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權影展 #活動快訊🎥
「現實生活中許多侵害人權的現象是隱而不見的,如何讓在主流論述支配下被邊緣化、被排斥,以及壓制的聲音真正地被聽到,是關注人權議題的重要途徑。」
國家人權博物館每年度舉辦「臺灣國際人權影展 」,精選國內外與人權議題相關的精彩影片,進行人權教育推廣。國際人權影展今(2021)年邁入第五年。每一年度選片期間,策展團隊深入討論影片之間的相互關聯、如何建立影展欲傳遞的人權觀點,都相當精彩且可貴。更重要的是,人權影展透過多元的選片視角,開發每一部電影討論人權相關議題的潛力。
⧔2021臺灣國際人權影展⧕
線上影展|10.22~10.31
聚落放映|10.15~11.30
—————
🎥人權影展活動訊息🎥
兩場主題式講座、邀請三位領域專家,透過專題性的深入對談,以及親身走訪臺灣人權博物館現場,帶領觀眾進行人權教育的臨場洗禮;透過最根基的啟發與思辨,讓人權教育不再只是被遺忘的一堂課。
面對環境的永續與發展效益、人類歷史的記憶傳承,我們可以留給下一代什麼?
🎞教育推廣講座(一)何處是我家:土地正義不妥協🎞
時間|10月2日(六)14:00~15:30
講者|馬躍・比吼(Mayaw Biho)
主持|宋育成(府中15研究助理)
地點|光點台北,多功能藝文廳
報名|https://bit.ly/397rb5X
🎞教育推廣講座(二)人權解封:轉型正義不下課🎞
流程|10月9日(六)
13:30 ~ 15:00對談講座
15:20 ~ 16:20博物館導覽
與談|陳瑤華(東吳大學人權碩士學位學程教授)
關子尹(國立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客座教授)
地點|國家人權博物館,人權學習中心
報名|https://bit.ly/3CdVK6x
🎞2021臺灣國際人權影展線上選片指南🎞
時間|10月13日(三)20:00~21:30
講者|王君琦 ‧ 郭敏容(臺灣國際人權影展選片委員)
主持|蘇蔚婧(2021臺灣國際人權影展統籌)
報名|https://bit.ly/3lYzBmc
直播平台|臺灣國際人權影展 臉書專頁
國家人權博物館 YouTube 頻道
—————
|#臺灣國際人權影展|#環境|#民主|#人權|#轉型正義 |
國家人權博物館 National Human Rights Museum
臺灣國際人權影展
—————
㊯贊助Openbook,參與從台灣土地長出的原創文化
●了解更多:https://lihi1.com/QrPU4
●訂閱電子報:https://lihi1.com/EbuBe
●追蹤Openbook IG:https://goo.gl/Enkzy3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雖然「#新竹動物園」在2019年底早已風光開幕,也成為IG熱門的打卡聖地,但因為開幕初期的人山人海與後來武漢肺炎爆發等因素,便沒去實地訪查。因為新竹動物園的空間可以說是「#台灣最早的動物園」,整體規劃可追溯到日治時期,這次終於有機會去體驗觀察一下這個特別的空間。我們今天就以 #影片實境走訪的方式,來...
「台北 大學 永 續 發展 中心」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北 大學 永 續 發展 中心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北 大學 永 續 發展 中心 在 桃園在地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北 大學 永 續 發展 中心 在 GQ Taiwa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北 大學 永 續 發展 中心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北 大學 永 續 發展 中心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北 大學 永 續 發展 中心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北 大學 永 續 發展 中心 在 臺北大學永續月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台北 大學 永 續 發展 中心 在 【精華版】110年度SIG系列活動第一場次-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的評價
台北 大學 永 續 發展 中心 在 桃園在地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陳湘繁 - 蚵螺石海岸居民的大海智慧與記憶
【講座大綱】
觀音新屋藻礁沿海社區早期的生活與海洋及土地有著緊密的連結,維持著季節性農漁輪替的生產及生活模式。長期與河海互動的經驗,造就出居民敏銳的時節感受,不同的季節會有不同的漁獲,熟捻不同淡水、鹹水的魚種和其洄游習性,更因應不同的地形、物種和天候使用各式各樣的捕釣方法和工具。
豐富的自然資源孕育出深厚的傳統生態知識與獨特的海客農漁文化,這些是當地最珍貴的文化資產,這裡也是發展里海永續概念的絕佳場域,然而在地傳統生態知識和海洋文化的傳承必須奠基於健全的沿海生態環境。只要蚵螺石海岸生生不息,就會源源不絕地創造出人與富饒海岸間幸福美好的生活記憶。
【陳湘繁 講者簡歷】
國立台北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學歷: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生物科學系博士
經歷:
靜宜大學生態學系助理教授
台北市立動物園保育研究中心技正
台北 大學 永 續 發展 中心 在 GQ Taiwa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就是今天晚上九點!
對NFT有興趣的你,別錯過VOGUE精彩的IG對談直播!
<跨界對談陣容>
【前瞻科技傳教士|葛如鈞(寶博士)】
2012年取得臺大資訊工程學博士學位,後赴日本慶応大學媒體設計研究所(KMD)任博士後研究員,再至美國奇點大學(SingularityU)就讀 GSP Program。2017 年開始積極投入區塊鏈產業推動及相關計畫,於多個 NFT 平台如 akaSwap, MakersPlace, OpenSea, Rarible 與 Foundation 皆獲創作者及藏家認證,現主持一科技 Podcast 節目《寶博朋友說》,持續積極投入虛擬宇宙產業發展,共創 vTaiwan。
【《VOGUE》亞太區編輯總監|孫怡Leslie】
豐富的工作生涯從位於美國洛杉磯的時尚精品專賣店Mameg開啟,在此她負責服飾採購 、活動規劃與創意指導。之後她取得平面設計的碩士學位,在Green Dragon Office任職。該公司是 一所刊物設計的企業,為諸多美術館、博物館以及藝術家設計展覽型錄、專刊等出版品,合作對 象包括洛杉磯當代藝術美術館(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Los Angeles)、漢默美術館 (Hammer Museum)以及紐約的惠特尼美術館 (Whitney Museum)。 2012年時她回到台北,創立自己的零售選品店Sunset以及創意工作室。熱愛收藏藝術品的她,因獨特的風格與品味,讓她在台灣現代藝術與文化領域成為重要、具相當影響力的一股力量。
【知名平面設計師|聶永真Aaron Nieh】
瑞士國際平面設計聯盟(AGI)首位台灣會員。德國紅點、IF傳達設計獎、金曲獎最佳專輯設計得主;金點新秀、金點設計、德國紅點、日本Good Design Award等國際獎項評審。作品繁不及載,跨及唱片、文化、劇場與品牌等領域如金馬5O、7-ELEVEN CITYCAFE、不只是圖書館、中信卡、郭元益150及155週年紀念禮盒、蘇富比〈戰後亞洲藝術〉專冊、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UNIQLO Tomorrow Taipei 及台灣設計研究院品牌識別等。
【秘銀、Cream Financet創辦人 | 黃立成Jeffrey Huang】
麻吉大哥Jeffrey Huang(黃立成),在音樂、娛樂、科技新創界都居領導地位。為新科技狂熱者的他,致力於瞭解並實際應用最新科技。他更始終站在科技業浪頭,一手打造的17直播,於上市初期即成為亞洲即時互動媒體龍頭,並持續投入和栽培臺灣電競團隊 Machi Esports。2018年,進入區塊鏈圈後創辦了回饋內容生產者的去中心化社交網路「秘銀Mithril」,於2020年再度創立為了個人、機構及協議提供金融服務的去中心化借貸協議「C.R.E.A.M. Finance」。
想看直播但還不了解什麼是NFT嗎?
懶人包都幫你準備好了!
■ 什麼是 NFT?它如何跟藝術結合?>>> https://pse.is/3jvxc8
■ 你知道以此大賺19億的藝術家Beeple嗎?>>> https://pse.is/3p28uc
#NFT #今晚九點 #VOGUEIG直播 #寶博士 #孫怡Leslie #聶永真 #麻吉大哥黃立成
台北 大學 永 續 發展 中心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雖然「#新竹動物園」在2019年底早已風光開幕,也成為IG熱門的打卡聖地,但因為開幕初期的人山人海與後來武漢肺炎爆發等因素,便沒去實地訪查。因為新竹動物園的空間可以說是「#台灣最早的動物園」,整體規劃可追溯到日治時期,這次終於有機會去體驗觀察一下這個特別的空間。我們今天就以 #影片實境走訪的方式,來感受、觀察、探索、分析新竹動物園,從城市政策、動物園文化史、空間與建築變遷面向,來認真逛玩動物園。
.
▓ #新竹之森的政策論述
.
從2017年開始,新竹市政府開始提出他們的城市願景,以「#新竹之森」作為城市發展的主軸論述,展開一系列圍繞著「水」與「森」的都市規劃,試著從啓蒙市府與市民美感的思維力,推動美感教育,讓新竹市邁向更雋永的城市,創造城市品牌。可以見到「美感」是「新竹之森」論述所強調的關鍵面向。而這個視覺性、感受性便實踐推展於各種的實際規劃上,新竹動物園當然也是。
.
▓ #日治時代的新竹兒童遊園地
.
重整了三年,新竹動物園於2019年底重新開園,因令人驚艷的美學設計,吸引大量參觀人潮。新竹市立動物園,是目前臺灣原址現存最老的動物園,1935年,為慶祝新竹街改為新竹市五週年,由市民捐款興建「#新竹市兒童遊園地」。1936年8月,日治時期新竹州新竹公園內的兒童遊園地正式開園,園內附設動物園區。對照今昔園區規畫,基本格局與範圍變化不大,遊逛園區可以清楚體驗到時間流變下的空間更迭。
.
▓ #近代動物園的發生
.
要談動物園之前,要先稍微認識一下日本「遊園地」的發生。研究者若生謙二(1984)羅列了日本動物園的發展史:
.
1. 見世物園地時代(江戶時期中末)
2. 山下町博物館時代(明治6年頃~明15年)
3. 上野動物園開設與展開時代(明15年~明治42年頃)
4. 京都、大阪、名古屋動物園開設時代(明治30年代~大正末期)
5. 電鐵資本遊園地型動物園開設時代(昭和初年~昭和17年頃)
6. 戰時體制時代(昭和18年~昭和22年)
7. 地方自治體動物園開設時代(昭和23年~昭和30年頃)
8. 昭和30年代以降的動物園
.
最初的動物園,起於江戶時代賞玩「見世物」的奇觀娛樂,有點像是台灣觀光區會出現的「搜奇博物館」,讓人觀看一些稀有的(動)物,例如「大阪孔雀茶屋」(中藤保則,1984)。這樣的遊園地展開,興於日本大眾城市發展初期,提供都市娛樂空間。這股風潮在「電鐵資本遊園地型動物園」時期最為高漲,也是日本近代動物園典型,北海道知名的旭山動物園是代表之一,強調「休閒」與「娛樂」,讓大眾可以「#愉快地觀賞動物」。(若生謙二,2010)
.
▓ #動物與戰爭
.
台灣的動物園始於日治時代,如圓山動物園、新竹動物園等。除前述電鐵公司出資建立的動物園,所帶著的大眾娛樂功能,動物園的設置,也說明著日本強化民族國家與殖民治理的特質,透過動物展示、自然知識的掌握,展演與宣傳國家權力。新竹兒童遊園地裡的附設動物園,在戰爭時期,被遷移到台北圓山動物園寄養。
.
新竹兒童遊園地一方面顯示了日治時代末期專業化、大型化樂園休閒機制的誕生,園區內以「#散步」、「#觀賞」、「#參與」的空間設計與裝置,形成了台灣民眾現代休閒生活的經驗與方式。但也還是可見到日治政府將公共休閒視為社會教育的一種方式,官方制定的休閒娛樂和公共設施,成為執政者推行其教養和教化工作的工具(徐聖凱,2019)。而被遷移到圓山動物園的動物們,也化身為提升戰爭道德(war moral)的代言人,以「大象」為例,大象同時被作為是「觀賞動物」與「戰場駝獸」,連結了後方與前線的戰爭心靈(鄭麗榕,2013)。
.
直至戰後才又重新開放,逐步成為後來的新竹動物園。因此我們可以在新竹動物園裡,看見舊大門、噴水池、黃魚鴞欄舍等歷史建築,其保有日治時期到現在的空間軌跡。
.
▓ #沒有籠子的動物園
.
跟著動物園的發展觀點一路走來,可以鮮明地感受到這類「園區」對大眾集體休閒生活的形構。同樣地,在「新竹之森」的美感論述下,建築師邱文傑延續新竹城市願景,打造了一個設計感、美感十足的動物園空間。建築師強調,新竹動物園是一個「沒有籠子的動物園」,以「動物」為中心的園區設計,讓大眾可以更親近地參與到動物的生活中。
.
新竹動物園的空間設計十分有層次感,在視野上,創造了一個具體而微,又開闊流暢的空間,從大門進入開始,高起的平台俯視動物園整體,旋即進入的地底親近動物的生活,小河水岸不時出現在散步的路線上,樹木與丘陵所構成的層次感讓規模不大的園區有豐富的身體參與。各時代的舊有建築物有意識、有意義地被保存下來,例如日治時代的豪華大門、大象綾子的故事屋、開放給人類使用的大鳥籠,整體而言,對人類的美感而言,是很好的「公園裡的動物園」。
.
▓ #動物裡的公園或是公園裡的動物園
.
對於動物而言,棲息空間或許還是稍嫌狹小或規畫不妥,這方面我並非專家,可見《沒有籠子的動物園,圓了誰的夢?從改建後的新竹動物園談起》(https://wuo-wuo.com/report/57-comment/1106-hsinchu-zoo-opinion)。不過,在遊歷新竹動物園時,可以明顯地感受到動物與人的距離被拉近成一種參與關係,像是走進公園碰見動物,這與現代動物園科普式的知識展示不太一樣。究竟「#動物裡的公園」或是「#公園裡的動物園」哪一個更好呢?值得大家去動物園拜訪時感受一下、思考一下。
.
🗂 #參考文獻
.
1. 若生謙二(1982)。近代日本における動物園の発展過程に関する研究。造園雑誌,46(1),1-12。
2. 若生謙二(2010)。動物園革命。岩波書店。
3. 中藤保則(1984)。遊園地の文化史。自由現代社。
4. 鄭麗榕(2013)。戰爭與動物: 臺北圓山動物園的社會文化史。師大台灣史學報。
5. 徐聖凱。(2019)。日治時期臺灣的公共休閒與休閒近代化。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學位論文。
台北 大學 永 續 發展 中心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雖然「新竹動物園」在2019年底早已風光開幕,也成為IG熱門的打卡聖地,但因為開幕初期的人山人海與後來武漢肺炎爆發等因素,便沒去實地訪查。新竹動物園的空間可以說是現存原址「#台灣最早的動物園」,整體規劃可追溯到日治時期,這次終於有機會去體驗觀察一下這個特別的空間。我們今天就以 #影片實境走訪的方式,來感受、觀察、探索、分析新竹動物園,從城市政策、動物園文化史、空間與建築變遷面向,來認真逛玩動物園。
.
▓ #新竹之森的政策論述
.
從2017年開始,新竹市政府開始提出他們的城市願景,以「#新竹之森」作為城市發展的主軸論述,展開一系列圍繞著「水」與「森」的都市規劃,試著從啓蒙市府與市民美感的思維力,推動美感教育,讓新竹市邁向更雋永的城市,創造城市品牌。可以見到「美感」是「新竹之森」論述所強調的關鍵面向。而這個視覺性、感受性便實踐推展於各種的實際規劃上,新竹動物園當然也是。
.
▓ #日治時代的新竹兒童遊園地
.
重整了三年,新竹動物園於2019年底重新開園,因令人驚艷的美學設計,吸引大量參觀人潮。新竹市立動物園,是目前臺灣原址現存最老的動物園,1935年,為慶祝新竹街改為新竹市五週年,由市民捐款興建「#新竹市兒童遊園地」。1936年8月,日治時期新竹州新竹公園內的兒童遊園地正式開園,園內附設動物園區。對照今昔園區規畫,基本格局與範圍變化不大,遊逛園區可以清楚體驗到時間流變下的空間更迭。
.
▓ #近代動物園的發生
.
要談動物園之前,要先稍微認識一下日本「遊園地」的發生。研究者若生謙二(1984)羅列了日本動物園的發展史:
.
1. 見世物園地時代(江戶時期中末)
2. 山下町博物館時代(明治6年頃~明15年)
3. 上野動物園開設與展開時代(明15年~明治42年頃)
4. 京都、大阪、名古屋動物園開設時代(明治30年代~大正末期)
5. 電鐵資本遊園地型動物園開設時代(昭和初年~昭和17年頃)
6. 戰時體制時代(昭和18年~昭和22年)
7. 地方自治體動物園開設時代(昭和23年~昭和30年頃)
8. 昭和30年代以降的動物園
.
最初的動物園,起於江戶時代賞玩「見世物」的奇觀娛樂,有點像是台灣觀光區會出現的「搜奇博物館」,讓人觀看一些稀有的(動)物,例如「大阪孔雀茶屋」(中藤保則,1984)。這樣的遊園地展開,興於日本大眾城市發展初期,提供都市娛樂空間。這股風潮在「電鐵資本遊園地型動物園」時期最為高漲,也是日本近代動物園典型,北海道知名的旭山動物園是代表之一,強調「休閒」與「娛樂」,讓大眾可以「#愉快地觀賞動物」。(若生謙二,2010)
.
▓ #動物與戰爭
.
台灣的動物園始於日治時代,如圓山動物園、新竹動物園等。除前述電鐵公司出資建立的動物園,所帶著的大眾娛樂功能,動物園的設置,也說明著日本強化民族國家與殖民治理的特質,透過動物展示、自然知識的掌握,展演與宣傳國家權力。新竹兒童遊園地裡的附設動物園,在戰爭時期,被遷移到台北圓山動物園寄養。
.
新竹兒童遊園地一方面顯示了日治時代末期專業化、大型化樂園休閒機制的誕生,園區內以「#散步」、「#觀賞」、「#參與」的空間設計與裝置,形成了台灣民眾現代休閒生活的經驗與方式。但也還是可見到日治政府將公共休閒視為社會教育的一種方式,官方制定的休閒娛樂和公共設施,成為執政者推行其教養和教化工作的工具(徐聖凱,2019)。而被遷移到圓山動物園的動物們,也化身為提升戰爭道德(war moral)的代言人,以「大象」為例,大象同時被作為是「觀賞動物」與「戰場駝獸」,連結了後方與前線的戰爭心靈(鄭麗榕,2013)。
.
直至戰後才又重新開放,逐步成為後來的新竹動物園。因此我們可以在新竹動物園裡,看見舊大門、噴水池、黃魚鴞欄舍、石燈籠、狛犬等歷史建築,其保有日治時期到現在的空間軌跡。
.
▓ #沒有籠子的動物園
.
跟著動物園的發展觀點一路走來,可以鮮明地感受到這類「園區」對大眾集體休閒生活的形構。同樣地,在「新竹之森」的美感論述下,建築師邱文傑延續新竹城市願景,打造了一個設計感、美感十足的動物園空間。建築師強調,新竹動物園是一個「沒有籠子的動物園」,以「動物」為中心的園區設計,讓大眾可以更親近地參與到動物的生活中。
.
新竹動物園的空間設計十分有層次感,在視野上,創造了一個具體而微,又開闊流暢的空間,從大門進入開始,高起的平台俯視動物園整體,旋即進入的地底親近動物的生活,小河水岸不時出現在散步的路線上,樹木與丘陵所構成的層次感讓規模不大的園區有豐富的身體參與。各時代的舊有建築物有意識、有意義地被保存下來,例如日治時代的豪華大門、戰後的大象綾子的故事屋、開放給人類使用的大鳥籠,整體而言,對人類的美感而言,是很好的「公園裡的動物園」。
.
▓ #動物裡的公園或是公園裡的動物園
.
對於動物而言,棲息空間或許還是稍嫌狹小或規畫不妥,這方面我並非專家,可見《沒有籠子的動物園,圓了誰的夢?從改建後的新竹動物園談起》(https://wuo-wuo.com/report/57-comment/1106-hsinchu-zoo-opinion)。不過,在遊歷新竹動物園時,可以明顯地感受到動物與人的距離被拉近成一種參與關係,像是走進公園碰見動物,這與現代動物園科普式的知識展示不太一樣。究竟「#動物裡的公園」或是「#公園裡的動物園」哪一個更好呢?值得大家去動物園拜訪時感受一下、思考一下。
.
🗂 #參考文獻
.
1. 若生謙二(1982)。近代日本における動物園の発展過程に関する研究。造園雑誌,46(1),1-12。
2. 若生謙二(2010)。動物園革命。岩波書店。
3. 中藤保則(1984)。遊園地の文化史。自由現代社。
4. 鄭麗榕(2013)。戰爭與動物: 臺北圓山動物園的社會文化史。師大台灣史學報。
5. 徐聖凱。(2019)。日治時期臺灣的公共休閒與休閒近代化。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學位論文。
台北 大學 永 續 發展 中心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介紹
專訪作者: 曹銘宗
內容簡介:
從語言文化看懂台灣食物的前世今生!
番茄醬的英文Ketchup出自閩南語?
冬粉,其實一直都寫錯字啦!
十九世紀末清法戰爭期間法國士兵在基隆賣汽水?
全球美食天堂台灣,代表性小吃多不勝數:蚵仔煎、牛肉麵、滷肉飯、珍珠奶茶……走過、路過、吃過這些美食,但你想過這些美食是怎麼來的嗎?它們的名稱又有什麼特殊意涵?
本書旁徵博引,透過大量蒐集的資料,加上作者滿滿的好奇心與聯想力,帶領讀者從《黃帝內經》談到基督宗教聖歌,從網路閒聊說到字典考證,展開一場精采的百年美食文化考察之旅。全書內容共分成三大部分:
●台灣食物語源考察
台灣食物名稱源頭多樣,從歐美輸入的甜不辣、東南亞名字的蓮霧、來自日本的阿給,還有許多源自古漢語、原住民語,甚至還有反輸出成為英日語系外來語的小籠包、珍珠奶茶。包羅萬象的食物語源,應證台灣多元文化的歷史源流。
●美食的前世今生
從語言切入,不但能找出食物的源頭,還可以發現美食背後的歷史。烏魚子從荷蘭時代就閃閃發光!同時也成為荷蘭的徵稅對象。滷肉飯大受歡迎,其實和白米大變革──在來米轉為蓬萊米有關。台灣人以前不太吃辣,戰後外省族群不但帶來麵食文化,也帶來了吃辣的習慣。
其實,食物的背後不只有歷史故事,還有地理差異。像是過年一定要吃的「長年菜」,南北吃的其實不相同。而傳統的「南湯圓,北元宵」,又是如何區別?都可在本書一探究竟。
●台灣的美食文化
熱鬧滾滾的辦桌,背後有何深厚的人文底蘊?以前台灣人習慣吃米飯,今日卻有台南擔仔麵和台北牛肉麵節,這些麵食文化是從何興起?至於節慶必吃的食物,又形成哪些特殊的美食文化規則呢?
本書透過從語言文化的考證,可以清楚看到,台灣美食的名稱來源多樣,多種菜系豐富了台灣人的口味與生活。廣大的素食人群,也許有機會把「蔬食文化」推廣成有潛力的新菜系。而泡沫紅茶等反輸出的外來語,更推廣了台灣的知名度,未來又有那些潛力新美食會在世界各地流傳,值得拭目以待。
作者簡介:曹銘宗
台灣基隆人。東海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北德州大學新聞碩士。曾任聯合報鄉情版、文化版記者、主編、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東海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現任台灣文史作家、講師、專欄作家,兼任英語、華語導遊。
長期關注台灣多元族群,並以歷史宏觀角度觀察台灣多元文化,曾以〈回來做番:當代平埔的族群認同與文化復興〉、〈檳榔西施的文化觀察〉、〈數位@文化.tw〉等系列報導,獲得三次吳舜文新聞獎文化專題報導獎。
出版三十多種台灣歷史、文化、語言、飲食、人物等著作,包括《遠見與承擔:中研院數位人文發展史》(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台灣史新聞》、《大灣大員福爾摩沙》、《蚵仔煎的身世》、(貓頭鷹),《自學典範:台灣史研究先驅曹永和》、《台灣廣告發燒語》(聯經),《祝你永保安康》(天下文化),《台灣的飲食街道:基隆廟口文化》(基隆市立文化中心)等,以及《鷄籠中元祭》、《基隆廟口》、《迎媽祖》(聯經)等繪本。
尊崇曹永和「台灣島史觀」,服膺自由、平等、民主等普世價值,繼續在台灣書寫台灣。
相關著作:《台灣史新聞》《台灣史新聞(最新增訂版)》《大灣大員福爾摩沙:從葡萄牙航海日誌、荷西地圖、清日文獻尋找台灣地名真相》《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
台北 大學 永 續 發展 中心 在 【精華版】110年度SIG系列活動第一場次-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的推薦與評價
... 相關問題歡迎詢問:評估企劃組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USR推動 中心 ... 年度SIG系列活動第一場次-國立臺北科技 大學 :原住民族 永續發展. ... <看更多>
台北 大學 永 續 發展 中心 在 臺北大學永續月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提升師生對地球永續發展議題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認知和行動力,臺北大學自109學年度起統整校內外資源,推動永續教育活動,以落實臺北大學的永續教育發展目標。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