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診隔離期間的心理強化技術 #如何成為最有力的陪伴
#一位心理師與一位親友被確診隔離的夥伴對談
.
前陣子,看著 陳茻 陸續寫下關於他父母雙雙確診隔離,母親從防疫旅館住進醫院、從病情變化到復原,最終平安出院的種種經歷。一方面,祝福且欣慰他長輩平安;另一方面,也想從家屬的第一手經驗,了解隔離中還有什麼心理需求,可以如何強化心理照顧。於是,我們在線上聊了起來⋯⋯
.
心理師:
「從你的經驗中,你覺得還有什麼會有機會帶來一些幫助呢?家人的聯繫鐵定是,如果一些錄音,有辦法協助像你父母這樣的人嗎?」
.
茻:
「我其實也一直在想這個問題耶!這段日子,我就是傳我兒子的照片、影片。其實我覺得視訊最有用,我媽每天看到嬰兒就很有動力。
如果從這個方向去想,應該要有一些能帶來希望的、對未來生活的想像來支撐病患的精神健康。我們可以具體描繪那個圖像,讓他們『相信』自己會好起來,已經可以規劃之後的日子,而不是活在悔恨中⋯⋯」
.
心理師:
「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安靜能繫望』」。
.
茻:
「這個是什麼?」
.
心理師:
「(咦?)」
.
————————————————————
.
這個是什麼?
這個是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防疫大作戰」裡,司長宣導的壓力因應內容。
這個是衛福部「總柴提醒」的緩解心理壓力五大招。
這個是2007 年,歐美各國災難創傷專家,針對大型災害與創傷,歸納出的五項介入原則,並且發表於學術期刊中。
這個是蘇逸人博士翻譯,後來在「災後創痛的復原長路:大型災難初中期介入的基本原則與作法」(蘇逸人、游勝翔、周嘉瑛,2009)文章中,整理出的應用表格。
這個是龔怡文博士在某次團隊會議腦力激盪時,提出成為「安、靜、能、繫、望」的五字訣。
這個是許多臨床/諮商心理師、精神科醫師經常掛在嘴邊的宣導內容。
這個可能是國內心理健康目前流傳最成功的口訣。
.
然而,比起燒燙傷急救的「#沖脫泡蓋送」,這個「心理急救」五字訣可能仍是大眾較為陌生的字眼。
.
因為比起生理的健康,我們對於心理健康的關注,始終遠遠不足。且讓我們透過「確診隔離」的處境,談談這些原則如何得以成為一種「心理強化」技術。
.
————————————————————
.
茻:
「所以這五點,有一個固定的順序嗎?」
.
————————————————————
.
特別說明一下,「#安靜能繫望」其實是五項原則,不是五種做法,也不是五個步驟。不用照順序,也有很多彈性的做法。事實上,在確診隔離的處境,五個原則實際上可能會像是這個樣子:
.
🟧 #安 安全
.
安全是相對性的概念。即使身在隔離病房戴著氧氣罩,看似不安全,但我們仍可想辦法「提升」安全程度。例如:
◼️接收正確的疾病訊息;
◼️了解自己在什麼樣的狀況下,會接受什麼樣的治療協助;
◼️減少接觸引發焦慮不適的影像或訊息;
◼️當過於恐慌擔心時,張開眼睛、凝神聆聽、專注身體感覺,重新與當下的環境連結。
.
茻:
「看來心理層面的建設,也是安全建設的一環。我比較好奇的是,對於專業的醫療人員來說,這些資訊都是「早已知道的事」,或是他們必須直接面對讓人焦慮的種種衝擊,那他們又能做什麼呢?」
.
🔺給醫療團隊:
.
其實醫療團隊也很需要這些安全感喔!尤其對很多支援的人力來說,例如防護依就不一定是很熟悉的事。所以醫療人員也想要確定自己的需求有被聽見、確定自己有被保護與準備好、確定自己的生活有被良好支持,這都是重要的安全需求。
.
不過如果先把重點放在病人身上,我們可以想像:當醫療團隊過於忙碌,又加上全身防護,難以重複說明相關訊息時,使用懶人包單張或海報,也許是個不錯的方式。當病人清楚知道自己現在怎麼了、接下來會如何,即使真的要面臨死亡,也能帶來莫大的安心。
.
但請千萬千萬,不要給出虛假的保證。
.
————————————————————
.
🟧 #靜 鎮定平靜
.
平靜是為了減緩過度強烈的情緒波動,能夠避免後續更多的困擾。平靜不是壓抑情緒,而是讓我們獲得自我掌控。例如:
.
◼️知道這些壓力引起的焦慮反應是自然的;
◼️把每天遇到的問題劃為可控制的小單位;
◼️練習意象放鬆技巧;
◼️促進正向情緒,例如喜樂、幽默、興趣、滿足、與愛。
.
🔺給醫療團隊:
.
當處在呼吸困難中,呼吸的放鬆練習恐怕難以帶來成效;當行走都成為負擔,肌肉放鬆可能也過於沈重。這時候,意象類的放鬆技巧,例如「自我暗示放鬆訓練」可能較有幫助。同時,人們可以在想像與實際的經驗中,感受到正向的情緒,並且擴展個人的資源庫。例如陳茻的母親走到窗邊曬太陽,說那是日光浴,其實就是很好的例子。
.
特別提醒,不建議在這樣的狀況下,一直讓病人談論焦慮與憂鬱的困擾情緒。
.
茻:
「什麼樣的情況算是與病人談論焦慮與憂慮的情緒呢?」
.
過去有的做法認為,最好引導人們把不舒服的情緒盡量「說出來」,像是一種「宣洩」,並且相信這樣會有幫助。但是研究發現,在重大壓力下,刻意引導人們一直訴說負面情緒,反而增加後續產生心理問題的可能性,所以現在不建議一直刻意引導病人談。不過如果病人本身很想談,還是可以談喔!甚至最好是安排專業的心理諮商!」
.
————————————————————
.
🟧 #能 自我與集體效能
.
效能是當個人與團體知道自己「做得到」的時候,感受到的權能與尊嚴感。這可以讓我們重新得到控制感,甚至開始累積成就感。例如:
.
◼️知道自己擁有許多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新校準現況,設定當下可以達成的目標;
◼️主動判斷並解決問題;
◼️行有餘力,幫助他人。
.
🔺給醫療團隊:
.
也許很難想像,都已經確診隔離了,還能如何幫助他人?然而陳茻的母親就是最好的示範:為了保護醫療同仁,她每天主動消毒、整理自己的房間,就為了讓他們少穿脫消毒一次。這樣的利他與感恩心情,有太多研究提出,對於身心的恢復,能帶來確確實實的助益。
.
因此,千萬記得,不要把病人變「小」了。讓人們擁有一些自我的掌控,其實比無微不致的照顧來得更好。
.
茻:
「所以,其實重點不只是這些舉動實際上產生的幫助有多大,而是這些行為本身,在事情發生時就具備深刻的意義嗎?人透過實踐,實際去做點事情,是真的會讓身心感覺變好嗎?」
.
沒有錯,事情不在大小,「實踐」這件事情本身確實有極大心理健康意義。我們在具體的目標與完成的行動中,可以一次又一次確認自己是擁有能力與資源的。這就像是一種「參照經驗」,我們可以藉此更知道自己是誰!
.
————————————————————
.
🟧 #繫 聯繫
.
社會支持一直是心理健康中一個極重要的因素。哈佛大學超過80年的幸福(Happiness)研究,告訴我們「良好的關係讓我們維持快樂與健康」。只要能維持通訊,便有許多可以連結的方式,例如:
.
◼️找出所愛的人,並與他們聯繫;
◼️分享親密的情感;
◼️感覺被需要;
◼️確認自我的價值;
◼️獲得實際上的協助(像是餐點、治療)。
.
🔺給醫療團隊:
.
注意到了嗎?在情感方面,也許我們都還有更多可以學習的面向。除了教導病人與家屬表達彼此的關懷與愛意外,也可以讓病人知道他是被需要的、有價值的,這同樣是社會支持的重要面向。而除了情感外,社會聯繫還可能帶來具體、實際的協助,甚至獲得因應方式的教導等。畢竟身而為人,我們都是社會性的動物。
.
但特別注意,社會聯繫也可能有負面的。例如若有人輕視病人的需求、對復原不切實際的期待、表示不認同⋯⋯等。因此,需要謹慎選擇聯繫圈。
.
————————————————————
.
🟧 #望 希望
.
希望是「蓋洛普調查」主張最有力量的幸福信念。希望是一種思考未來的方式,包含主動性,更要付出努力。例如:
.
◼️標認、擴展、建立自己的能力;
◼️設定嚮往的未來目標;
◼️規劃前往目標的途徑;
◼️看見自己已經展現出的力量。
.
🔺給醫療團隊:
.
希望不是許願,而是了解目前的困境,但接納各種可能性,努力克服困難。同時,希望也經常來自前面的安全、平靜、效能、聯繫四個原則。當陳茻的母親透過視訊看著可愛的小嬰兒,想著以後要怎麼跟他玩、帶他去哪裡,落實到生活的細節,知道自己做得到,也就更能相信自己會好起來。
.
特別注意,可以讓人們看見自己「已經展現」的力量或從事件中的獲得,但不建議讓人們發現「尚未理解」的意義。
.
茻:
「『安靜能繫望』,聽起來很簡單,但簡單的東西最好用。」
.
是的,它不僅是重大災難與創傷後的心理急救原則,也可以是促進病人恢復的「心理強化」技術。看似簡單,但都是經過實徵研究的有效作法!
.
————
.
撰寫「安靜能繫望」時,我想到前陣子看到一段話,來自電影《#愛上觸不到的你》結尾:
.
「肢體接觸,出生後的第一種溝通方式,安全感,安心感,舒適感,都在指尖溫柔的愛撫下,或嘴唇輕輕觸碰柔軟的臉頰下,在快樂時聯繫著我們,面對恐懼當下使我們強壯,強烈情感帶來的興奮感,還有愛,被愛的人觸碰,就跟需要呼吸一樣重要。我從來不知道被觸碰有多麼重要,他的觸碰,直到我無法擁有它。所以,如果此時你正看著這段,可以的話,觸碰他,觸碰她。生命短暫,經不起任何一秒浪費。」
.
在Covid-19時代的隔離病房中,碰觸已成奢望。不只得維持社交距離,有時甚至還生死兩忘。然而現代的科技,讓我們即使實際上隔著病房、隔著面罩,仍能透過網路與通訊,敲開一點點縫隙。
.
台大醫院家醫部蔡兆勳主任,前陣子分享了一對老夫婦同時住院,當阿公進入呼吸窘迫後,團隊透過iPad,讓兩人透過視訊道別,見了最後一面。
.
我真心相信,網路與通訊,真的是不亞於維生系統的重要生存依據。若各種維生系統包括藥物、氧氣維護我們的「身」,那麼網路與通訊,便在此刻維持我們的「心」。
.
是否,我們能讓所有住進醫院的重症病人,都能擁有一台可供視訊的設備,無論是手機或是平板呢?
.
若今生無法再碰觸彼此,請至少讓我們得以好好道愛與道別。
.
有你(妳)的陪伴,即使死亡將至,也可不再恐懼孤單。
.
#安靜能繫望 #心理急救 #心理強化
.
👉本文由黃天豪臨床心理師撰寫,原發表於個人臉書,經同意授權引用;圖片由心理師想跟你說丁郁芙臨床心理師設計。相關連結分享於留言區,也歡迎大家參考!
同時也有1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7萬的網紅蒼藍鴿的醫學天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與阿滴的另一部合作:https://bit.ly/3iYVNfP 蒼藍鴿精選作品及健康好物推薦 ▶ https://campsite.bio/bluepigeonn 加入Youtube會員支持科普頻道 ▶ https://reurl.cc/j7lLdn 訂閱LBRY頻道以備不時之需 ▶ https...
台大醫院諮商 在 時代力量新北黨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幫醫護打氣,別拿醫護出氣!醫療暴力零容忍!
健全保全通報系統、注入通訊心理諮商、研議健保註記可行性。
前線醫療作戰安全網盡速補齊!
-
雙和醫院日前發生確診病患持刀攻擊3名護理師,造成護理師重傷的事件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但無獨有偶,台大醫院前天(6/1)也傳出確診個案無視隔離規定,擅自離開病房,以體液汙染公共環境的鬧事事件,確診患者的接連脫序行為,無形中都加重了前線醫護的壓力與負擔,我們嚴正譴責。無論是承平時期還是抗疫的現在,「醫療暴力絕對是零容忍」。但在「譴責醫療暴力」的同時,我們或許更該進一步去思考,除了呼籲大眾務必給予所有醫護最大的支持與鼓勵,還有哪些機制可以預防或者降低醫療暴力的發生?
-
#健全保全通報系統
-
醫療暴力的行為不只是發生在疫情緊繃的此刻,但疫情嚴峻的此刻,更加凸顯出醫護職安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醫療院所人力短缺的情況下,該是維護院所安全的保全人員,也被賦予測量耳溫、噴酒精等防疫工作,甚至幫忙病患批價、領藥等非維安的工作。維安人力的不足,犧牲的恐是第一線醫療的職場安全。
-
因此,讓保全人員回歸到維安的業務,並且盤點院內的保全通報流程,檢討每個樓層的護理站之保全通報系統,或許在暴力行為再度發生時,可以適時制止,避免傷害擴大。
-
同時,對於醫療暴力,衛福部曾要求各縣市衛生局,加強輔導轄區內設有急診室的醫院,必須裝設警民連線電話系統。但日前雙和醫院所發生的醫療暴力事件,卻是發生在病房內,而非急診室。因此,如何將院內的警民連線系統,或者保全通報系統修正為更有效率、更速迅的應變系統,應是當前需要盡速檢討的部分。
-
#注入通訊心理諮商
-
無論是醫護還是病患本身,疫情緊繃的此刻皆有可能使其心理層面承受更多的壓力。為避免心理因素誘發可能的醫療暴力行為,研議注入通訊心理諮商,對受隔離、或有暴力風險的病患提供通訊心理諮詢的服務,幫助病患們紓解心中的鬱悶以及煩躁的情緒,以降低醫療暴力發生風險,提供醫護一個更安全的防疫工作,是另一個可以討論的選項。
-
#研議健保註記可行性
-
美國聯邦政府退伍軍人事務部所屬醫院自 2003 年起在其全國連線的電子醫療資料庫中,將具有潛在施暴因子之病患予以標記,以提示醫護人員其潛在的暴力風險,該資料庫中有幾個判斷指標:包括,有暴力前科,特別是嚴重且反覆無常的紀錄;訴諸暴力的計畫及恐嚇行為;暗示暴力傾向行為;人格失常、邊緣性人格、偏執狂或反社會行為;過去史曾有兒童虐待等等。
-
對台灣目前的系統來說,若健保卡上能有所註記,或將有助於醫療人員快速辨識,在與這類病換交流時,可提醒醫護更加注意,甚至是避免自己的言詞,過度刺激病人而誘發其不穩定的情緒。當然,就有高風險暴力犯者之註記,同時也會面臨到基本人權、隱私權、歧視,以及暴力行為的認定與註銷;患病的醫療需求;「不可自控」判定的困難等問題與疑慮。再加以健保的註記有醫療的功能,是否適合做更多的註記,還需要社會做更細緻的討論。
-
因此,美國的上述作法不見得可以直接套用在台灣身上,但在疫情緊繃、醫療量能已過載的此刻,我們除了譴責暴力、給予醫護更多的支持與「打氣」外,要如何避免病患在接受治療,甚至是等待治療的過程中,拿醫護「出氣」,提出具體的防範醫療暴力措施,應是社會接下來要面對與討論的部分。
-
此時此刻,醫護皆已筋疲力竭卻仍堅守崗位,我們要再次致以敬意與謝意。我們大家的共同敵人是病毒,在醫護拼命於前線打仗的時候,就不應該讓他們還腹背受敵。醫療暴力絕對零容忍,我們強烈譴責醫療暴力行為,也期待相關單位可以盡速補足相關的人力、物力與預防措施,一起共同維護醫護的職場環境安全!
台大醫院諮商 在 醫師立委邱泰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臺灣20大醫事團體聯合國際記者會共同發聲
控制COVID-19 WHA台灣不缺席,Health for all --Taiwan is helping
【台灣醫事人員的團結,感動了政府與人民,更帶領整個台灣更加團結共同防疫,相信台灣一定能夠克服此次嚴峻的疫情,再次成為世界的典範。】
-2021/05/20,臺灣醫師會(醫師公會全聯會)邀請全臺20個醫事團體,醫師、中醫、牙醫、藥師、藥劑、護理、物治師、物治生、職能、醫檢、放射、營養、臨床、諮商、呼吸、語言、聽力、牙體、驗光師和驗光生等公會全國聯合會,舉辦國際記者會。也邀請到立法委員羅致政、江永昌、莊瑞雄和蔡適應,以及世代基金會共同讚聲。呼籲【控制COVID-19 WHA台灣不缺席】,Health for all --Taiwan is helping。
-因應台灣疫情升級,記者會由臺灣醫師會邱泰源理事長、護理師護士公會盧美秀監事長和台大醫院程劭儀副教授三人代表發聲,其餘各大醫事團體和立法委員們皆透過錄影於現場共同發聲。
-會議首先由邱泰源委員理事長開場致詞,並由盧監事長代表臺灣20大醫事團體,宣讀WHA台灣不缺席宣言,再由程副教授以英文版宣讀。
-邱委員理事長也代表立法院民進黨黨團宣讀決議文,感謝世界各國對台灣參加WHO的聲援、嚴正譴責中國阻饒台灣參與WHO和WHA相關活動、建請台灣政府結合民間力量援助國外疫情嚴重地區。(之軒)
附上台灣醫師會理事長邱泰源教授致詞:
台灣數十年來政府與各醫事組織不遺餘力照顧人民的健康,推動以人為本的各項醫療保健照顧,而全民健康保險制度也成績斐然。
由於醫療保健成效良好,多年來也積極與世界各國從事醫療及健康照護的交流,更提供開發中國家醫療及健康照護的人道支援,為醫療及健康照護國際交流中做出許多貢獻。
一年多來,全世界都努力對抗COVID-19疫情。台灣政府政策正確,加上堅強的醫療體系及良好的公民意識,使得台灣的防疫成果為世界所肯定。
因應未來的疫情控制,急需要國際間疫苗的協助,但台灣因國際政治的因素,因此疫苗的採購並不順利,導致台灣必須隨時因應可能爆發的嚴峻疫情。
目前台灣正面臨嚴峻的防疫挑戰,台灣堅強的醫療體系更呈現重要性,更難得所有醫事人員,大家手聯手心連心站出來力挺政府共同抗疫,守護人民的健康。這不但是台灣的價值,也是與世界各國共同擁有的健康照護價值,更是符合WHO成立的最主要目標。
台灣醫事人員的團結,感動了政府與人民,更帶領整個台灣更加團結共同防疫,相信台灣一定能夠克服此次嚴峻的疫情,再次成為世界的典範。
今天的記者會我們20個全國性醫事團體及立法委員們再度呼籲,WHO不能沒有台灣,台灣必須參與WHA,WHA沒有台灣的參加是人類的損失。
台大醫院諮商 在 蒼藍鴿的醫學天地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與阿滴的另一部合作:https://bit.ly/3iYVNfP
蒼藍鴿精選作品及健康好物推薦 ▶ https://campsite.bio/bluepigeonn
加入Youtube會員支持科普頻道 ▶ https://reurl.cc/j7lLdn
訂閱LBRY頻道以備不時之需 ▶ https://ppt.cc/fNJ2px
*蒼藍鴿使用的保健品牌「藥師健生活」:
輸入折扣碼「bluepig」享全品項9折優惠!
點我購買▶ https://reurl.cc/N6Mb86
#求診經驗談 #醫生 #看診 #異位性皮膚炎 #憂鬱症 #好醫生 #心理諮商 #精神科醫師 #診所 #心理健康 #紓壓 #在家防疫
「Kevin MacLeod」創作的「Breaktime - Silent Film Light」是根據「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授權使用
來源:http://incompetech.com/music/royalty-free/index.html?isrc=USUAN1100302
演出者:http://incompetech.com/
【蒼藍鴿的熱門影片】
關於『癌症』的真相!
► https://youtu.be/tYKIhSoBIrg
大胃王吃了這麼多為何不會胖?網路真相揭密!
► https://youtu.be/StGteShJaLM
為何早餐店奶茶是「地表最強瀉劑」?網路真相破解!
► https://youtu.be/B37Dek2u1lY
實測挑戰!你看得懂醫生寫的病歷嗎?
► https://youtu.be/mgxRuDbSV88
失眠淺眠怎麼辦?這幾招讓你一夜好眠!
► https://youtu.be/28fdCrV6EKo
念醫學系真的好嗎?一路上的心境歷程有什麼變化?
► https://youtu.be/a9z4YK1qH38
癌症新療法「免疫治療」有多貴?原理是什麼?
► https://youtu.be/TJduprv5uhQ
【追蹤蒼藍鴿】
▶FB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bluepigeonnn/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bluepigeon0810/
歡迎蒞臨討論,別忘了按讚跟追蹤!影片也歡迎分享!
【關鍵字】
蒼藍鴿/醫師/醫生/醫學/醫學系/台大醫學系/健康/保健/工作細胞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oz1quwSwFI/hqdefault.jpg)
台大醫院諮商 在 健康聲友會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這集江坤俊時間要來分享『寫給生命的情書』中有關乳癌的故事,
這位年輕的乳癌病患,胸口長了像紅色火山一般的癌症組織,
但卻選擇隱瞞家人,到最後才找江醫師接受治療…
今天江坤俊醫師就要來聊聊第四期的癌症,也邀請吳姵瑩諮商心理師來跟大家講,
為什麼青春期的少年少女們那麼難溝通,究竟親子間的交流出了什麼問題?
快按下收聽鍵,一起來聽他們說些什麼吧!
健康聲友會各平台連結:
Facebook:https://reurl.cc/Q36Ge9
Instagram:https://reurl.cc/0OxlvY
合作邀約: [email protected]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6cmgtFVu_E/hqdefault.jpg)
台大醫院諮商 在 健康聲友會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什麼!?江醫師要跨足星座了嗎?
今天健康聲友會要跟大家介紹一個愛情故事...是關於水瓶座男友的感情問題!
吳姵瑩諮商心理師與江坤俊醫師要來跟大家上上戀愛課程,
順便談論電子煙導致的心血管問題~
快來收聽健康聲友會吧!
健康聲友會各平台連結:
Facebook:https://reurl.cc/Q36Ge9
Instagram:https://reurl.cc/0OxlvY
合作邀約: [email protected]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h7761KoqKk/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