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25年累積22億筆數據,台大靠AI找出胰臟癌蹤跡!林百里:智慧醫療將成護國神山
2020.10.28 by 王郁倫
台灣健保資料庫擁有最大量的醫療數據,將逐步鬆綁法規,去識別化後供產學界運用,廣達董事長林百里也期許AI結合5G及智慧醫療打造台灣的下一個護國神山。
「我們做一個迷你雲,期望提供大大的資料給台灣醫學界研究。若能用台灣健保署的完備資料,應用研發,甚至商轉,對台灣將是很重要的護國神山。」廣達董事長林百里27日出席健保署25週年活動說道。
全民健保實施迄今滿25年,累積的就醫紀錄結構化資料(如病歷)高達649億筆、醫療影像自從2018年開始累積至今也有22億筆,成為台灣發展大數據分析與醫療人工智慧(AI)的寶庫。
在法規鬆綁下,2019年6月起,健保署開放產學界申請去識別化醫療影像(比方電腦斷層掃描CT、核磁共振MRI影像)進場訓練AI演算法及模型,迄今這個計畫共有15件申請案件,包含醫界9家、學界6家,其中10案有產學合作,而台大醫學院跟台大醫院參與度最為積極。
打造智慧醫療護國神山,15件產學界合作開跑
台大28日發表全球首創的「PANCREASaver:電腦斷層影像自動辨識胰臟癌 AI 偵測模型」,利用健保資料庫大量的電腦斷層掃描影像訓練,目前AI模型正確率91.1%,敏感度90.9%,特異度93.1%。可以自動標記發現2公分以下胰臟癌,提醒看片子的醫生。過去用超音波看人體臟器,胰臟位置居中,很難察覺病變,醫生肉眼很難抓出2公分以下胰臟腫瘤位置。
過去胰臟癌早期無症狀,腹部即使是斷層掃描都不易發現,也讓胰臟癌往往被檢驗出來都已是末期,不易治療,這套AI模型由台大MeDA實驗室與台大醫學院附設醫院腸胃肝膽科醫師廖偉智團隊合作,並透過健保資料庫驗證,精準度已可幫助醫師抓到漏網之魚,提早讓胰臟癌患者就醫。
由於健保資料庫有22億筆影像資料,更成為醫界寶庫,台大MeDA實驗室與睿傳數據共同合作研發的BodyPart醫學影像智慧檢索系統,可以將健保資料22億筆影像資料快速分類為頭、頸、胸等部位及各器官,目前布建在健保署,方便智慧醫療產業或學術單位在申請醫學影像資料時檢索使用。
廣達預測肺癌存活率,台大抓出胰臟癌早期症狀
而為方便產學界未來更容易取得健保署資料,2020年3月健保署與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由廣達電腦捐贈健保署「人工智慧醫療雲運算整合平台(QOCAR AIM)」系統,客製化打造健保資料模組,讓醫院或研究團隊更方便取用。
半年多來,廣達率先與健保署就320萬名非自然人(已死亡)資料去識別化後,展開資料的清洗標註,建立視覺化資料處理功能,並進行後續建模,並以肺癌療程存活率分析為案例進行研究,未來其他醫院或學術團體若再進場申請這320萬筆資料,使用就可以縮短資料存取時間,「過去清理資料約要1~3個月時間,工程師要來來回回進健保署AI中心,現在模型建好可以縮短至1~2天」廣達工程師說。
AIM提供大量數據的管理工具,AI臨床應用及資料防護,是廣達重要的里程碑,林百里說,期望提供更好更方便的工具讓大家使用,善加利用健保資料庫如此完備的資料,若能藉此研發應用甚至商轉,對台灣將是很重要的護國神山,如果再把AI大數據跟5G結合,一定是世界領先的產業。
「廣達的一小步,做一個迷你雲,希望能夠提供大大的資料給台灣醫學研究,而帶來幫助。」林百里說,而他也期望年輕醫師多參與,因為年長醫師較為習慣以過去看診方式面對疾病。
健保署27日舉行25週年暨健保資料人工智慧應用研討會,副總統賴清德、國家發展委員高仙桂、科技部次長謝達斌、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都到場。
賴清德表示,智慧新時代是未來全球發展的必然趨勢,臺灣擁有龐大且享譽國際的健保資料庫,數十年來累積的資通訊產業科技能力,有實力成為智慧醫療國家,符合蔡總統發展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政見,並提升我國智慧醫療產業競爭力。
附圖:健保署25週年,廣達捐贈醫療雲QOCA AIM給健保署進行資料清理與建模。健保署
台大也發表全球首創的「PANCREASaver:電腦斷層影像自動辨識胰臟癌 AI 偵測模型」,圖為台大醫學院附設醫院腸胃肝膽科醫師廖偉智。王郁倫攝影
林百里認為結合AI與5G,智慧醫療可望成為台灣新的護國神山。王郁倫攝影
資料來源: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59813/medical-data-quanta-cloud-?fbclid=IwAR2lTFJNwSpGlwU6BdjzsZxOiqgpdoCPbOwW2faAWVEMOe9FqCXefyOSiWs
台大醫院病歷室位置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健保25年累積22億筆數據,台大靠AI找出胰臟癌蹤跡!林百里:智慧醫療將成護國神山
2020.10.28 by 王郁倫
台灣健保資料庫擁有最大量的醫療數據,將逐步鬆綁法規,去識別化後供產學界運用,廣達董事長林百里也期許AI結合5G及智慧醫療打造台灣的下一個護國神山。
「我們做一個迷你雲,期望提供大大的資料給台灣醫學界研究。若能用台灣健保署的完備資料,應用研發,甚至商轉,對台灣將是很重要的護國神山。」廣達董事長林百里27日出席健保署25週年活動說道。
全民健保實施迄今滿25年,累積的就醫紀錄結構化資料(如病歷)高達649億筆、醫療影像自從2018年開始累積至今也有22億筆,成為台灣發展大數據分析與醫療人工智慧(AI)的寶庫。
在法規鬆綁下,2019年6月起,健保署開放產學界申請去識別化醫療影像(比方電腦斷層掃描CT、核磁共振MRI影像)進場訓練AI演算法及模型,迄今這個計畫共有15件申請案件,包含醫界9家、學界6家,其中10案有產學合作,而台大醫學院跟台大醫院參與度最為積極。
打造智慧醫療護國神山,15件產學界合作開跑
台大28日發表全球首創的「PANCREASaver:電腦斷層影像自動辨識胰臟癌 AI 偵測模型」,利用健保資料庫大量的電腦斷層掃描影像訓練,目前AI模型正確率91.1%,敏感度90.9%,特異度93.1%。可以自動標記發現2公分以下胰臟癌,提醒看片子的醫生。過去用超音波看人體臟器,胰臟位置居中,很難察覺病變,醫生肉眼很難抓出2公分以下胰臟腫瘤位置。
過去胰臟癌早期無症狀,腹部即使是斷層掃描都不易發現,也讓胰臟癌往往被檢驗出來都已是末期,不易治療,這套AI模型由台大MeDA實驗室與台大醫學院附設醫院腸胃肝膽科醫師廖偉智團隊合作,並透過健保資料庫驗證,精準度已可幫助醫師抓到漏網之魚,提早讓胰臟癌患者就醫。
由於健保資料庫有22億筆影像資料,更成為醫界寶庫,台大MeDA實驗室與睿傳數據共同合作研發的BodyPart醫學影像智慧檢索系統,可以將健保資料22億筆影像資料快速分類為頭、頸、胸等部位及各器官,目前布建在健保署,方便智慧醫療產業或學術單位在申請醫學影像資料時檢索使用。
廣達預測肺癌存活率,台大抓出胰臟癌早期症狀
而為方便產學界未來更容易取得健保署資料,2020年3月健保署與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由廣達電腦捐贈健保署「人工智慧醫療雲運算整合平台(QOCAR AIM)」系統,客製化打造健保資料模組,讓醫院或研究團隊更方便取用。
半年多來,廣達率先與健保署就320萬名非自然人(已死亡)資料去識別化後,展開資料的清洗標註,建立視覺化資料處理功能,並進行後續建模,並以肺癌療程存活率分析為案例進行研究,未來其他醫院或學術團體若再進場申請這320萬筆資料,使用就可以縮短資料存取時間,「過去清理資料約要1~3個月時間,工程師要來來回回進健保署AI中心,現在模型建好可以縮短至1~2天」廣達工程師說。
AIM提供大量數據的管理工具,AI臨床應用及資料防護,是廣達重要的里程碑,林百里說,期望提供更好更方便的工具讓大家使用,善加利用健保資料庫如此完備的資料,若能藉此研發應用甚至商轉,對台灣將是很重要的護國神山,如果再把AI大數據跟5G結合,一定是世界領先的產業。
「廣達的一小步,做一個迷你雲,希望能夠提供大大的資料給台灣醫學研究,而帶來幫助。」林百里說,而他也期望年輕醫師多參與,因為年長醫師較為習慣以過去看診方式面對疾病。
健保署27日舉行25週年暨健保資料人工智慧應用研討會,副總統賴清德、國家發展委員高仙桂、科技部次長謝達斌、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都到場。
賴清德表示,智慧新時代是未來全球發展的必然趨勢,臺灣擁有龐大且享譽國際的健保資料庫,數十年來累積的資通訊產業科技能力,有實力成為智慧醫療國家,符合蔡總統發展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政見,並提升我國智慧醫療產業競爭力。
附圖:健保署25週年,廣達捐贈醫療雲QOCA AIM給健保署進行資料清理與建模。健保署
台大也發表全球首創的「PANCREASaver:電腦斷層影像自動辨識胰臟癌 AI 偵測模型」,圖為台大醫學院附設醫院腸胃肝膽科醫師廖偉智。王郁倫攝影
林百里認為結合AI與5G,智慧醫療可望成為台灣新的護國神山。王郁倫攝影
資料來源:https://www.bnext.com.tw/…/59813/medical-data-quanta-cloud-…
台大醫院病歷室位置 在 吳念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張照片沒記錯的話,應該是張大魯先生在2015年拍的。
這對賢伉儷是葉英堃先生和劉心心女士。
十五歲離家到台北工作時,他們給了我另一個家,也和他們一家人延續著直到現在的情感和緣分。
只是沒想到2015年那一次的見面,竟然就是和葉先生最後一次的接近。
葉英堃先生是台灣精神醫學界的先驅之一。
他應該是台大醫院和台大醫學院第一代的精神科醫師
和教授。
我常常想,在1960年代初期,台灣還普遍缺乏醫生的環境中,竟能毅然地選擇冷僻且不受重視的精神科為終身職志,這樣的人應該有他特別的人格特質、特別的關懷和遠慮吧?
1969年他應邀為「台北市立療養院」(現在的台北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的創院院長。
當時的療養院位置偏僻,房舍簡陋,沒有公車可到,旁邊就是寧波同鄉會的墓園,三張犁靶場還在使用中,流彈經常呼嘯掠過。
為了方便民眾就診,他先在仁愛醫院設立門診,然後開設病房,從無到有,一步一步讓市立療養院成為台灣數一數二的精神科專科醫院,而更重要的是,因為他是創院院長,因此他所特別在意的對待病患、家屬的態度以及同仁之間宛如家人般相處方式好像就成了這個醫院的「文化」。至少當1976-1980我在市療住院室和圖書室上班的時候這種跟其他醫院截然不同的氛圍極其濃厚。
用這樣的文字來描繪一個尊敬的長輩好像太公式化了,雖然這一切的確就是他一生的建樹,但自己心裡難忘的倒是和他有關的許多言語和印象。
所認識的他除了看病、開會之外好像都在看書、寫論文或教材,沒看過他有什麼應酬、娛樂甚至什麼固定運動。
提及長輩必稱「先生」或「博士」「前輩」。
市療是開放式病房,有時候病人難免攻擊工作人員,有一次他跟病房工友講話時說:病人打你,那是因為他「破病」,你若打他,「你就是跟他一樣『破病』,要快來找我看病拿藥,員工還有打折,如果你不覺得你『破病』,那就是犯罪!要去的地方是法院!」
有一回我寫了一篇有關精神病患的小說在副刊上,之後的某一天他走進圖書室,拉了一張椅子坐在我面前,問我:「什麼動機讓你寫那篇文章?」
「因為我無法想像一個人才二十幾歲,竟然有八個月的生命是空白的,連家人、警察、社工都不知道她在哪裡,而她自己更不知道。」
「你若不是在這裡工作,寫什麼我沒意見,不過你既然是市療的員工,要知道每個病人的病歷都是秘密,為了避嫌,你千萬不能再寫!」
然後說:你要當我的面,跟我說「好!」
等我說「好!」之後,他把椅子拿回原位,走出圖書室,但是在門口忽然又轉身說:啊你稿費領到,也沒買些糖仔、餅仔來請?
那一天,他好像不是「院長」,反而像兄長。
懷念且不捨這樣的長輩離去。
葉英堃院長,仙逝於2018年12月28日,享壽9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