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盞不是省油的燈
口語表達與舞台魅力:談葉丙成簡報必修課的五大推薦理由
我跟葉丙成,我稱我們是憲丙(餡餅)二人組,我較老,我放前
他推出一堂線上課,我想不用我推,應該也會爆滿吧?
我有五個近距離觀察,與推薦本課程的五大理由:
1. 舞台應變力:我們相識於憲福育創主辦「改變的勇氣」全國巡迴演講第二場,我跟福哥在台上演講,他竟然可以在台下觀察到我們的演講調性,一小時後立刻用出第二版本應戰,應變能力超強。#大場付費觀眾都不是省油的燈
2. 企業適用力:我們與福哥曾至國內某大型金控進行儲備幹部的簡報特訓,您不要以為大學老師教簡報不適用企業,錯,他教簡報不僅適用頂尖大學,更適用於企業,企業學員對他服服貼貼。#大型金控都不是省油的燈
3. 頂級演講力:他長期擔任我「說出影響力」的客座評審,不僅與我及福哥的點評不違和,且神來一筆給與學員的建議,更是絕妙精準,同學們看到他來,都十分雀躍。#頂級付費演講學員都不是省油的燈
4. 慈善說服力:我們長期擔任鴻海獎學金的評審,他都擔任召集人的工作,每每看他上台對於獎學金的評審標準發表意見,以及對所有評審的關照與提攜,在慈善領域也能展現高強度說服力,這是一門苦差事,他都能夠做得很好。#評審們也都不是省油的燈
5. 大學簡報力:我兩個念台大的兒子都親自受到他的簡報指導,他的教學熱忱與獨到觀點,是我在忙碌之餘,為何還願意每年給予兩天時間,奉獻國內頂級大學簡報教學的原因,我很佩服他的熱忱與堅持。#台大學生都不是省油的燈
當然,他是我的好朋友,他站我的台,我站他的台,大家互相幫忙,我去台大簡報課擔任客座講師與評審,他到我的廣播、影音節目、電視節目擔任嘉賓與評審,我們就像好兄弟般,攜手提高台灣簡報與溝通的水準,往台灣簡報與演講能力普及化與全民化的目標持續努力。
我們私下常去吃羊肉爐、麻辣和牛火鍋,他的為人我很清楚,他就是一個為目標,願意積極努力打拼的人,尤其是教育、簡報、慈善等領域!
他在口語表達與舞台魅力,是我學習的對象,在外面上不到的課程,今天只需要少少的預算,就能朝聖的:【葉丙成的簡報必修課】,推薦給您!
課程介紹 http://go.sat.cool/3ckvph
6/21-7/25 #募資期間優於5折! 使用優惠碼「lewis」 可以再折300元!
葉丙成 Benson 台灣簡報溝通協會
台大學生都不是省油的燈 在 學生都不是省油的燈。 主持人:催淚彈掟向群! 葉劉: 唔通掟 ... 的推薦與評價
葉劉話: 學生都不是省油的燈。 主持人:催淚彈掟向群! 葉劉: 唔通掟去球場?? ... <看更多>
台大學生都不是省油的燈 在 你身邊也有躺平同事?到底有多少人都在「安靜離職」中? 的推薦與評價
然而上班族「安靜離職」,主管也不是省油的燈,「安靜招聘」也現正熱映中,究竟「安靜招聘」又是甚麼?上班族碰到公司升遷福利體制不健全,到底該隱忍 ... ... <看更多>
台大學生都不是省油的燈 在 國北教大的未來... - 看板NTUEtal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FB版
https://tinyurl.com/7ohhe29
因為文章很長,建議看臉書
沒有比較短可是眼睛比較舒服_A_
這一篇文章目的不是在打倒林新發
雖然過去我有太多理由想要打倒他
但我想所謂的民主社會公民責任
是當我們想要在一個議題上得到結論及自己的看法前
一而再再而三從各方面角度去探討一件事情
然後經過自己理性判斷而做出結論
這也是憲法保障言論自由的理由及目的
而沒有事情是絕對的,特別是在政治。
我是文法所碩三的學生蔡宜均
也是我們所上前任的所學會會長
在我任內很遺憾的我們被整併了
將在101學年度開始變成教經系的碩士班
我不是要來這邊老調重提
畢竟大多數學生不了解這件事或是沒有興趣
只是因為這件事,我看到了許多問題,不論是校內或校外
我只想就這些經驗與我思考的內容和大家做分享
但誠如大家所知,我們沒有對校長的投票權
是說我們畢竟還是學校的一份子,看看也好
如果願意跟我討論更是歡迎
先講講大家最感興趣的跟台大整併的事
也許大家都知道,但或許也有人不知道
跟台大整併,是當年從師專轉大學我們學校提出的條件
但是經過改朝換代,在台大最有意願的那年
台大派了他們的副校長來參選,但是很遺憾的他落選了
他的落選意味著當時我們學校的教授們集體意識是不願意合併的
為什麼不願意合併,對教授們來說理由太多了
也許大家觀察一下就可以發現
現在在講要合併的老師們算起來都算是比較年輕的
因為對於較年長的教授來說,合併是一個很大的難關
因為對象是台大
所謂的保有獨立性不只是空談
更是阻礙合併達成目的的絆腳石
所謂的合併,就是想要藉由資源集中化來維繫未來的存續
講白話一點,就是因為北教大競爭力不足以在未來的競爭中立足
所以為了保留這個學術研究園地的存續我們放棄自己管理,而請台大來接手管理
只是我們學校沒有競爭力這點不是只有發生在我們身上
而是所有教育大學都有這樣的問題
台灣不再需要這麼大量的老師
但是就算教育大學開始倒閉,我們學校也是最後一間
因為我們有國立的光環兼地理位置優勢
回到剛剛提的,對教授來說有太多理由不願意合併
因為台大是這麼樣一間強勢的大學
他們有他們自己的標準
合併完為了要保持學校的名聲其實不太可能有太多優惠空間留給原本在北教大的教授們
這對日漸老去的教授來說是極大的負擔,甚至是恐慌
他們無力面對這樣大的不確定性及挑戰
併入台大意味他們原本建立的人脈及地位都有可能動搖
對我來說我不會想要因此苛責他們
每個人都有權為自己所擁有的東西奮戰
而人性總是不喜歡改變
另外對於推動整併的人所提出保障權益的說法
對教授來說想要確保這件事,本身風險也是很高的
我們的法律制度設計就是如果你想要主張你的某個權利
那就請你上法院
這在學校行政上會發生什麼問題呢?
我舉我們併所的事為例
當初整併時學校開的條件之一就是保持我們獨立性
所辦及人力等等所有空間不變
現在已經確定整併了,之前寫的白紙黑字當垃圾
要我們這學期或下學期搬去行政大樓
我們要怎麼實現權利呢?上法院嗎?
我不諱言我真的是累了
一路走來他們已經把他們自己的信用玩到負值
我只能說我萬沒想到這些師長可以如此沒有誠信
但是教授們自己身在其中
他們很清楚大家都怎麼玩這套手法
換了位置換了腦袋是萬古不變的名言
對他們來說與其期待那些現在畫出來的美好藍圖
不如保有自己手邊現有的東西更實際N倍
談完教授心理學再來談談實際外在條件
如同當初他們要併文法所的理由一樣
北教大要併入台大也是經濟因素
只是這個經濟問題現在在校內還不那麼嚴重
如同我剛說的,教育大學要倒國北教大也是最後一間
所以大家還有時間在那邊扭扭捏捏
只是大家為了解決這個所謂的經濟問題卻製造了其他種種的問題
我一樣舉我們所為例,這樣大家比較好理解
文法所被併到教經後,即將面對的就是評鑑
評鑑本身就是為了要看出這個系所存在有沒有價值
經由評鑑的過程也讓被評鑑的人可以重新檢討自己走的方向
有趣的是,文法所被併入教經後
我們的教育目的跟研究目的到底是什麼?
想要招什麼樣的學生?想要教出什麼樣的學生?
想要聘什麼樣的學者?想要開什麼課?
跟台大整併後對學生的影響大概也是如此
修哪些課會被承認?哪些課以後不開了?
有沒有替代方案?哪些老師以後修不到了等等
這些都是問號
另外對於學歷好不好看這點我的想法倒是覺得不必想太多
職場老闆大多不是省油的燈,大家還是看真材實料
併到台大好處是可以修那邊的課
就跟職場一樣,老師的教學品質還是有差
不過老實講台大這麼近,現在也是一樣可以修,影響不大
我自己判斷是覺得跟台大整併對學生影響是好處居多
但是影響也不是太大
大家會有機會看到不一樣的校園環境跟氣氛
但是只要有心其實現在也是辦得到
壞處是因為有些系所跟台大重疊,未來可能會被併入
併入後在校內競爭對象會變成是台大學生,這樣的競爭是很激烈的。
回到剛講的外在條件
其實對台大來說現在沒有什麼想要併我們的理由
因為他們已經有了師培中心
還有點可能的是之前有聽過高教司想要推動修法
師培法也許會改成除非校內有設教育相關科系不然不能開師培中心之類的
不過想要復興師培的是吳清基部長
現在教育部長已經又改朝換代,這案死在腹中的可能性很大
另外一個動力是之前立委已經修了大學法
可以從上而下推動大學合併,這的確非常有可能是未來趨勢
因為他們畢竟不希望大學倒閉
那對我們而言有沒有非併不可的理由呢
其實算有也算沒有
對於想併的人而言
是有非併不可的理由,因為現在不併,以後可能就要關門大吉了
只是那個"以後"不知道何時會來臨
但對於不同意被併的人來說
被併其實形同關門,換掉名字變成學院
所以他們的答案不是非併不可,而是不該併
該做的事情是走精緻師培路線
這有沒有很耳熟?其實所謂的精緻師培路線就是指縮減學生人數
一個老師教的學生變少了,課程自然就精緻了
但這沒有解決師培最根本的問題
教材沒變老師沒變,培育出來的老師一樣不會有人搶著要
台灣人不會越生越多,而且更有可能是越生越少
對我來說,那個未來不會太久遠
我們學校的確可以不要併,但是不要併的條件必須是競爭力更強
把教材換掉把老師換掉,教出一批一出來各校都搶著要的老師
可惜依現在候選人的政見,我想這條路是不可能的
不想併的老師要嘛賭一下五年內退休
還要五年以上才能退的最好想一下不併的話未來出路要怎麼辦
跟台大併大概還有一線生機。
其次就是誰選上對學校比較好
首先就最根本的師培教育問題
這兩個候選人其實都沒有提出什麼改革
大家都是喊精緻師培
問題是看不出對於課程內容有什麼創新
講簡單一點,他們提出的都是教育界的"通說見解"
要怎麼套到現在的師培來做改革
也許因為我看到的不是政見全文所以無法判斷
不過也不能怪他們,畢竟他們都是這行出身的
但也因此對我來說他們二位真的差異不大
他們的專業都是在國民教育階段而不是高等教育
這也是台灣高等教育的盲點
把義務教育的管理方式拿來管理高等教育
有時候真想說句"囧 不要鬧了"
回到政見本身
張新仁教授提的同我剛所說是通說
她說要強化品保機制,建立教學核心能力檢核機制;結合教育新趨勢開設增能學分;
建立典範教學示例,強化見習實習。
也許可以期待一下開設增能學分但是依然看不出有什麼改革課程的部份
黃嘉雄教授提的有點比較特殊的部份是想要回歸經典、重孔孟
呃,套句當年訂大學法某立委說的話
如果我們大學教育目標還訂在教學生怎麼做人
那意思不就是我們的義務教育根本就失敗了嗎?
恕我在這部份對黃教授批評較多
畢竟跟他交手過幾回,對這個人比較認識一點
其實還是老話一句,想要學生學到什麼,自己最好就行得正一點
學那麼多教育應該不會不懂身教重於言教的道理。
而關於學生在校內地位...我想這點倒讓我覺得兩位都不必期待太多_A_
一位雖然講了行政效能與和諧並重,但是各項完全沒提到學生溝通
另一位則是提說"強調行政之參與性、專業性和效率性"
請大家把重點畫在專業性與效率性
我稍微翻譯一下所謂的專業性就是成立委員會,效率性就是主席裁決
根據上面兩位的政見,學生在他們心中從來就不屬學校決策的一環
原則上兩個都沒什麼好期待的。
做個政見的總結
張新仁教授所提的政見,大致上是跟高教司同樣看法的
這點的好處是她也許比較容易在爭取經費補助上有點進展
這部份我會這麼說是因為我實習課程是在高教司
她提的這些作法我都在高教司聽過(我當初去是研究高教外加一部份師培)
簡單講她的優勢就是對現狀比較有概念+她說要支持合併
黃嘉雄教授的政見的優勢就是繼續走舊路+不合併
張教授上的話,學校改革的可能性大約40%
黃教授上的話,學校改革的可能性是0%
寫了這麼多要做最後結語了
基本上合併對學生還是有點好處,不過不併對學生來說影響也不大
畢竟就算學校要倒為了保障學生權益,高教司還是會想辦法讓最後一個學生拿到學位
學校需要改革才有機會存活,但是兩位候選人改革的可能性一位不高另一位是零
剩下的就是權力鬥爭
而根據孫老師的文章,在討論遴選委員會時雖然爭議貌似很大
可是投票結果還是懸殊來看,嗯...我是覺得改朝換代機會不大
不過還是希望這點我的預測是錯誤的 囧
--
┼┼┼┼┼┼┼┼┼┼┼┼┼┼┼┼┼┼┼┼┼┼┼┼┼┼┼┼┼┼┼┼┼┼┼┼┼
┼┼自言。┼https://blog.yam.com/akilotsai ┼┼┼┼┼┼┼┼┼┼┼┼┼┼┼┼
┼┼┼┼┼┼┼┼┼┼┼┼┼┼┼┼┼┼┼┼┼┼┼┼┼┼┼┼┼┼┼┼┼┼┼┼┼
┼┼┼┼┼┼┼┼┼┼┼┼┼┼┼┼http://www.plurk.com/akilo┼┼自語。┼┼┼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62.61.168
※ 編輯: akilo 來自: 1.162.61.168 (04/18 17:58)
要不要跟台大整併,重點從來都不是在評價學校的好壞
我文中有提到,想去上某些課、想去感受不同的校風
只要有心現在都做得到,這部份大學一直都是很自由的
而競爭激烈的求職環境也不是光靠一紙文憑寫什麼校名就能混口飯吃
所以併不併對學生來說其實真的沒有太大影響
最大的影響就是課程會不會有變動
譬如還沒修過的必修課,會不會以後開的時候名稱改變
這種時候會影響到是否修足學分、可不可以畢業
這才是對學生來說最有影響的。
我寫這篇也是希望大家能夠多方面去思考整併這件事
不再只是一直環繞在
"幹嘛不併,併了我就是台大學生了耶"
"喔你想併,你是不是瞧不起國北教"
這兩種觀點上打轉.......
※ 編輯: akilo 來自: 61.64.240.147 (04/19 19:01)
囧 看你這樣寫就知道你完全沒有看懂文章,那就這樣吧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