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人】高雄的黃燕茹想找她在921大地震發生後認識的一位恩師,她有些話想對他說。下面是她的來函:
或許很難有後續,但希望當年的恩師能夠看到。
921大地震已經過去22年,
我想尋找一位我在那年地震發生後認識的恩師。
921大地震剛發生時,高雄舊左營大路的社區裡突然搬來幾戶緊急租屋人家,說是來自南投埔里,社區鄰里大多抱持著同情,因為當時地震重創台灣,沒什麼好懷疑的,有全家人一起住在路邊的車上,還有倒塌的家戶在公園搭起帳篷過生活。鄰居老爺爺在買飯時,會順道再多買幾碗麵,走到車旁敲敲車窗,給車內的小孩吃。
當搜救工作進行到大型機具開挖倒塌建築物的階段,我也有親人被徵召去埔里開挖。這時,您突然出現在社區裡,說自己來自南投埔里,雖然沒了房屋,但幸好以前做生意還有點積蓄在銀行,想來高雄尋找新的發展,可以教國中數學。
當時就讀明星國中的我常常逃學蹺課,是個成績吊車尾的國一新生,一開學就不受教,結果我在放學後被獨立撫養小孩的媽媽強押著,不情不願地在社區的小小補習班上課。
在平交道旁那間老舊房子二樓的小小補習班裡,我遇見了您,締結了日後的師徒緣份。
您的教學是任務型的,這非常適合我。
一位來自921大地震災區的補習班老師,令我覺得特別。
「讀書不是為了成績,而是通往你想做的事的手段,是翻轉階級的手法,當世人不認識你,只能光憑成績來決定你的價值時,而你也一無所有、拿不出來任何東西時,你只能先加入這場遊戲裡。」記得老師您曾經說過這些。
我的成績開始有起色,從0分變成70多分,班導甚至要全班同學為我的進步鼓掌,但掌聲不是我所追求的東西,我要的東西更不容易。
一年後,您決定要說服我媽,讓我離開從國小開始就被要求準備考試進去的明星國中。
「燕茹這孩子再不轉學,她會毀掉!」電話裡這句話打動了我媽,她終於願意放手讓我轉學到一般學校,終於明白明星學校一點也不適合我。
那些年您越教越投入,誓言要拉拔這個都會區外圍的舊社區裡的小孩。您租下高雄仁武的一棟透天厝,將一樓改成有課桌和白板的教室,在二、三樓設置了許多寢具,包括上下鋪床與軟墊,記得老師您說過:「誰又跟爸媽吵架離家出走,不要去網咖花錢交爛朋友,可以來我這裡過夜,男女分開樓層和衛浴,唯一的條件是要寫數學試題!」
您開始一題一題的親切地教起社區裡原本被放棄的小孩們數學,其他科目您則完全不碰,因為您說您不懂。
「教雄中雄女的學生考上台清交根本不是老師厲害,是學生自己就會讀書,如果我可以將這些社區裡蹺課逃學逃家的小孩送到他們該去的高職、五專,才是真厲害。」
留下全憑意願,您不阻止年輕人離開,常常有學生吃吃喝喝後,就拍拍屁股走人。
接下來的日子裡,我成為了您家的常客,是待在您身邊最久的學生,共計三年的國中時間。從我出生開始,我的父母就感情失睦,父親吃喝嫖賭,所以我覺得只需要做做數學題目就可以不回家,是很划算的一件事。
漸漸地,您在我心中就像是父親一般。
而我也在老師您這裡,認識到更多同樣也願意待在您身邊的朋友們,有男生也有女生,朋友越來越多。從沒期待過自己未來的我們,開始害怕起自己萬一考不上想要的學校該怎麼辦,讀書開始走進我們的日子,您為我們量身打造目標,告訴我們誰適合考哪間高職的哪個科系。
「燕茹妳要是能夠考上高雄市中山高中,我就很欣慰了。」我記得您說過,而三年之後,我也真的考上了高雄市中山高中,吊車尾上了一間國立高中。
回想起您在仁武的家,我還記得一晚有位看起來兇兇的爸爸騎著機車,偷偷在您家門口放一箱自己兒子的日常衣服用品,以及他自己耕作的農作物和水果,甚至還有紅包,您發現之後馬上追了出去,那位爸爸連忙說:不用不用不打擾老師,老師啊!真的謝謝您了,要麻煩您照顧我兒子。
我記得老師您也落下了淚,淚中帶笑,真的是哭笑不得。我轉頭看向那個兒子,兒子則裝作沒看到,原來父子都愛面子。
921大地震之後過了三年,我們這一屆學生是您在高雄展開新生活之後的首批畢業生,當年考試結果有人考上高中,有人考上高職,各奔前程,您雖不捨也只能揮揮手看著我們這群孩子離開,那棟房子後繼還有新人學生,您忙您的,我們則邁入人生的新階段,我甚至只有在教師節和過年的時候,才打電話問候您。
「上高中之後,妳就要靠自己了,高中數學我沒辦法教妳。」老師您曾經這樣告訴我。
只是好景不常,有人發現了您的身份,您從此離開了社區,一夜之間人去樓空,手機號碼再也不通。
原來我這三年以來所知道關於您的過去和您的姓名都是假的,媽媽跟我說警察在問事情,我說我什麼都不知道,我是真的什麼都不知道。
不堪的過去,人總是會有的。
「我不需要什麼報答,只要哪天在路上再相遇的時候,走到我面前跟我說一聲『謝謝』就足夠了。」那天畢業時老師您說的這句話,我當時很疑惑,為什麼會哪天在路上相遇?你不是就住在仁武XX路XX號嗎?
帶著疑惑,但我沒有說出口,而是當作沒這回事。
事實證明,這些年來,我都在路上注意著和您年紀相仿的行人,但要在路上相遇真的太困難了。手機號碼從高中之後我也都沒有換過,只是想保留些什麼。
可能無法找到您,您甚至可能無法出面,但我希望可以跟您說,我現在過得很好,雖然您消失之後,我在高中又自暴自棄了一段時間,高一成績曾是倒數第二名,但我想起您說過,高中之後就必須靠我自己,我便又努力了起來。
國中那次轉學開啟了我嶄新的人生,我在新的國中過得非常開心,也交到許多往後日子裡會一起在社區裡手牽手老下去的朋友們。
當年社區大人們都說您謊話連篇,但在您身邊待最久的學生我知道,任何一點極小地震,甚至是大卡車開過路邊所造成的窗戶震動,都會讓您這位彪漢感到害怕,或許您告訴我們的個人資料可能都是假的,但921大地震,是真的。
有一回您帶著我們這群考試表現超群的學生到台東富岡漁港玩,那是我第一次熬夜直到日出;在漁港等待日出時,您說,您有位孩子死於大地震,當時只有國三的我不知道該怎麼反應,只回答了一句「喔。」
我知道我沒有回答得很好。
19年過去,我現在不只讀完高中、大學,甚至還是研究所碩士畢業,我選擇社工領域,在青少年更生安置機構領域實習。
當時您極力扶持社區裡逃家蹺課的年輕學生,您家總是熱熱鬧鬧的,各種家庭問題接踵上門,我看見您的熱情與熱血,我媽也相當感謝您。過去一路以來,我從未因為您的隱瞞而對老師憤怒過,從不曾有過。
我很感謝您,雖然最後,我甚至不知道您的真實名字,但您的多年真實陪伴,比我的親生父親付出更多的心血。
好希望老師您在其他地方獲得新身份後,可以繼續做著您想做的事。
每年921大地震紀念日,我都會想起您,今年會,往後也會。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漂島記 』 吳衍震 個展 專訪藝術家: 吳衍震 台灣,這個漂流於海洋間的叢爾島嶼,在氤氳水氣籠罩之下,茁壯生成的是怎麼樣的美麗故事與旖旎幻想?帶著肉片男孩展開長期的駐村環島計畫的吳衍震,踏過一座又一座鄉鎮部落,親身深入了解居民、環境、生態的點點滴滴,透過藝術家雙眼及心靈...
「台東 大學 特 教 系 研究 所」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東 大學 特 教 系 研究 所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東 大學 特 教 系 研究 所 在 酸酸時事鐵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東 大學 特 教 系 研究 所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東 大學 特 教 系 研究 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東 大學 特 教 系 研究 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東 大學 特 教 系 研究 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東 大學 特 教 系 研究 所 在 [請益] 台東大學特教所- 看板sp_teacher 的評價
- 關於台東 大學 特 教 系 研究 所 在 國立臺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Home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台東 大學 特 教 系 研究 所 在 #問台東大學的學長姐們ˊˇˋ - 新生季板 | Dcard 的評價
台東 大學 特 教 系 研究 所 在 酸酸時事鐵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灣是可以追溯南島語言最古老的地點。幾千年前,這些語言由台灣傳到東南亞和太平洋島嶼。南島語族最早起源於台灣」
【回顧】
一「兩岸哪裡一家親!研究:台灣人基因與中國不同」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259641420842601&id=584986081641475
Jacky Cheng:台灣人,您對母親到底了解多少???
台灣文明,您知道台灣歷史四百年只是幼稚園程度,了解南島語族發源地是台灣,也只是小學程度而已,您懂得Paccan是原名,"您好"叫"台灣",四千年前遠洋Manga雙船體(與艋舺的台語同音,當然也與菲律賓的螃蟹船同音,但菲國學不到精髓,只能短航),傳出去台灣文明玉石珠算,給南洋與中土....總算是有中學程度了,12000年前的姆大陸,亞特蘭提斯陸沉,蘇格拉底,柏拉圖,西方三哲的理想國烏托邦,不在大西洋,而在太平洋,才是台灣歷史的大學程度,宜蘭與那國島間的海底沉城,虎井嶼,台東數千年以上萬年遺址隱藏了多少考古密碼....台灣人,你真的知道嗎?
(全南島語族的眼睛,都與Mada同音,南島族有十大語系,西到非洲馬達加斯加,東到夏威夷,南到紐西蘭,智利復活島,北是台灣,也只有台灣唯一同時擁有九大語系,流傳出去。3500~5000年前的航行授與文明(中國四川三星碓的蝌蚪文,沒中國人知道來源真意,台灣古跡中處處可見,是傳播源頭),菲,馬,近年在3500前的古墓遺址挖出,全世界僅有台灣東部獨產的豐田玉器陪葬,很明顯了。)
(有人說所謂的海底古沈城其實是斷裂的岩脈,但是它工整畫一的牆體卻又讓人無法解釋;有人說那是1622年荷蘭人佔領虎井時修築的城堡,遭明軍炸毀沈入海底;有人說這乃史前文明的遺跡,人類活動的證據;更有日本學者說這是八千年前人類活動的遺跡。)
(台灣宜蘭外海60海浬處,沉睡著一座神秘的海底古城,古城內有精細的雕刻、神殿、金字塔,學者研究,該遺跡屬於距今約1萬5000年前的「姆文明」(MU文明),也就是在中國大陸還與琉球群島相連時,人類在這塊「姆大陸」上所創造的高度發展古文明。相關學說已流傳一段時間,因為實在太過引人入勝,每隔一段時間就在網路上激起討論。
中國網站《萬花鏡》日前刊登一篇名為〈因地震沉入深海:台灣宜蘭海底驚現神秘金字塔!〉的文章,吸引了許多兩岸網友關注。該文指出,在距離台灣宜蘭僅60海浬的日本與那國島海域,沉睡著許多當地漁民都知道的巨大海底古城,1986年後,日本學者開始對遺跡進行現代化的海底考古研究。
經過長達8年的考古調查,琉球大學木村政昭教授振奮地表示,「沖繩周邊海底考古學的研究,將會讓全世界最古老的文明重見天日,古老的『海底龍宮』傳說即暗示海底古文明的存在,沈沒在海底的『姆文明』也讓海底龍宮的故事一直流傳下來,我確信與那國的海底遺跡,就是1萬2千年前突然消失的『姆文明』!」
根據考古隊以電腦合成方式繪製的遺跡復原圖,該遺跡有著海龜壁畫、靈石、廣場等祟拜物,可以判斷就是古文明居民聚會的神廟,而神殿北面有2個半圓形的柱穴,可能就是女巫舉行儀式前的沐浴之處,也有可能是讓即將獻給神的處女清浴的水池。
還值得注意的是,在半圓洞穴東邊近處的靈石,其擺設的方式與沖繩及日本本島的民間信仰類似。此外,神殿東方的拱形城門、巨石疊成的城門等,也與1萬年後才興起的琉球王國建築類似。而在城門附近發現的2塊重疊巨石,有人推測這2塊巨石是城門下方的基石;由2塊巨石整齊重疊在一起,及其上方留有長方形人口雕孔等看來,該巨石顯然是經過人力加工而成為城堡的一部分。
這項新的發現,與20世紀初美國學者詹姆士‧柴吉沃德(James Churchward)提出的『姆文明』假說不謀而合。柴吉沃德認為,在距今1萬5000年前的史前時代,現為日本、琉球、台灣的西太平洋一帶,其實是一整塊相連的「姆大陸」,其面積比南美洲還大,史前人類甚至在其上創造了燦爛的古文明,但因為遭遇大地震所引起的地質變動,而在一夜之間沈入大海,一切記載就此失落,沈眠在太平洋海底,直到今天仍有待人們挖掘出它的真實面貌。)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2974106319/posts/1528706937238428/
李致穎:談到女性或不同族群的刻板印象時,許多人都能理解這些特定形象,如女性的陰柔、感性、軟弱,南島語族的天性樂觀、愛喝酒愛唱歌等,對於弱勢性別或族群的主體性的剝奪,以及,成為他們追求自主性時的阻礙。
但是,上述的邏輯,對象ㄧ換作是「台灣人、台灣文化」就又不一樣了,各種刻板印象,例如隨性、草根性、海盜性格、髒亂、粗俗⋯等,全部照單全收,殊不知這些特定形象就是自己的主體性被襲奪、被架空後的殖民地文化,還把這些由殖民者所塑造出來的形象,當成自我認同。還有什麼比這樣的事情,更加悲哀的嗎?
#台灣文化應該要有各式各樣的面貌
#台灣人要打破殖民者的禁錮活出自我
https://www.facebook.com/1639848710/posts/10212110034219674/
李致穎:什麼是漢人?漢人是怎麼來的?
以「台灣南島語族」為例:
生番→熟番→人→漢人
未經由儒學「教化」的人,即為番或夷或蠻等,不文明、未開化之族群,必須透過儒家思想價值觀影響後、教育後,才能成為儒家價值觀下的「人或漢人」。
#台灣人正被教化為中華人
#已接近完成體
https://www.facebook.com/1639848710/posts/10207689328344790/
李致穎:把自己的認同,定義爲中國人,是個人自由的範圍。例如,我是泰雅族人,我也是中國人。
把自己所屬的族群認同,定義爲中國人,則不在個人自由的範圍。例如,我是泰雅族人,泰雅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
*溫馨提醒:台灣的南島語族,無論在對岸中國或此岸中華民國政府的定義下,都是中國的少數民族喔。
https://www.facebook.com/1639848710/posts/10213131710200935/
임가영:如果我是台灣的電視編劇,
簡直有發揮不完的題材(翻白眼)。
超過400年前至四、五千年之間,
南島語族的先人從台灣出發,
順著洋流和季風開枝散葉到了整個大洋洲。
(這個梗被迪士尼用走了就是「海洋奇緣Moana」)
400年前熱情浪漫的大航海時代,
荷蘭人教了台灣人以羅馬拼音做為文字記錄,
引進了最早的銀行會計制度,
至今番仔薑(辣椒)、番仔火((辣椒)、紅毛土(水泥)、水牛、黃牛、芒果、雞蛋花、甘蔗、水稻…
通通都是荷蘭人曾經來過的痕跡。
400年前日本幕府時代,
將軍穿的盔甲也都是台灣出口的鹿皮製造而成的。
380年前和兩蔣一樣宿命的鄭成功父子,
假裝反清復明建立了東寧王國,
跟228一樣殺盡不服從的台灣人,
跟白色恐怖一樣洗腦倖存的台灣人,
先人為了生存通通當了假漢人,
從此全台灣每個村莊聚落居民沒有血緣關係的也都一個姓,
每個姓的族譜第一代都是同個時間,
如果追本溯源去到中國,
拍謝阿嬤袂認得阿松誰跟你一家人。
台灣人曾經有革命精神,
譬如300年前的鴨母王朱一貴或230年前的林爽文,
其中林爽文在他的全盛時期曾經控制全台,
為此,
乾隆皇帝的緋聞私生子福康安率領清軍渡海來台專門對付林爽文,
打贏了之後還列為乾隆得意的十全武功之一。
150年前,
Robert Swinhoe把福爾摩莎烏龍推向紐約和倫敦的茶館做為點單最貴的茶,
也將台灣特有種生物登錄到國際上的各個學術期刊,
光是他的足跡事跡就註定是史詩般的鉅作。
而你不能移開視線的是接近同一個時期的George Leslie Mackay,
他是「寧願燒盡,不願朽壞」的馬偕博士,
餐桌上每天見面的胡蘿蔔、白色花椰菜、和高麗沒有關係的高麗菜都是他引進台灣的。
馬偕博士辦學校開醫院都是後來的事了,
但你知道當他踏上台灣的土地第一步,
是誰接住他的手?
蘭大衛醫生!
我小時候看讀者文摘的一篇「切膚之愛」,
主人翁的蘭大衛醫生,
當今彰化基督教醫院的創辦人,
也是奉獻一生在台灣,
一家人在台灣的故事根本也是大河劇。
也是同個時期,
基隆外海發生了一場戰爭,
造成越南變成法國殖民地,
卻跟霧峰林家有很大關係。
迄今每年中元節,
基隆的法國公墓還有人以紅酒和法國麵包祭拜百多年前的法國軍人。
我累了先寫到這裡。
寫這種東西很難過,
我們從小去上學被當作白癡騙到大,
歷史課本內容扣掉謊言剩下標點符號,
只有頁數號碼是正確的,
卻還要透過不斷的考試強行刻在腦筋裡面,
所以書唸得越好,
被毒害就越深。
但人們必須知道這片土地發生過什麼事,
才會明白為什麼它是現在這個樣子。
台灣的電視台當然有能力提供具有深度又好看的戲劇,
譬如幾年前民視製播的「浪淘沙」,
講蔡阿信醫師的故事;
又如比較近的是台視曾播出「純純」,
講的是台灣歌謠之父鄧雨賢的故事。
可是婆婆媽媽有印象的是「龍飛鳳舞」、「飛龍在天」之類的長壽劇,
或是什麼都有神有鬼有怪害過來害過去的「戲說台灣」,
透過這些使觀眾對台灣的過去能夠有什麼瞭解?
這就是重點了,
掌握媒體的他們不要台灣人瞭解台灣,
愚蠢才好控制。
你羨慕日劇韓劇能夠考究的呈現他們自己先人的生活風貌之餘,
不要忘了他們擁有的是自己的國家。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420430480/posts/1642410355782963/
台東 大學 特 教 系 研究 所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前三張照片是20年前
第一次以探訪生態找昆蟲的主題
跟好友們出發泰北清邁
展開十天九夜的慘烈行程
因為目標太過明確
就是要找蟲
結果一連串的期望
搭配一整個的失望
回台灣後還大病躺了好幾天
卻也因此打開我的探險旅程
(玩蟲的朋友能認出幾個人?)
那時也是開始用電腦在網路上找資訊的年代,許多網站論壇開始出現,也因此認識多朋友,找到屬於自己的小眾團體,心中的生態與觀察的種子開始萌芽,也因此有了這一段文。
《植物日記簿》醞釀了好一段時間,主要是因為同時分身做很多事,這是這幾年的生活方式,在旁人看來似乎把自己逼得太緊,但習慣性的高壓創造出自己的熱血特色,是件蠻開心的事。
走在學習植物的路程上,有許多好友貴人的幫助,讓我能一直找到設定的目標,而書出版的同時,也非常感謝好友們力挺掛名推薦!
在此要特別感謝
中山大學顏聖紘老師(偷偷刊上老師玉照)
在20多年前的網站年代,就聽「安妮的昆蟲世界」其中一位站長說:有一位超強大大「雞哥麵」非常雞歪,因為他超有才反應又快,跟他回文要特別小心。
於是每次看到老師的發文或回文都會特別仔細閱讀,但太學術太深奧的真的看不懂,自然不會有回文不妥,被痛電的問題。
後來老師結束英國大英自然史博物館的研究員身分,回到台灣的國立中山大學生科系任教,也開始使用臉書,這時比較有機會見識到老師對於不同層面事物的發言。看老師的發言很有趣,都是真實生活世界的角度,很多梗是我童年的回憶,但不知為什麼社會化後就不見了,看到老師的文章,慢慢開始回想自己成長歷程,解開心中的鎖,把禁錮已久的能量釋放!說的好像很神奇對吧?
任何人在對的時間點上,如果有一個人、一件事、一句話,或許就剛好打開那道鎖,白話一點叫做打通任督二脈。
讓你有機會完成解鎖任務的人不一定知道,但是你自己絕對清楚!我很高興這本新書《植物日記簿》邀請到我的精神導師推薦,原先擬定請老師專文推薦,但老師除了很忙之外也非常客氣,看完美編與文編後輕輕的說「我會幫你推薦」。
再次感謝老師
或許您不知道
但您的發文影響很多人
包括我在內
當然不忘業配一下
新書〖植物日記簿〗預購點公告
非常開心!今年度的新書〖植物日記簿〗準備上市了,內容有各種野外觀察的植物,例如大王花(世界直徑最大的花),泰坦魔芋(全世界最高的單花序),蠻多種蟻植物,姿態飄逸的石松,人見人愛的豬籠草(有超厲害的種類),還有許多人瘋迷的秋海棠,與我回坑一年多專心栽培的鹿角蕨,當然也有室內栽培植物的雨林缸,不只是照片的火力展示,更是各種栽培實戰經驗的分享!希望大家看了以後,人人都是綠手指。
跟往年一樣,這次也規劃「預購通路」在全台灣各地,大家可以看哪邊比較近,就近取貨。今年除了原有昆蟲店通路的好友們支持預購外,還增加新的植物店預購通路,方便更多植友買植物的時候一次搞定!
預購方式:前往下列公告各店家粉專,找到預購PO文下方留言,或直接傳訊息表達預購數量,別忘了留下大名電話,方便到貨時通知取貨。
如果預購點與您所在地很近,也可以在電話聯絡店家登記或直接在店家營業時,前往登記。
跟往年一樣
在昆蟲店、植物店預購點預定購買,都有以下福利!
定 價:580
預購價:460
限量小禮物:非常漂亮實用的觀葉植物書籤,兩個一組(如圖三)
還有我的親筆簽名
預購點通路資訊:(合作通路持續增加)
藍底黑字的部分,可以點入進去該店粉專
台北
中山區 蕨稀garden(聯絡粉專)
中山區 @台北木生昆蟲(臺北市松江路372巷13號)
大安區建國花市501號(每週六日)
信義區 蟲林野售(臺北市台北市信義區忠孝東路5段165巷3弄29號)
士林區 士林區蟲磨坊哈拉指揮部(臺北市台北市士林區大東路79號)
文山區 蟲殿甲蟲專賣店(臺北市羅斯福路五段170巷39號)
新北市
新莊區 喜蟲天降甲蟲專賣店(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437號 )
三重區 喜蟲天降甲蟲專賣(新北市三重區重陽路二段19巷15號 )
板橋區 魔晶園(新北市板橋區南雅西路二段74號1樓)
桃園市
桃園區 Vittaria Café 書帶蕨 (桃園區同安街373號)
盧竹區 北台大蘭園(蘆竹區南竹路四段300巷83弄8號)
八德區 叢林漿果。jungle jungle(聯絡粉專)
復興區 丸山咖啡(桃園市復興區三民里丸山2鄰8號之1)
新竹市
北區 菜蟲叔叔昆蟲生活坊(新竹市天府路二段10號)
竹北 蟲趣昆蟲生態館 (新竹縣竹北市六家五路二段182號)
台中市北區
台中 愛森螗甲蟲生物館(台中市北區忠明路153號)
台中新社
新社 鵡力對蕨(聯絡粉專)
彰化
員林 綠光蟲林生態館(彰化縣員林市林森路413號)
嘉義市
東區 蕨晴谷(洽社團管理員)
台南市
安平區 蕨對鹿迷(708 臺南市育平三街57號)
安南區 蕨的想買就買 (臺南市安南區怡安路二段516巷178號)
高雄市
新興區 丸虫虫原昆蟲樂園(高雄市新興區復橫一路221號)
新興區 爬爬食堂(800 高雄市新興區復興二路350號 )
屏東好友
鄭凱駿(東港中正路92號)
宜蘭冬山
蘭陽綠野工作坊(宜蘭縣冬山鄉光華六路67號-聯絡粉專)
花蓮縣
吉安 回春植栽 Vivify Plants (花蓮縣吉安鄉明仁二街210號)
台東市
好友 王子尹
香港
九龍 蟲森萬象甲蟲專門店 Discovery Beetles
(向粉專預定)
目前預估上述預購點會在8/13號拿到書
但因為目前書還在印刷廠趕工
所以各位可以先向您所在地方便的店家預購
實際到貨時間會再公告
感謝大家支持
熱血種植物
#熱血阿傑黃仕傑
#植物日記簿 #新書上市預購點
#植物店通路 #昆蟲店通路
#鹿角蕨 #大王花 #雨林缸
#高光栽培 #魔芋 #秋海棠
#蟻植物 #石松 #原生蘭
台東 大學 特 教 系 研究 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 漂島記 』 吳衍震 個展
專訪藝術家: 吳衍震
台灣,這個漂流於海洋間的叢爾島嶼,在氤氳水氣籠罩之下,茁壯生成的是怎麼樣的美麗故事與旖旎幻想?帶著肉片男孩展開長期的駐村環島計畫的吳衍震,踏過一座又一座鄉鎮部落,親身深入了解居民、環境、生態的點點滴滴,透過藝術家雙眼及心靈的觀察、關懷、反思,創作出一件又一件獨特的有趣作品;在田野調查中的現實景況和人文特色之外,更注入了迷人的幻想元素,將我們身處的島嶼化為一個又一個充滿奇想的神秘異境。在那裡,總是睜大著一對晶亮的無邪雙眼的肉片男孩以他卡通式的塗鴉風格與鮮豔的明亮色彩,引領觀者領略肉片男孩所見所聞、多采多姿的生活面貌。這位誕生於吳衍震筆下、帶著戲謔性質反諷,融合了黑暗及童心的可愛男孩,跋涉過鮮血淋漓、光怪陸離的現代社會,踏上清新寧靜的鄉村土
地,與蟲鳥為伴,走進大自然的懷抱。
藝術家簡介:吳衍震
學歷:
1991 國立藝術專科學校美工科陶瓷組
1999 國立台灣藝術學院美術系西畫組
2011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
駐村:
2013
新北市金瓜石黃金博物館秋季駐村樂活創藝家
新北市黃金博物館,新北市
2014
新北市金瓜石黃金博物館春夏季駐村樂活創藝家
新北市黃金博物館,新北市
新竹內灣好客好品希望工場駐村藝術家 好客好品希望工場,新竹
2015
埔里桃米紙教堂見學園區駐村藝術家,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南投
新農業共生計畫一心社區阿嫁婆咖啡築屋駐點藝術家,南投
中壢馬祖新村駐村藝術家,中壢馬祖新村,桃園
2016
南投仁愛鄉親愛國小萬大分校駐校藝術家,親愛國小萬大分校,南投,
南投仁愛鄉仁愛國中駐校藝術家,仁愛國中,南投
金門縣駐縣藝術家,金門縣文化局,金門
2017
苗栗縣三義駐村藝術家,苗栗
都蘭好的駐藝術家,都蘭,台東
cepo'者播藝術中心,大港口,花蓮
2018
礁溪晶泉丰旅駐館藝術家,宜蘭
草山國際藝術村駐村藝術家,台北
策展單位粉絲頁: M畫廊 / M Gallery
展出日期:2018/06/06-30
開放時間:每日15:00-21:00(周一休館)
地址:台北市麗水街13巷7號(近東門站,永康街)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VF2Qn1OY-s/hqdefault.jpg)
台東 大學 特 教 系 研究 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 #國立臺東大學附屬體育高級中學 #蔡俊彥校長專訪
主持人親赴台東,專訪了國立臺東大學附屬體育高級中學的蔡俊彥校長,訪問從蔡校長求學之路開始談起,蔡校長自小好運動,愛打球,只要是圓的球他都特別愛好。他自認對讀書並沒有天份,反而對球類運動特別有資質,考高中也是苦讀才考上屏東高中,三年的高中生活,一直熱衷球類運動,到了考大學時卻不順利,補習二年,第三次才勉強考上逢甲大學機械系。
但因為蔡校長從小在模範教師家庭中長大,家族中很多人都是教師,所以他自然也一直想當老師,但成績考不上,於是他仍想辦法繞一大圈,也要達到他當老師的目標。
畢業後就先去私立中山高職當教師9年,同時再去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技職教育研究所,經過多年才終於拿到教師證。在中山期間也認識了現在的太太,後來又考到國立澎湖海事水產職業學校,除了因為太太是澎湖人也想順便養病。結果待了半年,又被商調到國立屏東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結果一待就是18年,去年5月才考上體中校長。
台東體中因為地緣的關系,所以很多原住民的小孩念,中間也有很多弱勢家庭,帶領著他們,除了耐心更要愛心,他們運動場上拼命十足,但一下運動場,因為原生家庭的關系,學生生活作息上自然就也較散漫,宿舍的管理是很大的挑戰,所以蔡校長有一套特別的管理辦法,讓他們慢慢的調回正常軌道。
結束專訪後,在學校的一角,有一群學生正在練舞,也訪問了其中二位原住民,一個是卑南族的9年級 #溫祐瑜 一個是阿美族的 9年級 #林子琳,都是住宿生,聽聽他們讀體育學校國中部三年的心得和感想,還有對直升高中部或是改念外面的高職,有什麼想法,歡迎大家鎖定收聽這集的節目。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MBYbBuvJXU/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DabhB4TLajDGTk4YhJBx7BrtfTyw)
台東 大學 特 教 系 研究 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 #木雕創作展 游宗穆專訪
這集除了專訪藝術家游宗穆外,還邀請到金車文藝中心 #藝術行政黃郁婷來介紹。
▲沉靜木質,『貝殼.旋』之美
▲雕塑家亨利·摩爾(Henry Moore)曾說「貝殼是自然界裡硬而中空的形體,造型自具自足,獨立而完美。」游宗穆藉由木雕,展現出貝殼內部螺旋反覆的美感
▲工作室
微雨的陰天,來到藝術家游宗穆座落台藝大校區後方的工作室。衝出來迎接我們的是毛皮黑亮的土狗「宵夜」,以肺活量十足的叫聲表示歡迎著。游宗穆的工作室為一座挑高的鐵皮廠房所改建,內部空間為六位藝術家共用,大大小小的工作台與工具各據一角,放在地板與高櫃上的立體作品增添室內風光,閣樓則有幾間格局有趣的薄板房,是藝術家們自行搭建的生活空間。
▲關於藝術,課後的避風港
游宗穆的生活很簡單:「創作、狗、娛樂」。這三件事情占據了他生活中大半的行程,單純的生活就像他的作品一般直白,喜愛布袋戲的游宗穆引用當中常出現的一句話「一步江湖無盡期」他認為藝術創作是無止盡的,在成長的過程當中,國小上才藝班、國中上漫畫班到高中的繪畫班,這些「課業以外的避風港」,到升大學時成為他考量發展的路線,當時游宗穆的志願表上只填藝術科系,對他來說於藝術不再只是課後的消遣,而是想作的事情。
游宗穆熱愛繪畫,也喜愛組裝模型和樂高積木,在拿到模型和樂高後按照說明書完成拼裝後,會將它們全數拆除,再次依照自己的喜好與想法重組,這過程如同雕塑,從加減與構築、破壞中產生作品。從大學才正式開始接觸藝術與學習雕塑,在大三後他才決定創作的方向,漸漸的建立起自己對於藝術的見解,慢慢找尋自身想要與想表達的理念。
▲對於木材質的喜愛
游宗穆進入台藝大雕塑系,一開始學習木雕是從基本的磨刀開始,接下來刻鎖文,練習斜口刀的用法;以及傳統的透雕,例如刻雙魚、牡丹…等等,到大三木雕老師林漢鼎教授開始讓學生創作圓雕等。游宗穆說大一手刻、大二之後漸漸使用機會使用機械作為創作的輔助。直至研究所時,才漸漸減少機器的使用,回到以手工為主的方式來創作。
對於木頭,游宗穆打從心底感到喜愛與莫名的親切。他認為每種木材質所表現出來的感覺與語彙不盡相同,原木的顏色、紋理、味道與硬度因品種而異,雖作品的造形是人為,但其呈現出來的色澤與味道卻是天然的。人造的夾板、木心板、角條等在創作的使用上產生強烈的工業性語彙。不論是原木或加工材,原料來自於大自然,就有種能拉近作品與觀者之間距離的魔力。
對木材質的運用,游宗穆不會堅持一定要用原木或高級木材來創作,他認為只要能與作品結合,同時表現兩的特色就是塊好木頭,因此創作上對於木材質的應用十分廣泛:原木、夾板甚至於雜木等等,藉由創作希望能打破傳統木雕對木材質的迷思。
▲貝旋系列創作
游宗穆參加過多場現場創作與工作坊,包含2009年關渡藝術節,擔任擔美國藝術Anthony Luensman的助手、2009台東漂流木現場創作、2010年大雪山漂流木創作,以及2013嘉義現場創作藝術家上原一明老師的助手,2016年第八屆「藝鼎杯」中國木雕精英邀請賽現場創作,等豐富的經歷。
「雕」為「減」的技法,「塑」則為「加」,在這加減的過程中讓游宗穆專注、思考,並且感到快樂,這樣的情況在組裝模型、玩樂高積木時同樣存在著。木雕與模型和樂高不同,增加了媒材的部分。雕塑兩字中,「雕」對游宗穆來說更為吸引他,在創作上不斷的用減法來創作。對單一媒材創作者來說,一件作品的材質會影響作品呈現出來的感覺,而作者對材質的熟悉程度也可以決定一件作品的成功與否。
此次展出的貝殼系列橫跨了游宗穆大學與研究所。大學時期的貝殼以擬仿與材質的探究為主,研究所後則是從原本的貝殼造形中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貝殼。游宗穆選擇貝殼作為創作發想,原因很單純「覺得它很漂亮」,除了造型的美感,另一方面也讓他繼續思考另一個創作「頭骨系列」的發展。除貝殼造型的模仿之外,也嘗試用其他材質來表現貝殼,例如:夾板、石膏、樹脂等等,最終還是回到單純的木雕創作。研究所時期的創作有兩個系列,一個是「貝殼.旋」,另外一系列為「骨.枝」。「骨.枝」有其理論與脈絡述說。「貝殼.旋」則是很單純地追求造形線條的美感,以及木材質與螺旋造形的結合應用。
初期的貝殼作品,例「大貝殼」游宗穆利用夾板的特性,將貝殼螺旋的造型,配合夾板的紋路,放大增強視覺感受。研究所的貝殼系列接續著大學時期,游宗穆開始思考除了造型上的模仿,還能有什麼變化「如何讓大自然的貝殼變成屬於我的貝殼。」於是乎他開始研究貝殼,選定螺旋貝作為研究對象。在觀察了它的外在造型,以及用砂輪機將貝殼剖半研究內部的構造後,他試著將貝殼的內外部造型融合,第一件「貝殼.旋」的作品就這樣產生。「貝殼.旋二」改進第一件作品的缺點,嘗試利用穿透的視覺效果讓貝殼內外的造形、空間互相交錯、融合,產生一種節奏感。
▲藉由思考與觀查啟發靈感
游宗穆覺得「創作過程對我的重要性不亞於作品的完成,有時甚至比作品更重要。」習慣紀錄下創作過程中的每個步驟,對於他來說,就是像記錄自己的孩子慢慢長大的過程。在創作的過程中有三步驟「觀察,思考,發現」:去觀察材料(原木)的變化,與造形的契合度;去思考作品的其他可能性,如果這麼做會如何?如果換一個方式或方向,會如何變化;去發現一樣的製作方式,上一件作品適合,這件作品適合嗎?如果適合,可以更好嗎?反之該如何改進。經由這些步驟改進自己的作品,藉由思考啟發下一件作品的靈感。
▲游宗穆-藉由貝殼單純而反覆的螺旋造型,造就純粹美感
游宗穆:
學歷
2007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畢業
2011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碩士班畢業
簡介&經歷
2014 第六屆「藝鼎杯」中國木雕現場創作大賽 銀獎
2014 「疆界.擴散」2014台藝大雕塑系新世代校友展
2014 第十五屆磺溪美展立體工藝類 磺溪獎
2015 「雲端集銳」-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系聯展(木雕組)
2015 玩美藝術節 貢寮國小駐校藝術家
2016 「藝鼎杯」中國木雕精英邀請賽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ujEbbfDTYo/hqdefault.jpg)
台東 大學 特 教 系 研究 所 在 國立臺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Hom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目前系上有十位具有博士學位之專任教師,每位教授均各有專精,且大多具國小或國中特殊教育教學或心理輔導實務經驗,且熱心教學及研究,未來仍將繼續延續特殊教育各領域優良 ... ... <看更多>
台東 大學 特 教 系 研究 所 在 #問台東大學的學長姐們ˊˇˋ - 新生季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小妹我這次打算用個人申請報學校台東大學是我目前最有希望也最想去的學校我有興趣的科系分別為: 1、身心整合與運動休閒產業學系2、特殊教育學系3、 ... ... <看更多>
台東 大學 特 教 系 研究 所 在 [請益] 台東大學特教所- 看板sp_teacher 的推薦與評價
如題 小弟我目前是文化大學教育系大四在校生
這陣子研究所推甄陸陸續續都放榜了
小弟我報了四間特教所 其中台東錄取了
台東大學其實已經放榜一段時間了
拖到今天才問 代表我內心真是有點猶豫不決
我並不想講其他我報了哪間 我只想單純問台東大學這間
這間特教所風氣如何 一屆學生人數大概多少
一般都幾年畢業 聽說年輕教授居多 是真的嗎
口試委員跟我說一週只有排一天課 是甚麼意思 為什麼要這樣
教程好不好申請
希望畢業或正在念的學長姐 或是對特教所生態瞭解的前輩 可以現身說法一下
小弟我一直在猶豫要不要去唸
但身旁的人大部分都勸我不要去唸
他們的理由只有地點太偏僻
我個人認為這不是研究所選校的最重要考量
所以想上來問一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15.181.1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p_teacher/M.1417615107.A.414.html
※ 編輯: riddickwu (59.115.181.16), 12/04/2014 12:28:3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