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醫院量能之一:遠距醫療怎麼做?】
近日確診案例初期呈現指數成長,潛在感染者會陸續發病,醫療院所負擔勢必大增。特別是目前疫情有明顯的地域集中性,接近疫區醫療院所恐怕負擔幾近飽和,此時若任何院內出現感染狀況,開始匡列隔離,都可能造成第一線醫護人力的潰堤。
目前衛福部已宣布「#門診降載」,陳時中部長也表示門診可善用遠距醫療,那我們來看一下遠距醫療目前進行的現況與碰到的問題。
一、#看診模式與健保給付限制仍多
根據今年實施的「全民健康保險遠距醫療給付計劃」,僅初步開放全台50個左右偏遠鄉鎮的醫療院所提出申請,今年度給付每鄉鎮1院所。民眾仍須赴在地院所就醫,再連線遠端的合作醫院,且遠距會診專科科別只限3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膚科。給付今年編列僅1億元,恐不敷使用。 而居家、長照醫療雖有規劃,但如何執行與申報還不清楚實際狀況。
目前衛福部推動的是「區域聯防+後線專科會診」制度,主要較偏向並針對偏鄉設計,但對於眼前急迫的「降低門診量負擔,減少人流」的疫情模式,尚無具體的答案。
二、#缺乏軟硬體標準模式
以遠距醫療來說,各科看診所需的支援、需要建置哪些不同的軟硬體?以及各科如何看診?老實說臨床醫師恐怕自己也不太能實際掌握。
若以實務來說,目前台北榮總針對居檢或隔離病人開發了看診App,並以簡訊發送一次性看診連結,以兼顧便利與隱私性,而類似的做法能否用於未被隔離,只是定期回診的穩定門診個案身上,並透過遠距看診後至藥局領藥,這個App或許可以是一個研發的參考方向。
然而,各院所作法與通訊基礎建設並不一定完備,醫院資訊系統亦不一定支援。
目前國內大廠針對5G商機均積極發展遠距醫療設備,可雖有技術,法令並未跟上,到底怎樣的設備能使用?醫療院所應該要準備什麼?對於病患個資的保護與設計又該怎麼規劃?都還在起步的混屯階段。
三、#疫情期間緊急服務
除了上述已開放的專科外,目前已累積相當多遠距看診與心理治療實證的精神科,也是一個可立即適用的科別,特別是管制區域,或是大量匡列隔離個案的心理支持等問題所需要之遠端服務,就可能有相當多的需求與門診量。
而在其他科別方面, 對於受隔離醫護、或出現確診案例院所而作業能量下降造成的醫療資源短缺問題,或許透過遠距醫療門診,降低院所實際到診人數,同時也便於實施醫師分艙分流之保護措施。
可是問題在於,沒有經驗的院所對於實際進行概念模糊,極需要作業指引。這部分衛福部與地方政府需各施其職,加緊溝通協調並推動。此外,在疫情尚不嚴重的縣市,也須超前部署,節約使用寶貴的醫療資源,方為珍惜台灣醫療量能的急切措施。
當然,實務上可能會面臨醫療糾紛時爭議等疑慮,因此若要緊急暫時擴大實施,除明示看診資格規範(例如病情穩定之慢性個案),也應考慮結合一部分的免責賠償機制,但對比醫療系統崩潰之風險,還是應該考量其推動的可能性。
實踐遠距醫療,雖然是現下疫情產生的問題,但台灣邁向高齡化,能精簡交通、人力負擔的遠距醫療,是長遠來看遲早要進行的措施,而若能建立起一套成熟的系統,也將嘉惠台灣資訊產業與醫療量能,我建議現在即刻開始著手!
另外,這幾天各大醫院壓力較大,請大家盡可能降低一般門診的負擔,讓醫院可以空出人力,把資源集中在急診與重症病患!
⚠️請大家幫忙呼籲身邊的親朋好友⚠️
近期內如果非必要,盡量減少使用醫療資源, 讓第一線醫護人員能夠集中力量渡過危機!
防疫視同作戰,這個時刻特別需要社會的團結。#人心絕不能亂,展現台灣的團結與秩序。醫療前線少一份負擔,防疫就多一份力量!
#同島一命 #團結抗疫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遠離失眠與焦慮的惡性循環! 不吃藥也能好好睡。 透過練習, 重新認識自己,活化心靈, 用24週的時間帶你擺脫失眠, 回歸正常生活。 ★剖析壓力,解決失眠困擾 12個面臨不同困境的案例故事,告訴你日常的壓力源有哪些?搭配不同的互動練習,一步一步從根本解決問題。 ★五大向度練習,認識自己...
「台北 榮 總 精神科 門診」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北 榮 總 精神科 門診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北 榮 總 精神科 門診 在 孔繁錦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北 榮 總 精神科 門診 在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北 榮 總 精神科 門診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北 榮 總 精神科 門診 在 台中榮總門診時間 :: 醫院醫院幫幫忙 的評價
- 關於台北 榮 總 精神科 門診 在 新任主治醫師介紹陳逸群醫師於台北榮總完成精神科專科訓練 的評價
- 關於台北 榮 總 精神科 門診 在 台北榮總精神部蔡佳芬醫師:如何跟失智症患者溝通?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台北 榮 總 精神科 門診 在 馬偕醫院醫師介紹2022-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台北 榮 總 精神科 門診 在 馬偕醫院醫師介紹2022-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 ... 的評價
台北 榮 總 精神科 門診 在 孔繁錦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親愛的祥瑄:
我不認識范小姐,原本印象只有她個子高、唱過一首「到不了」還不錯、嫁給黑人常曬小孩等等。
通勤往返玉里台北的那幾年,時常在首都之星巴士上看到她為羅東聖母醫院募款的廣告,當時院長是在精神科與綠營都算阿祖級大老的陳永興醫師。我是天主教徒,與陳醫師曾是花蓮市花崗山住對門的鄰居,因此關注這篇廣告,從而對她頗有好感。
聽到蘇院長1/24說禁止口罩出口,國內存貨4500萬日產244萬絕對夠不要囤不要搶,第一時間嘆口氣想怎麼這麼蠢?不但得罪老共,明天口罩非搶翻不可。想發文但忍住,當時完全不想多事。
1/27看到范小姐在個人fb罵蘇狗官的新聞,有點吃驚這話也太重了,臉書不能亂貼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啊。也還沒想要動作。
1/28看到范在粉絲頁為措辭道歉的新聞,想說呣這樣就好。好奇搜尋她在fb是怎麼寫的,沒想到看到留言盡是侮辱謾罵狂轟猛炸。
霸凌事件中有七種角色:加害者、受害者、默許者、助虐者、旁觀者、陪伴者、護衛者。
基於義憤,不願做個旁觀者,於是留言「支持您」,分享新聞回自己帳號,寫下「時間會證明,蘇貞昌是短視政客。」然後看我的門診。
三小時後,朋友傳來新聞截圖,我成了力挺范范的異類,我回他「幹,是怎樣?」事出突然,我得完整我的論述,於是趕寫出第二篇申論,媒體再引用,就此引發一連串筆戰。
同時間藍綠多位有識之士也都持類似看法認為蘇發言不妥,這裡不再贅述。
謝謝你對我的批評,我虛心接受,一部份是事實,不過大部份是誤解。
中年危機、權力戒斷、男性更年期、退休症候群、過氣不紅了 ....,都符合,也是這年紀的常態,我不否認。
fb就是自媒體,貼就是大鳴大放刷存在感,寫就是希望流傳更多人看。敢寫就不怕酸言批鬥,罵人者人恆罵之,危言聳聽也好,沽名釣譽也罷,言論自由、文責自負,我理所當然,理直氣壯。
川普用推特,台灣用臉書。蔡總統、陳副總統、蘇院長、施文儀、沈富雄醫師 ......都用fb,管你達官貴人升斗小民富商巨賈販夫走卒,一人一個帳號,臉書是公平的(網軍除外) 。
經常演講對抗憂鬱的具體建議:「善用網路、尋找著力點、掙脫無力感。」
經常勉勵在世代相爭中挫折的同輩:「屁孩用網路打爆我們,我們就用網路還以顏色,啥了不起?誰怕誰!」
從不遮掩我是老藍男,是和平演變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派,但要是老共打來我不會逃避,除役少尉醫官一樣請纓上前線去拼。我以藍色為榮,不是任何人的粉。總是就事論事不以人廢言,綠色好友同事不乏知己,求同存異一樣相談甚歡。
越來越少讀書我也承認,但基本常識底子還在。學問是將任何深奧議題消化吸收心領神會後,用淺顯易懂文字、精闢比喻方式傳授給一般大眾的能力,而不是引經據典術語艱澀莫測高深河漢其言,那叫賣弄。
故弄玄虛的原因,要嘛為了拉高優越感,要嘛不想跟人分享心得,要嘛其實他自己也不懂,只能話術包裝濫竽矇混。
希望我們不會成為第三種人,共勉之。
台北 榮 總 精神科 門診 在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作者粉絲頁: 阿柏醫師的喃喃自語、 柏樂診所
出版社粉絲頁: 四塊玉文創/橘子文化/食為天文創 三友圖書-微胖男女編輯社
李基銘主持人
本集主題:「睡覺也需要練習:治療失眠從活化心靈開始,24週讓你一夜好眠」介紹
訪問作者:劉貞柏(阿柏醫師)
內容簡介:
遠離失眠與焦慮的惡性循環!
不吃藥也能好好睡。
透過練習,
重新認識自己,活化心靈,
用24週的時間帶你擺脫失眠,
回歸正常生活。
★剖析壓力,解決失眠困擾
12個面臨不同困境的案例故事,告訴你日常的壓力源有哪些?搭配不同的互動練習,一步一步從根本解決問題。
★五大向度練習,認識自己
透過心理、運動、活動、飲食、藝術創作,五大不同向度的練習方式,重新認識自己,調整心境與作息,給大腦快樂的暗示,解除你的壓力源。
★互動式治癒,激發新思維
透過設計好的題目與互動練習,激發你用不同的角度去看日常的變化,幫助你學會新的思考方式,讓過熱的腦袋降速,進入放鬆的狀態。
作者簡介:劉貞柏(阿柏醫師)
劉貞柏醫師現任柏樂診所院長,國立中央大學諮商中心兼任醫師,前台北榮總新竹分院主治醫師。曾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接受完整訓練,包括門診精神分析式心理治療及住院藥物暨認知行為治療訓練。推廣使用人文藝術創作媒材結合精神醫學、心理治療領域專業知識來提升靈性感知、豐富生命。著有《失眠關鍵50問》、《請問醫生,我的孩子有問題嗎?:精神科醫生教你聽懂孩子的內心話》等書。
台北 榮 總 精神科 門診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遠離失眠與焦慮的惡性循環!
不吃藥也能好好睡。
透過練習,
重新認識自己,活化心靈,
用24週的時間帶你擺脫失眠,
回歸正常生活。
★剖析壓力,解決失眠困擾
12個面臨不同困境的案例故事,告訴你日常的壓力源有哪些?搭配不同的互動練習,一步一步從根本解決問題。
★五大向度練習,認識自己
透過心理、運動、活動、飲食、藝術創作,五大不同向度的練習方式,重新認識自己,調整心境與作息,給大腦快樂的暗示,解除你的壓力源。
★互動式治癒,激發新思維
透過設計好的題目與互動練習,激發你用不同的角度去看日常的變化,幫助你學會新的思考方式,讓過熱的腦袋降速,進入放鬆的狀態。
作者簡介:劉貞柏(阿柏醫師)
劉貞柏醫師現任柏樂診所院長,國立中央大學諮商中心兼任醫師,前台北榮總新竹分院主治醫師。曾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接受完整訓練,包括門診精神分析式心理治療及住院藥物暨認知行為治療訓練。推廣使用人文藝術創作媒材結合精神醫學、心理治療領域專業知識來提升靈性感知、豐富生命。著有《失眠關鍵50問》、《請問醫生,我的孩子有問題嗎?:精神科醫生教你聽懂孩子的內心話》等書。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ye7bKz_yf4/hqdefault.jpg)
台北 榮 總 精神科 門診 在 新任主治醫師介紹陳逸群醫師於台北榮總完成精神科專科訓練 的推薦與評價
陳逸群醫師於台北榮總完成精神科專科訓練,曾任於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身心科專門研究醫師、行政院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精神科主任及主治醫師,目前是本院精神部主治醫師。98 ... ... <看更多>
台北 榮 總 精神科 門診 在 台北榮總精神部蔡佳芬醫師:如何跟失智症患者溝通?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蔡佳芬醫師表示:「精神情緒行為症狀才是照顧者真正受苦的來源,很多來 精神科 求診的病人,問診後發現家中其實有失智症患者,他們才是造成精神壓力的 ... ... <看更多>
台北 榮 總 精神科 門診 在 台中榮總門診時間 :: 醫院醫院幫幫忙 的推薦與評價
,門診時刻表(內科.高齡整合聯合門診.糖尿病足護特診.外科.腎臟移植評估),2021/6/6;門診時刻表(婦兒科.五官科),2021/6/6;門診時刻表(家醫科.戒菸.精神科.兒童 ...,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