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人文研究是近幾年台灣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一個新興領域,透過文書、檔案的數位化,配合資料庫與關鍵字檢索,可以讓過去各種耗日費時的研究假設,以更快的速度進行驗證。台灣複雜的族群歷史關係,常常被隱藏在家族的故事背後。目前常用來挖掘家族故事的方法,依舊是調閱家族的日治時期戶籍資料。從家族內的故事、結合日治時期戶籍資料,最後配合一般數位資料庫或google檢索,或許就能將埋藏已久的歷史與故事挖掘出來,讓不為人知的過去再次呈現在我們的眼前。
------------
「北投坪頂山上的老舅公們都長得很像原住民…」每次過年全家聚在一起談起家族往事時,大舅總會啜一口老人茶,眼神放遠,不忘一提。
但是,真的有嗎?大台北地區的原住民應該是平埔族(中國清朝政府泛稱居住在台灣西部平原地區的原住民),後來在日治時代被日本學者稱為凱達格蘭族。那麼,我們家族可能是屬於凱達格蘭族的哪個部落嗎?
自2008年起,我帶著種種疑問,在現代台北都會中,尋找失落的家族記憶。
我對照著戶籍資料裡的內容,外婆可能一輩子都沒見過的生母叫閩石廷。閩石廷的種族欄裡,本來寫著「福」,後來被塗改為「熟」。閩石廷的生父叫閩德和、生母叫潘熟,他們的種族欄也都被註記為「熟」。而潘熟的父母叫潘正房、丁密,其中丁密比較長壽,她的種族欄也註記為「熟」,而丁密的娘家居然就在北投。
實在太巧了,丁密應該沒想到,後來她的外曾孫女(我外婆),又嫁到了北投。就現代台北都市內的交通距離看起來,從松山到北投似乎還頗遙遠,但是根據我們家族的紀錄,十九世紀當時兩邊的平埔族部落仍在通婚。翻過大屯山就到的距離,顯然對我們的祖先來說,根本就是去自家後院。戶政資料上,一群被家族遺忘百年的熟番祖先名字與通婚紀錄,都被清楚紀錄。
正在想可能查不出什麼東西時,咦?!輸入潘熟的爸爸-「潘正房」三個字,居然出現數筆資料!第一筆就是這份典藏於台灣國家數位檔案系統中的一份光緒十九年(1893)的古婚約書,我好奇地點開這份檔案一看,發現潘正房正是立約人。
這份書寫著百年偕慶、良辰完婚、洞房花酌、鄰趾呈祥(應為「麟」趾呈祥,喻子孫良善昌盛)、螽斯衍慶 (舊時用於祝頌子孫眾多)等文字敘述優美的婚約書內,載明著新人姓名、結婚日期、女方父母名字、男方叔叔的名字等,同時內容說明新娘是父親的獨生女、一家住在水邊等地理訊息等,所有資料都與我手邊已有的家族戶政紀錄吻合。
但是,裡面有個嚴重的問題,新娘的名字和戶籍資料不同!婚約書上的新娘,名字叫潘「贖涼」,而不是家族戶籍資料上記錄的潘「熟」。這是怎麼回事? 難道這麼巧,有兩個同齡的女孩,住在台北市內同一個地理區域、兩人的結婚年代、新郎的名字年齡、新娘親生父母姓名,都完全吻合?
帶著疑惑,我立刻寫信聯絡館藏這份古婚約書的台大人類學系,也許研究學者們已經有了答案?為了要證明我可能是這份婚約書男女主角的直系後人,我把所有的戶籍資料全部掃描一併寄出。
沒多久,就收到台大人類學系助教的回函表示,讓這份古婚約書重見天日的史料專家胡家瑜教授,同意擇期讓我調閱這份應該是屬於我們家族的古文書。抑制不住興奮,和台大訂下日期後我立刻請假,當天直奔台大人類學系。
進入人類學系館典藏庫房辦公室時,胡教授特地從博物館庫房裡面幫我調出的古婚約書,已靜靜地躺在一張古樸的大木桌上。我倒抽一口氣,無法抑制全身顫抖地看著這份歷經一個多世紀,已褪成淡粉紅色的紅棉紙古物,被小心存放在專門保存紙類的無酸盒裡,雖然部分字跡已模糊,但是大部分的內容還是相當清楚。
胡教授告訴我,這份婚約書是台大一位已過世的歷史系教授,前中研院士-方豪神父的私人收藏。方教授從大陸來台之後,是第一位開始研究台灣史的外省籍歷史學家。這份古婚約書和其他多份凱達格蘭族的古文書,都是這位方教授到台灣之後收藏的。
不過,方神父過世後,這批文獻被送至台大圖書館,後來才輾轉進入人類學系館藏。古文書的資料一直靜靜地躺在庫房裡,直到胡教授學成歸國任教,才逐步將這批幾乎被遺忘的凱達格蘭古文書整理出來。
「這一份古婚約書從未公開展示過,目前也應該是凱達格蘭族存世的最後一份婚約書。」胡教授特別告訴我。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27070?fbclid=IwAR0Ix_z4MbKxBcKgmanBsvaEo6hV18rvKo9v7kVsv4mRtrKDeSLsmYTuR60
台大人類學博物館典藏 在 BaoBao的世界最棒工作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兩大洋的兩億五千萬人,都受到台灣影響!?
👴🏾萬那杜長老:你從哪裡來?
🙎🏻我:台灣!
👴🏾萬那杜長老:我知道啊,聽說我們祖先就是從台灣來的!
🙎🏻我:台灣???😱
.
.
台灣耶!🇹🇼🇹🇼🇹🇼🇹🇼🇹🇼(心中的國旗在飄揚)
.
.
那天晚上,因為長老這段話,我在網路找了一堆資料,這個過程,不只是小島大歌計畫的起源,更發現了我原本不知道的台灣!這段台灣和兩大洋間的關係,到底是誰說的?是從哪裡生出來這些的?
.
嗯... 是時候全部招出來了!🤓🤓🤓
.
.
25年前,澳洲考古學家Peter Bellwood提出的 "出台灣說" ,發表了依據人類學及考古學研究,台灣極可能是散佈太平洋及印度洋的南島文化起源地,自此之後,台灣是不是南島文化的起源,就被廣泛討論。
.
🔆〽️♨️ 語言學方面,台灣南島語言研究之父 - 李壬癸曾在他的書「珍惜台灣南島語言」中提到,至今有兩億五千萬人使用的南島語系,因為在台灣的分歧性最高,以及最多古語特徵,最有可能是由台灣擴散出去的。
.
🐵🙈🙉 遺傳學方面,摩洛哥學者Jean Trejaut以及「台灣血液之母」的林媽利醫師,透過DNA研究發現台灣原住民、美拉尼西亞人,以及波里尼西亞人的 DNA 樣本中,同時存在著在其他東亞民族上並未發現的基因變異。而紐西蘭生物學博士 Geoff Chambers 的研究發現,許多台灣原住民及其他亞洲大陸的民族,都有兩條對應酒精反應的基因,然而一些台灣原住民卻僅有一條此基因,正好和毛利人相同!
.
🌳🌴🌾民族植物學方面,去年十月,以台大學者鍾國芳為首的跨國研究團隊,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透過台灣隨處可見的「構樹」與大洋洲收集的604樣本進行分析比對,找出台灣特有的序號CP-17基因單型,明確指出這些構樹原產於台灣,成為「出台灣說」的佐證!
.
🎺🎸🎤 樂器研究方面,馬達加斯加的樂器也是南島語族的樂器,從這些樂器我們可以看到整個南島語族的遷徙過程,就是在印尼、台灣及菲律賓這一帶有的樂器在馬達加斯加也有,例如弦樂器Valiha。
.
而國際上其他受矚目的相關文章,包括美國地理學和生理學專家戴蒙Jared M. Diamond於2000年於英國《自.然》雜誌發表的「台灣給世界的禮物」、R. D. Gray 和 F. M. Jordan同年於《自.然》雜誌發表的「特快車模式圖」,及美國語言學家白樂詩Robert Blust提出的「南島民族台灣原鄉論」等。
.
.
.
《小島大歌》計畫,就是以對這些學術論文和研究粗略了解為背景,加上我們對音樂和說故事的熱情,和最後一點點豁出去的衝勁堆疊而成的😝
我一直聽說過南島語系,但那對我來說,只是歷史課本裡的東西,直到那位萬那杜長老,真真實實的站在我面前,告訴我,他的祖先來自台灣......
.
.
.
我們雖然不是學者,也不是研究人員,但是我們都有自己的使命吧,我們都可以以自己想要的方式,去呈現故事,然後帶給世界ㄧ點點的影響。
.
---------------------------
.
小島大歌群眾募資計畫,用音樂重新串連台灣和兩大洋! 用音樂告訴世界,台灣是兩大洋的原鄉!
https://www.flyingv.cc/freebird/9426
.
----------------------------
.
🎬 參考連結:
.
傳說解密了:毛利人的家鄉,是來自於台灣!
http://www.pure-taiwan.info/…/12/07/maori-hawaiki-is-taiwan/
.
構樹遺傳多樣性成重要拼圖 學者證實南島語族“出台灣說”
http://e-info.org.tw/node/110713
.
美國學者R. D. Gray 與 F. M. Jordan於英國《自.然》雜誌發表的「特快車模式圖」 http://www.nature.com/…/v405/n6790/fig_tab/4051052a0_F1.html
.
台灣給世界的禮物(中譯版)
http://www.tyjh.kh.edu.tw/…/%E7%89%A…/%E9%80%A0%E8%88%B9.htm
.
李壬癸 - 台灣南島語言的奧秘
http://www.sinica.edu.tw/as/advisory/journal/15-1/59-62.pdf
.
音樂數位博物館 - 師大六十年數位典藏計畫 馬達加斯加
http://archive.music.ntnu.edu.tw/mu…/instrum-madagascar.html
.
.
如果有任何錯誤還請大家指證,也歡迎分享!😁
台大人類學博物館典藏 在 高金素梅(吉娃斯.阿麗)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5/9/24教育委員會質詢-2
9月12日,本席與台大校長在台大人類學博物館參加佳平部落祖靈柱國寶盛會,本席要代表佳平部落謝謝教育部與台大的支持。
這一段時間以來,佳平部落祖靈柱的事情讓許多原住民部落有了很多的歷史想像:
台大的記載是1931年列入收藏,但佳平部落已經失去了何時遺失的記憶,僅存的記憶是一位九十歲的老人在小孩的時代看過這一件四面祖靈柱。如何遺失的,這就讓部落有了很多的想像。
盛會的隔天,媒體引述台大人類學系的說法,這件國寶祖靈柱是在當年以四百元購入。這也讓本席有了很多的想像…,
台大有購買的證據嗎?
台大向誰購買的?
台大為什麼去年才通知佳平部落「你們的祖靈柱在我這裡」?
在台灣原住民族地區,因為經歷長期被殖民的關係,歷史文化充滿了懸疑,當天在盛會現場,我也期許佳平部落青年會的年輕人能探索這一段失落的歷史,只有接回斷鏈的歷史,轉型正義才算完成。部長應會同意本席的說法。
昨天,本席就這個主題向文化部長質詢,文化部長承諾本席:一個月內將國立歷史博物館、國立台灣博物館與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的所有原住民族文物收藏品資料送達本席辦公室。資料內容應包含:1. 接收文物的時間。2. 接收文物的方式。是購入?向誰購入?是寄放?何人寄放?是繳入?何人繳入?
部長,台大人類學系博物館能否比照文化部所屬博物館,一個月內將所有原住民族文物收藏品資料送達本席辦公室?
本席要提醒部長,過去「數位典藏計劃」連續幾年補助台大人類學系博物館,所有資料應該都是現成的。
據本席所知,台大的原住民族文物收藏品應是最多的,如能開放讓各地原住民族部落青年來探索失去的歷史,對原住民族的文化傳承一定會有重大助益。部長,教育部是否能從明年開始,辦理「原住民部落探索歷史文物的補助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