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新北市政府分別在士林與北投舉辦了兩場說明會,向在地居民說明 #淡北道路 目前的規畫,以及最重要的,淡北道路對台北端造成的交通衝擊要如何因應。
其實就在一年前,新北市政府已經在北投辦了好幾次說明會,然而,當時完全解決不了在地居民的擔憂,後來更引起北投區 #超過八成里長連署反對 現行淡北道路規畫。
一年後的現在,新北市政府有辦法讓北投居民安心了嗎?我想是完全沒辦法的,因為就在昨天的說明會, #北投區的里長們 在聽完新北市政府的說明後, #直接離席抗議、表達對淡北道路的反對。
.
在說明會上,我也提出三點質疑:
1️⃣
依照目前的規畫,淡北道路在匯入大度路時,會由兩線道縮減成「一線道」。只要有開車經驗的人就可以想見,這樣的規畫非常容易造成 #車流堵塞。
另外,目前大度路最內側車道是左轉專用道,未來淡北道路興建後車流擬匯入大度路最內側車道,但是之後大度路仍然有左轉的需求,雙北組成的淡北道路交通專案小組討論後提出來的解方是,讓淡北道路車流匯入大度路最內側、然後左轉專用道往外側移。
這將造成一個問題:大度路路幅沒變,但 #要消化的車流量卻大增,結果就是難以避免的大塞特塞。
從淡北道路出口、接到洲美快速道路,還有兩公里距離,依照現在淡北道路的規劃,不是要民眾塞在淡北道路上、就是要民眾塞在大度路上,不管怎樣都是塞。
2️⃣
新北市政府在說明會現場簡報中提出數據說,有了淡北道路後,私人運具旅次會下降、大眾運輸旅次會上升。
新闢一條給汽車通行的路,反而會讓私家車減少,這個數據不僅違背了一般人的常識, #也與新北市政府先前提出的環評報告書內容有所矛盾。在環評書中很明確的指出,在有淡北道路的情況下,未來私人運具旅次會增加、大眾運輸旅次會減少,到底為什麼環評書的內容跟今天報告的內容會有完全不同的數據呢?
這種前後矛盾、不清不楚的數據,我做為台北市議員是不可能接受的;我也要另外請問北市府交通局,站在為台北市交通把關的立場,可以接受嗎?還是說新北市怎麼做交通影響評估、拿什麼數據、怎麼做模擬,台北市就照單全收?台北市政府交通局 #不應該這樣任人宰割。
3️⃣
面對淡北道路將對士林北投造成的交通衝擊,新北市政府每次都只會說,未來會進行「交通調控」去控制車流。
交通調控有沒有效,大家去看看北宜高速公路、 #看看宜蘭塞不塞就知道了,就算有了交通調控,各匝道出入口的車流一樣回堵到市區道路、影響市區交通,這是不爭的事實。
一再用「會做交通調控」來回應北投在地居民對塞車的疑慮,根本沒辦法讓居民安心。
.
淡北道路的議題爭議二十餘年,扁馬郝時代的六位前交通局長都反對淡北道路的興建,北投區里長也有超過八成反對現行的規畫;昨天吳思瑤委員、許多士林北投在地議員與民眾也都在說明會上提出對現行規畫的質疑。
大家都想解決交通問題,但大家之所以反對現行的淡北道路規畫,都是出於一個最簡單的原因:淡北道路,不是一條能解決問題的路。
士林北投與淡水的確是生命共同體,但我們要的是雙贏、而非雙輸。
淡北道路就是一條給了淡水民眾希望、認為可以解決塞車問題,實際上卻只會轉移塞車點的道路,在淡水端不塞、在淡北道路上一樣得塞、 #在北投端一樣得塞,無論是對士林北投或是淡水居民來說,淡北道路絕對不是雙贏的方案。
我除了希望新北市政府可以真正為自己的居民著想,不要給淡水市民另一條也會塞車的道路之外,我也希望台北市政府交通局, #展現為台北人把關的態度,用最嚴謹的角度去檢視淡北道路對台北市的交通衝擊,不要為了別人的政績、別人的房價高漲,反而讓北投陷入更嚴重的塞車惡夢。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苗博雅,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苗博雅 #台北市 #質詢 #人本交通 #機車路權 #共享運具 台北市政府發展大眾運輸、綠運輸、人本交通,政策的大方向我非常支持。 不過,俗話說「快樂不能建築在他人的痛苦之上」。台北市的交通政策目標,也不該建立在犧牲特定族群權益之上。 本會期我擔任台北市議會交通委員會召集人,透過這次質詢時間,...
台北市交通 局長 在 綠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巡田編:只能轉移塞車路段 淡北道路不宜興建】
文/綠黨副秘書長 李春祥
爭議的「淡水河北側沿河平面道路」開發案,雖然已經通過環評,但是淡水及士林北投兩端都仍有反對聲音,加上中央的32億元補助遲遲未下來,尚難開工。開發單位新北市政府將在9月4日5日兩天再開3場「說明會」。
士林、北投民眾大多反對淡北道路。淡北道路開通的理由,是為解決淡水往來台北市區的台二線道路塞車問題。然而淡北道路除了兩端外並無其他出入口,台北市端並沒有接上洲美道路,因此淡北道路只是徒然將塞車路段從台二線移至北投來,車流會堵塞在大度路、中央北路西端。路面的增加容易吸引更多的「穿越」車流,北投民眾擔心未來引入的車流,將癱瘓北投地區的交通。
開發單位認為淡水人大多支持淡北道路的開發,但是仍有許多住在淡水的人士反對,例如竹圍地區民眾很少有人贊同。又例如台北市前交通局長濮大威也是淡水居民,濮大威明確表示,包括他自己在內的前6任台北市交通局長都反對這個計畫,認為這是違反交通專業意見的計畫。淡北道路的闢建將使淡水河沿岸失去大量的綠地,不管在景觀、休憩或氣候變遷來看都是極大的損失,遑論對生態保護區的傷害。其次,這是一個獨厚來自淡水小客車的計畫,完全違反推動大眾運輸的最基本理念。
雖然評估交通建設的效益不應過於本位考量,不理會淡水交通需要,而僅擔心對北投交通的衝擊。但如果新建快速道路是為了解救淡海新市鎮的房地產,甚至於開發淡海新市鎮第二期所需,恐怕難以說服在地民眾的支持。
綠黨認為,為紓解淡水交通而建造的淡江大橋尚未完工,應等淡江大橋完工,觀察其效益,再評估淡北道路是否興建。其次,若希望淡江大橋有效成為台二線的替代道路,八里、五股這端交通建設的改善更重要。例如說,有多少人走台二線是為了連結中山高或64號道路南下?淡北道路的經費應轉用在淡江大橋在八里五股這端的交通改善,以及淡水八里的輕軌的規劃建設,才是真正的「分流」,而不是一直把人車往同一個方向塞。
第三,回到台二線的拓寬才是解決之道。台二線拓寬的經費主要是土地徵收,道路工程反而簡單,可以分期施做,將瓶頸逐一打開。這個方案優於淡北道路,並保留環境的美好。
#巡田編
台北市交通 局長 在 公視新聞網 PN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P專題〗台灣難行》回歸人本交通思維 善用「由下而上」影響力
#怪奇路 #最終回 #改善道路 #你我有責
內政部營建署在2018年推出最新一版《都市人本交通規劃設計手冊》,強調道路設計應回歸到道路使用目的來思考,重新規劃出理想的道路斷面,改變方向包括減少汽車道數、縮減車道寬度、拓寬人行道、利用綠化植栽阻隔人車、無障礙的通用設計等建議,但這本手冊規劃得再好,仍然缺乏全面落實的機制。
#留言告訴我們你的答案
前台北市交通局長鍾慧諭建議:
「中央訂出了統一的規則,就應該盡到監理的責任」
北市交通大隊警員石明謹認為:
「地方行政首長應該要有魄力,去執行正確的交通政策」
我們應該思考,到底要什麼樣的道路環境,民眾對 #人本交通 期待又是如何?
— 分享・按讚・追蹤 —
怪奇路現形記10》回歸人本交通思維,善用「由下而上」影響力
https://newslab.pts.org.tw/news/358
怪奇路現形記》好難行!解密台灣交通意外隱形殺手
https://news.pts.org.tw/project/strange-traffic-designs-in-taiwan/
— 公視新聞網PNN —
#台灣好行 #道路設計 #車輛
#行人優先 #汽機車分流
#請支持 #pSharp #新聞實驗室
#公共電視 #看見更好的未來
台北市交通 局長 在 苗博雅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苗博雅 #台北市 #質詢 #人本交通 #機車路權 #共享運具
台北市政府發展大眾運輸、綠運輸、人本交通,政策的大方向我非常支持。
不過,俗話說「快樂不能建築在他人的痛苦之上」。台北市的交通政策目標,也不該建立在犧牲特定族群權益之上。
本會期我擔任台北市議會交通委員會召集人,透過這次質詢時間,跟交通局長溝通我關心的問題。
1⃣️ 台北市機車停車格位受到創新租車(共享機車)、自行車格位衝擊,數量已相當有限。內政部營建署主張人行道不劃設機車格,會影響台北市15%的機車格位。交通局是否已經準備好配套措施?
2⃣️ 台北市政府大力推動機車停車格收費政策,但對機車路權的主張卻反應遲緩。不斷提高機車族成本,卻漠視機車族應有的權益。真能有效達成降低私人運具目標?符合公義嗎?
3⃣️ 市政府大力補助推動創新租車(共享運具),卻沒有管理外部成本。難道要全民為廠商的外部成本買單?
質詢時間有限,還有很多議題無法提及。未來會在交通委員會一一呈現。
----
更多問政影片,請訂閱阿苗的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c/苗博雅tw
加入苗議員Line好友
👉 https://lin.ee/fIqp8Sm
陳情意見信箱
📪 tcc10717@tcc.gov.tw
陳情服務電話
☎️ (02)2729-7708 #7046
#苗博雅問政報告
#第三勢力第一選擇
#我認真問政
#你幫忙分享
#大安文山苗博雅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6Wo2BJQ0b8A/hqdefault.jpg)
台北市交通 局長 在 李建昌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柯P說內湖塞車沒救了,整個市政府就放爛內湖?再不質詢整個市政府都麻痺了!
我住在內湖幾十年,每天開車從內湖到市議會,以往這段路半個小時就能到。前兩個禮拜,我從大湖公園開車趕來議會要到環南市場考察,9點出發走民權東路過來,一路延伸到堤頂大道、麥帥二橋下基隆路,這樣一條線過來我總共開了45分鐘!明明是嚴重塞車,現場卻沒有半個交通指揮的人力!
過去我曾質詢內湖交通的問題,每天上下班時間幾乎是從三重一路塞到我們堤頂舊宗路的匝道來,柯P是否覺得這些車輛不是台北市的,沒有選票,就不用處理?我要提醒柯P、提醒整個市府團隊,塞在路上的不只有上班通勤的人,還有在地的內湖鄉親。
局長有把塞車問題當一回事嗎?柯P有把它當一回事嗎?
陳水扁市長時代重視交通,我們曾搭直升機從上空看台北市塞車的狀況,相關局處對於台北市的交通都有概念。現在的交通局長長和當時的交通大隊都一起上去看了,但現在交通局大隊長卻完全沒有概念!
現在,交通局都有在做車流監測,那就各塞車路段和時間清查清楚!
交通指揮不是固定時間交差了事,時間到了拍拍屁股走人。民權東路尖峰時段每次都卡在堤頂大道、麥帥二橋。幾乎在麥帥一橋、二橋的匯流處至基隆路的砸道每次都至少塞20分鐘,除了上下班時間,不曾看到任何人在那邊指揮,任由車流交錯穿梭,混亂的車流只會讓塞車狀況更惡劣!
我要求柯P、要求市府團隊,會塞車的時間、地點就是要有人指揮!車子不要任意穿梭,車流就會順暢。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8j7nw0trrc/hqdefault.jpg)
台北市交通 局長 在 簡舒培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日前社會企業「坪林街左邊」創辦人胡庭碩,因乘坐電動輪椅搭乘公車要求司機「靠站停車、將斜坡板放在人行道」,而遭遇到不友善的對待;一周後,又發生公車司機「未妥善將斜坡渡板固定」,導致胡庭碩「連人帶車」摔落路面。胡庭碩的一連串遭遇,引發社會輿論對身障者及行動不便者搭乘公共運輸權益的關注。除了身障者外,行動不便的長者及推嬰兒車的育兒民眾搭乘公車時,可能都需要公車司機特別協助,為檢視台北市公車搭乘環境是否友善,台北市議員簡舒培於今日偕同胡庭碩等多位身障人士、育兒民眾一起檢視現行的公車搭乘環境,並邀集台北市交通局張哲揚局長及14 家公車業者,針對不同群體搭乘公車時的SOP進行演練,以了解SOP是否符合各群體需求。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M3JM7577Gw/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