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孝行楷模表揚
#用功努力為愛而生
#有愛無礙盡心照護與陪伴
今年獲得孝行楷模的盧泳丞同學及沈政寬先生,克盡孝道毫無怨尤的付出奉獻,面對種種的難關不離不棄,這樣的堅持和愛,令人感動敬佩。
每個人都無法決定自己的人生,但他們卻從不對自己的人生困境屈服,甚至更積極照顧自己及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今年獲獎的2位皆是親侍久病的親屬,毫無怨尤,足以導引人們克盡孝道,值得擁有社會給予的鼓勵與肯定的楷模!
尤其感動的是,我聽到泳丞媽媽說:「如果不是泳丞,我可能就會流浪街頭了。」對無微不至照顧他的天使泳丞,發自內心最真的感恩,最深情的擁抱,我眼淚差點奪眶而出,難以言喻的感動,是最深切的愛,無以倫比!
-
--
---
----
榮獲全國及宜蘭縣孝行楷模的盧泳丞同學,現就讀國立台中科技大學資管系夜間部,生長在清寒的單親家庭,與媽媽相依為命。
媽媽為身心障礙者,家中許多事務都是泳丞主動幫忙處理,當媽媽罹病無法上班工作時,家中就沒有收入,生活也會面臨斷炊,即使獲得不少社會各界救助,泳丞也努力讀書,爭取獎助學金補助家用,來幫助家中渡過難關。
日常生活中泳丞細心陪伴和照顧著媽媽,4年前媽媽的病情逐漸穩定,也會自行回診就醫取藥,重返職場工作,從事餐飲服務業;為協助媽媽的工作需要,設計了一套雲端訂餐系統,幫助她克服工作上的不便,此系統在107年更獲得教育部高中專題組應用類優等獎。
-
--
---
----
榮獲宜蘭縣孝行楷模的沈政寬先生,家中雙親年邁,因其妻子工作關係無法分擔照顧責任,所以照顧雙親工作及家庭全由沈先生一肩擔起。
其雙親須時常回醫院治療,皆由沈先生至醫院陪伴照顧父母親。雖然沈先生本身患黃班部病變及視網膜剝離而視力模糊,但他堅持親力親為,數年如一日無怨無悔,沈家雙親對於兒子的用心讚譽有嘉,一直稱讚兒子很孝順。
沈先生分享:「在其位司其職,就要克盡其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古人曾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為人子女要反省自己是否存有恭敬感恩的孝心,更應當即時把握奉養父母的機會」。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銀翼飛行金屬雕塑展 #楊鎮遠專訪 若是陸世界已汙染使萬物無法存活,人類該往何處去? 也許是天際,或許是深海。藝術家楊鎮遠發想近未來,人類將以科技主導演化,使人有了翅膀得以飛行、拓展生存場域,本次展出作品將以不銹鋼與金屬材質,演繹百年後科幻異世界。 出生於台中...
台中 科技大學 夜間 部 科 系 在 李瑾倫 動物和商店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認真追溯了爸爸成長軌跡。
爸爸草屯出生,三歲時阿公帶著阿嬤首飾典當換來的錢讓阿公回日本明治大學法學部復學,畢業那年趕搭最後一艘船回台(日戰發生沒搭上船的姨婆從此被迫留在日本)。爸爸小學一年級時大戰爆發。二年級前在草屯、三四年級在台中(還是日本教育),五年級下學期日本教育時代終結,他再轉回草屯念書。六年級上學期二戰正式結束,他接著考進草屯初中,那年是台灣光復後的第一年。
十五歲考上省立台北師範學校藝術科從此留在台北,十八歲隨李石樵學素描。二十五歲邊教幸安國小邊讀師範大學中文系夜間部,三十歲任教明志工專,參加工業設計研習會,因為表現優異(聽說是六款原子筆的設計圖勝出),而有到日本公費留學的機會。日本教授很喜歡他都常常招待爸爸吃中飯,也有教授希望他可以讀到碩士再回台灣但他說:「沒有公費了,而且明志工專會沒有老師。」回國後在明志工專創辦工業設計雜誌,因為「希望大家可以認識工業設計」。轉到台北工專任職一直到七十歲退休。他教工業設計整整四十年。
他貢獻工業設計教育一輩子,當水彩畫家是他的夢。
從學生時代就在各種獎項中得獎,學生美展、全省美展、台陽美展年年入選,當國小老師的二十六歲,他獲得美國新聞處舉辦的全國青年畫展第一名。在台灣與日本他共舉辦過十次個展,每一次都隨著畫展出版《李薦宏水彩畫集》並且註明是第幾次個人畫展。
我問過爸爸:「為什麼你不要當水彩畫家就好?」
他說:「我有三個孩子要養。」
凡事嚴謹摸黑進屋子都找得到自己東西的他,曾經對一個把所有獎牌獎狀相片像垃圾一樣丟掉的女兒我生氣。
我們卻有許多相像的地方。
今年他八十六歲,7/29-8/23會在臺北科技大學、這個他渡過人生大半光陰的學校裡,辦一個他與我的聯展,這是我們「台面上」的第一次交集。以前我一直抗拒著說自己的爸爸,想要人生100%是自己的光芒,但殊不知這只有來自父母。
#準備中 #我是爸爸的女兒 #李薦宏 #李瑾倫 #聯展 #臺北科技大學 #藝文中心 #729_823
#爸爸最愛 #水彩 #風景 #學生們 #工業設計 #傢俱設計 #椅子設計
台中 科技大學 夜間 部 科 系 在 DJ 芳翎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8/12 星期五 絕對音樂】
「世界上有一條很長很美的路,叫做夢想;還有很高很硬的一堵牆,叫做現實;
翻越那堵牆,叫做堅持;推倒那座牆,叫做突破。」
這個夢想~~,需要打破現實、努力堅持、勇於突破,
SO~~~一起加油!
下午4:00-5:00
「絕對音樂」~~ON AIR))))))
把耳朵借給我,
芳翎和你/妳分享~~
線上收聽快點這裡:
http:// http://www.kiss.com.tw/radio_hq.php?radio_id=238
*************************
【有理想的孩子不會迷路─校長爸爸給水電工兒子的信】
兒子:
那天你出門前對我說:「老爸,你兒子要去闖江湖了!」瞬間,這兩年發生的一切在我眼前快速的演了一遍。到目前為止我還是不知道自己的決定到底對不對,但我想現在的你應該清楚明白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樣的人生。你想告訴我的是,「老爸,你看我是不是過得很好、很快樂!」對吧?
從小,你算是個頑皮的小孩,但是你國中成績能從第一次的模擬考的PR30進步到基測時接近PR70,證明你是個能讀書的小孩。很多南投人高中會到台中念書,但我自己國中畢業就離開家念書,經常想家也非常孤單,我不想要你經歷這種寂寞,不想要你離家太遠。你喜歡拆解、組裝,正好成績也上的了草屯商工的配管科,便這樣走上了水電工這條路。
配管科的學習說來辛苦卻也很有價值,畢業前你就拿到4張丙級、1張乙級執照,畢業後應該可以去自來水廠工作,但現在大學生滿街跑,我擔心學歷不如人,要你去考大學。你自己找好補習班,放學後就從南投坐車到台中補習,整整一年每天都到晚上10點多才回到家。你的努力,我跟你老媽都看在眼裡。
1年後考上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前身是高雄工專,是我當年考高中的第一志願,只是你爺爺一心要我當老師,否則我想我現在應該是某個大老闆了吧!
美夢成真,卻因為一通電話有了改變
陪你報到那天,我走進高應大,比你還要興奮,還跟電機系館拍照,你替我完成夢想,進了這所學校。
但是沒想到兩個月後,你哭著在半夜打電話回家,改變了我們原以為的美夢成真。
「爸,他們都不理我,他們不喜歡我」,這句話像是一道閃電打中我。我知道你愛交朋友,高中的人際關係也很好,在大學無法迅速融入同儕的情況一定讓你很不好受。這是你第一次離開家念書,應該是想家,所以鼓勵你多參加社團認識朋友,下課後也可以多跟他們出去玩。
想不到過了不久,你又打來,你在電話裡一直哭,說你看到人群就會怕,不敢進教室,高雄很熱,得了登革熱,想休學。
「你想休學」這四個字讓我跟你媽討論很久,她不願意你放棄讀大學的大好機會,也擔心你只有高中畢業,學歷不如人。但是我想的不一樣。決定休學,固然是人生一條很不一樣路,但是「兩年」在人生的長河裡應該不算什麼吧,「讓他回來吧,之後的事情再作打算」,我對你媽說。我沒說出口的是,我怕失去你,怕你想不開,怕你行為偏差,怕你做傻事。
休學並不代表在家當米蟲、虛度時光,你得替自己的人生負責。我請你叔叔在嘉義找了一個水電師傅,讓你去當學徒,不希望你在家虛度時間。你也很爭氣,說師傅旁的很多「師兄弟」耐不住辛苦離開,你卻樂在其中。而我看你曬成「黑炭」,心裡有種說不出口的心疼。
之後你也到職訓局上課,又考了張室內配電的執照。雖然我們一直討論著要不要回高雄念書,但退伍後,你決定要白天工作晚上唸書,考大學夜間部,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學業。考上逢甲的那天,你很臭屁地跟我說,你「輾過」一堆人,以正取三錄取。我很為你高興,你說要去闖江湖了,我能說什麼,就祝福啊!
如果連學教育的我都不相信孩子……
這些年來,有些長輩質疑我,問我怎麼能讓自己的小孩休學,沒有好好念完大學?也有些朋友說得很直接,認為我身為校長,怎麼會讓孩子讀職業學校,難道不覺得丟臉嗎?
我是學教育的,如果連我都不相信每個孩子有自己的專長,要如何成就每個孩子,讓每個孩子都成功?如果我們無法尊重每個職業,又要如何教孩子「行行出狀元」?有理想的孩子不會迷路。我相信讀書只是生命中的一件事而已,如果沒做好,也許可以在其他的事情上發揮。
所以兒子,我要告訴你,未來不論世界如何變化,「一技在身勝過萬貫家財」,水電工是項很有價值的工作。你還記得你幫我們家修理水塔的加壓器嗎?有些人連換燈泡都不會。
兒子,我想告訴你,自己的人生自己負責。我不知道支持你走這條不一樣的路是不是對的,你未來會不會「成功」,但是如果受傷了、徬徨了,老爸老媽永遠在家裡等你、擁抱你。
一直以你為榮的老爸
作者:洪旭亮口述,張益勤整理
(文章來源: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blog-detail…)
***************************
台中 科技大學 夜間 部 科 系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 #銀翼飛行金屬雕塑展 #楊鎮遠專訪
若是陸世界已汙染使萬物無法存活,人類該往何處去?
也許是天際,或許是深海。藝術家楊鎮遠發想近未來,人類將以科技主導演化,使人有了翅膀得以飛行、拓展生存場域,本次展出作品將以不銹鋼與金屬材質,演繹百年後科幻異世界。
出生於台中市,排行老二的楊鎮遠,父親是一位機械技工;而母親是位樸實的家庭主婦,影響了他為人處世的態度以及美術的薰陶。童年沒什麼機會購買玩具的楊鎮遠,從國中開始自己動手製作手工玩具:以文具店常見的鐵絲為材、偷偷使用父親的機械工具,將鐵絲凹折成各種人型與動作,加上路邊撿到的免費現成品 - 充滿台味的皮帶鐵鍊、金屬十字架和骷髏頭,將之合成於自己的作品中,開啟了對於金屬加工的喜好與基礎。
到了大學就讀台藝大雕塑系的鎮遠,發展出鐵絲人偶的進階版,他將金屬雷切為人型,加上精細的配件:刀、弓、矛,把象棋和棋盤立體化,可謂東方版的西洋棋,尺寸有整個桌面的棋盤十分壯觀生動,彷彿人型將會於夜間開始活動。
藝術家楊鎮遠覺得自己個性執著、在創作與待人處事上十分有耐性。雕塑系分組時,從小與金屬便有淵源的鎮遠,想當然爾選擇了金屬造形為他的分組第一志願。進入金屬造形組後,對於創作很有自己的想法與期許,學校的金屬組的教學導向於意象與抽象性的、並且需配合上完整全面性的理論,在他表達出自己所想要創作的方向時,指導教授適時給予意見了,並且尊重於他的理念與思想,因此大學四年慢慢造就了這次展出的系列作品。
雖沒有各式商業玩具充斥童年,但電視卡通倒是沒有少看,可說是各類型皆有涉略,例如日本的海賊王,美國迪士尼的《亞特蘭提斯-失落的帝國》長篇動畫等更是能啟發他的想像力。說到DC美漫與日漫就侃侃而談的楊鎮遠,與筆者討論起2016年3月在台上映的電影《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英語:Batman v Superman: Dawn of Justice),分析起蝙蝠俠與超人的故事背景,以及雙方對立的原因。而另外一個影響楊鎮遠創作頗深的為日本動畫公司GAINAX出品的《新世紀福音戰士》;《新世紀福音戰士》想必為許多人的共同回憶,此部動畫描述在洪荒時代之後,因物理化學反應,地球上開始生長生命之樹,人類因『心的屏障』而產生隔閡,生命間冷漠而悲哀,孤寂充滿心靈,使得人類尋找新的生存之道。原創的歷史與神話發展出福音戰士的新世界。其中動畫劇情結合了許多元素:宗教(ex.諾亞方舟、基督教的使徒)以及機械、生物科技等,加以縝密的細節設定與充滿科幻的劇情發展,引發楊鎮遠對於人類的未來的想像,創造出飛行系列。
根據考古學家提出的研究,人類與其他動物的分化始於500至700萬年前,古代人的遺骸指出人類某些生活特徵是近期快速演化而來,例如人類的狩獵與採集生活大約於1萬1千多年前,轉變為農耕與生火熟食;同時生理構造也跟著改變。隨著生活型態與飲食,漸漸演化出現代人的外貌與身體構構造,例如隨著人類開始農耕,其後裔較容易產生較多的酵素利於分解食物中的澱粉。
西元1837年生物學家,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參與小獵犬號的五年航行後,回到英國倫敦便有了生物並非不變的想法,之後所提出的演化論思想更影響了人類對於自身物種的探索,更成為近代生物學的主流學說。
如果要想像,何不自己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未來與世界?此次個展的主打系列作品-飛行系列,就是楊鎮遠對於未來世界的異想。
18世紀,人類第一次工業革命,蒸汽機被發明且應用於各式機械上:紡織機、蒸氣機車(蒸氣火車),使技術發展史上的一次巨大變革,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與人力勞動的時代,更造成社會的變革。19世紀中後期~20世紀初,有了第二次工業革命,蒸汽船、萊特兄弟發明飛機、愛迪生發明燈泡與留聲機等…都在此時期出現,便利了人類生活,同時開始高速生產、進入電力時代,強調速度與效率的時代來臨了!
當人們習慣了這些便利與高效,心態也隨之改變。楊鎮遠認為當未來人們的物質生活已進步至一個極致時,即便人類仍不斷地在演化中,或許人將不再滿足於當前的演化速度,開始藉由人工科技來增加或強化生物體的能力。把自身改造成賽博格,加快演化速度。(註:來自英文Cyborg,即為生化人或是機械化有機體)因此基因不再是人類演化的唯一條件。同時在未來世界,人類賴以為生的陸地有可能因為汙染嚴重而不再適合生物居住,比起飛到外太空,也許離開陸地往天空或是往海底發展是更有可能發生的事情。要如何在高空生存?在楊鎮遠腦中的演化日誌:人類將保有原本的形體,卻有著巨大的金屬翅翼,穿過平流層在空中飛行與自由行動,彌補人類發明的空中載具所缺乏的機動性。
此次展出作品以不鏽鋼為主材,輔以其它金屬作銜接或點綴。楊鎮遠之所以會選擇不鏽鋼,是因為其明亮光潔的表面材質帶有未來科技感,本身強烈的反光明暗對比、銳利的線條,也讓人類對未來的人類多了一層期許與想像。鎮遠的作品在造型上線條簡約,充份彰顯出堅韌材質的美感,他相信只要材質、造型配合能相得益彰,並且不間斷學習、進修,增加自身技能,終有一日將可應用於創作上。(文:金車文藝中心)
楊鎮遠簡歷:
2008 霧峰國中 美術班 畢業
2011 豐原高中 美術班 畢業
2011 就讀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雕塑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