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講義光復帶路
第三集 黑水溝的故事🛥
「十去,六死,三留,一回頭」⚠️⚠️⚠️
相信是許多人都有在課本上讀過
是形容黑水溝險惡的最佳寫照
唐山過台灣無可避免的就是黑水溝
什麼是黑水溝呢🌊
黑水溝是台灣海峽海底較為縱深的水道,
因為水流湍急,色澤暗沉,所以稱之為「黑水溝」。
由於水流快,冬季有東北季風🌫;
夏季有颱風🌀,早期航海的危險性不言而喻……
先民與澎湖居民有哪些關於黑水溝的故事🚢🚢🚢
危險的海域如何開始令人放心呢💦💦💦
讓光復,慢慢的說給大家聽📖 📖 📖!
【澎湖講義光復帶路】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UCKxTl6gpVrVGTkQnTsgQw
#澎湖 #黑水溝 #澎湖水道 #台華輪 #郁永河 #埤海紀遊 #鄭明典 #澎湖交通 #澎湖旅遊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周開始西南季風逐漸減弱,但因為低層水氣仍多,氣象局表示,各地仍恐有局部大雨或豪雨,周一到周四局部地區有劇烈天氣發生機率。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9134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
「台灣夏季季風」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灣夏季季風 在 陳光復Chen Kuang-fu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灣夏季季風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灣夏季季風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灣夏季季風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灣夏季季風 在 photokellyyy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灣夏季季風 在 YOYOTV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灣夏季季風 在 天氣小觀:生活夏季,季風低壓- 看板TY_Research 的評價
- 關於台灣夏季季風 在 東北季風?大陸冷氣團?... - 報氣候- 中央氣象局's post 的評價
- 關於台灣夏季季風 在 東北季風形成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台灣夏季季風 在 東北季風形成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台灣夏季季風 在 年代氣象/周末「鋒面+東北季風」報到! 北台灣降雨降溫 的評價
- 關於台灣夏季季風 在 天氣小觀:終於!一周過後,太平洋高壓北抬,風季 的評價
- 關於台灣夏季季風 在 7/5日用電3930.3萬瓩, 再創今年新高__2023臺灣逐月瞬間尖峰 ... 的評價
台灣夏季季風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中秋連假天氣穩定炎熱,短時間內暫無秋意
今天(18日)開始是一連4天的中秋節連續假期,今年台灣相當幸運,遇到一個穩定的好天氣型態,由於太平洋高壓增強,接下來幾天台灣都在太平洋高壓範圍內,因此連續假期這4天預估都將是單純的夏季型天氣,上午各地為晴到多雲,午後山區有局部熱對流發展帶來雷雨,到山區活動的話還是要留意午後的天氣變化。各地溫度偏高炎熱,白天高溫普遍上看33-35度,外出活動要記得多補充水分,並且做好防曬準備。
時序即將要進入9月下旬,中秋節也即將到來,很多人都在關心何時會開始有秋天的感覺? 依照目前的預報資料來看,今年的秋天應該沒有這麼早到來,9月下旬仍無明顯的秋意,入秋的第一波東北季風暫時也還沒有很明確的訊號,預估過完中秋節後到下個禮拜,看起來仍是夏季的天氣型態為主,高溫炎熱,午後山區有局部熱對流雷雨,有可能要等到9月底甚至10月初,才可能有第一波東北季風開始影響台灣,因此想要有秋涼的感受可能還得要再等一段時間了。
天氣維持夏季型,南邊的熱帶擾動也仍在活動,不過預估9月下旬這段期間熱帶擾動活動發展的位置都偏向南海,由於太平洋高壓偏強,因此只有南海一帶比較有空間讓熱帶低壓或是颱風發展,對台灣造成影響的機會也相對較低,暫時來看都沒有颱風再威脅台灣的預測,短時間內不必擔心。
以上氣象由天氣風險 / 吳聖宇 提供
台灣夏季季風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年受Airbnb與 #AirbnbExperiences 之邀,而有了這趟「#馬祖 之旅」。出發前,我們看遍了近幾年介紹馬祖的影片與文章。在這段做功課的期間,常常驚豔於一幕幕美麗的 #藍天白雲 與一望無際的 #湛藍海水 。到了馬祖之後才發現,原來這個由 #36座島嶼 所組成的列島,竟然有著超乎想像的多元文化與生活樣貌。
即便馬祖在我們心中,已是個用盡所有詞句也難以言喻的美好之地,但我們還是試圖捕捉一些元素,並形塑出屬於自己的「馬祖印象」。希望透過我們的觀察,能引起大家的共鳴,之後一起踏上這群如珍珠般散落於海面上的避世之島。
【#標語 】
以往做為軍事重地的「馬祖」,對於宣揚愛國教育的普遍手段就是設立「標語」。時至今日,肅殺氣息不復以往,這些舊時的標語反而成了重要的歷史痕跡,混搭上 #閩東式建築 後,更是馬祖獨樹一格的當地特色。
📍南竿 枕戈待旦紀念公園
📍南竿 刺鳥咖啡書店
📍北竿 JUST coffee&hostel..家適咖啡民宿
📍東莒 找茶複合式民宿-Matsu東莒旅遊
【#海味 】
「乘風破浪」應該可以用來形容馬祖人的日常。搭著交通船通勤,往來台灣海峽的大小島嶼中,這是生活於馬祖才有的獨特記憶。除此之外,在海天一色的美景下,穿梭於礁岩,尋找海洋所留下的食材,也是馬祖人許多人共同的生活經驗。如此與海洋相依相伴的生活風格,正是馬祖展現出的濃厚「海味」。
📍北竿 梅花公主號渡礁船
📍北竿 #大坵島
📍東莒 #大砲連
📍東莒 #神秘小海灣
📍東莒 #大埔聚落
📍東莒 #福正聚落
📍南竿 DAYSPRING.日光春和 馬祖﹝日光海岸﹞
🍽飲食🍽
夏季洪水期的 #閩江 ,攜帶富含養分的淡水入海,促進海中浮游生物的生長,而以浮游生物為食的貝類魚蝦也特別肥美。此時正適合來馬祖吃海鮮,餐桌上 #蠑螺 、#苦螺 、#花蛤 、#章魚 、#花枝 、#鰻魚 還有 #淡菜 ,應有盡有。
到了冬季,東北季風吹拂,此時氣溫適合釀 #老酒 ,將 #糯米飯 、#紅麴 、#白麴 與#水 充分混合後,靜置於壺中數週,最後經過過濾與煮沸,便成了香氣十足微酸的老酒。在寒冷的冬季,以酒入菜,來一碗「老酒麵線」,滋補又暖身。
📍南竿 林義和工坊
📍南竿 碧園~黑熊&喵の店~
📍東莒 馬祖東莒故鄉民宿
📍東莒 #御膳坊
📍北竿 芹壁鏡沃小吃部
📍北竿 魚之鄉魚麵行
⭐️大家在馬祖最好的友人馬祖有個周小馬 追淚人⭐️
#每張照片底下都有一些小故事喔
#Airbnb
#AirbnbExperiences
~~~~~~~~~~~~~~~~
#疫情期間 請大家🙏
#戴口罩 #勤洗手 #少出門 #保持社交安全距離
#玩台泰找趣味就看來趣THAI北
台灣夏季季風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周開始西南季風逐漸減弱,但因為低層水氣仍多,氣象局表示,各地仍恐有局部大雨或豪雨,周一到周四局部地區有劇烈天氣發生機率。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9134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台灣夏季季風 在 photokellyyy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台灣東北角的龍洞有著豐富的地景。春季這裡是遊隼的繁殖期禁止空拍,秋天開始東北季風強勁不適合空拍,只能把握短短的夏季來進行拍攝。
Shot on DJI Mavic Air
Edited on DJI Go 4
台灣夏季季風 在 YOYOTV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跟柳丁哥哥探索大自然!看更多【好好玩自然】►►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1M5nuSRzV5AX6HOdrb6fxN
主持:柳丁哥哥、崇瑋老師
這次來到的是位於台東縣的達仁鄉。台東達仁鄉是南迴公路最高點,是單車的愛好者必定會挑戰的關卡,也是台灣本島東部與西部之間來往要塞。也因為它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丘陵山坡地,再加上又是熱帶季風林,所以有著非常不同於一般的生態樣貌。
1.梭德氏棘蛛:梭德氏棘蛛是由一位叫梭德的外國人所命名。其腹部兩側尖尖的棘刺,和鮮黃的顏色是牠最明顯的辨識特徵。外形像螃蟹的梭德氏棘蛛,不同於一般人對蜘蛛用嘴吐絲的想像,牠們是靠著腹部後端突起的絲疣來產生絲線。若在顯微鏡下將絲疣放大檢視,可以看見有許多突出的吐絲管。且不同的吐絲管可以吐出不同功能的絲線。
2.大黑豔蟲:大黑豔蟲跟鍬形蟲外型非常相像,但最大的差別在於大黑艷蟲的觸角是像刷子一樣觸角,而鍬形蟲的觸角則是兩段式的L字型。大黑豔蟲通常終其一生都會跟幼蟲一起生活在腐木堆中,只有春夏季節時,因為木頭即將食用完畢,牠們才會出來尋找新的、可利用的木頭。大黑豔蟲遇到危險時會散發一股像燒塑膠的味道以嚇退天敵。
3.三色刺蛾幼蟲:三色刺蛾雖然在野外很容易遇到,但牠們是台灣特有種。三色蛾幼蟲體色有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十分鮮艷,是做為警示色的代表。身上有枝刺、叢刺和毒毛,觸及皮膚立即發生紅腫,產生像是被電到一樣的疼痛感。因此三色刺蛾的別名又叫做洋辣子、火辣子或刺毛蟲。
4.長尾鞭蠍:長尾鞭蠍是夜行性昆蟲為食,體長約2.5~3 cm(不包括尾鞭),體色為黑色,身體分為頭胸部與腹部兩部,身體第二節的螯鉗,可夾捕獵物。又名醋酸蟲、雷達蠍。跟一般毒蠍不一樣,鞭蠍是沒有毒針的,牠的尾部是鞭狀的,只會分泌醋酸,會抬高尾端往敵人方向噴出刺鼻的醋酸液,或利用尾鞭攻擊敵人。分布於平地、低海拔山區,棲身在地面縫隙、石頭下、有落葉或腐木的土壤中。
5.花狹口蛙:花狹口蛙又名亞洲錦蛙,是台灣地區的外來種。花狹口蛙原產地為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之所以擴散到台灣的確切原因,一說可能是因國內有寵物店自外國進口花狹口蛙,所以野外有棄養或脫逃的寵物蛙;但也研究者認為有可能是隨著進口木材而來到台灣。花狹口蛙為夜行性,草地、森林中之潮濕處都能是牠們的棲身之地;常躲藏在自己於地面上所挖掘的洞中,或者躲在石頭下方。
6.白條天牛:白條天牛屬於鞘翅目天牛科。體長約47 ~ 60mm,體色基底為灰黑色,因為體側有一整條的白色的條狀花紋的特徵而得名。白條天牛喜歡生活在中海拔山區森林,只有在夏天長大成蟲十才有可能觀察得到牠們。成蟲具趨光性,在夜晚的燈光下偶而可以看見牠們的身影。
★★寶貝學習推薦★★
YOYO熱門唱跳專區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0cB0juF4WI5P00JvTKmKCC
YOYO最新唱跳MV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3jfdrM6k3Rrhl7nKwtFiao
YOYO點點名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1_y1faazG7_6paODoAHwxZ
碰碰狐MV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2L-H5_Qw7QoIoYm8YfKuEn
超級總動員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cbvjX60EZ0y3aTkcYpbIe3m3kDCKlsuh
YOYO卡通綜合包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3JHRxCf93QGb3svALfuirk
【訂閱YOYOTV】►►https://www.youtube.com/user/yoyotvebc?sub_confirmation=1
台灣夏季季風 在 東北季風?大陸冷氣團?... - 報氣候- 中央氣象局's post 的推薦與評價
精選文章-氣象【冷】知識:: 東北季風?大陸冷氣團? 什麼? ... 台灣南北不同居然以台北為主!!! 不可置信 ... 夏季季風全面接管臺灣之後,南方的天氣系統也會將梅 ... <看更多>
台灣夏季季風 在 東北季風形成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推薦與評價
東北季風形成在2023的熱門內容就在年度社群熱搜話題焦點新聞網. ... 2009年1月22日— 台灣及大陸低緯地區冬季吹東北季風,夏季吹西南季風,現以台灣及華南的. ... <看更多>
台灣夏季季風 在 天氣小觀:生活夏季,季風低壓- 看板TY_Research 的推薦與評價
瑪娃颱風偏東閃掉轉性消散,現在南海的季風低壓要精采了;
季風低壓是西南季風和太平洋高壓偏東風的季風槽中的一個低壓系統,
與颱風不同的是,颱風不需要太強勁的西南季風,季風低壓則非常仰賴"西南氣流",
西南氣流最強之處當然和中南半島熱低壓南側的低層西風急流,
低層急流的左前側有利氣流輻合發展,
因此,
盛夏,中南半島有強大的熱低壓帶起南側的西南氣流,
於是南海和中南半島交界處就很適合季風低壓形成。
事實上,
論季風低壓,
"南亞-北印度洋"上的季風低壓的質與量都勝過"南海-東南亞"的季風低壓。
但東亞的中緯度系統與"南海-東南亞"的季風低壓互動卻精采更多。
模式預報,
未來一週"南海-東南亞"的季風低壓會逐漸發展,接著就看如何和北方系統互動了。
另外,模式10天後,北方有強大的西風槽出現,強勢與季風低壓互動,
西南季風終於要挺進東亞了,於是梅雨鋒面與西南季風交會在台灣,
全台要嘩啦啦"梅雨滯留鋒"了,感覺梅雨好像才要來..
要梅雨就不歡迎颱風,但季風低壓卻很可以哩..
而,本週前大段還是太平洋高壓邊緣的東轉南風,山區就午後對流,果然生活之夏。
(以上供參,季風低壓很可以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2.150.9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Y_Research/M.1685796310.A.707.html
昨晚中部的大雨與零星豪大雨,主要是太平洋高壓偏東風繞台灣後,
台灣海峽北部跑出了有小氣旋擾動,
導致水氣大量被推進中部,與中部高山下來的陸風輻合。
不過這個小氣旋擾動在大環境東南風增強的情況下,會偏往西北到台灣西北海面,
因此今天,北部東北部變成背風低壓的水氣推進區+配合午後熱對流很明顯了。
中南部山區依舊東南風的是午後熱對流熱點,然後往平地尤其嘉南地區擴展。
※ 編輯: daron (123.192.150.98 臺灣), 06/04/2023 06:57:52
因此背風渦流的輻合動力更佳,暖水氣進入台北盆地爬升在先前降雨的冷空氣之上。
發展第二波對流。
明天整個風場轉偏南風,北部山區成為背風渦流區,午後還會熱對流雨。
... <看更多>