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唸書這件事。
因為從小父母做生意很忙,沒時間照顧我們小孩的課業,母親又特別重視學業,於是我從幼稚園到高中一路念私立學校,(被)勤管嚴教。
幼稚園和小學,都是念木柵路上的私立中山小學。幼稚園印象不深,大約就是在左胸前別一個手帕,天天到學校吃吃喝喝。
小學競爭算激烈,4科考399分就變成全班第16名。同班同學現在在各領域都非常有成就。
因為私立中山小學沒有國高中,初中抽籤到私立延平中學就讀。初中成績還可以,(勉強)達到直升高中的標準,因為自己偷懶不想考北聯,就直升延平高中部了。還記得入學考試的時候根本沒準備,數學考超爛,還被老師叫去訓了一頓。
延平直升班神人超級多。現在在枱面上的各種知名人物非常多,我算是很一般的。其實我在延平高中受到的打擊是很大的,怎麼感覺有人每天坐在那邊發呆就可以考上台大,但是我就沒有辦法。
考上政大之後,人生突然失去目標,大學前三年得過且過,成績很差,只感覺對商學有興趣,但是成績不好又沒有辦法轉系,只有加強英文希望以後能出國唸書。
大學畢業之後,想要盡快出國轉念商學,考完標準考試,申請到U of California, Riverside的MBA,就先去念了。
在一年半畢業之後,想要留在美國工作,所以花了半年的時間在洛杉磯補習(爆肝苦讀),考上美國會計師。但因緣際會同時申請美國財務博士班,也(意外)獲得幾家學校的全額獎學金,最後決定去U of Iowa念財務博士了。
念完四年之後順利畢業,第一份工作回到台灣的元智大學,之後轉到中央大學服務十年。2010年轉到政大母校服務,一直到現在。後面的故事,很多朋友都知道了。
你問我人生有沒有規劃?我可以坦白的跟你說,沒有。
既來之則安之。人生就是一連串的意外,你唯一能把握的,就是無時不刻盡力想要達成下一個目標。
#女兒剛上高中有感
「台大mba申請」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大mba申請 在 蔡至誠。PG財經筆記Simple Is The Bes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大mba申請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大mba申請 在 Sabina姐分享MBA大小事,登愣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大mba申請 在 [心得] 台大GMBA part-time student - 看板MBA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台大mba申請 在 臺大哈佛學生交流會Harvard College in Asia Program Taipei 的評價
- 關於台大mba申請 在 【MBA急診室】MBA畢業後能否到任何行業擔任管理職 的評價
- 關於台大mba申請 在 研究所板 - Dcard 的評價
台大mba申請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天下雜誌獨家直擊》台灣地小人稠的痛點,為何被比爾蓋茲、貝佐斯投資的公司看上?(05/05/2021 天下雜誌)
在台灣談再生能源,「地熱」也許不會是許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選項。但兩年前開始,台灣的地熱發電潛力,卻吸引到比爾蓋茲創立風險投資基金投資的瑞典團隊,進到花蓮鑽探地熱潛力,並預期在未來幾年內投資高達數百億美元。《天下》團隊獨家直擊,台灣的零碳電力潛力,究竟有多大?
文:劉光瑩
車行至花蓮縣萬榮鄉紅葉村,轉進一條小路,一座30米高、貌似鑽油平台的探勘井映入眼簾,台大地質系剛畢業不久的年輕地質師們,正聚精會神盯著鑽井作業,緩緩轉動的鑽頭,發出低沉的嗡嗡聲。
這座地熱井探勘,已進行了幾個月。目前深度大約700公尺,工作團隊希望在六月要鑽到至少1200公尺深,看取熱狀況是否理想。如果一切順利,地熱電廠最快明年初能商轉。
萬榮鄉鄰近瑞穗溫泉區,是太魯閣族人的家,但卻沒有著名的山海勝景或農特產品。
儘管如此,這兒的地下卻蘊藏著寶藏,更是世界首富比爾蓋茲投資的基金,在台灣目前唯一相中的投資地,帶領台灣邁出穩定零碳能源的關鍵一步。
在《如何避免氣候災難》一書中,蓋茲提到他所投資的地熱開發公司Baseload Capital,在亞洲目前只有兩個開發據點,一個在日本,第二個就是台灣。
2019年成立的倍速羅得台灣分公司(Baseload Power Taiwan),目前還很低調,但背後的投資者,卻大有來頭。
比爾蓋茲創立基金投資的公司,看上台灣地熱發展
倍速羅得瑞典總公司也在2019年獲得「突破能源風險投資基金」(Breakthrough Energy Ventures,BEV)1250萬美元投資。而這筆基金背後,是全球知名的企業家,包括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微軟創辦人比爾蓋玆(Bill Gates)、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軟銀創辦人孫正義等人,專門在全球投資低碳能源新創公司,這些新創公司必須提出每年幫全球減碳1%,也就是5億噸碳的路徑。
今年二月,跨國能源巨擘雪佛龍(Chevron)也宣佈投資Baseload Capital 2500萬美元,相當於新台幣7億多。
這更是BEV投資的公司中,在台灣落地的第一樁投資項目。
倍速羅得台灣董事長暨總經理黃天德(Van Hoang),說著一口流利國語、華人臉孔,但其實他的背景非常多元:父母是來自澳門的客家人,在瑞典長大,曾在台灣工作5年,上海、香港工作十幾年。
「我的中文是看電視學來的,」黃天德笑說。他2002年到交大讀了一年MBA,花了三個月學會中文對話,後來還成了台灣女婿。
四月中,《天下》採訪團隊跟著黃天德視察工地,他把兩手圈在一起比出一個圓:原來地熱井的直徑,不過跟一個十寸的比薩餅差不多大。
這口井也很有歷史。他說,瑞典的執行長當初在全台幾乎泡遍了所有溫泉飯店,之所以選中紅葉村來鑽探,一來是因為這口井位於私人土地上,土地使用單純,地主也曾為探勘溫泉鑽過井,二來就是根據地質熱源圖,指出這塊地有潛力。
為何相信地熱?「我們相信這是全球目前最被低估的低碳能源,」執行長海林(Alexander Helling)在越洋受訪時說。
說來可惜,台灣在地熱上起步並不晚,卻曾長年停滯。目前位於太平洋火環帶上的所有國家中,唯獨只有台灣沒有商業規模的地熱發電。
同樣位於亞洲的多火山地帶,菲律賓與印尼的地熱發電都已超過GW等級。台電曾於八〇年代在宜蘭清水建立全台第一座、全球第14座地熱發電廠,卻在1993年後停止運轉,直到2016年才重新招標,由台汽電與將捷集團合資的宜元公司得標,預計今年將商轉。
地小人稠的痛點,竟成了台灣發展地熱的優勢
儘管如此,倍速羅得為何認為地熱適合台灣?
台灣人的聰明才智與技術絕不落人後,唯獨只有一點,是再怎麼努力都無法克服的:地小人稠。也因此難以如同澳洲或美國,發展大片太陽光電場或是陸上風場。
而佔地面積小,剛好是地熱的強項。黃天德解釋,紅葉村的地熱電廠預定範圍僅2000平方公尺,預計可放16個瑞典地熱設備公司科萊蒙(Climeon)的地熱發電模組,每個裝置容量150KW,總共2.4MW,這將會是倍速羅得在冰島電廠規模的兩倍。
由於不受天候與時間影響的基載電力,倍速羅得數據指出,以同樣時間內發電5MW計算,地熱發電只需270坪土地,只比一座網球場大一點,是太陽能所需土地面積的百分之一、更是風力發電的千分之一。
他們相信,地熱持續發電、不需要大片土地的特性,能夠解決台灣最大的痛點。
而地熱發電的技術原理,簡單來說,就是「只取熱,不耗水」。
這兩公尺立方的模組,運用的是低溫地熱(Organic Rankine Cycle,ORC) 發電技術。黃天德指出,過去主流地熱發電對於溫度的要求較高,水溫至少要160度以上,才能達到商業等級效率。但隨著新技術的演進,科萊蒙的ORC模組,水溫只要在80度以上,就可以達到同等發電效率。
倍速羅得在日本的一座地熱發電設備,用的甚至是既有地熱機組已發電過一次的熱水,在兩次熱交換後溫度降至70度左右,溫泉水還能再回到飯店裡讓遊客泡湯,或是供暖給社區。
熱交換的特性,即是只取溫泉熱,而不耗溫泉水。進水經過熱交換推動發電機後,又會透過管子注回到地底下繼續加熱循環使用,從頭到尾水都在管線內流動,不跟外界接觸,也沒有空污或水污的疑慮。
村民從反彈抗議,到期盼帶來改變契機
不過,倍速羅得一開始在台灣也遭遇不少挑戰。
去年夏天,他們在紅葉村的鑽探工作開始不久,因為施工期間發出噪音,遭到村民拉白布條抗議,黃天德後來親自跟居民一個個敲門溝通,甚至親上火線,上原住民電視台談話性節目,與反對的村民面對面解釋工程細節,也在社區多次召開說明會。
如今,紅葉村村長以及萬榮鄉鄉代表,不只對地熱技術如數家珍,甚至還滿心期待未來地熱開發後,能夠帶來就業與觀光機會。
「我前陣子剛去宜蘭清水地熱公園,希望我們未來能有同樣發展,」60多歲的萬榮鄉代表嚴秋谷,出生就住在紅葉村,看到清水地熱以特殊自然景觀,搭配煮蛋、泡腳等溫泉觀光,假日吸引遊人絡繹不絕,近期還有湯屋即將開幕,讓他心生嚮往。
「大家都知道台東有個紅葉少棒,但都不知道花蓮萬榮也有紅葉村,希望地熱可以給我們紅葉一個機會,」他說。
而這個壯年人多半出外打零工的萬榮鄉,的確渴求發展的機會。衛福部統計,在花蓮縣各鄉鎮中,萬榮鄉低收入戶佔比高達9.45%,是花蓮縣13個鄉鎮當中最高,10個居民中,就將近有一個人的收入在貧窮線下。
「這幾年真的感受到氣候變遷的衝擊,」紅葉村長呂明堅說,原來山胡椒植株可以活6年以上,現在很多都到第3年就死了,以前冬天還可以看到山頭有雪,現在都沒有。」
呂明堅廣泛攝取新聞資訊,看到減碳和綠能是世界的趨勢,也希望紅葉能扮演要角。
對於村民一開始的反彈,呂明堅認為,是因為大家對地熱發電相對陌生。大家最擔心的不外乎是:水可能會被抽光、鑽探可能會導致山崩地裂,但在一次次的說明會之後,村民已經大都理解地熱發電原理。他也強調,等鑽探階段結束,到要設立電廠的開發階段,還是要經過部落會議溝通。
台灣地熱開發法規、業管單位,有待整合
此外,台灣在地熱發電的法規也有不少挑戰要克服。
過去在台灣的地熱鑽探,都是由工研院、中油與台電等國營事業支持。花蓮紅葉村,是有史以來第一家外商公司在台灣鑽探地熱。
「我們到每個單位去申請,他們都說:你們是第一個來問的!」黃天德說。
黃天德說,在地熱發電較成熟的國家,例如美國、冰島、紐西蘭,都有政府單一窗口專門處理地熱發電,幫開發業者做橫向溝通。
他說,台灣因為沒有《地熱法》,開採地熱同時牽涉《溫泉法》與《礦業法》,但業管單位有交通部又有經濟部,業者得自己摸索流程,許多時間都花在溝通與試錯,他希望政府未來能有專法處理地熱發電,才有更多開發商敢投入。
來自瑞典的倍速羅得,已經在冰島、美國與紐西蘭落腳,在亞洲的投資,目前除了日本之外,就是台灣。黃天德指出,未來不排除進軍印尼與菲律賓,但台灣還是目前經營重心。
如今紅葉村的鑽探還在進行,不論最後「開獎」結果如何,全球首富投資的企業落腳花蓮,對於提高台灣零碳能源供給,都是關鍵一步。(責任編輯:吳廷勻)
★更多的台灣地熱開發最新進展實況,請參見天下雜誌722期系列報導:
獨家專訪》比爾蓋茲零碳推手,為何看上花蓮?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4618
比爾蓋茲幫台灣減碳!直擊花蓮紅葉村,台灣零碳未來的關鍵一步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4617
比風、太陽能更穩定的電就在腳底!從宜蘭出發,台灣重回地熱行列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4646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4679
♡
台大mba申請 在 Sabina姐分享MBA大小事,登愣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對頂尖 MBA 有興趣?別讓學歷成為申請的絆腳石】#錄取生申請心得 #IESE
很多學生會擔心,想申請 Top MBA,可是自己唸的大學不是台大、政大,這樣的背景還有可能獲得錄取嗎?
IESE 學生 Esmée 分享自己的經驗,表示當初計畫 #申請MBA 時,也曾擔心過 #非名校出身 這件事,「我非常清楚學歷可能是我的劣勢,所以在工作的選擇上更加謹慎。」
因此當她獲得到生技相關的新創公司做 #行銷、#募資 的工作機會時,便毅然決然離開原先任職的大公司,最後協助公司募資到種子輪及 A 輪,募資金額是台灣同業的7倍。
Esmée 很早就把 MBA 的目標放在心中,並適時把握機會,讓募資的經歷成為她的職涯個人亮點,最後進入理想學校 IESE!
台大mba申請 在 臺大哈佛學生交流會Harvard College in Asia Program Taipei 的推薦與評價
臺大GMAT x 歐美商學院交流分享會】 由HCAP Taipei 與Donz GMAT 共同舉辦,將邀請Donz GMAT 的台大今年錄取歐美商學院的學員與校友,分享申請過程、心得以及海外的求學 ... ... <看更多>
台大mba申請 在 【MBA急診室】MBA畢業後能否到任何行業擔任管理職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感謝 台大 管院學生會的邀請讓我們有機會在線上和現在的年輕朋友們一起交流出國唸書與工作的想法有任何問題或建議都歡迎留言或寫email ... ... <看更多>
台大mba申請 在 [心得] 台大GMBA part-time student - 看板MBA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最近收到好幾個訊息, 都是朋友或朋友的朋友來打聽台大GMBA的課程
目前網路上能查到的資料有限而且年代似乎也有點久遠...
包括我自己之前在申請時, 其實也蒐集不太到相關訊息
在即將到來的報名截止日前寫篇心得文分享, 希望還來得及幫助到有需要的人
========== 以下為申請學校心路歷程 ==========
大學在台灣念中字輩機械工程, 研究所在國外念材料工程
沒有考過GMAT, 然後當年出國唸書的托福成績也不怎麼樣, 印象中大概是iBT 100上下
當年申請到國外研究所時運氣不錯, 得到還不錯的學歷(Global Top100)
雖然我本身是工程背景, 但是念MBA一直都在我的生涯規劃藍圖之中
最初覺得大學成績很爛, 如果沒考上理想中的研究所那麼就先去工作吧!
結果無心插柳到國外念了個材料工程, 然後畢業之後又很順利的找到工作
原本規劃工作2-3年就會轉換跑道去念MBA, 結果當時順利的人生遭逢許多變故
再加上後來結婚生小孩, 一度在心裡覺得大概是會放棄追夢了吧!
就這樣... 有一天出差坐計程車時看到台大GMBA說明會的廣告,就在兩天後!
於是就在周末跟先生和小孩"請假" 去聽說明會
說明會中先是介紹了課程,然後校友分享學校課程及生活
聽完之後就決定先申請再說, 如果沒有申請上就表示自己不是MBA覺得對的人 XD
當時在申請GMBA學程時, 有了6年多的工作經驗
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 從研究所畢業後就一直在同一個單位服務
我的主要工作內容是負責新產品導入或技術轉移的工程師
這是一份專案導向的工作, 每接手一個新專案就要組織新的cross functional team
最近幾年比較偏向協調者的角色, 整合各專長的工程師們去建立新的生產線
所以同時也會有很多的時候跟採購或業務等非工程背景的人一起跨國合作
這樣的工作模式多年下來, 更確定自已在管理或策略經營等方面有某種程度的天份與興趣
也藉由過去的工作成果累積向主管提出要去在職進修,並請他們寫推薦信
老實說, 在我跟直接主管談時, 感受不太到他是支持還是不排斥
所以當我後續去找BU director 談時心裡滿忐忑的
沒想到我們BU director竟是非常正面的態度
除了幫我寫推薦信, 還跟我分享他以前邊工作邊念PhD的心路歷程
========== 接下來是資料的準備 ==========
台大GMBA的備審資料要求非常簡單
英文成績, 工作年資證明, 個人基本資料學經歷然後準備Essay還有推薦信
雖然我在國外念研究所但是是非英語系國家
所以當時我還來不及考英文覺得有點擔心怕會被退件
(後來透過學校了解原來是因為我之前在國外念的是英語授課學程,所以英文成績waived)
Essay的四個題目似乎是歷年不變
1. Please describe a situation in which others with whom you were working
as a team disagree with your ideas. How did you deal with this situation?
In retrospect, is there anything you would have done differently?
這一題是依據實際工作上發生過的事件回答, 而且那一次的事件我其實一直放在心上
所以心裡已經想過無數次如果再來一次我會怎麼做
2. Please describe reasons for pursuing MBA program at this point in your life?
Please specifically state why you choose NTU Global MBA.
這一題我認為應該是要讓申請人表現要念MBA的"決心"有多大!
雖然我從小就想念MBA, 但是這種理由毫無說服力
所以我主要是寫在過去的工作經驗中體會到自己欠缺&有興趣的部分
然後連結到幾個台大GBA的核心課程
3. Please describe your short-term and long-term career goals.
How will NTU Global MBA enable you to meet these goals?
這一題我視為第二題的延伸
我的做法是仔仔細細的看過台大GMBA各課程,了解核心概念是什麼
然後挑選自已覺得有興趣或者是需要加強的能力, 做一份修課藍圖
依據修課藍圖去推測對自己工作短期有什麼幫助, 長期可能可以做到什麼目標
同時間也審視一下自己對於職涯的規劃, 在三年五年十年等各區間希望在什麼位置
4. (Optional) Please provide any additional information you have not
addressed elsewhere that you would like the Global MBA Admissions
Committee to consider in evaluating your application?
這一題完全自由發揮......
========== 接下來就是面試了 ==========
在台大GMBA裡有一半是外國學生, 另一半是台灣學生, 簡章上寫錄取30名
實際上我們這一屆好像有70人 (看學號,並非計算真實人數)
外國學生的申請作業都是在前一年的年底就完成, 而台灣學生則是在當學年度的三月份
當時申請截止日之後我上教務處網站查詢報考人數, 印象中有將近130人報考
五月份公布10名免面試優先錄取名額, 接下來有80個人來競爭剩餘的20個錄取名額
很高興我就是要去面試的其中一員!
知道要去面試之後,有跟台大國貿畢業的朋友聊天請益(管院共同師資很多)
發現原來在大學部就非常著重於case study 還有她非常推崇湯哲明教授的著作
因為我完全沒有商業企管方面的概念, 所以也就順勢買了書來看
(雖然在實際面試完全沒派上用場, 但依然獲益良多)
實際的面試時間非常短!既然課程是全英語授課, 所以面試也都是全英文進行
共有三關, 一關好像只有3-5分鐘?(現場有人按鈴控制時間)
第一關:請我自我介紹和了解為什麼要念MBA
第二關:教授的問題我其實到現在都不明白...
我沒有回答到重點他當時似乎感到不耐煩, 我對問題的印象有點模糊
好像是問我how to support business sustainbility as an engineer?
第三關:桌上有三張蓋住的紙, 隨機抽一份題目
一分鐘看完之後summarize & express opinion
我忘了我抽到什麼也忘了教授有沒有問問題
我只記得聊到超過時間被響鈴兩次, 然後教授笑笑的跟我揮手說see you again
(但是我到現在上課都還沒再見過他...)
後來放榜時收到成績單, 備審資料跟面試都是八十幾分, 正取
榜單上也是有幾個備取(好像是個位數)
但是最後到底有沒有正取放棄而備取成功我也不知道
========== 以上為申請過程 ==========
GMBA上課內容一點都不輕鬆, 加上作業是相當intensive
至於如何邊工作(出差)邊上課然後兼顧家庭... 之後有機會再分享囉 :p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3.87.1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BA/M.1583524244.A.178.html
※ 編輯: miffygrass (1.171.122.141 臺灣), 01/28/2021 18:38:4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