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2077發售,半與世隔絕。但無論如何今天都得到 台北市立美術館 一趟,因為今天是台北美術獎的發表會。
齋主有位小我幾歲的好朋友,楊立。在他某天決定去法國發展藝術生涯前,我們一週幾乎有一半時間都混在一起,什麼都聊,聊政治,聊社會,聊階級,反而藝術是我們最少聊的話題,但依舊經常是討論和爭執的點。
在他前往法國之後,因為時差問題,加上各自都有目標和方向努力,從第一年依舊定期通電話,到這幾年久久通一次電話,或是短暫回台的時間,找個機會喝杯咖啡,聊聊彼此的進展。
前陣子,遠在巴黎的他參加了北美館的台北美術獎並幸運的在近五百件作品中入選,心中頗為激動。除了替他高興之外,更有些小小的羨慕,也帶著少許的感嘆。整體的感覺非常複雜,但總體而言,是相當替這位朋友欣喜的。
楊立帶回台灣的不只有作品,還有個沒有公開機會發布的「宣言」。楊立認為,當代藝術已經把世界搞得七葷八素,爛香蕉可以是藝術,發呆坐在椅子上是藝術,連各式各樣的胡扯是藝術,請問還有誰把繪畫當作藝術?繪畫本是門了不起的技術和學問,為什麼許多前衛藝大的學生,反而在就學之後,連畫筆都沒動過?
他有個主張
「繪畫應該要獨立於藝術之外」
聽了這般雄心大志的宣言,有些令人動容。我知道在這個時代,概念藝術統治了美術館,而街頭潮流和工廠流水線製品統治了市場,搞到最後反而沒人在乎到底繪畫是啥了。
楊立此次入選了台北獎,我真的很替他開心,並且也希望未來他能有更好的發展,不管是在台灣還是在巴黎。
祝福你,好友。
=台北美術獎展覽資訊=
時間
2020/12/12 - 2021/02/28
地點
北美館三樓3A~3B
同時也有2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旅美畫家黃曉雯 #百人肖像油畫展 連續二集帶著聽眾朋友到M畫廊專訪 #黃曉雯老師Huang Sharon,他本人非科班出身,只有高職曾念過廣告設計,但大學因現實生活考量,所以改念外語系,後來一直邊工作、邊自學自畫,2011年移民美國,當時還不知人在異地,能做什麼?後來是因緣得...
「台北美術獎展覽」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北美術獎展覽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北美術獎展覽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北美術獎展覽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北美術獎展覽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北美術獎展覽 在 北美館 2021臺北美術獎 2021 Taipei Art Awards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台北美術獎展覽 在 臺北市立美術館Taipei Fine Arts Museum - 2021臺北美術獎 ... 的評價
- 關於台北美術獎展覽 在 機關名稱:臺北市立美術館 - 標案瀏覽 的評價
台北美術獎展覽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 #旅美畫家黃曉雯 #百人肖像油畫展
連續二集帶著聽眾朋友到M畫廊專訪 #黃曉雯老師Huang Sharon,他本人非科班出身,只有高職曾念過廣告設計,但大學因現實生活考量,所以改念外語系,後來一直邊工作、邊自學自畫,2011年移民美國,當時還不知人在異地,能做什麼?後來是因緣得到一個資料,當地正在舉辦繪畫比賽。在好友建議下參賽,苦思題材,在某日看到婆婆正縫著東西,於是他畫下婆婆當時的神情,而得第一名,他回想當時是非常的意外,因為第二名是當地有名的畫家。第三名是一位大學美術系的教授,他猜可能獲獎的原因,是因為他畫出婆婆樂於分享的感覺與愛,因為80幾歲的婆婆就是喜歡縫東西送朋友。還有許許多多這百人肖像的故事,都在這二集的節目中播出,歡迎收聽。
關於百人肖像油畫展:
都說眼睛是靈魂之窗,所有的故事、經驗及歷練皆映於閃爍光芒的深邃眼底。自小就喜歡畫人的黃曉雯待至成年因緣際會拾起畫筆後,日常生活的周遭景物成為隨手可得的觀察對象,而「人」便是她最感興趣的題材──每一張臉的背後都有一幅迷人的風景,他們不一定需要親口托出,卻經由無法隱藏的眼神和情緒巧妙地訴說一個又一個精彩故事;透過交談、相片、他人描述,黃曉雯讓想像力自由馳騁,以單純直接的溫暖筆觸,繪製出一張張生動自然的美好肖像。他們神情各異,有些人雀躍歡笑,有些人態度沉穩,有些人面容溫柔,有些人若有所思,但無一例外的是藉著藝術家情感豐沛的雙眼與油彩畫筆、呈現了他們除開外表之外內心獨有的質樸樣貌。而在以往的肖像系列外,黃曉雯也投入創作睡中孩童及不說話系列:睡中孩童畫出了孩子們天真可愛的熟睡姿態,沉默不說話系列則著重在遇上不願回應的事物時選擇保持沉默的人們面孔,一窺每個人在「沉默」底下「不沉默」的豐富情緒。
主辦單位:M畫廊
展覽地點:台北市大安區麗水街13巷7號
展期:即日起至11月29日止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B0RdlZfpeo/hqdefault.jpg)
台北美術獎展覽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法語主持人: #戴子絢同學
本集主題:尋跡台灣Tracing Taiwan個展
藝術家艾丹Daniel Arroyo 專訪
這集邀請到方濟中學高一生 #戴子絢同學,用法語來專訪來自歐洲西班牙的藝術家艾丹。
~尋歐洲先人足跡,繪出台灣的自然與人文~
2014年第七屆金車青年油畫獎,藝術家艾丹以作品《熱蘭遮城》奪得首獎,畫面中筆法細膩、技巧高超,深刻表達出安平古堡城牆上生命力鮮活的樹根與歷經歲月洗禮的斑駁牆面。今年艾丹的油畫個展【尋跡台灣Tracing Taiwan】將延續去年的創作理念:循著歐洲先民於台灣留下的歷史遺跡、覓求人為與自然相輔而成的生命軌跡。
來自歐洲西班牙的藝術家艾丹,從小接受西方藝術教育。在2010年結束巴黎高等美術學院的學業後,決意跟隨妻子Erica來台定居。在他的作品中,可以觀察到歐洲傳統畫派對他的影響,以及對於亞洲文化與圖像符號的高度興趣。身為一位在台灣生活及創作的歐洲人,他非常喜愛文化跨界的交流,在創作上更著重於如何以藝術家的眼光,看待亞洲的社會文化及景觀。
面對台灣的景色與景點,艾丹很自然的被過去所熟悉的西方歷史,以及歐洲美學觀點所影響,在創作上試著採用西方經典繪畫中的美學觀點:對「美」講求平衡與對稱,表現在色彩的使用以及戲劇性的光線處理,同時對於大自然的無窮盡,充滿著浪漫想像。具有歐洲的美學背景與文化傳承,對艾丹來說是一種文化及身分的認同。
傳統歐洲對於遺跡、廢墟的描繪,總是充滿詩意且帶有強烈美學觀點。尤其是中古世紀文化復興,所有的遺跡、廢墟被視為對過去輝煌歷史的一種緬懷。而來自歐洲的西班牙與荷蘭都曾在台灣殖民而留下建築與遺跡,代表著西方文化曾經的存在,艾丹單純以西方對於「遺跡」(ruin)的欣賞角度與思維去看待這些歐洲先人的足跡。
對藝術家艾丹來說這些遺跡與廢墟最美之處,在於經過歲月累積而呈現的樣貌,反而增添美學價值;特別是隱居城鎮中毫不起眼的牆面、被遺棄不再使用的空間或房子,都是很好的例子。系列作品中《十三層選銅廠遺址,水湳洞》、《台南永福路》與《熱蘭遮城》皆是以此觀點所創作出來的作品。
主辦單位:金車文藝中心(台北館)
住址:台北市南京東路二段1號3樓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上午10:00-下午18:00
展覽日期:2015-11-07~2016-01-03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SpvDXAJPoU/hqdefault.jpg)
台北美術獎展覽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陳敬寶拍攝《尋常人家》的契機,有幾個起源,其一是有不少國際攝影家會針對家庭生活進行計畫式拍攝,但臺灣比較少見;其二是他在日本橫濱駐村時,生起進入日本家居環境進行拍攝的念頭;其三是天母有居住空間要拆除重建,他受邀參與創作計畫,陳敬寶藉此展開《尋常人家》系列,企圖透過家屋內在狀態,呈現當下此時臺灣人生活的樣貌。
而中國著名的畫作《韓熙載夜宴圖》,則是陳敬寶執行《尋常人家》的核心精神。此橫幅長卷中,詳細記載韓熙載在夜間宴會的整個流程,從他迎客始,與友客人間暢敘相歡,直至送客。陳敬寶以為,若干年後《尋常人家》也能如《韓熙載夜宴圖》般,讓人目睹21世紀初臺灣人如何布置、擺設居住環境,以及人在家裡頭都在做何種活動。
從《檳榔西施》系列開始,陳敬寶已啟用兩屏照的視覺形式,主要是他的方形中片幅相機無法更換鏡頭,且他也想竭力在畫面中維持檳榔攤環境狹窄擁擠的真實樣態,因此模擬電影鏡頭的橫搖,採用兩張照片並置的手法,完成作品。
至《尋常人家》,被攝對象的住屋,可見有趣的物件與家居擺設,陳敬寶往往難以取捨,於是從兩屏並置,擴展到三連屏、四連屏,以求呈現更多臺灣人生活的場景。拍攝此一系列,陳敬寶總是希望能夠進入沒有整理過的住家,有一回就真的遇見全部都是書的家屋,非常驚喜。另一次則是一名學攝影、喜歡做瑜珈和下廚的女孩,其駐防裡,在起居室與廚房中間有道白牆,恰巧能夠重組為一張三連屏作品,完整體現女孩的日常風光。
陳敬寶以為,日常是百無聊賴、日復一日,是人生最平常、平庸,經常無意識度過的時刻。而追求藝術或者是從事藝術創作,其實可謂是反日常生活。創作者不免希望在稀鬆平常無聊的日常頭捕捉、創造到某些事件或時刻,以之展演特異的瞬間。陳敬寶的《尋常人家》,則意圖藉由物品、事件與時刻的差異、追尋,反問平凡的日常――究竟在生命中佔據如此大時間比例的日常生活,存在何等意涵。
小檔案
1969年出生於馬祖,現為新北市鄧公國小藝術與人文(美勞)科任教師,並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兼任攝影課程。為美國紐約視覺藝術學院(School of Visual Arts)攝影系美術學士(BFA),目前就讀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博士班;曾榮獲紐約時代廣場藝廊「和平計畫」第一名(紙上作品類)、臺北市攝影節新人獎、第三屆永續臺灣報導獎(攝影報導類第二名)及日本東川獎。曾在日本東京工藝大學、紐約尼可巴克藝廊、臺灣國際視覺藝術中心、1839當代藝廊等地展覽。
一影像
創辦人:馬立群 監製:王姿佩
採訪:沈眠 攝影師:吳姿瑩 剪接:徐珮珊
作品提供:陳敬寶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83vWzQilnA/hqdefault.jpg)
台北美術獎展覽 在 臺北市立美術館Taipei Fine Arts Museum - 2021臺北美術獎 ... 的推薦與評價
2021臺北 美術獎 # 展覽 預告片「#2021臺北 美術獎 」經前兩階段評審選出之參賽藝術家共計11組作品: #田倧源、#羅伃君、#顧廣毅三人組《未來神豬 ... ... <看更多>
台北美術獎展覽 在 機關名稱:臺北市立美術館 - 標案瀏覽 的推薦與評價
日期 類型 代碼
20220422 公開取得報價單或企劃書公告 111EX0055
20220419 決標公告 111PG0032
20220415 決標公告 111EX1002 ... <看更多>
台北美術獎展覽 在 北美館 2021臺北美術獎 2021 Taipei Art Awards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北美館│2021臺北 美術獎 │2021 Taipei Art Awards【訂閱北美館】https://reurl.cc/X45O93 展覽 時間│Date:2021/12/25 - 2022/03/20 展覽 地點Venue: 三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