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報書摘】愛在公東—錫質平神父的故事
1917年出生於瑞士的 #錫質平神父(1917〜1985),21歲加入天主教白冷外方傳教會(簡稱白冷會),1953年10月到台東,被任命為白冷會台灣區會首任會長,負責天主教在台東的工作,但最終發現,只有教育才能改變窮困的現況。
錫神父設立原住民學徒班讓學生學習謀生的技術,還在台東地區廣設學生宿舍讓他們住宿,隨後在教會的支持下,引進瑞士師徒傳承學制,創辦 #公東高工,並邀請擁有專業證照的青年到台灣當義工,不支薪地在學校裡教導木工、水電、機工等課程,位居偏遠的公東高工,前後有21位來自瑞士、德國、奧地利的外籍老師,直到公東培育出自己的師資後,外籍老師支援的教學計畫才告一段落。
台東水電課程 在 Daphne 劉倩妏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夢,從未離手
終於回到了這片土地。雖然五年前,還是十七歲的時候,就開始為工作、為了看看這美麗而遼闊的世界而坐上巨鳥,不間斷的出國。
穿雲入霧,在好十幾個國家落地,卻無法生根。
這四個月埋首完成了一部四十集的偶像劇,一抬頭,恍如隔世。認真回想起來,我其實從來沒有真的離開家裡,離開我摯愛的家人這麼久過。
這一百多個日子,甜蜜,也痛苦。
常因壓力,每晚從惡夢中驚醒,邊哭邊滑手機,搜尋一些正能量句子來安慰自己。然後因為隔天還要拍戲,得馬上戴上蒸氣眼罩熱敷。
一大盒蒸氣眼罩就放在床頭,觸手可及,我粗魯地撕開包裝,閉起雙眼,戴上,像神經病一樣喃喃自語,祈求眼睛趕快消腫。我記得自己當時上網訂了快一百片蒸氣眼罩吧,也不乏一天得用上好幾個的時候。
很多個夜晚,我只亮起房間一盞發出橘黃光的小燈,躺在純白的床上,用手撐著腦袋側躺著,看著用黑色墨水寫著滿滿鼓勵話語,五顏六色的便利貼牆,跟自己對話。
一方面希望趕快把這部戲拍完,另一方面又擔心戲殺青後回到台北住,就要開始負責自己的衣食住行,把口袋燒出一個洞。
單看租屋這事兒,第一個月得先繳三個月的房租(一個月房租加上兩個月押金),還有半個月到一個月的仲介費,而台北的房租不像地廣人稀的馬來西亞,幾百馬幣就可以租到房子。在台北,一間小套房動不動就要上萬台幣(約一千多馬幣),還沒加上水電煤,可能還有管理費。
開啟手機的計算機程式,開始對著螢幕敲敲打打,算自己的演出費扣掉公司抽成的佣金,再扣掉政府扣的20%稅金,已經去掉超過一半了。再扣掉這四個月的助理費(我在來台工作的這四個月由於還沒領到薪資,都在花自己馬來西亞的存款,幸好有經紀人幫忙,暫時代墊助理費,不然肯定會更為狼狽)。
像小小的火車頭,拖著長長的列車往山頭出發,所有的起步都磨人。忙於工作,簽證不小心逾期了,要繳納罰款。幾天前剛拿到手的支票,就這樣被好多來自四面八方,巨大而長著長長指甲的手,在一瞬間無情地抽去,天空揚起一堆數字,緩緩地飄落著,我蹲下身子想要撿起,但已所剩無幾。
穿過雲層,在與世隔絕的同溫層裡,我再次,跟自己對質。
決定簽約到台灣來發展絕不是一時衝動,自己去年為了上表演課進修,為了在台北電影節、金馬影展看來自於世界各地的好片,為了到一家又一家的經紀公司敲門,我好幾次推掉工作,專程飛到台灣,前後不少於五次,也深思熟慮了快半年的時間,才決定跟現在的公司簽下一紙合約。
其實已經做好心理準備,要很努力、很努力地熬過前面幾年,也知道成功當然不是唾手可得。所以在各種困境或是各式的課題前,我還是面帶微笑,淡定從容。偶爾看到同劇的演員們結伴去吃當地美食,去出遊,去按摩,而當時還沒拿到半毛錢的我,只能靠著馬來西亞僅有的儲蓄,坐公車到台東圖書館與書本為伍。或坐在房間的瑜珈墊,抱著電腦看法語線上教學,或台大開放式課程,吃著劇組百年不變的便當,依舊覺得快樂、滿足。我真的覺得自己簽到台灣來的這短短幾個月,還真成長了不少,並且在心靈上獲得巨大的財富。
只是偶爾還是會擔心自己是不是在軌道上?畢竟還有一顆電影夢在深藏在心。
自從今年我的兩部賀歲電影《Ola Bola 輝煌年代》和《開飯啦!》上映之後,就一直在拍偶像劇。上半年在馬來西亞拍完13集的《當拳頭遇上枕頭之後》,下半年又在台灣拍完40集的《讓愛飛揚》,然後,2016就來到尾聲了。回到馬來西亞出席兩個廣告活動,處理好簽證問題,才能再入境台灣參與宣傳的工作。
現在最讓我期待的,就是12月跟《榴蓮忘返》的導演,楊毅恆楊導再次合作,以久違的創作來為2016劃下句點。
畢竟自己是在獨立製作裡鑽出來,吸取養分而慢慢長大的,就像舞台劇演員對劇場的情懷一樣,總覺得獨立製作雖然酬勞不高,但能有很大的空間跟導演一起創作,跟以一頂十的工作人員們,共同完成大家都滿意的,嘔心瀝血之作,這是無可比擬的,莫大的成就感。
每個演員都在等待一個好劇本,好導演、好團隊。或許好導演、好編劇也在等待一個好演員。而現在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盡力演好我得到的,每一部戲的演出機會,從中學習、吸取經驗;同時不間斷地看書、寫作、旁聽各種各樣的課程,汲取養份,養精蓄銳,不讓現實敲碎夢想。
夢想一直都在,現實像個嚴厲的老師,也一直都會在,站著你身後。只要隨時發現你對自己懷抱的夢想不夠堅定,就會毫不猶豫的將其打落,逼你交出另一個,你內心真正渴望的夢想。直到你真的確定了自己想要的,現實的鞭子就再也打不落,因為那夢想,你牢牢地握著。
回家了,夢,從未離手。
#劉倩妏
台東水電課程 在 打工換宿.背包環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東體驗農場換工~【回歸家鄉-卡那歲農場】
「卡那歲農場」是武陵村Takis-vilainan家族一個三代的夢想,是一片期待能將布農文化的樸實美好、部落生活的簡單快樂分享給眾人的園地。兩年中,卡那歲農場的第一代與第二代主人相繼離開,這也使得卡那歲農場的第三代主人Biung決定從都市回到部落,延續這個美麗的夢。如今,卡納歲農場是武陵部落課輔班小朋友們進行食農教育與部落生活體驗課程的園地之一,剝玉米、烤地瓜、看動物...布農生活的智慧與精神就在孩子們的笑聲中漸漸被延續。
2016年,我們期待將卡那歲與武陵部落的美好分享給更多部落內外的朋友,也邀請更多人一起以換工的方式來協力支持部落青年的返鄉之夢。在1、2月,我們陸續舉辦了布谷拉夫故事樹與生活營讓外地人、在地青少年與小孩共同參與了一系列回歸傳統種植與生活的營隊,在這樣的學習與工作中,逐步地去認識布農的文化,如今也希望大家用換工的方式一起陪伴我們去共同打造與延續卡那歲的夢想。
【換工報名】(請填寫表單方便我們統計人數與保險)
線上報名表:https://goo.gl/dYMLrD
*限制人數:10人以下,主要希望以團隊的方式申請換工讓農場不會疲於照顧大家而忽略了工作,並於填寫報名後通知您是否報名成功。
【工作性質】
露營區的環境整理(將園區不平整的地面整平、去除大石頭與不必要的枝幹,並將木頭整理成柴火、搭設石牆與生態池等)。
分享菜園之園地整理(除草、蔬菜與瓜果種植、翻土等)。
分享廚房與故事樹之整理(撿拾溪邊之石塊、搭造石牆、竹牆、茅草屋頂等)。
餵食動物(割牧草等)。
搭建房間工程(水電、隔板等)。
【換工天數/日期】
4~12月,與主人確定時間後即可安排
至少一週(每天早上7:00~下午5:00),每個禮拜休息一到兩天,休息日可和主人上山去了解周遭的生態環境。另外每個禮拜天都是主人上禮拜的日子,所以這天早上一律休息喔(或是可以一同上教會唱布農詩歌)。
【換工地點】
台東縣延平鄉武陵部落卡那歲農場&加拿水溪畔
【住宿】【提供】
● 住宿提供1(卡那歲農場)-
提供意外保險
共同飲食(中餐與晚餐)
提供灶爐自行生火炊煮食材(提供食材)
提供衛浴設備(衣服自行清洗或到Nivu阿姨的家清洗)
因為收不到訊號所以無網路與電信(日後牽設電話與網路)
飲水設備位於Nivu阿姨的雜貨店,到時可到此取用
● 住宿提供2(Nivu阿姨的雜貨店後方)-
提供意外保險
共同飲食(中餐與晚餐)
提供衛浴設備(衣服自行清洗或到Nivu阿姨的家清洗)
提供Wifi網路、飲水設備
*工具(斧頭、圓鍬、手套主人提供)
因為主人也是這樣去生活,所以以上提供都是以住宿的最低限度為主,不像一般民宿或旅館有方便的網路與生活起居用品,但希望大家都是抱持著互相幫助的想法前來這裡。另外部落本身沒有便利商店(主要以雜貨店、菜車、麵包車為主),而就寢時間也比較早,所以也敬請不要過於吵鬧影響到部落民眾。
【參與限制與需求】
●不限制性別,但因為工作多以勞動力與耐力需求為主,所以希望至少在這方面能夠不會抗拒(太累還是可以休息的!!)。
●如果有美工、設計、建築與生態相關專長也歡迎前來幫忙我們喔!!
●盡量攜帶方便的運動鞋或雨鞋
●穿著不會被蚊蟲叮咬的長袖長褲與遮陽的帽子(如果不怕的話也可準備方便的衣褲就好,但有時會去進行割除芒草的工作,所以請至少帶一套的長袖長褲)
【交通資訊】(可提供鄰近火車站,或公車站牌的接送服務)
◎鼎東客運(從台東出發):池上利稻線8167、8168到達武陵村(經延平鄉)。
◎火車:搭乘至鹿野車站或關山車站,轉乘客運或計程車到達武陵村。
◎自行開車:
(1)經花蓮→台九線344公里處右轉進綠色隧道(永嶺路),過橋後右轉到武陵部落。
(2)經台東→台九線340公里處左轉進綠色隧道(永嶺路),再左轉明野路到武陵部落。
【景點資訊】
布農部落
鸞山森林博物館
崁頂Kaiana工作坊
鹿野高台
龍田區役場
延平鄉打耳祭:(2016,5/6~8)
"山,陪我們一起長大"活動
紅葉 Saivan Uvaivan背包客棧
【聯絡資訊】
曉玉 0929-260655,089-551957(PM6:00~10:00)
粉絲頁:Buklavu布谷拉夫‧友善耕耘
Email:maisnabuklavu@gmail.com
報名連結 https://goo.gl/dYML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