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代文化意識高漲的趨勢下,文物或是古蹟保存成為衡量一個政府文明與文化高度的指標。許多國家的政府都把古蹟維護當成是重要的政策,藉以凸顯自身重視文化發展與保存的立場。然而,古蹟保存專業其實非常需要資本的幫助,沒有經費的挹注只會讓政策成為口號。
這篇來自【DQ地球圖輯隊】的文章,帶我們看到COVID-19疫情影響下的義大利如何因應古蹟太多而遭遇經費拮据的挑戰。這也讓我們進一步思考,當代文化保存與資本之間的關係為何?
------------------------------
商業廣告高高掛 破壞美感遭詬病
為了解決龐大的維修需求,羅馬市政府近日也開始對國定古蹟之外的公共建築試行「廣告交換」方式,第一個案例是羅馬市區一座國立小學,該校園是由知名建築師設計的百年歷史建築,在今年3月起的兩年整修期間中,學校建築外牆將張貼贊助商的大型海報,廣告收益用作維修經費。
雖然允許商業廣告貼在古蹟外牆的做法常遭詬病,認為市儈氣息會破壞古蹟美感,廣告進入校園的做法也引發疑慮。但該計畫負責人強調,整個羅馬市區都是聯合國指定的世界遺產,美麗古建築是構成市容的重要成分,不論用來當作學校或公家機關,都應被妥善維護,羅馬市府盼藉此將私人營利導向創造公共福祉,為疫情下困難重重的古蹟維修工作,指出另一條希望的道路。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https://dq.yam.com/post.php?id=13761
古蹟保存 案例 在 台中文史復興組合 Taichu Renaissance Associatio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綠空鐵道開業記念
hué-tshia-lōo-khang: Here to stay!感謝台北、台中、各地朋友的支持響應,提供各種建議,最後讓市政府接納了政策,留下了都市恆常的景象。一座城市的文化的累積,需要十年百年,而摧毀只要ㄧ夕ㄧ旦。文化的所創造產值才是真正永續、隨時間加成的產業,別人買不到的財富。
在追求經濟與發展,充斥商業的年代,面臨鐵路高架化,市民仍有提出想像的機會與成真的可能性,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一件事情,綠空鐵道的出發是對於城市的反思所提出的生活願景,並非單純的古蹟保存與鐵道懷想,保存僅是過程中的手段。
在此感謝承擔鐵道軸線保留的林佳龍部長,在市長任內做了歷史性的決策,讓台中作為一個有遠見的都市治理的先例。
感謝台師大地理系的許純鎰及林芬郁研究生、鐵道博物籌備處主任洪致文、凌宗魁、姚銘偉先生等人不厭其煩地給專業的諮詢與協助,鐵橋與築堤保存有了雛形與鐵道再生的國際案例。好伴社計邀約共同參與了綠川市集,讓議題實體攤位有了發聲與更多年輕人的接觸,在網路上同步發起了鐵道遺產保存連署,短短的時間達到數百人,也因此介紹許多朋友認識了一本書店miru,探討老台中韻味,透過反覆的咀嚼與確認,也讓軸線越來越清晰,透過網路上的發聲,讓大家看見這個溫柔的城市也有翻身的機會。也特別感謝島內散步(台北城市散步)借予導覽器在走讀的使用,因為我們堅持走讀時不能打擾居住、社區的環境。感謝林良哲記者,過去書寫了許多台中的書籍與地方的經驗,予許我們許多的建議,感謝中城再生協會的蘇睿弼教授,在東海大學的論壇實地訪查,讓我們帶領著日本學者走訪了後車站南台中,開啟了京都景觀學家中村伸之給予我們京都與台中的城市比較,原來台中存在許多可能性,也給予了我們100年後台中的想像,感謝謝文泰建築師,因為文學館的機緣告訴我們後車站齊邦媛老師曾經居住過的場域,能夠強化與加深保存的可能性,也讓我們更確信綠空鐵道在空間規劃上的可行性,能夠創造台中不同的都市風貌與未來,20號倉庫修繕設計的姜樂靜建築師也參與其中為鐵道軸線請命發聲。感謝跟著一起行動的每一位夥伴給予支持與鼓勵,來自各行各業原本互不相識,因為綠空鐵道軸線的保存行動認識,成為好朋友。有人在唸書、有人在外地工作、有人嫁來台中做媳婦,但都是對這片土地的情感關懷而投入。在不同場合因為參與者給予的隻字片語,也都促成了可能性,或許還有不小心疏漏的人們,希望未來透過更多的訪談書寫與紀錄能夠把故事傳承下來,才有機會讓臺灣的城市各地有更好的可能性。
夥伴的話語至今仍印象深刻「台中的記憶就像綠川斷斷續續,我們不知道往哪裡來又往哪裡去?」
未來走下新台中車站,沿著鐵道走,就是一條清晰可見的道路。台中是如此走來,然後跨出不一樣的選擇,走向未來。
古蹟保存 案例 在 京築居いくえ先生の日本語教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天氣冷了......啊.......
其實這件事跟天氣冷了比較沒有關係,只是大家所熟知的印製台鐵「永保安康」的活字版票券中心,即將走入絕響
所以我就寫了一篇我在北海道看到的舊小樽新聞社的活字版的保存方法,以及與民眾之間的互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