情電影成為了台灣純愛想像的視野,他們以「青春」、「少男」、「少女」為名,表現出台灣人的情感文化模式。
.
我們今天的「偽學術 | 認真聽」,就來談談這20年來的粉紅泡泡。這廣大的戀愛流行文化是甚麼模樣?它們反映了怎樣的愛情轉向?從不同作品中又可以解讀出哪些文本隱藏的敘事?還有那些膾炙人口的電影主題曲。
.
📌 #今天的內容有
.
▶ 甚麼是愛情電影
▶ 我的《藍色大門》與青春
▶ 「青春」的形構
▶ 「少男」、「少女」的理念型
▶ 純愛不純—台灣青春的反叛結構
▶ 情感先於政治
▶ 愛情電影主題曲
.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k39z6z0zvfx0807v0lu7165?ref=android
.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4pHpNRfyLL7Tosl61J
.
📣 #spot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3sbEXh0CwFSEICRNTdR09S?si=dyHHN9_qR-OzUF8q3P95JA
.
📲 #FB論述版:https://www.facebook.com/208541192666847/posts/1674782469376038/
.
//// 完整論述 ////
.
▓ #甚麼是愛情電影
.
想要談「愛情電影」,那勢必是要做個「#類型電影」操作型定義,儘管近年台灣電影的類型化飽受批評,但其的確是招喚大眾的一個方便途徑。或許我們可以幫愛情電影分類為:羅曼史(romance film)、通俗劇(melodrama)與文藝片。目前2000年後的青春愛情電影來看,則較多傾向文藝片。
.
也是因為電影類型化的緣故,其可以更清楚地連帶成一套系統、原則與期待。當「#愛情電影」正式成為一種培養台灣人觀賞電影的習慣,除了公式化的內部敘事外,向外延伸後,便足以展開各種文化工業的制度性生成,例如偶像明星的打造、週邊商品販售、主題曲的流傳等(Illouz, 1997)。
.
最終,透過類型電影的集體觀看,可以反映出一個社會的意識形態,或是文化模式。好比《#為甚麼愛讓人受傷》中,Eva Illouz(2012)藉由《傲慢與偏見》來理解西方個體主義的浪漫生態,或許我們也可以在這20年來的青春愛情電影裡看見自己。
.
▓ #我的藍色大門
.
在《#藍色大門》張士豪的那個年紀,夏天的午后是連續補習戰鬥的人生,週一、三、五是何明數學,週二與週四是徐薇英文,當然以我不學無術的青春,大部份都是呈現偷懶蹺課的狀態。那時候究竟能夠有甚麼煩惱?
.
2002年的《藍色大門》第一次開啟了我對愛情與性別的思考。導演易智言當年拒絕了參加金馬獎,不然,這部相當具有時代意義的作品,肯定有不錯的成績。片中孟克柔(桂綸鎂)、張士豪(陳柏霖)、林月珍(梁又琳)三人的關係,呈現了00年代台灣青少年的社會行動與市民生活精神。
.
▓ #青春的形構
.
我們以後會成為甚麼樣的大人,變成00年代後市民社會中年輕男女的煩惱。在後傳統資本主義社會的生活中,這些都市裡的小事件,個人選擇的養成遊戲,成為我們最需要煩惱的自由,一種集體規則與個人自由的協調抉擇。
.
「青春」,是一個重視自我探索的過程(過渡),無論是《藍色大門》或是《盛夏光年》,都試圖描繪這種秩序建構中的過渡,五月天同名歌曲的日文名稱就叫「#青春の彼方」-- 放棄規則,放縱去愛,放肆自己,放空未來。也是因為這樣的「#失序」,青春才讓人懷念。最終,沈佳宜說「人生中的很多事情,原本就是徒勞無功的」,的確,我們正在腐敗,但我寧可選擇相信《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結局的協調與釋懷是有可能發生的。
.
「青春」,也帶著台灣觀眾走出90年代的悲情。早期的青春愛情電影帶著濃厚的陰鬱,一直到《藍色大門》開始,我們開始談論同志情感、性別認同、家庭關係、三角戀愛等情感議題,青春變得多元而明亮。
.
青春愛情電影裡,反映著情感的真實體制(regime of emotional authenticity)(Illouz, 2012),非常強烈地要求內在性感作為行動與選擇的基礎。青春中的人們,因為初次面臨社會化規範,人們會認真審視自己與對方的情感(愛情、親情、友情),以判斷這段關係的重要性與強烈程度。這大量的自我情感檢視,一見鍾情的強烈情感暗示,時常就是「青春」的情感面貌。這也是青春迷人之處。
.
▓ #少男與少女的理念型
.
媒體中的少男與少女,帶給觀眾對性別角色的論述形構,一方面文本建立起一種戲劇性、典範式的形象,隨著故事的開展,加深觀影者的情感投射,另方面一起作用的是,少男少女的面貌外表的特質,也形成觀眾的欲望對象,產生明星化的作用,成為性別操演的模仿理念型。
.
青春愛情電影中的少男比少女更加倍重視,除了《藍色大門》與《我的少女時代》外,其它全部的愛情電影幾乎都圍繞著少男,少女通常則作為是推動劇情的力量。少男的姣好面貌,成為電影世界裡的耽美重心,隨便舉例就一堆,陳柏霖、張孝全、柯鎮東、陳昊森、曾敬驊,「#大男孩」的對純樸、憨直、大笨蛋的要求,他們表現忠誠、可受控制,並且,他們不會對(男性)觀眾產生威脅感。
.
至於女主角則以「#熱情開朗大方」為形象,如《女朋友男朋友》中的林美寶(桂綸鎂),就如同前述,她起了連結兩位男主角陳忠良(張孝全)與王心仁(鳳小岳)的作用,確實地帶動敘事的進展。
.
▓ #台灣青春的反叛結構
.
2000年後的台灣青春愛情,某個程度上融合了日本和美國的純愛視野,前者展現了「#物哀」的精神,後者則更多在表現西方個體主義的追求。當然,不同的作品也有各自主題脈絡的側重,像是性別認同、性別麻煩(Butler, 1990)、青春成長、描繪時代精神、國家與社會變遷的隱喻、情感抉擇等等。
.
總體而言,台灣的作品更擅長挪用青春的反叛結構,去對應、甚至逆返「#國家體制的規訓」,這個台灣電影本土化的大主題。2000年後的新導演,以90年代前後為基礎,自然而然流露出了導演本身的「懷舊」情感,想是一個包含了情慾、戀愛、政治、社會、經濟裝況的「情感的共同體」。
.
▓ #情感先於政治
.
以《女朋友.男朋友》為例,其為一部愛情電影,也是一部歷史電影。該片採用序列式的線性時空,將台灣的多重現代性再現。許多文化學者會討論國族與愛情的辯證關係,大時代下兒女情長,微小的愛情被鑲嵌在巨觀的社會脈絡中。但實際進入電影文本,才會發現,楊雅喆並不是要說明這種台灣性的社會—歷史時空,反而,他進行一種「#逆反」,讓情感能量來主導政治的場景。根本沒人真正在鳥民主自由,這才是真正的自由,非常後現代的後現代的後現代。
.
楊雅喆幾乎總結了後殖民與後現代電影裏頭所有的多元主體:女性、情慾、學生、社會運動、娘娘腔、同志、小三、本土、鄉下人、都市人等等,運用了諸多遊戲般的情節將這些概念構成一個皺摺,裏頭緊密扎實情慾流動,展開又可以觀看台灣自由的進程。
.
▓ #那些年我們一起唱的主題曲
.
青春愛情電影還是成為一種類型了,也不是壞事,也許是必然,這形成了一個穩定的大眾流行文化市場,引導著戀情與自由的話題,反映著純粹親密關係的渴望。在電影裡,人們才可以淡化成人愛情經驗的功利性、功能性。如果能夠再有一首好聽的情歌那就更好了!
.
要能在腦中烙印電影裡的青春記憶,就一定要有一首讓人感動的歌曲,當旋律響起時,瞬間喚起洶湧的刻骨銘心,像是《藍色大門》的「#小步舞曲」、《我的少女時代》的「#小幸運」等。盧廣仲的《刻在我心底的名字》就是一個不錯的例子。這首獲獎歌曲,編曲十分令我動心,第一聲,每次聽到小號與歌手聲線對唱,與法國號的穿梭交疊,都會全身起雞皮疙瘩。
.
這首歌起了關鍵的宣傳作用,五月天、魏如萱、周興哲、蔡依林、田馥甄、梁靜茹、李千娜、韋禮安、曾沛慈、徐佳瑩等歌手的cover版傳唱參與,更加豐富了電影文本與影迷/歌迷的連結。
.
結論是,該約唱歌了(?
|
#參考文獻
.
1. Illouz, E. (1997). Consuming the romantic utopia: Love and 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of capitalism. Univ of California Press.
2. Illouz, E. (2012). Why love hurts: A sociological explanation. Polity.
3. Butler, J. (1990). Gender trouble: Feminism and the subversion of identity. routledge.
友情的例子 在 Miss玥沐-緬因貓女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聽完上週的節目,是不是很熱鬧呢?
平時聽我們兩人撈撈叨叨的,有來賓來節目作客,可增添了不少樂趣呢
這集繼續延續我們上集的話題
筆記好這八種攻心大法,快速攻略妳的他!
P.S 一定一定要聽到最後!會有個可愛的小彩蛋唷~
--------------------------------------
以前曾經看過一部偶像劇
在講述一對從高中就認識的好朋友
互相陪伴,直到其中一方有天發現,在不知覺的情況下,早以喜歡上了對方
最後修成正果的故事,真是完美大結局呀!
雖然只是一部偶像劇,是寫出來的劇本
但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卻也不少
林心如跟霍建華、馮德倫跟舒淇、林志玲跟AKIRA
這些知名度超高的大明星們,也都是從朋友變情人
最後修成正果,邁入婚姻殿堂
彼此成為夫妻的兩人,現在可是非常幸福美滿呢!
如果這樣的感情問題,剛好發生在身邊的人,或著妳自己身上
卡關卡超久,瘋狂思考要怎麼破關
一直猶豫到底該不該告白?該不該進一步去追求妳的“好朋友”的話
就一定要仔細收聽這集節目唷
這集的娜娜美美準備的主題是
如果喜歡上好朋友該怎麼辦?八種攻心之法
教你一步步試探對方的心思,逐步攻略對方的心,讓對方成為妳的囊中之物吧!
娜娜美美掏心掏肺陪妳聊 ♥️
FB: https://www.facebook.com/nanameimei.444
IG: @nanameimei.444
其他podcast平台收聽連結:https://allmy.bio/nanameimei.444
每週五更新節目
歡迎訂閱及分享我們的頻道
如果喜歡我們,歡迎到Apple Podcast留下五顆星星給我們支持與鼓勵
#戀愛話題 #感情 #兩性話題 #LOVE #愛情 #友情 #好朋友 #閨蜜話題 #兩性關係 #情侶 #情人 #兩性主題 #兩性探討
友情的例子 在 Miss玥沐-緬因貓女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EP24. 喜歡上好朋友怎麼辦?八種攻心大法教妳擄獲他的心~原來最適合自己的人就在自己身邊呀 feat. 台北地區神秘男子1號 (上集)
以前曾經看過一部偶像劇
在講述一對從高中就認識的好朋友
互相陪伴,直到其中一方有天發現,在不知覺的情況下,早以喜歡上了對方
最後修成正果的故事,真是完美大結局呀!
雖然只是一部偶像劇,是寫出來的劇本
但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卻也不少
林心如跟霍建華、馮德倫跟舒淇、林志玲跟AKIRA
這些知名度超高的大明星們,也都是從朋友變情人
最後修成正果,邁入婚姻殿堂
彼此成為夫妻的兩人,現在可是非常幸福美滿呢!
如果這樣的感情問題,剛好發生在身邊的人,或著妳自己身上
卡關卡超久,瘋狂思考要怎麼破關
一直猶豫到底該不該告白?該不該進一步去追求妳的“好朋友”的話
就一定要仔細收聽這集節目唷
這集的娜娜美美準備的主題是
如果喜歡上好朋友該怎麼辦?八種攻心之法
教你一步步試探對方的心思,逐步攻略對方的心,讓對方成為妳的囊中之物吧!
P.S. 每次都我們女生自己說,今天我們特別邀請到我們的男性友人一起來聊這話題,看看以男生的角度,會有什麼意想不到的驚喜跟言論出現呢?
娜娜美美掏心掏肺陪妳聊 ♥️
FB: https://www.facebook.com/nanameimei.444
IG: @nanameimei.444
其他podcast平台收聽連結:https://allmy.bio/nanameimei.444
每週五更新節目
歡迎訂閱及分享我們的頻道
如果喜歡我們,歡迎到Apple Podcast留下五顆星星給我們支持與鼓勵
#戀愛話題 #感情 #兩性話題 #LOVE #愛情 #友情 #好朋友 #閨蜜話題 #兩性關係 #情侶 #情人 #兩性主題 #兩性探討
友情的例子 在 Sherry's Notes 雪力的心理學筆記#朋友#友情#交友-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友情 ,不禁讓我反思「我也有這樣的朋友嗎?」也想藉此機會跟大家聊聊,你審視過「 友情 」在生命中的影響力嗎?真實的 友情 ... 例子 看朋友的重要性00:22 ... ... <看更多>
友情的例子 在 友情破裂的例子不少。... - 創業小聚Meet Startup 的推薦與評價
因一起創業而使婚姻觸礁、友情破裂的例子不少。 交友網站「愛情公寓」的創業過程艱辛曲折,但四個伙伴不但沒因挫折拆夥,更沒被成功沖昏頭。來看看他們的創業故事吧! ... <看更多>
友情的例子 在 Re: [心情] 有復合成功的例子嗎? - 看板lesbian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原文吃光光
我和女神女友就是一對復合成功的例子
雖然我覺得要復合需要非常多的要件
但還是先來說說自己的故事吧!
姑且稱女神女友為K吧!
我和K是2009年的九月底在一起的,那是我們大學生活的第一年
高中時期曾喜歡她好一陣子,可是因為一些細故沒有在一起
但我們從高中時起就是很不錯的朋友,是可以大半夜講了兩三個小時電話的那種程度
內容沒有談情說愛,就只是單純的鬼扯瞎聊
現在回想起來,對話內容不曖昧還可以講兩個小時以上真的是有夠扯
但話又說回來
因為鬼扯大概是我這輩子極少數的強項之一,所以好像也沒什麼好希罕的(?)
阿扯遠了,總之,我想,兩年多的友誼是我們感情滋長很重要的養分
在放榜後甫得知我們大學在同一個城市後,我便開始鍥而不捨的追求她
過程也曲曲折折,不過大概是因為有厚實的友誼為基礎,總算是如願以償抱得美人歸了
和K的交往過程就如一般的大學情侶一樣,沒課了就黏著對方,放長假了就跑遍全台
在妳來我這睡一晚我去妳那住一晚的過程中,在衣櫥漸漸地多了她的衣服後
就這麼自然而然的同居了起來
幾乎是全天候的黏著對方,很甜蜜,很穩定
在現在的我看起來,這樣的相處根本是近乎窒息式的相愛,非常地貼近彼此
雖然偶爾吵架冷戰,但不可否認的,從這樣的相處中我們都獲得了最大的安全感與幸福
而在2013年年初,在我和她家人的鼓勵支持下,她飛出了台灣,到了遙遠的國度唸書
原以為快四年的感情可以讓我們安穩的度過聽得到看得見但卻碰觸不到的半年,區區半年
可不消三個月,就像握著一把沙,感覺牢靠穩固,但手一揮,就這麼灰飛煙滅了...
現在回想起來分手後的日子,就像是坐在屋內隔著玻璃窗看著屋外
清晰的嚇人,卻又覺得已經是兩個世界了
分手後的日子,坦白說,說過得超級悲慘大概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沒辦法忘記被當時的室友一路從補習班載著眼淚潰堤的我回到家
也無法忘懷在學校大樓的頂樓看著夕陽嚎啕大哭,讓兩個好友驚訝得什麼話也說不出來
連續劇裡那種喝得爛醉喝到不醒人事當然也發生在我的身上
灌了兩瓶750ml的伏特加和三罐台啤後才換得那陣子唯一一晚的好眠
聽了朋友們的轉述,根本喝到快酒精中毒的我在失去意識後一直喃喃自語的說著一句話
「為什麼她不愛我了?」
是阿,為什麼她不愛我了......?
在這樣猛爆性的失戀下,我害怕所有一個人時安靜下來的時間,拼了命的去沒事找事做
開始久違了的運動,一圈又一圈的繞著公園跑著
只為了把自己累到精疲力竭能好睡些
下載了PPS把棒球大聯盟從第一季第一集全部重頭再看過一遍
只為了不要讓書本被我的眼淚沾濕
我開始搜尋版上的邀約吃飯文,只要有空我就去管他對象是高矮胖瘦
只要能不要讓我自己一個人,我真的什麼都好
那是一種很恐怖的感覺
掙扎的想要浮出水面呼吸,想努力讓自己好起來,卻像是有什麼東西拖著你直直地往下沉
不顧一切的逃離這座繁華喧囂的大城,卻發現小小的台灣滿滿的都是與她的回憶
印象很深刻,環島到花蓮時,在到自強夜市前會經過一個陸橋
K曾經在我們吃飽喝足後滑下陸橋時
從背後擁抱著我在我耳邊輕輕哼著「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胖」
而當我和弟弟一起環島又滑下這陸橋時,我哭到不能自已
是怎樣的景物依舊人事已非?
得到的真的都是僥倖而失去的都是人生嗎?
弟弟只能傻傻的看著我一句安慰的話也說不出口
為什麼她不愛我了?
當我在一夜又一夜的失眠中,爬起來拼著梵谷的星夜的拼圖時,我總想著這個問題
我們的消逝,我們的爭吵,並不是因為誰背叛誰,而是信任的太少,依賴的太多
K的留學生生活精彩忙碌,更得適應不同的文化以及初次的獨立生活
她並不能像同居時牢記著我的課表與生活作息,更不能隨時隨地捎來對我的噓寒問暖
我總以為K如同同居時那般需要我依賴我
但其實需要的是我
我幾乎忘了交往前的她是個極度獨立有個性的女孩
我對愛情預設了太多的立場,立場變成了標準,標準成為了爭吵的理由
但就算我理解了又如何呢?
我伸手可以抓住的,只剩寂寞了
2013年6月,我的生日前後,和乾媽吃了一頓飯
她細細的聽著我一一闡述分手後的生活和體悟
是如何學會珍惜身邊每個認真幫助我的摯友
是如何跌跌撞撞的重新打理起自己一個人的生活
她就這麼看著坐在她面前萬般沮喪的問我說
「這麼懊悔跟不甘心為何不追回來彌補她就好?」
我又更沮喪的說我問了阿,完完全全的被打槍了
乾媽只是淡淡的說
K目前的生活精采有趣,而她所在的土地並沒有我們的過往使她心疼留戀
就專注著讓自己變得更好吧!回台灣後,才是決勝負的時間點
我就這麼信奉著那頓飯所對談的所有,把自己的心拼湊起來
學著凡事多愛自己一點,以自己能過得好一點為出發點,讓自己慢慢的好起來
失眠又怎樣,我就跑步阿!還可以瘦
怕一個人又怎樣,就不要臉的找朋友吃飯打屁聊天阿!還得到了緊密的友情
想她又怎樣,我就不要臉的丟訊息鬼扯一些話給她阿!
已讀未讀又如何,我自己傳了爽有地方可以訴說我的思念阿!
分手了去接機又怎樣,重點不是讓她感動
是我可以默默的看著許久不見的她讓自己開心阿!
我開始查覺我慢慢地好轉了,思念依舊,心痛依舊,可是我可以正面的跟這些情緒相處了
把自己過得好之後,我開始對自己有信心
我愛她,很愛,但我可以一個人把自己處理的很好
轉眼間,她回台了
我開始裝得若無其事以一個禮拜見面一次的頻率邀約她
其實心裡仍舊是很忐忑的,但總抱持著試試看慢慢來的心態鼓勵自己
被打槍也無妨,重點是我有問,我沒有對自己隱瞞自己的情緒
而她則是抱著「分手後也可以當朋友」的心情答應我的邀約
畢竟我們本來就是從很好的朋友發展成情侶的
一起經歷的太多,共同好友也太多,生活密集的難以切得一乾二淨
所有的約會過程我都沒有做出逾矩行為(摟腰等等的),就像是朋友般和她談笑風生
但每次邀約我都會給她一些小東西
一開始是我失眠的夜晚所拼好的星夜
因為那是她很喜歡的拼圖,而且本來就是她的,她也很謝謝我開心的收下了
之後是一些我喜歡的書借她看等等的
最後的轉折點,是我寫給她一封長長的信
那時得知她有打算再出國唸碩士,如果加計語言學校的時間,大概要四年才能完成學位
其實當下聽到時我超恐慌,一直想著該怎麼辦,難道就這樣打退堂鼓嗎
但冷靜過後,我覺得她就是一個值得我所有等待的美好女孩
我寫了封信給她
內容摘要大約是告訴她我非常的喜歡她,我並不介意站在名為友誼的地方守候著她
如果她願意給我個機會,我會珍惜,如果她還猶豫著,那麼也無妨
如果不排斥我對她的關心呵護,那麼就請她坦然的接受我的好
也許別人會覺得我只是工具人什麼的,但在我眼裡她就是這麼的好,值得我所有的珍視
於是,我們就這麼復合了
我的故事就分享到這邊
其實想跟原PO表達的是,分手後復合並不是不可能
但其實還是要看妳們分手的原因是不是彼此的大地雷
以及有沒有決心讓自己變得更好
可是不是為了她變好,是為了讓自己過得舒坦而更好
學會了獨立,才會給了愛情一個轉圜的空間
至於現在的我們
在一段甜蜜的同居後又處於微微的遠距離為各自的理想未來打拼了
一個禮拜可能講不到一千句話
但又何妨?
不在對方的身邊,卻感受到彼此滿滿的愛了
謝謝大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9.121.17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lesbian/M.1412526706.A.EFD.html
※ 編輯: ni9988778065 (42.79.121.179), 10/06/2014 00:55:5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