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其萎,無限懷念!
【謝謝莊永明老師-無論走多遠,都要回到原點】
台灣文史專家及作家莊永明於2020年8月7日上午辭世,他出生於大稻埕,被公認是台灣民間史料收藏最豐富的研究者。
老報紙上對他的記錄最早要回溯到1983年10月,這一年他舉辦了「台灣第一」攝影展。被視為「台灣文學之母」的鍾肇政先生,更為了這項展覽寫了一篇專文登在1983年10月25日的聯合報。
整理見報內容如下,提供各位讀者一覽。
一生蒐集研究台灣史料文物,謝謝莊老師為歷史留記錄,為我們的現在及未來留下許多感動與文化資產,向您致敬!
莊永明 百年史料識貨人 https://reurl.cc/oLNjoj
圖說:莊永明指出,台灣歌謠在沈寂了40載後再度受到重視,和解嚴後本土意識抬頭確有密切關係。近年來,不但相關的唱片出版,音樂會較以往多,學校鄉土教材也逐漸將台灣歌謠納入,使得台灣歌謠呈現出許久未見的生命力。
日期:1993/12/8
來源:聯合報
攝影:于志旭
#莊永明 #鍾肇政
#報時光UDNtime
註:小編幾年前在北商大圖書館辦的演講上,有緣得以聆聽莊永明老師演講。翩翩風度,學識深厚,對於學生探問有求必應。謝謝您,莊永明老師。
歷史新聞
【1983-10-21/民生報/09版/文化新聞版】
多少人創造「第一」里程碑?
莊永明抽絲剝繭挖出史蹟來
【本報記者陳小凌特稿】你知道傳唱五十年的台灣民謠「望春風」,是誰譜的曲?家喻戶曉的老歌「月夜愁」,當年是由誰主唱一曲成名?台灣第一位撰寫環球遊記的作者是誰?第一位揭發日本侵華野心的幕後英雄又是那一位?
明(二十二)日下午二時半,在台北爵士攝影藝廊揭幕的「台灣第一」攝影展,為我們揭開這一連串有關文學、藝術、生活等文史社會史料掌故的謎底。
這批台灣史上創造「第一」里程碑的人、事及物的珍貴照片,都是由浩瀚史籍中抽絲剝繭,並進行田野調查而「挖掘」出來的,而默默沉潛致力這項研究工作二十年的莊永明,更是位有心人。
四十出頭的莊永明,早先是因為個人興趣,幾年來一直沉潛於台灣的文獻、方志,也常拜訪地方耆宿及日據時期活躍於台灣新文學運動的碩老,從閒話家常中,他發現有許多正史中從未記載可歌可泣的史事,而在當時的社會環境裡,要做出「第一」,更需要有非常的眼光和膽識,這個題材,對從事寫作的人更是一項挑戰。
莊永明探訪的對象不在於赫赫有名的人事物,他選擇了與我們生活相關者,像至今仍傳唱不衰的台灣民謠「望春風」,連行政院新聞局通俗歌曲審查委員黃瑩都認為「作者不可考」,卻被他「尋根」找到了答案…作曲者還是第一位投效流行歌壇的教師,即當年台北師範學校科班畢業的音樂教師鄧雨賢。
為「望春風」譜曲的鄧雨賢,還作過「雨夜花」、「四季謠」;他受過正統的音樂教育。莊永明還探尋到鄧雨賢十八歲時就讀台北師範時所彈鋼琴的珍貴照片。前陣子曾有日本人來台北,洽購這架意義非常的「老琴」,但遭到台北師專拒絕,畢竟這架琴具有特殊紀念意義。
從早期蛛絲馬跡和零星散佚的人與事檔案中有時很難探尋到真相,但並未阻擾莊永明的心志,反倒是田野式採風擷俗的過程中,常會帶給他難忘的回憶。
譬如,兩年前當他在北投尋訪到已七十多歲的林是好時,令這位當年第一位當歌星唱紅了「月夜愁」這首歌的音樂教師曾百感交集,尤其是重溫二十六歲採集山地歌謠的照片,更是唏噓萬分,最後林是好輕聲細語為他重唱了一遍「月夜愁」。
此外,莊永明還從人、事、物三個方向著眼,找到了第一位環球遊記作者林獻堂;冒死潛入日本皇宮,抄出田中奏摺,第一位以第一手情報揭發日本侵華野心的蔡智堪;第一對舉行新式婚禮的翁俊明、吳湘蘋;第一座寺廟為馬公天后宮,第一個有影響力的詩社為櫟社等,為我們留存鮮活的記錄。
不過,許多了解莊永明這幾年致力工作的作家和朋友,認為以莊永明不是專攻史學的出身,而能執著並突破一般史書的體例,深入淺出整理出縱橫百年,經緯萬端的台灣第一,這份心志就分外難得。
【1983-10-25/聯合報/08版】
活的歷史
--讀「台灣第一」
【鍾肇政】歷史常是「死」的,而人與事不管是現今的抑過去的,往往是「活」的。尤其在一枝活潑的筆與真摯緻密的心思下,更能活靈活現,形成其強勁的吸引力,把讀者帶進歷史之中。近日看到莊永明著「台灣第一」一書,顯然就是藉描述「活」的人與事,以呈現歷史各個階段與層面,並使之活起來的一本珍異著作。由於書中有一則關於筆者鄉賢鄧雨賢先生的事蹟,便首先翻開了這個部分披讀。這一來,我深深地驚異了,也因而深深地被吸引住。在本書裡,鄧氏衹是「第一位投效流行歌壇的教師」,然而著者確切地抓住了時代的精神與風貌,並且在短短三四千字的篇幅裡,交代了「望春風」、「雨夜花」等名曲的作曲家的一生。而我最大的驚異,則是莊君為這篇短文所下的資料蒐集功夫,簡直可說不少於我為拙作十八萬言的傳記小說「望春風」(亦寫鄧雨賢)所下的功夫。
這對我來說,實在是一項不輕的震撼。這一則短短的文章擺在那兒,瞪著眼睛告訴我:「怎麼樣,服了吧。」「這些,該是你寫的那本傳記小說時需要的吧。」言外之意則是一句嚴厲的指責:你蒐集資料的功夫還差得遠呢!我在內心裡,不僅服了,而且也無地自容了。前此不久,我曾與莊君不期而遇。他的臉上很少笑容,厚厚鏡片後的一雙眼睛,彷彿也露著一份莫名的「迷離」。他津津樂道他的最新發現。那是他眉飛色舞的當兒,可是眼睛依然迷濛著,嘴邊漾著的似乎也是一抹苦澀。我有意調侃他──恐怕也有一點想考考他的意思吧。我問了他幾個「台灣第一」,其中還包括台灣第一個國民黨與共產黨。並不是我自己知道答案,衹是信口問問而已,不料他竟是隨口不加思索而答,且是毫不猶豫的。讀了這本書之後我方始明白過來,如果他眼睛不是因為厚厚的鏡片使然,而是確有其「迷離」的話,那麼它應是癡迷與陶醉交織在一起的;而如果他心口確也有著一絲苦澀的話,那是因為他利用公餘之暇,馬不停蹄地東奔西跑,依循各種線索而去尋覓他所需要的資料,然後是埋在故紙堆裡苦苦鑽研所造成的吧。我說他癡迷、陶醉,一點也不假;一個人從事一種工作而能達到這個地步,不僅驚人,而且也令人無限欽敬!道樣的說法,恐怕有人要認為誇大其詞而嗤之以鼻。實則原書包括二十則台灣的第一,讀者隨便翻開任何一則,都不難得到佐證。從確定其為第一,到交代其來龍去脈,不知要查多少文獻記載,詢問多少故老與有關人士,探訪多少古蹟舊地。試問,這種從塵封裡探索出歷史的幽光,非有過人的毅力與韌力,又豈能為功!
通讀這本書的時候,筆者不僅興趣盎然,而且屢屢拍案叫絕。例如台灣第一座廟──也是台灣第一座媽祖廟,原來並非曾經為了爭第一而劍拔弩張,爭得面紅耳赤,報上亦為之喧鬧一陣的那幾所廟;而近來常被提起的科幻小說鼻祖H.G.威爾斯,竟然曾經到過我們台灣,還為了台灣流行瘧疾而千里迢迢帶來了奎寧樹的種子,救活了無數我們同胞的性命!
此外,本書裡還有「台灣○○一情報員」智取田中奏摺,以及第一位飛行員、第一位雕塑家、第一位水彩畫家、第一位音樂家、第一首流行歌曲、第一個詩社、第一對行新式婚禮的人等等,無一不是極吸引人的題目。有些雖涉通俗性的話題,但在作者筆下,都能成為歷史的片斷,反映出一段信史。並且也都附有相關的舊照片,不但增加了信實性,而且欣賞這些大量的古舊照片本身,即可令人發思古之幽情,為之悠然神往。而在精短的篇幅之中,容納了那麼多的史實,這一點不僅令人深佩莊君的文字錘鍊的功夫,還每每使人覺得大有發揮之餘地,禁不住地想到,這些人,這些事,都值得再去挖掘、去探究,且無一不是最好的傳記或文學作品的資料。不為什麼,因為它們全都是活的歷史啊。
莊君立意要寫到一百則。這是一樁艱鉅的工作,不過在堅毅的莊君來說,完成之日是可期而待的。是則本書第二輯以後各輯上梓之日,也就可期而待了。筆者和無數的讀者一樣,有無盡的渴盼,希望能早日看到全書的完成。台灣無史之嘆已歷有年所,莊君此舉,也可以說是從另一個角度彌補了是項缺陷,該是熱愛我們這塊土地的人們所慶幸的事。如果說筆者對這本書還有其他的期盼,那就是全書完成之後,希望在卷末附一個完整的「索引」,讓讀者能夠隨時查考,功德無量。
【2015-08-01/聯合報/B2版/北市新聞】
莊永明:無論走多遠 都要回到原點
【記者劉宛琳報導】「旅行基因.觀光密碼—莊永明先生蒐藏展」策展人莊永明為台灣文史專家,出版過50餘本台灣歷史專書,享有「台灣通」的美名。關於旅行,他說,「無論你到多遠的地方,都要回到原點,去看看你頭頂的天、腳踏的地。」
今年73歲的莊永明出生於北市大稻埕,就讀建國中學時,開始收集台灣文史資料,尤其是集郵、明信片與收藏書籍,被公認為蒐藏台灣史料最豐富的人之一。他從事會計工作26年,沒請過一天假,工作之餘從事台灣文史研究,親自採訪調查,退休後專注於台灣歌謠研究,並四處演講。
為保存日漸消逝的台灣史料,他從70年代起陸續在報刊雜誌發表文章,著作有《台灣第一》、《台灣紀事》、《台北老街》,到《台灣鳥瞰圖》及《台灣歌謠追想曲》等逾50本。
莊永明說,旅行是要走很遠的路去看不同的地方,但總要回歸出發的原點,去看看自己頭頂的天,腳踏的地,那才是你的起點;他自嘲地說,雖沒看過萬卷書,但一定走過萬里路,自己是比較有泥土氣味的人,希望大家不要一味往外走,卻忘了在自己的土地上去觀賞人事物。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中華民國童軍總會-國家研習營營主任」服務心得分享 訪問: 李永霑 李永霑校長在民國六十幾年的時候,當時還就讀於台北師專,參加了身平第一次的童軍活動:「幼童軍木章基本訓練」;同時也結下了他這一身與童軍的不解之緣。李校長到總會服務七年多的時間,職務從副秘書長、秘書長、...
「台北師專」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北師專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北師專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北師專 在 法學博士石人仁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北師專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北師專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北師專 在 [新聞] 考試作弊連環爆北市大傳學生集體作弊- 看板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台北師專 在 師專最後一屆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輕鬆健身去-2021年11月 的評價
- 關於台北師專 在 師專最後一屆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輕鬆健身去-2021年11月 的評價
- 關於台北師專 在 台北師專- College & University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台北師專 在 台北女師專校歌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台北師專 在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評價 - 考試板 | Dcard 的評價
台北師專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謝謝莊永明老師-無論走多遠,都要回到原點】
台灣文史專家及作家莊永明於2020年8月7日上午辭世,他出生於大稻埕,被公認是台灣民間史料收藏最豐富的研究者。
老報紙上對他的記錄最早要回溯到1983年10月,這一年他舉辦了「台灣第一」攝影展。被視為「台灣文學之母」的鍾肇政先生,更為了這項展覽寫了一篇專文登在1983年10月25日的聯合報。
整理見報內容如下,提供各位讀者一覽。
一生蒐集研究台灣史料文物,謝謝莊老師為歷史留記錄,為我們的現在及未來留下許多感動與文化資產,向您致敬!
莊永明 百年史料識貨人 https://reurl.cc/oLNjoj
圖說:莊永明指出,台灣歌謠在沈寂了40載後再度受到重視,和解嚴後本土意識抬頭確有密切關係。近年來,不但相關的唱片出版,音樂會較以往多,學校鄉土教材也逐漸將台灣歌謠納入,使得台灣歌謠呈現出許久未見的生命力。
日期:1993/12/8
來源:聯合報
攝影:于志旭
#莊永明 #鍾肇政
#報時光UDNtime
註:小編幾年前在北商大圖書館辦的演講上,有緣得以聆聽莊永明老師演講。翩翩風度,學識深厚,對於學生探問有求必應。謝謝您,莊永明老師。
歷史新聞
【1983-10-21/民生報/09版/文化新聞版】
多少人創造「第一」里程碑?
莊永明抽絲剝繭挖出史蹟來
【本報記者陳小凌特稿】你知道傳唱五十年的台灣民謠「望春風」,是誰譜的曲?家喻戶曉的老歌「月夜愁」,當年是由誰主唱一曲成名?台灣第一位撰寫環球遊記的作者是誰?第一位揭發日本侵華野心的幕後英雄又是那一位?
明(二十二)日下午二時半,在台北爵士攝影藝廊揭幕的「台灣第一」攝影展,為我們揭開這一連串有關文學、藝術、生活等文史社會史料掌故的謎底。
這批台灣史上創造「第一」里程碑的人、事及物的珍貴照片,都是由浩瀚史籍中抽絲剝繭,並進行田野調查而「挖掘」出來的,而默默沉潛致力這項研究工作二十年的莊永明,更是位有心人。
四十出頭的莊永明,早先是因為個人興趣,幾年來一直沉潛於台灣的文獻、方志,也常拜訪地方耆宿及日據時期活躍於台灣新文學運動的碩老,從閒話家常中,他發現有許多正史中從未記載可歌可泣的史事,而在當時的社會環境裡,要做出「第一」,更需要有非常的眼光和膽識,這個題材,對從事寫作的人更是一項挑戰。
莊永明探訪的對象不在於赫赫有名的人事物,他選擇了與我們生活相關者,像至今仍傳唱不衰的台灣民謠「望春風」,連行政院新聞局通俗歌曲審查委員黃瑩都認為「作者不可考」,卻被他「尋根」找到了答案…作曲者還是第一位投效流行歌壇的教師,即當年台北師範學校科班畢業的音樂教師鄧雨賢。
為「望春風」譜曲的鄧雨賢,還作過「雨夜花」、「四季謠」;他受過正統的音樂教育。莊永明還探尋到鄧雨賢十八歲時就讀台北師範時所彈鋼琴的珍貴照片。前陣子曾有日本人來台北,洽購這架意義非常的「老琴」,但遭到台北師專拒絕,畢竟這架琴具有特殊紀念意義。
從早期蛛絲馬跡和零星散佚的人與事檔案中有時很難探尋到真相,但並未阻擾莊永明的心志,反倒是田野式採風擷俗的過程中,常會帶給他難忘的回憶。
譬如,兩年前當他在北投尋訪到已七十多歲的林是好時,令這位當年第一位當歌星唱紅了「月夜愁」這首歌的音樂教師曾百感交集,尤其是重溫二十六歲採集山地歌謠的照片,更是唏噓萬分,最後林是好輕聲細語為他重唱了一遍「月夜愁」。
此外,莊永明還從人、事、物三個方向著眼,找到了第一位環球遊記作者林獻堂;冒死潛入日本皇宮,抄出田中奏摺,第一位以第一手情報揭發日本侵華野心的蔡智堪;第一對舉行新式婚禮的翁俊明、吳湘蘋;第一座寺廟為馬公天后宮,第一個有影響力的詩社為櫟社等,為我們留存鮮活的記錄。
不過,許多了解莊永明這幾年致力工作的作家和朋友,認為以莊永明不是專攻史學的出身,而能執著並突破一般史書的體例,深入淺出整理出縱橫百年,經緯萬端的台灣第一,這份心志就分外難得。
【1983-10-25/聯合報/08版】
活的歷史
--讀「台灣第一」
【鍾肇政】歷史常是「死」的,而人與事不管是現今的抑過去的,往往是「活」的。尤其在一枝活潑的筆與真摯緻密的心思下,更能活靈活現,形成其強勁的吸引力,把讀者帶進歷史之中。近日看到莊永明著「台灣第一」一書,顯然就是藉描述「活」的人與事,以呈現歷史各個階段與層面,並使之活起來的一本珍異著作。由於書中有一則關於筆者鄉賢鄧雨賢先生的事蹟,便首先翻開了這個部分披讀。這一來,我深深地驚異了,也因而深深地被吸引住。在本書裡,鄧氏衹是「第一位投效流行歌壇的教師」,然而著者確切地抓住了時代的精神與風貌,並且在短短三四千字的篇幅裡,交代了「望春風」、「雨夜花」等名曲的作曲家的一生。而我最大的驚異,則是莊君為這篇短文所下的資料蒐集功夫,簡直可說不少於我為拙作十八萬言的傳記小說「望春風」(亦寫鄧雨賢)所下的功夫。
這對我來說,實在是一項不輕的震撼。這一則短短的文章擺在那兒,瞪著眼睛告訴我:「怎麼樣,服了吧。」「這些,該是你寫的那本傳記小說時需要的吧。」言外之意則是一句嚴厲的指責:你蒐集資料的功夫還差得遠呢!我在內心裡,不僅服了,而且也無地自容了。前此不久,我曾與莊君不期而遇。他的臉上很少笑容,厚厚鏡片後的一雙眼睛,彷彿也露著一份莫名的「迷離」。他津津樂道他的最新發現。那是他眉飛色舞的當兒,可是眼睛依然迷濛著,嘴邊漾著的似乎也是一抹苦澀。我有意調侃他──恐怕也有一點想考考他的意思吧。我問了他幾個「台灣第一」,其中還包括台灣第一個國民黨與共產黨。並不是我自己知道答案,衹是信口問問而已,不料他竟是隨口不加思索而答,且是毫不猶豫的。讀了這本書之後我方始明白過來,如果他眼睛不是因為厚厚的鏡片使然,而是確有其「迷離」的話,那麼它應是癡迷與陶醉交織在一起的;而如果他心口確也有著一絲苦澀的話,那是因為他利用公餘之暇,馬不停蹄地東奔西跑,依循各種線索而去尋覓他所需要的資料,然後是埋在故紙堆裡苦苦鑽研所造成的吧。我說他癡迷、陶醉,一點也不假;一個人從事一種工作而能達到這個地步,不僅驚人,而且也令人無限欽敬!道樣的說法,恐怕有人要認為誇大其詞而嗤之以鼻。實則原書包括二十則台灣的第一,讀者隨便翻開任何一則,都不難得到佐證。從確定其為第一,到交代其來龍去脈,不知要查多少文獻記載,詢問多少故老與有關人士,探訪多少古蹟舊地。試問,這種從塵封裡探索出歷史的幽光,非有過人的毅力與韌力,又豈能為功!
通讀這本書的時候,筆者不僅興趣盎然,而且屢屢拍案叫絕。例如台灣第一座廟──也是台灣第一座媽祖廟,原來並非曾經為了爭第一而劍拔弩張,爭得面紅耳赤,報上亦為之喧鬧一陣的那幾所廟;而近來常被提起的科幻小說鼻祖H.G.威爾斯,竟然曾經到過我們台灣,還為了台灣流行瘧疾而千里迢迢帶來了奎寧樹的種子,救活了無數我們同胞的性命!
此外,本書裡還有「台灣○○一情報員」智取田中奏摺,以及第一位飛行員、第一位雕塑家、第一位水彩畫家、第一位音樂家、第一首流行歌曲、第一個詩社、第一對行新式婚禮的人等等,無一不是極吸引人的題目。有些雖涉通俗性的話題,但在作者筆下,都能成為歷史的片斷,反映出一段信史。並且也都附有相關的舊照片,不但增加了信實性,而且欣賞這些大量的古舊照片本身,即可令人發思古之幽情,為之悠然神往。而在精短的篇幅之中,容納了那麼多的史實,這一點不僅令人深佩莊君的文字錘鍊的功夫,還每每使人覺得大有發揮之餘地,禁不住地想到,這些人,這些事,都值得再去挖掘、去探究,且無一不是最好的傳記或文學作品的資料。不為什麼,因為它們全都是活的歷史啊。
莊君立意要寫到一百則。這是一樁艱鉅的工作,不過在堅毅的莊君來說,完成之日是可期而待的。是則本書第二輯以後各輯上梓之日,也就可期而待了。筆者和無數的讀者一樣,有無盡的渴盼,希望能早日看到全書的完成。台灣無史之嘆已歷有年所,莊君此舉,也可以說是從另一個角度彌補了是項缺陷,該是熱愛我們這塊土地的人們所慶幸的事。如果說筆者對這本書還有其他的期盼,那就是全書完成之後,希望在卷末附一個完整的「索引」,讓讀者能夠隨時查考,功德無量。
【2015-08-01/聯合報/B2版/北市新聞】
莊永明:無論走多遠 都要回到原點
【記者劉宛琳報導】「旅行基因.觀光密碼—莊永明先生蒐藏展」策展人莊永明為台灣文史專家,出版過50餘本台灣歷史專書,享有「台灣通」的美名。關於旅行,他說,「無論你到多遠的地方,都要回到原點,去看看你頭頂的天、腳踏的地。」
今年73歲的莊永明出生於北市大稻埕,就讀建國中學時,開始收集台灣文史資料,尤其是集郵、明信片與收藏書籍,被公認為蒐藏台灣史料最豐富的人之一。他從事會計工作26年,沒請過一天假,工作之餘從事台灣文史研究,親自採訪調查,退休後專注於台灣歌謠研究,並四處演講。
為保存日漸消逝的台灣史料,他從70年代起陸續在報刊雜誌發表文章,著作有《台灣第一》、《台灣紀事》、《台北老街》,到《台灣鳥瞰圖》及《台灣歌謠追想曲》等逾50本。
莊永明說,旅行是要走很遠的路去看不同的地方,但總要回歸出發的原點,去看看自己頭頂的天,腳踏的地,那才是你的起點;他自嘲地說,雖沒看過萬卷書,但一定走過萬里路,自己是比較有泥土氣味的人,希望大家不要一味往外走,卻忘了在自己的土地上去觀賞人事物。
台北師專 在 法學博士石人仁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龍山寺 聯訪為弘揚民族文化為兩岸文化藝術交流第一人及關帝詩竹全球首席傳人的 #張建富主席、#林政義主席 、#王集聖副主席導播、 #吉玉珊主播
2020 06/08 吉玉珊總編輯/採訪報導
#張建富大師 一個藝術行業的佼佼者,多次獲得各種藝術類的獎項。
張建富(道號:#玄香太素)
籍貫:台灣省台北縣蘆洲鄉
學歷:台北師專美勞組、文化大學中文系畢業
職業:收藏家、書法家、畫家
作為台灣知名收藏家,張建富常年奔波于海峽兩岸,多次策劃了兩岸之間的藝術品展覽,為弘揚民族文化不懈努力。張建富從事收藏家書法、繪畫、漢詩教學、創作近20年,是台灣《#現代書藝》雜誌的創始人,也是台灣的知名人士。他收藏有 #明代、#清代官像畫、#道教畫、#水墨畫、古今名家書法、#碑刻榻本、#陶器、#雞血石 等2000多件,並喜歡做書畫歷史人物專題研究。
與關帝詩竹
張建富喜愛藝術,他說藝術是他的第二生命。他創作的大量油畫、書法、國畫、水粉畫及詩歌作品,大部分被眾多中外政商名流及博物館、美術館收藏,其中有台灣 #連戰、#馬英九、美國勞工部部長 #趙曉蘭、#美國殼牌石油總裁、全國人大副委員長 #陳昌智、全國政協副主席#黃璜、韓國美術文化院院長 #崔光烈、#日本安田女子大學等。 張建富的國畫詩竹近幾年來頗受歡迎,他說是從"#關帝詩竹"中受啟發而創意出來的。"關帝詩竹"相傳為三國名將關羽所作,據通俗小說《三國演義》第25至27回情節演繹而來,劉備大軍為曹操所敗,關羽投降,曹操愛惜將才留居營中。並請漢獻帝封賜"漢壽亭侯" 爵位,同時相贈金銀美女,千方百計使關羽歸順。而關羽不為所動,一心繫念著結拜兄長劉備。一天,他思索著給劉備寫封信,可又擔心被曹操發現,於是就畫了一幅詩竹畫,由竹葉組成"不謝東君意,丹青獨立名,莫嫌孤葉淡,終究不凋零"一詩,托人捎給劉備,表達了不為富貴所誘的忠義品格。此即後人所謂"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典故由來。關帝詩竹,目前最早見於清康熙55年(公元1716年)韓宰臨摹的刻拓本,千百年來僅此一幅。張建富以數十年研究詩書畫印的深厚功力再現關帝詩竹的歷史最高境界,在每幅畫的內容上都配以詩,並以竹葉描繪出來,給人以意想不到的驚喜。
藝術簡歷:
作為 #設計師 及 雜誌的創始人#輕工業部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山東省二輕系統《#工業設計》大獎,山東省 #科學技術進步 二等獎。
其作品獲得:
1972年拜台灣書道禪宗師 #曹容,研習並發揚書道禪。
1980年曾參與台灣內政部主辦 #全台宗教會議 並主持筆會、主編專刊。
1986年 #台灣美術界十大新聞人物、
1988年 #台灣易經月刊 專題報導。
(先岳父葛思慶為中華易經學會 #秘書長、易經月刊 #主編)
1988起即率領台灣書畫藝術界數百人,與大陸書畫界及文藝界知名人士進行盛大學術交流展出和參觀訪問數十次
1997年"第五屆 #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得主。
2002 #韓國漢城書藝金獎、
2003年主辦"#大清王朝盛代菁華展",特選《#乾隆皇帝抄經》,《#乾隆皇帝文殊菩薩畫像》,《#乾隆畫觀音像》,《#乾隆手書心經》等並將北京故宮與蘇州博物館四百餘件國寶邀請到台灣展出半年,迎奧運兩岸藝術名品拍賣會油畫國畫作品【20萬】拍出。
2004年收藏品在 #台灣大甲鎮瀾宮 舉行" #觀音百像展"。
2005 #美國藝術奧運傑出成就獎。
2006 #日本書畫藝術傑出創作獎。在豐富自身知識的同時,還不忘弘揚民主文化為兩岸文化交流做出了貢獻。
2008收藏的 #蔣介石的書法"#壽"字、#宋美齡的國畫"#牡丹",#蔣經國 生前巡視基隆的照片五十幀、#馬英九、#連戰、#宋楚瑜、#王金平、#胡志強 等台灣政要的二十三副題詞及 #陳立夫、#于右任、#齊白石、#張大千 等著的二百零八幅作品,在 #北京至高美術館 展出,張建富大師被譽為兩岸文化藝術交流第一人及關帝詩竹全球首席傳人。
張建富現任:
#台灣中華收藏家協會會長、
#台灣中華書畫印藝學會理事長,
#中華書畫印藝學會會長、
#藝術奧運與藝術聯合國基金會主席、
#CAA國際文化交流團主席。
世界道教協會會長、中華收藏家協會會長、中華書畫印藝學會會長、藝術奧運與藝術聯合國基金會主席、北京故宮.蘇州博物館台灣展策辦人、全球華人始祖廟國學城籌建召集人、世界道教總壇籌建總策劃、CAA國際文化交流團主席。
交流策展:
作品被眾多中外政商名流及博物館、美術館收藏,其中有連戰、馬英九、李登輝、美國勞工部部長趙曉蘭、國會財務主席ERGREEN、美國殼牌石油總裁、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陳昌智、全國政協副主席黃璜、韓國美術文化院院長崔光烈、民族正義黨中央委員李壽德、日本安田女子大學…等。
https://www.facebook.com/ppp2917p/videos/3491733484179611/
#龍山寺 採訪聯訪1
#張建富主席、
#林政義主席 、
#石人仁議員、
#王集聖副主席導播
#吉玉珊主播
台北師專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中華民國童軍總會-國家研習營營主任」服務心得分享
訪問: 李永霑
李永霑校長在民國六十幾年的時候,當時還就讀於台北師專,參加了身平第一次的童軍活動:「幼童軍木章基本訓練」;同時也結下了他這一身與童軍的不解之緣。李校長到總會服務七年多的時間,職務從副秘書長、秘書長、國家研習營營主任。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台北師專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單元主題:童軍與我
邀請來賓: 李永霑(中華民國童軍總會副秘書長)
李永霑校長在民國六十幾年的時候,當時還就讀於台北師專,參加了身平第一次的童軍活動:「幼童軍木章基本訓練」;同時也結下了他這一身與童軍的不解之緣。這次節目他將帶大家一起回到他四十幾年前,如何開始接觸童軍運動,早年在天生國小服務時,擔任過幼童軍團副團長和團,後來考上主任,在水源國小服務期間,又同時兼負水源和行忠兩個社區幼童軍團團長,最後考上校長到乾華國小服務時 ,承辦多次的幼童軍服務員木章基本訓練和團服務員唱跳、手工藝、團集會設計研習。
而童軍的銘言,「憑我的榮譽和真誠,凡事我願盡最大的努力。」(On my honor, I will do my best!)也是李校長面對每一件事情,每一個工作職掌始終如一的態度。這一句話也一直在校長室辦公桌的名牌座上,天天叮嚀著他,提醒他。
戶外活動報導1:2014民生社區童軍發展聯盟-叢林奇蛙營
民生社區童軍發展聯盟,是由健士童軍團、聯合社區童軍團、民權國小童軍團、健康童軍團、西松國小童軍團,五團共同結盟成一個聯盟,每年都會舉辦二天一夜的叢林奇蛙營,這次時間是在103年4月26日~27日,此次活動主題是「探索活寶」,地點在新北市汐止天峰谷渡假山莊。主持人同時也是西松國小123幼童軍團的團長,在二天一夜的帶團參加活動中,也進行此次奇蛙營的採訪報導。此次將訪問到健士童軍團的陳爾善團長,當初是如何進行結盟。訪問到民權國小的謝發銓主任,如何設計古道探索這個自然、生態、探涉活動。本集也談訪問到多名小狼、小蛙、參加此次奇蛙營的心得。
戶外活動報導2:台北市第230團健康國小童軍團團集會介紹
103年5月4日,是健康童軍團的團集會,幼童軍的團集會主題是「LNT尊重野生動、植物與認識野外記號」。幼女童軍的團集會主題是「禮讓宣導」。主持人在當年下午1點抵達健康國小,並進行此次團集會的完整報導。訪問到黃道平副總團長,設計此次團集會的目的。現在並有魏振康團長講解童軍的野外記號,精彩收音。還有鄭玉玲團長講解禮讓宣導的收音。
台北師專 在 師專最後一屆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輕鬆健身去-2021年11月 的推薦與評價
曾憲政﹔將正式改制「市立台北教育大學」的台北市立師院,校長遴選進入最後... 年,師專改制為師範學院,將師資培育提升至大專學制,民國83年起,各師院 . ... <看更多>
台北師專 在 師專最後一屆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輕鬆健身去-2021年11月 的推薦與評價
曾憲政﹔將正式改制「市立台北教育大學」的台北市立師院,校長遴選進入最後... 年,師專改制為師範學院,將師資培育提升至大專學制,民國83年起,各師院 . ... <看更多>
台北師專 在 [新聞] 考試作弊連環爆北市大傳學生集體作弊- 看板Gossiping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