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的杰論|「窮人永遠只能是窮人!?從「富二代」到「富二十代」的故事 😱】
「階級」的概念在「台灣」跟「法國」有多明顯?過去在歐洲,我常常觀察到社會階級的問題,來到台灣後,發現台灣跟歐洲的社會很不一樣,所以想透過這篇文章多了解一下台灣的狀況。
目前,我覺得在台灣,好像不存在明顯的社會階級。不過,有個台灣朋友告訴我,如果硬要說的話,政治世家、醫師世家身份會比較顯赫。
在比較傳統的年代,家長會鼓勵女孩子長大以後,找醫師結婚,因為「醫師娘」是一個人人羨慕的身份。
之前,和台中姐姐一起看台灣的八點檔,也常常會看到類似的片段。兩個人的社會階級差得太大,常常在婚姻上出現「門不當戶不對」的爭執,而且可能「硬生生遭家長拆散」😅
「社會階級」這個概念最早來自歐洲。我曾經看過一份十幾年前,《 經濟學人》所做的一項調查:歐洲在500年前的有錢人家,跟今日的有錢人家是差不多的一群人,顯示出歐洲的階級流動程度很低!
我覺得社會階級的流動是一件重要的事。就算家裡很窮,因為這個社會給你平等的機會,未來也能出頭天;家裡雖然有錢,自己仍然要很努力,才能獲得名聲與權力。這是一個健康的社會該有的樣子。
以外國人的角度,我看不出來台灣有階級,不過,法國是一個很明顯有階級的國家。不只是從人的穿著、住的地方等,也可以從很多其他方面來判斷一個人的階級。所以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法國的狀況,下面會分成三個歷史、教育、語言三個部分來討論。請大家跟我一起來看看台灣跟法國有哪些差異吧!
👉 過去的法國社會把人民劃分成不同身份_這一段歷史居然延續到今天?😨
在法國,有兩種人的身份被視為與「普通人」有天壤之別,我想熟悉法國的朋友應該馬上就猜到了:第一種是貴族的後代,第二種是資產階級世家。
大家可能會疑惑,這些人應該在法國大革命之後就消失了呀?其實他們還是存在!只是現在已經沒有法律上或制度上的「地位」。根據統計,法國今日有15萬人、3000個家庭,屬於貴族後代,這些家庭被稱為 « Les familles aristocratiques »,佔法國人口的0.2%。
有時候只聽一個人的「姓氏」,就會知道這個人是不是貴族的後代、身份高不高貴、「是從哪一個地區來的」。許多貴族會於名字後冠上封地名,並在名字與領地名中間加上助詞 « de »,代表他的地主身份,也彰顯跟農民之間的身份差異。比方說,法國家樂福集團有一位董事叫 Amaury de Sèze,同時是法國多家跨國企業的首席執行長、董事會成員,家族裡有許多祖先都是法國的政治家。
法國一直以來都有嚴重的城鄉差距、資源不足的問題。這其實有點像台灣的狀況,可能你是台北人,就會被認為有比較高的社經地位。在法國,如果你的「姓氏」明顯來自偏鄉地區,你就有可能會因為社會上的眼光,而受到不同的待遇。
「貴族」跟「資產階級」在法國受到比較好的待遇,也有比較多的資源,舉例來說,法國政府裡大部分的官員都是屬於這兩種社會階級:在2017年國會大選後,有76%的新任國會議員都是法國的知識份子、企業的管理階級;而馬克宏的政府中,32名部長級官員之中,就有15位是百萬富翁,被人稱為「富人政府」« Le gouvernement des riches »。這常常是法國人批評的問題!
在當代法國社會,還是存在所謂「階級鬥爭」的現象。每個政黨有特別依賴某一種階級。勞工階級是之前左派政黨的票倉,資產階級是右派政黨的票倉等。這也是為什麼,法國社會階級的差異到現在都還是無法被撼動。
👉 從教育上就註定的社會階級 一 幾乎跟台灣相反的法國菁英學校😥
我覺得台灣的公立學校跟私立學校,平均下來的表現都很好。台灣最有名的台灣大學,雖然是公立學校,但是它擁有的資源最多,學術表現也很優秀。在台灣,為了取得較好的教育資源,不一定要付出很高昂的學費去唸書。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
如果我們來看看台灣的「教育」有沒有被社會階級影響,我覺得可能還是上面提到的,「城鄉差距」的問題。曾經在台灣媒體上看到一份資料報導,有一位台大教授的研究顯示:就讀台大的學生,大約50%都是台北市民跟新北市民,其中住在大安區的學生最多;而且台大學生的平均家庭所得,也比全國平均高出1.15倍。我覺得這其中的差異,很讓人深思🤔
那麼法國呢?
法國反而是私立學校資源非常多,最有競爭力的學位大多來自「大學校」« Grandes Écoles »,像是巴黎高等商學院« HEC Paris »。這些「大學校」的預備學校幾乎都是私立的,而且非常競爭。一般學生在高中或大學畢業後,要經歷兩年艱辛的入學準備班 « Prépa »,再通過大學入學競考« Concours »,最後,費盡千辛萬苦取得入學資格,還要支付4000~15000歐元的學費,大約是13.2萬~49.7萬台幣😱
大家應該可以想像,這些「備考」的準備已經花掉一個家庭的許多資源,更不用說每年要繳納超級貴的學費了。如果沒有一定的經濟能力,就讀不起這些私立學校,但如果不是這些學校的畢業生,就得不到那些超級好的工作機會,因此法國的教育制度,強化了法國的「階級複製」問題。
比方說「巴黎綜合理工學校」平均有三分之二的學生,來自法國高階管理階層的家庭,卻只有1%的學生家長是工人。與此同時,工人階級的學子,能夠進到入學準備班的比例也非常的少。也就是說,「大學校」的複雜制度,一層一層都在篩選出,來自菁英家庭的學生。
除了上面列舉的幾個「大學校」之外,「國家行政學院」« L'école nationale d'administration, L’ENA » 的制度也常常被法國人拿來討論。國家行政學院訓練法國的高級文官或者行政法院法官,是負責培養法國高官 « Les hauts fonctionnaires » 的殿堂。這些高官擁有很大的權利,卻都是由國家行政學院培養出來的人。國家行政學院的入學門檻非常非常高,能夠入學的人大多都是同一個社會階層的人,不僅無法真切了解平民百姓的生活,而且使用他們「同溫層」的單一思想,管理國家、協助執政,因此國家行政學院常常被批評為「文官機器」。前一陣子,有不少人主張應該要廢除這個學校,因為國家行政學院製造出一個「行政貴族階級」,而且能夠進入該學院就讀的人,本身就具有良好的社經地位,而導致「階級複製」的問題。
反觀,法國公立大學的費用每年往往只有200~300歐,稱為「註冊費」。也就是說,這些學校幾乎是免費的,只需要付出一些基本的費用,就能就讀。這跟台灣的公立大學有點像,但是,法國的公立大學不像私立學校有那麼多的資源,而且也有城鄉差距的問題。
所以,就教育面來說,我認為法國的階級差異比台灣明顯很多!
👉 一開口就知有沒有 一 法文的使用居然有這麼多種!?
法國人在不同場合下,會使用不同的法文,這被稱作 « Les registres de langue »,把法語分成好幾個不同的等級,包括典雅用語 « Le langage soutenu »,標準法語 « Le langage courant »,通俗法語« Le langage familier »,還有年輕人用的俚語 « L‘argot »、顛倒語« Le verlan » 以及其他外來語等等。
很多台灣人雖然法文很厲害,到了法國卻無法溝通,就是因為他們的語言有太多不同用法,尤其是流行用語,常常會有新的字出現。不過,在法文的外來語中,有一個現象,就是許多從阿拉伯文來的外來語,都是貶義詞 ⚠。這邊整理幾個常見的外來語給大家看,前面放的是一般大家會學到的法文,冒號後面的是外來語:
- le village (村莊):le bled(阿拉伯文的村莊,在法文變成偏僻,落後的村莊)
- le chien (狗):le clebs(阿拉伯文的狗,在法文變成很兇的狗,死狗的意思)
- l'argent(錢):le flouze (阿拉伯文的錢)
- aimer (喜歡):kiffer(阿拉伯文裡面的「樂趣」唸kif,我們再把他法文化,加上 -er)
這些字雖然有貶義,不過現在也有些年輕族群喜歡使用,例如 kiffer 這個字非常常用。不過,上流社會的人會看不起這些單字,似乎只有中產階級會接納阿拉伯人的外來語。一般如果說話都是用外來語或是俚語,可能會讓人覺得他是在街頭長大的,社會觀感認為這種社會階級比較低。
所以,在法國,光是聽一個人說話,就能聽出他是什麼樣的「家世」,生活在什麼樣的地方。如果他說話用 « le langage soutenu »,可能他的「身份不俗」,或是年紀比較大。
語言跟社會階級的這種關聯性,其實在台灣好像也存在。我的台灣朋友幾乎都是說中文,很多年輕朋友都已經不會說客家語、台語、原住民語了。比方說,台語會讓我們聯想到比較傳統的行業,在搭計程車時,我的朋友常常會自動使用台語,跟司機哈拉聊天。
👉 你覺得台灣在哪裡看得出明顯的社會階級呢?
我自己覺得,在台灣光是用聽的、看的,很難判斷一個人的背景,但是法國人一開口就很明顯。所以我認為台灣的社會階級,在各方面來說,都沒有法國那麼嚴重,台灣是一個很開放又有流動性的社會!大家覺得呢?
台灣人的身份有哪些明顯的差異呢?歡迎大家在下面留言跟我分享討論🤗
#杰宇的法文邂逅
#有意思的杰論
#社會階級
#法國
#台灣
研究數據參考資料:
https://www.monde-diplomatique.fr/2019/02/PINCON/59561
https://www.comptazine.fr/post/cout-des-grandes-ecoles
https://www.lexpress.fr/styles/familles-royales/le-vrai-pouvoir-des-aristos_1653341.html
http://homepage.ntu.edu.tw/~luohm/NTU.pdf
台北歐洲學校 董事會 在 IC 之音 FM97.5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IC新聞
/歐商會遞建議書,杜紫軍:議題七成獲進展
/吳思華:建立大學轉型退場機制,目前已管控35所
/MIT擬人鼠忠實試藥替身,開啟未來醫學無限可能
/最近地震頻頻,氣象局:屬正常地震活動
/歐商會遞建議書,杜紫軍:議題七成獲進展
歐洲在台商務協會理事長白邦德今天發表「2016年建議書」指出,台灣近期經濟不確定性提高,面臨艱鉅挑戰,建議政府應朝改善經濟與法規環境方向發展。
白邦德指出,台灣面臨多重挑戰,最立即的挑戰是因應全球經濟成長減緩帶來的經濟逆風,同時還面對中長期包括人口結構改變、全球化、能源安全、健康醫療、環境保護、基礎建設及確保人才等挑戰議題。建議書也列舉台灣還未採用國際標準或與之相互協調的汽車排碳量與零件審驗、金融服務、化妝品,以及關務與物流程序等案例,同時呼籲政府應採認已獲國際接受的檢驗報告,避免重複檢驗和其他商貿技術障礙。
國發會主委杜紫軍今天代表政府接受歐洲商會遞交「2015年建議書」內容同時指出,政府已召開多次跨部會協調會議,其中有七成議題內容已獲正面回應和具體進展。
/吳思華:建立大學轉型退場機制,目前已管控35所
針對少子化衝擊引發國內大學面臨轉型或退場的迫切問題,教育部長吳思華今天表示,教育部內部目前已有積極輔導的學校,管控名單約35校。
教育部長吳思華針對有國民黨籍立委質詢,少子化衝擊導致國內大學必須面臨轉型或退場一事表示,已經針對各校招生情況分析,正積極輔導管控名單中的35所大學。
立委王進士關切教育部啟動大學退場機制,連續對南部高鳳及永達技術學院出手,他說,未來10年預估國內有3分之1的大學將面臨退場和轉型,教育部除加強輔導外,要做最壞的打算。他同時以永達計畫設立社會福利基金為例詢問,由於打造一樂活環境場域,必須牽涉衛福部、教育部等單位,政府是否能提供具體協助?
對此,吳思華回應,永達在8月將計畫呈報後,已透過專家給予包括財務健全、董事會意見的一致與地方政府的具體協調等改善建議。他希望台灣社會可以用正面態度思考教育制度,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並非消極地關校、安置學生而已。
/MIT擬人鼠忠實試藥替身,開啟未來醫學無限可能
有一句話說,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不過國家實驗研究院今(3)天宣布耗時兩年,成功孕育出一種簡稱ASID的「高度免疫缺陷(advanced severe immunodeficiency)擬人化小老鼠」,將可忠實地代替人類當試藥的替身,可以說是為國內醫學研究及產業發展需求,提供一項關鍵性的前瞻資源,也可以幫鼠輩好好平反一下。
探索人類疾病成因、開發治療方法以及選擇臨床病患用藥等研究工作,往往需要進行體外試驗或活體試驗,並克服「異種細胞移植後被排斥」的難度,因此國研院動物中心宣布開發出可接受異種細胞移植能力、可用「原汁原味」呈現人類初代細胞特性,導引準確用藥的「免疫缺陷鼠」,因而成為生醫研究往前突破的重要工具。
國研院動物中心與臨床醫師合作,利用ASID小鼠測試移植多種病患腫瘤-包括肺癌、皮膚癌及乳癌後發現,都可在小鼠身上成功生長,是過去科學家使用一般免疫缺陷鼠無法做到的。
動物中心表示,目前的ASID小鼠是擬人鼠的開端,動物中心正開發第二代小鼠,在高度免疫缺陷小鼠身上植入人類免疫系統,成為具有人類免疫反應、更趨近人類的擬人鼠,預料將可更貼近人體實際狀況,進行免疫學、感染症和再生醫學等研究。
/最近地震頻頻,氣象局:屬正常地震活動
根據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資料顯示,從今天凌晨至今已發生4次有感地震,其中以上午8點規模4.4地震最為有感。地震中心技正張建興表示,地震原因是由沖繩海槽擴張所致,由於震央靠近大台北,且是淺層地震,民眾感受才較為明顯,但這仍屬正常地震活動,上個月該區也曾經發生地震。
針對最近地震頻頻,民眾擔憂不是沒有原因。氣象局表示,9月和10月有感地震次數都超過80次,可說是地震相對活躍的前10%月份,但整體來說,並沒有異常的地震活動,氣象局表示,從2005至今的單月最高記錄是130多次。
台北歐洲學校 董事會 在 這下熱鬧了!!外僑學校林口打對台!! AIT 核可的美國學校,在台灣 ... 的推薦與評價
董事會 發言人陳盛表示,全台有許多民營私辦的外僑學校,僅林口、台北天母校區為A.I.T.核准的學校, ... 我知道林口每天都有美國或歐洲學校的學生包計程車去天母上學. ... <看更多>
台北歐洲學校 董事會 在 台北歐洲學校 的推薦與評價
台北歐洲學校 (Taipei European School, TES)是成立於1990年代的一個非營利財團法人機構, ... 學校經營團隊,由治理董事會及由家長遴選的八人校區委員會管理監督。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