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發生就像折竹筷? 清華教授新發現
地震發生的時機和地震釋出的能量大小至今仍難以預測,原因是除了板塊推擠的狀況外,科學家實在無法同時掌握包括地層結構在內的眾多複雜因素。不過,藉由分析主震和餘震的震度與發生頻率,科學家已經歸納出地震學最主要的三條經驗定律。日前,國立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洪在明和他的研究團隊發現,折斷一支竹筷子或是一把義大利麵所發出的聲音,竟然符合這三條定律,或許能作為往後地震研究的一項參考。這項發現將於本(一)月刊登在知名學術期刊《物理評論通訊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洪在明表示,雖然科學發展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新的物理原理或定律仍然可能從日常生活現象,或是唾手可得的普通物體中發現。之前曾帶領學生「揉紙」做實驗,在皺折力學上推翻了過往的定論。這次特別用外國人少見的竹筷做實驗,分析折斷竹筷時所產生的聲音,沒想到我們每天吃便當用的簡便竹筷竟然與複雜的地震一樣,符合地震三大定律:古騰堡-芮克特定律 (Gutenberg-Richter law)、大森定律 (Omori’s law) 和巴特定律 (Bath’s law)。
洪在明表示,就目前所知無感地震經常發生,而大地震較為少見。古騰堡-芮克特定律是說明地震規模與其發生頻率成反向關係,符合統計學中的冪次法則(power
law),折竹筷所發出的聲音同樣也滿足這麼特別卻簡單的關係。大森定律則描述距離主震發生的時間愈長,餘震發生的頻率愈低,折斷的竹筷也有同樣的現象。最後,巴特定律指出主震與最大餘震的震級比,大致和主震震級無關,在折斷竹筷的聲音表現上也有這個特性。
儘管有這三項經驗定律,但人類仍無法準確預測餘震發生的地點、時間與強度,因為有太多變數會影響到預測的準確率,科學家寄望藉由理解這三個定律背後的機制,或許可以幫助改善在預測上遇到的困境。
然而,複雜的地震竟然以簡單不過的折竹筷動作就能模擬,是過往未曾有過的發現。為了嘗試其他材質是否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洪在明的研究團隊找來一把義大利麵折斷,發現所發出的聲音也符合三項定律。洪在明表示,以橫斷面來看,一把義大利麵的構造,與竹筷子的維管束構造頗為相似,因此在實驗中獲得相同的結果或許不是那麼令人訝異,但是重要的是義大利麵證明了這個發現,並不僅限於竹筷,條狀或層狀(例如地層)的結構都有機會適用,有可能成為探索地震奧秘的新線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KYceYXTZcA
古騰堡地震 在 張維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海地本土~智利本土&比奧比奧近海~日本沖繩島&東北福島縣&本州島東部近海~台灣甲仙&嘉義&宜蘭&台東~印尼蘇門答臘&馬魯古&奧比群島外海~土耳其東部艾拉茲格省&馬里亞那群島~南印度洋~巴布亞紐幾內亞新愛爾蘭島~古巴關達那摩灣~菲律賓呂宋島佬沃&馬尼拉&明多羅島~印度安達曼群島~墨西哥&美國邊界下加州半島 ~巴布亞紐幾內亞新幾內亞~中國大陸青海省~以上為近期全球各地以地點集中統一整理之地震~上述幾乎全是芮氏規模5以上強震~屬於6以上烈震更是過半~5以下更是不可悉數不勝枚舉~部份甚至反覆發生規模6以上餘震~還有誰能說這是正常能量釋放~我們要真相~國際使用麥卡尼烈度表共分為12級~根據古騰堡公式~logE=11.8+1.5ML~可知規模每增加一個單位所釋放能量約增大30倍~史上規模最大為1960年智利大地震9.5級~10級天崩地裂~11級彼此告別~12級來世相見~以上由業餘天文學氣象學地質學地震學家之地震達人張維錫博士統一整理彙編分享
古騰堡地震 在 Sky in the wall - 科學家的八掛被遺忘的古騰堡先生肥皂廠裡的 ... 的推薦與評價
古騰堡 先生就選了微地震(Microseism)做為論文題目,收拾行囊,到挪威去做研究。微地震是當時比較精密的地震儀,常常測到的微小背景震動,但是沒有人知道為什麼會有這樣的 ... ... <看更多>
古騰堡地震 在 地牛生態剖析!地震到底是怎發生的?【LIS科學史】(雷德 的推薦與評價

結合物理與地質兩家之長的雷德即將揭開 地震 發生的秘密! ... ( 地震 成因)【LIS科學史】 )【LIS科學 ... 【LIS科學史】( 古騰堡 - 地核的發現). ... <看更多>
古騰堡地震 在 [問題] 發明芮氏規模前的地震量測- 看板EarthScience - 批踢踢 ... 的推薦與評價
大家午安
今天剛好google日本關東大地震
"是一場在1923年(大正12年)9月1日日本時間上午11時58分,
發生在日本關東平原的地震災害,芮氏規模高達7.9[1]"
然後在繼續wiki 芮氏規模的時候突然想到:
"芮氏地震規模最早是在1935年由兩位來自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地震學家芮克特和古騰堡共
同制定的。"
想請問在制定芮氏規模之前,像日本關東大地震他們怎麼知道自己規模高達7.9呢?
再麻煩大家指教了
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31.154.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arthScience/M.1493007633.A.B21.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