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九寨溝旅遊巴士互撞 七人死亡多人傷
18:42更新》九寨溝7死車禍 經清查無台灣旅客
有關大陸成都商報報導,下午1點20分左右,九寨溝旅遊風景區發生兩部遊覽車相撞車禍,經請台旅會北京辦事處及旅行業全聯會洽四川旅遊局都表示,並沒有台灣旅客!
#九寨溝 #意外 #旅遊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黃偉民易經講堂,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Wong Wai Man FCC馬凱七日旅遊簽證,彭斯討共檄文,北京反文明十大罪狀,老毛回魂,習總上身,范冰冰陰陽合同案港星顫慄,消滅廣東話,普教中之後簡體字,香港國際城市地位危。 消滅廣東話的用心,終於放上桌面。消滅香港,先要消滅廣東話。教育局長話,全世界只有香港,用廣東話學中文,長遠會令我們失...
台旅會 北京辦事處 在 白嘉莉 Bai Jia Li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白嘉莉揪甘心 無償宣傳寶島行
台旅會北京辦事處日前到雲南昆明推廣陸客赴台遊,適逢台灣知名藝人白嘉莉在當地參與公益活動;白嘉莉主動為台旅會站台造勢,引起轟動。這是白嘉莉首次為赴台遊無償宣傳,會後並與大陸國家旅遊局長邵琪偉等人合影。
以典雅氣質著稱、活躍於60年代的白嘉莉,當年被譽為「最美麗的節目主持人」,知名度紅遍兩岸。白嘉莉遠嫁印尼富商後,即淡出演藝圈;今年雙十節,她還參加了我駐印尼代表處舉行的慶祝雙十國慶酒會活動。
會場掀起追星風
上月底,台旅會由身兼會長的觀光局長謝謂君率團遠赴雲南昆明,舉行中國旅交會「台灣之夜」活動。白嘉莉正好就在昆明參與公益活動,即主動向台旅會聯繫,表達願意為活動造勢的意願,成為該活動的一大亮點。
白嘉莉首度現身在推介赴台旅遊的場合上,立刻吸引兩岸人士的目光,尤其引起陸方與會人員的關注,紛紛要求與她合影,現場形成一股追星旋風,也為活動增添不少話題和色彩。
白嘉莉說,因緣巧合,她也在雲南作公益,知道台旅會要來推廣赴台旅遊很開心,希望能盡一分力,讓更多大陸朋友知道台灣的美景與濃厚的人情味,赴台旅遊絕對是滿載而歸。
兩岸文化差異小
謝謂君表示,大陸10月起實施《旅遊法》,初期由於旅遊團費增加,影響旅客出遊意願,但長期來看卻有正面意義,有助於真實反映旅遊成本與支付合理團費,期許兩岸業者齊心合作,共同確保遊客權益。
台旅會北京辦事處主任楊瑞宗指出,兩岸之間沒有語言隔閡,又有文化上的接近性,彼此有不少互相借鏡學習之處;透過不斷完善的旅遊制度與規範,為兩岸人民搭建交心的橋樑,進而拉近雙方心理距離。
圖片:▲白嘉莉(左2)首度現身為赴台遊活動造勢,吸引兩岸與會者關注。(台旅會提供)
出處:中時電子報
台旅會 北京辦事處 在 天下雜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時事】台灣阿里山森林鐵路神木支線今天傳出小火車翻覆意外,目前6 名旅客無生命跡象,23人重傷,38人輕傷,合計61人,17名傷患已由直升機後送至嘉義水上機場分送醫院救治。台旅會北京辦事處表示,這班翻覆的小火車上有3個中國大陸團,正持續了解中。
希望他們能平安!粉絲們也一起為他們加油!
台旅會 北京辦事處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Wong Wai Man
FCC馬凱七日旅遊簽證,彭斯討共檄文,北京反文明十大罪狀,老毛回魂,習總上身,范冰冰陰陽合同案港星顫慄,消滅廣東話,普教中之後簡體字,香港國際城市地位危。
消滅廣東話的用心,終於放上桌面。消滅香港,先要消滅廣東話。教育局長話,全世界只有香港,用廣東話學中文,長遠會令我們失去優勢。
這位局長,用廣東話發言,卻質疑廣東話的價值。
廣東話是香港的母語,要香港人不說廣東話是沒有可能的。
但可以用行政權力,要學校用普通話教中文,禁止學生在校內用廣東話交談。
廣東話留在市井巷里之間,和公公婆婆交流時才使用。一如今日的台山話潮州話,只在街市鄰里之間聽到。
務使將來受過教育的人,出席社會正式場合,公務往來,都只會說普通話。
廣東話留在基層,只說家常,不會有人用廣東話念《兵車行》,一如今日無人用台山話朗讀《禮運大同篇》。
普通話教中文之後,簡體字就來了。
董建華推母語教學的時候,教育局說:
「對大多數學生來說,以母語學習,成效最佳。」
當年包藏禍心,騙香港的父母,母語教學有利子女學習,不要英語授課。其實,當年老董說的母語,是普通話。
消滅香港,要從言語開始。
台灣人用的國語,有別於大陸的普通話。台灣人從沒有人會說,台灣只有二千三百萬人口,相對於大陸十四億人和全世界外國人學中文都用普通話,會落後於形勢,不如將台灣國語調到大陸口音,這有利於子女將來發展。
台灣沒有人說這些鬼話,因為騙不了人。台灣國語,是台灣文化的一部份,是台灣人的根,台灣人愛台灣,中共動不了台灣一條毛。
香港特區官員,已經完全喪失了個人獨立思考,只能盲目執行北京政策,一地兩檢,大陸官員在港執法之後,普通話成為法定語言這一項,已經等得不耐煩。
香港的廣東話是雅言,不是圍頭話客家話這些地方方言。它經過長期學養浸淫的。
在網上可以收聽到廣州的粵語廣播頻道,試聽聽他們的節目,每個字你都聽得懂,但內容令你不舒服不自然的。內容低俗,價值停留生物本能層次,都是假大空的流毒,沒有高層次的訴求。
都是廣東話,和香港人說的就是不一樣。
其實香港的廣東話,母語,多得金文泰港督時大力推行古文教育。
當時因為抗衡共產中國的原故,亦因為中原變色,大批學者南下避秦。古文教育得大量人才來港配合,順水推舟,各種鄉音的教授老師在大中小學校任教。
當時,學生用廣東話學中文,不同老師用不同的鄉音教授,毫無衝突,毫無突兀,師生融洽。老師有時代使命,中原文化之根被共產斬斷,他們在海島為往聖繼絕學。香港的學生,接觸中華文化,抱負大了,眼界開了,知道愛國必須反共。
神州風雨後,仙島畫霞煙。
今日香港的廣東話,已是香港人的根,香港文化的一部份。消滅廣東話,是斬斷香港人的根,這樣才能將香港融入大灣區,和江門、佛山、東莞同等。
特區官僚當然要推行北京政策,但能否如願,還要看香港的父母。當年金文泰總督好嘢,用中國古文對付共產毒害,是一救命靈丹。
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城市的身份岌岌可危。FCC副主席,金融時報亞太區編輯馬凱,因為主持過陳浩天午餐會,港府竟拒絕他在香港的工作簽證。世界譁然,歐盟正式敦促港府澄清,拒發簽證的理由。
所謂國際城市,因為香港有無數的外國機構在這裡作辦事處,派員在這裡工作。
發不發簽證,當然是政府的權力,像北韓,不歡迎外國人在那裡有辦公室。
但香港,一直有特殊的中西交流的位置優勢。他們在香港設亞洲辦事處,北可以上大陸,四面處理日本、東南亞的事務。
可靠的法庭,人才的匯萃,良好的治安,還有美食天堂。
新加坡一直想取代香港的位置,但他們的法庭不可靠,始終無法取代香港成為亞洲落腳的首選。
今日特區政府,沒有一個放得上檯面的理由,就拒向一個外國記者發簽證,全世界的機構、全世界的新聞界都看在眼裡,我們還是不是一個國際城市?還有沒有維持一個國際城市的決心?
九七之後,香港仍然和大陸不同。
看看今次的貿易戰!
香港能夠置身事外,不被美國制裁,因為香港不只是一個國際城市,美國有一條「香港法」,有別於中國大陸其他地區。
美國最近和加拿大、墨西哥組成聯合陣線,就是對付大陸走捷徑,將貨品在美國南北兩邊落貨,避過懲罰性關稅,再由加墨兩地偷運入美境的機會。
看到美國這次的決心,在文明世界組成一個大聯盟,圍剿中共,密不透風。
有「香港法」保護的香港,其實是圍剿中共大鐵桶的一大漏洞,美國未對香港出手,只是顧慮到美國在港的利益,但特區政府的一連串舉措,不斷證明自己與國內城市無異,那美國為什麼還要保留「香港法」,給香港特權?
老毛回魂,習總上身。
北京政策愈來愈左,美國副總統彭斯,上周發表洋洋萬言「討共檄文」,力數中共罪狀:
打壓宗教信仰
迫害少數民族
剝削個人自主
破壞學術自由
盜竊別人技術
無視知識產權
挑釁南海和平
侵犯外國主權
影響美國選舉
債務陷阱外交
彭斯的檄文,簡單的總結:中共與整個文明世界價值為敵。
這樣的內容,特朗普說不出,但共和黨不只特朗普,還有其他菁英。對付中共,不是特朗普個人一時興起,是共和黨的共識,和長期部署。
貿易戰爆發至今,中共仍心存僥倖,希望特朗普選舉失利,換人之後,一切回復過往關係。
但此檄文顯示,美國民主共和兩黨,在對付中共一役,已得共識,即使政黨輪替,北京仍是華府頭號敵人。
美國長年部署,對付的,不是習近平,是中共。習近平一人獨大,習一倒下,中共也完了。
北京內憂外患,范冰冰人間蒸發一百日,寫了悔過書,交出八億八,重回人間。
那戰狼、葉問,一眾愛國的香港藝人,交足了稅款沒有?你們有沒有陰陽合同?
#貿易戰 #廣東話 #廿三條立法 #大灣區
2018年10月9日星期二下午5:00
你的收看、訂閱、讚好便是對「易經講堂」的支持,謝謝。
台旅會 北京辦事處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聖德肋撒堂(英語:St. Teresa's Church)是一座天主教教堂,位於香港九龍九龍塘太子道258號,於1932年12月18日舉行祝聖典禮。依照香港政府的規定,聖德肋撒堂是獲准舉行婚配聖事的天主教聖堂之一。九龍區第二大教堂聖德肋撒天主堂是教香港教區在,亦是全港最多人舉行婚禮的教堂。聖德肋撒堂已被列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聖德肋撒堂區今時服務範圍包括何文田和太子道西等地區。為方便教友參與宗教活動,除了聖德肋撒堂外,堂區更包括以下的教堂和中心:1.教區傷殘人士牧民中心(英語:Diocesan Pastoral Centre For the Disabled),位於九龍何文田公主道81號。中心於2003年建立。2..聖依納爵小堂(英語:St. Ignatius Chapel),位於九龍窩打老道516號(九龍華仁書院)。於1959年建立,1964年至1988年屬聖德肋撒堂區,1989年至1990年屬黃大仙聖雲先堂區,1991年屬聖德肋撒堂區。3.聖若瑟小堂(英語:St. Joseph’s Chapel),位於九龍九龍塘義本道8至10號涵碧別墅二座。於1992年屬聖德肋撒堂區。在聖德肋撒堂建成之前,九龍塘區的信徒要參與彌撒就需要前往尖沙咀的玫瑰堂或者牛池灣聖若瑟安老院內的聖堂。而兩處的彌撒禮儀都是由玫瑰堂的神父主持。在1923年時,由於九龍的人口增長,天主教會開始尋找地點去興建一座新的聖堂。在1924年2月11日,一群有影響力的天主教徒寫信予當時的宗座代牧師多敏主教,表示願為新聖堂籌募經費,並促請成立籌備委員會。但不巧的是,師主教卻在數天後,即同年2月20日去世。在師主教於2月24日的追悼會上,布力架先生(Mr. J.P. Braga)重新提出建新堂的計劃。當時的天主教會在柯士甸道已購了一塊土地,但實在太近已有的玫瑰堂了。而同時計劃在深水埗興建的寶血女修會總會院又會附設小堂方便教友,所以,教會的考慮便放了在正發展龐大的屋宇計劃的九龍塘,其時有不少的葡籍家庭被其吸引。1928年11月13日,位於太子道與窩打老道交界,而積76,500平方呎的第二號土地以底價港幣38,250元出售,為期75年,年租則為港幣526元。結果,師多敏主教的繼任人恩理覺主教的代理人在沒有競爭者的情況下以底價投得該地。在確定投得該片土地後,恩主教找來自荷蘭的本篤會士格寧神父(Adalbert Gresnigt O.S.B.)籌劃建築事宜。格寧神父的作品除了在美國和巴西等地外,北京的輔仁大學的中國式校舍以及香港黃竹坑的華南總修院的四合院建築也是出自他的設計。恩主教去信當時身在北京的格寧神父,希望他能建一座紀念聖女小德蘭(聖德肋撒)的中國式聖堂。但另一方面,恩主教也在信中表示中國式的設計在香港未必會為人所接受。在1928年11月22日舉行的傳教區議會會議上,決定了聖堂會在1929年1月發動了公開贊助時才動工,並正式選定聖女小德蘭為聖堂主保。在1929年1月25日,格寧神父在不知土地確實面積的情況下寄來了堂區辦事處和神父宿舍的初步圖樣。籌款委員會則在同年6月24日發起了募捐,同時,恩主教起先主張的中國式建築如他所料地不太受歡迎,格寧神父於是揉合了其他兩位建築師(A.H. Basto 和 M. Van Wylick)的心思,將聖德肋撒建成一座有圓頂和尖塔的拜占庭式教堂。其實在1930年代,香港天主教教會的經濟經營艱苦,但由於有德若翰神父(Rev. Spada, Giovanni M. PIME)的積極經營,教會方面終於在1931年9月21日與美安建築公司簽約,並隨即開始工程。1932年4月23日,恩主教到臨聖德肋撒堂主持奠基典儀式,並在聖堂中已完成的主要建築內舉行了第一台彌撒。而於在同年12月18日,恩主教到臨主持了祝聖典禮。在聖誕前夕,艾國安神父(Fr. U. Galbiati)主持了子夜彌撒後,聖德肋撒堂再度封閉以作最後階段的裝修。其後,聖堂正式開幕,第一任主任司鐸為顏思回神父(Rev. GRANELLI, Andrew PIME),為九龍塘區的天主教徒提供彌撒的地點。其後,聖德肋撒堂在1934年升格為準堂區,並於1949年正式升格為堂區。多年來,聖德肋撒堂在崇拜、教育、醫療和社會服務都扮演了相當的角色,以致在和靈導神父(Rev. ORLANDO, Carmelo PIME)以及黃德祥神父(Rev. WONG, Tak-Cheung Francis)服務該堂期間,在神職人員間常笑指聖德肋撒堂的主任司鐸為「九龍區主教」。聖德肋撒堂於2007年 慶祝建堂75週年,維修工作主要集中在下列三方面:聖體祭台的全面改建、約12隻玻璃窗重新彩色設計以及主祭台雲石的維修。此外,聖德肋撒堂購入了新製的洗禮池,並於2007年的復活彌撒首次使用。由於聖堂要預留地方以便內部的維修,故於2007年1月至8月暫停開放給舉行婚禮之用。由格寧神父設計的聖德肋撒堂是一座帶有圓頂和尖塔的拜占庭式教堂。它的形狀成一拉丁十字架,並採用了羅馬式圓勻意念的設計,側廊採用了圓拱為主題。堂內的石柱則是採用科林斯式。頂樑的材料為三合土和鋼筋,但仍採用了中國宮廷建築的方式建成。聖德肋撒堂的鐘樓可說是聖德肋撒堂的標記,但當中的銅鐘在大戰期間被賣掉。不過根據教友的憶述,教堂的鐘聲在1960年代時仍有依時鳴響。聖德肋撒堂共有三塊具有歷史價值的石碑,第一塊位於聖堂右方鐘樓底部,是立於1932年的奠基紀念碑;另一塊石碑則是在祭衣房洗滌聖物去水盆的上方,立於1950年,為了紀念祭衣房的重建,以及紀念聖母升天於同年被宣布為信理。最後的一塊石碑在教堂大門入口的右側,列有捐款建堂的施主,但奇怪的是在石碑的最後一行刻了墨索里尼的名字——這名字與碑上其他施主的名字的字體和嵌鑿方式都不一樣,似是後期加上。對香港教區歷史素有研究的夏其龍神父亦未能找出此名字出現在碑上的因由。聖德肋撒堂除了在祭壇右方供有聖女小德肋撒的聖像外,在祭壇左方亦供有花地瑪聖母的聖像。這聖像是在花地瑪聖母於1917年相傳在花地瑪顯現後第一批從葡萄牙運來的。在聖堂的祭壇之後,聖體櫃之上另有一組雲石製聖像是法國里修加爾默羅修會聖堂中的聖像的複製品,由聖瑪利書院的學生捐贈。聖女小德肋撒呈跪下的姿態,在她的面前是抱著嬰兒耶穌的聖母。在背後的十字架亦有三位小天使向小德肋撒灑下玫瑰花,象徵上主的恩寵。聖堂中亦有耶穌聖心、聖方濟各•沙勿略、聖安多尼、聖猶達、聖大若瑟等的聖像。在聖堂正門的左角圍牆邊亦供有交通的主保聖人——聖基多福(St. Christopher)的聖像而對著太子道。以前在每年的7月25日舉行汽車祝聖儀式。有些信徒甚至帶了自己的單車來參與。在聖德肋撒堂的外部建有一小屋,是九龍第13旅的童軍所使用的童軍室。在教堂的後方建有九龍聖德肋撒英文學校的三層高校舍。此外,在聖德肋撒堂的西面建有九龍明愛中心,於1967年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