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我台北遇見一塊雞排。
雞排並不稀奇,然而我當時人在內湖的一處山區。
那裡人煙稀少,也沒有車輛經過,連路邊凋敝的鐵皮屋看上去都無人居住。
那麼這塊雞排到底是從哪來的呢?
難不成台北土壤肥沃,就連雞排都能從地上長出來不成?
百思不得其解的我把雞排的照片拍下,並且放上IG尋求解答。
許多熱心的台北人很快給出了各自的見解。
「這應該是雞排店老闆種的,我以前打工有去採收過。」有人這樣分享。
「要小心上面有褐色斑點的雞排,吃了會中毒。」有人好心提醒。
「這就是內湖『在地』美食啦。」有人說著冷笑話。
「可能是有人的駕照掉了。」也有人提出別樣的見解。
「你在內湖?難怪我上班的時候一直聞到怪味。」還有人對我指責。
「我聽說台南珍珠奶茶的珍珠都是早上新鮮現採的,請問是真的嗎?」更有人完全離題。
「不要被網路謠言騙了,都是每天從安平港新鮮現撈的。」我只好幫忙闢謠。
「南部人就是南部人,雞排明明是長在樹上,成熟了就會自己掉下來。」也有人跟我分享不同品種的雞排生長歷程。
「那個是波羅蜜吧?」我回答。
「你不覺得波羅蜜跟雞排的表皮很像嗎?而且他們從來沒有同時出現過。」那人神祕兮兮地說。
眾多回覆裡,其中一則訊息吸引了我的注意。
「你應該聯絡鳥類保護協會。」一位陌生的網友說。
「雞排……雞排算鳥類嗎?」我疑惑。
「依我看,這塊雞排還有救,師兄加油,好心一定會有好報的。」他的語氣相當嚴肅。
得到了意料之外的答案,我首先諮詢了老友阿翔。
阿翔是名生物學專家,過去做過許多奇怪的研究,因為各式各樣的原因正在環遊世界。
他的職業是現任聖誕老人,最近正在忙碌的季節,接到我電話的時候語氣相當疲憊。
「你撿到一塊雞排?」阿翔問。
「不是撿到,我在路邊看到。」我更正。
「那塊雞排上面有撒胡椒粉嗎?」阿翔問。
「很重要嗎?」
「你看一下有沒有撒胡椒粉。」阿翔很堅持。
躺在地上的雞排身上沾滿塵土,我根本看不出來,只得用兩隻手指拎起雞排,不甘願地嗅了嗅。
「應該沒有。」我說。
「一般店家都會在人工養殖的雞排上撒胡椒粉,野生的成年雞排則會自己分泌胡椒粉。」
阿翔耐心地解釋。
「這隻應該是野生的雞排,可能是學飛的時候不小心掉在地上的。」
「雞排會飛的嗎?」我將信將疑。
「野生的雞排成年後是會飛的,現在的雞排店都是用養殖的雞排,你不知道也是正常。」
阿翔打了個疲倦的呵欠,接著說到。
「隨著國外速食店的引入,許多消費者將吃不完的炸雞任意棄置在野外,這些外來種剝奪了台灣原生雞排的生存空間,這幾年已經很少見到這種野生雞排了。」
他像是突然想到了什麼,補充說道。
「對了,千萬不要碰牠,一但小雞排沾染到人類的氣味,雞排媽媽就不會繼續餵養牠了。」
「……」我維持著拎著雞排的姿勢:「如果不小心碰了怎麽辦?」
「那你要負責養牠,未成年的雞排在野外很容易被其他野生動物捕獵。」阿翔說到。
「白癡喔,誰要養雞排啊?」我冷笑著掛上電話。
但反正我也沒什麼急事,就決定站在原地等雞排媽媽來找小雞排,正好也看看雞排飛行的樣子。
五六個小時後,天色漸暗,我始終沒有見到雞排媽媽的身影。
一陣悉悉簌簌的聲音響起,不知不覺間有五六條野犬包圍了我。
牠們的眼睛閃爍著青光,喉嚨裡發出低沉的咕嚕聲。
我想跑,但是想起雞排被這群犬隻爭相撕咬分食的慘烈畫面,一時間竟於心不忍,抱著雞排就是一陣狂奔。
是的,我領養了一塊雞排。
牠的皮膚有點粗糙,表皮是暗黃色的,聞上去有股淡淡的油香味。
我把牠取名為香香,希望牠能健康長大,成為一塊頂天立地的香雞排。
香香不喝牛奶,只喜歡吃薯條。
我沒看過牠進食的樣子,有人在的時候牠就不願意吃飯,我只能睡覺前把薯條放在牠旁邊,隔天早上醒來才能看見薯條的殘骸。
帶著香香的生活相當不方便,很多地方都不能去。
有些場所可以攜帶外食,但寵物不行。
有些餐廳允許寵物進入,但雞排不行。
台灣社會飼養雞排的風氣尚未普及,這也是理所當然的。
即使是我的家人,也相當不諒解我養了一塊雞排。
他們都覺得我瘋了,而我只是生氣我爸總是偷吃香香的薯條。
我與香香的生活並未持續太久。
某一天,我帶著香香散步的時候,不小心讓牠淋到雨,導致牠潮濕的表皮軟化脫落,露出白色的皮膚。
我相當緊張,幾乎跑遍了台南的獸醫院,然而沒有任何一位醫師願意看診,他們都說這不是獸醫的醫療範圍。
我沒有放棄,幾乎問遍所有認識的人、敲遍每道診間的門。
我忘了吃飯,也不敢睡覺,只是為了日漸虛弱的香香不斷奔波。
終於,連日心力交瘁的我在前往又一間獸醫院的路上暈了過去。
醒來的時候,香香沒有躺在我的身邊。
我感到全身無力,喉嚨又乾又刺,眼睛完全張不開來,只能聽到門外傳來父母與醫生交談的聲音。
「你們說他領養了一塊雞排?事情發生多久了?」醫生問。
「兩三個月有了。」我爸回答。
「這症狀已經很嚴重了,你們應該早點帶來我這裡的,不過沒關係,我們一定會想辦法治療。」
「為什麼……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我聽見母親哭泣的聲音。
看來媽媽也很擔心香香的狀況。
「也許是因為太孤獨了吧?」醫生說:「出院後讓他多交些朋友,也許情況就能改善了。」
是嗎?原來香香會生病不是因為淋到雨嗎?
是我太過自私,擅自把牠留在我的身邊,牠才會生病的嗎?
抱著這樣的想法,我昏昏沉沉地睡去。
下一次醒來時,我還躺在病床上。
身體上的不適已經減輕,心底卻有股說不出的抑鬱。
叩叩叩。
突然間,我聽到敲擊窗戶的聲音,轉頭看向窗外。
天色已經放晴,一個充滿朝氣的金黃色身影在窗外晃動著身體,像是在跟我道別。
「香香……」我難以置信地開口。
香香看見我的回應,抖了一下身子,撒落許多胡椒粉。
「你長大了……你長大了……」我激動到聲音顫抖。
香香又轉了幾圈,突然展開身體,朝天際飛去。
阿翔畢竟沒有騙我,成年的野生雞排是會飛的。
我從床上跳起,飛快撲向窗邊。
「香香!快飛!飛得越遠越好!」我大聲地吼了出來。
香香越飛越高、越飛越遠,我的視線已經完全模糊。
門外的幾名護理師聽見動靜,跑進門內七手八腳地按住我。
「快飛!快飛!不要被抓到!不要被吃掉!」我聲嘶力竭地哭喊。
這就是我與香香的故事。
如果有天,你也在天上看見會飛的雞排,請不要打擾牠,也不要試圖抓捕牠。
希望你能和我說一聲,讓我知道牠過得還好,那樣就夠了。
只 怪我 沒 能 早點 認識 你 在 陳凱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電梯受困驚魂20分鐘》2020,6/15晚上 大約7:30
『媽,你如果知道,晚上我被卡在電梯裡回不來,你怎麼辦?』
93歲老媽媽:
「難怪我打好多電話,就是不通~ 哪有這麼晚還沒回到家裡?這什麼爛電梯啊!賣電梯的人要負責啊?」
「我八方打電話,就是找不到你人,我一個在家等你,你不是說,今天不上班出去談事,會早點回來?」
我一直到9:30回到家,才告訴老媽媽,準備回家,在地下停車場,遇上了"卡在電梯裡" 動彈不得的狀況……。
星期一傍晚,臺藝大教授夫婦, 幫我約了幾位新朋友見面認識,晚餐後一行5,6人,走到停車場取車,沒想到竟遇上~一輩子第一次,"電梯卡住"動彈不得的狀況?
就在士林劍潭靈糧堂隔壁~承德公園地下停車場,"碰!" 的一聲,卡在B2到B1之間,「電梯超載?」才8位,上面寫的是12人是極限?
前後困了20分之久~管理人員得知消息,20分前說:「馬上搶救,可能會停電,別害怕,門自然會開~有人不舒服?」
但,說這話的人員,轉眼竟沒下落?
我跟師母說:
『不急,不急,我們來禱告,見證上帝同在的力量~』
我出奇的鎮定,回過頭問同樣受困一家3口的年輕人,過去有碰過『電梯卡住』的情況?
(他們搖頭表示"沒有" )
『 那今天回去,都要把統一發票留起來兌獎,走運了~』
緩和下電梯裡,悶熱,空氣稀薄,人氣開始發燒,時而沈靜,時而試播求救電話的不安氛圍~
B2 地下室,本來收訊不好,更讓我懷念過去使用的「中華電信」?
快速寫了一些求救的簡訊,也發不出去?
試撥電話?也是沒訊號?
好不容易撥通了一通,我聽得見對方聲音,對方卻聽不清楚
"我是誰" ?
電梯裡,有人開始擔心, 萬一電梯通了,
"碰" 的一聲,又往下掉下去,怎麼辦?
一位大哥說:
「因為有你(師兄)在,我不擔心~這不是另類的
"疫情紓困" ?」
「 過去看電視上,發生電梯卡住的情況,很危急~今天怎麼真的給碰上了……」
突然有人提議,就拍張難得的~電梯受困紀念照吧!(真是苦中作樂~)
而我,心裡只掛著『老媽媽一定到處打電話,找我回家陪她吃晚飯……,回頭免不了,又被她數落一番~』
其實,我更急著返家要幫忙寫一篇,
『致理大學』即將要為我開班授課的報名~
受困電梯的心情,我一點也不緊張,總是相信上帝與我同在,唯有鎮定,相信,我們一定會安全獲救~這就是"愛的影響力" ~
雖然每個人都滿頭大汗,但是很奇怪,每個人都很快樂~6月15日,神的最佳安排。
《 超越麥克風的影響力~就是愛》全新課程,相關資訊如下:
時間:7/7起,每週二晚上19:00~21:00,
相關連結內容如下:
報名專線02-22579305
報名網址
https://reurl.cc/j72O9M
只 怪我 沒 能 早點 認識 你 在 Winnie。與不完美的私密對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親密關係—通往靈魂之橋》
這本書名的副標題「通往靈魂之橋」真是下得萬分貼切,這不是一本教導如何讓兩性關係順利的教科書,而是帶領我們發覺親密關係越是充滿荊棘,反而越容易展露靈魂的本質。
如同作者說的,讓所有人際關係成為愛和自我認識的泉源,談的是愛你自己!
去年我是用耳朵聽完了整本書,最近從圖書館借來重新再用眼睛讀一遍,令我驚豔不已,覺得光是作者序已充滿智慧,是非常值得收藏的好書,身為翻譯的張德芬寫著「這是我少數讀過兩遍以上的書,我知道我還會再讀它」,我也深有同感,相信未來在人生不同時期翻開都會有不同的體悟。
但是,即使它在十五年後有再版過,目前市面上仍然已絕版買不到了,想看的人請光顧圖書館這個寶庫。
親密關係並不侷限在所謂的伴侶間,其實跟家人、孩子、朋友、同事都可能延伸出一種親密的關係,讓我們有機會從不同角度挖掘自己。
只不過通常伴侶是跟我們最緊密連結的一環,也是最容易挑起我們情緒的,因此也就最容易找到自己的傷處進而療癒自我。
作者序中這句話就直指核心,「一段關係的目的不是給予與接受彼此的愛,而是幫助你了解,自己就是一直以來所尋找的愛。」
書中把親密關係分為四個階段:月暈現象、幻滅、內省、啟示。
所謂月暈現象,大概就是熱戀期覺得對方連放屁聞起來都比別人香的那個階段吧!
然而,這很可能都只是我們把眾多期待投射至對方身上,幻想著就是這個人能填補你內心的空缺。(當然,許多人不會有這份察覺,誤以為就是真愛降臨)
開始和維持一段親密關係背後的真正動機,其實在於需求,而非表面上的愛。
孩童最主要的兩大需求是歸屬感和確認自己的重要性,也就是愛與被愛的需求,而在孩提時代我們得要依靠別人來滿足這些需求,若是沒有得到完全的滿足,就會把需求丟進內心的儲藏室中,讓它們被餵養的越來越巨大,於是在長大之後期望找到所謂的理想情人滿足這些需求。
在小時候碰到一個擋路的大石頭,因為個子嬌小力氣也小,搬不開而感到無能為力只能停留在原地;長大成人後面對同樣的石頭,我們仍只記得無法挪動的挫敗感,卻忘記增長的力氣早已可以移開石頭或是另找方式繞過去。
就如同孩童時代的那些需求,我們很容易自動化地依賴別人來滿足,而忘卻了早已有能力自給自足。
漸漸地關係會往幻滅的階段發展,當初伴侶吸引我們的優點全都變成看不順眼的缺點,因此就企圖用各種伎倆改造伴侶以趨近我們理想情人的標準,書中有詳細提到許多我們擅長使用的手段,個個都熟悉的令人會心一笑啊!
例如用受傷與冷漠的口氣說:「要是早點告訴我那天你要工作,我就不會因為想要陪著你而推掉朋友的聚會,不過不怪你,我知道你的工作真的很忙。」,試圖引發對方的愧疚,好讓對方不斷道歉證明他的愛。
又例如使用自古以來屢試不爽的名句:「如果你真的愛我,你就會......」以獲取自己的需要。
通常對伴侶發怒的原因有兩個,其一是藉以麻痺內心底層的傷痛,再者是讓對方有罪惡感,就能有效控制對方的行為。
而當我們不斷試圖操控伴侶時,就通往了地獄之路。
因為期望等於憤恨的前身,期望終究會轉變成憤恨。
當我們要求別人來愛我們,那就是否認我們心中有足夠的愛。覺得不愛被,必定會讓我們產生一些缺乏愛的信念,如此一來,不管伴侶提出多少證據來證明我們值得被愛,都是不夠的。
許多時候,當關係走到幻滅期,我們就會想要放棄,在心裡說服自己是人不對,下個會更好,殊不知再下次狀況不會改變,重複的困難仍持續存在。
直到我們願意走入內省階段,才會發現沒人會滿足我們的需求,沒人會讓我們快樂,更沒有該為我們受的傷負責,所有經歷的因和果都只存在我們心中。
伴侶狀態只是面鏡子,反映我們的內心世界。
透過內省檢視所有內在的想法和感覺,終極目標是能和自己內在事物和平相處,並用愛來面對它們。
也許你就會發現,你對待伴侶的方式,就是你對待自己的方式。
到了啟示階段,就會發現真正的自己。
我們學會了「允許」真實的自我,也就能允許伴侶忠實的呈現自己。
當過去會造成爭執的事件同樣發生時,我們會用「你晚回家的這個行為,讓我再度體驗到小時候父親不重視我的失落,所以我瞭解到自己曾經有多生氣和難過。」取代「你沒有準時回家,讓我很生氣。」
如此一來,我們便不把情緒的責任放在對方身上,而創造空間讓彼此有機會去共享曾經的傷痛。
只要能對自己的痛苦負責,不怪罪對方,表達自己的痛,讓它浮出檯面,就可以選擇愛自己。
讀完這本書,我意識到孩童時期內心最大的不平衡所造成的影響在何處了。
過去年代的重男輕女觀念,我可以說是深受其害啊!在我的印象裡,從小就要與弟弟競爭媽媽的愛,又或者該說曾經我以為自己是不被愛的。
在過去我受害者版本的故事中,我幫忙做家事是理所當然,弟弟做家事還有獎賞可領;我得要跟弟弟買一樣的鞋,不願意便是換來巴掌伺候,當然還有甚多族繁不及備載的事跡。
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曾經去媽媽的辦公室,她的同事問了我:「你媽現在有對你比較好了沒?」我想媽媽的偏心應該是眾所皆知吧!
於是,在成長過程中我無意識地一直試圖當個乖孩子來證明自己比叛逆的弟弟值得被愛。
當得知前夫外遇那時,我不斷尋找各種證據以證明自己才是值得被愛的那個,萬分執著他對我的愛是否被分走了,如今回頭看才明白,原來那時是童年內在受傷的小孩再度浮出,以至於恐懼自己比較不被重視。
再深入看時,我察覺到那種害怕自己不受重視的恐懼,也在求學時期不斷在各種與同學的友誼中流竄,只不過當時都不曾真正面對過。
當我內在沒有為自己建立足夠的愛時,就只能藉由別人給的愛來填補空缺,也讓自己無法在各種關係中如實呈現自我。
陳述這些不是要責怪我媽,而是真實面對每一個曾經,那一切都是令我此刻願意好好愛自己的養分。(補一句:媽,我愛你喔!)
總之,強烈大推此書,只要你現在或曾經有親密關係,亦或是未來會有親密關係,都值得花時間讀一下!
————————————————
溫馨提醒:喜歡我的文章請記得按讚追蹤並設「搶先看」唷!
讓我有機會分享更多讓你看見🙏
#每個不完美都是養分
#親密關係
#書中自有黃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