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你!在關係發生摩擦時,一個真正愛你的男人,並不會用「我愛你」來哄你、來達到安撫你的目的,或藉由愛,來讓你配合他。
在愛情裡你非常好搞。
只要在充滿愛的溝通氣氛裡,你都會柔軟,都會好好聽話、好好說話。甚至退讓、配合另一半的一切。
在愛情裡你也極度難搞!
如果沒有愛的氛圍,愛情裡的兩人,男生拼命講道理、爭論邏輯,就像愚公移山一樣,眼前的你就像冰山,高傲且不屑理他的大道理。
聰明的男生都知道:
「你很難搞,但用對方法就會非常好搞。」
如果跟你講幾百句道理,沒有愛的時候,你非常強硬。而你只要感覺到被愛,什麼都好說。
但一位真正愛你的男生會這樣告訴你:
「我不會因為要你照我的方向走,就故意給你愛,我的愛都是當下真的,不是因為你需要,而我配合你的要求給你。
給你愛,就是我們發生摩擦時,解決一切問題的外掛。
可我偏偏不想開外掛,而是想花60年來破關。為什麼我要選一條辛苦的路?我不知道。明明只要說一聲我愛你,就可以讓一切磨擦順暢很多,我卻想踏踏實實走過每一次磨合。
或許在那個拉扯的漫漫長路中,我才能確定你真的接納我。拉扯時,你有你堅持的事情,我也有我的個性,拉扯後的結局都是你退讓了,我開外掛的結局也是你退讓了。
我知道無論我用什麼方法馴服你
你最終都一定會退讓,因為你愛我。
雖然結果都是你退讓
但我更在意的是那個馴服你的過程。」
身為本文作者的我解釋一下
什麼叫做「馴服你的過程」?
因為拉扯,你們認識了真正的彼此,相互說出真心話、表達自己的底線,誰都委屈,誰都辛苦,雙方付出的努力是一致的。
可如果只是安撫,或許藉由一輩子的安撫,就能讓兩人關係平靜。但,你們便錯過與對方心靈交流的機會!
失去真心交流,而只有愛與退讓的愛情
這樣的愛很廉價,並且不珍貴,你不覺得嗎?
因為想要讓關係舒服,男人扮演一個照顧你情緒的好男人,這是假的,因為你為愛退讓,卻不懂你最愛的男人心裡在想什麼。
他扮演你喜歡的樣子
你也退讓成他喜歡的樣子。
聽起來很幸福對吧?
可真實世界是:
演出來的都不會長久,
退讓也不是無止盡的!
真要靠開外掛來走一輩子的人,通常只會創造更多的摩擦,那些發生過的問題,包裹在愛的包裝紙裡,外在美好,內在卻問題一大堆。
所以當摩擦發生時,我們不該藉由走捷徑來息事寧人,有些鑽牛角尖是必備的,有些問題是必須執著到底來取得共識的。
即使過程辛苦,那也是屬於愛的負荷呀!
因為愛,所以才要好好溝通
因為愛,才有拉扯
不愛你的人,懶惰的人,
才會逃避溝通
並利用「我愛你」來換得關係的平靜。
未來,
當你遇見一個對你講遍世間道理,
卻不說出一句我愛你的男人。
請記得,他的愛,比嘴上說的還要深。
他的愛,絕對比你想像中的,要來得豐富很多!
.
.
.
.
.
#懶惰的小孩才會挫折
#成熟的大人不怕磨合
#愛情的狂熱走不了一生
#好好溝通才有機會走一輩子
#黃山料
欸
等等.... 有多少單身狗讀完這篇文? (˶‾᷄ ⁻̫ ‾᷅˵)
另一半 逃避溝通 在 布布媽咪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前天我跟老張大吵架(好吧,可能是經前症候群作祟),昨晚睡前兩個人促膝長談到兩點多,把彼此個性優缺點攤開來講。
我跟老張吵架時的個性真的是天差地遠。
我是那種會瞬間爆炸,心裡不管有什麼話,都要講出來(或用line傳萬言書給對方😂),才能稍微平息怒火的個性。是說,吵架氣頭上講出來的話,常常不是自己本意,但往往為了爭一口氣,就會一股腦兒的爆發出來。不過我情緒來得快去得也快,可能早上很不爽,但講出來後,晚上又可以跟沒事一樣,因為我討厭帶著不開心的情緒過夜,所以會希望不管怎樣,都要在睡前做個了結(和好)。
老張其實EQ比我高,他不太會先動怒,但如果我講話太雞歪激怒他,也是會整個火大。再來,他跟我最大不同就是,他會把吵架時我講過什麼讓他不爽的話,記在心裡hen~~久~~(金牛座愛記仇嘛?),可能吵完後一兩天,他都還是會時不時拿出來噹我,我就會覺得:「啊這不就是吵架時的氣話嗎?到底要記多久?」 #金牛座的固執是很可怕的
昨天我問老張:「你難道不能記仇半天就好嗎?」
結果他反問我:「那妳可以克制自己脾氣,不要一秒爆炸嗎?」
好吧,我承認吵架時我真的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脾氣啊!
我不是一個怕吵架的人,因為比起吵架,我更怕和另一半沒有話題、無法溝通。每個人成長環境都不同,個性本來就不可能100%適合,透過吵架溝通讓另一半知道自己在意哪些點、為什麼不開心,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如果因為害怕爭執,而逃避溝通,時間久了夫妻關係真的會走向一個不平衡、不對等,甚至沒有交集的狀態。所以我其實蠻感謝老張,即便交往結婚已經這麼久,每天都還願意聽我講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也不曾顯露出不耐煩不想聽的表情(可能心裡有翻白眼,但至少他有做好表情管理XD)。
昨晚我們倆共同的結論就是,婚姻實在不容易。
所以你們說,2021年我結婚10週年,是不是應該重拍婚紗照+封街辦流水席,慶祝一下10年還健在的婚姻呢?(結果最後這段才是我想表達的重點吧,哈哈哈哈哈!)
#送上近十年前我在關島的結婚照
#會不會有下一個十年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另一半 逃避溝通 在 心理師想跟你說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膝下無子 #默默苦難 #有苦說不出 #有苦不敢說
#沈默契約 #捆綁著你我
麥可和珍妮特在維吉尼亞一個工廠小鎮長大,他們在同一家學校念書,也上同一座教堂,但直到中學,他們才在當地的四健會成為朋友。在童年的夏天,他們會參加當地和地區的農產市集,珍妮特會在那裡販賣罐頭食品以及自己手織的嬰兒織毯和毛衣;麥可會展示他的馬兒,讓小孩騎小馬。
麥可在牧場長大,是六個孩子中的一人,家中從最小到最大的孩子都必須分擔牧場上的工作。珍妮特是四個孩子中的老大,像是媽媽分身一樣照顧小弟妹。對她來說,養育許多孩子只是時間問題。她和麥可都很喜歡動物、鄉村生活、經營農莊,兩人變成非常親密的朋友。然後有一天,麥可邀請她參加他們的中學舞會,讓珍妮特又驚又喜。三年後,他求婚了,兩人就在他們的二十二歲生日之前成婚。
在他們的小鎮裡,大概每一個人都互相認識,對於麥可、珍妮特和他們所有朋友來說,結婚、買下附有廣大土地的房子、生養很多孩子,是極其重要的目標。經過十年的婚姻,珍妮特一直沒能懷孕。剛開始,他們專注在擁有許多時間共享人生的好處上,只有兩人世界。他們辛勤工作,參加社區活動,心懷感恩。
不過,在他們的已婚朋友中──這些朋友現在全滿三十歲了──麥可和珍妮特是唯一沒有孩子的夫妻,只是都沒有人公開提及這件事。珍妮特和麥可也沒有談論心中的恐懼以及讓彼此失望的事。兩人都不希望另一半感覺到被指責或羞愧。默默地,他們的失望日益加深,兩人距離愈來愈大。
#探究其中的沉默契約
珍妮特和麥可擁有一個很常見的沉默契約: #如果你不談論你失望的事, #我也不會說我的。隨著日子一年一年過去,他們愈發害怕兩人可能永遠沒辦法擁有孩子,但因為他們都擔心責任歸屬在自己身上,就不去找出事實。諷刺的是,他們想要保護對方──主要是對無法給予對方如此意義重大的東西而感到內疚──卻反而導致彼此鴻溝加大。
麥可開始感覺像是自己少了一些男子氣慨,和哥兒們坐在酒館談著他們孩子的故事時,他始終默默忍受著這種痛苦。在他們的小鎮上,會期待已婚男人養育孩子,而擁有兒子更是被視為至高無上的幸福。麥可對自己默認:沒有血緣上的孩子,他就無法實現男人本色。珍妮特對自己也有類似的默認,而隨著不安全感增加,她開始覺得自己作為妻子和女人都失敗了。她最深的恐懼是,麥可終究會對她失去興趣而離開她,他們的親戚和友人也參與了他們的沉默契約,默認不要提及生小孩的話題,好讓麥可和珍妮特的生活盡量好過,關愛他們的這些人自認是在表達尊重,甚至是仁慈。
#解除沉默
珍妮特的憂傷加劇,她最後不再參加編織會和家族聚會。親友看見她退縮,表達了從關心到傷心各種情感。在星期天一場教堂禮拜中,珍妮特悲傷得不能自已,所以和牧師約時間見面。他們隔天會面,珍妮特在撲簌的淚水中開始談話。她告訴他關於自己避開朋友,沮喪自己體重增加,尤其是她害怕自己永遠無法成為人母或成為麥可應得的妻子。冷靜下來之後,她開始放輕鬆,聲音變得較為清楚有力。珍妮特終於可以大聲說,她想要當媽媽,不管這意味什麼。牧師建議她對麥可誠實表達她的感覺,而且在這次會談後,三人應該好好討論各種選項。
珍妮特察覺到失望、失敗感和擔心失去婚姻,這讓她陷入憂鬱;同時也了解到,她的沉默導致了她的悲慘狀況。「我為什麼沒有早一點求助?」她心想。
#從今以後
現在,麥可和珍妮特開始真正溝通,可以誠實談論未來的選項,珍妮特和牧師的會面,協助她得到勇氣談論她羞愧的感覺,這為麥可打開了大門,可以採取同樣的行動。他們很快就去找了家庭醫師,他為兩人介紹了不孕症專家。他們發現胚胎植入費用對他們來說太過昂貴,不容考慮,所以兩人開始討論收養的可能性。
當朋友和親人默默受苦時,你可能會想要提供支持,協助打破他們經歷的沉默,不妨使用這些句子做為開場白:
🗣如果你需要談談,我隨時都在。
🗣沒有你的允許,我永遠不會和任何人討論你的私事。
🗣我想我一直不去提到這件事是因為⋯⋯
🗣對我而言,你的快樂真的很重要,不管你做什麼樣的選擇,我都百分之百支持你。
同時,如果你處於像珍妮特和麥可這樣的狀況,以下問題有助於你確認方向:
⭕️在我最需要的時期,我是否願意立刻尋求同情?
⭕️我是否決意要找到所需要的勇氣,以拋開讓我覺得寂寞、悲慘和沒有安全感的沉默?
⭕️對於成為養父母而不是親生父母,我是否願意改變想法?
⭕️我是否願意拋開「即使犧牲個人幸福快樂,也想要受到家族和社群肯定」的想法?
⭕️在我的信念和習慣,有哪些部分是應該保持,哪些是我應該試著放下?
一些小訣竅
家人的定義範圍廣大,而複數集合更是複雜,其中充滿未說出口的意見和隱藏的情感,這種極其複雜的特性就助長了沉默契約,有些更是持續了好幾世代。穿過這個錯綜複雜的景觀時,記住有時候是你在當下建立了沉默契約,其他時候你是踏進了已發展多年的協定。無論如何,在你尋求解除沉默時,察覺是你最好的資產,以下是幾個協助你進行的訣竅:
⭕️盡量早日討論問題,不要拖延太久,為了替這場可能充滿情緒的複雜對話做好準備,首先寫下你最重要的想法和感覺,這有助於你集中焦點,讓你放心,知道自己不會忘記處理對你非常重要的事情。
⭕️提醒自己,你是在做正確的事。
⭕️詢問自己:說出實話,最壞會發生什麼事?最好又會發生什麼事?
⭕️如果你發現,第一次對話特別令人生畏,可以找你信任的人事先練習,這聽起來可能有點蠢,但是進行過練習,可以讓你獲得信心,條理分明。
--
👤本文作者:Linda D. Anderson, Ph.D.; Sonia R. Banks, Ph.D.; Michele L. Owens, Ph.D.
📖出處:《沉默契約:解開那些埋藏在我們人際關係中的「無聲地雷」》(Silent Agreements)
我們都期望自己不用明說,別人就「應該要懂」,
但很多時候我們以為的「默契」,
往往卻只是一廂情願的「沉默契約」。
「沉默契約」是普遍存在於我們人際關係中的「潛規則」,源自於那些你以為對方「應該」知道,卻無法坦率說出口的期望或信念。明明期待對方這麼想、那樣做,卻因為害怕關係破裂、擔心衝突、義務感或罪惡感,而寧願逃避溝通,選擇沉默。
或許你從來沒有意識到這份契約的存在,但無論跟伴侶、父母、孩子還是朋友、同事、老闆,我們都可能成為訂立「沉默契約」的一方。這種不對等的失衡關係會讓我們感到不快樂、不滿足,心生怨懟,如果放任「契約」一直延長下去,不僅會影響你做的決定,還會影響你的工作、你的生活、你的家庭,甚至在無形中左右你的人生。
本書由三位心理學專家首次揭開「沉默契約」的真面目,她們分別從金錢、承諾、家族、職場、健康和性愛等六個最常遭遇的人際關係處境著手,透過真實的案例解析,教你清楚辨識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的沉默契約,並透過「沉默契約工具包」擬定溝通策略,有效解開彼此關係的死結。
#沉默契約不是毒蛇猛獸,
#而是我們在乎對方的證明。
只有正視問題、打破沉默、勇敢溝通,
才能幫助我們撫平內心的不滿,
重建美好無礙的人際關係。
💁 閱讀更多:https://tinyurl.com/rorec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