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公衛專家功在健保 葉金川 (1950~)
文/陳永興
#葉金川,1950年6月29日,生於台北大稻埕,建國中學畢業後考上台大醫學院,1975年醫學系畢業後又唸台大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再赴美國哈佛大學取得流行病學碩士,回台之後在許子秋署長延攬之下進入衛生署服務,從技正升任醫政處副處長、處長,再做技監又升任副署長,做到署長,是衛生行政體系歷練最完整的專業技術官員。台灣實施全民健康保險制度時,他出任第一任的 #中央健保局總經理,對全民健康保險的規劃、上路、執行都扮演了操盤者的角色,健保實施30年之後雖然仍有不少批評或缺失值得改善,但整體而言是台灣的公共政策這30年來最受肯定的施政成果!
#公衛專家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空氣汙染日益嚴重,讓民眾常常出門都憂心不已,但是除了室外空汙外,室內也有空氣汙染,而且可能比想像中的更嚴重!根據美國環境保護局(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的調查顯示,室內空汙的危害性是室外的2至5倍。 室內空汙更嚴重?焚香、擦指甲油暗藏危機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
台大公共衛生研究所 在 涂醒哲 Dr.Twu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無役不與的疫苗之父:懷念李慶雲教授】
李慶雲教授仙逝,醫界同感不捨。他一生作育英才,對台灣醫學教育、傳染病防治、疫苗研究及推動⋯⋯,貢獻卓絕,可算不虛此生。
李慶雲教授是我就讀台大醫學系時的小兒科老師,受教良多。雖然畢業後我走內科,但因種種因緣,李教授很照顧我,我也非常欽佩他。
李教授年輕時就讀台南的長榮中學,和我父親是同學,我父親常向我提及這位擔任台大教授的老朋友,偶爾有機會見面,總感到特別親切。
我從台大醫科畢業後,進入台大公共衛生研究所攻讀預防醫學碩士,我認為B型肝炎是台灣國病,因此追隨林家青教授及畢思禮教授(Palma Beasley)研究B型肝炎和肝癌的關係,當年我和前副總統陳建仁都是台大公衞所的助教,一起在美國海軍第二醫學研究所(NAMRU-II)跟隨兩位老師做研究,學到很多流行病學實務,以及如何使用最早期的王安電腦來儲存分析資料。
我們當時還有一個B型肝炎疫苗的研究,要檢查懐孕母親的HBsAg及HBeAg:只有HBsAg陽性的母親,其所生的嬰兒要給予施打B型肝炎疫苗;如果母親又有HBeAg陽性,其嬰兒生下後,須先打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此研究是和李慶雲教授共同合作,因此常有向李教授學習的機會。這個疫苗施打模式也成為全世界的標準,曾在世界衛生組織大會時介紹給各國代表。
我從美國返台後,回到台大公衞所擔任副教授,教導傳染病流行病學。以及後來在衞生署擔任防疫處長,疾病管制局局長時,為了解決腸病毒問題、抗生素濫用產生抗藥性問題、流感和疫苗問題等,常向李慶雲教授請益,而他總是不辭辛勞地拔刀相助。
我最佩服的是,李教授因為幫很多病人看診,往往一種疾病剛開始流行時,他的嗅覺非常靈敏,比大家都更早知道。台灣很多的傳染病防治政策,都少不了李教授的指導。傳染病檢驗體系的建立,年輕醫師的訓練也都仰賴李教授的幫忙。他也是我擔任疾病管制局長及衞生署長時,「傳染病防治諮詢委員會」(ACIP)的總召集人。
李慶雲教授和他的學生為了提升疫苗教育及學術研究,成立「財團法人李慶雲兒童感染暨疫苗發展醫學文教基金會」,有感於台灣疫苗的引進及使用,往往因為主計總處預算管制嚴格,愈來愈落後於其他開發中的國家,甚至還輸給一些未開發國家。由於疫苗是最有效益的公共衛生作為,每投資一塊錢,可產生7到20元的效益。因此我一直主張疫苗應該當成資本來投資,而不應該當成經常收支。
2008年我擔任民進黨不分區立委時,我就找李慶雲教授幫忙,一方面修改「傳染病防治法」,要求政府在ACIP做出推薦使用的建議後,一年內就要編列預算落實;一方面我們幾位關心疫苗政策的醫界專家,一起成立「台灣疫苗推動協會」,希望以非官方團體來推動民間對疫苗的認知及支持。當時我一再拜託李教授擔任理事長,但他表示已擔任前述基金會理事長,故堅持要我擔任協會的創會理事長。
我效法全球疫苗推動協會(GIVS),將協會取名為「TIVS」。台灣疫苗推動協會這十幾年來,在李慶雲教授的指導下,以及他的學生們熱情參與付出,已經推動許多項目。
還有一件有趣的往事,台灣健保體系是「在腐爛的根基上蓋大樓」,把台灣人的醫療服務提升到不會「因貧而死」的層次。我身為公共衛生學者及衞生行政首長,深知其重要性,當時的健保局局長葉金川是健保起步的功臣,因此我提名葉金川角逐「醫療奉獻獎」,不過後來發現,李慶雲教授也是當年的被提名者,我馬上摸摸鼻子,不敢再力爭,因為李慶雲教授是我們共同的老師,對台灣的貢獻恢弘深遠,只好對不起葉金川兄了。
台灣疫苗從早期的研發、傳統疫苗的製造、疫苗接種的問題研究、疾病管制局前瞻工廠的設立等,李慶雲教授可以説是無役不與。能有這樣的老師指導我們,是學生的幸運,也是台灣之福。
老師一生救命無數,台灣人感謝您!請您一路好走!
--
▪️完整全文請見《民報》專文: https://reurl.cc/Aky4le
▪️照片為台灣疫苗推動協會(TIVS)於2007年成立時,李慶雲教授與醫界共同發起人合影,左起:李秉穎、李慶雲、涂醒哲、林奏延、李龍騰。
(照片來源:擷自《兒科大師李慶雲:他的時代他的故事》,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提供)
台大公共衛生研究所 在 陳建仁 Chen Chien-Je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們大家敬愛的「台灣疫苗之父」李慶雲教授於今日往生,感謝他在偉大的時代寫下偉大的故事。
請求他在天之靈保祐台灣和全球,早日控制武漢肺炎疫情,也讓台灣疫苗揚名國際!
▶向台灣疫苗之父與兒科大師致敬
(兒科大師李慶雲:他的時代 他的故事 序文)
第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台灣的公共衛生與醫護體系因連年戰亂而惡化,1950年的零歲平均餘命,男性才53歲,女性才56歲,小兒的主要死因幾乎都是傳染病!預防接種與抗生素治療是防治傳染病的不二法門,因此疫苗的研究發明與製造量產,成為當時公共衛生的重要挑戰!李慶雲教授奉獻一生於台灣疫苗的研發,造福台灣子民甚至全人類,是台灣醫界的傳奇典範!
我在1975年進入台大醫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班就讀,我的碩士論文指導教授是徐澄清教授和林家青教授。1977年畢業後,當時擔任公共衛生研究所所長的林家青教授,留我下來擔任公共衛生研究所助教。除了協助林東明教授的流行病學教學與研究之外,也協助當時在美國海軍第二醫學研究所的畢思理教授(R. Palmer Beasley),進行B型肝炎的流行病學研究,負責研究資料的處理分析,以及王安電腦統計程式的設計撰寫。
我第一次見到李慶雲教授,就是在畢思理教授的辦公室。李教授的英俊挺拔與溫文儒雅,讓我印象深刻,畢思理教授鄭重向我介紹,李教授是台灣疫苗研發的拓荒者和領航者!1979年4月美國海軍第二醫學研究所因台美斷交撤離台灣,我在當年9月以教育部公費留考奬學金,赴美國約翰霍布金斯大學,攻讀人類遺傳與流行病學博士學位。1982年返國後,回台大公共衛生研究所擔任講師。在這段時間,兩位教授合作執行新生兒B型肝炎預防針接種的臨床實驗,1983年在《刺絡針(Lancet)》期刊發表研究結果:「接受預防接種者,慢性B型肝炎帶原率大幅下降,效果相當顯著。」
1984年台灣展開了B型肝炎的全國預防接種計畫,後來的一系列研究顯示接種過B型肝炎疫苗的出生世代,不僅B型肝炎帶原率大幅降低,嬰兒猛爆性肝炎、慢性肝病及肝硬化、以及肝癌的發生率與死亡率也都大幅下降。張美惠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首先在1997年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發表全世界第一篇「疫苗預防癌症」(B型肝炎預防接種降低肝細胞癌發生率)的重要論文。台灣和全世界的年輕世代,能夠透過預防接種避免B型肝炎所造成的肝病死亡,應該要感謝畢思理教授和李慶雲教授合作的臨床實驗。這是一個臨床醫學與公共衛生的典範研究,也為全人類帶來很大的健康福祉!
畢思理教授結束在台灣的B型肝炎系列研究後,回到美國擔任德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但是他仍然很關心台灣的公共衛生發展,特別是B型肝炎防治的成效。畢思理教授每次從美國回到台灣,都會拜訪李慶雲教授討論B型肝炎研究,並且閒話家常,我很榮幸有很多次都被邀參加!每次畢思理教授都稱李教授為George。我第一次聽到畢思理教授說:「我的好朋友、老朋友George!」我還愣住了一下,幸虧黃綠玉教授告訴我George就是李教授,我才恍然大悟!直到畢思理教授於2012年辭世,我常能見到兩位大師的情同手足,彼此惺惺相惜!更能從他們的交談中,體會到學術研究的樂趣、攜手合作的珍貴、以及美好友誼的永恆!
我在擔任中央研究院副院長的時候,曾經和內人邀請畢思理教授伉儷、李慶雲教授伉儷一起用餐。我們談了很多B型肝炎的最新研究,以及臺灣B型肝炎防治的卓越成果,現在已經記不清楚當時談話的詳細內容,反而讓我和內人至今仍然印象深刻的,就是李教授對師母無微不至的體貼照顧。李教授伉儷的鶼鰈情深,真是令人羨慕!唯有如此恩愛的夫妻,才有幸福美滿的家庭,才能培育出很優秀的子女。李教授在接受口述訪問時,提到自己在「神召會」遇到生命中的貴人—師母。他平常會陪師母上教會,但是直到師母過世前一個月,他才接受洗禮,為了兩人在天國再相聚,李教授對師母的愛是天長地久的!
《兒科大師李慶雲:他的時代 他的故事》這一本書,不僅詳細記錄了李教授一生的精彩故事,三位編著者也很用心地把李教授生活的時代背景,做了很翔實的描述,讓讀者們能夠深入了解臺灣醫學教育與醫藥研究的長期變遷,更加欽佩李慶雲教授「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積極奮鬥,以及「培育英才、提攜後進」的用心良苦!深切期盼一代又一代的台灣醫界同仁,都能夠見賢思齊,作出更傑出的醫藥研發與人才培育,讓臺灣醫界繼續在世界上發光發熱,帶給全人類更多的健康福祉!
台大公共衛生研究所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空氣汙染日益嚴重,讓民眾常常出門都憂心不已,但是除了室外空汙外,室內也有空氣汙染,而且可能比想像中的更嚴重!根據美國環境保護局(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的調查顯示,室內空汙的危害性是室外的2至5倍。
室內空汙更嚴重?焚香、擦指甲油暗藏危機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就分享,她有一個同學每次在家要「擦指甲油」的時候,先生都會要求她到陽台去擦,但真的有那麼誇張?為什麼不能在室內擦指甲油?主要是因為指甲油可能含有像是甲醛的有機溶劑,當室內空氣較不流通時,就容易吸入人體造成危害。
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黃文宏表示,空汙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各國都是避之唯恐不及,都有相關的防治政策。台灣已經做到室內全面禁菸,這其實已經降低室內空汙的第一個指標。
黃文宏醫師指出,室內空汙常常被大家漠視,我們都認為室內的空氣品質絕對會比室外好,但事實上並不一定,因為室內有太多會汙染空氣的東西。
譚敦慈老師就透露,自己最害怕別人在室內燒香,因為台大公共衛生研究所曾發表研究指出,只要一點香室內的PM2.5就會非常高。黃文宏醫師也補充,包含甲苯、甲醛、多環芳香烴等物質都會因焚香而釋放出來。
病態建築物症候群你也有嗎?
除了上述情形,黃文宏醫師表示,還有一種跟建築物本身(例如裝潢用的隔板)有關的空汙,叫做「病態建築物症候群」。主要是因建築物室內空氣汙染,導致使用者出現多種不適症狀,包括神經及黏膜症狀,但只要一離開該建築物,相關症狀就會消失。也就是說,跟可移動的傢俱、電器、人們自身行為無關,可能是由建築物本身造成的空氣汙染。
神經症狀:頭暈、頭昏、頭痛;精神上出現焦慮、心神不寧、坐立難安等現象。
黏膜症狀:眼睛乾澀、鼻子過敏、喉嚨乾腫痛等。
室內還要注意什麼汙染源?
傢俱與裝潢與裝潢建材
黃文宏醫師指出,現在使用的建材很多都可能含有「甲醛?,而研究已證實甲醛是一致癌物質,因此保持室內通風是必要的。
影印機、雷射印表機
黃文宏醫師說明,這些器材使用過程中都可能產生「臭氧」及「一氧化碳」。
擁擠的秘密空間
若在人潮眾多的密閉空間,二氧化碳的濃度就會上升,若是過多就會造成換氧量不足的現象,人體就可能出現一些神經症狀。
何時開窗戶通風最安全?
要降低室內空氣汙染的威脅,開窗保持空氣流通是首要之務,也是解決室內空汙的最佳方法。但萬一挑錯時間,反而會讓室外汙染源跑進來,得不償失。
黃文宏醫師表示,如果開窗時發現室外透光度沒那麼好,或聞到異味,例如汽機車通過排放廢氣或大型車燃燒柴油的味道,此時就要多加注意,因為這表示外面的空氣品質比室內更差。他建議,這種情況還是把門窗緊閉,避免室外不好的空氣飄進來會比較安全。
此外,若是家中有空氣清淨機或空調等設備,可以在門窗緊閉後打開,有助於排除室內空氣污染的問題。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media_article/568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11月號《逆轉脂肪肝》,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相關影片】
胸腔科醫師護肺,一定會做這件事【蘇一峰醫師/破解健康密碼】
https://youtu.be/INhkIYAhYBE
生活中的汞危害,你會不會中毒? 【顏宗海醫師/譚敦慈的防毒教室】
https://youtu.be/5W6yHzFdGY4
十大死因都與它有關!每年造成全球700萬人死亡【蘇一峰醫師/破解健康密碼】
https://youtu.be/mZDO7dxSFg8
【相關文章】
美研究找到天然肺藥!3種水果挽救80%肺功能退化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7678
橄欖油竟能抗空污!這樣吃,除血栓降血壓壞膽固醇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1392
乾咳痰多、中氣不足!胸腔保健3招遠離肺癌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1755
#譚敦慈 #顏宗海 #鉛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