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練習|podcast-《衣櫥裡的讀者》
今天小孩提早出門參加學校晨跑
我也提早得閒
攤開瑜珈墊整治身骨運動一下
順道聽了《衣櫥裡的讀者》
一集介紹奧地利作家Stefan Zweig的《昨日世界》
另一集是余英時的《歷史與思想》
《衣櫥裡的讀者》是最近很喜歡的Podcast
主持人黃星樺博學有條理
聲線微緩,是個溫篤的說書人
內容涵蓋文學、歷史、藝術、哲學、醫學、社會學和音樂等等
平時開車、煮飯、家務時間已習慣有podcast一同
這讓生活中空閒的縫隙
也豐富有得
*
大家是否也習慣podcast相伴生活?
歡迎分享您的喜愛清單
*
【我們家常聽的節目】
采律老師聽故事學英文
海狗房東故事休息站
大叔聊古典
My Way
迷:誠品
Openbook. 閱讀隨身聽
台灣心風景
報導者
轉角國際新聞
雲門劇場
哇賽心理學
鄧惠文不想說/鄧惠文時間
*
照片來自:衣櫥裡的讀者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人際維基】桌遊工...
「古典音樂心理學」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古典音樂心理學 在 繪本,生活練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古典音樂心理學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古典音樂心理學 在 V媽教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古典音樂心理學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古典音樂心理學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古典音樂心理學 在 POPA Channe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古典音樂心理學 在 MUZIK 閱聽古典樂- 【心理學音樂】什麼人聽什麼 ...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古典音樂心理學 在 從音樂品味看出你的個性特質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古典音樂心理學 在 古典音樂心理學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古典音樂心理學 在 古典音樂心理學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古典音樂心理學 在 古典音樂心理學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星公主 的評價
- 關於古典音樂心理學 在 古典音樂心理學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星公主 的評價
古典音樂心理學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失敗者回憶錄0903)
那些年的太平日子
9月1日,習近平在中央黨校發表「重要講話」,《人民日報》網頁摘出重點文字,其中一句是:「總想過太平日子、不想鬥爭,是不切實際的。」
幾千年來,中國老百姓所想的,不過就是太平日子。過去數以百萬計的大陸人逃來香港,也不外想過太平日子。現在,由中國最高領導人告訴人民,想過太平日子是不切實際的。
前文講到我參與創辦《伴侶》半月刊時期的一些往事,網上留言中居然有四位讀友說曾經是《伴侶》的讀者,其中有記得他讀過的篇章,和與編輯的互動。真是像故友重逢那樣高興。
在我的人生中,1967年前的太平日子,是我經日夜進修、磨練寫作和開始有點成績的十來年。1963年1月創刊《伴侶》,到1967年6月,這四年多我每月編兩本、其後是三本雜誌,每月寫幾萬字文章,認識了不少文化人,從他們身上獲得實際經驗和教益。
從閱讀經典名著中,我領悟到任何寫實寫情的文藝作品,最終總會觸及到哲理。讀著托爾斯泰、契訶夫的小說,都往往讓人停下來思考;所有透過情節而宣示的哲理,都發人深省。於是我在寫輕浮小說的同時,也努力去啃一些大部頭的哲學、社會科學著作,想豐富自己的知識,並將這些大部頭著作消化而寫成一本本入門的小叢書。那幾年,我在上海書局出版的有《哲學初步》《美學初步》《心理學初步》《邏輯學初步》《經濟學初步》等共七本。每本幾萬字,因為寫得顯淺,也受年輕人歡迎。1992年我應邀在馬來西亞幾個城市演講,還有讀者記得這些叢書,並向我詰難。我寫這些入門書時的思想,仍然是馬列主義佔主導,比如《經濟學初步》,介紹的就是馬克思的《資本論》,當然對讀者有誤導了。但像《美學初步》,卻是我讀了不同方面的著作,才綜合寫成的,花的時間較長,至今仍然不悔這本少作。寫這些入門書,無疑對我的邏輯和哲學思辨,有較好提升。
那幾年我的另一個興趣是西方古典音樂,並因此結交了藝術家盧景文、鋼琴家溫其忠等年輕朋友。溫其忠是當年我所認識的「怪人」。他從馬來西亞來香港上高中,考入港大建築系,當年這是有最好出路的科系,溫其忠卻念了一年就輟學,醉心他的音樂去了。他喜歡教鋼琴,以此為生。有出名的演奏家來香港,他事先買幾張票,臨開場前打電話叫朋友來大會堂欣賞,也不管朋友有沒有空,和夠不夠時間趕來。我就是他的朋友。有一天,他打電話告訴我,說幫我買了一座鋼琴,會送來我家。我那時只住一個小房間,左騰右移地挪出地方來放鋼琴。然後他就來教我鋼琴,我已經28歲,還來得及學鋼琴嗎?但他就是認定我可以學他可以教,我也真的在他的指導下半年就彈到第五級。他又教我樂理,教我聽歌劇,我也因此學會了作曲。《伴侶》雜誌還在大會堂舉行過兩次音樂會,邀請歌唱家、演奏家演出,招待讀者。還組織了合唱團。1965年我去大陸旅行一個月,回來發現溫其忠已經離開香港,去英國學藝了。我的音樂課就停下來,音樂細胞也不活躍了。
那四年的青年歲月,在太平日子中我們憑興趣而揮灑,不顧年齡去學鋼琴,不顧幼稚搞音樂會,幾個人經常聚在一起,聽音樂、講音樂、講文學、讀小說。現在回想起來,真是不知道那時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精力,雖輕浮但也寫出那麼多文章,雖未經深入鑽研也出版了那麼多社會科學小叢書。也許因為年輕,因為沒有包袱,因為不知好歹,儘管收入少、稿酬低,但可以過日子就行了。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那感覺真好。
1965年我參加出版界參訪團到大陸旅行一個月,那是文革前一年,是大躍進帶來大飢荒之後由劉鄧掌權的經濟回暖和文化小陽春的最後一年。我見到的北京領導者都溫和講理,對香港政策是尊重港英管治「長期存在」。其後參訪團西行乘火車去洛陽、西安,看了碑林、半坡遺址、華清池、黃帝陵等等古蹟文物,這些古文物引發我思古幽情,也增加了對華夏的認同感。而且,似乎中共政權對文物都很珍惜愛護。接著我們乘公車去了「革命聖地」延安。在那裡被灌輸中共版的毛澤東光榮革命史;然後去上海、蘇杭等地遊山玩水後回香港。
回港後,按照我獲悉的中共對港政策,積極籌備再出版一本《文藝伴侶》月刊。但隨著大陸學毛熱潮升溫,大批判到來,言論趨於一元化。1966年文革爆發,那些我剛參訪過的文物遭到破壞。到1967年,文革病毒感染香港,一年多前在北京獲知的中共對港政策來了一個大顛覆。香港的太平日子遭到了挑戰。(58)
圖1,9月1日《人民日報》「客戶端」的「重要講話」。
圖2,1965年9月2日《伴侶》音樂會上的三重唱:盧景文、吳厚蕊、溫其忠。
圖3,1965年伴侶合唱團郊遊時唱歌,右一是我,其他人認不得了。
(《失敗者回憶錄》在網絡媒體「matters」從頭開始連載,網址:https://matters.news/@yeeleematter)
古典音樂心理學 在 V媽教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年真是有個難忘的端午節,在家如果沒有立蛋、如果沒有午時水、如果沒有粽子、如果沒有插菖蒲....應該就忘記今夕是何夕了吧!(咦,看起來除了龍舟和喝雄黃酒,該有的都有了啊😅)上禮拜因為一篇學校年輕老師們共讀及三元生活實踐社陳脩平老師修譯的文章,提到“疫情對於年輕人的影響“與”儀式感“之間的關係(請見6/16在podcast上簡單分享的這篇好文)。
儀式,這個字用的是“ritual”,這個字從法文而來,看字首不難猜到源自於宗教religion有關。在我們學校裡,許多靜態或動態活動開始之前、結束時,大家都會圍圓唱歌念詩、一起說話打氣呼互相提醒一下,再開始今天的工作,我家有個中一生正男,從上國中以來,只要遇上這種時刻,都會翻個白眼、無奈的說:「不懂ㄟ...這儀式感到底有什麼意義?」疫情停課在家這幾個禮拜,每天早上一天的開始、每天下午一天的結束,我們都仍然維持著這讓小子翻白眼的念詩儀式,當疫情四起,許多儀式都被迫暫停,畢業典禮、婚禮、宗教典禮、音樂會、舞會、派對、划龍舟比賽、球賽開幕....甚至喪禮,都不得不取消的時刻,儀式感其實更顯重要。
紐約大學有位心理學教授Shira Gabriel在集體儀式這方面,有個很中肯的說法。她特別提到,儀式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些精心安排的活動會創造一種團結、神聖、超越平凡的特殊時刻,這種充滿情感的體驗會將人緊緊拉在一起並讓整件事情變得有意義。儀式所創造出來的集體意識,小到家裡睡前的禱告或按摩、一起看電視、一起吃粽子,大到國家的抗議活動、集體哀悼紀念社會運動,這些,因為有“在一起”的情感分享流動,讓整件事變得更凝聚、更有力量也更有意義。也就是說,雖然疫情剝奪了大家“身體”聚在一起的時刻,但也讓我們看見現在可以創造哪些小小時刻讓儀式融入、在日常生活互動中如何用“保持社交距離”的方式也能讓心更緊密!
我們可以無時無刻創造這種有意義的線上儀式,讓彼此能互相觸動、互相分享正向情緒及締造遠距離的凝聚感。例如,打電話和好友聊天(聲音的溫度真的不同凡響),爸爸們的線上KTV或酒趴,媽媽們每週一次的線上閒聊,每天倒垃圾時間隔著口罩的和第一線辛苦工作者真心感謝,在線上畢業典禮時每個人都有機會分享一個物品或歌或照片或一個故事好好跟過去說再見(如此一來就有力量往前邁進),當然也可以利用音樂、舞蹈、念詩、唱歌、靜默時刻等來製作強烈情緒、增加連結的時刻(這是所謂的情緒高峰,人傾向以此記住一件事)....記得不久前,在荷蘭、香港、台灣等地社群上有人發起了一個「向每一位無名的抗疫英雄致敬」行動,忘記是在某天某時間點,大家一起到陽台鼓掌三分鐘感謝第一線抗疫英雄。類似這種集體儀式,可以幫助我們與他人與世界建立遠距連結,一起感動、一起感受神聖。這,是儀式的重要性,在疫情期間,仍然可藉由每天或大或小的儀式,分享與感受正向情緒、感受與大家連結在一起,妳/你,不孤單。
話說回來,今年端午節一大早,大家一起開開心心吃完粽子,請國一正男去門口插菖蒲艾草,小子斜眼看著我說:「不懂ㄟ...這儀式到底有什麼意義?每年端午節都插這個幹嘛啦!?」因為小子最近在上古典文學,我背了紅樓夢裡頭的一小段給他聽:「紅樓夢有說啊,這日正是端陽佳節,蒲艾簪門,虎符繫臂。這是傳統,傳統儀式,避邪防瘟疫啦!」他一邊搖頭一邊乖乖去插在門口、嘴裡一邊唸著:「不懂ㄟ...愛搞這些儀式感的東西,幹嘛不去丟粽子給屈原,奇怪......」哈,臭小子,你才不懂咧,這快速變化、越來越疏離的年代啊,這些大大小小的儀式會讓你更有歸屬感、更穩定有安全感、更能感受神聖及美好的連結,讓你即使成人有了另一個家庭,你都能感受到被愛、歡樂的家庭凝聚感與支持,懂不懂啊你?!
古典音樂心理學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2020.01.18(六)
打造專屬於「你」的遊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213
【2020.3.6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8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如果你現在想要寫一個重要的企劃案,或者是明天就有一個重要的會議簡報;你直覺的可能會想說,我找一個完全杜絕任何噪音的環境來完成工作,這應該是最好的選擇。
但如果喔,你是這樣想的話,你知道嗎?這樣是錯的!
因為科學研究告訴我們喔,相對於安靜無聲的空間,那些有一點混亂、吵雜的環境,反而能夠讓我們的大腦集中所有的能量,關注在最重要的任務,而且對於記憶力還有很大的幫助。
那你知道喔,剛剛那一段描述,你可能會覺得對啦!就算你說的是對的,可是好模糊喔,什麼叫做混亂吵雜?到底多混亂、多吵雜是OK的?
其實按照直覺來說的話,太吵雜它一定是沒有辦法幫助我們專注的嘛;所以呢,客觀的標準喔,在研究告訴我們營造大概70分貝的環境,工作效率是最好的。
它是美國的伊利諾大學做的研究,它讓很多參與者,在不同的噪音水平底下,去進行創業思考的測試。
這些噪音的水平,分別是0分貝、50分貝、70分貝跟85分貝,並且檢驗他們的表現;結果發現喔,彼此之間的表現雖然差異沒有想像中的大。
但是呢,只有在70分貝的狀況,也就是接近我們在咖啡廳裡面的聊天背景的這一個群組,表現會遠超過其他群組的表現。
這個原因是什麼呢?因為啊,我們在極度安靜的環境底下,我們的神經會變得異常的敏感。
所以這個時候,如果有適當、自然的背景噪音,反而會讓我們產生更專心的狀態。甚至於,可以打破我們慣性的思考模式,這樣的現象就是一種「分心式的專心」。
而進一步的研究呢,在倫敦大學的心理學家~尼利.拉維提,他也提出一個叫做「負荷理論」。
他認為呢,大腦在任何時段底下,能夠處理的外界訊息都是很有限的;所以一旦大腦的知覺空間都被填滿,就會啟動注意力的系統,來決定哪些該關注,而哪些是可以忽略的?
所以呢,他就建議最好不要在寂靜無聲的環境裡面工作,它會讓我們的大腦,彷彿每一件事情都是重要的。
如果你選擇稍微有一點吵、70分貝,就像咖啡廳的背景,這樣的一個地方呢,我們的知覺其實會被佔據;而大腦就會開始自動的篩選,去集中所有的能量,去關注那些你真正重要的事情。
但是呢,你可能想到,啊我的工作性質很難移動到別的環境,或者是我附近剛好就沒有適合的咖啡廳,那有沒有其他的替代方案呢?
其實是有的,你可以借由什麼呢?播放音樂、試著創造聲音略微吵雜的環境,不過前提是你要挑對音樂的類型。
因為有不少的研究認為,當我們聽古典音樂的時候,是能夠幫助我們大腦掌控記憶,和學習的部位,會相對的比較活化。
美國的加州大學,就曾經進行過一個實驗。他們發現喔,聽古典音樂能夠提高記憶力;而且還發現莫扎特的音樂,有顯著的效果。
研究者呢,就讓大學生分別去聽莫扎特的鋼琴曲,以及其他輕鬆的節拍音樂。
最後發現哦,那些聽莫扎特的鋼琴曲10分鐘的學生,他們的空間想像力的測試成績,上升了62%;而聽輕鬆的節拍音樂的學生,成績只上升了14%。
科學家們把這樣的一個效應,稱為「莫扎特效應」。
所以呢,說到這裡回到我自己身上,我在手機裡面就有一系列,我經過反覆測試能夠幫助我專心,而且更有創意的音樂清單。
有些呢是水晶音樂、有些呢是大自然的聲音。比如說,像我個人就特別鐘情於海浪的聲音。
那如果回到你身上,我也很鼓勵你,可以發揮一些實驗的精神,去找到那些能夠幫助你記憶、學習、思考,甚至於是發揮創意的背景音樂。
那當然了,如果時間、行程安排允許,我也很喜歡到咖啡廳裡工作。特別是喔,我自己在口袋名單裡,有幾間我個人覺得,每一次都能夠引發我非常好的創意思考的Starbucks。
那關於這些部分,可能就容許我保留一點隱私吧!
我真正想要告訴你的,就是發揮實踐精神;我相信你一定能夠找到,那些能夠幫助你記憶、思考,跟工作的背景音。
然而如果更深入來看,所謂「分心式專心」,這也呼應了我在線上課程裡,【時間駕訓班】裡面談到的「換檔」。
其實呢,我們常常會直覺的以為,好像工作要有效率,就一路專注到底。但是喔,我們的專注力就像我們的肌肉一樣;你一直不斷的去使用它,它是會累、它是會疲乏的。
如果你要讓你的肌肉效率,達成最好的表現,適時的休息、適時的換擋、適時的讓你的肌肉,能夠有恢復的空間;這樣子你才能夠有最好的表現。
肌肉是如此,我們的心智更是如此。所以如果你想要更進一步的學習,怎麼樣幫助自己心智換擋、怎麼樣發揮自己在專注,跟發散之間的一個最佳平衡,找到你的效率的關鍵。
那麼我很歡迎你,你可以加入【時間駕訓班】的學習。但比較重要的一點是哦,不管你會不會加入我的線上課程。
我都希望你,在我們的真實生活裡面,如果你想要過得更好,學習是不可或缺的。
就如同如果你今天沒有聽到這一段內容,可能你面對明天重要的工作的時候,你還會有一個迷思,叫做你要找到一個絕對安靜的空間。
我常常說喔,如果你找到一個絕對安靜的空間,你也把網路…等等的干擾都拔掉,你以為你真的就會專心嗎?你可能在進入專心之前,你會先發瘋的!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所提到的【時間駕訓班】,我們在每一段影片的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
很期待你跟我們一起加入學習,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古典音樂心理學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2020.3.6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8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11/17(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過去在「一天聽一點」當中,我曾經好幾次跟大家分享過,《親愛的臥底經濟學家》這一本書裡面的一些有趣內容哦!
那今天我又看到了一篇,跟你做分享。這一篇的標題,叫做「念大學,還是要找工作?」
我想喔,可能當年你就有過這樣的抉擇;又或者是你足夠年輕,你現在就面對到這樣的一個選擇關口。
是這樣哦,有一位芝加哥的女孩,就問這一位經濟學家,她說:「我17歲,我想成為一個職業的樂手。」
她自己是彈貝斯的,她的爸媽堅持要她去念音樂系。所以囉,她到底應該要去念音樂系,還是要直接去演奏?
其實在我繼續往下跟你分享之前,你不妨也想一想,同樣的問題掉在你頭上,你會怎麼選擇?
你會覺得去念音樂系,有個學歷的保障,未來找工作會比較方便;還是毅然決然的,投入演奏這一件事情,成為一個知名的樂手呢?
其實喔,我們在想這件事情,往往是很容易掉入自己的感覺。可能當下哪一根神經接到了,或哪一根神經沒接到,你可能就做出了一些決定。
然而運氣好的話,可能你還真是走對了路;但是多數人運氣都不是很好!
這也可以說明,為什麼多數人,常常會在後悔自己當年做的決定,大概的原因都是因為這樣子!
所以呢,我們來看看這一位經濟學家,給的答案是什麼?
他告訴這一位女孩說:「你怎麼決定哦,你要比較兩件事情,這兩件事情分別是『人力資本的報酬』,跟『其他選擇的報酬』,看看哪個比較大?」
什麼意思呢?事實上呢,我們可能聽過「機會成本」這個詞彙。就是呢,我們因為選了一個選項之後,我們勢必要放棄掉別的選項。
然而我們放棄掉的那個選項,它能夠為我們帶來的可能的好處,我們要把它當成是「成本」;因為我放棄了這個機會,所以這也就相當是我付出去的成本。
所以他就告訴這個女孩說,當你實際投入演奏的時候,所獲得的經驗、還有賺的錢、還有省下的學費,這些總和就是你的機會成本。
如果你預期到了21歲大學畢業之後,這個總和會低於你念完大學,到底能夠賺到多少收入?那麼你的父母親,要你去念音樂系的看法,就是對的。
可是呢,談到這裡這一位經濟學家,也提醒這一位女孩,其實換個角度來看,假如一個樂手跑去念大學,那他的報酬又應該怎麼算呢?
他就說喔,有一位伊利諾大學的湯瑪斯.史密斯,他也是爵士樂的貝斯手。他曾經仔細研究爵士樂手的收入資料,他發現了一個很驚人的事實。
那就是哦,古典音樂或者是非爵士樂的演奏家,他上學的報酬率是10%;然而爵士樂手的報酬率,如果他去上學的話卻是負數的。
說個白話文喔,就是如果這一位女孩,她打算演奏的是爵士樂,那麼他花在學校的每一年的代價都很高。
因為這個報酬率是負的;等於說,在她想成為一個爵士樂手的前提底下,她去念書才叫做「不務正業」。
所以囉說到這裡,經濟學家有時候跟心理學家很像;就是呢,我們會分析很多的前提,去爬梳很多的資料跟思考,把什麼是重點提煉給你;但是呢,我們不會給你答案、不會幫你做決定。
因為如果回到了一個女孩身上,她只提出選項,叫做「她到底要去念書,還是要直接投入演奏?」;但是呢,她卻沒有說清楚「前提」。
前提就是如果如她所說,如果她真的、真的很想成為一個職業的爵士樂手;那麼直接投入演奏,不由分說,這才是一個最好的選項。
可是她到底是不是真的這麼想要呢?還是只是一句話,叫做「我17歲想成為一個職業樂手!」
我想哦,你回想自己17歲的時候,那個時候你想做的事情也很多,不是嗎?
可是隨著時間的演進、自我的沈澱,加上你又更加的認識你的狀態,你就會發現,有些選項是真的可以堅持一輩子;然而有些選項,可能只是一時興起。
所以回到一個很重要的關鍵,我很難說什麼樣的選項,那種所謂「正經的選項」,才叫做可以終其一生的,我也不這麼認為!
因為我發現有很多人,他在人生剛開始的時候,他選擇的是多數人認為「不正經」的選項,可是他卻走出了自己的一條路。
所以呢,回到心理學家跟經濟學家一樣的毛病,叫做邀請你思考~你到底要的是什麼?
如果你沒有弄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這個世界給你任何資源、任何機會、任何選項都是白搭,不是嗎?
除了呢,你要釐清自己到底要的是什麼之外,我想可能在人生的過程當中,你也必須要培養「做決定的能力」。
就如同這一篇跟你分享,它其實裡面有很多關於「或然率」的思維。
我們常常在面對人生的選擇的時候,我們都是非黑即白的;我們是沒有灰階的,我們沒有弄清楚,其實這一切都是或然率、都是機率!
我怎麼樣在確定自己要的狀況底下,幫自己選擇那個可能性是最好的?這是需要學習的、這也值得你投資自己去學習。
所以你聽到這邊,如果你還沒有加入我的【過好人生學】的話,請你務必把握,我們最後$1099優惠價的機會。
這個優惠價呢,我們會在10月31號,晚上12點就終止了!之後就會漲價。投資自己是你的機會成本最低,但是可能報酬最好的一種決定。
歡迎你的加入,也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在每一段影片的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
當然,也包含今天提到的【過好人生學】;再一次邀請你,把握最後優惠價的機會,期待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邊,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古典音樂心理學 在 POPA Channe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坊間流傳,聽古典音樂可以提高小朋友的智商;懷孕時期聽莫札特作品作為胎教,甚至可以培育出天才BB,所以連港產動畫片《麥兜響噹噹》中的麥太,也要大住個肚跑去參加「莫札特效應學習班」。
雖然胎兒有聽覺和記憶力是事實,但所謂「莫札特效應」,到底有多真?
要拆解這謎團,便要從歷史講起。
在1991年,法國醫生Dr. Alfred Tomatis提倡運用莫札特音樂去治療自閉症和其他學習障礙問題時所創造,但真正令這概念發揚光大的,卻是美國加州大學心理學家Dr. Frances Rauscher……
參考資料
Lise Eliot, What’s going on in there: How the brain and mind develop in the first five years of life. Bantam (1999), p. 449-451.
F. H. Rauscher et al., “Music and spatial task performance”, Nature(1993), p.611; “Listening to Mozart enhances spatial-temporal reasoning: Towards a neurophysiological basis”, Neuroscience Letters(1995), p.44-47; “Music training causes long-term enhancement of preschool children’s spatial-temporal reasoning”, Neurological Research(1997), p.2-8.
Abbott, Alison. "Mozart doesn't make you clever". Nature. com. Retrieved 2009-05-22.
John Medina, Brain rules: How to raise a smart and happy child from zero to five. Pear Press(2010), p.22-53.
Steele K.M. et al., “Prelude or requiem for the 'Mozart effect'?”, Nature (1999), p.827-827.
古典音樂心理學 在 從音樂品味看出你的個性特質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從一個人 音樂 品味能看出他的個性嗎? 音樂 幾乎是每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你最喜歡的 音樂 可以讓你感到快樂,受到啟發,而且根據 心理學 家的說法, ... ... <看更多>
古典音樂心理學 在 古典音樂心理學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在古典音樂心理學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shiwawa也提到推薦給想要深入認識古典瑜伽的朋友,幾堂穩定練習,很經典的課程。一起從經典、瑜伽體位、由淺入深 ... ... <看更多>
古典音樂心理學 在 MUZIK 閱聽古典樂- 【心理學音樂】什麼人聽什麼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心理學音樂】什麼人聽什麼樂#恭喜大家被認證為分析者 #但坦白說小編什麼都聽#當下心情才是最重要的關鍵 從多個心理學研究的結果來看,聆樂偏好確實與認知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