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氣候變遷發展綠能_卻遭到居民強烈反對?
風力發電大行其道,🇨🇦加拿大安大略省計畫在鄉間興建六萬八千座產業規模的風機。卻遭遇強大的反對聲浪...居民群起抗議,鄰居間反目成仇。能源政策,與人民和環境的衝突,又該如何化解?
【風能啟示錄】公視+線上看 https://reurl.cc/rx0084 (觀看期限至5/29)
●與談來賓:中國醫藥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 許惠悰、台大能源研究中心主任 江茂雄
#風力發電場就在你家旁邊...
#居民受噪音頭痛耳鳴所苦... .
#但要找到環境暴露致病的證據很難
當風力發電廠開始進駐鄉間農村後,其中一戶農家不得不賣掉所有的牛隻,因為風機啟用之後,牛隻就開始流鼻血,躁動不安還有公牛的腳被電流灼傷。許多居民出現頭痛、心悸、失眠等等「風力發電機症候群」或所謂的「低頻噪音症候群」。
#風力發電究竟會不會影響健康?
#風力發電廠該距離民宅多遠?
然而,像這樣的痛苦,卻很難找到環境暴露致病的證據。以香菸為例,香菸真正的傷害是間接的,也就是,長期接觸可能有害健康。然而,如今理所當然的常識,當初卻花了四十年才證明——吸菸會導致心臟疾病和肺癌。
安大略省的《綠能法》,
允許廠商在距離民宅550公尺的地方設置風機。
在澳洲,則立法規定,若居民不同意,
就不能在住家兩千公尺內設置風機。
#風力發電 #健康 #環境 #能源 #民主
#能源設施與在地社群
#溝通參與的管道很重要
#風車症候群 #三星 #綠能源 #環保 #利益
#石化燃料 #氣候變遷
#鄰避效應
#不要在我家後院(Not-In-My-Back-Yard)
#公平正義 #補償
🎥了解更多▸▸ http://goo.gl/Vn3zyi
🎥公視+線上看▸▸ https://www.ptsplus.tv/
■ 公視主題之夜|首播週五22:00;重播週六凌晨7:30
■ 公視三台|首播周日14:30;重播周一凌晨01:00
台大 電機 通 識 規定 在 以專業實踐幸福-鄭秀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取消18學群對應 落實學生多元學習】
以專業實踐你我幸福:問政報告系列 (一)
大學招聯會於今29日公布,111學年度各校系的「學習準備建議方向」,大學申請入學的審查看修課紀錄與學群關聯是「部定必修」、「加深加廣選修」、「校訂必修」和「多元選修」共160個學分做綜合評量,不限於校訂必修、多元選修的10到14個學分中,不要看成超額比序,也不是積點制。大學學系公告的項目是「or」、不是 「and」的概念,有其他優異表現亦可提供,大學端會做綜合判斷。此修正辦法正式宣告取消了原先8/31招聯會公布的大學考招需勾選多元選修端對應的十八學群之規定。對於很早就點出此問題,並促成此項政策修正的重要推手之一時代力量鄭秀玲委員表示,一方面欣見努力成果能造福高中學子,免於因選修不到想要的通識課程,而無法申請理想大學的困境,二方面則認為,108課綱考招連動仍有許多制度上的不足,呼籲社會大眾仍應持續關心。
鄭秀玲委員指出,大學招聯會決定取消多元選修和考招的18學群對應,回應了她當初對蘇貞昌院長所提出「莫讓德政變大災難」呼籲的用意。鄭委員回顧歷程,在她接任委員前,台大電機系教授吳瑞北、前北一女校長楊世瑞等人已發現,多元選修課程10-14學分對應十八學群,並與考招連動的嚴重性,恐引起偏鄉學子因通識課程開課數不足、一般高中選不到課程而無法進入理想科系,因制度設計的缺失所造成的不公結果。
於是,鄭秀玲委員先於9月16日與教育部長、高教司長等人會談,反應該問題的嚴重性。於四日後(20)日在立法院院長質詢蘇貞昌院長時,以「守護下一代的未來」為題,提醒國人學習歷程考招連動制度不善,讓偏鄉小孩更偏鄉的嚴重性。接著,她具名投書,再次呼籲蘇院長不要忽視會動搖國家根本的一個不當教育規範問題。
到10月份,由於離招聯會預定公告時程僅剩一個月,所以鄭秀玲委員除了立院既定質詢與預算審查外,更加緊腳步,辦理專家會議、質詢相關主管單位,同時也親至拜訪偏鄉高中,聆聽高中端的聲音。於10月7日邀集招聯會召集人賀陳弘校長、八斗高中校長、台大社會系林國明教授和吳瑞北教授等人進行討論。她也持續對外界發聲,讓更多學生家長了解多元選修課程對應十八學群考招連動所導致的可能後果。當月25日〈今周刊〉訪談,並於11月20日出刊的專題中,首次鉅細靡遺披露問題,並也於報導中呼籲108課綱應讓學生能享受學習的熱情與動機。最後,甚至獲得台大五個學院院長的投書聯署支持,因而促成招聯會今日的政策調整。
108課綱考招與多元選修學群選課連動的脫鉤,只是讓新課綱能完善執行的第一步,讓學生能適性所學,大學也能適才所選。教育是無止盡的良心工作,將來新課綱推動後,一定還會有許多磨合及造假等問題產生,學校與政府單位不可掉以輕心,才能讓新課綱順利推行,並讓學生能快樂成長與適性學習。
台大 電機 通 識 規定 在 阿扁們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作者: 林宗男/台大電機系教授、李忠憲/成大電機系教授
內政部宣稱結合自然人憑證、健保卡、駕照等多卡合一的數位身分識別證(以下簡稱New eID),整合強大資訊解決不便,晶片資料要透過加密保護,要民眾輸入密碼才能使用,「資安絕對無虞,請民眾放心」。贊成內政部New eID政策的人也因為初看之下行政數位化帶來理解的單純性,而對背後所帶來的資安風險視而不見,而以「所有的創新都有代價」支持這個政策。在政府推行數位國家的過程中,報稅、各種補助、車籍資料、勞健保等,各種業務橫跨財政部、內政部、交通部、衛福部等各個不同的部會。New eID做為登入各個網絡服務的憑證,其所帶來的「方便性」確實讓人心動。
但是忽略這種集中式設計所帶來的單點失效(single point of failure)資安風險,New eID將成為我國數位國家的資安阿基里斯腱。對於一般民眾而言,會使用由不同單位不同性質的資訊服務如:公司或學校的電子郵件、Gmail、雲端硬碟、網路銀行帳號等,如果這些不同帳號都用同一個密碼,對使用者而言當然是非常方便。但是稍微有一丁點資安意識的人都會知道這是非常危險的。如果駭客掌握了這個民眾的公司郵件密碼,這位民眾的Gmail、雲端硬碟、網路銀行的資料全部淪陷。單一民眾的數位資產、隱私受到駭客攻擊、竊取,受害的只是單一的個人,當New eID做為全體國民登入政府提供的資訊服務憑證,當然也為國家級駭客滲透竊取全國民眾的個資隱私帶來同等的便利。
政府的高階資訊官員通常沒有資訊安全的概念,即便是高考及格,也很少接觸到技術。唯一的一招就是外包給廠商,廠商負責資訊安全防衛的問題,發生問題的時候當然再交由廠商解決。在這樣的情況下說要發行New eID,這種造成單點失效的巨大資安風險難道不是造成不必要的國安風險嗎?到底是哪個公務員能真正負責?要怎麼負責?
稍微有資安概念的人都知道,沒有百分之一百絕對安全的資訊系統。資訊安全既不是單一產品,也非技術人員專責業務項目,而應該是一個由上到下的一個管理制度。
資訊安全包括技術和管理,技術上就有非常多的問題,而且即使技術可以達到百分之百的安全,管理的部分才是最大的風險,人是所有系統裡面最脆弱的,尤其在國家的資訊安全治理裡面,缺乏「資安許可身家調查」,對於敏感機密的資料,沒有明確的制度和法律規定誰有權限可以接觸,尤其沒有足夠的罰則來威嚇制裁機敏資料系統及個資外洩,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貿然實施數位身分證,完全是不負責任的政策措施。
內政部宣稱New eID「資安絕對無虞,絕對安全」不是無知就是蓄意說謊。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納粹德國利用號稱「unbreakable」的Enigma機器加密,但是被數學家圖靈成功的破解。中國有難以想像非常多的超級電腦,一旦我國政府採用這樣集中化的設計,系統和晶片一定遭遇中國全力的弱點掃描和旁通道分析攻擊,從最底層一直到最高層,一旦這個資安防護的阿基里斯腱有任何的破口,後果不堪想像。
晶片的公私鑰雖然是在晶片內產製,但是需將公鑰資料讀出才能產生個人憑證申請檔(CSR)。公鑰能匯出當然私鑰也能匯出。但是內政部卻告訴國人無法匯出,明顯與事實不符。全體國民公私鑰key pair只有廠商知道如何產生,公務機關無法驗證,憑空製造國家安全的治理危機。
我們呼籲政府應當採取分散式架構建構我國數位國家政策,放棄這個不當政策,正面回應民間及學術界「一卡一用」的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