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界白袍紀事:半世紀臺大醫院國際醫療史】
在學生時代,就很好奇,為何台大的楊泮池校長(時任胸腔科主任),會對伊斯蘭教有所瞭解,甚至還會說幾句阿拉伯語。這對來自馬來西亞的阿金來說,格外的親切,因為這是我從小身邊所接觸的文化。後來才知道,原來有不少台大醫院的老師,都曾到過沙烏地阿拉伯進行國際醫療交流。
近期比較有聽說的是,台大和印尼的醫療交流,看了這本書,才知道還有利比亞、越南、蒙古國、瓜地馬拉。對於醫療人文關懷、台灣醫學史有興趣的朋友,或者對學醫有興趣的國高中生,可以來看看這本書。
藉由國際醫療援助,不僅讓台灣被世界看見,也讓參與者有所成長與收穫!
國際醫療交流最大的意義就是將醫學的人道精神發揮到極致,
Taiwan Can Help,台灣在半世紀以前就做到了!
醫療交流的影響力,有時難以想像,也無法用量化數據來評估。
不僅治療疾病、不只交流醫療技術,更是交流一份情感與友誼。
台大醫院吳明賢院長說:「台灣最成功的外交有兩個領域,一個是顧肚子——農耕隊,一個是顧身體——醫療。食物與健康都是民生基本需求,不因政治、種族而有所差別,台灣也因此得到了肯定與友誼。臺大醫院從1964年派出利比亞醫療隊開始,參與國際醫療交流已逾半世紀,見證了台灣的醫療外交,如果沒有留下紀錄,可能只是一些人的回憶,但是寫下來,它就成為歷史的一部分。參與國際醫療交流,不只是協助政府達成外交任務、增進台灣能見度,也是善盡作為地球村的一份子。而對臺大醫院來說,也因此得到較多主治醫師的名額,留下人才,如今有很多院長級的醫師,年輕時候都曾遠赴利比亞、沙烏地阿拉伯,他們願意離開舒適圈,接受挑戰、迎向未知,不只幫助別人,也讓自己成長,藉著在異國行醫拓展視野,增加歷練,後來都成為該領域的佼佼者、醫院的領導者,甚至衛福部長,足以成為年輕醫師的典範。」
=====
目錄
推薦序1 讓無國界的醫療交流一直存續下去/侯勝茂
推薦序2 極其珍貴的醫療外交經驗/林芳郁
推薦序3 醫療外交是值得推動的事/陳明豐
推薦序4 國際醫療幫助他國,也有益醫師成長/何弘能
總策劃序 讓回憶成為歷史/吳明賢
前 言 推動國際醫療,展現台灣軟實力/婁培人
結 語 實踐人道精神,重新思考醫學的本質/朱家瑜
第1章 半世紀醫療外交緣起—利比亞
利比亞醫療服務大事紀
5位醫師負責兩百張病床,忙到沒日沒夜
醫師必須「十項全能」,隨時互相支援
有了台灣醫師,利比亞病人不用再遠赴義大利
遇見火爆少年格達費
歐洲進修,影響一生
醫療外交尖兵,讓台灣名揚異域
第2章 伊斯蘭東西文化交會—沙烏地阿拉伯
中沙醫療團大事紀
「愈是疼愛的孩子,愈要讓他接受訓練」
自告奮勇,迎向充滿未知數的挑戰
用實力贏得肯定,促成中沙醫療交流
建立制度、培育人才,才能真正讓民眾受益
文化衝擊大,尊重、包容創造雙贏
共用杯子喝飲料,尊重不同風俗
久旱逢甘霖,民眾淋雨狂歡
什麼病都看,練出全才
「聯合國」般的環境,年輕醫師快速成長
接觸歐洲醫學發展,拓展視野
學習承擔責任,從醫師蛻變為經營者
第3章 新時代國際舞台增輝—越南
臺越醫療大事紀
台灣醫療實力堅強,國際交流開步走
臺大醫院技術轉移,越德醫院成為越南移植醫學重鎮
病患重獲新生,視臺大醫院醫師為貴人
傾囊相授不藏私,給釣竿也給漁網
術前溝通,術後協助照顧病人
團隊來臺大醫院受訓,深度學習有效率
搶救心跳,面對複雜疾病不再束手無策
前一天在臺大醫院開刀,第二天在越南開刀
肺臟移植難度高,最晚發展
親自上刀,才是真正的學習
傳授protocol,基礎工程第一步
教整個團隊,不是只教一個人
那一晚,真希望有哆啦A夢的任意門
從臨床到研究全面提升,交流更有意義
學會變通,提供當下環境中最好的醫療
為病人著想,提供多種選擇
看到一張病床擠3個病人,才知台灣人多幸福
臺越相隔千里,藉醫療交流搭起友誼之橋
BOX 臺越交流幕後推手,從頭到尾全都顧
BOX 「NTUH-HOPE」臺越醫療交流計畫
第4章 千里外大漠醫療交流—蒙古國
臺蒙醫療交流大事紀
供需相符,資源才能發揮效益
有呼吸器卻沒有供氧系統,基礎建設待建立
腎臟切片過程驚險,病人痛到大叫
完成蒙古國第一例內視鏡修補耳膜手術
臺蒙醫師合作完成兒童聽損的基因研究
蒙古國中風死亡率高,協助成立第一個腦中風中心
手把手示範教學,醫護人員能力大增
多管齊下,降低中風風險
常見風濕性心臟病,像過去的台灣
解決眼前的病痛,也培養解決未來問題的能力
蒙古醫師認真學習,弄懂每一個「為什麼」
學會技術也要發揮所長,才能真正造福當地民眾
地大無法常就醫,設計適合的醫療模式
護理師輪流支援,長達半年
分享衛教經驗,發揮護理師強項
突破語言障礙,交流更順暢
從善如流,蒙古醫院也有活力走廊
生殖醫學交流的經驗與新生命誕生的喜悅
打排卵針到懷孕後追蹤,從頭教到尾
軟硬體同時到位,成功率才會提高
傳承經驗,讓更多人受惠
互派團隊,交流模式成功
教技術容易,建立文化難
病歷在病人手上,醫師難整合
國際交流拓展視野,也看到城鄉差距
與其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醫師能幫多少忙?政治改革才是根本
第5章 新南向攜手產業共進—印尼
臺印醫療交流大事件
響應新南向政策,深耕臺印醫療交流
一封來自印尼的電子郵件,意外促成交流
印尼醫師學習超音波,測量唇顎裂孩童的吞嚥功能
長短腳的孩子經手術、復健,又能踢球了
建構緊急醫療系統,搶救垂危生命
想成功移植器官,不能只靠外科醫師
團隊完整學習,才可能發展移植醫學
台灣基層醫療普及,膽道閉鎖有機會治療成功
膽道閉鎖的印尼幼兒,等不到未來
兩個孩子來台移植肝臟,重獲新生
兵分兩路,推動國際醫療
遊戲中學習跨科合作,提升效率
護理團隊快速補位支援,解決問題
不只學醫術,更重要的是醫院管理
藉醫療交流傳遞思想與行為的DNA
把價值觀與信念留在異國,影響力難以估計
培訓當地醫護人員成為種子教官
分享制度與經驗,臺灣當仁不讓
移植台灣經驗並非易事
出發點單純,收穫反而出乎意料
有能力,就應該回饋國際
BOX 半世紀醫療外交耕耘,新時代國際舞台增輝
BOX 善盡世界公民責任,讓他國因台灣而改變
第6章 火山下婦幼健康提升—瓜地馬拉
臺瓜醫療交流大事件
訓練當地醫護擔任種子教官,才能永續經營
同步提升軟硬體,搶救新生兒
看到助產士接生,彷彿時光倒流
「人」是最重要的資源
臺大醫院代訓瓜國護理師,回國後就能開班授課
不是幫忙接生,而是幫忙找出問題
提升醫療水準,需要在地醫護自發投入
先確保母子均安,再改善開刀技術
孩子是未來的希望
在地醫護求知欲強,討論熱絡
產婦集中,感染風險令人擔憂
黃金1分鐘,從鬼門關救回小生命
小孩不是大人的翻版,新生兒也不是兒童的縮小版
交流新觀念,深化夥伴關係
產房有兒科醫師輪值,值得台臺灣借鏡
中醫醫人,上醫醫國
生平第一次,由學員頒發感謝狀
凡事起頭難,改善生產死亡率需30年
臺瓜雙方共同努力,才看得到成效
台大醫院電子病歷 在 Findit平台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5健康醫療動態】國內傳出AI偵測腦瘤、精準藥物傳輸系統、驗血測阿茲海默症突破性進展好消息
"近期國內疫情告緊,希望大家一起努力,遵從指揮中心,全民一條心,抗疫大加油"
在國內健康醫療界的全力投入下,4-5月出現讓人振奮的好消息
📍全球首款! 台大醫院、醫隼智慧合作研發 AI偵測腦瘤獲美FDA認證
📍中研院開發傳輸系統 精準投藥 胰臟癌、心肌梗塞 治療露曙光
📍深耕細胞治療技術 生技中心攜手三總、國防醫攻巴金森及聽損市場
📍台大醫與師大團隊研發 6cc血驗阿茲海默症 5小時出爐
📍生技廠跨足CDMO 引爆投資潮
📍.生醫新創行動辦公室開幕 鏈結創投、法人與產業
📍衛福部宣布電子病歷交換中心要改為FHIR架構,還要送草案讓電子病歷上雲
國外相關消息:
📍2021年Q1細胞治療熱!全球募資破37億美元、8家IPO
📍新式新冠疫苗 可能是藥丸、鼻噴劑
📍BioNTech 新加坡生產新冠疫苗
📍共享疫苗專利 美支持歐盟觀望
📍FDA首批非侵入式腦機介面醫材!Neurolution手部中風復健機器人獲上市許可
📍微軟197 億美元收購 AI 語言辨識供應商 Nuance,成為微軟史上第二大收購案!
詳細內文,請點閱👇
https://user110758.psee.io/3g88kh
台大醫院電子病歷 在 酸酸時事鐵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現在就是靜靜看著他們被自己的迴力鏢打到爆炸就好,他們只是被逢DPP必反的直覺判斷沖昏頭而已。#藍綠一樣爛你還覺醒個屁
「我來指揮應該也不會太差」#台北是防疫最大的破口!#支持柯文哲就是支持國民黨_都是垃圾沒有例外
一「台灣破百例確診!雙北竟佔全台的一半,一次看懂多個高風險個案 | Heho健康」
先說個笑話:「台北防疫政策很多領先中央」#那個已經沒用了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603778689762204&id=584986081641475
一「普篩會壓垮醫療體系?2前衛生署長嗆陳時中:難道別國都傻瓜做心酸?-風傳媒」#中華民國就是中國入侵台灣最大的破口
一「再給我講普篩試試看。」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871535652986505&id=584986081641475
Jin-Chung Shih:醫院出了狀況,請大家參考新聞,近期手術可能會暫停。
我的病人有安排要手術的,等院方有通知下一步應變方式,我會請助理轉達。
大家一定很緊張,我們要一起撐下去。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997748860365183&id=584986081641475
Yidi Li:疫情發展至今,最重要的事情已經轉變為保存醫療量能,今天記者會中張P也提到了即將進行的醫療四大處置。其中有一項很重要的「醫療量能降載」翻成白話文就是「只做必要的醫療措施」。那麼我們一般人可以怎麼配合呢?
1. 如果你是慢性病患
盤點自己的慢性病藥物,在藥物用罄前一週回診拿藥以及慢性處方籤,未來三個月憑慢處在藥局領藥就好,不要進醫院,或是申請電子病歷改至診所就診。
2. 如果你有呼吸道症狀
雙北目前已無法完全靠TOCC辨識是否為高風險群,建議輕微呼吸道症狀不要來急診做篩檢,要篩檢可以去白天專門篩檢的門診(像是台北市五個篩檢站或是台大醫院有開疫病門診,之後政府可能會有更多其他篩檢點來應付大量需要篩檢的民眾),篩檢後等報告期間都要當作可能是陽性,自己一樣做好隔離措施,不要抱持著想來篩個陰性讓自己安心。
感謝 LingYa Chen 補充
3. 如果你不小心受傷
我知道很多人受傷會去急診外科包紮就醫,但現在急診量能已經過飽和,建議大家如果是門診時間,可以至一般外科門診處理,急診就留給篩檢跟真的快要死掉的人。
4. 取消不必要手術
這已經在大多數醫院進行公告,不是緊急或必要手術(緊急或必要由醫師判定,他比你懂)應該都會接到延後通知,請體諒醫護不要跟他說蛤我假已經請好了你一定要幫我開。
以上是我想到的部份,有漏的再補充,歡迎醫療專業朋友補充跟質疑喔!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4310586895627507&id=100000287180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