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歷史與《天子傳奇》的距離 | 盧斯達 on Patreon】
台灣退役陸軍少將于北辰轉型為成功名嘴,談到現存兩個「中國」之間的問題,他說東漢、西漢「都稱對方是偽政權」、「都稱對方是篡漢」,「晉朝也是,東晉、西晉當時都稱自己是晉」、「宋朝也是叫南宋、北宋,當時雖然分裂,都稱自己為宋」,這些場景跟現在「一模一樣」。有網友評論,于可能是香港漫畫家黃玉郎讀者,因為在漫畫《天子傳奇》就出現了「劉邦與秦始皇單挑」的情節。
但,這無論如何都是一道窺探的門,可以看到活著的民國如何思考。
于的發言,是將歷史「為我今用」的發明一面發揮到極致的表現。歷史的活躍詮釋者同時是歷史的發明家,他們會以自己今天的標準去全面改造整套對歷史長河的理解。上一波的歷史發明家是 20 世紀初的清國人,我們今天要不是在繼承他們的遺產,就是在跟他們的遺產在鬥爭。20 世紀初廣東人梁啟超發明了中華民族這個概念。以今日香港的語言來說,梁啟超會是一個在連登發表妙論的連登仔,他的創造同時具有偉大和危險的潛能,他的東西埋下了單向度理解中國的種子。這條「法脈」經過國共兩黨的轉化,單向度的那一面成為主流。
那一套歷史觀最重要的綱領,是將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三四千年的大大小小政權,都納入為單一「中國」的不同階段。有一些政權會納入「法統」之中,有些則不,例如北宋南宋存在於法統之中,而遼朝好像不算。這套觀念一直能夠對接現實,直到 1949之後:「中國」唯一的統治者大清遜位於中華民國,後者獲得正當統治權,北洋軍閥在中間雖然獲得控制權於一時,但隨著國民黨「北伐」成功,「法統」由有盛德者重新獲得,中國重新統一,蔣介石成就了偉業。這是國民黨和「現代中國」的歷史觀。問題是國軍失去了中國大陸,以 20 世紀思想家的歷史觀來看,國民政府無疑處於割據狀態,而傳統是最厭惡割據的,但不是所有人都會走向台獨。
這種無法排解的焦慮意識,就表現以強烈提振中華民國正統性的這種形式,他不惜「打亂」歷史的既定排序,將中華民國提升到類似北宋或者南宋都好的地位,這仍然是一個中國,但兩個「朝代」。他對這個歷史上存在過的政權,一律以「證明中華民國正統性」的政治需要去解讀,然而「翻譯」本身就充滿政治張力。南宋和北宋可以平起平座,其實是強調理應「一元」的帝國出現了兩個代表,但兩個代表都有效。
簡單而言將以上的發言都理解為「我也是正統啊」、「我也是正統啊」、「我也是正統啊」,會較容易理解。
由於他們繼承了較純種的梁啟超思想,你最終會發現很多對中國有認同感的台灣人,或任何一種人,對「中國」的理解其實也很黃玉郎式。我們都跟梁啟超有一種形而上的傳承。所以台灣女藝人會說:「一代女皇武則天,這三國志為甚麼要抽掉,我覺得小朋友多讀一些歷史,不是很好嗎?」有中國網民會評論劉思慕:「真把自己當加拿大人了。」然後網民會因為《世紀帝國》中古漢人發音原來不像「普通話」而想到原來古裝戲劇不同「朝代」下的各個民族都講現代普通話,本身就是現代創造。
20 世紀初的發明家是大雜燴,他們的子嗣即我們是「現代」的產物,于先生只是將這種解釋歷史的現代衝動表達得極致而已。而他提醒我們,我們有可能同樣活在一個鬼五馬六的幻想世界。
訂閱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新書:https://tinyurl.com/eyd9258v
「台灣人繼承大陸遺產」的推薦目錄:
台灣人繼承大陸遺產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們的歷史與《天子傳奇》的距離 | 盧斯達 on Patreon】
台灣退役陸軍少將于北辰轉型為成功名嘴,談到現存兩個「中國」之間的問題,他說東漢、西漢「都稱對方是偽政權」、「都稱對方是篡漢」,「晉朝也是,東晉、西晉當時都稱自己是晉」、「宋朝也是叫南宋、北宋,當時雖然分裂,都稱自己為宋」,這些場景跟現在「一模一樣」。有網友評論,于可能是香港漫畫家黃玉郎讀者,因為在漫畫《天子傳奇》就出現了「劉邦與秦始皇單挑」的情節。
但,這無論如何都是一道窺探的門,可以看到活著的民國如何思考。
于的發言,是將歷史「為我今用」的發明一面發揮到極致的表現。歷史的活躍詮釋者同時是歷史的發明家,他們會以自己今天的標準去全面改造整套對歷史長河的理解。上一波的歷史發明家是 20 世紀初的清國人,我們今天要不是在繼承他們的遺產,就是在跟他們的遺產在鬥爭。20 世紀初廣東人梁啟超發明了中華民族這個概念。以今日香港的語言來說,梁啟超會是一個在連登發表妙論的連登仔,他的創造同時具有偉大和危險的潛能,他的東西埋下了單向度理解中國的種子。這條「法脈」經過國共兩黨的轉化,單向度的那一面成為主流。
那一套歷史觀最重要的綱領,是將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三四千年的大大小小政權,都納入為單一「中國」的不同階段。有一些政權會納入「法統」之中,有些則不,例如北宋南宋存在於法統之中,而遼朝好像不算。這套觀念一直能夠對接現實,直到 1949之後:「中國」唯一的統治者大清遜位於中華民國,後者獲得正當統治權,北洋軍閥在中間雖然獲得控制權於一時,但隨著國民黨「北伐」成功,「法統」由有盛德者重新獲得,中國重新統一,蔣介石成就了偉業。這是國民黨和「現代中國」的歷史觀。問題是國軍失去了中國大陸,以 20 世紀思想家的歷史觀來看,國民政府無疑處於割據狀態,而傳統是最厭惡割據的,但不是所有人都會走向台獨。
這種無法排解的焦慮意識,就表現以強烈提振中華民國正統性的這種形式,他不惜「打亂」歷史的既定排序,將中華民國提升到類似北宋或者南宋都好的地位,這仍然是一個中國,但兩個「朝代」。他對這個歷史上存在過的政權,一律以「證明中華民國正統性」的政治需要去解讀,然而「翻譯」本身就充滿政治張力。南宋和北宋可以平起平座,其實是強調理應「一元」的帝國出現了兩個代表,但兩個代表都有效。
簡單而言將以上的發言都理解為「我也是正統啊」、「我也是正統啊」、「我也是正統啊」,會較容易理解。
由於他們繼承了較純種的梁啟超思想,你最終會發現很多對中國有認同感的台灣人,或任何一種人,對「中國」的理解其實也很黃玉郎式。我們都跟梁啟超有一種形而上的傳承。所以台灣女藝人會說:「一代女皇武則天,這三國志為甚麼要抽掉,我覺得小朋友多讀一些歷史,不是很好嗎?」有中國網民會評論劉思慕:「真把自己當加拿大人了。」然後網民會因為《世紀帝國》中古漢人發音原來不像「普通話」而想到原來古裝戲劇不同「朝代」下的各個民族都講現代普通話,本身就是現代創造。
20 世紀初的發明家是大雜燴,他們的子嗣即我們是「現代」的產物,于先生只是將這種解釋歷史的現代衝動表達得極致而已。而他提醒我們,我們有可能同樣活在一個鬼五馬六的幻想世界。
訂閱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新書:https://tinyurl.com/eyd9258v
台灣人繼承大陸遺產 在 蕪菁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李登輝留給台灣的資產】
在2020年這個多事之年,歷史上又多了一筆紀錄。前總統李登輝先生於今晚辭世。李前總統在台灣的民主史上,是第一位在台灣出生長大的總統,也是第一位由台灣人民投票選出的總統。
在李登輝總統卸任當天(2000.5.20)出生的年輕人,也已經享有投票權,並且可能已經在今年6月6日,投過人生第一張選票,李登輝時代的結束,其實也代表有著台灣認同的全新世代的開始。
李登輝前總統不僅在台灣民主化的篇章上,享有重要的地位,他領導的許多政策,也形塑了21世紀初台灣的政經結構、自我認同、以及國際關係走向。
距離李前總統卸任,已經20年的時間,政黨也已輪替三次,當今執政的蔡英文總統,正是最能繼承李登輝政治思想與手腕的領導者。而「李登輝思想」由藍到綠,也象徵台灣政治版圖與對外關係的演變。
在李登輝留下的政治遺產中,有幾點輿論反應不一的政策,卻正好在這多災多難的2020,展現了其價值。
第一點,是台灣主體性的形成。
1994年,李登輝在接受司馬遼太郎訪問時,提到「身為台灣人的悲哀」,並自比為帶領猶太人出埃及的領袖摩西,而在1999年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他明確提到台灣中國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也就是「兩國論」,後續並論述「中華民國在台灣」進入「第二共和」,而他任內增修憲法與終止動員戡亂時期的憲政工作,正是建立中華民國由台灣人民授權,已和中國、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無關的事實。
而他任內的教育、文化改革,例如認識台灣課程與課綱的修訂,也都逐漸潛移默化強化台灣年輕一代的認同。在李登輝時代(1988-2000)出生,20-32歲的年輕人,自認是台灣人而非中國人的比率,已經高達9成以上。無論如何,李登輝世代已經確立「台灣」才是不分藍綠的最大公約數。
第二點,是對中國的戒心
李登輝時代,雖然不再稱中國為「匪」,並終止對中「內戰」狀態(即動員戡亂時期),但當整個中國國民黨都快速從反共甩向親中的時候,李登輝卻強勢的站在了「疑中」的立場,並在1996年推出戒急用忍政策,阻擋「強勢西進」的呼聲。
7月23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Pompeo)在演說中提到「中共沒有實現它對世界的承諾」,「中國瓢竊我們珍視的智慧財產和商業機密,讓我們持續流失數百萬個就業機會,把供應鏈從我國吸走,然後推出由奴役勞工製成的新產品」,「我們對中國共產主義的強大力量過於天真」,「自由世界歡迎中國人民,中共卻剝削利用他們自由開放的社會」,「確保我們脫離中國共產黨的自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使命」,並且強調,我們對中共要「不信任且要查證」(distrust and verify)
「和中國貿易,不同於和正常手法的國家做生意」這樣的概念,美國直到2020年才學會,李登輝卻是在30年前就堅持至今,曾經被看作過時,在世界供應鏈重組的當今,卻成為準確的預言。而就算以和中國頻繁貿易的韓國,對關鍵技術的保護,也比台灣更加重視。一面「疑中」一面與中小心往來的核心概念,或許才是世界都需要學的一課!
第三點:是立足亞太的海洋世界觀
李登輝任內,加強與日本以及東南亞關係,並推動「南向政策」,然而卻受東南亞金融風暴等外在條件影響而成效有限。在馬英九任內,中國國民黨重回加速親中、安撫美國路線,「維持美中台三角關係,但終將傾向中國」成為藍營隱藏的指導風向。而在蔡英文上台後,對日關係改善,並推出「新南向政策」擴大與東南亞國家交往,又走回「李登輝路線」。
而現今的新南向政策,不僅包含東協,更擴大到印度與紐澳,亦即結合政治軍事上的印太策略,聯合周邊對中國有疑慮之國家,降低對中依賴,並把發展軸向由原來朝向歐亞大陸「一路歸西」,而轉向往太平洋與印度洋的海洋策略。這一點是李登輝任內推動但未盡成功的政策,能否由蔡英文完成,對台灣的未來將會有極大影響!
簡言之,李登輝時代,在透過合縱連橫的手法擺平了蔣家黨國體系後,逐漸將中國流亡政權,轉變為代表本土利益的政權。雖然,在李時代,只完成不到一半的去殖民化,只解除了殖民權貴的壟斷,而未撼動與之合作的騎牆派利益團體,而使公民社會的建立未能盡全功。但以李處境之艱難、黨內地位之兇險,漸進式的「改變國體」已屬不易。
而在李登輝時代,對抗強權壓迫,而不追求壓迫弱小的「台灣國族主義」正式誕生,在他執政下出生的一代,有可能成為「台灣國」狹義上的第一代國民。若是台灣在驚濤駭浪中站穩陣腳,在我們子孫的時代裡,成為太平洋西緣美麗強大的富饒島國,李登輝總統,將以民主的推手,獨立國家的先行者,力抗中國霸權的政治家,永遠留下在台灣史上的地位。
台灣人繼承大陸遺產 在 大陸律師&台灣律師聯合服務- 臺灣人繼承大陸遺產的步驟(大陸法 的推薦與評價
根據大陸地區現行法律規定及實踐操作,臺灣居民在大陸地區享有與大陸居民同等的繼承權,只要符合大陸地區《繼承法》的規定,臺灣居民可以繼承大陸居民的 ... ... <看更多>
台灣人繼承大陸遺產 在 台灣人如何繼承大陸遺產|國立臺北商業大學會計資訊系黃芷媛 ... 的推薦與評價

資訊欄:本影片以4分鐘內容介紹『 台灣人 要如何 繼承大陸遺產 』,相信看過影片的人對『 台灣人 要如何 繼承大陸遺產 』會有一定的基礎了解。 ... <看更多>
台灣人繼承大陸遺產 在 [問卦] 5億高中生案最後的結果應該是這樣了- 看板Gossiping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