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談永續> 減碳與經濟成長可兼顧!澳洲的解答「氫能」,台灣如何借鏡? (04/20/2021 天下雜誌)
電力系統轉型、改採零碳排能源,是解決氣候變遷的關鍵。新能源發展的領頭羊澳洲,將氫能列為電力轉型重點,台灣或許也能結合天然氣與氫氣,創造更乾淨的電。
澳洲路徑圖的策略意圖是找出幾項低碳科技,這些科技必須符合:減碳潛能大、經濟潛能高、善用澳洲自身優勢,並且會因為政府與產業共同投資進行研究、試驗、早期布建而獲益。(名家談永續 天下雜誌721期)
文 :艾倫.芬克爾/澳洲政府低排放科技特別顧問、澳洲前首席科學家
解決問題前,必須先徹底了解問題。經過數年研究與分析,我們已經了解到氣候變遷是全球最嚴峻的問題之一。我們也知道這個問題的源頭是全球暖化,而造成全球暖化的因素,是大氣層中溫室氣體的濃度增加。
現代文明對能源的依賴,是造成溫室氣體排放的主因。能源是帶領數百萬人脫貧不可或缺的一環,農業、建築、教育、醫療全都與能源脫不了關係。
能源需求與日俱增。過去幾世紀,我們始終靠化石燃料滿足這份需求。現在有近3/4的溫室氣體排放源頭是化石燃料。
如何做到發電零碳排?
終有一天,新能源必須取代舊能源。未來,這個世界的主要發電來源,將不再是化石燃料。而氫能將成為澳洲將能源輸往北亞的解答。
等我們完全從化石燃料轉向零碳排的電力系統,就達到我所謂的「電動星球」(Electric Planet)。
這項轉型要從電力做起。澳洲已經取得長足進展,去年澳洲約有26%的電力來自再生能源。澳洲人均太陽能裝置發電量、住家屋頂太陽能板普及率都位居全球第一。過去3年來,澳洲人均風能與太陽能裝置的布建速度,更遠超過全球均值。
然而,即便進步的腳步飛快,通往電動星球之路走起來仍不容易。我們需要將電力系統的碳排量降到零,與此同時,發電量還得達到現在的3倍,才能完全取代化石燃料在運輸、產業、建築供暖系統、礦場提供的電量。要達成這個目標,必須持續建置並研發新科技。
放眼未來10年的路徑圖
澳洲政府去年公布了「低排放科技投資路徑圖」(Low Emissions Technology Investment Roadmap)討論文件,點出低碳排科技對澳洲經濟的貢獻。這份文件依循的大原則是,我們必須在減碳的同時,兼顧經濟成長與繁榮發展。這兩項遠大目標,都可以靠著投資新科技、並開發新的出口市場達成。澳洲不僅在當前的經濟局勢下扮演關鍵角色,更有望在未來的新能源經濟中擔綱要角。
澳洲路徑圖的策略意圖是找出幾項低碳科技,這些科技必須符合:減碳潛能大、經濟潛能高、善用澳洲自身優勢,並且會因為政府與產業共同投資進行研究、試驗、早期布建而獲益。
路徑圖的策略目標則是要讓新低碳科技的成本快速下滑,讓它們在成本上可以與高碳排的舊方法競爭。屆時局勢就會反轉,客戶將擁抱新科技。
由於澳洲政府著眼的是2030年以後的世界,這份路徑圖敢於提出需要多年努力才能換得巨大報酬的科技。
現任澳洲能源暨減排部長泰勒(Angus Taylor)去年發布第一份路徑圖文件,而我有幸在當時以專家小組領導人的身分向他提供建議。我們列出5大亟需政府支持的重要科技:能源儲存、零碳排鋼與鋁、透過碳捕捉與碳儲存進行地質隔離、提高土壤中有機碳的集中程度以達到生態隔離的效果、乾淨的氫能。
澳洲邁向綠色氫能外銷國
顧問公司麥肯錫為國際氫能委員會所做的研究指出,在2030年以前,使用再生能源生產的氫能價格會大減6成,從每公斤6美元降到2.6美元。在這個價格下,氫能就可以與傳統化石燃料競爭長程卡車與火車市場,也可以在高溫工業用電熱系統上與再生能源一較高下。(延伸閱讀:台積電先進製程的未來 藏在一座台南的氫氣廠)
澳洲開發商與投資人已經準備好打造巨型氫能廠,可望在資金到位後的幾年內就開始生產。舉例而言,亞洲再生能源中心這座位於西澳洲的風能暨太陽能發電廠,發電量達26GW(百萬瓩),未來主要用途就是大規模生產乾淨的氫與氨以供出口。
在天然氣配送的過程中,摻入10%的氫氣,執行起來並不困難。澳洲主要城市的天然氣管線原本就以聚乙烯製成,也可以運輸氫氣。只加入10%的氫氣,家電不需要特別調整,消費者承擔的成本也非常低。這個產業將獲得大量經驗,成本也會因為大規模生產而下降。
台澳氫能產業可以合作
在台灣,液化天然氣用量快速增加,逐步取代燃煤發電。這時候使用氫氣,就可以進一步減低這種相對乾淨的能源產生的總碳排量。現在澳洲已經在推行一些計劃,讓現存的天然氣發電廠最高可以加入10%的乾淨氫氣,下一個世代的電廠將可以進一步提高氫氣比重。氫氣與天然氣的比例也可以更加彈性,甚至可以百分百使用氫氣。
澳洲「國家氫能戰略」明確提出在2030年以前要達到的成功標準,包括:極優異的安全紀錄、澳洲成為亞洲前3大氫能供應者、推動國際氫能來源認證計劃以辨明氫氣的來源與生產品質。過去幾年,澳洲政府已投入5億澳幣發展氫能產業。
各國唯有攜手合作,才能應對氣候變遷帶來的全球性問題。台灣與澳洲是長期合作伙伴,澳洲有許多資源可以與台灣分享。澳洲是台灣最大的能源與資源供應國,也是台灣重要的天然氣提供者,未來澳洲也可望成為台灣乾淨氫能的來源國,幫助台灣完成遠大的能源轉型計劃。
全球研究、試驗、產品開發、前導計劃推動腳步愈來愈快。雖然仍有人擔心進度太慢,但數十年後回頭看,氫能產業看來將仿若一夕達成的成就。(責任編輯:黃韵庭)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4418
♡
台南論件計酬 在 講劇時辰到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Netflix《孤味》放下自在,誰不想,誰可以?
戲院復業無期,幸好還有Netflix將個人期待已久的台灣電影《孤味》上架。「孤味」一詞,在台灣本來解作「獨沽一味」,指一些餐廳只專賣一種菜色,並致力將這菜色做到最好,有「匠人精神」味道,後來多了一重含義,成為一種生活態度,指一個人專心一意,堅持做好某件事,就算孤獨也沒有關係。故事改編自導演許承傑的親身經歷,他的外婆曾與小三一起合辦亡夫喪禮,在這個過程中,外婆必須放下不少心結,才能達到這個結果,《孤味》這電影,便是跟大家說這個放下的過程。
林秀英(陳淑芳 飾)的丈夫二十年前出走,剩下她獨力撫養三個女兒長大成人,最艱難日子,她靠賣蝦捲闖出名堂,還成為台南著名餐廳的老闆,三個女兒亦各有成就,在她慶祝七十歲生日當天,卻傳來丈夫死訊,為這有名無實的丈夫舉辦喪禮期間,還要面對丈夫晚年的情人,埋藏內心多年的怨懟再度湧起,更發現女兒原來還懷念父親,甚至小女兒還和她眼中的小三有接觸,兼且同情她,母女間各自放不下的心結,在這個喪禮期間,徹底爆發出来,感覺充滿孤獨委屈的秀英,可以放下這些鬱結嗎?
唔單止秀英充滿心結,她的三個女兒和外孫女,亦各自有放不下的東西,長女宛青(謝盈萱 飾)熱愛自由,是個專業舞者,奈何因頑疫夢想未酬。二女宛瑜(徐若瑄 飾)是整形醫生,家族中的榮耀,可是這份光榮同時也是壓在她心頭的大石。幼女宛佳(孫可芳 飾)放棄大學,專心照顧母親和繼承餐廳,不過,她始終放不下,棄她們離開的父親,還因此怪責母親。外孫女小澄(陳姸霖 飾),也因為出國升學問題,和母親(宛瑜),產生矛盾。小三蔡小姐(丁寧 飾),是真心愛著秀英前夫,不計名分,不辭勞苦,陪他走到人生最後一刻,她沒有甚麼要求,只望為深愛的人,主辦一埸喪禮,正式告別。
雖然這是個關於台灣女性成長的故事,在真實和相對平淡的劇情中,充滿著生活的體味,年紀越大越會明白,在人生過程中,無論個性如何豁達,卻總有些事情,無論是親情、愛情、婚姻、夢想、學業、事業、健康⋯等等,抑壓在心,久而久之,成為捨不下的擔子,令人生步伐不再輕盈,一面很希望放下,另一面卻愈抓愈緊,擔子越來越重,誰不想放下自在,輕鬆再上路,在這充滿恩怨的塵世中,誰又可以呢?
沒有煽情吵嚷的情節,這電影的手法,包括演員的演出,都是用含蓄、忍而不發、怨而不破等較平和冷靜的手法,不求全力刺激大家情緒,只想一起去經歷,各自內心的孤獨,一起去學習,如何放下,在演員出色演技的感染下,加上每個人自身的不同經歷,若在這些角色的故事中,找到能令你共鳴的感覺,應該已經足夠,相信也是這電影的目的,沒有戲院的環境,建議夜闌人靜時細味,會更深刻感受到箇中味道。
#Netflix #孤味 #台灣電影 #陳淑芳 #謝盈萱 #徐若瑄 #孫可芳 #丁寧 #陳姸霏 #許承傑導演
台南論件計酬 在 陳麗娜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一個被新潮流綁架的回鍋油團隊,如何令人期待?
回鍋油炒不了好菜,而且有害健康。陳其邁團隊就位,整體呈現「政治團隊強大,經濟團隊薄弱」現象。團隊三分之一以上是陳菊時期的回鍋政務官,海派和英派又合佔三分之一,陳其邁形同被派系綁架,尤其菊朝政務官早被證實「只會拚行銷、不會拚經濟」未來前景難以令人期待。
【政治團隊強大,經濟團隊薄弱】
陳其邁大量回鍋使用菊系人馬,陳菊團隊治理特色是「重表面不重實質」、「會花錢不會賺錢」目前負債3300億絕大多數來自他們的「貢獻」,城市經濟在他們手裡發展遲緩。陳其邁找他們回鍋,等於請鬼抓藥方,很難讓人看到高雄的經濟曙光。
以史哲為例,他當文化局長時成功打造駁二等城市行銷亮點,當副市長後卻濫權變更海音中心設計、是工程延宕的禍首。他好大喜功、花錢不手軟,回鍋當副市長除了替陳菊「監軍」,最大作用應該是替陳其邁做包裝、搞行銷。陳其邁強調執政「產業轉型優先、增加就業優先、重大交通建設優先、解決空汙優先」四大優先,在史哲身上完全看不到關連性。
以前是工務局長的林欽榮,後來當過台南市、台北市副市長,這次也是回鍋高雄當副市長,他人到哪裡,爭議就到哪裡。在高雄時曾涉及以零開發權利金圖利漢神巨蛋,到台南引爆南鐵土地徵收案,在台北有社子島開發爭議案件。長期關注土地議題的漂浪島嶼預言大林蒲遷村也將被他粗暴對待,反南鐵東移自救聯會長更認為林欽榮是幫權貴掠奪大量平民土地的冷血魔王,擔憂他在高雄不知道會幹出多少慘絕人寰的惡事。
陳其邁團隊有新潮流、海派、英派代理人,也有民進黨發言人、公關專業人員、媒體等,其中新潮流佔三分之一,海派和英派合佔三分之一,團隊政治性非常強烈。
相形之下,經濟團隊十分薄弱。羅達生副市長的能力有待觀察,但經發局找民進黨發言人來當,這是哪一招?經發局長主管城市的經濟發展大計,陳其邁找蔡英文競選總統發言人廖泰翔出任。廖泰翔根本沒什麼實務經驗,只有新媒體行銷能力很強,憑著可以和吳怡農一較高低的身材、以及好口才就當經發局長,請問這是拚經濟還是拚行銷?
此外,都發局長楊欽富雖有建築專業,但他能做好都市發展的宏觀調控嗎?工務局長蘇志勳以前是陳菊的工務副局長,陳菊被上後酬庸他當光世代建設開發總經理,現在又回鍋當工務局長,這種「有官就做,沒官做就北漂」的政治候鳥,會心在高雄?能對高雄有貢獻?
【新潮流綁架陳其邁,未來難有期待】
陳其邁目前公布的30位局處長,三分之一以上是陳菊、新潮流人馬,副市長史哲更充滿「代菊督軍」意味。「沒有罷免,沒有補選」陳其邁之所以能「撿到」市長,最要感謝的就是新潮流透過We Care幫他完成罷免,論功行賞,他只給海派三、四個局處,卻把三分之一的職位「上貢」給新潮流,讓陳菊時代的官員復辟回朝。陳菊執政時最為人詬病的就是「不顧市政,只顧派系」沒想到陳其邁的起手式就被派系綁架,菊系作風強悍,史哲督軍更是毫不客氣,未來他的團隊會不會「順潮流不順其邁?」市政資源會不會變成派系資源?這些都值得深入觀察,嚴格監督。
此外,余政憲等高呼聲的地方實力人物被放生,許多人批評陳其邁無情,他以後會不會以不同的「資源」來「補一下」?
【拚市政,別一心只想拚連任】
陳其邁小內閣名單公布後,有人解讀為派系平衡、求穩,也有人認為這是「表面會做事、其實會做官」的「拚連任團隊」,若真是如此,高雄這兩年半不會有實質進步。我們呼籲陳其邁:
一、 為了讓你當市長,民進黨傾國家隊、側翼的所有力量幫你開路,你因此欠下很多人情債要還,但高雄市民權益更重要,請不要以私害公。
二、 想拚市政,首先要健全財政。你的經濟團隊難令人期待,請立即向蔡英文總統、蘇貞昌院長爭取經費打消3300負債,讓高雄真正能夠動起來。
台南論件計酬 在 [問題]想請問門禁卡讀卡機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推薦與評價
23 F →MTBSsales: 公款帳內而非任一委員荷包內(先有規定論件計酬例外 02/17 06:43. 24 F →MTBSsales: );身為社區一份子,覺得價格不合理當然有權提出 ... ... <看更多>
台南論件計酬 在 台南家庭代工(永康區)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工資:每月十日領現/論件計酬(熟能生巧0.2-1) ⭐注意:物件大占空間不適合公寓 ⭐收送地區:台南永康(大灣/二王/復國路/西勢/崑山一帶__其他地點可詢問)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