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自己,照亮我爸」
可說是我這幾週的生活寫照
.
彷彿讓自己的人生停擺
全心全意陪著我的爸爸
一轉眼接我爸來家裡住三週了
因為無意間發現他長年壓抑自己
導致他的心理狀況非常不健康
其實我們很多的情緒會隨著記憶
潛藏在一個人的身體裡
一時不覺得怎樣
可是經年累月後
身體的改變就越來越大
也許年輕抵抗力很好還受得了
可是年紀大了
所有的問題彷彿一觸即發
全都反映在一個人的健康上
.
老實說,我對醫學不甚了解
但因為很想幫助我爸
所以這段時間我看了很多書
能量醫學、訊息醫學、靈學都有接觸
從能量醫學的觀點來看
造成人體疾病的主要原因
是因為體內長期累積的垃圾
導致能量失衡
所以我也試著從能量著手
然後在自然療法醫師的協同治療下
才讓我爸好起來的
-------
小時候,我們都覺得頂天立地的父母很厲害
直到自己當了媽媽
你才明白他們是逼不得已讓自己堅強
就像你我也很努力地在生活著一樣。
.
我每天陪我爸面對他的心理障礙
我買書自學了巴哈花精
把38種花精全背起來
看我爸有什麼情緒就給他花精試試看
不但給他吃,我自己也吃看看
我跟他都成了最好的受試者
.
昨天很多人問我是怎麼讓我爸好起來的?
我知道主流醫學治不好失智(吧)
所以不顧家人反對
讓我爸試了自然療法
就是身心靈三方面同步治療
身心是靠自然療法的醫師
靈魂療癒則是靠我帶他跑台北清理
.
其實這段日子帶給我的考驗很多
因為我的原生家庭帶給我很大的衝擊
另外,不只要照顧失智的爸爸
還有兩個孩子要照顧
老白工作忙翻,不能支援我
全家日子過得一團亂
在我爸狀況很差的時候一度想放棄
最後是有天我在靜心的時候
聽到心底有個聲音跟我說「就放手一搏吧!」
把自己的心安頓下來
如果生活沒有改善
我也很不快樂
大可回到前一個處境
或把爸爸交給專業機構照顧。
.
我全然放下所有的手邊事
給我爸無限的耐心,陪他說話
讓他感受到無條件的愛
給他無數次的擁抱
不管他怎麼臭罵我
我都對他不離不棄
.
人的堅強跟脆弱
其實是超乎自己所想像的
有時候我們可能脆弱的因為一句話就淚流滿面
有時卻也發現自己咬牙走了好一段路
我慢慢帶著我爸一一走過他的心理障礙
他還沒完全走出他的困境
所以我還在努力著....
.
經過這次陪伴我爸
才明白長輩不是你我想像中那般無敵跟堅強
每個人的內心都有很多恐懼
跟無法面對的事情
完全顛覆我對上一輩父母的認識XDD
.
-------
踏上內觀修行後
我的心變得更有力量
除了體悟到人生無常之外
也擁有更多的愛跟慈悲來對待身邊的人事物
不管什麼病
不要放棄終究會有轉機。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8萬的網紅台灣1001個故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醫生世家水果餐 友邦總統頻造訪 在日月潭湖畔有棟小木屋, 木屋的主人來自醫生世家, 由於女主人不喜歡吃油膩食物, 利用當季水果,配合菜餚, 創作出了色彩鮮艷的水果餐。 ☞全台獨家有機香菇 透早蹲地採 和時間賽跑 近幾年因為大陸香菇進口, 不少菇農都面臨削價競爭, 只好把台灣香菇跟大陸香菇, 混合...
台北 能量醫學 在 張善政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是善科的大師講座:醍醐灌頂——尖端新知相見歡「生技醫療領域頂尖學界專家論壇」,歡迎各位朋友一起上線和我們參與盛會,今天將會和大家分享COVID-19防疫及疫苗發展與趨勢相關的議題,請大家敬請期待。
主辦單位: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辦公室
協辦單位:財團法人善科教育基金會、中國文化大學
計畫召集人:中國文化大學國際暨外語學院、全球商務學位學程 張琦雅 助理教授
主講人:陳建仁(前副總統、中央研究院基因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主持人:戴承正(台北醫學大學醫學院副教授、計畫副召集人)
與談人:張善政(財團法人善科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與談人:司徒惠康(國家衛生研究院副院長)
與談人:鄭先安(花蓮慈濟醫院能量醫學中心副主任)
台北 能量醫學 在 法學博士石人仁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中西醫整合醫學論壇持續擴大舉辦
張采明呼籲華人整合中西醫領導全球抗疫
「2020中西醫整合醫學暨疾病療癒論壇」已於2020年7月26日上午九點到六點於臺灣大學集思會議中心成功盛大舉行,該活動主辦單位為聯合國華人友好協會,主要的承辦單位則為海峽兩岸生物科技協會、臺灣養生休閒保健協會、中華經濟報、世界聯合國家論壇報社、暨世界衛生組織文化健康養老產業協會,而共同合辦的單位還有大中華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新觀念科技有限公司、新觀念無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在全球整合中西醫共同抗疫的熱潮中,當日實體論壇與國際視訊論壇共同舉行,盛況空前,座無虛席,並得到與會者一致的讚譽和廣大的回響,而欲罷不能。
主辦單位表示,將於2020年9月27日上午九點到六點臺灣大學集思會議中心柏拉圖廳再度擴大舉辦「2020中西醫整合醫學暨身心靈療癒論壇」全天候的公益醫學論壇,以迎接這個舉世抗擊疫情的熱潮和擴大影響。
專家齊聚中西醫整合醫學論壇 反應熱烈
日前於7月26日主辦的論壇,因疫情因素而採取實體論壇和國際視訊論壇並行的方式,因講師內容堅強,而吸引了甚多醫界和生物界的菁英共同與會,在國際視訊醫學論壇部分,除有海峽兩岸生物科技協會的理事長張采明發表「精準醫療與細胞療法的最新趨勢」,俄國的亞歷山大 普山可夫(Alexander Puzankov)和廣穎蘭鐸公司的張驥鐸總經理則發表「當黃帝內經遇見俄羅斯太空科技:ARDK科技發展由來」,而多次來台的日本佐保常夫理事長與會員代表大橋滋、市原清二、黑田春麗、名越英里、肌見順子亦發表日本最新的醫學科技。
而在臺大集思會議中心台北主會場舉行的實體論壇,山東中醫藥大學博士班研究暨自然醫學醫師吳麗惠則發表神經聲學—身心腦同步調頻之應用與探索,宋和乾中醫師則發表山苦瓜胜肽效能研究報告、藍海樂活創辦人陳家金發表聲光音腦波對睡眠、專注情緒的臨床應用、榮總內科住院及專科吳紹琥醫師主講微整、幹細胞整合性療法,高斯負磁能量研發得獎人吳娟娟董事長則發表高斯負磁能量如何調理血管擴張,而美國中醫師田庭瑄則發表花精療法在ARDK檢測前後觸療的比較案例與結果。而最受矚目的則是,在全球抗疫熱潮下,跨域和遠距智慧的中西醫照護,這是當前最熱門的智慧醫療課題,該主題由國際智慧健康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即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博士暨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西醫學博士,現任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中西醫結合護理研究所副教授劉吉豐,以及國立陽明大學醫學工程醫護資訊組博士,現任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系助理教授廖珮宏,兩位博士共同發表跨領域的中西醫智慧照護,並提出新冠肺炎疫情時代中西醫整合與雲端智慧照護的創新操作模式,該兩位主講人先後曾與台灣的科技部、台灣大學、疾病管制署、經濟部工業局、台安醫院和振興醫院等其單位合作相關的計畫。
記者在會後專訪問了主辦單位聯合國華人友好協會副主席暨海峽兩岸生物科技協會理事長張采明,請她分享其辦理一系列中西醫整合醫學的動機、宗旨和目的。
傳統醫學博大精深但需現代化的詮釋(主辦單位應該是周琮棠)
記者問:
請教理事長之所以持續舉辦中西醫整合醫學相關論壇的原因?
張采明答:
大家都知道中國的傳統醫學博大精深,在臨床上有非常長遠和廣大的效果,但由於缺乏量化的資料和精准的分析,使得傳統醫學在世界醫學上一直居於弱勢,只能居於輔助的地位。她多年來與臺灣養生休閒保健協會理事長周琮棠博士,共同致力於中西醫的整合醫學暨傳統醫學現代化的宣揚與推廣,包括輔助醫學、能量醫學、量子醫學、生物能醫學、自然醫學、同類療法、順勢療法等,就是希望讓更多的人知道東西方的科學家是如何在現代與傳統醫學對話,並進行量化和精准的分析,並使中醫可以更普遍的成為全世界共同的醫療資產。
全球抗疫熱潮 為中醫迎來新的歷史機遇
記者問:
往常理事長舉辦的醫學論壇大都是一年一度或兩次,今年似乎比往常更加密集的舉辦2020中西醫整合醫學的相關論壇,甚至二三個月就舉辦一次,上次已在7月26日成功召開,最近又將在9月27日擴大舉辦,今年為何會如此密集的召開論壇呢?
張采明答:
主要是今年新冠疫情的全球大爆發,截至今日已有約2720萬的人感染,將近89萬人喪生,經濟活動幾近停擺,各國蒙受巨大損失,很多企業甚至面臨破產,可說是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全球最大危機,其破壞力不下於第三次大戰。而這一次中國大陸地區能順利的在短期內控制疫情,傳統中醫藥可說是發揮了巨大的功效,是中國抗疫的獨特武器。這使得全世界的人民可以重新發掘傳統中醫的優點,正視傳統中醫的價值,也為中醫迎來了歷史的新機遇。而台灣得天獨厚的是,不但有西方主流醫學的根基,更是舉世少見的兼有中醫的傳統理論與實踐,所以在這波中西醫整合防疫治病的熱潮,台灣應該抓住機會,使自己成為中西醫整合防疫治病的領先者,並引領全球醫學新的方向和趨勢。
而從每次我們舉辦的中西醫整合醫學論壇,幾乎都座無虛席和聽眾熱情的反應,都讓我們感受到民間這股重新認識傳統醫學的需求。台灣一般人雖然對中醫並不陌生,但對現代的科學家怎樣重新詮釋和應用傳統醫學,幾近是一無所知,目前我跟周琮棠主委所做的事就是把這幾個世紀來現代科學對傳統醫學的研究和再詮釋做普及化和平民化的努力。
現代人很多只相信西醫,西醫目前是主流醫學,傳統醫學和所有的替代療法都只是輔助醫學,因為很多人覺得中醫講氣血太抽象,譬如甚麼叫氣虛血瘀,現代人覺得看不到摸不著,沒有量化,也無法重複檢驗,不像西方的解剖學看得到摸得到,而我覺得我們這一代人的工作就是要用現代的科學語言來重新詮釋舊的醫學經典,並讓傳統醫學逐漸的標準化、系統化和科學化,使傳統醫學能夠納入現代醫學的體系,並造福更多的人。
中醫抗疫 古有良方
記者問:
最近是有聽到中藥對治療新冠肺炎有很好的效果,但為何沒有見到媒體的大幅報導?似乎西方世界採納的也不多,大家都只有關注疫苗甚麼時候面世。
張采明答:
這就是我們需要努力的地方。其實中醫在對抗重大的傳染病有有長達數千年的有效經驗。今年4月8日武漢重新解封時,當時大家可能都覺得很奇怪,在全世界都還忙著抗疫的時候,怎麼中國大陸剛建好雷神山醫院、方艙醫院,要對新冠肺炎所有病患「應收盡收,應治盡治」,誰知不到一二個月,聽說很多醫院新冠病患已經清零,也因為沒有病患,雷神山醫院和很多方艙醫院都關門大吉。原來是中華民族在抗疫方面是真的有千年秘方和「千金方」。
在人類數千年的歷史以來,像中世紀的歐洲的黑死病、西班牙大流感都造成數千萬人的大死亡,但中國從西漢到清末,估計至少發生過321次重大流行瘟疫,但確不曾發生過一次瘟疫奪去數千萬人生命的悲劇,是因為中國的醫藥在長久的一次次的疫病襲擊,已累積下非常多有效的臨床經驗,並且集結成冊,供後人站在前人的基礎上繼續前進,後人只要按圖索驥,就可以找到這些寶貴的醫方,並且進一步發展。中醫藥辨治傳染病,即所謂的瘟疫已有數千年,我國歷史文獻一直有對疫病的觀察和治療記載。如《説文解字》中解釋:“疫”,“民皆疾也。而《內經》所述瘟疫特性“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到孫思邈的《千金方》、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吳又可的 《溫疫論》、吳鞠通的《溫病條辨》等經典著作,算是很系統地用了當時的語言總結了中醫藥防治傳染病的理論和實踐。所以我們可以說中醫的發展保守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生命的延續,所以中華民族不曾發生幾乎滅族的疫病風險,大家可說是從老祖宗那邊得到很多的庇蔭。
像這一次,中國大陸之所以那麼快的控制疫情,據說是來自目前大陸官方推薦的藥方清肺排毒湯的功效。而清肺排毒湯主要就是來自於東漢末年著名醫家張仲景所著的《傷寒雜病論》中,以麻杏石甘湯、小青龍湯、射干麻黃湯、小柴胡湯、五苓散、藿香正氣散等多種經典藥方劑組合而成的複方,且可適用於新冠肺炎的輕型、普通型、重型以及危重型各型患者。且據截至公元2020年4月12日0時統計,清肺排毒湯在在10個省市66個定點單位臨床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在收治患者1262例中,目前已有1253例治癒出院,佔99.28%。而在這1262例病例中,未發生輕症轉為重型、普通型轉為危重型的情況,可說阻斷了患者向危重的方向惡化。但最重要的還有醫保費用上的節省。原本大陸的國家醫保局預估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人均治療費用超15萬元,使用清肺排毒湯一個療程僅需100元人民幣,省了將近百分之九十幾的費用。顯現中醫在這場疫情中對國家的安全、社會的經濟和個人的健康已產生非常偉大的貢獻。
台灣在新冠肺炎的中西醫整合醫治表現卓越
記者問:
那台灣就新冠肺炎在中醫的整合醫治上是否也有所突破?
張采明答:
台灣由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所長蘇奕璋及中醫師全聯會理事長柯富揚所領軍的中醫藥國家隊,主要是在今年的四月份由台灣的4家大型醫院如台北三總、台中榮總、部立彰化醫院、高雄長庚醫院所組成,相關治療經驗也彙整《新型冠狀病毒中醫臨床分期治療指引》,已通過衛福部審核於6月1日公佈,並在6月10日發表最新成果:據三總中醫部主任黃怡嘉表示,相關的醫療團隊以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的「新冠肺炎病毒中醫臨床分期治療指引」作為治療的指引,由院內感染科、熱帶醫學科及中醫部合作建立「新冠肺炎中西醫共照模式」對院內所收治的11 名新冠肺炎患者進行會診。
該11名患者有危重、中、輕症,每個個案接受西醫治療的狀況都不同,自4、5月份加入中醫指引治療。發現患者服中藥後,不論住院多久,服中藥至連續三採陰解隔離天數約8天,且無藥物不良反應。簡直算是特效藥了。
全球華人應共建中西醫整合抗疫的精準醫學平台
記者問:
那理事長覺得台灣在這場全球新冠肺炎的大考中有沒有甚麼競爭優勢,和可以幫助全世界的?
張采明:
台灣在這場全球新冠肺炎的大考中表現卓越,眾所皆知。我覺得台灣有些得天獨厚的地方,台灣在世界的醫療是排第三,目前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已著手探討中藥複方水煎劑「台灣清冠一號」的作用機轉,證實複方中的成分能與新冠病毒之棘蛋白結合,阻斷與新冠病毒的棘突蛋白與「血管收縮素轉化酶2 (ACE2)」的結合,讓病毒無法進入人體內大量複製。從而阻斷病毒感染,並抑制細胞激素風暴出現,還可中和病毒感染⼒,抑制肺泡巨噬細胞。有如類疫苗的效用。以科學研究來看,中藥複方很類似西藥的雞尾酒效應。
而台灣向西方傳遞東方的傳統醫學有一個好處是,就中藥的作用機轉詮釋,他所使用的醫學語言與西方是比較無縫接軌的。也就是台灣比中國大陸更善於用現代醫學的語言來闡釋中藥的作用機轉,說服西方的時間可以大幅縮減。加上中藥大多是天然的動植物,對西方而言是算食品不是藥品,不需像藥品一樣要層層檢驗,應可更快的上市造福世人。
但台灣的臨床案例實在太少,需要大陸龐大的數據庫和臨床經驗,這是需要兩岸合作的。而這次「台灣清冠一號」的研發,也一樣是依張仲景所著的《傷寒雜病論》中的經典藥方組合而成的複方,所以台灣需要更謙卑地接受中醫數千年的醫療經驗和資產,並對其做積極的當代詮釋。台灣如能和大陸攜手合作建立「中西醫整合醫學抗疫的精準醫學平台」,那麼兩岸可以在這全球新冠疫情中異軍突起,攜手共同領導全球中西醫整合醫學的平台。站在聯合國華人友好協會的立場,這是華人之光也是華人之幸。
記者問:
所以你和周主委辦理一系列中西醫整合醫學論壇的最終目的是
建立中西醫整合醫學共同抗疫的精準醫學平台?
張采明答:
是的,這就是我們要做的。我們不但要建立「新冠肺炎患者中西醫共治模式」,更要致力於透過中西醫整合突破現今所有西醫治療的瓶頸,不管是心腦血管、癌症、腦神經退化、過敏免疫風濕、愛滋病、代謝性及感染性疾病等各種難治之症,站在中華民族五千年豐厚傳統醫學資產上,我們相信只要台灣勇於承擔和承受祖先給我們的這些寶貴的醫學資產,台灣就有機會在這些疑難雜症的救治中攻城掠地,再度先馳得點,就像這次的疫情防治一樣。
最後呼籲大家9月27日到台大的集思會議中心參加我們舉辦「2020中西醫整合醫學暨身心靈療癒論壇」,與我們共同探討本世紀華人中西醫整合醫學的理論和實務,並與我們齊力完成建立本世紀中西醫整合醫學平台的使命!
台北 能量醫學 在 台灣1001個故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醫生世家水果餐 友邦總統頻造訪
在日月潭湖畔有棟小木屋,
木屋的主人來自醫生世家,
由於女主人不喜歡吃油膩食物,
利用當季水果,配合菜餚,
創作出了色彩鮮艷的水果餐。
☞全台獨家有機香菇 透早蹲地採 和時間賽跑
近幾年因為大陸香菇進口,
不少菇農都面臨削價競爭,
只好把台灣香菇跟大陸香菇,
混合一起來賣,
不過在南投有一位年輕人,
他認為台灣的香菇品質,
是世界第一!
☞飄香60年佛跳牆 認真老闆把命拼
在台北市有一家台菜老店,
從阿公時代已經飄香了60年,
到了年節期間,
訂單更是如雪片般的飛來,
讓接班的第三代老闆及員工,
都必須要24小時的趕工製作,
結果老闆還一度累倒了,
甚至還被醫院發出了病危通知?!
☞離鄉背景 新加坡主廚料理夢
來自新加坡30歲的年輕主廚林恬耀,
年紀輕輕已是複合式高級餐廳主廚,
他曾經代表新加坡出國比賽,
拿過三面以上的廚藝金牌,
從小看著開餐廳的父親烹飪,
父親卻因病過世,
讓他瞬間失去了料理的動力…
☞不吃藥憂鬱症療法 治療身體心理與情緒
有位專門治療憂鬱症的楊紹民醫生,
看到過去很多患者都靠著藥物,
還是飽受憂鬱症之苦,
於是他打破傳統的憂鬱症療法,
採取的是不吃藥的另類療法。
■台灣1001個故事 說不完的故事
每周日晚間9點,請鎖定東森新聞【台灣1001個故事】唷!
更多精彩內容鎖定《台灣1001個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user/ettvtaiwan1001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9IrsXu-9ZQU/hqdefault.jpg)
台北 能量醫學 在 陳泰然治療、台大量子醫學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李嘉哲能量醫學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提供陳泰然治療、台大量子醫學、陳泰然 ... 〔記者鄭名翔/台北報導〕台北捷運新埔站電扶梯於3月11日晚間突然故障下滑,後續也 ... ... <看更多>
台北 能量醫學 在 陳泰然治療、台大量子醫學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李嘉哲能量醫學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提供陳泰然治療、台大量子醫學、陳泰然 ... 〔記者鄭名翔/台北報導〕台北捷運新埔站電扶梯於3月11日晚間突然故障下滑,後續也 ... ... <看更多>
台北 能量醫學 在 許瑞云醫師身心靈養生法- 花蓮慈濟醫院開創了國內第一個能量 ... 的推薦與評價
我們提供的能量健檢除了身心靈整體狀況做檢查評估以外,也會幫參與者做完善的中西醫及能量醫學整合說明和對未來的健康規劃。 醫療的目的在於維護身體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