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疫情重點【新增185例本土、15例死亡,陳時中:雙北確診數往下是較好的趨勢;近月確診的解隔離人數已達一半;居家快篩指引本周公布,學者籲結合企業、社區篩檢;航空機組員7月1日起採7+7加嚴新措施】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4)日公布新增185例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本土個案,新增死亡15例。新增確診中仍以新北市98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42例,基隆市14例。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目前雙北市確診人數都往下,疫情比較平穩,但不能鬆懈,要一起撐住。
昨日傳出有護理師擔心將病毒傳給家人,壓力過大而輕生,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呼籲應該讓醫護人員的家屬列入疫苗優先施打名單。陳時中表示,知道同住家人的擔憂,但列入優先施打,在造冊作業會有困難,現在交通部已經努力和旅宿業者協調,提供較優惠的房價讓醫護人員使用,降低大家的擔憂。
陳時中上週表示將開放居家快篩,食品藥物管理署已在11日核准3款居家快篩試劑,最快本週抵台,相關指引也預計本週公布。疾管署副署長、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居家快篩相關指引,食藥署已有草案,民眾在前端購買時就會媒合醫事人員,面對面或線上指導怎麼做居家快篩,有結果後轉介到醫療院所,所有流程都會公布。
■陳時中:確診人數下降,仍不能鬆懈
根據指揮中心資料,今天新增的185例本土病例,為83例男性、102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28日至6月13日。個案分布以新北市98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42例,基隆市14例,桃園市10例,苗栗縣7例,花蓮縣4例,彰化縣及新竹縣各3例,宜蘭縣2例,台中市及雲林縣各1例。雙北地區以外縣市45例中,37例為已知感染源、5例關聯不明、3例調查中;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
今天新增15例死亡個案,共計為男性9位、女性6位,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0日至6月8日,確診日介於5月18日至6月13日,死亡日介於6月5日至6月13日,只有1位沒有慢性病史,截至目前台灣的致死率為3.4%。
陳時中表示,確診數較平穩,從發病日和確診日看數量,都呈現往下,雙北市確診數也往下,是比較好的趨勢,但不能鬆懈,要一起撐住才行。
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台北市現在確診數下降,但愈來愈分散,在各社區廣設篩檢站的效果下降,隨著檢疫、居家隔離人數減少,台北市要改採「冷區殲滅戰」,恢復過往精準疫調,詢問確診者發病前兩、三天接觸者,透過同心圓方式,精準將感染者找出來,從源頭開始管制。
■解隔離人數已達一半,不過仍維持10+7天隔離政策
陳時中表示,這波本土疫情從5月11日到6月12日,累計公布11,547位確診,已有5,802人解除隔離,比例為50.2%,整體醫療供應較緩解,集中檢疫所或加強版防疫旅館壓力也較小,可以做比較多的因應。
羅一鈞補充,專責病房收治人數,最高峰是在6月4日,全國到達2,539人,其中雙北1,627人,之後呈下降趨勢,今天全國是2,198人,比最高峰時下降14%,雙北則是1,532人,比最高峰下降11%;專責加護病房人數,最多是6月7日,全國有435人,其中雙北294人,過去一週持續下降,今天是全國389人,雙北佔268人,有些中南部縣市專責加護病房協助收治,總計16%收在中南部縣市。羅一鈞說,隨著醫療慢慢舒緩,集中檢疫所和防疫旅館會慢慢增加,後續會持續整備,讓民眾可以分流到適合場所。
不過現行規定,輕症或無症狀民眾到集中檢疫所或加強版防疫旅館隔離10天,之後再自主隔離7天、解隔離時不採檢的政策,目前仍不會改變。台大副校長、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解釋,根據國外經驗和實證資料,即使沒有PCR核酸檢驗,確診者在17天後就沒有傳染力,接觸者不用太擔心。有些民眾會在後面幾天自行去採檢,發現仍是陽性,這狀況比較像是過去台灣有些案例在後期又復陽,今天在專家會議討論後,專家認為仍維持10+7天措施,且不用再採檢,會蒐集更多實證資料,讓民眾放心。
■居家快篩指引本週公布,學者籲居家篩檢結合企業、社區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認為,現在台灣大流行疫情已經控制住了,接下來要進行小波感染控制、加強疫調,找出隱形感染者,另外也要針對無法維持社交距離、風險較高的機構,如長照中心進行定期快篩。
衛福部在10日宣布廣篩四大策略,除了這波本土疫情剛開始就廣設的社區篩檢站、企業自主快篩外,也將首度開放診所自費快篩和居家快篩。食藥署證實已在11日通過3款居家快篩試劑,其中2款是居家核酸快篩試劑,與PCR核酸檢驗陽性一致率約90%,1款是抗原快篩試劑,陽性一致率可達82%以上,最快本週抵台。
羅一鈞表示,這些居家試劑都還是要伸到鼻孔或鼻咽採檢,因此必須要有專業指導才不會採錯,食藥署已擬定草案,規劃從購買到做出結果後的相關流程,近期將公布。例如前端購買時就媒合醫事人員面對面或線上指導怎麼做居家快篩,若快篩陽性,民眾必須戴口罩,不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前往採檢點進一步確認,採檢點若測出陽性,會依照法定傳染病通報流程,24小時內通報,民眾也可以打防疫專線1922諮詢。
羅一鈞強調,居家快篩仍有偽陰或偽陽可能,不要覺得驗出陽性就驚慌失措,或驗出陰性就覺得沒感染,陰性仍需要自我健康監測;民眾若覺得有症狀卻驗出陰性,有可能沒採好或病毒量太低,可以再做一次居家快篩或是到採檢點做常規檢驗。
今天陳時中在記者會上指出,苗栗電子廠群聚案已透過一層層篩檢找出確診者,6月9日998人PCR篩檢,有30人陽性,6月11、12日再針對4,947人篩檢,4人確診,13日就地隔離的移工做第三次篩檢,930人有8人確診,6月15日則預計再篩檢竹南6家電子廠高風險的居家隔離移工共1,425人,預期因為環境風險高,確診會再增加。苗栗縣府也在周邊社區設篩檢站,目前共篩檢2,200多人有1名快篩陽性案例。
是否針對其他高風險產業如運輸業、市場,訂出統一的定期篩檢策略,陳時中則沒有正面回答,僅表示正在研議一些可以快速PCR檢測的方式,將快篩陽性到PCR確診安置空窗期拉到最低。
陳秀熙建議,可以連結居家、企業和社區篩檢,現在很多企業都打算自己在企業快篩,另外也應該針對居家辦公的員工和員工的家屬,採用居家快篩,有問題再去社區篩檢站進一步確認,企業也可以跟診所結合,讓員工到配合診所快篩。
■疫苗造冊頻出爭議,陳時中:可勾稽勞健保資料
這兩天許多縣市陸續開放預約疫苗,但傳出有醫療院所浮濫發放在職證明,加入許多未在第一線服務的診所助理、行政人員,甚至眼鏡行的非驗光師人員都能造冊優先施打,有專家呼籲應該勾稽勞健保投保資料,台北市政府坦言沒有人力可以一筆一筆看,目前只能採信任制。
台北市驗光師公會及台北市驗光生公會發表聲明,造冊600多人都是驗光人員,非隨意的眼鏡行員工。對此陳時中表示,驗光師的確屬於醫事人員,符合第一類第三風險,但「其他相關人員,確實有些認定困難。」勞健保是很好依據,基本上原則是有約聘雇關係才算。不過投保時間要多久、如何查證,指揮中心則沒有進一步說明。
昨日另傳出有護理師這段期間工作緊繃,回家也擔心將病毒傳給家人,只能關在房中,因壓力過大而輕生,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呼籲應該讓醫護人員的家屬列入疫苗優先施打名單,降低醫護壓力。陳時中表示,知道同住家人的擔憂,但列入醫護同住人員優先施打,在造冊作業會有困難,現在交通部已經努力和旅宿業者協調,提供較優惠的房價讓醫護人員使用,降低大家的擔憂。
■機組員7月1日起採7+7新措施
航空機組員3+11天的檢疫期限引發許多爭議,6月12日已公布一次新制,採5天居家檢疫,9天加強版自主健康管理,今天指揮中心再度加嚴規範,針對入境旅遊疫情第三級地區的長程航班,7月1日起採7+7檢疫策略:
1. 尚未接種疫苗及接種1劑疫苗未達兩週者:
6月12日起,採5天居家檢疫(結束日PCR檢驗)+9天加強版自主健康管理(第9、14天抗原快篩)。7月1日起,採7天居家檢疫(結束日PCR檢驗)+7天加強版自主健康管理(第14天抗原快篩)。
2. 接種1劑疫苗且滿兩週,但尚未具完整疫苗保護力:
6月12日起,採3天居家檢疫(結束日PCR檢驗)+11天自主健康管理(第9、14天抗原快篩)。7月1日起,採5天居家檢疫(結束日PCR檢驗)+9天加強版自主健康管理(第9、14天抗原快篩)。
3. 完整接種2劑疫苗達兩週且抗體檢測陽性(每3個月監測):採7天自主健康管理(結束日PCR陰性)。
針對短程航班(當班往返且未入境旅遊疫情第三級地區),則延續6月12日後的制度:
1. 未完整接種疫苗達兩週及抗體檢測陰性者:採14天自主健康管理+每14天PCR監測。
2. 完整接種疫苗滿兩週且抗體檢測陽性者(每3個月抗體監測):自我健康監測+每14天PCR監測。
陳時中表示,這樣的規範是希望機組員可以快去接種疫苗,沒有接種者,防疫措施會加得更嚴。內政部次長、副指揮官陳宗彥指出,前艙飛行機組員已有83%打了第一劑疫苗,後艙機組員則有57%,目前機組員都只有打第一劑,第二劑要到六月下旬。
(文/林慧貞;設計與資料整理/林珍娜、戴淨妍;攝影/馬雨辰、林彥廷、鄭宇辰)
#延伸閱讀
【台灣社區流行傳播大解盲:哪些是超級傳播事件?三級警戒政策夠即時嗎?全民防疫效果如何?】https://bit.ly/3wka2QH
【疫苗進行式:COVID-19全球疫苗接種即時追蹤】https://bit.ly/2TFeFX0
【從武漢到世界──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即時脈動】http://bit.ly/2HMR2T6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死亡個案 #快篩 #居家快篩 #PCR #疫苗 #造冊 #機組員檢疫
「台大教授輕生張」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大教授輕生張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大教授輕生張 在 夢與幻的地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大教授輕生張 在 蘋果新聞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大教授輕生張 在 [新聞] 台大副教授為升等自殺老師:多元升等只- 看板AfterPhD 的評價
- 關於台大教授輕生張 在 鏡人物- 上週,一位台大植物所張姓副教授於實驗室上吊自殺 的評價
- 關於台大教授輕生張 在 台大副教授為升等自殺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台大教授輕生張 在 台大教授輕生ptt的原因和症狀 - 醫院診所網路醫療資訊站 的評價
- 關於台大教授輕生張 在 [新聞] 台大副教授為升等自殺老師 - 全台大學開課課程資訊網 的評價
- 關於台大教授輕生張 在 台大教授輕生ptt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台大教授輕生張 在 台大教授輕生ptt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台大教授輕生張 在 台大教授輕生ptt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台大教授輕生張 在 [新聞] 台大生找助理教授聊天「驚見老師身亡」遺書透露升等壓力 的評價
- 關於台大教授輕生張 在 曾演過「聶隱娘」法籍台大教授畢安生墜樓亡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台大教授輕生張 在 台大助理教授升等壓力大自縊身亡- 臺灣大學板 - Dcard 的評價
台大教授輕生張 在 夢與幻的地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有誇張
台大教授輕生張 在 蘋果新聞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Video Talk | 台大3天2學生出事 人生卡關怎麼辦?
台灣第一學府台灣大學,三天以來傳出兩學生輕生事件,大家仔細回想,過去是否自己也曾經遭遇人生低潮?又該如何度過?
這次我們的Moms Talk邀請到的,是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現為多所大專院校兼任教授,王淑俐。要和大家聊一聊,親子溝通之間的重要,能讓爸媽覺察孩子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此外,王淑俐教授也要透過四個層次的引導,教家長們如何找出親子之間的教養盲點,以及如何進行「剛剛好的溝通」,來教會各種爸媽眼中還不夠懂事的孩子。她也鼓勵爸媽們,應該終身不斷「徹底學習」教育與溝通之道。希望在現今少子化社會中,能「一個都不能少」的承接住每一個需要被愛的孩子,讓他們接受到理性的愛而非溺愛,培養出每一個孩子的「正向能力」!
【Video Talk│台大3天2學生出事 人生卡關怎麼辦?】
https://bit.ly/38Bg8CT
★《果燃台》Video Talk→ http://bit.ly/2MXx1P2
>>>>歡迎加入 台灣果燃台 粉絲團
★全面解鎖,APP免費即點即看→https://tw.adai.ly/h70aWHaF23
★千呼萬喚《蘋果》付費會員「無廣告版」來了→http://bit.ly/2Z9Gqny
#videotalk #親子 #爸媽必看
《蘋果》關心你
自殺解決不了問題,卻留給家人無比悲痛。請珍惜生命。
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0800-788995(24小時)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
台大教授輕生張 在 鏡人物- 上週,一位台大植物所張姓副教授於實驗室上吊自殺 的推薦與評價
上週,一位台大植物所張姓副教授於實驗室上吊自殺,留下的遺書表示自己承受升等壓力,引起學界討論大學老師的升等問題,許多大學設有「六年條款」,助理教授若六年未能 ... ... <看更多>
台大教授輕生張 在 台大副教授為升等自殺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台大 植物所張姓副教授上周在實驗室內上吊自殺,消息直到昨晚才傳出,留下遺書表示主要是因為升等壓力大,雖然占據新聞版面不大,但卻在學界引發討論,南部 ... ... <看更多>
台大教授輕生張 在 [新聞] 台大副教授為升等自殺老師:多元升等只- 看板AfterPhD 的推薦與評價
台大副教授為升等自殺 老師:多元升等只為權貴開小門
2022-02-22 08:05 聯合報 / 記者修瑞瑩/台南即時報導
台大植物所張姓副教授上周在實驗室內上吊自殺,消息直到昨晚才傳出,留下遺書表示
主要是因為升等壓力大,雖然占據新聞版面不大,但卻在學界引發討論,南部生科學界並
發文給台大要求重視張姓老師自殺一事,「教授不是用來發頂尖期刊論文的機器,更不該
因未達標而成為被凌虐的對象」,有的老師更直言,近年雖然教育界有關注到大學教授研
究升等問題,而有「多元升等」的新路徑,但實際上研究仍然是主要成績,多元只是為派
系開方便之門,一般老師很難受惠。
台大植物所桃李滿天下,目前國內生命科學界研究植物者,很多都是台大植物所畢業,張
姓副教授的死雖然學校對外未多談,但仍引發學界的討論,深究其背後的原因。據張副教
授的同學與學弟妹表示,張的個性比較內向,但做研究相當認真,升任副教授多年,一直
沒有辦法升教授,近年論文發表又不順利,加上最近身體出狀況,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
根稻草。
據悉,50歲的張姓副教授單身未婚,與家人同住,上周三之後就沒有回家,但家人以為是
在實驗室裡忙,一直到周六學生找他,才發現出了意外。而學校之前就獲悉這名老師有狀
況,列為輔導對象,但仍未能避免憾事發生。
南部學界多名老師表示,大學老師升等主要是以發表論文的多寡分數來評定,教學與服務
都只是配角,近年有不同的聲音出現,認為論文只是鎖在高閣裡,對社會根本沒有貢獻,
而有必須調整的聲音出來,讓喜歡研究的老師繼續研究,但應同時重視教學、產學合作及
大學社會責任等,因此才有多元升等的變通辦法,也就是不光以研究論文做為升等的主要
依據。
但是各校各系所仍有不同的做法,特別是像台大等國立大學對老師研究論文的要求仍然相
當高,有老師透露,甚至多元升等成為派系運用的資源,例如學校裡哪個大佬想要保送自
己人升等,即使研究做的不好,也可以用多元升等為藉口,讓自己人順利過關,「多元變
成失去標準」。
老師表示,過去有所謂的「6年條款」,很多學校會在老師的聘書內載明,助理教授如果6
年內無法升等為副教授就必須離職,讓年輕老師壓力非常大,照理說老師如果拿到副教授
,就等於教職有保障,但過去學校裡有不少「萬年副教授」,不願意做研究,也不想升教
授,只想輕鬆過日,又讓許多學校訂有內規,要求副教授也必須盡快升等為教授,如果長
期未升等,就會在系所內被冷嘲熱諷、甚至是「集體霸凌」。
南部教授昨晚發文給台大要求重視此一問題,表示大學老師要同時做好研究、教學與社會
服務等事,根本就是蠟燭兩頭燒,很多老師都學會要交際應酬,才能有好的研究資源,或
是在大樹底下好乘涼,如果個性內向,不喜交際,要拿到資源就更困難,而教學的部分
又因為有學生評鑑,必須討好學生,近年更因為「文憑無用論」盛行、加上少子化,學校
欠缺研究生,老師甚至必須自己操作實驗,更讓老師忙上加忙,即使大學老師的職稱看起
來光鮮亮麗,身上的壓力外人難以想像。
https://udn.com/news/story/6928/6114644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87.8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fterPhD/M.1645503746.A.B01.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