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主題曲代表了整齣戲的調性。因為它被刻意選在連續劇的片頭片尾,有時候是補全了戲中角色的個性,有時候是延伸了戲中角色的感情。
因為在什麼樣的連續劇裡放了什麼樣的主題曲,是非常重要的──兩齣戲的主題天差地遠,就算選用了同一首主題曲,也會產生完全不同的效果。
像是陳道明主演的《康熙帝國》主題曲〈向天再借五百年〉,光看歌名,充滿雄情壯志,搭配淸朝主導中國後第一位掌握實權的康熙大帝,再適合不過了。
二月河原著的《康熙帝國》,描寫了康熙的一生:登基、親政、除鰲拜、撤三藩、討伐鄭成功以及三征葛爾丹的事蹟。但是,康熙大帝的一生雖然充滿挑戰,但幾乎戰戰勝利,想完成的目標大部份都完成了,搭配這首〈向天再借五百年〉,是不是太過悲壯了?特別是副歌的描寫:
看鐵蹄錚錚 踏遍萬里河山
我站在風口浪尖緊握住 日月旋轉
願烟火人間 安得太平美滿
我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
康熙大清盛世,以皇帝的視角,必定是希望世間一片祥平,但那句象徵戰爭的「鐵蹄錚錚」,若是討伐所以「踏遍萬里河山」,但是皇帝本人卻沒有親自領導而是「我站在風口浪尖」,確實有些古怪。
再說,「再活五百年」這樣長生不老的心願,也許會是皇帝年邁時的心願,但康熙帝一生完全無數大事,實在也無需用這樣的一首豪情,講述他的欲望。
而如此矛盾,在於這歌本就不是在描寫康熙大帝──更諷刺的是,這首歌描寫的,正是意圖「反清復明」國姓爺鄭成功。
原本預定在2001年播映,由何家勁主演的《大英雄鄭成功》,因為種種原因被擱置,〈向天再借五百年〉作曲者張宏光說,後來因為「某齣古裝戲」臨時要,所以這首歌描寫的對象,也因此換了意義──「看鐵蹄錚錚/踏遍萬里河山」,原來講的是清兵入關,而鄭成功被驅除到遠方的小島上,緊握住日月旋轉(「日月」,夠明顯了),所以「我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講的是不是皇帝欲望,而是真心希望上天能再給他時間,讓他能夠達成悲壯心願,完成家國大業的國姓爺鄭成功。
說是諷刺是很諷刺,說是巧合也真的巧合,這樣的轉換,也讓歌曲多出了另一層意義。不過,像這樣同一首歌,換了連續劇就換了角色,最著名的恐怕是〈沙漠寂寞〉與〈雨蝶〉。
〈雨蝶〉的知名度高於〈沙漠寂寞〉,因為它是當年紅透亞洲半邊天的《還珠格格》第一部曲的片尾曲,搭著瓊瑤式揪心的情節,這首瓊瑤與許常德共同作詞的〈雨蝶〉,幾乎是許多人最熟悉的版本。
愛到心破碎也別去怪誰 只因為相遇太美
就算流乾淚 傷到底 心成灰也無所謂
我破繭成蝶願和你雙飛 最怕你會一去不回
雖然愛過我 給過我 想過我就是安慰
我向你飛 雨溫柔的墜 像你的擁抱把我包圍
我向你飛 多遠都不累 雖然旅途中有過痛和淚
我向你追 風溫柔的吹 只要你無怨我也無悔
愛是那麼美 我心陶醉 被愛的感覺
從歌詞可以得知,這是一首深怕對方「會一去不回」的女子視角,而她卑微,愛過給過想過,就是安慰,但是她仍然想要追尋,向他飛去,飛再遠都不累,因為她深深陶醉於,當時那麼美的「被愛的感覺」,所以她無悔。
這首歌講述的,神似女主角之一夏紫薇的母親──「大明湖畔的夏雨荷」,一位因為乾隆下江南而邂逅皇帝的女子,卻因為他的多情,而自己在體弱多病的情況下,讓自己的女兒前去追尋她的「父親」──這也是《還珠格格》的故事起點。
但姐妹作〈沙漠寂寞〉,是張宇的同一首曲,作詞人同樣都有許常德,歌者都是李翊君(甚至連編曲都極其相似),那為什麼會生出妹妹呢?
許常德說,〈雨蝶〉是在〈沙漠寂寞〉之後誕生的,換句話說,是先有〈沙漠寂寞〉的澎湃,才有〈雨蝶〉這樣的纏綿。
原因在於,當時瓊瑤在挑選《還珠格格》的片尾曲,偶然聽到先誕生的〈沙漠寂寞〉,她非常喜歡這首旋律,便請了平鑫濤先生,與這首歌的製作人許常德來溝通,這就是一曲兩詞的來由。
但是從「雨」到「沙漠」這樣的場景描寫轉換,其實還要提到另一部電視劇:1994年香港TVB電視台,由李添勝監製的《射雕英雄傳》──郭靖是張智霖,黃蓉則是朱茵的那版。
雖然94版《射雕英雄傳》在香港TVB的主題曲,是由老班底也是最好的組合:顧嘉煇與黃霑合作的〈絕世絕招〉,不過隨著引進台灣,為了貼近台灣觀眾,便請了當時的上華唱片,來替《射雕英雄傳》做主題曲──就是這首由許常德/向月娥/李素珍三人作詞的〈沙漠寂寞〉。
我沿著承諾一直往下走 卻困在寂寞沙漠
想著你的吻 你的夢 你給的海市蜃樓
淚流盡 愛情也漸漸乾枯 就用謊言麻醉傷口
任憑心成鐵 痛失火 只有我露宿街頭
沙漠寂寞中 誰來愛我 你連回憶都不放過我
無路可走 也不能回頭 你給的溫柔都還在騙我
沙漠寂寞中 誰來挽救 誰又在遠處點亮霓虹
忘記昨夜被你擁抱過 痛苦的感受
若讀過金庸的《射鵰英雄傳》,應該還記得故事是從牛家莊的「楊鐵心」及「郭嘯天」開始的:兩人原是結拜兄弟,卻因為官府所逼,兩人皆妻離子散。在無依無靠的情況下,楊鐵心的妻子包惜弱與金國王爺完顏洪烈成為掛名夫妻,生下「楊康」;郭嘯天的妻子李萍,生性堅毅,輾轉逃往蒙古漠北並產下「郭靖」,自此於蒙古居住二十多年。
雖然沒有更多資料可以知曉這首歌的創作背景,但倘若以逃到大漠的李萍視角來看〈沙漠寂寞〉這首看似充滿都市風情的歌,就有意思了:她沿著承諾一直往下走,卻困在寂寞「沙漠」,而她無路可走,也不能回頭,只能用謊言麻醉傷口,而她一直苦苦想忘記「昨夜被你擁抱過」,那痛苦的感受。
李翊君是〈沙漠寂寞〉的主唱,也是當時瓊瑤御用的片尾曲歌手之一──〈雨蝶〉自然也是她的成名曲,但她本人喜歡的,卻是〈沙漠寂寞〉,喜歡裡面的澎湃,以及孤身走在沙漠裡那樣的勇氣。
女子情深,女子情苦,瓊瑤的「夏雨荷」及金庸的「李萍」,一柔一堅,都在李翊君的歌聲裡了。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0萬的網紅Taiwan Ba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最早打網咖的古人是鄭成功,因為他是開臺始祖....真的是這樣嗎?! 上一集:『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了嗎?歐洲人下海的原因。』http://bit.ly/1t19JIX 動畫臺灣史第二季播放清單 http://bit.ly/taiwan-history-s2 - 看了那麼多成功路、高中、大學,連你爸都跟你...
反清復明原因 在 舊時香港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反㳉復汨」與「反清復明」】
清帝滅掉明朝、入主中原後,民間有不服異族統治的漢人組織「天地會」,以恢復明朝為己任,但他們的旗幟不寫「反清復明」,而是寫着「反㳉復汨」。這是什麼原因?
清朝野史著作《清稗類鈔》的《會黨類》篇目中,談及「反㳉復汨」的來歷時,述說了一段頗神怪的故事。
話說蔡德英等五僧在河畔拾到一座白色香爐,爐底刻有「反㳉復汨」,並稱重50斤13兩。他們將此香爐帶去給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察看。
陳近南分析,㳉音「清」,汨音「覓」,「汨」字代表的汨羅江,又是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投江殉國之處。因此推論,「反㳉復汨」含義是「反清復明」,挽救漢人正統。
眾人認為此乃天兆,清室將亡,明朝復興。陳近南於是召集各地人馬和義士,展開革命之旅。這是一個典型受命天意、揭干起義的故事,固然不能盡信。
而學者蔡少卿的研究,則說出了一個比較貼近事實的版本。
當年,「反清復明」被清廷視為顛覆體制、危害政權安全的口號,清廷對寫和說這句口號的人殺無赦;天地會為免「送頭」,以減去筆畫等方式,自製禁號,以傳播推翻清帝的訊息。
在此背景下,「反清復明」被寫成「反㳉復汨」甚至「彳氵复月」。
#舊時香港 #舊時香港討論區
反清復明原因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施琅平定台灣真相 |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備受矚目的大型歷史題材電視連續劇《施琅大將軍》在央視一經播出,立即成為街談巷議的熱點。該劇主人翁施琅——一位三百多年來爭議不斷的人物,再次引起社會輿論關注。有人認為,施琅成功蕩除台灣割據政權,將其納入中華行政版圖,是一位了不起的愛國英雄;也有人認為,施琅兩次投降清政權,甘願為外族統治者賣命,是「民族」敗類。孰是孰非,莫衷一是。我們不妨拂去歷史的塵埃,一起走入施琅的坎坷人生……
兩度降清,與鄭氏家族始恩終仇
施琅1621年出生在福建晉江衙口一個較為殷實的農民家庭。他自幼力氣驚人、見識出眾,家人對他寄予厚望,本想讓他謀取功名,光宗耀祖。無奈他好武不好文,對仕途興趣不大。後來隨著家道日漸敗落,施琅棄文從武,拜師苦練武藝,精習兵法。
當時,正逢明末清初,遍地狼煙。施琅有個叔叔叫施福,是明朝總兵鄭芝龍的親信。施琅在17歲那年,離開家鄉投奔叔叔加入鄭芝龍的隊伍。因戰功突出,施琅很快就晉升為游擊將軍。1646年11月,時任南明太師平國公的鄭芝龍眼見大勢已去,於是秘密派人聯絡降清。清平南大將軍博洛許諾鄭芝龍投降後讓他任閩粵總督。鄭芝龍不顧兒子鄭成功的苦勸和阻攔,率領包括施琅在內的部眾趕赴福州降清。然而,投降後的鄭芝龍才發現自己上了當,非但沒有當上閩粵總督,反而被博洛挾持進京軟禁起來。隨鄭芝龍來降的官兵被強行分配到清軍軍營,施琅也被編入攻打南明政權的清軍中。1648年,施琅獲悉鄭成功起兵抗清,於是率領弟弟施顯和一些部將投奔到鄭成功麾下。
比施琅小三歲的鄭成功當時起兵不久,力量弱小,因此非常器重施琅的軍事才華,任命他為左先鋒,視其為自己的左膀右臂,每遇大事都要和他商量。施琅也一心一意為鄭成功效勞,還率軍隊攻下漳浦、揭陽等地,提高了鄭成功的威望和勢力。然而,時間一長,有些恃才傲物的施琅與年輕氣盛的鄭成功之間不斷發生摩擦,二人的關係漸漸惡化。
1652年4月,「曾德事件」終於導致施琅和鄭成功二人分道揚鑣。曾德是施琅手下一名標兵,一次違背軍法犯了死罪,因害怕受到施琅懲處,便投奔鄭成功尋求庇護,鄭成功把他提拔為自己的親隨。施琅聽到消息後大為憤慨,派人把曾德捉回斬首。鄭成功勃然大怒,下令逮捕施琅及其父親施大宣和弟弟施顯。後來,施琅用計逃脫,鄭成功盛怒之下處死了施琅的父親和弟弟。施琅遂對鄭成功恨入骨髓,決心投靠清朝,誓報鄭成功殺父誅弟之仇。聽說施琅主動來降,清軍閩浙總督李率泰喜出望外,立即報奏朝廷,清廷很快批覆,任命施琅為清軍同安副將,不久又把他提升為同安總兵。施琅的舊部得知他降清後,不少也追隨而來。就這樣,施琅由鄭成功的親密戰友變成強大的敵手。
三次攻台失利,「內大臣」鬱悶13年
1662年,鄭成功利用濃霧作掩護,率兵收復了被荷蘭侵略者侵佔的台灣。在台島,鄭成功奉明朝為正統,夢想有朝一日實現「反清復明」大業。可惜的是,這位民族英雄不久英年早逝,鄭氏集團發生分裂,為爭車鄭成功的延平郡王王位而大動干戈。在台灣的鄭軍將領擁護鄭成功的弟弟鄭襲繼位,在廈門的將領推舉鄭成功的長子鄭經繼位,雙方各不相讓。最後,鄭經平息矛盾,掌握大權。但他公然背叛其父,竟然宣稱台灣遠在海外,不屬中國的版圖,意圖割據一方,與清廷隔海對峙。鄭經的倒行逆施引起了世人的極大憤慨。當時已經升任福建水師提督的施琅,建議乘機攻取金門和廈門。
清廷採納了施琅的建議,讓他同靖南王耿繼茂、總督李率泰合謀「勦賊」。一戰下來,清軍成功收復了金門和廈門,鄭經逃往東山島。1664年3月,施琅又率軍攻佔東山島,使鄭軍在福建沿海經營達20多年的據點全部喪失。緊接著,施琅又提出進軍台灣的主張,建議乘鄭經軍心不穩,發兵進攻澎湖,然後直搗台灣,謀求實現四海歸一。躊躇滿志的少年康熙欣然接受了施琅的建議,並任命他為靖海將軍,負責統領水師,尋機對台用兵。
1664年11月,施琅選擇冬天偏北風的季節,率領清軍水師首次出征台灣。不料進軍途中,在台灣海峽的清水洋突然遭遇颱風,風雲翻滾,惡浪滔天。任憑施琅航海經驗豐富,依當時的船舶製造水平,根本無法抵禦那樣的狂風巨浪,只好下令返航。
從1665年3月到次年4月,施琅又發動了兩次攻台行動,但都因遭遇颱風而擱淺。
接連三次出兵都無功而返,引起了朝中許多滿族官員對施琅的非議,有人甚至懷疑他對台用兵不是真心。之後幾年間,清廷內部反對武力征台的呼聲佔了上風。年幼的康熙雖非常支持施琅的主張,但無奈自己尚未掌權,只好聽從鰲拜等主撫派的意見。1668年,康熙下令撤銷福建水師,焚毀了全部戰船,朝廷不再商議武力征台之事,還把施琅調進京城改任內大臣。內大臣只是一個閑職,一心武力平定台灣的施琅因而感到十分苦悶。不過,他並沒有氣餒,而是繼續關注福建沿海動向,認真總結失敗教訓,慢慢等待東山再起的時機。誰知道,這一等就是整整13年。
東山再起,恩威並施收復台灣
1681年,主政台灣的鄭經去世,鄭氏子孫為了爭奪王位,再次發生嚴重內訌。而此時清廷已經平息了「三藩叛亂」,康熙皇帝也穩固了自己的寶座,於是下定決心以武力統一台灣。這時已年屆花甲的施琅終於等來了夢寐以求的機會。
在福建總督姚啟聖和施琅的同鄉、大學士李光地的極力舉薦下,康熙力排眾議,重新任命施琅為福建水師提督,並加太子少保銜,讓他立刻返回福建,準備出兵。臨行前,康熙專門賜宴施琅。席間他語重心長地說:「在用武力平定台灣問題上,只有朕贊同你的方案,希望你能盡心而為,不要辜負了朕的希望!」感激不盡的施琅豪情萬丈地表示:「老臣今年雖然已經六十有二,但血氣尚未衰竭,還可以報效皇帝和朝廷。如果我此行再次失利,我甘願領罪。」
施琅一到廈門,便夜以繼日地進行出征前的準備,幾乎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他一面操練水師、製造軍械、選配將領,一面蒐集鄭軍情報、策反鄭軍將領、制定攻台方案。經過半年努力,終於萬事俱備,只等出兵。
台灣本島地域狹窄,缺乏戰略縱深,澎湖是其外圍防禦的唯一屏障。澎湖一旦攻陷,台灣不攻自破。1683年6月14日,施琅率領大型戰船300餘艘、水兵2萬餘人、230餘艘中小戰船,從福建東山島揚帆啟程,進逼澎湖。16日晨,施琅向澎湖鄭軍發動第一次進攻。18日,施琅派戰船攻取了澎湖港外的虎井、桶盤二島,掃清了外圍。22日,清朝水師兵分三路再次發動進攻:施琅親率56隻大型戰船組成的主攻部隊,正面進攻鄭軍主陣地娘媽宮;總兵陳蟒等率領由50只戰船組成東線攻擊部隊,從澎湖港口東側突入雞籠嶼,作為奇兵,配合主攻部隊夾擊娘媽宮;總兵董義等率領另50只戰船組成的西線攻擊部隊,從港口西側進入牛心灣,進行佯攻登陸,牽制西面的鄭軍。此外,剩餘80艘戰船作為預備隊,隨主攻部隊跟進。交戰雙方都知道這是決定命運的一戰,於是一交手便展開了廝殺,激戰歷時七晝夜。施琅巧妙利用有利的西南風向條件,採取「五點梅花陣」戰術,即用多艘戰船圍攻鄭軍一艘,集中兵力作戰。頓時,茫茫大海上朵朵「梅花」飛舞,清軍水師越戰越勇,一舉攻克澎湖列島,擊毀鄭軍大小戰船近200艘,殲滅其精銳部隊1.2萬餘人,收降近5000人。鄭軍主帥劉國軒僥倖依靠熟悉的地形帶少數部下逃回台灣。
澎湖失手,鄭氏集團一下子亂成一鍋粥:有主張降的,有主張守的,還有主張撤往呂宋的,一時沒個結果。可是,令他們意想不到的是,施琅並沒有即刻發兵攻台,而是在澎湖安頓下來,一面安撫當地百姓,一面派人撈救跳水未死的鄭軍官兵。對被俘的台灣兵將,施琅下令釋放回台灣,臨釋放前他還專門聲明:「我絕對不會報私仇!當年殺害我父親的人已經死去,與其他人毫不相干。」他還許諾說:「不僅兵士不殺,就連鄭家人只要肯降,我也絕對不會殺。」施琅身邊的人曾問道:「將軍與鄭家具有血海深仇,如今鄭氏子孫已經成為釜中魚、籠中鳥,您為何不快點發兵剿滅,為親人報仇雪恨呢?」施琅說:「我帶兵進攻台灣,這是國家大事,怎麼能趁機公報私仇呢?只要鄭家人真心歸順,我不會傷害他們,否則會引起人們的不滿,連累台灣的百姓。」
與此同時,施琅上疏朝廷,建議對鄭氏集團實行招撫政策,爭取和平統一台灣,使台灣百姓免去刀兵之災。對於施琅的做法,康熙十分讚賞,並傳旨同意了他的建議。年幼的延平王鄭克塽和劉國軒等人,原本害怕施琅復仇,不敢投降,如今看到施琅的確沒有殺害自己的意思,於是連忙派人到澎湖施琅軍前請降。8月13日,施琅率軍抵達台灣,由鹿耳門登陸上岸。劉國軒等人到軍前迎接,台灣各族百姓夾道歡迎。8月18日,鄭克塽率領鄭氏集團文武官員,及明朝宗室在台的魯王世子朱恆、樂安王朱凌等削髮剃頭。隨風飄落的一縷縷頭髮,標誌鄭氏集團正式歸順和南明小朝廷壽終正寢。
施琅收復台灣的捷報傳到京城的時候,正值1683年的中秋佳節。康熙聞訊喜不自勝,脫下龍袍派人賞賜給施琅,又親製褒章嘉許,封施琅為靖海侯,世襲罔替,令其永鎮福建水師。
功成名就,卻留爭議三百年
施琅平定台灣後,在清廷內部產生了一場對台灣的棄留之爭。許多大臣對台灣的戰略地位缺乏認識,主張將台灣人口遷往大陸,放棄台灣的土地。康熙也一度表示贊同此議,認為「台灣僅彈丸之地,得之無所加,失之無所損」。看到朝野上下棄守之聲高漲,施琅心急如焚,連忙上奏了彪炳史冊的《恭陳台灣棄留疏》,堅決主張駐守台灣。在奏疏中,施琅指出,台灣事關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地的防護重任,萬萬不能丟棄。他用自己的親眼所見,進一步論證說,台灣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可為東南沿海地區提供重要物質保障。另外,他還告誡說,對台灣這個地方,荷蘭等外國侵略者無時不想侵佔,我們如若不守住,他們一定會捲土重來。台灣一旦再被外國侵略者侵佔,那時再出兵遠征,將會難於登天。施琅的上疏雄辯有力,一些大臣贊同他的建議,這促使康熙改變了主意,下決心守住台灣。
1696年3月,施琅在福建任上病逝,享年76歲。康熙皇帝聞訊後,痛心不已,下令厚葬,加贈太子太傅,諡號襄壯,並在泉州府學前建祠紀念。至今閩南各地紀念施琅的牌坊、祠堂、碑文仍隨處可見。
然而,三百年來,施琅也一直是位爭議人物。關於他的歷史定位問題,歷來存在不同的聲音。施琅的一生,就史載的情況看,不外乎兩件事:一是反鄭降清;一是統一台灣。也正是這兩點,構成了後人對其評價褒貶揚抑不一的根本原因。關於施琅統一台灣的歷史功績,史學界已有充分肯定。但對於其「叛主投敵」的氣節問題,人們至今爭議較大。
如果說施琅降清是出於「報私仇」,那麼其後來的所作所為已經遠遠超出了個人的狹隘視野。無論是在征討、棄留台灣問題上,還是在善後、治理台灣問題上,施琅都高瞻遠矚,為維護國家和民族利益做出了不可抹煞的功績,無疑是那個時代的傑出政治家、軍事家和愛國主義將領。
如果從「民族英雄」和「民族敗類」的角度來評判施琅,則不免又有「狹隘民族主義」的嫌疑。因為,無論是統治元朝的蒙古族,還是統治清朝的滿族,他們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謀求中華民族的「大一統」是每一個炎黃子孫的責任。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的重要王朝,滿族是中華民族的重要成員。歷史上,滿族源於女真,後改金,再改為清,主要居住於東北和華北各地。1644年,滿族貴族在一部分漢族地主武裝的配合和幫助下,取得中國統治權,緊接著發動了長達一個多世紀的統一整個中國的戰爭,最終於18世紀中期開創了中國的空前大統一局面。但長期以來,由於滿族統治者專制殘暴,加上人們認識上的一些偏差,國內有些人把清政府統一中國這件大事,說成是「異族入侵」。即使在新中國成立後,仍有人把清政府看成是「滿清侵略勢力」。因此,有人把施琅看作民族敗類,就是以此錯誤歷史觀為前提的。
有學者曾提出這樣的觀點,讓人感覺頗有新意:施琅降清但不叛鄭。施琅投清後協助清政府實現大陸與台灣的統一,正是鄭成功當年奮鬥的目標,正所謂殊途同歸。著名明清史專家傅衣凌先生就曾說:「鄭成功的復台和施琅的復台雖各有具體原因,但是都隱藏著中華民族的大義。」「兩人的處境不同,征台的出發點不同,但是他們對台灣戰略地位的重要性則有同樣的認識,都堅定地主張保衛台灣。從他們兩人對台灣的認識來說,我們說施琅不是鄭成功的叛徒,而是他的繼承者。 」
事實上,在施琅的故鄉福建省晉江縣施琅紀念館中,有一幅對聯就是這樣寫的:「平台千古,復台千古;鄭氏一人,施氏一人。」後人這樣把施琅與鄭成功相提並論,應該說是拋開「個人感情」的,是基於「中華民族的大義」而對他們的歷史功績的肯定。(原文載於:《環球人物》,作者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反清復明原因 在 Taiwan Ba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最早打網咖的古人是鄭成功,因為他是開臺始祖....真的是這樣嗎?!
上一集:『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了嗎?歐洲人下海的原因。』http://bit.ly/1t19JIX
動畫臺灣史第二季播放清單 http://bit.ly/taiwan-history-s2
-
看了那麼多成功路、高中、大學,連你爸都跟你說做人要成功。但....
鄭成功很成功?NONONO~他其實還好!鄭經有很正經?NONONO~他很不正經!
揪竟他們多不成功多不正經,這集臺灣世界史EP3通通告訴你!
本集勘誤:04:22是長江以「南」
本集關鍵字:鄭成功、鄭芝龍、明朝、清朝、國姓爺、反清復明、赤崁樓、鄭經、陳永華
-
臺灣吧訂閱集資 https://taiwanbar.cc/subscribe
動畫臺灣史第一季播放清單 http://bit.ly/taiwan-history-s1
訂閱臺灣吧頻道 http://bit.ly/subscribe-taiwanbar
臺灣吧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barstudio
臺灣吧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taiwan_bar
臺灣吧線上賣場 http://bit.ly/TaiwanBarShop
合作邀約 taiwanbarstudio@gmail.com
-
主題曲:
DJ Hauer - Big Fat Guitar
插曲:
DJ Hauer - Japanese Folk Songs
Scott Joplin - Solace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By Attribution 3.0
“Bubbly March”, “Comic Hero”, ”Scheming Weasel faster”, “Monkey Spinning Monkeys”,
“Hidden Agenda”
Kevin MacLeod (incompetech.com)
參考資料:
周婉窈,〈海洋之子鄭成功〉,台灣與海洋亞洲,https://tmantu.wordpress.com/,2008。
遠流臺灣館,《臺灣史小事典》臺北:遠流出版公司,2000。
楊雲萍,〈鄭成功之歿〉,《南明研究與臺灣文化》。臺北:臺灣風物雜誌社,1993。
反清復明原因 在 韓國瑜又脫口「玩女人」!神舉例清朝人「嫖妓」為反清復明 的推薦與評價
聽到這,現場鄉親都十分傻眼韓國瑜扯嫖妓!神舉例清朝玩女人 原因 >>>https://bit.ly/32SsWz9 下載【三立新聞網APP】Live直播搶先看▷ ... ... <看更多>
反清復明原因 在 反清復明的真正意義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紅過成龍曾志偉,邵氏汪禹害死傅聲 原因 驚人,難怪甄妮當眾發話買他人頭!晚年淪為搬運工53歲慘死太報應!#成龍#汪禹#甄妮#頭條星聞. 頭條星聞.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