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每天聽本書,今天為你解讀的書叫《貨幣野史》。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本書的主題,我會說是「找回丟失的貨幣常識」。
什麼是貨幣常識呢?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貨幣是一種特殊商品,它是在經濟發展中由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交換媒介。比如說,在原始社會里,有人種田,有人打獵,有人採摘,他們一開始是直接交換彼此的產品,但很麻煩,於是慢慢約定,用某種貴金屬作為交換的中介,形成了貨幣。這就是一般經濟學告訴我們的常識。
但這本書告訴你,這個常識是錯的。書中說到,按人類學家的考察,歷史上不存在物物交換的經濟,更不用說由物物交換演變來的貨幣;相反,有很多證據表明,貨幣最初的形態是關於欠債的記錄,它不是一種物品,而是一項技術。比如,五千多年前蘇美爾人的債務記錄,近代英國使用的木條借據,太平洋的雅浦島上使用的石頭貨幣,乃至今天銀行系統中流動的電子數據,都能證明貨幣是一種信用債務記錄,而不是我們常說的交易媒介。
這裡需要提醒的是:信用和債務是同一件事的兩個方面,債務表示負擔,信用強調償還,它們都代表欠債,因此在很多時候可以互換,比如信用卡就是債務卡,信用記錄就是債務記錄,信用擴張就是債務擴張,等等。
那麼關於貨幣是信用的觀點是怎麼弄丟的呢?作者指出,在17世紀的英國,發生過一場關於貨幣鑄造的大辯論,當時德高望重的思想家洛克認為,貨幣作為商業活動的工具,價值要固定,標準要統一,他不認可貨幣是信用,而相信貨幣是金銀,這種觀點贏得了辯論,並影響了後來的經濟學家。經濟學的創始人亞當·斯密把它寫在經濟學的奠基之作《國富論》中,一直流傳到今天,成為經濟學的常識,也成為經濟學的一個失誤。
這本書的作者菲利克斯•馬汀,有經濟學、古典學以及國際關係等多個學位,所以這本書不像一般經濟學著作那麼嚴肅,而是很有戲劇性。比如上面提到的貨幣常識的丟失,書中稱之為「謀殺案」,不過作者認為,洛克否定正確的貨幣常識是無心之舉,所以將它定性為「意外死亡」,充滿了故事色彩。這本書的英文標題叫「Money:The Unauthorised Biography」,被翻譯為「貨幣野史」,充分反映了這一點。
按這本書的觀點,貨幣常識的死亡和丟失,是經濟學的重大失誤,我們要把丟失的貨幣常識找回來,才能更好地理解經濟現象。這有什麼用呢?用一位讀者的話說,魚恐怕永遠也不能操縱水的流向,但它明白了自己曾經逆流而動的徒勞,才會去嘗試改變那些可以改變的東西,讓事情變得更好。這就是認知的價值。
接下來,我就分三個部分為你解讀這本書:第一,為什麼說貨幣的本質是債務記錄,而不是交易媒介;第二,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是如何被經濟學遺忘的;第三,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如何幫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
第一部分
先來看第一個問題, 貨幣的本質是什麼?說起這個問題,很多人憑借在書本上學過的知識,也能說出個一二三來,故事大概是這樣的:
在原始經濟中,貨幣是不存在的,只有物物交換,效率很低。因為你必須找到一個交換對象,他有你想要的東西,你有他想要的東西,兩方面湊齊才行。這個困難讓人們產生了對交易媒介的需要,比如貝殼、金銀、銅錢等等,你可以賣出商品賺取它,又可以用它來購買一切物品,並且可以囤積起來,作為今後的財富。這就是貨幣的由來。它的本質是交易媒介。
這套理論流傳廣泛、深入人心,因為它符合我們的邏輯想象,並有權威認證。早在兩千多年前,亞里士多德就提出這種觀點,17世紀著名的思想家洛克也堅持這種觀點,最重要的是亞當·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經濟學奠基之作《國富論》中發展了這套理論,被後來的經濟學著作沿用,成了經濟學的標準常識。
當然,它有時也會受到懷疑,比如經濟史上有個著名的「拿石頭當錢」的案例,就對這種常識構成了挑戰。案例說的是在太平洋西部,接近菲律賓的地方有一個島叫雅浦島,當地人過著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島上只有三種產品——魚、椰子和海參,沒有農作物,幾乎沒有藝術品和手工製品,很少跟外界貿易,可以說是現代人眼中的原始社會。
按理說,這種地方最可能看到物物交換的景象,但恰恰相反,雅浦島有一套高度發達、與眾不同的貨幣,學術上叫「費幣」(中文是浪費的費)。這是一種又大又厚的石輪,直徑從1英尺到12英尺不等,中間有一個洞,可以插進木棒進行運輸。一開始人們認為,當地人選擇這種貨幣形式是為了防盜,因為它不易攜帶,就不會成為偷盜的目標。
但後來發現,事情沒那麼簡單。在雅浦島上,交易計算的是彼此的債務,用債務抵消,餘額在以後的交易中再結算。即便到最後結算的時候,如果需要轉移的費幣太大,不容易搬動,它還是會留在原處。這個案例引起了人類學家和經濟學家的注意,它不僅對貨幣起源的常見理論提出了挑戰,還引發了貨幣到底是什麼的懷疑。
一般理論認為,貨幣是一件「東西」——是從眾多商品中選出來的,充當中介起到方便交易作用的特殊商品。但雅浦島的費幣並非如此,通常這些石頭比交易的物品更難移動,在大多數交易中根本沒有被交換過,因此它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商品交換媒介,更像是一種信用記錄和債務清算手段。
那麼,雅浦島的狀況是不是特例呢?隨著更多的研究和證據出現,人們發現它不是特例,而是普遍現象。
比如,在距今五千多年前的中東兩河流域,就有了記錄債務的貨幣技術。考古發現當時的帳簿上有一種叫謝克爾的記賬單位,它記錄了商品、勞動和法律懲罰等各種事物的價格,比如每個月的勞動價值是1個謝克爾,租一輛牛車每天要支付1/3謝克爾,扇別人的耳光要罰款10個謝克爾,等等。這種經濟既不是物物交換,也不靠鑄幣支持,而是靠虛擬的債務和收入記賬系統來運作。這時候貨幣充當的是計量單位和債務記錄,而不是一種商品。
又比如在公元12世紀,英國出現了用木條作憑證的支付系統,人們在木條上鑿出凹口,以記錄貨幣單位的數量,將它一分為二,債權人和債務人各拿一根。債權人那一根可以作為支付憑證流通,當有人把代表債權的木條拿到債務人跟前要求償付時,兩根木條上的切口必須匹配。這種獨特的支付系統,在英國持續了幾百年之久。
今天的銀行體系,更能體現貨幣是信用和債務的特點。這一點我在《現代貨幣理論》這本書的解讀中談過,這裡就不展開說,只做簡單的概括,那就是:銀行通過批准對企業或個人的貸款,能夠憑空創造出新的貨幣,這些貨幣的本質,就是企業或個人的信用(債務)記錄。
總之,這本書通過引用一系列證據和研究,否定了傳統經濟學提出的,貨幣是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交易媒介的商品的觀點,比如美國學者喬治·道爾頓認為,如果將「以物易物」定義為沒有貨幣的市場交換,那麼從來沒有證據表明它是重要或主流的交易模式;劍橋大學的一位人類學家更是直截了當的說:「從來就沒有關於以物易物經濟的直接記錄,更不要說從這種體系中誕生貨幣了。」
那麼貨幣是什麼呢?這本書認為,貨幣是由債務記錄和清算系統構成的社會技術,它的核心是信用。傳統經濟學認為,有形的貨幣才是錢,信用和債務是以此為基礎衍生的虛擬現象;而這本書認為,信用和債務才是貨幣的本質,硬幣、鈔票、存款等等這些具體的貨幣,只是表徵,是用來跟蹤記錄經濟中債權債務關係的工具;打個比方,認為貨幣產生信用,就像說太陽圍著地球轉,那是錯誤的直覺,而認為信用產生貨幣,就像認為地球圍著太陽轉,這才是貨幣的常識和真相。
第二部分
那麼,這種常識和真相是如何被經濟學遺忘的呢?這要從一場辯論說起。因為17世紀的英國,出現了貨幣短缺,因此要重鑄貨幣,人們對此產生了分歧。
當時的英國,主要流通的是銀幣,它在使用中會磨損,還有人把邊角銼下來,鑄成新的硬幣牟利,這些殘缺的硬幣重量或成色不足,卻以法定面值在流通,於是就產生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也就是說,當人們發現成色不同的硬幣都以相同的面值流通,就會把沒有毀損的貨幣貯藏起來,只用那些不合格的劣幣進行交易,這樣就把良幣從市場中排擠出去。
結果就是,在17世紀60至90年代,硬幣磨損、偷銼剪切的現象在英國愈演愈烈,劣幣充斥於市場。到了1695年,大多數流通硬幣所包含的銀的成分,只有出廠時的一半左右,相同材質的銀塊的價格,比鑄成硬幣要高出近25%。另外由於當時的金、銀兌價不合理,英國的銀幣外流,導致貨幣短缺,嚴重影響了英國的商貿秩序和經濟發展。
於是,英國政府和議會開始醖釀重鑄貨幣,但對於如何重鑄,爭議很大,其中有兩位重要人物,一位是財政大臣威廉·朗茲,另一位是當時著名的哲學家約翰·洛克,提出了針鋒相對的意見。
財政大臣朗茲建議,把所有銀幣的面值都提高25%,新幣和舊幣同時流通。舊的劣質硬幣雖然重量和成色不足,但可以按面值流通,而新鑄成的優質貨幣,要麼將法定面值提高25%,要麼將實際含量降低20%。總之就是提高銀幣的法定面值,降低鑄幣的金屬含量,這樣可以讓人們願意把白銀送到鑄幣廠被收購,同時那些被私藏的優質銀幣也會重新進入流通,使銀幣短缺的狀況得到改善。
但另一方面,當時著名的思想家洛克反對朗茲的意見。他認為白銀才是真正的價值來源,才能充當法定貨幣,貨幣必須保持固有的含銀量,才能維護貨幣的信譽,因此他反對降低鑄幣的含銀量。他主張按原來的重量和成色標準重鑄新幣,取代殘損的舊幣,而在新幣取代舊幣的過程中,由政府承擔損失。
他們的意見代表了兩種不同的貨幣觀。洛克認為貨幣是一種商品,貨幣的價值是由充當貨幣材料的金屬含量所決定的,因此不能隨意變動標準,這叫金屬主義;而朗茲認為貨幣的金屬含量不重要,重要的是貨幣標識,因為貨幣只是國家規定的計量符號,這個標準是可以變動的,這叫名目主義。換句話說,洛克認為錢是金銀,信用只是硬幣的延展;而朗茲認為錢就是信用,硬幣只是信用的物理表徵。這就是商品本位和信用本位的區別。
最後,這場辯論的結果是洛克的主張獲得了政府認可。1696年1月,英國議會下令,從當年6月起殘缺的硬幣不能再用。在此之前,它們可以用來繳納稅款或購買政府債券,仍然按法定面值計算,從7月起,就只能按貨幣中真實的含銀量以市場價回收。這樣,缺損的貨幣被收集起來,加上政府投入的白銀,按照標準的重量重鑄貨幣,整個過程持續了三年。
按照作者的觀點,朗茲的建議是正確的,而洛克的主張把事情弄糟了,但是沒辦法,他們的權威和影響力相差太遠。洛克不僅被後世認為是啓蒙時代最重要的思想家,被稱為「自由主義之父」,並且在當時也被看作英國議會制度的首席理論家,是名副其實的意見領袖。他不僅決定了英國鑄幣大討論的政策結果,也對經濟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在接下來誕生的古典經濟學理論中,從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開始,洛克的貨幣觀就佔據了主導,按原書的話說,「在斯密和他的古典經濟學追隨者的作品中,出沒著一個幽靈:這就是約翰·洛克以及他那套貨幣自然主義。古典經濟學家對洛克的忠誠不可動搖:貨幣就應該是黃金或白銀。」正像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說到:「和其他商品比起來,金屬損耗較少,沒有任何東西比它們更抗侵蝕。此外,金屬還可以按任意數量分割成小塊……正是這種特性,讓金屬變成了最適合商貿和流通的工具。」
不僅如此,洛克對價值的認識,也就是「價值是物品的自然屬性」的觀點,對古典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影響深遠,它極大地簡化了理解經濟的任務。因為如果把價值看作天然的東西,那麼經濟學分析根本不用關心貨幣。貨幣只不過是為瞭解決交易不便的媒介,人們想要的不是它,而是可以用貨幣買到的商品。這樣一來,經濟學的分析最好是從忘掉貨幣開始,而去關注生產、分配、消費等「真實」的經濟問題,就像另一位經濟學家穆勒總結的那樣,「簡而言之,從本質上說,在社會經濟範疇中,不可能有比貨幣更不重要的東西了。」
就這樣,經濟學從創立開始,就把貨幣打入了冷宮,因為主流經濟學家認為,貨幣只是商品交換的媒介,不對經濟產生實質影響,這種觀點一直流傳到今天。而在《貨幣野史》這本書看來,這恰恰是貨幣常識的死亡和丟失,是經濟學的一個失誤。我們要把丟失的貨幣常識找回來,才能更好地理解經濟現象,解決經濟問題。
第三部分
那麼,運用新的貨幣常識,可以分析哪些現象、解決什麼問題呢?按照這本書的觀點,要想正確認識金融危機,保持社會穩定,就需要運用新的貨幣常識。
就拿過去幾十年來說,金融危機在世界各地層出不窮,從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到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再到2002年阿根廷主權債務危機,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這種動蕩並不是偶然出現,而是反復發生的。這種金融系統的不穩定,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這本書的作者認為,貨幣本身就有不穩定的特質,因為它總是傾向於產生不可持續的債務負擔,當債務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造成金融危機。
比如,在經濟景氣時,資產價格會上漲,導致投機增多,很多人將資產抵押成貸款,進一步買入資產,造成資產價格不斷上漲。而大量投機產生的債務,會讓投資者資金緊張,也就是收入不夠支付利息。當債權人開始要求償還時,負債累累的投資者必須賣掉資產來維持現金流,而這時候,已經沒有交易對手可以支付如此高昂的資產價格,因此出現拋售,導致資產價格跳水以及流動性緊張,最終造成金融危機。
更麻煩的是,金融危機會造成社會不穩定,因為它會帶來收入下降和失業。2008年之後發生的「佔領華爾街」還算是溫和的,往前追溯問題更嚴重,比如2002年阿根廷債務違約引發的金融危機,造成社會騷亂和政局動蕩。1990年日本經濟泡沫破裂,導致房價、股價的大幅下跌,企業大面積破產,造成日本經濟「失去的二十年」。
對此,作者的建議是什麼呢,他在書中說到:
「許多國家目前的金融不平等到了無以為繼的地步——或者說它們的債務太多了。而且我也認為,目前嘗試逐漸減輕這些巨額債務的策略……在政治上是不可行的,在經濟上也不令人滿意。而如果參考梭倫書中的建議,我們就能提前處理這個問題,或者通過設計幾年的高通脹,或者通過直接重組債務的方式。」
你看,這裡提到了梭倫的建議,也就是梭倫的改革。公元前594年,梭倫被選為雅典的執政官,展開了一系列被後世稱為「甩包袱」的社會改革,其中首要的一條是取消債務。而所謂通過高通脹或重組債務來處理問題,就是作者認為,為了減少金融危機和社會動蕩的隱患,需要通過技術手段來減輕社會負債群體的負擔,甚至是大規模地赦免債務。
這種建議是異想天開嗎?不是,它有一定的歷史依據和現實基礎。
書中說到,古代中東地區就有這樣的傳統,在整個社會不能支撐債務負擔的時候,國王會宣佈,所有債務一筆勾銷。《聖經》中也有類似記載,在宗教歷史上,每四十九年的最後一個贖罪日結束後,叫「禧年」,這一年每個奴隸都可以重獲自由,每一塊土地都可以物歸原主,每一筆債務可以一筆勾銷,每個人都有機會重新開始。
正是按這個思路,1997年有人發起了「禧年債務運動」,要求取消貧困國家的債務,特別是那些發生飢荒、戰爭和瘟疫的國家,因為這些國家無力償還債務和支付利息,陷入了依賴債務的惡性循環,唯一的辦法是減免或者完全取消債務。
按照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欠債還錢是天經地義的事,在市場經濟中,遵守契約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則,這本書的作者為什麼還主張赦免債務呢?
這就要回到對貨幣的認識上來。傳統貨幣觀點認為,經濟價值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事實,貨幣的職責就是衡量它,但不能影響它。貨幣本位是政治公平的支點,就像物理天平的支點一樣,它必須固定在一個位置,才能保證測量準確。因此,遵守債務契約和尊重貨幣本位是一件順應規律、理所當然的事,不能違背它。
但是這本書認為,沒必要把經濟價值看作天然的事實,而應該看作是為了實現公正繁榮的社會而發明的概念。貨幣政策的終極目標不是貨幣穩定,而是實現一個公正繁榮的社會,既然如此,債務重組或通貨膨脹導致的違約或偏離貨幣本位,只要有利於社會穩定,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在《羊群的共識》這本書中有一個案例,似乎印證了作者的觀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冰島整個國家陷入了困境,因為之前他們大量擴張信貸,欠下了巨額債務,危機爆發後冰島三家最大的銀行破產,三十萬冰島人背負了上千億美元的外債,加上資本市場的虧損,平均每個人背負了上百萬美元的債務。於是,冰島政府決定重啓經濟,將危機時期產生的居民負債一筆勾銷,用三大銀行的稅款來補,受到舉國上下的熱烈支持。
結語
說到這兒,關於這本書的內容就快介紹完了,我幫你回顧一下它要回答的幾個重要問題。
首先是貨幣的本質是什麼?傳統經濟學認為,貨幣是由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交易媒介的特殊商品。這也是我們大多數人所認為的常識,因為從小到大,幾乎每個級別的經濟學教科書,都是這麼說的。但是這本書告訴我們,這個常識是錯的。因為根據人類學家的考察,沒有發現大規模的物物交換的堅實證據,反而有大量的歷史研究表明,貨幣最初是以債務記錄的方式誕生的,它的核心是信用。它不是一種物品,而是一項技術。現代銀行通過借貸創造貨幣的機制,更是清晰無誤地展示了這一點。
其次是貨幣的這種常識,是怎麼在經濟學中被遺忘和顛倒的?這本書的作者認為,歷史的偶然造成了這個結果,因為17世紀著名的哲學家洛克,在一場重要的貨幣辯論中贏得勝利,並影響了後來的經濟學家。作者認為經濟學把貨幣看作交易媒介,把經濟看作是去掉貨幣之後的物物交換,進而認為貨幣在經濟中無關緊要,對我們看待經濟問題產生了極大的誤導。 只有把貨幣看作信用或債務,才能明白它對促進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對造成經濟波動影響巨大,這才是貼近現實的觀點。
第三,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如何幫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作者在書中談到了金融危機,他認為貨幣總是傾向於積累不可持續的債務負擔,是金融危機反復出現的根本原因,而要維護社會穩定,我們只能採用一些非常規的手段,比如赦免窮人的債務,這在西方有歷史和宗教的傳統,卻對「欠債還錢」的中國古訓構成了挑戰。
不過我認為,讀完了這本書,如果理解了貨幣是債務、同時也是信用的觀點,會對中國的另一句古訓「人無信不立」有更深的感悟。
過去我們通常認為,「人無信不立」是一種道德要求,跟人的物質利益沒有太大關係。而當我們知道貨幣就是信用之後,「講信用」似乎多了一層理由。它不僅是一種可貴的精神品質,並且會在某個時候給我們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這就是講信用的巨大價值。」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6萬的網紅memehongko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22.科學世界觀—現代文明的基石與價值迷失 中世紀教會的殘忍,排斥異端,其實是人性的僵滯,人膠固於教會定義下的「上帝」,生命心靈就不能開拓變化,失去了自由,這並非真正的信仰。於是科學興起,一下子改變了歐洲人對世界的看法。從物理學方面說,從哥白尼到牛頓為一階段,是古典物理學階段;現代物理學則愛因斯...
「古典物理近代物理」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古典物理近代物理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古典物理近代物理 在 張善政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古典物理近代物理 在 辣媽英文天后 林俐 Carol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古典物理近代物理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古典物理近代物理 在 映像授業 Try IT(トライイット)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古典物理近代物理 在 Re: [問題] 可以跳過牛頓,從量子物理學起嗎?? - 看板Physics 的評價
- 關於古典物理近代物理 在 現代物理學近代物理,現代物理,近代物理學- 研究所板(graduate ) 的評價
- 關於古典物理近代物理 在 古典物理學之父 :: 全台大學開課課程資訊網 的評價
- 關於古典物理近代物理 在 古典物理近代物理分界的影片 第1集 - YouTube 線上影音下載 的評價
古典物理近代物理 在 張善政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歡迎收看《善哥聊天室》第59集,今天是【探索量子】系列的最後一部。說到「 #量子」,就不得不提到「 #物理學」,從牛頓時期到 #愛因斯坦,物理學也從古典邁入了現代,而這個演進到底該如何區隔呢?是因為物理學有什麼重大的突破嗎?此外,新興的量子科技也面臨了「兩次革命」,這又是什麼意思呢?今天,我們透過傅昭銘教授精闢的解說,以及他橫跨歐亞大陸求學的經歷,要帶給大家對量子科技全然不同的視野,千萬別錯過。
如果你也對今天的主題有興趣,歡迎按讚並分享出去,有什麼想法的話,請踴躍在底下留言讓我們知道,也邀請大家捐款給我們唷!
🥺我也想加入善科的LINE社群➡️ https://reurl.cc/j7Xq61
⭐️本集節目資訊⭐️
主題:紮根量子教育,再創科技奇蹟
播出時間:2021.07.22 星期四 20:00
主持人:張善政(善科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來賓:傅昭銘(國立台灣大學物理系教授)
⭐️喜歡影片的話,歡迎贊助我們⭐️
銀行:台北富邦(012)建國分行
帳號:724120005896
戶名:財團法人善科教育基金會
詳細捐款資訊:www.sancode.org.tw/how_to_donate.php
若有捐款請與本會聯繫
⭐️了解善科更多⭐️
YouTube|善科教育基金會 SanCode Foundation
https://reurl.cc/exV1Xm
Instagram|san_code
www.instagram.com/san_code
#量子 #量子科技 #張善政 #張慶瑞 #善科 #善哥聊天室 #古典物理學 #近代物理學 #量子革命 #普朗克 #學用落差
古典物理近代物理 在 辣媽英文天后 林俐 Carol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感謝莊學長!
俐媽向台大物理系莊學長邀稿,
請他列一些基本的物理學英文單字,
他馬上答應!
而且認真的學長給了好多資料,
俐媽先post第一部分,
之後還有「古典物理學」大餐😃
其他物理先進,包括景超物理精靈,
都歡迎補充唷!
——————————————————————
⚙️ 俐媽英文教室—物理單字篇part 1 (國高中物理常用英文詞彙):
1️⃣ 物理領域中主要幾大項分類:
* Classical physics (n.) 古典物理 (國高中大部分在學的物理)
1. classical mechanics (n.) 古典力學
2. thermodynamics (n.) 熱力學
3. electromagnetism (n.) 電磁學 (⚠️ 英模筆記: electro-: 電子的/ magnet n. 磁)
* Modern physics (n.) 近代物理
1. special relativity (n.) 狹義相對論
2. general relativity (n.) 廣義相對論
3. quantum mechanics (n.) 量子力學
2️⃣ 大學常見之研究領域:
1. astrophysics (n.) 天文物理(⚠️ astro-: star)
#俐媽英文教室字根字首字尾篇
2. condensed matter theory (n.) 凝態理論
3. medium & high energy theory (n.) 中高能理論
4. atomic, molecular, and optical physics (n.) 原子、分子、光學物理
5. biophysics (n.) 生物物理
6. nonlinear dynamics (n.) 非線性動力學 (例:混沌理論)
7. semiconductor physics (n.) 半導體物理學(⚠️ semi-: half)
8. Interdisciplinarity (n.) 跨學科
(以上的領域參考於台清交的網站)
——————————————————————-
俐媽子弟兵多多,
大家可以多交流,
也很高興你們願意回饋、照顧學弟妹👍🏼
.
#俐媽英文教室
#俐媽英文教室物理篇
#還有沒有其他領域孩子想投稿貢獻
#俐媽十分感謝歡迎
#畢竟各行如隔山
#台大明明的孩子很膩害👍🏼
古典物理近代物理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122.科學世界觀—現代文明的基石與價值迷失
中世紀教會的殘忍,排斥異端,其實是人性的僵滯,人膠固於教會定義下的「上帝」,生命心靈就不能開拓變化,失去了自由,這並非真正的信仰。於是科學興起,一下子改變了歐洲人對世界的看法。從物理學方面說,從哥白尼到牛頓為一階段,是古典物理學階段;現代物理學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始。哥白尼的傳統只表示文藝復興後「知性」的解放,引發科學的出現,而近代科學,物理學、數學同步地有高度的進步,科學方面的成就的確震撼人心,一方面讓人揭出神話迷信的假象,但進一步,卻使人們視道德文化理想為虛玄神秘,是著摸不清的東西,逐漸覺得人類尊嚴等觀念覺其無力無用而置之不理了。
講者:陶國璋(中文大學哲學系客座助理教授)、張燦輝(前中文大學通識部、哲學系系主任)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6oZvFeKPU28/hqdefault.jpg)
古典物理近代物理 在 映像授業 Try IT(トライイット)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Try IT 視聴者必見】
★参加者満足度98.6%!無料の「中学生・高校生対象オンラインセミナー」受付中!
「いま取り組むべき受験勉強法」や「効率的に点数を上げるテスト勉強の仕方」、「モチベーションの上げ方」まで、超・実践的な学習法をあなたに徹底解説します!
今月・来月のセミナー内容や日程は、トライさん公式LINEからご確認いただけます。
↓↓友だち登録はこちらから↓↓
https://liny.link/r/1655096723-1GOJPwzq?lp=gcZxVv
■■■■■■■■■■■■■■■
"この映像授業では「【世界史】 19世紀の欧米文化4 科学・技術」が約16分で学べます。この授業のポイントは「①経済学にも様々な考え方が登場!? イギリスに対抗するために生まれた経済学
②歴史の研究や法学研究にも新展開!! 合理的に歴史や法を研究する姿勢
③世界の一体化が促進! 地域をつなぐ電信・通信技術の発達
」です。映像授業は、【今回のポイント】⇒【ポイント①】⇒【ポイント②】⇒【ポイント③】⇒【今回のまとめ】の順に見てください。"
この授業以外でもわからない単元があれば、下記のURLをクリックしてください。
各単元の映像授業をまとまって視聴することができます。
■「世界史」でわからないことがある人はこちら!
・世界史 先史時代
https://goo.gl/Gj3msA
・世界史 古代オリエント
https://goo.gl/PVQuMW
・世界史 ギリシア世界
https://goo.gl/NMifTL
・世界史 ローマ世界
https://goo.gl/N3B62W
・世界史 インドの古典文明
https://goo.gl/XyY8UY
・世界史 東南アジア前近代史
https://goo.gl/zb5ifs
・世界史 中国の古典文明
https://goo.gl/yvXwvD
・世界史 中国の分裂・混乱期(魏晋南北朝)
https://goo.gl/kp7ksc
・世界史 東アジア文明圏の形成(隋・唐)
https://goo.gl/ZFLHnV
・世界史 イスラーム世界
https://goo.gl/I0n2An
・世界史 中世ヨーロッパ世界の成立
https://goo.gl/KYzaGk
・世界史 中世ヨーロッパ世界の展開
https://goo.gl/0C37GJ
・世界史 中世ヨーロッパ世界の各国史
https://goo.gl/yvYKIX
・世界史 東アジア世界の展開
https://goo.gl/GcYVyB
・世界史 明・清の時代
https://goo.gl/WgO1LP
・世界史 中国周辺地域史
https://goo.gl/g6tXZy
・世界史 イスラーム世界の繁栄
https://goo.gl/9WxP89
・世界史 ルネサンスと大航海時代
https://goo.gl/lALFYz
・世界史 宗教改革
https://goo.gl/fmqnNt
・世界史 主権国家体制と西欧絶対王政
https://goo.gl/lwkM9f
・世界史 東欧絶対王政
https://goo.gl/kAAnPf
・世界史 イギリスの市民革命
https://goo.gl/ZxPKOY
・世界史 アメリカ世界の成立
https://goo.gl/yYH1ld
・世界史 フランス革命とナポレオン
https://goo.gl/dlmuZL
・世界史 ウィーン体制の成立と崩壊
https://goo.gl/yvRnSc
・世界史 19世紀の欧米諸国(1) 英・仏・伊・独
https://goo.gl/5kr4cf
・世界史 19世紀の欧米諸国(2) 露・米
https://goo.gl/OcCYIS
・世界史 19世紀の欧米諸国(3) 19世紀の欧米文化
https://goo.gl/gRhxAT
・世界史 中国と朝鮮の植民地化
https://goo.gl/b6e2UY
・世界史 アジア諸地域の植民地化
https://goo.gl/73j70h
・世界史 帝国主義の時代
https://goo.gl/NMxRVv
・世界史 世界分割と列強の対立
https://goo.gl/TzdZw9
・世界史 帝国主義と東アジア
https://goo.gl/PlsNsx
・世界史 帝国主義とアジアの民族運動
https://goo.gl/i8xWCy
・世界史 第一次世界大戦とロシア革命
https://goo.gl/Us57hQ
・世界史 ヴェルサイユ体制とワシントン体制
https://goo.gl/33zl6n
・世界史 第一次世界大戦後の欧米諸国
https://goo.gl/hg7vI6
・世界史 戦間期のアジア諸地域
https://goo.gl/F3LOhb
・世界史 世界恐慌とファシズム諸国の侵略
https://goo.gl/4KjQfC
・世界史 第二次世界大戦と戦後秩序の形成
https://goo.gl/6uYzqj
・世界史 米ソ冷戦の時代
https://goo.gl/rhTKLl
・世界史 冷戦の激化と西欧・日本の経済復興
https://goo.gl/aSoXi2
・世界史 第三勢力の台頭と米ソの歩み寄り
https://goo.gl/JIxOST
・世界史 自立を強める東アジア
https://goo.gl/4op7Zo
・世界史 アジア諸地域の紛争
https://goo.gl/bOsi4B
・世界史 経済危機と冷戦の終結
https://goo.gl/jQIo35
・世界史 現代文明と各地の紛争
https://goo.gl/7FO6Iz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S5KpNsSh8s/hqdefault.jpg)
古典物理近代物理 在 現代物理學近代物理,現代物理,近代物理學- 研究所板(graduate ) 的推薦與評價
近代物理 學(Modern physics)所涉及的物理學領域包括量子力學與相對論,與牛頓力學為核心的古典物理學相異。近代物理研究的對象有時小於原子或分子尺寸, ... ... <看更多>
古典物理近代物理 在 古典物理學之父 :: 全台大學開課課程資訊網 的推薦與評價
本書由現代物理學之父愛因斯坦與波蘭物理學家英費爾德合著。,近代物理學(Modernphysics)所涉及的物理學領域包括量子力學與相對論,與牛頓力學為核心的古典. ... <看更多>
古典物理近代物理 在 Re: [問題] 可以跳過牛頓,從量子物理學起嗎?? - 看板Physics 的推薦與評價
現在沒事做來賺點P幣XD
以我的觀點來看,我不建議這樣做
首先,很多東西都需要基礎,妄想一步登天,只會什麼都沒有
古典力學(有人稱理論力學,簡單來說就是物理系大二學的那一套)學了
對你知識累積有益無害,你對古典力學的一些重要概念清楚了
之後碰到其他東西你也可以類推
有人經常說學了這東西反而會對你之後學到近代物理造成妨礙
我認為這是不成立的:如果你很清楚這之間的重要概念差異
那只會讓你更好上手,不會更辛苦
而且,我覺得真的讓你觀念被定死的,絕對不會是正統的物理書籍
而是你平常的"感覺",或是一些亂說話的書籍,情報
這裡舉個例子,在量子力學中,經常會談到classical limit,古典極限
如果你連古典物理中會發生什麼事都不知道,那古典極限會變成怎樣自然難以想像
此外,量子力學中一些做法和想法並不見得真的完全脫離古典力學的概念
他已經算是比較接近古典力學了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ile:Modernphysicsfields.svg
這張圖你可以大略知道各自適用的範圍
(題外話:就算是很巨觀的現象,也有需要量子力學處理的,譬如中子星)
另外,按照順序學下去,往往可以比較清楚"為什麼需要這東西"
知道發展的脈絡,我是覺得感覺會比較扎實一點XD
至於數學,需要的基本程度是大一微積分,以及一些微分方程式,和線性代數
如果不懂我覺得會忽略掉很多重要的東西
物理的確不是純粹的數學,但是沒有數學,物理也會變得很空泛
也可以說,數學是物理的重要語言之一
這裡回到主題,究竟直接學量子力學好不好?
以我來看,對一般人來說,知道一點古典力學基本上就足夠了
量子力學...我是感覺如果只知道皮毛,或是一些奇怪概念,那還不如不要知道
因為這反而會在你心中形成非常不正確的概念
真的想學好,在沒基礎下,需要很大的決心和努力...
不過,知道一些重要實驗結果,我覺得是很不錯的
簡單來說,一般人想認識量子力學,我建議可以選擇知道一些重要實驗的結果
然後配合這實驗知道他們是選擇怎麼解釋的
但絕對不要只看理論而不清楚實驗發生了什麼事!
但從另一方面來看,不認識古典力學,也不會知道那些實驗為什麼重要,有影響性...
所以,我還是建議要對古典力學有基本了解
如果你真的有決心想弄懂,那慢慢來我想不是壞事情
書籍也建議選擇正統的教科書,內容正確性比較可靠
======================以下是題外話======================
個人非常害怕那些自學,或是沒按照正規管道去學科學的人
因為100個人中,我想大概只有1,2個資質不錯,或是肯下努力的人可以學到正確概念
其他不是部份概念錯誤,要不然就是變成我流解釋法
我之所以說"害怕",是因為裡面又有很多人,會向別人宣揚他們的錯誤概念
最後就變成一大堆人都擁有著錯誤概念
如果想知道實例,請打開電視,或是離開PTT物理版,到其他版看一看就知道了...
但可以自學出正確知識,我覺得真的值得欽佩X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6.138.218
※ 編輯: GroundWalker 來自: 140.116.138.218 (03/06 19:3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