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ㄕ小的時候,ㄕ母就要求我多學習「國學」。
什麼是國學呢?大概就是論語、老子還有唐詩三百首,簡單來說,就是一堆文言文就對了。ㄕ母會叫我每天背一則裡面的內容,如果背不了,除了不能看電視,有時還要被扁也說不定。那是我童年第二痛苦的回憶(第一是學英文),因為我一個7、8歲小孩根本不懂那些文言文在恭蝦米呀!
唐詩也就罷了,它算是比較好懂,而且ㄕ母有時也會解釋給我聽,如果要背,因為有押韻,倒也算容易(不過後來ㄕ母要我被長恨歌時,我是拔腿就跑,寧願挨揍也不要死嗑白居易那段長篇大論)。
老子就更簡單,因為他那高深莫測的內容,瞬間把我母子二人擊倒,除了第一句的「道可道,非常道」,我對那本書沒能有更大的印象(但也就是它太難,我反而不用去背它,所以老子雖然我覺得陌生至極,但也沒有太多反感)。
論語則是這三本書中我最痛恨的一本,因為我根本搞不懂它在講啥東東粒,然後裡面不斷出現「子曰」「子曰」的字眼,當ㄕ母告訴我這個子曰是指有個叫孔子的人在講話,我就恨不得能把這個囉嗦的傢伙爆打一頓(如果大家很難想像,不妨把當時我和孔子的關係,想像齊天大聖東遊記中,孫悟空和囉嗦的唐僧會有的互動吧)。然後當我抗議背論語很無聊,我還會被怒斥:「你懂什麼!以後考試會考!現在背對你有好處!」接著我只能繼續累積我的仇恨值去背那該死的論語。
ㄕ母是對的。
國中以後,論語越多出現在國文的考題上,雖然我還是不了解論語在講啥,但小時候背的內容倒是記下一部分(怎麼記的?我只能說,當人被狠K一頓,有時候身體自然會記憶一些外在刺激),它幫助我在國文當中取得不錯的成績。
(所以我不是寫文章抱怨ㄕ母喔,相反的,我蠻感謝當初她還要花心神去對付我這毛頭小子背書,還是那句老話:可憐天下父母心呀!)
當了老師,同樣的場景出現在我學生當中。
眾多學生死嗑著論語,硬背下注釋,好能通過文言文的考試。然後在這當中,他們對孔老夫子累積滿滿的幹意。你問我為何知道?我只能說,我是從好幾本課本,孔子的畫面上出現好幾個被原子筆狠扎的痕跡(有些還被戳爆了)去作出推測的。
(敢問孔子你有沒有覺得刺刺的?)
身為一個過來人,我會說:「學生這樣做很正常。」
試問今天是在非自願的情況下,必須要硬記一堆根本不知所以然的內容,誰會開心?
雖然學習本身就是一個不開心的事(學習其實就是脫離舒適區好接受新事物的挑戰,所以快樂學習其實不存在,我認為確切的說法應該是有些人能夠適應學習時的不快及衝擊,然後了解所學習事物的價值而感到值得),但囫圇吞棗式的硬背,讓學習者不了解學習內容的脈絡及意義,最終在考試結束後迅速忘記所學,甚至對學習內容感到厭惡以至於之後都不再進行接觸,那就違反學習的本質顯得本末倒置了。
我個人是讀歷史的,一直到我因為大學報告或是相關課程而接觸孔子所處的時代背景還有較為清楚他個人的際遇,瞬間,我對以前背過的論語內容豁然開朗,而且頗感到親近。
比方說:入太廟,每事問。
當我知道孔子小時候其實家庭狀況困難(父親早死,母親又因為是妾室而地位不高,搞得孔子即便有著貴族的血脈,小時後卻必須做一大堆雜七雜八的事),好不容易有一天他能從事夢想中的行業(祭典中的司儀),對於一個有心想實踐夢想的人他會幹嘛?他會去探索及吸收經驗嘛。所以孔子進入祭典場所才會什麼事都要問一下,可見孔子是個踏實的追夢人呀!
所以論語其實可以很貼近我們現代人,裡面有些內容到了現在也還是合用。
問題是......要了解論語的時代背景實在很花時間及功夫呀!
於是老ㄕ今天的主軸終於要登場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一陣子三采文化出了一本新書《穿越時空,與孔子對話》,我很榮幸有試閱的機會。
本書從孔子的時代背景、孔子的言行舉止、孔子研究的史料,甚至從後世對孔子的評價多方面的探討孔子其人其事其言的價值。
除了多面向的角度能詳盡的了解孔子,這本書我認為最大的好處就是......他寫的筆法算是相當輕鬆(時不時會開一些玩笑調侃),某些章節是非常容易閱讀的。
(不過有些章節還是有它的專業所以顯得稍硬,但不至於艱澀,對於有心想接觸較深內容的讀者,可以是個嘗試)。
然後......福、利、來、了!
我獲得兩本的贈書機會,所以決定借花獻佛的提供些乾貨給各位看官。
只要完成以下步驟:
1.在本粉絲團及本文按讚
2.在這篇文章下留言你對論語或孔子的想法(好的壞的都行,畢竟我這裡不是考試,倒是想真誠的和大家交流)
3.分享本文(記得要設定成公開,我才看得見喔)
就有機會抽到本書做為獎品。
(抽獎是其一直進行到12/14,之後會公布抽獎結果)
想獲得免費好康的朋友還不快上!(期待大家的留言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預購書的朋友,請往這走呀:
博客來:http://bit.ly/2zln1YN
金石堂:http://bit.ly/2jccPXQ
誠品:http://bit.ly/2AYfbki
三采:http://bit.ly/2AipTpt
讀冊:http://bit.ly/2mKxOpv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