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房市:葉國華:都更、危老重建夯 但購買仍須慎選】
由於台灣地震頻率高,且目前全台住宅老化嚴重,住宅平均屋齡已來到30年,因此,近年都更、危老重建議題明顯升溫。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目前全台屋齡超過30年以上的住宅存量就超過400萬戶...
#房地產 #危老重建 #都更 #葉國華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0萬的網紅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訂閱頻道:https://bit.ly/32WHzlI 加入會員支持我們:https://bit.ly/2PtaTM4 人人有環保吸管,處處有資源回收......等等,台灣的碳排量好像沒有減少太多,救地球,這樣就夠了嗎? #最新節目 #台大風險中心 #地球日和 #喜歡記得按個喜歡 參考資料(依...
台灣地震 統計資料 在 台視新聞台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TTV焦點】台灣已14個月地震偏少 專家憂強震警訊
#蠟筆小編:如果有地震,你願意保護我嗎
---
台灣位於地震帶上,地震頻繁,平均每個月發生10.3起規模4以上顯著有感地震。不過根據氣象局統計資料,自2018年9月到去年12月,已經連續14個月的地震總次數低於平均值,其中去年7月,甚至沒發生過半起顯著有感地震,創下2000年有紀錄以來首例,對此有專家提出警告,如果能量沒有獲得釋放,後續出現大地震的機率可能會大幅增加。
#台灣 #地震 #減少
---
【聽說訂閱 #台視新聞 過年也不漏接焦點新聞 📰】
台灣地震 統計資料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大地震的破壞力眾所皆知,而台灣連16個月地震偏少 壓力沒釋放成警訊,這是非常值得大家警戒的一個現像。★★
台灣連16個月地震偏少 壓力沒釋放成警訊!!(01/09/2020 蘋果日報)
“..... 根據氣象局統計資料,從前年9月到去年12月為止,已經連續16個月「顯著+小區域」有感地震總次數低於50起,其中有14個月的顯著有感地震次數低於平均值。更特別的是,去年7月份顯著有感地震次數竟然掛零,創下2000年有統計紀錄以來的首例。
由於上述情況少見,氣象局在前年12月的地震測報分析報告中提及:「已連續4個月少於歷年平均,須持續提高警覺。」在去年7月的地震測報分析報告中,因為顯著有感地震次數0次,更提及「必須密切觀察其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過去921大地震前,曾有連續2年地震次數低於平均值;2009年12月19日花蓮近海規模6.9地震,地震前曾連續10個月地震次數偏少;2018年0206地震發生前,大約有一年半地震平均次數偏少。上述統計顯示,地震次數連續長時間偏少,「壓力沒有獲得釋放」,後續可能出現大地震的機率大幅增加。
中央氣象局地震中心前主任郭鎧紋指出,從過去歷史資料推算,因為碰撞擠壓的能量,每年約有11顆原子彈能量;規模6.0地震釋放能量只有半顆原子彈,規模6.9地震釋放約11顆原子彈,所以,就算每年都出現平均2到3起規模6以上地震,但規模6.0與6.9的差異就很大。
郭鎧紋說,台灣從2017年起開始地震活動的確偏少,現進入平靜期,目前至少累積19顆原子彈能量未釋放,若以上世紀經驗來看,最快9年、最慢64年,類似921等級的大地震可能再度重創台灣。
郭鎧紋強調,他不是在做大地震預測,因為目前科技無法做地震預測,然而台灣的確處在一個地震比較活躍的地區,且過去3年地震情況的確比較平靜。他也提醒民眾與政府加強地震準備,例如處於活動斷層兩側的老房子應加速都更、民眾則要注意自家住宅的耐震度等等。
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李錫堤坦言,台灣位於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交界處,是地殼最大裂縫處,也是最長斷層,地震活動本來就頻繁,「目前地震次數明顯偏少不是那麼好」,尤其大地震發生前通常先有平靜期,接著中小型地震異常增多,隨後就會有大地震,目前狀況代表台灣將進入另一個活躍期。
李錫堤指出,台灣與西南日本同屬於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根據日本歷史記載,西南日本每隔90至150年發生一次海溝型大地震,規模都在8以上,而上述海溝型大地震發生前,通常先發生數個陸地上的中大規模地震,之後再發生一系列陸地上的中大規模地震,然後進入平靜期。他說,台灣大地震也有類似週期,例如花蓮外海曾在1920年、也就是100年前,發生過規模8.0的海溝型強震,而這個百年地震周期即將到來,現雖然是平靜期,一旦中小型地震異常變多,可能就是強震的前兆,且海溝型地震將引發海嘯,東半部民眾要特別小心。
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坦言,若從前年9月起到去年12月,台灣整體的地震總數的確偏少,但偏少的是規模5以下,反而去年一整年規模5至6的地震總計28起、比歷年平均值24起還高,而且去年也有2起規模6以上的地震,和每年平均值2.3起也是差不多,故若以釋放能量的觀點來看,整體上並沒非常異常的狀況。
至於去年7月顯著有感地震次數竟掛零,創下氣象局2000年至今來單月未發布顯著有感地震報告的首例,陳國昌說,這種情況的確罕見,去年地震活動狀況的確比較特殊,但不代表是大地震前兆。
包括921大地震、前年0206花蓮強震之前,都曾出現地震活動異常平靜狀況,陳國昌指出,以往若地震偏少一段時間,的確可能醞釀大一點地震,但這個理論是在921之前,而過去這20年來這種現象並不明顯,而且地震次數偏少並非地震的唯一前兆,也不應該只由單一現象來判斷或臆測,而是應該有更多現象來加強分析,這部分還需要科學界仔細去研究與探討,現在不宜妄下定論,何況全球的科技能力也無法做到地震預測,現在只能持續再觀察 ....."
(許敏溶/台北報導)台灣地震頻繁,平均每個月「顯著有感」及「小區域有感地震」總次數超過50起,但根據中央氣象局統計資料顯示,從前年9月至去年12月,已連續16個月的地震總次數低於平均值,其中顯著有感地震也幾乎都在平均值之下,去年7月顯著有感地震竟是掛零,創下氣象局2000年至今來單月未發布顯著有感地震報告的首例。
台灣地震活動相當頻繁,根據氣象局統計,若以30年長期平均值計算,台灣每年平均約3.4萬多次地震;近來因為系統更新、靈敏度增加,近5年平均每年地震超過4萬次。台灣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發生致災性大地震,時間稍遠的是20年前的921大地震,近期則有2018年0206花蓮大地震。....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tw.news.appledaily.com/life/20200119/PCWCZUPRBUEGW7HYOGFR7FPTVQ/
♡
台灣地震 統計資料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訂閱頻道:https://bit.ly/32WHzlI
加入會員支持我們:https://bit.ly/2PtaTM4
人人有環保吸管,處處有資源回收......等等,台灣的碳排量好像沒有減少太多,救地球,這樣就夠了嗎?
#最新節目 #台大風險中心 #地球日和 #喜歡記得按個喜歡
參考資料(依據影片呈現順序)
1.綠色和平(2020)。奪命空氣:化石燃料的代價。臺北:綠色和平臺北辦公室。
2.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2015), “IMF Survey: Counting the Cost of Energy Subsidies.” In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3.陳怡文(2019)。〈氣候變遷農損年達135億元 農委會將年砸百億因應〉。
https://tw.appledaily.com/life/20191002/OAUH7NXEZ3C3JDNBYIIWQ4ENQE/
4.Chen, Yung-Jen and Wang, Jiao(2019)。〈全球暖化下臺灣海平面上升衝擊分析〉。
https://www.greenpeace.org/taiwan/press/9206/%E5%85%A8%E7%90%83%E6%9A%96%E5%8C%96%E4%B8%8B%E8%87%BA%E7%81%A3%E6%B5%B7%E5%B9%B3%E9%9D%A2%E4%B8%8A%E5%8D%87%E8%A1%9D%E6%93%8A%E5%88%86%E6%9E%90/。
5.林健生(2019)。〈2次限塑後 國內塑膠袋年用量仍152億個〉。https://news.pts.org.tw/article/427290。
6.交通部統計查詢網。https://stat.motc.gov.tw/mocdb/stmain.jsp?sys=100
7.林怡均、卞中佩、黃農喬、趙家緯(2020)。〈誰是減碳者-企業氣候行動追追追II〉。https://rsprc.ntu.edu.tw/zh-tw/m01-3/en-trans/open-energy/1444-open-0617.html。
8.Garlow, Ariel(2016)。〈拒絕棕櫚油的三個理由:環境、動物和人道〉。
https://e-info.org.tw/node/117724。
台灣地震 統計資料 在 3Q陳柏惟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自從紓困案開始慢慢釋出後,我的服務處排隊要諮詢紓困的電話、人龍,可能比前陣子排口罩還要多,大家都很關心。對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紓困振興預算案,各部會有很多的紓困方案,但同時也收到民眾反映、向辦公室陳情,「太多太複雜、資訊不流通、不夠快、不夠明確、電話忙線,或是地方說還沒有正式明確的規定」等。
我認為除了中央和地方兩邊的訊息要對得上、資料要一致之外,我們還需要便捷、有效率、足夠親切的線上資源來協助民眾。
【單一窗口】
盡量讓民眾一個窗口就能解決所有疑惑,朝整合跨部會的單一諮詢窗口。
【增加網站便利性】
衛福部 1957 福利諮詢的網頁,有提供包括社會保險、勞工相關、各類福利等等多項資訊,但目前並沒有放上這波紓困的資料,這樣其實滿可惜的。
【提供最佳方案建議】
我們看到政府很多部會網站都建置了「防疫、紓困、振興」專區,提供懶人包、Q&A、圖卡等,就是希望讓民眾可以快速從網路上找到自己需要的訊息,這部分當然要肯定政府的努力。但我們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希望可以找到符合自身需求的「最佳方案」。是不是可以嘗試建置「微型的一條龍服務」,幫民眾整合他們需要的方案、提供解答,就像電信門市幫你算最優惠的方案一樣,協助民眾判斷跨部會、多方案的申請,對他們最有利的選擇。
疫情除了經濟需要紓困,我們的心靈也需要紓困。
台灣經歷過很多災難,也有很多救災經驗,不過這次的武漢肺炎與過去的災難型態有點不一樣。地震、森林大火,我們稱為「天災」,恐攻、重大刑案等,我們稱做「人為災難」。
而有種災難叫做「 生物災難 」(biological disaster)。
生物災難特性是持續的時間長、影響久,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與結束,好像看不到終點,因此越來越焦慮。當我們在救援時,災難也還在持續發生,災難會給社會巨大的損失、破壞原本的運作,對人的身心靈產生重大負面影響。且生物災難是慢性的,涵蓋的層面更大,而台灣過去的確只有面對 SARS 的經驗。
【心理急救】
經歷過921、八八風災的臺灣,都曾讓「災難精神醫學」這個議題被拿出來討論。但無論921或是重大風災,都與這次我們所面對「不知何時才會結束」、「一邊救災一邊發生災害」的武漢肺炎,就是我們所謂的「生物災難」不一樣,生物災難沒有明確的結束時間點。
所以我們對於一般災難的治療模式,已累積了相當的經驗,但用在目前的狀況,可能就不一定適合。就我們目前治療的模式,有參考也有要調整的地方。WHO 和美國精神醫學會都強調「心理急救」(Psychological First Aid)的概念,其原則是準備、觀察、傾聽、聯繫。
助人者在受到訓練後,就得對(災害)受難者提供實質的幫助,而不是直接的治療。這個協助是什麼?不外乎有資訊給予(現在狀況如何?我們安全嗎?你的家屬的狀況?)、陪伴支持(傾聽需求或鼓勵)、資源連結(針對需求提供實質協助,例如:金錢紓困、生活需求),重點在於:藉由即時的伸出援手來緩解焦慮。
【脆弱群體辨識】
我們要辨識在災難下,暴露程度不同的「受災族群」,包括患者、被隔離者、防疫人員、其親友與接觸訊息疲轟炸者。另外,本身有精神疾病、曾經有創傷、受虐等經驗、自己或家人有成癮問題、社經地位不利等族群,更容易受到影響。因此,助人者如何具備「敏感度」,將資源的分配,優先投放給這些群體,並給予特別的關懷,這是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應該先聚焦的地方。
舉例來說,對這次執行敦睦艦隊任務的海軍官兵、或是第一線醫事人員、空服人員,一些遭受創傷性打擊的案例,需要給予主動的關懷、有效鼓勵和支持。特別需要注意,他們有可能被獵巫、排擠或被歧視。
越戰催生了美國對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希望政府可以派遣專業人力處理,結合衛福部和民間的資源,主動提供各類復原所需的支持,包括個人諮商、支持性團體等,應該要開始準備。比如可使用社區的組織與能量,像是社區的頭人、社區的活動、講座座談會,減少社會的驚惶,和群體間的排擠拉扯。想辦法讓每一個人能夠主動關心、聯繫、提供資源,甚至生意方面的支持。希望短期之內提供心理急救;中期則使其能不受歧視地回到崗位上與恢復正常生活。當社區發現有確診病患或疑似案例,大家總不免開始標記甚至是污名畫當事人,造成人與人之間的疏離,也讓對於當事人是二度傷害。因此希望我們可以有所作為,來建立韌性的社區。
【假消息傷害心理健康】
另外, 就NCC所提供的數據,截至 4 月 20 日的統計資料,「於指揮中心通知廣電媒體澄清錯假訊息並說明改正作法,協助轉請廣電媒體回應、加強自律」這項業務總次數目前是「1 次」,看起來台灣都沒有什麼假訊息,但真的是這樣嗎?
目前訊息的傳播不僅只有有電視媒體,「自媒體」是另一大宗。比如: LINE、臉書、youtube、Google、PTT 等社群平台,未來期望對於自媒體、傳統的媒體都盡可能減少假訊息的傳遞狀況。目前社會人心惶惶,我希望假訊息,不要成為社區心理健康的「防疫破口」!
【自主健康管理的醫療工作者給薪疑義】
日前接獲陳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 2 月 26 日發函,主旨寫道「符合自主健康管理條件之工作人員,暫勿前往機關上班」,這些人員包括:「申請赴港澳獲准者」、「通報個案但已檢驗陰性且符合解隔離條件者」、「社區監測通報採檢個案」、「自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第一級及第二級國家返國者」。但是,因為在這期間出國,而返國後需要隔離採檢,尊重這份公文沒有去機構上班的人,雇主認定不屬於他們的責任,因此不給付薪資。但在 3 月 19 日,衛福部說 26 日公文中的「暫勿」文字,只是「建議」,因此人員在管理期間適用的假別和薪資,應該由院所自訂請假規範。
在這段期間因為遵守 2 月 26 日指揮中心公文的「暫勿」規定而沒有去上班的醫療工作人員,因為 3 月 19 日的公文認定為「建議」,這些受影響的醫療工作人員,他們的假別算是事假、病假、還是防疫隔離假?導致他在這段期間因自主健康管理所請的假,有的並沒有被給付薪資。一樣是配合政府政策,正常工作的醫事人員,可以有機會得到相關的獎勵,但自主健康管理,依規定沒有入院上班的人員,卻被變相扣薪,我主張應該讓這類醫事人員能回復權益,讓乖乖遵守規定的醫療人員不要被變相懲罰。蘇貞昌院長也對此表示肯定,團隊也會持續關注。
在此謝謝為疫情拼命努力的所有單位人員,也向受疫情影響的民眾們,說聲辛苦了。或許沒辦法一次到位,但我們會持續努力、持續發聲,持續修正與服務,一起迎接更好的明天。
#3Q陳柏惟 #中二立委 #台灣基進
===============================
◆ 訂閱3Q的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c/3QChen
◆ 追蹤3Q的FB → https://www.facebook.com/3Q.PehUi/
◆ 追蹤3Q的IG → wondachen
◆ 追蹤3Q的噗浪 → wondachen
◆ 追蹤3Q的推特 → https://twitter.com/wondafrog
===============================
◆ 台灣基進官網 → https://statebuilding.tw/
◆ 訂閱台灣基進官方Youtube → https://pros.is/L8GNN
◆ 追蹤台灣基進官方臉書 → https://www.facebook.com/Statebuilding.tw/
◆ 捐款支持台灣基進 → https://statebuilding.tw/#support
台灣地震 統計資料 在 柴鼠兄弟 ZRBros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土耳其引發的金融地震還在餘波蕩漾😅,二大陣營到底會怎麼演變,似乎越來越精彩🤓,但二天仔細觀察,卻仍然發現有老牛漫步🐮走自己的路,仍舊屹立不搖不受影響(鼠就不講誰是牛了),這時候更可見基本面重要啊~😲
最後一集基本面終於出現傳中的「黑鮪魚🐟」,而這股票價格到底該問主人還是問狗?答案就在最後三個評價指標,不過說著說著又出現二隻Bug…🐞
(補充一下)
關於3:54的「上漲壓力」意思是「繼續漲上去就會遇到上面空方的壓力漲不上去」,甚至可能下跌的意思(因為漲太多就會有人想賣因而形成一股賣出壓力),其實這句如果要寫成「下跌空間」也是可以的。
►高本益比
股價正在上漲➜有上漲壓力
股價正在下跌➜有下跌空間
►低本益比(3:41)
股價正在上漲➜有上漲空間
股價正在下跌➜有下跌支撐
(補充二下)
關於「同業本益比(PER)」去哪裡找,在台灣股市資訊網首頁左側「類股一覽」點進去就可以看到42種類股,假設選水泥類股好了,往下拉就會看到台泥、亞泥等七家公司。接著在資料顯示依據選單挑「交易狀況-歷年股價加權平均統計」,年數可以先選個最近三年,就可以看到各家公司最近三年的平均最高和最低本益比落在什麼區間,同樣可以比較看看近五年、近十年,對這個產業的本益比就大概會有一個輪廓了。
夯翻鼠FQ ►ETF系列
【FQ11】ETF基礎篇-就是便當的一種https://youtu.be/HDz6xAbNQ70
【FQ12】ETF進階篇-槓桿型/反向型ETF https://youtu.be/y1WwEhg1fqk
【FQ15】0050 pk 0056選誰比較好?上集 https://youtu.be/I-D1GmzzRKc
【FQ16】0050 pk 0056選誰比較好?下集 https://youtu.be/UA_btOz4uho
【FQ17】從0056捕獲高股息不死鳥 https://youtu.be/hM3wemKQT-8
【FQ32】買反向ETF等黑天鵝?先聽鼠說完鬼故事再決定https://youtu.be/kKUjclzcurk
【FQ33】十大配息ETF排行~填息最快的不是0056 https://youtu.be/_j2HR9xUafY
【FQ37】0056最新成分股更新分析 新同學來了!
夯翻鼠FQ►台股基礎系列
【FQ30】股票怎麼買?600秒學完台股交易基礎 https://youtu.be/zEDJ7LBZO4M
【FQ31】股票1元不是你的1元~搞懂零股先從除權講起 https://youtu.be/R0NAdlmZ70s
【FQ2】存股一定打敗銀行定存?常被忽略的三個弱點和一個關鍵 https://youtu.be/kF6XomSRcUw
【FQ6】存股如何決定進場時機?2018台股萬點對新手的意義 https://youtu.be/9QxXoD3zTks
【FQ1】什麼是利率與殖利率? https://youtu.be/yd3fZRrjzGM
【FQ4】存股怎麼選?新手秒懂的放山雞選股法(基礎篇) https://youtu.be/854HH85QCdU
【FQ5】台股殖利率排行前三名是他們⋯放山雞選股法(網站實作篇) https://youtu.be/cY0P5fh-d9o
夯翻鼠FQ►儲蓄系列
【FQ29】從0%到5%保本儲蓄工具PK~(定存/外幣/儲蓄險/貨幣基金) https://youtu.be/H53540h21rA
【FQ23】利率明明一樣 定儲利息贏定存的原因~(正港懶人投資) https://youtu.be/W7k1TntmInk
【FQ3】匯率霧傻傻?先換起來放?錢被銀行默默吃掉的三個秘密 https://youtu.be/U8wLmL6PKnI
【FQ28】匯率表有隱藏數字@@” 高利外幣定存前先注意這三個率~ https://youtu.be/07NBkJNiHqs
【FQ21】投資理財必學的升息&降息~(央行vs美國聯準會FED) https://youtu.be/E64cTPnojWc
夯翻鼠FQ►理財系列
【FQ9】告別負身價~鼠先教你畫這張圖(理財起手式) https://youtu.be/W6Zq6dlolrE
【FQ10】再也沒失敗的~滿月記帳法 https://youtu.be/juLfUYkCVDI
【FQ20】理財先理信用卡~循環利息和最低應角算給你看 https://youtu.be/15s-TAyOssg
夯翻鼠FQ►基金系列
【FQ18】新手買基金學什麼?這三個能力最值得 (粽子投資法) https://youtu.be/MI3YjuXlr3c
【FQ8】定期定額超過二年就GG?因為很少人注意這二隻Bug https://youtu.be/U_A95yWC2eI
【FQ19】覺得基金很難選?讓AI來吧~(推薦新手) https://youtu.be/uxYrR-TFTVo
夯翻鼠FQ►台股進階系列
【FQ14】參加除權息可節稅?2018稅改股利申報二擇一制https://youtu.be/DDNZACHMDog
【FQ13】大牛不爽領股利?股票除權息的各種股民~https://youtu.be/Huyej6CHgFs
【FQ7】2018二月全球股災~黑天鵝是機器人? https://youtu.be/FlY7Ms53wyI
【FQ22】三大法人不是三個人啦XD~吻仔魚跟著鯨魚怎麼賺錢? https://youtu.be/2XOI0ipIML8
夯翻鼠FQ►股國四面系列
【FQ24】要聽懂股票國語言先學金字塔這四面(基本/籌碼/技術/消息) https://youtu.be/4jRM4Zze7Ng
【FQ25】股票怎麼選?基本面先問這三題 (股本/EPS) https://youtu.be/9Oew02e5uqg
【FQ26】新手學基本面二大指標 評估企業賺錢能力(ROE/ROA) https://youtu.be/VnYdpRMU8Y0
【FQ27】股票估值的基本面三大指標~(本益比/股價淨值比/殖利率) https://youtu.be/yUUO7dtFInk
【FQ34】徹底搞懂技術線圖七大元素~先從各種K線開始https://youtu.be/V__cjhFm0L8
【FQ35】判斷股價強弱的關鍵~先學會看均線https://youtu.be/ti8m7rJmB3E
【不用花錢也可以贊助柴鼠】
https://youtu.be/DGV964Fks2s
【訂閱柴鼠也是一種鼓勵】
https://ppt.cc/fUrThx
【柴鼠兄弟相關頻道】
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柴鼠兄弟ZRBros
FB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zrbros
IG https://www.instagram.com/zrbros/
bilibili https://space.bilibili.com/130090309
愛奇藝 http://tw.iqiyi.com/u/1421309132
【聯絡柴鼠】
e-mail:[email protected]
#遛狗理論
#黑鮪魚祭
#有實力就禁得起市場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